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台民进党:《中共军力报告》空军部分及空间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3:40:09
解放軍空軍武器裝備可分為航空兵(包括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偵察機、運輸機、直昇機)、地空導彈兵與高射砲兵(包括多種類型地空導彈與高射砲)。 本章僅就集中較重要之戰鬥機、對地攻擊與轟炸機做介紹。
   一、制空戰鬥機
   解放軍現有戰鬥機種類包括殲六(J-6)、殲七(J-7)、殲八(J-8)、殲十(J-10)、殲十一(J-11,即Su-27SMK)等國產機型,另有俄製Su-27戰鬥機。其中殲六為過時機種,將逐漸汰除,殲七與殲八亦因殲十等新式機種陸續服役,而將漸次替換或轉為出口機種,在此略而不敘。
   殲十為單發動機單座多用途戰鬥機,現已完成研發,並可能已陸續撥交服役。該型機最大飛行速度兩馬赫,作戰半經約一千公里,雷達搜索距離一百二十公里,可同時跟蹤掃瞄二十個目標,並鎖定其中最危險的二至四個目標,載彈量達八噸,可掛載俄製R-73(射程四十三公里)、R-27(射程七十至八十公里)R-77(射程五十公里)及自製PL-9(射程九公里)PL-10(射程二十公里)等空對空飛彈,並可加掛對地攻擊導彈(如鷹擊一、二型及俄製KH-31P),預計首批產量在五十架左右。
   解放軍另自一九九一年起購得俄製SU-27SK/UBK戰機,並獲授權生產二百架Su-27SMK戰機(解放軍稱殲十一),使其制空武力獲得跳躍性的優質提升,預計至二○一○年將會擁有四百三十架此型戰機。該型機最大飛行速度二點三五馬赫,作戰半徑約九百公里,其配備之Kh-31P反輻射空對地飛彈,射程達一百五十至二百公里,是地面雷達的剋星;而未來將可能配備AAM-L長程空對空飛彈,主要用以攻擊敵方空中預警機。
   解放空軍係將Su-27與殲十作「高低搭配」運用,而未來可能利用Su-27高精度的突防能力,代替轟六成為空軍戰略核打擊力量的一部份,並配合超遠程空射巡航導彈,成為威脅美國夏威夷、關島的傳統打擊力量,使海、空軍聯合打擊能力可覆蓋台海東部、南中國海、朝鮮半島與駐日大部分美軍基地。
    二、對地攻擊/轟炸機
    解放軍現有對地攻擊/轟炸機種類包括國產轟六、轟七、殲轟七(即飛豹戰機,FBC-1)、強五,以及向俄羅斯購買之SU30MK攻擊機。其中轟六為一九六○年代產物,係仿製前蘇聯TU-16型轟炸機,現仍為解放軍轟炸機部隊構成主力,未來除將強化其掛載武器性能外,並將部分改裝為空中加油機。轟七相當於俄製Su-24多用途戰轟機,載彈量為五噸,航程二千八百五十公里,作戰半徑八百五十公里,有十個掛載架,可配備C-601/602、C-801/802、C-803反艦飛彈,及俄製Kh-65SE次音速巡弋飛彈,是解放軍第一種採用線傳飛控的戰機,為空軍本世紀初主力轟炸機。
    殲轟七為中共自行研發的戰鬥轟炸機中最為優異的攻擊戰機,其最大飛行速度為一點七馬赫,最大航程三千五百七十五公里,作戰半徑一千至一千五百公里,載彈量六點五噸,並可以一馬赫的速度貼地飛行,對我低空天網雷達防空系統具有極大威脅。該機型有十個掛載架,可配備C-601/602、C-801/802、C-803反艦飛彈,及俄製Kh-65SE次音速巡弋飛彈、Kh-31A和Kh-31P反輻射飛彈、Kh-41空射式反艦飛彈。
    強五為解放軍第一代對地攻擊機,一九六九年進入量產,後續持續進行改良,主要改型機有強五甲型、強五乙型、強五一型、強五二型、強五三型及強五M型,該系列機種現仍為中共主要對地攻擊機種。該型機最大飛行速度一千二百公里,最大航程二千公里,作戰半徑四百至六百公里,載彈量二噸,可搭載包括航空炸彈、火箭彈發射器及空對空導彈等各式武器。強五具有良好的低空機動性能,主要作戰任務是在中低空。高速突穿敵人防空網,對地面部隊實施密接支援。
    解放軍自二○○○年起分三批向俄羅斯採購一一四架Su-30MKK攻擊機(每批各為三十八架),該機為Su-27戰機衍生機種,具備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該型機最大飛行速度為一千三百五十公里,極速可達二馬赫,最大航程三千公里,有十二個掛載架,可攜帶R-73E短程空對空飛彈,R-27ER、R-27ET、RVV-AE等中程空對空飛彈,Kh-29L/T中程空對地飛彈、Kh-59M長程空對地飛彈,Kh-31P(反輻射)、Kh-31A(反艦)等型空對地雷射導引飛彈。 未來將配備自製之HN-3長程空射式巡弋飛彈(射程二千至三千公里),對敵人航母戰鬥群形成威脅。
    三、太空武器
