从战术角度评论俄国电影《风暴之门》(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0:03:12
电影实战背景: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的2000年2月28日至3月1日,发生过一个著名“766高地防御战”。其战斗之惨烈,双方伤亡之巨大,为近年来公开资料中所少见。[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直接对阵的双方为俄空降兵第76师第104团第2营第6连90人和由巴萨耶夫、阿尔萨诺夫、巴库耶夫等一批战地指挥官的匪帮和达吉斯坦伊斯兰共同体的一支1500人训练有素的匪军。
  
  背景:2000年2月28日,根据俄军东线集团军的命令,第104近卫空降兵团的团属战斗队接到一个任务:次日14:00前赶赴乌鲁斯克尔特东南四公里处的阵地。该团的一部分兵力则封锁谢利缅陶津居民点地区,阻止敌军从马赫克特、基洛夫—尤尔特、埃利斯坦日、韦杰诺等方向突围。
  
  由此在766高地发生了一场长达1天多的极其激烈的阻击战斗。
  
  关于766高地防御战斗的官方资料和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已经有不少了。因此本文重点评价根据这一战例拍摄的电影《风暴之门》。评论的内容则尽量来自于电影本身。
  
  空降兵部队经过列车长途开进,到达战区,在前进指挥所受领任务后,俄军空降兵第6连,乘坐伞兵战车和卡车,到达766高地,进行卡谷锁口作战,坚决阻止叛军突围,不许放过一个敌人。
  
  在山顶,有一废弃砖石古堡,6连以此为依托,构筑野战防御工事。山下前沿为山毛榉树林,为山谷地形,有一居民点,当地民情倾向于车匪。[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但是东线前指以及6连指挥员对敌情预测不足,未能估计到车匪在此突围的庞大兵力和凶悍战斗力。而仅仅挖掘了单兵掩体,从而为以后的过大伤亡埋下了祸根。
  
  
  战斗经过:
  
  “2月29日中午,当第6连的主力还在766高地上时,沃罗比约夫上尉指挥的轻装前进的5人侦察组已经眼看就要抵达伊斯特科尔德高地了。可是他们在山麓发现了敌人的一支先遣部队,据事后查明共有20名雇佣兵。
  
  
  俄军侦察员利用起伏的地形隐蔽地接近敌人,向他们投掷手榴弹,但侦察组因此而暴露了自己,只好朝连队主力急速后撤。好几支敌军队伍尾随他们接踵而来,企图从西侧包抄侦察员们。连长莫洛多夫少校率领部分空降兵前来援救自己人。
  
  
  然而这场遭遇战的实力太过悬殊,因而空降兵们不得不背着伤员返回766高地。
  
  
  正在这个时候,俄军成功截获了哈塔布与巴萨耶夫的无线电通话。[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这时候匪徒们分成数量大致相当的两路人马,分别沿着沙罗阿尔贡河和阿巴祖尔戈尔河前进,从叶夫秋欣所部驻守的766高地的两侧迂回。他们隐蔽行进,没有命令绝对禁止开枪。但空降兵发现了他们。这160名匪徒一直在追赶后撤的沃罗比约夫和莫洛多夫小分队。
  
  
  正在这个时候,哈塔布下达命令,要求以各种火力杀伤尚未来得及掘好掩体的空降兵。一场极其猛烈的火箭炮射击开始了。火力袭击之后,敌人第一次向近卫军战士们提出缴械投降以换取保全性命。然后此时此刻空降兵们没有一个人胆怯,没有畏惧不前,绝不屈服于敌人的挑衅。尽管在类似的情况下,严格说来,每个人都可以自己为自己拿主意。在空降兵拒绝投降之后,战斗以更大的力度重新爆发。
  
  
  从2月29日中午到3月1日凌晨,第104团的炮兵们曾将1200发炮弹“倾泻”到766高地所在的区域。一夜之间就发射出900发之多!炮筒上的油漆都烧焦了,后坐力垫破裂并开始流油。形象地说,大炮已经挺不住了,而被团团围困的空降兵们却没有屈服。
  
  
  炮兵校正手组长、自行火炮营长维克多•罗曼诺夫大尉当时就在高地上,与叶夫秋欣营长共同校正炮兵团炮手们的火力。炮兵团长亚历山大•托勒斯特克整整一昼夜都和他们保持着通讯,将一发发炮弹打到被围困的空降兵指定的地点。罗曼诺夫甚至双腿被迫击炮弹炸断之后,仍然在不停地召唤炮兵火力。
  
  
  列兵符拉德金眼看着伤员被严寒冻得痛苦不堪,便决定从废置在高地斜坡的睡袋后面出击。他的这次尝试使他遭到了厄运。步步紧逼的匪徒们发现了这位近卫军战士,残酷的拷问他,用冲锋枪托打他,打得他周身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觉。敌人以为他已经死了,便将他扔在雪地里。然而这位备受折磨却英勇不屈的俄罗斯士兵被夜间的严寒冻得清醒过来之后,竟然设法找到自己的机枪,带着它突破重围返回了自己的驻地。
  
  
  空降兵部队司令员眼见得伤亡惨重,完全明白整个局势的悲剧性质,为了援救自己被围困的战士,他命令一个空降兵连(据查为104团4连)连夜赶赴战区。空降兵经过山地行军,试图渡过山间的阿巴祖尔戈尔河,却遭遇了伏击,只好在岸边设防固守。在炮兵团的火力掩护下,他们曾数次试图渡河,但全部都归于徒劳,每次都被敌军猛烈的火力所阻。全连拼命厮杀,但冲到766高地时已是3月2日早晨了。”[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结果:俄军空降兵第76师第104团2营第6连,以及加强的侦察分队共90人,84人阵亡,仅6人生还;车匪在高地前被击毙400人以上,其余大部被俄军主力围歼,仅少量漏网突围。
  
  
  评论:这是一场典型的山地防御战斗,双方都可称装备精良,作风硬朗。
  
  俄军的优点:枪械精良,火力配置基本得当,6连装备有小口径双管高射炮,伞兵战车,30毫米榴弹发射器等支援武器;上级提供有Mi-24武装直升机以及纵深炮群进行火力支援。
  
  官兵训练有素,基本战术素质高,作风顽强,敢打敢拼。
  
  
  俄军的缺点:
  
  1、6连缺乏战斗经验,且麻痹轻敌,仅仅挖掘了单兵掩体,没有在战前或者战斗间隙抓紧时间挖掩体战壕等工事,修筑工事水平也不高。说明俄军步兵基本技能较差,可能是习惯于打机械化战争的缘故,忽视了传统技能训练。6连也没有利用机械化,摩托化的优势,战前运输充足弹药和构工器材。[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2门双管23毫米高炮没有部署在旧城堡的围墙后面,而是暴露于开阔处,固然便于射击,却也导致被车匪火箭筒轻易摧毁。
  
  3、单纯依托城堡防御,没有布设假阵地,预备阵地,机动阵地,士兵也没有挖掘防炮掩体,而车匪在第一次冲击失败后,马上调集2门迫击炮,重点轰击旧城堡,大量杀伤俄军。
  
  4、6连在防御上缺乏弹性,阵地面积过小,这可能与其布防仓卒有关,但我看主要还是轻敌所致。
  
  5、6连没有利用车匪冲击受挫,队形混乱之际,组织火力和兵力对车匪进行短距离阵前出击。6连完全可以利用暗夜,或者地形优势,组织好火力、烟幕掩护,迅速出击,猛打快撤,并利用缴获补充弹药,电影中看出,双方轻武器基本相同。
  
  6、6连战场管理差,战斗尚未开始,2个士兵摆姿势站立照相,当即就被车匪隐蔽狙击手打死,影响士气和战斗力。
  
  7、俄军许多士兵没有在石头或者掩体右侧射击,导致身体暴露较多,遭致杀伤。[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8、战前,6连有8名侦察兵前出至阵地前的树林,企图布设定向雷,却因为战斗队形不好,八人拥挤在半径约五米的范围内,被车匪全歼。如果这八人派出二名尖兵,八人分成两个三人小组,一个尖兵小组,其中尖兵小组在前方约二十米处,两个三人小组在尖兵小组后方二十到三十米后方跟进,形成前三角队形,就不至于被车匪全歼。
  
  9、未重视及时歼灭车匪的火箭筒手,遭致阵地围墙、高炮等被摧毁。
  
  10、6连长在已查明车匪进攻出发地为阵前树林时,未及时呼叫上级提供炮火支援,如果此时由纵深炮群火力覆盖射击车匪,则将大大减轻766高地主阵地压力。
  
  11、6连如果携带几门迫击炮以及多配备几名狙击手,就可更有效压制车匪。
  
  12、6连还应该尽可能抓紧战斗间隙在阵前补充布雷。
  
  以上为电影中第6连本身的缺陷。[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下面谈谈俄军上级指挥机关的问题。
  
