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沸腾的雪——阿登战役(下册)》完工之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47:20
  2年多时间,这本书终于写完了,此时此刻人已经陷入了完全麻木的状态,再精彩的文章也看不下去了,而且还不知道做点什么好,看碟片?打游戏?睡觉?其实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当初开始准备资料的时候绝对想不到最终这本书有这么厚,上册256页,30多万字,下册296页,40多万字(页码比上册增加40页,但价格不变),估计今后再也整不出这么多字的东西来了,累就一个字,好在终于开始印刷了。受篇幅限制,CURE写的关于底板行动的章节放到了《突击23》上面。

还有一周《沸腾的雪——阿登战役(下册)》就将上市,先放出内容介绍

第12章 开始的结束
  做一下局势回顾;盟军终于意识到重新划分战场指挥权的重要性;第6装甲集团军继续在北肩角狂攻,大红一师在优势炮火的掩护下让希特勒青年师痛哭流涕;面对派普战斗群的威胁,美军调来了一个又一个师,利用一个绝好的战机切断了派普的退路,LAH师主力部队被挡在斯塔佛洛桥南,再也无法前进一步;派普在斯塔蒙特打了最后一场漂亮的歼灭战,2个连的美军被一口吞掉,但因为没有油料,他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了;中路的116装甲师开始发威,完成了漂亮的战场机动后终于从乌法利兹的缺口冲进了美军战线的腹地,德军第2装甲师尽管鸿运高照拿下了奥图维尔的乌尔特河桥,全师随即因为缺油原地停留了24小时;美军第3装甲师各部被拆分成小特遣队投入战斗,但依旧无法阻止德军拿下战役中唯一发现的美军补给站桑雷,但美国人以高昂的代价逐渐迟滞了德军矛头的前进速度;随着南肩角美军几个装甲战斗群投入战斗,德国人的进攻停滞了,美军准备反攻。

第13章 圣维特失守
  圣维特地区的美军抵抗了7天才全部撤过萨尔姆河,期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李奇威和蒙哥马利的到来让防御圈内的战斗决策更加复杂,也更加精彩。性格不一的将领,兵种之间的隔阂,德国人的紧逼,这一切预示着圣维特地区的战斗激烈程度一点不比巴斯托尼的差,美军在此地的奋战应该有其应有的价值。

第14章 围歼派普战斗群
  为了解救派普,德国人疯了,对自己人疯了,对美国人对比利时人也疯了,狂攻,屠杀,惨重的伤亡,救援部队尽力了;美国人也快被逼疯了,1个步兵团、1个伞兵团加1个装甲旅居然奈何不了派普的千把人,指挥战斗的哈里森准将不得不连连哀叹除非德国人从工事里面出来才能消灭他们,但最后派普不但出来了,而且带着部下全身而退,真是让美国人大丢面子。

第15章 突向马斯河
  116装甲师向霍顿的突击被挡住了,美国人尝试在霍顿和索伊之间消灭他们,也被挡住了。德军在变阵,美军也在变,第7军的到来让第1集团军的腰杆子硬了,而德军的侧翼越来越长,装甲教导师和第2装甲师虽然还在前进,还在攻城掠地,但向马斯河的突击变得越来越困难。

第16章 巴斯托尼之战(下)
  德国人明白巴斯托尼的重要性,但始终无法集中力量拿下它,派人去劝降,反倒成全了麦考利夫和他的伞兵们的名声。巴顿看到了机会,喊出了“如果这些狗娘养的想硬碰硬,那我们就奉陪到底”的口号。解围战在痛苦地进行,第4装甲师前赴后继,从轻敌到重视,在德军伞兵的阻击下损失严重,犹如爬行。圣诞节当天,德军在巴斯托尼西面的攻击行动完全失败,情报和组织上的失误令投入攻击的2个德军掷弹兵营和10多辆坦克基本上全军覆没。26师和80师的解围行动鲜为人知,因为风头全让第4装甲师占去了,尽管他们完全拖住了原本可以运动到巴斯托尼东南方向的德军部队。101师在发出了一声声“你们让我们太失望的”的抱怨后,终于在圣诞节过后迎来了解围的装甲兵,在许多人眼里,巴斯托尼之战到此结束了,殊不知,真正的大战还没开始。

