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人学生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中死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1:09:53
一华人学生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中死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18   


  中评社香港4月18日电/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死亡的33名死者﹐名单已陆续公布﹐根据英文媒体的报导﹐其中包括一华人。

  美联社的死亡名单目前公布了22名死者的身份﹐其中包括一名为Henry Lee的学生﹐报导描述﹐此学生为来自弗吉尼亚州Roanoke地区的电脑工程与法语专业大一生。

  据报导﹐Henry Lee喜爱拍球(racquetball)﹐工程与飞盘。他写到“我只是你们称的标准亚洲(中国)人”。

  网络资料显示﹐20岁的Henry Lee就读于弗吉尼亚州Roanoke地区的William Fleming High School﹐Henry Lee一高中朋友Amanda Theller向Roanoke.com表示﹐Henry一开始显得非常害羞﹐不过一旦他成为你的朋友﹐便会发现“他是个非常奇怪且有趣的人”。校长Susan Willis表示﹐Henry Lee也是毕业典礼上的致词代表。对于Henry Lee的死﹐Susan Willis说这是最令他感到难过的事。“全世界都将怀念他。”

  Henry Lee是在第二次枪案的Norris Hall中死亡。一华人学生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中死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18   


  中评社香港4月18日电/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死亡的33名死者﹐名单已陆续公布﹐根据英文媒体的报导﹐其中包括一华人。

  美联社的死亡名单目前公布了22名死者的身份﹐其中包括一名为Henry Lee的学生﹐报导描述﹐此学生为来自弗吉尼亚州Roanoke地区的电脑工程与法语专业大一生。

  据报导﹐Henry Lee喜爱拍球(racquetball)﹐工程与飞盘。他写到“我只是你们称的标准亚洲(中国)人”。

  网络资料显示﹐20岁的Henry Lee就读于弗吉尼亚州Roanoke地区的William Fleming High School﹐Henry Lee一高中朋友Amanda Theller向Roanoke.com表示﹐Henry一开始显得非常害羞﹐不过一旦他成为你的朋友﹐便会发现“他是个非常奇怪且有趣的人”。校长Susan Willis表示﹐Henry Lee也是毕业典礼上的致词代表。对于Henry Lee的死﹐Susan Willis说这是最令他感到难过的事。“全世界都将怀念他。”

  Henry Lee是在第二次枪案的Norris Hall中死亡。
可恶的棒子!!!
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遇难者包括一华裔男生  
2007年04月19日 来源:新华网




   美国媒体4月18日公布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遇难者名单中包括1名华裔男学生和1名韩裔女学生。

  这名华裔学生名叫亨利·李,是该校电脑工程系一年级新生,家住弗吉尼亚州荣诺克。据《荣诺克时报》报道,李的父母是早年移居越南的中国人,1994年又举家迁到美国,并已加入美国籍。

  李去年6月以第二名的成绩从高中毕业。他学习成绩很好,几乎门门功课得A,在大学里获得电脑科学奖学金。除学习好之外,李平时兴趣广泛,热衷参加各类学生团体,并喜欢结交朋友,总是一脸笑容。

  遇难的韩裔女学生名叫玛丽·里德,是跨学科研究系一年级新生,家住在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她的生母来自韩国,父亲是美国人。父母离异后,她和父亲及继母住在一起。里德生前爱好广泛,会吹黑管,擅长打长曲棍球。朋友们都说她是个快乐的“甜心女孩”。

  16日上午,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英语系四年级韩国籍学生赵承熙在枪杀32人后自杀。在已经确认的死者名单中包括1名以色列人、1名印度教授、1名印度尼西亚人、1名秘鲁人、1名波多黎各人,以及包括凶手在内的2名韩国人。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枪击事件。(杨晴川)
  惨剧,惨剧……
美校园枪击案:还应反思什么?



  2007年04月19日
  

  现在,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校园枪击案已经锁定疑凶,但透过这场惨剧,我们也许还能找到更多值得反思的话题。比如在事件中扮演了另一种重要角色的新闻媒体,在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事件中,该如何保持公信力。

  人们注意到,在这场新闻大战中,一方面,如 CNN、《纽约时报》等一些美国主流媒体,还是对事件过程进行了客观的报道,它们更注重对学校以及警方应急措施、对枪支暴力社会现状的反思;但另一方面,个别媒体却一开始便局限于对枪手族裔的狭隘猜疑。比如当美国警方尚未认定枪手身份时,《芝加哥太阳时报》专栏作者麦克·斯尼德就率先“独家”声称:凶手可能来自中国,是去年8月7日乘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班机从上海飞抵旧金山的;甚至有媒体随后还公布了所谓“凶手”的博客地址。虽然最后的调查结果表明这些不过都是假消息,但已经在华人团体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并对当事人构成了巨大的压力。据悉,那名被指为“凶手”的中国留学生,几个小时内就收到了3.7万封邮件,其中不少对他发出了死亡威胁,他的名字和照片还被迅速转贴到各大网站上……

  可以说,美国媒体长于反思的好传统与哗众取宠的坏毛病,在对枪击事件的报道中均显露无遗。当然,所有传媒都会将突如其来的重大新闻事件,视为大展身手的好时机,这本无可非议,但在越来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如何在争取“眼球经济”的诱惑下坚守职业操守底线,已经是个大问题。事实上,近年来,就连《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这样的主流媒体都未能逃过诱惑,均出现过造假事件,或制造假新闻、或合成假照片,有的造假者还混到过新闻奖项,但系列丑闻的直接后果却是:造假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受到冲击,世人也对来自美国媒体的声音渐渐产生了怀疑。

  在资讯发达的当今社会,媒体作为“第四种权力”,的确越来越具有左右人们命运的力量。然而,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一个反面的例子是:“9·11”以来,由于部分西方媒体戴着“有色眼镜”的报道,令阿拉伯人以及穆斯林的形象严重受损,使其蒙受了种种不公平的对待。在报道恐怖袭击事件时,一些媒体动辄便称“阿拉伯恐怖分子”、“伊斯兰恐怖分子”,即使本来只是纯粹的个人行为,但因为这样带有先入之见的称谓,整个族裔或宗教却成了攻击对象。

  真实、公正、客观,这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联合国有关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新闻道德信条草案》在第一条就规定:“报业及所有其他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他们应当尽可能查证所有的消息内容,不应任意曲解事实,也不故意删除任何重要的事实。”美国编辑人协会制定的《报业信条》也规定:“报纸为争取读者的信任,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力求正确。凡为报纸力所能及,而未能作完全与正确之报道者,这种报纸,确实不可宽恕。”此次如《芝加哥太阳时报》所谓的独家爆料,虽然能一时间引来无数“眼球”,但没有事实依托的炒作,最终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对美国媒体,以及全世界的新闻同行来说,这一有悖新闻伦理的案例,实在值得认真吸取教训。(杨立群)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