目前中共在太空武器裝備的發展上,以太空戰支援裝備(衛星)與太空戰保障裝備(發射與回收及運輸裝備)起步較早,技術最成熟,成果也最豐碩。有關各式運載火箭,其推進與導航技術係與戰略彈道飛彈相互結合運用,在此主要介紹各種衛星系列的發展現況。
    中共在一九七○年四月廿四日發射首枚自行研發的「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發展迄今二十餘年來,其衛星研製技術已經進入與西方國家接軌的中期,工藝日趨成熟,分類也越來越精細,大致可以分為六大系列,包括「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實驗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即尖兵衛星)與「北斗」導航定位衛星系列。
    「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包括三種不同類型的近地軌道返回式衛星(FSW-0、FSW-1、FSW-2),其中FSW-0與FSW-2分別為第一、二代國土普查衛星,主要功能是目標特徵考察,對目標辨識率已不斷提高;FSW-1為攝影測繪衛星,主要功能是目標定位與地圖測繪,主要用途為軍事偵測。
    「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為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先後有三種類型(東方紅二號、東方紅二號甲、東方紅三號),東方紅二號為實驗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甲為實用通信衛星,主要在為通信、廣播、水利、交通、教育等部門提供服務;東方紅三號為通信廣播衛星,主要用於電話、數據傳輸、傳真、VSAT網和電視轉播等服務,現已納入中共衛星通信業務系統。
   「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包括「風雲一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以及「風雲二號」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主要應用在天氣預報與氣象研究,其技術水準已達國際一九九○年代初期水準。目前中共正在研發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具有全天候、多光譜、三維定量與全球探測能力,主要目的在使中共氣象衛星偵測併入全球氣象網路的運行機制。
   「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實驗衛星系列,先後已發射包括「實踐一號」、「實踐二號、二號甲、二號乙」至「實驗五號」等多枚衛星,主要用於空間環境輻射探測、單粒子效應試驗、空間流體科學試驗以及衛星工程新技術試驗。
   「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先後發射「資源一號」與「資源二號」兩類衛星,以「資源一號」衛星為例,可提供二十公尺辨識率之衛星照片,可每三天對「重點地物」重複觀察一次,而最新的「資源二號」因其運行軌道較低,即使設備與「資源一號」相同,仍可獲得辨識率更佳之衛星照片。
   「北斗」導航定位衛星系列為雙星定位系統,主要功能有快速定位(全部定位處理過程不足零點四秒)、即時導航、簡短通信與精密授時,其定位精度約在九至十二公尺,但因屬局部定位系統且同步衛星位於地球赤道平面內,對赤道附近的測站點定位精度較差。此外,中共最新開發的海洋衛星系統「海洋一號」(已於二○○二年五月發射成功),可對大面積海域實施實時、同步、連續的監測,為海洋環境監視監測的重要工具。
    上述衛星雖大多屬非軍事用途,但均具備「軍民兩用」特性,一屆戰時將可全部轉為軍事作戰之輔戰工具。例如「東方紅」衛星系列可作為軍事通訊與指揮工具;「資源」衛星系列之遙感探測資料可供作對地攻擊巡弋飛彈之電子地圖數據;「風雲」衛星系列有助於掌握戰區氣象變化;「海洋」衛星系列可幫助海面、水下與兩棲作戰部隊發起作戰時海象的分析判斷;「北斗」衛星系列有助於敵方目標的定位、戰具與作戰人員機動時換算導航精度等。