第17章 到此为止(上)
  磨蹭了数天的SS第2装甲师终于投入了战斗,但拖后腿的后勤供应注定了他们前进不了多远,尽管拿下了2个关键性路口,但分批投入装甲部队的后果便是兵力不足,最终党卫军部队的攻击被美军挡住,德军转入了防御。

第18章 到此为止(下)
  第5装甲集团军的突击矛头尽数被美军挡住,116装甲师主力战斗群首先被包围。此时战场上又差点产生了变数,用兵谨慎的蒙哥马利不好意思开口让第7军后撤,让开通往马斯河的大道,他让第1集团军用非常暧昧的手段去搞定柯林斯,没想到“闪电乔”反而利用了“便宜行事”的手令下令部队开始反攻。美军的反击大获全胜,估计蒙哥马利和霍奇斯都在庆幸幸好当初柯林斯没老老实实听话。巴顿的部队在南肩角绍尔河流域展开全面反击,德军步步后退,一切都预示着似乎离开胜利不远了,这会谁都没想到战役还要打上一个月,哪怕德军是块豆腐,也是块“铁板豆腐”。

第19章 巴斯托尼绞肉机
  此后的两个章节的战史对中国读者来说是鲜为人知的,围绕着巴斯托尼的大战刚刚打响。为什么双方会选择此地展开激战?仅仅是为了面子吗?一场持续了10多天令双方的伤亡人数以万计算的战斗究竟有多大意义?美军投入了大量新锐部队,占尽空优和炮兵优势,但在即便受损严重但战斗经验丰富而且老练的德军面前丝毫占不到便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德军元气将尽,但在冬季阵地战上还是给美国人好好上了一课,看来东线的那几年没白锻炼,不过谁让他们的对手是物质资源无限的美军呢?为了杀死一个德国兵,美国人可以投下数以百计的炸弹和重炮炮弹,在物质优势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可笑。

第20章 最终解决
  随着盟军在北线和南戏的反攻开始,随着希特勒逐渐把注意力转到了匈牙利,阿登的这块鸡肋终于要被丢弃了。德军在步步后撤,盟军费尽心机,丢下了无数吨钢铁,得到的只是一场虚无。兴师动众之后美国人终于发现,论打仗,尤其是在地面上打歼灭战,他们比在东线厮杀的两个国家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当美国人花了25天时间,连1个成建制的德国步兵营都没吃掉后,难怪连官方战史都懒得提这个阶段的战斗了。

第21章 总结
  老实说,总结写来写去,感觉都是物质上的东西居多。在美军方面,尽管其中有柯林斯、巴顿等将领“人品爆发”时的闪光之处,但我还是感觉几乎看不到真正的与战争艺术相关的内容,相反我看到的都是政治,难怪艾森豪威尔的儿子会在书中写道,阿登战役的真正意义是“证明了任何紧张的关系都不能破坏或严重威胁许多伟大的人物为之作出了贡献的、充满了生机的英美联盟。”伟大的联盟啊,难怪他们瞧不起苏联人(因为他们有强大的物质实力和联盟的力量),也难怪苏联人瞧不起他们(在苏联人看来这帮说英语的家伙压根不会打仗),战争结束后,老毛子对阿登战役的评价是:“1945年1月12日苏联红军的进攻帮助英美盟军躲过了溃败的危险。”

哈哈,历史就是这么有趣!2年多时间,这本书终于写完了,此时此刻人已经陷入了完全麻木的状态,再精彩的文章也看不下去了,而且还不知道做点什么好,看碟片?打游戏?睡觉?其实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当初开始准备资料的时候绝对想不到最终这本书有这么厚,上册256页,30多万字,下册296页,40多万字(页码比上册增加40页,但价格不变),估计今后再也整不出这么多字的东西来了,累就一个字,好在终于开始印刷了。受篇幅限制,CURE写的关于底板行动的章节放到了《突击23》上面。