  1、俄军围歼车匪,上级指挥所对敌情不明,动用的兵力不足,且对车匪的凶狠以及战斗的残酷性认识不够,是6连遭受重大伤亡的根本原因。
  
  2、在车臣人内线-“刀疤脸”已经通风报信的情况下,前指依然对突围的车匪兵力估计过低,未曾想到是敌人是多股汇集的1500名悍匪,从而让6连单独坚守766高地。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至少派1个营兵力坚守比较合适。
  
  3、在车匪进攻766高地6连时,增援力量过于单薄,仅出动一个机步连(104团4连搭乘伞兵战车),2架Mi-24武装直升机。而机步连受到车匪伏击,本身遭受不小伤亡;Mi-24直升机也被车匪击落一架。
  
  4、增援的俄军机步连战术有误,遭受伏击后的反应比较混乱,没有发扬步战车机动和火力优势,拉开距离脱离火箭筒射程,或者快速机动规避;搭载的步兵也未按照复杂地形步兵引导步战车冲锋的原则进行战斗,导致增援机步连伤亡大,未能及时冲破车匪阻援。看得出这个连步装协同战术不佳。
  
  5、空中支援和纵深炮火薄弱,仅有Mi-24武装直升机4个架次和1个团属122榴炮营提供火力支援。“从2月29日中午到3月1日凌晨,第104团的炮兵们曾将1200发炮弹“倾泻”到766高地所在的区域。一夜之间就发射出900发之多!”这个数量我认为对于主要防御方向,是不够的。美军对于主要防御支撑点的坚守连,可以提供3个155毫米榴弹炮营(54门)和1个武装直升机营的火力支援。[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6、既然是山地围歼作战,前指没有及时判断出车匪主攻方向,也没有果断调动其他方向俄军向突围车匪主力进行合围,减轻6连压力,反倒是让车匪得以从容组织向6连发动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进攻。
  
  7、俄军装备有些欠缺,没有给6连配发夜视仪,战场雷达,红外线传感器等高科技装备,连必备的迫击炮也没有。
  
  8、俄军6连官兵军心并不十分稳定,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心态,甚至在激战中发生过2名士兵逃跑,被俄军处决击毙的事件。
  
  9、以上几条可以看出,俄军已经不是当年横扫欧洲,打败法西斯,威震全球的苏联红军的继承人,武器装备和战役战术水平都大大下降了,而是沦落到稍强于资产阶级雇佣军的水平。
  
  10、将空降兵当作普通摩托化、机械化步兵使用,很可能表明俄军陆军基干部队兵力不足或者丧失了战斗力。
  
  
  从车匪方面看:[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优点:
  
  1、在居民倾向于车匪的情况下,得到通报,因此集中兵力选择6连这个不足百人坚守766高地作为突破口,决心比较正确。如果在平原与俄军对阵,则更加是以卵击石。
  
  2、派出少量兵力前出至俄军增援的道路上,采取伏击的手段,击毁Mi-24直升机一架,并炸毁道路,有效迟滞了俄军增援机步连的行动。
  
  3、狙击手隐蔽得好,射击准确。
  
  4、在阵前树林一举歼灭8名布雷的俄军侦察兵。(也有资料介绍,该分队为上级配属的侦查单位)
  
  5、发起冲击时凶悍勇猛顽强(有人吸毒),不计伤亡。[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6、在冲击受挫时,能果断调整战术,改从侧面进攻。
  
  7、火箭筒和迫击炮运用正确,给俄军以较大杀伤。
  
  8、用妇女儿童阻挡俄军机步连的增援。
  
  9、进攻前懂得用导爆索破除俄军阵前雷场,说明车匪也有一定战术知识。
  
  
  缺点:
  
  1、车匪毕竟是游击队,雇佣军,战术训练单兵素质不如俄正规军,发起冲击时,没有队形,没有分组跃进,没有交替掩护这些基本战术动作。[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车匪士兵和火箭筒手在冲击时盲目狂热,不注意利用动作与地形隐蔽自己,而是站立射击,遭致重大伤亡。
  
  3、车匪单纯从正面进攻766高地,屡次受挫,应该采取利用夜间迂回渗透至阵地侧后,然后在黎明时分发起围攻,没有运用类似我军的“一点两面”进攻战术。可以说俄军和车匪的步兵战术都不如我军。
  
  4、冲击时,车匪机枪手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压制俄军。
  
  5、车匪缺乏重武器支持,多次遭到俄军空炮火力打击,伤亡惨重。当车匪以重大伤亡为代价,好不容易击退俄军6连,冲上766高地,却被俄军纵深炮群的炮火覆盖射击(电影中,连长喊出“向我开炮!永别了”这种口号),山顶的车匪全被击毙。
  
  
  以上是对俄国电影《风暴之门》的战术总结,总的来看,俄军利用总体优势战胜了车匪,却也付出了重大代价。这也是俄国政治实情的一种体现。
  
  (766高地防御战斗经过部分,基本来源于俄军东线集群司令员的回忆)[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苏军在战法中格外重视特种作战。但是苏军也显示出格外不适合特种作战。苏军有非常专业的特种部队。苏军还在部队中编制了大量的特种作战单位,但是除了这些单位之外其他部队的指挥员往往更习惯于正规战争,而不习惯于特种作战。因此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指挥官往往将配属给他们的特种作战分队用于对敌火力点实施正面进攻,而不是发挥他们的特长,将正面主攻的任务留给传统的陆军部队。这使得俄特种作战部队伤亡惨重。实际上俄第一次车臣战争的失败只不过是苏联军事学术体系面对特种战争的弊端的大爆发。
  电影实战背景: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的2000年2月28日至3月1日,发生过一个著名“766高地防御战”。其战斗之惨烈,双方伤亡之巨大,为近年来公开资料中所少见。[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直接对阵的双方为俄空降兵第76师第104团第2营第6连90人和由巴萨耶夫、阿尔萨诺夫、巴库耶夫等一批战地指挥官的匪帮和达吉斯坦伊斯兰共同体的一支1500人训练有素的匪军。
  
  背景:2000年2月28日,根据俄军东线集团军的命令,第104近卫空降兵团的团属战斗队接到一个任务:次日14:00前赶赴乌鲁斯克尔特东南四公里处的阵地。该团的一部分兵力则封锁谢利缅陶津居民点地区,阻止敌军从马赫克特、基洛夫—尤尔特、埃利斯坦日、韦杰诺等方向突围。
  
  由此在766高地发生了一场长达1天多的极其激烈的阻击战斗。
  
  关于766高地防御战斗的官方资料和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已经有不少了。因此本文重点评价根据这一战例拍摄的电影《风暴之门》。评论的内容则尽量来自于电影本身。
  
  空降兵部队经过列车长途开进,到达战区,在前进指挥所受领任务后,俄军空降兵第6连,乘坐伞兵战车和卡车,到达766高地,进行卡谷锁口作战,坚决阻止叛军突围,不许放过一个敌人。
  
  在山顶,有一废弃砖石古堡,6连以此为依托,构筑野战防御工事。山下前沿为山毛榉树林,为山谷地形,有一居民点,当地民情倾向于车匪。[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但是东线前指以及6连指挥员对敌情预测不足,未能估计到车匪在此突围的庞大兵力和凶悍战斗力。而仅仅挖掘了单兵掩体,从而为以后的过大伤亡埋下了祸根。
  
  
  战斗经过:
  
  “2月29日中午,当第6连的主力还在766高地上时,沃罗比约夫上尉指挥的轻装前进的5人侦察组已经眼看就要抵达伊斯特科尔德高地了。可是他们在山麓发现了敌人的一支先遣部队,据事后查明共有20名雇佣兵。
  
  
  俄军侦察员利用起伏的地形隐蔽地接近敌人,向他们投掷手榴弹,但侦察组因此而暴露了自己,只好朝连队主力急速后撤。好几支敌军队伍尾随他们接踵而来,企图从西侧包抄侦察员们。连长莫洛多夫少校率领部分空降兵前来援救自己人。
  
  
  然而这场遭遇战的实力太过悬殊,因而空降兵们不得不背着伤员返回766高地。
  
  
  正在这个时候,俄军成功截获了哈塔布与巴萨耶夫的无线电通话。[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这时候匪徒们分成数量大致相当的两路人马,分别沿着沙罗阿尔贡河和阿巴祖尔戈尔河前进,从叶夫秋欣所部驻守的766高地的两侧迂回。他们隐蔽行进,没有命令绝对禁止开枪。但空降兵发现了他们。这160名匪徒一直在追赶后撤的沃罗比约夫和莫洛多夫小分队。
  
  
  正在这个时候,哈塔布下达命令,要求以各种火力杀伤尚未来得及掘好掩体的空降兵。一场极其猛烈的火箭炮射击开始了。火力袭击之后,敌人第一次向近卫军战士们提出缴械投降以换取保全性命。然后此时此刻空降兵们没有一个人胆怯,没有畏惧不前,绝不屈服于敌人的挑衅。尽管在类似的情况下,严格说来,每个人都可以自己为自己拿主意。在空降兵拒绝投降之后,战斗以更大的力度重新爆发。
  