   除此之外,中共並於一九九九年十一月發射無人太空船(神舟一號),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發射太空船能力的國家,後續並陸續發射了神舟二號至五號(最新之神舟五號已於二○○三年十月成功升空,為首次載人太空飛行),顯示中共太空技術以進入成熟階段,未來將以載人太空船登陸月球為目標。解放軍空軍武器裝備可分為航空兵(包括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偵察機、運輸機、直昇機)、地空導彈兵與高射砲兵(包括多種類型地空導彈與高射砲)。 本章僅就集中較重要之戰鬥機、對地攻擊與轟炸機做介紹。
   一、制空戰鬥機
   解放軍現有戰鬥機種類包括殲六(J-6)、殲七(J-7)、殲八(J-8)、殲十(J-10)、殲十一(J-11,即Su-27SMK)等國產機型,另有俄製Su-27戰鬥機。其中殲六為過時機種,將逐漸汰除,殲七與殲八亦因殲十等新式機種陸續服役,而將漸次替換或轉為出口機種,在此略而不敘。
   殲十為單發動機單座多用途戰鬥機,現已完成研發,並可能已陸續撥交服役。該型機最大飛行速度兩馬赫,作戰半經約一千公里,雷達搜索距離一百二十公里,可同時跟蹤掃瞄二十個目標,並鎖定其中最危險的二至四個目標,載彈量達八噸,可掛載俄製R-73(射程四十三公里)、R-27(射程七十至八十公里)R-77(射程五十公里)及自製PL-9(射程九公里)PL-10(射程二十公里)等空對空飛彈,並可加掛對地攻擊導彈(如鷹擊一、二型及俄製KH-31P),預計首批產量在五十架左右。
   解放軍另自一九九一年起購得俄製SU-27SK/UBK戰機,並獲授權生產二百架Su-27SMK戰機(解放軍稱殲十一),使其制空武力獲得跳躍性的優質提升,預計至二○一○年將會擁有四百三十架此型戰機。該型機最大飛行速度二點三五馬赫,作戰半徑約九百公里,其配備之Kh-31P反輻射空對地飛彈,射程達一百五十至二百公里,是地面雷達的剋星;而未來將可能配備AAM-L長程空對空飛彈,主要用以攻擊敵方空中預警機。
   解放空軍係將Su-27與殲十作「高低搭配」運用,而未來可能利用Su-27高精度的突防能力,代替轟六成為空軍戰略核打擊力量的一部份,並配合超遠程空射巡航導彈,成為威脅美國夏威夷、關島的傳統打擊力量,使海、空軍聯合打擊能力可覆蓋台海東部、南中國海、朝鮮半島與駐日大部分美軍基地。
    二、對地攻擊/轟炸機
    解放軍現有對地攻擊/轟炸機種類包括國產轟六、轟七、殲轟七(即飛豹戰機,FBC-1)、強五,以及向俄羅斯購買之SU30MK攻擊機。其中轟六為一九六○年代產物,係仿製前蘇聯TU-16型轟炸機,現仍為解放軍轟炸機部隊構成主力,未來除將強化其掛載武器性能外,並將部分改裝為空中加油機。轟七相當於俄製Su-24多用途戰轟機,載彈量為五噸,航程二千八百五十公里,作戰半徑八百五十公里,有十個掛載架,可配備C-601/602、C-801/802、C-803反艦飛彈,及俄製Kh-65SE次音速巡弋飛彈,是解放軍第一種採用線傳飛控的戰機,為空軍本世紀初主力轟炸機。
    殲轟七為中共自行研發的戰鬥轟炸機中最為優異的攻擊戰機,其最大飛行速度為一點七馬赫,最大航程三千五百七十五公里,作戰半徑一千至一千五百公里,載彈量六點五噸,並可以一馬赫的速度貼地飛行,對我低空天網雷達防空系統具有極大威脅。該機型有十個掛載架,可配備C-601/602、C-801/802、C-803反艦飛彈,及俄製Kh-65SE次音速巡弋飛彈、Kh-31A和Kh-31P反輻射飛彈、Kh-41空射式反艦飛彈。
    強五為解放軍第一代對地攻擊機,一九六九年進入量產,後續持續進行改良,主要改型機有強五甲型、強五乙型、強五一型、強五二型、強五三型及強五M型,該系列機種現仍為中共主要對地攻擊機種。該型機最大飛行速度一千二百公里,最大航程二千公里,作戰半徑四百至六百公里,載彈量二噸,可搭載包括航空炸彈、火箭彈發射器及空對空導彈等各式武器。強五具有良好的低空機動性能,主要作戰任務是在中低空。高速突穿敵人防空網,對地面部隊實施密接支援。
    解放軍自二○○○年起分三批向俄羅斯採購一一四架Su-30MKK攻擊機(每批各為三十八架),該機為Su-27戰機衍生機種,具備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該型機最大飛行速度為一千三百五十公里,極速可達二馬赫,最大航程三千公里,有十二個掛載架,可攜帶R-73E短程空對空飛彈,R-27ER、R-27ET、RVV-AE等中程空對空飛彈,Kh-29L/T中程空對地飛彈、Kh-59M長程空對地飛彈,Kh-31P(反輻射)、Kh-31A(反艦)等型空對地雷射導引飛彈。 未來將配備自製之HN-3長程空射式巡弋飛彈(射程二千至三千公里),對敵人航母戰鬥群形成威脅。
    三、太空武器
目前中共在太空武器裝備的發展上,以太空戰支援裝備(衛星)與太空戰保障裝備(發射與回收及運輸裝備)起步較早,技術最成熟,成果也最豐碩。有關各式運載火箭,其推進與導航技術係與戰略彈道飛彈相互結合運用,在此主要介紹各種衛星系列的發展現況。