还有一周《沸腾的雪——阿登战役(下册)》就将上市,先放出内容介绍

第12章 开始的结束
  做一下局势回顾;盟军终于意识到重新划分战场指挥权的重要性;第6装甲集团军继续在北肩角狂攻,大红一师在优势炮火的掩护下让希特勒青年师痛哭流涕;面对派普战斗群的威胁,美军调来了一个又一个师,利用一个绝好的战机切断了派普的退路,LAH师主力部队被挡在斯塔佛洛桥南,再也无法前进一步;派普在斯塔蒙特打了最后一场漂亮的歼灭战,2个连的美军被一口吞掉,但因为没有油料,他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了;中路的116装甲师开始发威,完成了漂亮的战场机动后终于从乌法利兹的缺口冲进了美军战线的腹地,德军第2装甲师尽管鸿运高照拿下了奥图维尔的乌尔特河桥,全师随即因为缺油原地停留了24小时;美军第3装甲师各部被拆分成小特遣队投入战斗,但依旧无法阻止德军拿下战役中唯一发现的美军补给站桑雷,但美国人以高昂的代价逐渐迟滞了德军矛头的前进速度;随着南肩角美军几个装甲战斗群投入战斗,德国人的进攻停滞了,美军准备反攻。

第13章 圣维特失守
  圣维特地区的美军抵抗了7天才全部撤过萨尔姆河,期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李奇威和蒙哥马利的到来让防御圈内的战斗决策更加复杂,也更加精彩。性格不一的将领,兵种之间的隔阂,德国人的紧逼,这一切预示着圣维特地区的战斗激烈程度一点不比巴斯托尼的差,美军在此地的奋战应该有其应有的价值。

第14章 围歼派普战斗群
  为了解救派普,德国人疯了,对自己人疯了,对美国人对比利时人也疯了,狂攻,屠杀,惨重的伤亡,救援部队尽力了;美国人也快被逼疯了,1个步兵团、1个伞兵团加1个装甲旅居然奈何不了派普的千把人,指挥战斗的哈里森准将不得不连连哀叹除非德国人从工事里面出来才能消灭他们,但最后派普不但出来了,而且带着部下全身而退,真是让美国人大丢面子。

第15章 突向马斯河
  116装甲师向霍顿的突击被挡住了,美国人尝试在霍顿和索伊之间消灭他们,也被挡住了。德军在变阵,美军也在变,第7军的到来让第1集团军的腰杆子硬了,而德军的侧翼越来越长,装甲教导师和第2装甲师虽然还在前进,还在攻城掠地,但向马斯河的突击变得越来越困难。

第16章 巴斯托尼之战(下)
  德国人明白巴斯托尼的重要性,但始终无法集中力量拿下它,派人去劝降,反倒成全了麦考利夫和他的伞兵们的名声。巴顿看到了机会,喊出了“如果这些狗娘养的想硬碰硬,那我们就奉陪到底”的口号。解围战在痛苦地进行,第4装甲师前赴后继,从轻敌到重视,在德军伞兵的阻击下损失严重,犹如爬行。圣诞节当天,德军在巴斯托尼西面的攻击行动完全失败,情报和组织上的失误令投入攻击的2个德军掷弹兵营和10多辆坦克基本上全军覆没。26师和80师的解围行动鲜为人知,因为风头全让第4装甲师占去了,尽管他们完全拖住了原本可以运动到巴斯托尼东南方向的德军部队。101师在发出了一声声“你们让我们太失望的”的抱怨后,终于在圣诞节过后迎来了解围的装甲兵,在许多人眼里,巴斯托尼之战到此结束了,殊不知,真正的大战还没开始。

第17章 到此为止(上)
  磨蹭了数天的SS第2装甲师终于投入了战斗,但拖后腿的后勤供应注定了他们前进不了多远,尽管拿下了2个关键性路口,但分批投入装甲部队的后果便是兵力不足,最终党卫军部队的攻击被美军挡住,德军转入了防御。