  
  从2月29日中午到3月1日凌晨,第104团的炮兵们曾将1200发炮弹“倾泻”到766高地所在的区域。一夜之间就发射出900发之多!炮筒上的油漆都烧焦了,后坐力垫破裂并开始流油。形象地说,大炮已经挺不住了,而被团团围困的空降兵们却没有屈服。
  
  
  炮兵校正手组长、自行火炮营长维克多•罗曼诺夫大尉当时就在高地上,与叶夫秋欣营长共同校正炮兵团炮手们的火力。炮兵团长亚历山大•托勒斯特克整整一昼夜都和他们保持着通讯,将一发发炮弹打到被围困的空降兵指定的地点。罗曼诺夫甚至双腿被迫击炮弹炸断之后,仍然在不停地召唤炮兵火力。
  
  
  列兵符拉德金眼看着伤员被严寒冻得痛苦不堪,便决定从废置在高地斜坡的睡袋后面出击。他的这次尝试使他遭到了厄运。步步紧逼的匪徒们发现了这位近卫军战士,残酷的拷问他,用冲锋枪托打他,打得他周身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觉。敌人以为他已经死了,便将他扔在雪地里。然而这位备受折磨却英勇不屈的俄罗斯士兵被夜间的严寒冻得清醒过来之后,竟然设法找到自己的机枪,带着它突破重围返回了自己的驻地。
  
  
  空降兵部队司令员眼见得伤亡惨重,完全明白整个局势的悲剧性质,为了援救自己被围困的战士,他命令一个空降兵连(据查为104团4连)连夜赶赴战区。空降兵经过山地行军,试图渡过山间的阿巴祖尔戈尔河,却遭遇了伏击,只好在岸边设防固守。在炮兵团的火力掩护下,他们曾数次试图渡河,但全部都归于徒劳,每次都被敌军猛烈的火力所阻。全连拼命厮杀,但冲到766高地时已是3月2日早晨了。”[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结果:俄军空降兵第76师第104团2营第6连,以及加强的侦察分队共90人,84人阵亡,仅6人生还;车匪在高地前被击毙400人以上,其余大部被俄军主力围歼,仅少量漏网突围。
  
  
  评论:这是一场典型的山地防御战斗,双方都可称装备精良,作风硬朗。
  
  俄军的优点:枪械精良,火力配置基本得当,6连装备有小口径双管高射炮,伞兵战车,30毫米榴弹发射器等支援武器;上级提供有Mi-24武装直升机以及纵深炮群进行火力支援。
  
  官兵训练有素,基本战术素质高,作风顽强,敢打敢拼。
  
  
  俄军的缺点:
  
  1、6连缺乏战斗经验,且麻痹轻敌,仅仅挖掘了单兵掩体,没有在战前或者战斗间隙抓紧时间挖掩体战壕等工事,修筑工事水平也不高。说明俄军步兵基本技能较差,可能是习惯于打机械化战争的缘故,忽视了传统技能训练。6连也没有利用机械化,摩托化的优势,战前运输充足弹药和构工器材。[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2门双管23毫米高炮没有部署在旧城堡的围墙后面,而是暴露于开阔处,固然便于射击,却也导致被车匪火箭筒轻易摧毁。
  
  3、单纯依托城堡防御,没有布设假阵地,预备阵地,机动阵地,士兵也没有挖掘防炮掩体,而车匪在第一次冲击失败后,马上调集2门迫击炮,重点轰击旧城堡,大量杀伤俄军。
  
  4、6连在防御上缺乏弹性,阵地面积过小,这可能与其布防仓卒有关,但我看主要还是轻敌所致。
  
  5、6连没有利用车匪冲击受挫,队形混乱之际,组织火力和兵力对车匪进行短距离阵前出击。6连完全可以利用暗夜,或者地形优势,组织好火力、烟幕掩护,迅速出击,猛打快撤,并利用缴获补充弹药,电影中看出,双方轻武器基本相同。
  
  6、6连战场管理差,战斗尚未开始,2个士兵摆姿势站立照相,当即就被车匪隐蔽狙击手打死,影响士气和战斗力。
  
  7、俄军许多士兵没有在石头或者掩体右侧射击,导致身体暴露较多,遭致杀伤。[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8、战前,6连有8名侦察兵前出至阵地前的树林,企图布设定向雷,却因为战斗队形不好,八人拥挤在半径约五米的范围内,被车匪全歼。如果这八人派出二名尖兵,八人分成两个三人小组,一个尖兵小组,其中尖兵小组在前方约二十米处,两个三人小组在尖兵小组后方二十到三十米后方跟进,形成前三角队形,就不至于被车匪全歼。
  
  9、未重视及时歼灭车匪的火箭筒手,遭致阵地围墙、高炮等被摧毁。
  
  10、6连长在已查明车匪进攻出发地为阵前树林时,未及时呼叫上级提供炮火支援,如果此时由纵深炮群火力覆盖射击车匪,则将大大减轻766高地主阵地压力。
  
  11、6连如果携带几门迫击炮以及多配备几名狙击手,就可更有效压制车匪。
  
  12、6连还应该尽可能抓紧战斗间隙在阵前补充布雷。
  
  以上为电影中第6连本身的缺陷。[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下面谈谈俄军上级指挥机关的问题。
  
  1、俄军围歼车匪,上级指挥所对敌情不明,动用的兵力不足,且对车匪的凶狠以及战斗的残酷性认识不够,是6连遭受重大伤亡的根本原因。
  
  2、在车臣人内线-“刀疤脸”已经通风报信的情况下,前指依然对突围的车匪兵力估计过低,未曾想到是敌人是多股汇集的1500名悍匪,从而让6连单独坚守766高地。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至少派1个营兵力坚守比较合适。
  
  3、在车匪进攻766高地6连时,增援力量过于单薄,仅出动一个机步连(104团4连搭乘伞兵战车),2架Mi-24武装直升机。而机步连受到车匪伏击,本身遭受不小伤亡;Mi-24直升机也被车匪击落一架。
  
  4、增援的俄军机步连战术有误,遭受伏击后的反应比较混乱,没有发扬步战车机动和火力优势,拉开距离脱离火箭筒射程,或者快速机动规避;搭载的步兵也未按照复杂地形步兵引导步战车冲锋的原则进行战斗,导致增援机步连伤亡大,未能及时冲破车匪阻援。看得出这个连步装协同战术不佳。
  
  5、空中支援和纵深炮火薄弱,仅有Mi-24武装直升机4个架次和1个团属122榴炮营提供火力支援。“从2月29日中午到3月1日凌晨,第104团的炮兵们曾将1200发炮弹“倾泻”到766高地所在的区域。一夜之间就发射出900发之多!”这个数量我认为对于主要防御方向,是不够的。美军对于主要防御支撑点的坚守连,可以提供3个155毫米榴弹炮营(54门)和1个武装直升机营的火力支援。[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6、既然是山地围歼作战,前指没有及时判断出车匪主攻方向,也没有果断调动其他方向俄军向突围车匪主力进行合围,减轻6连压力,反倒是让车匪得以从容组织向6连发动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进攻。
  
  7、俄军装备有些欠缺,没有给6连配发夜视仪,战场雷达,红外线传感器等高科技装备,连必备的迫击炮也没有。
  
  8、俄军6连官兵军心并不十分稳定,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心态,甚至在激战中发生过2名士兵逃跑,被俄军处决击毙的事件。
  
  9、以上几条可以看出,俄军已经不是当年横扫欧洲,打败法西斯,威震全球的苏联红军的继承人,武器装备和战役战术水平都大大下降了,而是沦落到稍强于资产阶级雇佣军的水平。
  
  10、将空降兵当作普通摩托化、机械化步兵使用,很可能表明俄军陆军基干部队兵力不足或者丧失了战斗力。
  
  
  从车匪方面看:[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优点:
  
  1、在居民倾向于车匪的情况下,得到通报,因此集中兵力选择6连这个不足百人坚守766高地作为突破口,决心比较正确。如果在平原与俄军对阵,则更加是以卵击石。
  
  2、派出少量兵力前出至俄军增援的道路上,采取伏击的手段,击毁Mi-24直升机一架,并炸毁道路,有效迟滞了俄军增援机步连的行动。
  
  3、狙击手隐蔽得好,射击准确。
  
  4、在阵前树林一举歼灭8名布雷的俄军侦察兵。(也有资料介绍,该分队为上级配属的侦查单位)
  
  5、发起冲击时凶悍勇猛顽强(有人吸毒),不计伤亡。[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6、在冲击受挫时,能果断调整战术,改从侧面进攻。
  
  7、火箭筒和迫击炮运用正确,给俄军以较大杀伤。
  
  8、用妇女儿童阻挡俄军机步连的增援。
  
  9、进攻前懂得用导爆索破除俄军阵前雷场,说明车匪也有一定战术知识。
  
  
  缺点:
  