    中共在一九七○年四月廿四日發射首枚自行研發的「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發展迄今二十餘年來,其衛星研製技術已經進入與西方國家接軌的中期,工藝日趨成熟,分類也越來越精細,大致可以分為六大系列,包括「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實驗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即尖兵衛星)與「北斗」導航定位衛星系列。
    「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包括三種不同類型的近地軌道返回式衛星(FSW-0、FSW-1、FSW-2),其中FSW-0與FSW-2分別為第一、二代國土普查衛星,主要功能是目標特徵考察,對目標辨識率已不斷提高;FSW-1為攝影測繪衛星,主要功能是目標定位與地圖測繪,主要用途為軍事偵測。
    「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為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先後有三種類型(東方紅二號、東方紅二號甲、東方紅三號),東方紅二號為實驗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甲為實用通信衛星,主要在為通信、廣播、水利、交通、教育等部門提供服務;東方紅三號為通信廣播衛星,主要用於電話、數據傳輸、傳真、VSAT網和電視轉播等服務,現已納入中共衛星通信業務系統。
   「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包括「風雲一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以及「風雲二號」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主要應用在天氣預報與氣象研究,其技術水準已達國際一九九○年代初期水準。目前中共正在研發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具有全天候、多光譜、三維定量與全球探測能力,主要目的在使中共氣象衛星偵測併入全球氣象網路的運行機制。
   「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實驗衛星系列,先後已發射包括「實踐一號」、「實踐二號、二號甲、二號乙」至「實驗五號」等多枚衛星,主要用於空間環境輻射探測、單粒子效應試驗、空間流體科學試驗以及衛星工程新技術試驗。
   「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先後發射「資源一號」與「資源二號」兩類衛星,以「資源一號」衛星為例,可提供二十公尺辨識率之衛星照片,可每三天對「重點地物」重複觀察一次,而最新的「資源二號」因其運行軌道較低,即使設備與「資源一號」相同,仍可獲得辨識率更佳之衛星照片。
   「北斗」導航定位衛星系列為雙星定位系統,主要功能有快速定位(全部定位處理過程不足零點四秒)、即時導航、簡短通信與精密授時,其定位精度約在九至十二公尺,但因屬局部定位系統且同步衛星位於地球赤道平面內,對赤道附近的測站點定位精度較差。此外,中共最新開發的海洋衛星系統「海洋一號」(已於二○○二年五月發射成功),可對大面積海域實施實時、同步、連續的監測,為海洋環境監視監測的重要工具。
    上述衛星雖大多屬非軍事用途,但均具備「軍民兩用」特性,一屆戰時將可全部轉為軍事作戰之輔戰工具。例如「東方紅」衛星系列可作為軍事通訊與指揮工具;「資源」衛星系列之遙感探測資料可供作對地攻擊巡弋飛彈之電子地圖數據;「風雲」衛星系列有助於掌握戰區氣象變化;「海洋」衛星系列可幫助海面、水下與兩棲作戰部隊發起作戰時海象的分析判斷;「北斗」衛星系列有助於敵方目標的定位、戰具與作戰人員機動時換算導航精度等。
   除此之外,中共並於一九九九年十一月發射無人太空船(神舟一號),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發射太空船能力的國家,後續並陸續發射了神舟二號至五號(最新之神舟五號已於二○○三年十月成功升空,為首次載人太空飛行),顯示中共太空技術以進入成熟階段,未來將以載人太空船登陸月球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