第18章 到此为止(下)
  第5装甲集团军的突击矛头尽数被美军挡住,116装甲师主力战斗群首先被包围。此时战场上又差点产生了变数,用兵谨慎的蒙哥马利不好意思开口让第7军后撤,让开通往马斯河的大道,他让第1集团军用非常暧昧的手段去搞定柯林斯,没想到“闪电乔”反而利用了“便宜行事”的手令下令部队开始反攻。美军的反击大获全胜,估计蒙哥马利和霍奇斯都在庆幸幸好当初柯林斯没老老实实听话。巴顿的部队在南肩角绍尔河流域展开全面反击,德军步步后退,一切都预示着似乎离开胜利不远了,这会谁都没想到战役还要打上一个月,哪怕德军是块豆腐,也是块“铁板豆腐”。

第19章 巴斯托尼绞肉机
  此后的两个章节的战史对中国读者来说是鲜为人知的,围绕着巴斯托尼的大战刚刚打响。为什么双方会选择此地展开激战?仅仅是为了面子吗?一场持续了10多天令双方的伤亡人数以万计算的战斗究竟有多大意义?美军投入了大量新锐部队,占尽空优和炮兵优势,但在即便受损严重但战斗经验丰富而且老练的德军面前丝毫占不到便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德军元气将尽,但在冬季阵地战上还是给美国人好好上了一课,看来东线的那几年没白锻炼,不过谁让他们的对手是物质资源无限的美军呢?为了杀死一个德国兵,美国人可以投下数以百计的炸弹和重炮炮弹,在物质优势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可笑。

第20章 最终解决
  随着盟军在北线和南戏的反攻开始,随着希特勒逐渐把注意力转到了匈牙利,阿登的这块鸡肋终于要被丢弃了。德军在步步后撤,盟军费尽心机,丢下了无数吨钢铁,得到的只是一场虚无。兴师动众之后美国人终于发现,论打仗,尤其是在地面上打歼灭战,他们比在东线厮杀的两个国家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当美国人花了25天时间,连1个成建制的德国步兵营都没吃掉后,难怪连官方战史都懒得提这个阶段的战斗了。

第21章 总结
  老实说,总结写来写去,感觉都是物质上的东西居多。在美军方面,尽管其中有柯林斯、巴顿等将领“人品爆发”时的闪光之处,但我还是感觉几乎看不到真正的与战争艺术相关的内容,相反我看到的都是政治,难怪艾森豪威尔的儿子会在书中写道,阿登战役的真正意义是“证明了任何紧张的关系都不能破坏或严重威胁许多伟大的人物为之作出了贡献的、充满了生机的英美联盟。”伟大的联盟啊,难怪他们瞧不起苏联人(因为他们有强大的物质实力和联盟的力量),也难怪苏联人瞧不起他们(在苏联人看来这帮说英语的家伙压根不会打仗),战争结束后,老毛子对阿登战役的评价是:“1945年1月12日苏联红军的进攻帮助英美盟军躲过了溃败的危险。”

哈哈,历史就是这么有趣!
支持LZ 上册买了后还一直没有看 不过感觉LZ的书作风还是严谨的 态度还是很认真的 所以顶一下
为老本干杯,口头祝贺一下,过几天买书饱览一番
阿登(下)和突击23一起收
书很不错,支持一下。
  :D 好,好好,太好了。
不错!列入五一采购计划!
PS:看完了上集以后,始终认为派普没有往西北方向转弯是个大大的怨念啊!早点把艾尔森波恩拿下来的话就能包双子镇美军的饺子了。。。。。。。。
祝贺下,老本不容易。
原帖由 装甲师 于 2007-4-17 09:40 发表
不错!列入五一采购计划!
PS:看完了上集以后,始终认为派普没有往西北方向转弯是个大大的怨念啊!早点把艾尔森波恩拿下来的话就能包双子镇美军的饺子了。。。。。。。。