  1、车匪毕竟是游击队,雇佣军,战术训练单兵素质不如俄正规军,发起冲击时,没有队形,没有分组跃进,没有交替掩护这些基本战术动作。[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车匪士兵和火箭筒手在冲击时盲目狂热,不注意利用动作与地形隐蔽自己,而是站立射击,遭致重大伤亡。
  
  3、车匪单纯从正面进攻766高地,屡次受挫,应该采取利用夜间迂回渗透至阵地侧后,然后在黎明时分发起围攻,没有运用类似我军的“一点两面”进攻战术。可以说俄军和车匪的步兵战术都不如我军。
  
  4、冲击时,车匪机枪手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压制俄军。
  
  5、车匪缺乏重武器支持,多次遭到俄军空炮火力打击,伤亡惨重。当车匪以重大伤亡为代价,好不容易击退俄军6连,冲上766高地,却被俄军纵深炮群的炮火覆盖射击(电影中,连长喊出“向我开炮!永别了”这种口号),山顶的车匪全被击毙。
  
  
  以上是对俄国电影《风暴之门》的战术总结,总的来看,俄军利用总体优势战胜了车匪,却也付出了重大代价。这也是俄国政治实情的一种体现。
  
  (766高地防御战斗经过部分,基本来源于俄军东线集群司令员的回忆)[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苏军在战法中格外重视特种作战。但是苏军也显示出格外不适合特种作战。苏军有非常专业的特种部队。苏军还在部队中编制了大量的特种作战单位,但是除了这些单位之外其他部队的指挥员往往更习惯于正规战争,而不习惯于特种作战。因此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指挥官往往将配属给他们的特种作战分队用于对敌火力点实施正面进攻,而不是发挥他们的特长,将正面主攻的任务留给传统的陆军部队。这使得俄特种作战部队伤亡惨重。实际上俄第一次车臣战争的失败只不过是苏联军事学术体系面对特种战争的弊端的大爆发。
不错,写的很好
;P TG的TG作业世界第一啊
电影中表现与实战的情况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从实际整个战斗来看,主要是轻敌,其次就是各兵种的协同能力不够
最搞笑的是后方指挥官开始还认为前方是夸大敌人数量
最重要是轻敌思想,战略上重视敌人,战术上轻视敌人,刚好颠倒
把电影当真?
原帖由 cjzdy 于 2007-5-31 14:29 发表
最重要是轻敌思想,战略上重视敌人,战术上轻视敌人,刚好颠倒

確實如此啊,同感
轻装的空降兵当普通陆军来用?这指挥员脑子进水了:L
电影拍的不错,毛子兵和毛子武器,看着就猛,比西方武器看着像武器!
奇怪的是这个连队居然没有一门迫击炮。
文章写的不错!片子更好看!看完后,我就很纳闷,我们的导演为什么不拍这种类似片子,要知道我们的题材海了去了!他们整天围着床转,累不累啊?好不容易搞个军旅片子,非要让首长和别的女人搞点花样出来,离了女人,他们是不是就要死啦!!!:@
借问一下你们下的什么版本的翻译啊?
有没有专业翻译的字幕文件可以下?
兄弟们下载的地址在哪儿?
原帖由 pc220 于 2007-6-2 01:33 发表
文章写的不错!片子更好看!看完后,我就很纳闷,我们的导演为什么不拍这种类似片子,要知道我们的题材海了去了!他们整天围着床转,累不累啊?好不容易搞个军旅片子,非要让首长和别的女人搞点花样出来,离了女人,他们是 ...


没办法,你说近年中国又没发生对外战争,要说跟东突的较量对手的实力也跟本无法跟车臣武装比啊!
有下载地址吗?
这部片子和黑鹰坠落一样, 以当时参战人员的回忆录为背景创作, 还是很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战况的。
766高地保卫战——《我经历的车臣战争》(


[俄]根纳季·特罗舍夫

  本书作者在车臣战争期间任俄罗斯北高加索联合集群司令,作为一个经历了两次车臣战争、参加过同达吉斯坦瓦哈比教派战斗的职业军人,抱着将自己所看到的事实公布于众的决心,写下了这本以作者日记为内容基础的书。让我们共同在书中回望那个历经炮火洗礼的格罗兹尼吧!

  “在无名高地上,一个陌生村子附近”乌鲁斯克尔特。这个车臣山村的名字有如一根利刺,时时刺痛着我的心。2000年的残冬,空降兵部队第76普斯科夫师第六空降兵连与数量将近二十倍于己的敌人进行了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

  如今,当围绕着六连悲剧的流言和臆测的狂风暴雨似乎已经平息的时候,想必许多人都很想知道,那年冬末春初在不幸的766高地实际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2000年2月,我们给匪军准备了一份不愉快的意外礼物,在他们的后方纵深伊图姆卡列地区空投了一批战术伞兵。这一来便截断了匪军当时通过伊图姆卡列至沙季利的山路补给武器弹药的主要通道,这条路是原全俄各地的数百名“奴隶”在冲锋枪口下被迫为匪徒们修筑的。在高加索的崇山峻岭上组建的中部集群,将那些由于出乎意料而惊惶失措的敌军沿着阿尔贡峡谷往下驱赶,即从俄罗斯与格鲁吉亚边界往北赶向“狼关”方向。再往下便是一马平川了。叛匪头目们明白,在平原上他们企图进行武装抵抗的一切尝试都注定会失败。因此他们便分散为几支队伍。格拉耶夫将他的匪帮带到西南方自己出生的村庄共青村也就不足为奇了。根据侦察报告,哈塔布指挥的阿拉伯雇佣兵和车臣瓦哈比教派分子则往东北,朝达丘博尔佐伊和佐内方向转移。

  哈塔布要想在遭到我军部队四面八方钳制的这一地区寻找一个突破口,说轻点也是可能性有限。为了突围到韦杰诺地区(这个阿拉伯黑人在那里有一个遍布各地的山区小基地网),他必须要么沿着沙罗阿尔贡河道,要么沿着其支流阿巴祖尔戈尔河道,向上朝谢利缅陶津运动、沿着又陡又滑的山路转移不仅十分危险,而且很费时间。

  然而我们当时却未能估计到,敌军会耗费极大的精力冒险向东突围。各路匪徒终于得以会合。巴萨耶夫、阿尔萨诺夫、巴库耶夫等一批战地指挥官的匪帮和达吉斯坦伊斯兰共同体的一支队伍,都与几支阿拉伯雇佣军“混合”到了一起。后来查明,当时乌鲁斯克尔特地区集中了将近一千五百名训练有素的匪军。

  2月28日,根据东线集团军的命令,第104近卫空降兵团的团属战术队接到一个任务:次日14:00前赶赴乌鲁斯克尔特东南四公里处的阵地。该团的一部分兵力则封锁谢利缅陶津居民点地区,阻止敌军从马赫克特、基洛夫——尤尔特、埃利斯坦日、韦杰诺等方向突围。然而匪徒们已慌不择路地一头闯了过来。

  首先经受抗冲击强度考验的是以瓦西里耶夫上尉为首的第三连的空降兵们。他们已占领乌鲁斯克尔特以东五公里处的几个制高点。匪徒们一再试图沿着阿巴祖尔戈尔河道冲破该连组成的火力体系突围,结果都未能成功,遭受了相当大的伤亡。这时,第二营的部队一时尚未投入公开的火力还击,只是控制着沙罗阿尔贡河谷上方的几个制高点。

  为了防止匪徒潜入沙罗阿尔贡河和阿巴祖尔戈尔河之间的山地,第104团团长命令第6连连长莫洛多夫少校再占领乌鲁斯克尔特近旁的一个制高点(伊斯特科尔德)。由于连长头天刚刚调来,尚未来得及和连里的人认识,只好由第二营营长马尔克·叶夫秋欣率领部队。在类似的作战环境里,真正的军官们都是这样做的。

  空降兵们面临着不小的考验。当时需要在有限的数小时内,全副武装踏着冬季光滑的山间小路,完成向指定地点的急行军。除此之外,还要带上新营地所需的沉重装备——帐篷和小铁炉;没有这些东西,冬天在山区根本无法生存。

  尽管近卫军战士们紧赶慢赶,结果仍然未能按时抵达伊斯特科尔德。

  就为这个原因,我也受到了责难:为什么不用直升机将伞兵们空投到预定的地区?的确,当天的天气条件允许这样做,而且我们的直升机驾驶员也常常能创造奇迹。但是要实现这种操作绝无可能,因为经过空中侦察,在古老的高山森林中根本找不出一块适合空降的场地。

   2月29日中午,当第6连的主力还在766高地上时,沃罗比约夫上尉指挥的轻装前进的5人侦察组已经眼看就要抵达伊斯特科尔德高地了。可是他们在山麓发现了敌人的一支先遣巡逻队,据事后查明共有20名雇佣兵。

  我军侦察员利用起伏的地形隐蔽地接近敌人,向他们投掷手榴弹、但侦察组因此而暴露了自己,只好朝连队主力急速后撤。好几支敌军队伍尾随他们接踵而来,企图从西侧包抄侦察员们。连长莫洛多夫少校率领部分空降兵前来援救自己人。然而这场遭遇战的实力太过悬殊,因而空降兵们不得不背着伤员返回766高地。

  正在这个时候,我们成功地截获了哈塔布与巴萨耶夫的无线电通话。

  这时候匪徒们分成数量大致相当的两路人马,分别沿着沙罗阿尔贡河和阿巴祖尔戈尔河前进,从叶夫秋欣所部驻守的766高地的两侧迂回。他们隐蔽地行进,没有命令绝对禁止开枪。但空降兵发现了他们。这160名匪徒一直在追赶后撤的沃罗比约夫和莫洛多夫的小分队。
 正在这时候,哈塔布下达了命令,要求以各种火力杀伤尚未来得及掘好掩体的空降兵。一场极其猛烈的火箭炮射击开始了。火力袭击之后,敌人第一次向近卫军战士们提出缴械投降以换取保全性命。然而此时此刻空降兵们没有一个人胆怯,没有畏缩不前,绝不肯屈服于敌人的挑衅。尽管在类似的情况下,严格说来,每个人都可以自己为自己拿主意。在空降兵拒绝投降之后,战斗以更大的力度重新爆发。

  嗣后某些对军事一窍不通偏偏又爱轻易下结论的政界精英人士,却连连兴师问罪说:为什么不使用陆军航空兵、炮兵的火力?而且还责怪作战指挥部门“置空降兵们于不顾”,在叶夫秋欣的队伍中连一个炮兵校正手也没有派。我明白这纯属感情用事,不过将心比心,诸如此类的指责也完全可以理解。然而事实所表明的情况却迥然不同。

  从2月29日中午到3月1日凌晨,第104团的炮兵们曾将1200发(!)炮弹“倾泻”到766高地所在的区域。一夜之间就发射出900发之多!炮筒上的油漆都烧焦了,后坐力垫破裂并开始流油。形象地说,大炮已经挺不住了,而被团团围困的空降兵们却没有屈服。

  炮兵校正手组长、自行火炮营营长维克多·罗曼诺夫大尉当时就在高地上,与叶夫秋欣营长共同校正炮兵团炮手们的火力。炮兵团长亚历山大·托乐斯特克整整一昼夜都和他们保持着通讯联系,将一发发炮弹打到被围困的空降兵指定的地点。罗曼诺夫甚至双腿被迫击炮弹炸断之后,仍然在不停地召唤炮兵火力。

  列兵符拉德金眼看着伤员被严寒冻得痛苦不堪,便决定从弃置在高地斜坡的睡袋后面出击。他的这次尝试使他遭到了厄运。步步近逼的匪徒们发现了这位近卫军战士,残酷地拷问他,用冲锋枪托打他,打得他周身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觉。敌人以为他已经死了,便将他扔到雪地里。然而这位备受摧残却英勇不屈的俄罗斯士兵被夜间的严寒冻得清醒过来之后,竟然设法找到了自己的机枪,带着它突破重围返回了自己的驻地。

  p空降兵部队司令员眼见得伤亡惨重,完全明白整个局势的悲剧性质,为了援救自己被围困的战士,他命令一个空降兵连连夜赶赴战区。空降兵经过山地行军,试图渡过山间的阿巴祖尔戈尔河,却遭遇了伏击,只好在岸边设防固守。在炮兵团的火力掩护下,他们曾数次试图渡河,但全部归于徒劳,每次都被敌军猛烈的火力所阻。全连拼命厮杀,但冲到776高地时已是3月2日早晨了。

  军方领导企图为被困的空降兵解围并将伤员从匪军的强大火力和两河之间复杂的山地环境中撤出的军事行动未能奏效。古老的山毛榉密林,占绝对优势的叛匪,战斗整个进展的情况,都使得难于出动直升机。而且通常的作战经验表明,同时使用空军和炮兵是极其危险的,极有可能造成机毁人亡。因此,对被困人员进行火力支援的重任主要由炮兵们担当。

  3月1日6点10分,营长叶夫秋欣最后一次在无线电中呼唤向自己开炮。

  事后我们来到这个高地时,不禁大为震惊:百年的山毛榉被炮弹和地雷拦腰斩断,有如被割草机刈过的草茎一般。我军120毫米口径的“诺娜”炮(自行火炮)发挥了巨大而宝贵的作用。为夺取这个高地丧命的400名哈塔布匪徒,大部分是被我军的炮弹炸死的。

  副营长亚历山大·多斯塔瓦洛夫少校堪称创造了奇迹,他竟然在夜间设法绕过敌人的一道道警戒线,带领第4连的一个排深入重围去援助被困的第6连。以阿列克谢·沃罗比约夫上尉为首的侦察员和德米特里·科热米亚金中尉的侦察排英勇绝伦地与匪徒们浴血奋战。生还的士兵阿列克谢·科马罗夫说,他们甚至还与匪军展开肉搏,用工兵镐、刀子和枪托进行厮杀。
  7|‘{9e‘F R s‘r9S.f I沃罗比约夫的双腿被迫击炮炸断了,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肚子,另一颗正中前胸,但是他并没有退出战斗,而是一直拼杀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当3月2日清晨第1连冲上高地时,英雄的遗体余温尚存。正是这位大无畏的军官在战斗中击毙了伊德里斯——哈诺布的朋友和亡命徒精锐部队的指挥官。
  
  经过这场酷烈无比的战斗,只有四名空降兵生还。从他们口中我们得知,他们的84位战友战斗和牺牲得多么英勇壮烈。他们胜利了,将近500名叛匪被阻断去路,遭到歼灭,尸横遍野。哈塔布匪军最终未能突围到谢利缅陶津,然后奔向韦杰诺。结果匪徒们来不及吃饱晚饭舒舒服服睡上一觉,就被迫像疯狗一般在森林中四处乱窜。我军的侦察搜捕部队时刻追击着他们,将疲于奔命的敌人——一消灭。数日之后在谢利缅陶津郊外,一支超过70人的大股匪徒整体投降,这在反恐战役中尚属首例。

  近卫军战士谁也没有抛弃自己患难中的战友,谁也没有屈辱地接受敌人的投降命令。在那里,在766高地上我军的战斗队列中,并肩战斗着不同信仰的人——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不同民族的人——俄罗斯人和鞑靼人、乌克兰人和犹太人……在那里,展现了几乎整个前苏联的缩影。

  如今回忆起那场战斗的前前后后,我仍然在考虑是否能用直升机空投那些伞兵的问题,结果总是推翻这样的方案,认为那将是一场冒险。当时了解总共有多少恐怖分子以及他们的阵地所在吗?将伞兵空降到古老的山毛榉密林中意味着什么?增援的直升机真要是被叛匪击毁呢?可以贸然冒险吗?如果不知道你为了救一个连队却会牺牲另一个连队连同飞机和机组人员的话,那倒是可以……