  :@ 你就不能老老实实写个书评或者读后感,现在版面就缺这样的帖子。
原帖由 gatotomcat 于 2007-4-17 11:50 发表


  :@ 你就不能老老实实写个书评或者读后感,现在版面就缺这样的帖子。

。。。。。。。要是换十几年前的话,偶绝对认认真真写读后感。。。。。。。:D
PS:第七集团军整个一“叫花子”部队,看了偶都心寒。。。。。。。
只要认真付出,就会有应得回报,顶一个!:)
为《沸腾的雪》下卷完工欢呼!向编辑道一声“辛苦了”——话语是简单的,心意是真诚的。
虽然个人仍然觉得,把有关德国空军在阿登战役中的行动编入《沸腾的雪》更有利于书的完整性与权威性,但想到编辑可能实有自己的苦衷,也就先表示理解了。
希望有一天看到,国外的出版物把《沸腾的雪》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来源。
加油!
不容易啊,这个工程终于完成了,等回国了再来支持一本
不错不错,啥时上市啊
谢谢LZ的艰辛努力!!:) 支持~~
恭喜一个,不容易啊。
国外关于阿登战役的书铺天盖地,说数以百计那可能还是轻的,我参考了几十本书,总的感觉是,只要是介绍总体情况的,都离不开休·科尔写的那本美军官方战史,因为这本书将阿登大部分地区美军团以上部队的作战情况都交代到了。这就是所谓根本或者源头吧,谁让人占有制高点,以官方的名义可以调用美军所有参战部队的原始作战记录和档案呢?科尔老大的这本书非常厚,而且书后没有参考书目,但文中到处都是引用的档案编号和文件编号,这本书应该就是全面写阿登战役的鼻祖了,凡是写阿登战役的人都会把它列为参考书目的。但有趣的是,1月3日之后的战斗这书就用一句话一笔带过了,战役结束则是1月28日,估计要么就是老大写烦了,要么就是觉得盟军表现太丢人不愿意写了:)
我在写沸腾的雪时,只能尽可能参考详细的部队史,因此加了不少营级或者营以下单位的战斗过程,也弄清楚了很多全史中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地方,不过非常遗憾的是,无法去阿登实地转转看看旧战场,有些地方必须要实地看了才明白战斗是怎么回事。原本去年是有这个计划的,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啊,遗憾遗憾……
欧战的东西,我们中国人基本上只能玩老外玩剩下的东西,阿登这样的战役,国外的资料之多,观点之杂,随便中文写成什么言论,我自己感觉,哪怕是能想到的言论,都能找到相对应的外文资料。想要标新立异语出惊人,起码这场战役是没戏了。
原帖由 装甲师 于 2007-4-17 09:40 发表
不错!列入五一采购计划!
PS:看完了上集以后,始终认为派普没有往西北方向转弯是个大大的怨念啊!早点把艾尔森波恩拿下来的话就能包双子镇美军的饺子了。。。。。。。。

关键是以德军的兵力,拿下艾尔森波恩高地以后,恐怕时间也耽搁的差不多了,其实按照希特勒的大解决方案来打,本身胜算就很小啊,三个参差不齐的集团军,不要侧翼,汗啊:L
原帖由 plumage 于 2007-4-17 19:39 发表