  在我国的困难时期,许多道德价值观念已荡然无存。但无论我们的敌人如何千方百计地企图抹煞各种道德标准,在我军中他们却未能得逞。再能说什么呢。尽管主要的战斗任务已经由英雄的普斯科夫空降兵完成,歼灭了瓦利达和伊德里斯的雇佣军精锐部队,我的心中仍然永远留下了痛苦悲酸的感情。也许,没有这一切,军人的职业倒会成为不可思议的了。
http://www.qianlong.com/   2005-07-21 11:56:29
  鲜血换来的教训:俄军特种部队与车臣武装分子高地争夺战纪实   引言   1999年9月5日, 车臣战地指挥官巴萨耶夫指挥一伙武装分子侵入与车臣相邻的俄联邦达吉斯坦共和国,导致了第二次车臣战争的爆发。战争之初,俄联邦内务部内卫部队阿尔马维尔特种部队奉命紧急投入战斗,因未能全面掌握敌情(武装分子人数远远多于预计人数)、各参战部队协同不力、指挥失当,导致特种部队官兵不仅未能顺利完成作战任务,反而遭受到了较大的损失,其中大部分伤亡是被已方炮兵和陆军航空兵误炸造成的。阿尔马维尔特种部队指挥官阿尔贝特·库德里亚绍夫中校全程参与了此次特种战斗任务,事过多年之后,首次详细讲述了行动经过,总结了达吉斯坦高地争夺战中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   立即投入战斗   一夜之间,我们这支内务部特种部队乘车从阿尔马维尔赶到了莫兹多克,之后换乘直升机,从莫兹多克紧急赶往博塔什-尤尔特。9月5日晚,我们来到了内卫部队战术集群司令部所在地。当然,在登上直升机时,我们随身带了一切必须的物品,尽管也想尽可能地多带一些,但特种武器和火焰喷射器还是被迫留在车中,由支援部队经莫兹多克到博塔什-尤尔特的陆路运送。   当时,我们已从电视新闻中得知,9月5日清晨7点左右,约700名武装分子在达吉斯坦边境突破了警察和内卫部队设置的屏障,控制了舒希亚、阿哈尔、恰帕耶沃、加米亚赫、新拉克、土赫恰尔等居民点,突进到哈萨维尤尔特西南5公里处的车臣和达吉斯坦边界地区,局势非常复杂。我们当时的战斗情绪非常高涨,一心只想着好好收拾这帮垃圾,以为在此方向上部署的兵力已足够解决他们了。   没想到,实际情况却比预料的可怕得多。一些指挥官显得非常吃惊,他们了解的情况甚至还没有我们多。这也难怪,一些领导人对战役局势动态缺乏应有了解的情况并不少见。他们还说什么,你们这些特种部队队员,可能对服役时的艰苦和损失还不习惯。战争伊始,特种部队使用上的混乱简直就是失败,不到4天,恶果就显现出来了:个别队员由于过度疲惫,在高地上行进时,一不小心掉下山崖摔死了。   指挥官介绍说,车臣武装分子企图夺取哈萨维尤尔特。当天夜间,我们就被派到了哈萨维尤尔特,半夜前我们已对当地所有重要目标、阵地设施进行了警卫,派出巡逻队和潜伏哨。天亮前我只睡了40分钟,队员们睡得时间也不长,大家都在等待局势有所突破。   第二天早上,队长派我去开会,走的时候我还在想,如何商讨营地部署、组织协同等问题。结果却远非如此。内卫部队战术集群情报局长要求我们全体队员立即开赴新拉克村,村外10公里处正在进行激烈的战斗,联邦部队一个营陷入了包围圈。
达吉斯坦和车臣山区  大水冲了龙王庙   为运送100名武装到牙齿的队员,派出了两辆装甲运输车和两辆“乌拉尔”军车,全体队员刚好坐得下。行进中队员们甚至还打了会盹儿,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好好睡一觉了,况且车内也比较热,令人昏昏欲睡。到达指定地点后,我们立即向情报局长汇报了行进情况。   突然,从树林方向传来了枪声,队员们立即行动起来,占据防御阵地。从林边跑出来两名惊惶失措的达吉斯坦民兵,却无论如何也说不清楚到底是谁在追击他们。我专门挑选了一个更健壮一点的民兵,与我们侦察队员一起行进,指引方向。这个可怜的人,紧张得差点都不会说话了,好不容易走了约500米,我看到他害怕得腿有点发抖。而且,我们已与部队主力脱离。行进中遇到了一点情况,队员们随即卧倒,占据环形防御阵地,民兵向导一看到这个阵势,意识到战斗马上就要开始,立刻像兔子一样顺着灌木丛向后方跑去。   晚上8点,数架直升机顺着峡谷向新拉克村方向飞来。此时,特种部队已挖好战壕,占据了村前阵地。我们军官们,站在小山丘上,观察飞行员的行动。不是每天都能看到这样壮观的场景:一个直升机大队飞来了,进行轰炸作业,之后是第二个、第三个。说实话,非常壮观。我们特别欣赏直升机大队的战斗进入:飞行抵近,从太阳方向急转弯,然后实施猛烈的攻击。一架接一架,就这样重复2-3个批次。但是,意料不到的事情突然发生了,最后一批直升机中的一架发射的所有无控火箭弹全部向我们所在的方向袭来,一发炮弹突然急剧下降,直接在我们部队营地上爆炸了。我们都惊呆了,到处都是烟雾,喊叫声和呻吟声响成一片。队员们迅速沿道路散开。结果,在自己人炮火攻击下,1名队员牺牲,7名队员身受重伤,有的人脖子被弹片划伤,有的人腿部受伤。

俄军特种部队队员

  100条生命的3天

  第二天,
情报局长捷连季耶夫上校在日间会议上给我们部队下达了作战任务:次日天亮前夺取上面有一个无线电转播站的715.3高地。

  “为什么这么匆忙,上校同志?哪怕给我们一天时间也好。我们和侦察排可在这段时间内仔细侦察地形。哪怕让我们知道敌人在什么地方、提前标出推进和撤退路线也好。况且,队员们在行动前也不妨好好睡上一觉。”我和队长试图争取推迟行动期限,通信分队指挥官嘴里也在叨叨着,说什么无线电台蓄电池快没电了。

  “见鬼去吧,什么再晚一天?明天早晨之前必须赶到!他们在那儿只有40-50个人。不会再多。几个小组只有5-7个人。对你们来说,这只是小菜一碟。”


俄军特种部队队员在进行反恐技巧训练

  “可是,不就是这40-50个小丑差点击溃我们一个作战营吗?”我们的反问使气氛有点紧张起来。

  “这个期限可不是我定的。上头给我们三天时间搞清情况。怎么了,天塌了?执行任务!”上校几乎吼了起来。“去吧,组织一下协同,顺便向友邻部队问一下情况。给,这是给你们准备的地图。”捷连季耶夫上校说完顺手递来几张复印的地图。

  第二天,当我们来到目的地面前时,发现715.3高地旁边竟然还有一座高山,比这个高地还要高出至少40米。

  “他妈的,纯粹是个幻想家。”通信分队指挥官咬牙切齿地骂了起来。谁会给我们好一点的蓄电池呢?

  我们坐了下来,开始研究如何占领高地,最后的计划是:上山、占领山头、控制山口、等待主力部队到来。然后,我们开始协调行动计划,一直到天黑,反复设计行进路线和高度,所有复印的地图都快被戳破了。

  0点40分,部队突击队开始向无线电转播站进发,距离约为6公里。出发前一小时,下起了暴雨,雨下得如此之大,3米外什么都看不见了。暴雨之下,哪里还有什么睡意。我们共100人出发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次出发,即使不是百分之百地送死,也肯定会被包围,可能会被围困数天,因此,我们尽量多带弹药。这样,就只好少带食品,牺牲自己的肚子了。有一件事,我至今还记得。带上最后一捆手榴弹后,我在手榴弹箱子边差点撞到了谢尔盖·博格丹琴科。

  “你只带一箱吗?”他随口问道。

  “是的,再多就爬不动了。”我一边说一边用绳子把箱子捆好。

  “就这样?”

  “就这样吧,管他妈的。”



俄军特种部队在车臣

  我们两人都笑了起来,
而他的眼神却显得如此忧郁,最后差点哭了起来。那时我明白了,在战争中,人能够预感到哪一次战斗对自己来说将是最后一次。

  在来到高地面前时,炮兵开始向阵地开火。之前,我奔跑在各分队阵地间,检查士兵们防弹片壁坑挖得怎么样。在一个特种分队里,有一名狙击手,大家都叫他“幸运儿”,他的眼神是如此的复杂。炮兵开火时,我跑回自己的战壕,他却转过身来看着我,眼睛中带着这样一种预感自己难免一死的神情!尽管他从来不是一个容易张皇失措的人。他最后也未能从这次“绞肉机”似的血腥战斗中生还。

  果敢是成功的一半

  我们全面研究了推进行动中的每一个细节,决定把路线分为几段,接近第一段时,我们呼叫炮兵进行定点拦阻射击,接近第二段时,再次呼叫炮兵进行拦阻射击,如此类推。轰炸距离为150-200米。夜间轰炸之后,武装分子暂时还看不到我们,但能想象得到。不过,我们的队伍早已消失在夜幕中了。为保障各分队不至于迷失方向,炮兵还不断地向山上发射照明弹。


俄军特种部队侦察兵

  天亮前,雨停了,我们已来到高地山脚下,钻进一片玉米地里后,向炮兵发出信号,要他们继续轰炸高地。不久,天开始亮了,那时我们发现,山非常陡,这座山后还有一座更高的山,如果那些家伙在那座山上挖好了战壕,行动将会更加困难。不过,事已至此,别无他法,只好继续按原定计划行动。

  我们决定从新拉克方向攀上高地,尽量装作非常平静的样子。这样,武装分子可能会把我们当作他们的援兵。在这种情况下,你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从一个地点跑到另外一个地点,端着冲锋枪沿开阔地向前行走。如果上面的武装分子想打你的话,无论如何都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你撂倒。如果直接发起迎面冲锋,4个小时也夺不下高地,而损失将会非常惨重。

  我们排成梯队行进,不慌不忙。上面的家伙发现了我们,但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的反应:真的把我们当成援兵了。我们从他们后方出现,加上个个一幅摇摇摆摆、无精打采的样子,他们没有产生怀疑。我们队伍中还有许多人穿着和他们一模一样的衣服,不过,我们有时也会犯迷糊,会把武装分子误以为是自己的士兵。在我们往山上爬时,谢尔盖-博格丹琴科分队走在最前面,他身先士卒,率先飞一样地跑到一个战壕内,里面背对着他坐着一个穿着我们军装的人,头发乱得像刺猬一样,正在往冲锋枪里装弹匣。谢尔盖对着他的背说:“嗨,队员,你这家伙在这儿干什么呢?”这个“队员”站了起来,转过身子,大胡子一直垂到肚脐眼上,惊讶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拿冲锋枪的手就这样慢慢地向上举起枪口。谢尔盖瞬间就明白了过来,当即解决了他。


俄特种部队官兵在行进中

  当距离武装分子阵地只有70米左右时,他们终于明白过来,我们根本不是什么援兵。此时,我们立即开始猛冲,他们随即撒腿就往山上跑,头盔全部扔在了前墙内。我们另外还找到了几个箱子,一些罐装口粮和大面包,这下可就有吃的了。我们发现,车臣武装分子战壕挖得真不错,有的地方完全是专业水平,有的地方及膝,有的地方及胸。我们占据了环形防御阵地,检查地形,发现即使是在平地上,武装分子的防御准备也做得非常职业化。不过,他们可不是只有40-50人,至少要有200-300人。从山顶上可以清楚地看到4道战壕和壕沟防线,掩蔽部和交叉避弹壕。而我们来时所走的小路,距离武装分子阵地只有15-20米,原来,暴雨声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另外,炮兵也是好样的,帮助我们摆脱了随时可能会被发觉的困境。

检查完武装分子布设的阵地后,
队长加强了侧面防护,派出几个潜伏哨到树林中监视周围动静。我们随后出联,向指挥部汇报情况:夺取了转播站,一切完好无损。按照事先约定,我们的呼叫代号是“导弹”。我们占据阵地后,希望战术集群主力很快就会痛扁盘踞在平原地带的武装分子。但是,当匪徒们开始向山区撤退时,我们只好单独行动了,身后没有任何支援。我们的快意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3分钟后,第一发炮弹飞来,在高地中央爆炸了。

  交火

  我们派出谢尔盖·博格丹琴科分队攻占200米外更高的那座山峰,武装分子已开始从那里向我们阵地射击。不过很明显,那里的人最初并不多,因为火力不太密集。在谢尔盖率领分队下山、向前推进并进入盲区时,我们向对面山顶开火反击,压得武装分子无法抬头,以掩护博格丹琴科分队。如果武装分子还妄想开枪阻止队员们的推进,必须探出头来向下射击,我们的狙击手就会立即干掉他们。


特种部队官兵出发执行任务

  队员们跑到山前,进入战壕隐蔽,对面就是武装分子,有十来个人,向队员们迎面扫射。我们的人予以反击,双方开始交火。有队员受伤了,开始向我们这边的山上转移伤员,但他们此时都已筋疲力尽,4天4夜都没有睡觉了,还穿着防弹背心、背着弹药赶了8公里的山路,爬上了高山,队员们只好两个人抬着一名伤员进行疏散。此时火力威力明显减弱,但还在顽强阻击山上的武装分子。过了10-15分钟,车臣人增派的援兵到了,双方随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由于敌众我寡,谢尔盖·博格丹琴科和准尉热尼亚·利哈切夫命令队员们向我们这儿撤退,他们留下来掩护,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刻。后来,在我们把谢尔盖拖出来时,他手上的冲锋枪里只剩下最后一个弹匣,手榴弹根本没来得及使用。

  此时,在平原地带,为了巩固战果,联邦部队向我们所在的山区方向派出一支装甲车队,从高地上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车队的行进,但一个反常的现象让我们非常震惊:车队竟然以行军队形推进!不是战斗队形,也不是战斗准备队形,而是行军队形!我们紧急出联,告诉他们那里有武装分子:你们要到什么地方炫耀去?这里可不是红场,不是在阅兵!但是,为时已晚。

  武装分子事先挖好的战壕,在路边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口袋,这支车队就这样钻进去了。旁边的灌木丛就是一堵堵厚密的墙,根本看不到后面藏有什么。在距离山脚只有1公里时,车队像一个细长的链条,前面一半进入了这个口袋。武装分子开始猛烈扫射,先摧毁步兵战车,燃起了4堆火炬,随后开始攻击由装甲运输车护送的战斗物资输送车,非常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竟然能迅速得手。我们和前来营救的直升机制造烟雾,发射曳光弹,标出武装分子的阵地,为他们指明反击方向,竭尽全力进行支援,却根本无济于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两公里熊熊燃烧的火炬烧毁了指挥部许诺的支援,许多官兵伤亡。

  撤出人员!这是命令!

  唉,完了。我们在想,山下的武装分子摧毁了车队,现在该全力向我们占据的山顶冲锋了。果然如此,20分钟后,山脚下、树林里的侦察排巡逻队开始开枪反击。稍后不久,相邻山上的武装分子也开始向我们射击,火力如此之猛,队员们根本无法抬头,只能滚动着开枪反击。同时,在山的左右两边,潜伏哨也在进行着激烈的战斗。武装分子向我们所在的山上发射火箭筒,而昨天还是我们朋友的联邦部队炮兵,却像敌人似的对我们狂轰滥炸,炮弹个个像长了眼睛似的落在我们阵地上,弹片横飞。我们赶快给他们修正坐标,无线电台蓄电池马上就要没电了,得到的回答却是:撤退!

  我们的第一反应是震惊。向哪儿撤退?如何撤退?要知道,所有道路都已被截断,每条小道上都还有埋伏。周围的武装分子即使没有上百,也有数十人,他们正全力向高地冲锋。我们抡起各种武器,痛揍他们,但是,他们的人数似乎越来越多。此时,沿来路返回的念头想都不要再想,这是在士官学校时就必须学会的常识。

  当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通话的对方可能是武装分子,利用我们的无线电通信,企图欺骗我们,伺机伏击。占据高山的我们,对他们来说,如鲠在喉。一旦我们撤退,他们就会获得与我们相等的作战条件,而在山顶上,我们有较大的优势。他们能非常简单地窃听到我们的无线电通信,我们没有秘密通信设备,没有任何人给我们装备。明码通信时,武装分子不仅能成功窃听谈话内容,还经常以上级的名义下达命令,然后设伏。为验证这一点,我们使用了事先约定的代码,说出指挥官父称的第一个字母,对方回答了出来,而且非常正确,随后一位高级军官通过通信设备再次下达命令。但他所说的话根本无法解释,我们问道:“怎么撤退?请解释一下,您在后方看得比我们清楚。但是,您要知道,我们已经被包围了!弹药也快没了。”得到的回答让人休克:“战斗突围!”

  在我们通话时,内卫部队炮兵已开始轰炸山头,炮火非常密集,而且,我们的炮兵以从未有过的精准射击。这样,让我们更加气愤。我们最后一次出联是在11号地区,之后蓄电池就彻底没电了。

  突围

  我们决定分两组向山下突围,一组由队长亲自指挥,带着伤员,留下部分弹药,当即出发。第二组由维克多中校指挥,先留下掩护,半个小时后,开始向山下冲锋。等射击声逐渐平息下来时,我们沿着与第一组相反的方向前进,几乎是一路小跑。从山顶下来后,跑进一处树林,从那里顺着陡壁滑了下去,钻入一片灌木丛。清点了一下人数,38人,没人受伤,没人牺牲。我们沿着一个斜坡撤退,我指挥先头巡逻队打头阵,副队长领着大伙紧紧跟随,走了200米。我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观察前面和侧面的局势,发现前面大约300米处有一片不太开阔的灌木丛,在跑到灌木丛前可能会被子弹至少击中5次。而在眼皮底下,正下方,100米处,车臣武装分子正在挖战壕,150米处有一门迫击炮,再稍微远一点有一门高炮,炮口对着天空,正向我们的飞机开火。后来我明白了,我们从山顶下来,顺着峡谷走,正好来到了他们巩固的后方。当然,他们根本没想到我们会从这个方向撤退,因此得到了几个小时的相对平静。

  我至今都无法回忆我们到底是如何走到这片树林的。一会儿手脚并用紧贴地面爬行,一会儿匍匐前进,最终还是安全地钻入了树林。躲入树林后,马上派出巡逻队,我的队员们随即瘫到在地上睡着了。眨眼功夫就睡着了,实在是太困了。他们横七竖八的躺着,都还穿着防弹背心,手里端着冲锋枪,就地睡着了。我推推他们,叫醒他们,得到的回答是:“我没睡,我没睡。”眼睛却根本睁不开,2-3秒后,头又耷拉下去了。就这样,我和副队长两人为他们警戒,轮流睡一会儿。我不记得坐了多长时间,突然感觉到前方10米处的灌木丛中有动静,然后看见一个似乎穿着北约军装的人影一闪而过,我使劲晃了晃头,仔细看了看,原来是树枝。出现幻觉了。我叫醒了中校,说现在我也要眯一会儿了。只顾睡觉,忘记了在下午2点时,武装分子要守乃玛孜礼(伊斯兰教徒每日五功之一)。突然,我们的队员急速跑来,周围是意想不到的嘈杂声。不过,不是所有的武装分子都在守礼,也有人放哨。在他们的乃玛孜礼结束时,我又困得睁不开眼了。此时,一个队员突然说,队长,快看!我看到约10米外的灌木丛中,有一个人正向我们这儿爬来。我说,这是我们自己人。这个人爬了过来,稍稍抬起了头,后背暴露了出来,我们同时举起了枪。突然,左边约15米处响起了尖叫声:“瞧,他们在那儿呢!真主保佑。”激烈的战斗又开始了。