关键是以德军的兵力,拿下艾尔森波恩高地以后,恐怕时间也耽搁的差不多了,其实按照希特勒的大解决方案来打,本身胜算就很小啊,三个参差不齐的集团军,不要侧翼,汗啊:L

时间差问题,P猫你想啊,这边把艾尔森波恩拿下来,那边双子镇就没有依托了,SS12就可以更加轻松的拿下双子镇,两下挤压,最起码第二师会损失的很惨,北肩角就算是打开了,后续就可以比较通畅的进军,派普的时间拖延一点,换来的是整个北肩角的顺利进展,这样一抵消,进度耽误不了多少的。——个人看法,慢点拍砖哟!:D
PS:要说参差不齐,装5装6集还算比较齐整的,最惨的还是第七集——就那么四个零碎师,要是能把装21师或者SS10从北边调来或者给一个装掷师的兵力加强,可能都可以稳固点。
要考虑地形和双方的实力对比啊,在这个方面,在艾尔森波恩营地美军的兵力密度已经收缩地比较大了,还有高地上的炮兵,德军要突破恐怕得从别处抽调兵力了,至少得多两个国民掷蛋兵团。何况这时候德军的兵员素质、装备都不比从前啊,炮兵那个寒碜啊。所以放弃这个硬骨头了。;P
而且派普的路线首先就走错了,这个很重要,否则99和2师恐怕是难逃覆灭啊。
]]
哈哈,原来也是从派普这里说起啊,这家伙把装6集的精兵都领走了,确实在17日上午或者中午就可以拿下高地的,这样就抄美军后路了。哎只能怪这小子鬼迷心窍了,小小改变了一下历史。;P
原帖由 plumage 于 2007-4-17 20:46 发表
哈哈,原来也是从派普这里说起啊,这家伙把装6集的精兵都领走了,确实在17日上午或者中午就可以拿下高地的,这样就抄美军后路了。哎只能怪这小子鬼迷心窍了,小小改变了一下历史。;P

原来和P猫版主想的差不多嘛!呵呵!荣幸荣幸啊!这好象还只是他犯的第一个错误呢!不过,把很大的希望寄托在派普的“奇袭”上,而又缺乏主力部队的及时跟进(想跟也跟不了,全堵路上了),又没有侧翼掩护。。。。。。。。派普后来还能闪回来说明他RP不错!:D
本哥哥的东西一定要好好支持!
原帖由 装甲师 于 2007-4-17 20:54 发表

原来和P猫版主想的差不多嘛!呵呵!荣幸荣幸啊!这好象还只是他犯的第一个错误呢!不过,把很大的希望寄托在派普的“奇袭”上,而又缺乏主力部队的及时跟进(想跟也跟不了,全堵路上了),又没有侧翼掩护。。 ...