在山上作战的特种部队队员

  睡梦中的士兵被惊醒了,
猛地爬了起来,我们立即把他们按在地上,以免子弹击中他们,同时尽可能地开枪反击。幸运的是,当时没有遭受任何伤亡。队员们迅速回过神来,随即散开,卧倒,占据环形防御阵地。武装分子几乎挺直身子全力追击我们,他们也因此付出了代价。几名武装分子,根本没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听到枪声响起,就从另外一个方向飞一样地跑到树林里来,简直就是送死,被我们当场干掉。

  趁武装分子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我们必须马上离开。后面是一片玉米地,先遣巡逻队队员们在附近埋伏,掩护队伍撤退。我们悄悄地从灌木丛中爬出来,我看了看队员们,他们都被吓坏了,一个紧挨着一个,钻入玉米地里,然后向山下跑去,正好来到了被武装分子烧毁的车队前。我感觉到,武装分子正在追击我们,他们是不会轻易放过到嘴的猎物的。我给断后的巡逻队下达任务,布设绊线,3-4分钟后,第一道线布好了,马上就发挥了作用,武装分子的追击步伐随之放慢了。但是,当我们刚跑到一棵榛树前时,子弹又从四面八方飞来,然后听到武装分子的喊叫声:特种队员们,投降吧!我们只要武器,会放了你们的。

  完了,被包围了。敌人的狙击手开始从侧面树林里射击,尽管我们的队员都卧倒隐蔽了,但武装分子中的狙击手,显然是爬到了树上,还在从上往下射击。必须采取行动,不能躺在一个地方等死。移动,移动,再移动。

  我们的狙击手掏出烟幕筒,向林边方向掷去,在烟雾掩护下,我们一下子冲进田地里,几乎与赶来对付车臣武装分子的预备队员们面面相碰,尽管他们人数并不多,只有10个人,但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武装分子根本没想到我们会逃到田地里去,甚至没向这个方向看上一眼,他们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我们在一个采石场附近停了下来,发现那里有两个人,穿着阿富汗人的服装,手里握着手榴弹。他们能捡回一条命,真应该感谢上帝,因为狙击手在最后一刻,在准星里看到了他们的俄罗斯人面容,原来是自己人,在装甲车队遭袭时受伤了。我们来到了采石场边上,前面是一块田地,2公里外就是我们部队的营地。经过伪装之后,我们向自己人走去,走近了我们部队的阵地,纳罗福明团的一队空降队员就站在那里。就在我们走到距离自己阵地还有150米左右时,有几个武装分子突然从树林里向我们开火,一位队员就直接倒在我的面前,肋部受伤。我迅速转过身来,朝着树林方向就是一梭子,一个武装分子被撂倒了,其余武装分子也被我们猛烈的火力消灭了。

  我们已竭尽所能

  第一组的情况更糟糕,在队长的指挥下,带着伤员,半个小时就从高地上下来了。但是,他们再次遭到了陆军航空兵的攻击,11人牺牲,20多人受伤。或许,在其他情况下,这个意外还不会带来致命的伤痛,问题是,3天前,陆军航空兵飞行员已经袭击过我们,造成了1死8伤的损失。队员们遭到自己人空中袭击的地点是在敌人的后方,每个灌木丛中都可能会有埋伏,指挥部认为我们根本不可能从那儿疏散伤员。那天,由于指挥部行动不一致,队伍遭受了惨重的损失。炮兵对高地的轰炸、没有计划好的撤退、航空兵的袭击,这些失误的结果导致3-5分钟内,55人的队伍中有11人牺牲,包括几名军官,23人受伤,包括身受重伤的队长。

  9月15日统计了最终伤亡情况,共有36名官兵牺牲,70多人受伤,大部分伤亡是自己人的火力造成的。返回基地后,听到了另外一个可怕的消息,在联邦部队车队遭到车臣武装分子伏击时,战术集群情报局长受伤,紧急呼叫了阿尔马维尔特种部队预备队,14名特种队员乘坐两辆装甲运输车立即投入战斗,希望能解除车队的包围,结果同样遭到了毁灭性的伏击,12人牺牲,2人受伤,被送往医院治疗,没有一人能安全返回基地。

  新拉克高地争夺战的惨痛损失并没有影响到特种部队日后的行动,结果证明了一切。如今,阿尔马维尔特种部队已被视为一支最优秀的内卫部队特种部队。各部队间的协同能力也有了明显的增强,阿尔马维尔特种部队与图拉空降师第119伞降团的配合日益成熟,多次在敌后纵深成功进行伤亡官兵疏散、救援、突击等行动。

  沉痛的反思

  1999年9月,俄罗斯许多媒体都报道了此次高地争夺战,不过,媒体记者夸大了事实,臆造了一些情节,在受伤特种队员所讲述的内容基础上,添枝加叶,许多报道都不是很准确。在当时的复杂局势下,此次行动的领导人想得更多的不是向媒体透露情况,而是千方百计地封锁消息,隐瞒事实真相。记者们还是从受伤官兵愤慨激昂的讲述中了解到,在达吉斯坦,发生了俄军历史上最可怕的悲剧,由于领导人马马虎虎的工作态度,自己人肆意打死打伤自己人。媒体报道后,公众反响巨大。虽然军事总检察院就此展开了刑事调查,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显然,个别高级军官和将军的个人前途远远重于数十名普通官兵的生命。

  眨眼之间,6年过去了。如果这次战斗发生在美国,那么,所有特种队员都会被视为民族英雄,拍摄专题电影片。相比之下,反映美军特种部队索马里战斗的《黑鹰坠落》根本就不值一提。如果这次战斗发生在苏联时期,那么,阵亡队员的名字不仅会用来命名少先队和学校,还有可能成为城市、村镇的名称。遗憾的是,我们生活在俄罗斯,6年后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还记得第二次车臣战争开始时期此次悲剧事件了。(高原)
评论总体上还是不错的。


美军对于主要防御支撑点的坚守连,可以提供3个155毫米榴弹炮营(54门)和1个武装直升机营的火力支援。
--------------------------------------------------
美军155榴营级部队大部分为24门制,且3个155榴营和一个武直营就是师属压制火力和陆军航空兵

的全部,全部用于支援一个连的作战,只能是一种特殊情况。





10、将空降兵当作普通摩托化、机械化步兵使用,很可能表明俄军陆军基干部队兵力不足或者丧失了战斗力。
-------------------------------------------------------------------
这个可能当然是有的。但是空降兵部队其机动灵活性和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更

有可能只是上级因应战场要求快速部署部分部队前往阻击车臣部队突围的原因。  



另外车臣叛军很多是原苏联部队受训人员,至少部分种子部队是来源于原苏军,战术素养是不错的。
毛子还是强悍阿
原帖由 oannes 于 2007-5-30 17:32 发表
;P TG的TG作业世界第一啊

那是........
不过也是无奈之举了,当年没炮没飞机的
眨眼之间,6年过去了。如果这次战斗发生在美国,那么,所有特种队员都会被视为民族英雄,拍摄专题电影片。相比之下,反映美军特种部队索马里战斗的《黑鹰坠落》根本就不值一提。如果这次战斗发生在苏联时期,那么,阵亡队员的名字不仅会用来命名少先队和学校,还有可能成为城市、村镇的名称。遗憾的是,我们生活在俄罗斯,6年后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还记得第二次车臣战争开始时期此次悲剧事件了。(高原)
=================================================================

眨眼之间快20年了.......我们......
国产片子就亮剑,士兵突击不错。央视整的都是一堆狗屎:@
原帖由 超级大鳄鱼 于 2007-6-3 02:04 发表
评论总体上还是不错的。


美军对于主要防御支撑点的坚守连,可以提供3个155毫米榴弹炮营(54门)和1个武装直升机营的火力支援。
--------------------------------------------------
美军155榴营级部队大 ...



那里面不是就有个酷大叔萨哈么,想象一下这种人如果在车臣那边的话防守的人会怎么死........- -||||
好像《第九连》中苏军的工事挖的也很浅,这不自己坑自己吗?
那地方好象土层很薄:L
原帖由 Haku2004 于 2007-6-5 11:52 发表



那里面不是就有个酷大叔萨哈么,想象一下这种人如果在车臣那边的话防守的人会怎么死........- -||||


他以前当过营长,其实他对斯大林流放车臣民族的行为也是很不满的但并不赞成车臣搞独立。
对一个电影搞战术评论?!有没有搞错?!即使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战例而来,但毕竟还是个电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艺术加工,面对战争这么严肃的话题,即使是最细微的失真都是应该尽量避免的,要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呀!所以对一部艺术加工过的电影搞战术评论即使写的再精彩分析的再精辟也根本就是搞笑,纯粹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