道路原因,又缺乏工兵部队,想跟上不是那么容易啊。
元首说了:不要管侧翼,一往无前啊。:D :D
原帖由 plumage 于 2007-4-17 21:31 发表

道路原因,又缺乏工兵部队,想跟上不是那么容易啊。
元首说了:不要管侧翼,一往无前啊。:D :D

双子镇的意义也在此啊!把个SS12堵住了,等德军想明白了该换个路的时候,时间上又麻烦了。。。。。。一着不慎啊。。。。。。。不过就算北肩角拿下来了,那麻烦恐怕只会更大。。。。。。。
同感啊,我的《马里亚纳海战》才写了3万多字,还是遥遥无期:L
如果在17日当天德国人能拿下艾尔森波恩岭,装6集的主攻方向将是列日,此时他们会遭到南下的第1师、第9师和30师的抵抗,原定调往西边的美军第3和第2装甲师很有可能直接在这个方向上与德军混战。这时候就看谁调兵快了,这就好比抢占制高点,谁先爬上去谁就占了主动。德军后勤部队距离艾尔森波恩方向上的道路并不很远,只要油料和炮弹供应充足,往列日平推就成了可能。这时候的战局发展将取决于双方高层的决定了,对盟军来说,英军第30军是否会被添加到这个方向上去,甚至是否调动更多的第9集团军的部队加入战团,毕竟这个方向离开北面的第9集团军很近;而德国人就该考虑是否投入第15集团军在北面发动辅助攻势牵制住辛普森的第9集团军了。
这样打的话,中路的装5集就占了大便宜,而82师很有可能被直接到投入圣维特的背后,这会就看谁能顶住,美国人顶住了,中路就过不去,如果德国人冲过去了,不但中路的美军3个师会被打光,而且可以一直冲到马斯河。
我当初做过很多次设想,但算来算去,德国人只能打成小解决方案,因为一旦上述设想的场面形成,装6集会在列日方向和美军打成一锅粥,但在英军的的威胁下,他们还是过不了马斯河,即便能消化掉当面的美军,装6集的实力也消耗差不多了。
而装5集呢?在消化掉圣维特地区的3个美军师后,还能剩下多少突击力量?美军照样可以把后续部队在马斯河西岸展开,依照曼陀菲尔的性格,只要得不到足够的预备队,他会冒冒失失向布鲁塞尔冲才怪,即便过了河,见势不妙他还会跑回去的。
以上情况是在南肩角一切不变的基础上假设的,对盟军来说最坏的结果是多损失几万人,对德国人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希特勒会见好就收,否则损失反而比历史上更大,因为从马斯河西岸后撤的代价可比在东岸高多了。
阿登战役,在我看来是交战双方都没有做敌方最担心的事情,双方高级将领担心了半天,屁事没有。呵呵,有谁知道他们都在担心啥嘛?
“油料和炮弹供应充足”。。。。。。这个。。。。。还是算了吧。。。。。。:L 对于1944年底的德军来说,难度忒大了。。。。。。。
实际上看看“大解决方案”的地图就心凉半截了。。。。。。这箭头伸出去那么远,就是敞开了跑还怕没那么多油哦;funk 。。。。。。。。实在是太异想天开了。。。。。。。
其实德国人有炮弹和油料,就是送不上去,莱茵河东岸的仓库里有至少10个基数的油料,凯特尔之前费了半天劲省下来的油还是够用的,否则此后凭什么去匈牙利啊。装6集的后勤集结点其实离开前线很近,火车可以一直开到攻击出发线后面30公里内。如果仅仅是送到艾尔森波恩这块,问题还不是特别大。
原帖由 隼鹰 于 2007-4-17 22:23 发表
同感啊,我的《马里亚纳海战》才写了3万多字,还是遥遥无期:L


稿件我先预定了,如何?
原帖由 光亭 于 2007-4-17 23:54 发表


稿件我先预定了,如何?



小可受宠若惊啊,文章还木写完呢.呵呵,突击上不是已经刊登了一篇《马里亚纳海战》么?怕撞车啊
原帖由 我是本垒打 于 2007-4-17 22:52 发表
其实德国人有炮弹和油料,就是送不上去,莱茵河东岸的仓库里有至少10个基数的油料,凯特尔之前费了半天劲省下来的油还是够用的,否则此后凭什么去匈牙利啊。装6集的后勤集结点其实离开前线很近,火车可以一直开 ...

供给情况比我想象的要好的多啊,看来不能想当然了哦!不过就感觉着德军炮兵没使上劲呢!
原帖由 装甲师 于 2007-4-18 09:06 发表

供给情况比我想象的要好的多啊,看来不能想当然了哦!不过就感觉着德军炮兵没使上劲呢!


  因为炮塔太少了。;P :victory:
原帖由 gatotomcat 于 2007-4-18 10:34 发表


  因为炮塔太少了。;P :victory:

一脚踹飞怪猫!:D 牵引式火炮上哪里找炮塔???;funk 。。。。。。不过看着美军那一个个自行火炮营,偶都流口水啊。。。。。。
原帖由 隼鹰 于 2007-4-18 00:17 发表



小可受宠若惊啊,文章还木写完呢.呵呵,突击上不是已经刊登了一篇《马里亚纳海战》么?怕撞车啊



虽然已经有同样选题的,但只要你文章有新的资料,新的视角,内容如更充实丰富,当然能用。期待你的大作!
看来得买来看看啦
原帖由 gatotomcat 于 2007-4-18 10:34 发表


  因为炮塔太少了。;P :victory:


揪住肥美捏一捏,你居然偷了某loli的头。。。
原帖由 天驱武士 于 2007-5-8 17:38 发表


揪住肥美捏一捏,你居然偷了某loli的头。。。


  你个渣欺负我不能上群战你!:')
原帖由 gatotomcat 于 2007-4-17 11:50 发表


  :@ 你就不能老老实实写个书评或者读后感,现在版面就缺这样的帖子。

那主要缺了我这样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