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军力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02:22
《中共军力报告》  

                                   《中共军力报告》总目录


  近日,台湾民进党公布「中共军力基本报告」,指出中共建军思想的转变,从毛泽东时代的「人民战争论」转变成「高科技战争」,激活军事现代化;随着美伊战争爆发后,中共更加强军事改革的决心。中共也在东亚军事联盟体系中,提出「和平共存五原则」,呼吁以此作为亚洲安全机制的概念基础。《军事观察》引用此报告不代表我们赞同报告的观点,仅提供另一个观察的视角。

第一章 绪论

全面备战思想 造成解放军庞大而落后

第二章

中共军事扩张对东亚民主的影响

     前 言

 第一节 东亚民主的型态

 第二节 中共军事扩张情形

 第三节 对东亚民主的冲击

第三章

冷战后中共军事思想与军事战略

     前 言

第一节 冷战后的军事思想

 第二节 军事战略的调整

 第三节 中共解放军的作战准则

第四章

中共「八五」、「九五」、「十五」时期国防政策的演变

     前 言

 第一节 「八五」时期的重要国防政策

 第二节 「九五」时期(一九九六至二○○○)的重要国防政策

 第三节 「十五」时期(二○○一至二○○五)重要国防政策

 第四节 中共历年国防政策演变特点

第五章

中共军队体制的调整

     前 言

 第一节 中央指挥机构的调整

 第二节 军兵种机构的调整

 第三节 大军区制度的调整

 第四节 军师部队编组的调整

 第五节 后勤体制的调整

 第六节 动员及预备役制度的调整与修正

 第七节 解放军军队体制调整的挑战与难题

第六章

中共军队建设硬件部分

     前 言

 第一节 解放军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战略

 第二节 陆军武器装备建设

 第三节 海军武器装备建设

 第四节 空军与太空武器装备建设

 第五节 二炮及新概念武器装备建设


第七章

中共军队建设软件部分

     前 言

 第一节 信息战的军队建设

 第二节 高科技军事人才培育工程

 第三节 军队的法制建设

 第四节 中共国防预算

第八章

中共军事外交

     前 言

 第一节 军事交流的国防战略意涵

 第二节 中共对外主要的军事交流



《中共军力报告》


  台湾民进党近日公布「中共军力基本报告」,指出中共建军思想的转变,从毛泽东时代的「人民战争论」转变成「高科技战争」,激活军事现代化;随着美伊战争爆发后,中共更加强军事改革的决心。中共也在东亚军事联盟体系中,提出「和平共存五原则」,呼吁以此作为亚洲安全机制的概念基础。《军事观察》引用此报告不代表我们赞同报告的观点,仅提供另一个观察的视角。

以下是报告全文:

第一章 绪论

全面备战思想 造成解放军庞大而落后
2003/12/20

  中国领导人在冷战期间曾对国际局势作出「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判断及运用「人民战争」的军事思想,因而使中国长期处于「临战状态」并为此保持庞大军队。尤于在战略的判断作为上采取「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态势,故将整个国民经济都纳入准备随时打仗的轨道上,使得资源浪费于军事建设,且未造就现代化的战力。

  也正由于全面备战的战争思想,大量武器应急装备部队,却让中共建立了一支庞大而落后的军事武力,同时又使大陆经济萧条困顿。但上个世纪未美国第一次攻打伊拉克的波湾战争的结果,让各国都意识到未来战争的遂行方式将出现革命性的变革,解放军也当然受到极大的冲击。

  美军在战争中展现的强大战力使解放军认识到以美军为首的西方军事思想和军事技术都已经出现了革命性转变,未来中国与西方国家军事力量的差距将可能会越拉越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解放军的建军指导思想必须由毛泽东的「人民战争论」转变成「高科技战争」,激活军事现代化的过程,并认知到质的提升比量的增加更重要。这也是因而在一九九四年拟订「九五」计画和二○一○年远景规划中,把注重质量建设、依靠科技强军做为今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指导原则,并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作为中国军队发展的长期目标。此即是中共军力现代化发展的原初背景。


  这样的发展到了二○○三年三月美国再次出兵伊拉克,又出现另一个高峰。这场战争中美军所展示的各种高科技兵器及先进的战术战法,再次震撼了解放军,因而使其更觉加速军事改革与组织调整步调的重要性。就在战争开打前夕,中国军委主席江泽民在十届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式发展,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这席话,虽非是因应后来爆发的美伊之战,然却清楚地指出未来中共军队建设的方向,也显示解放军对现代化的急切性。

  基本上,中国「新军事革命」虽是承袭西方之「军事事务革命」之思维与作为,但在进行此一军事改造工程之际,并未忽视其甚为独特之「人民战争」思维,甚至强调他们所推展的「新军事革命」是一种具有中国「人民战争」特色的军事革命。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是中国当前军事改造的首要特征;中国的新军事变革,主要表现在解放军战力提升的转变上,以技术为推动为核心,所以调整幅度大,但保有党的领导权,留下中国特色,但以它目前的国力,在一、二十年内,恐难完全达到如西方的水准,不过中国仍会努力地持续推动「新军事革命」。

  除了在军事思想上的转变外,中共如何看待其外在环境也对其军力建构有着重大影响。中共内部认为,在可见的将来,爆发全面核战争的可能性基本上是可以排除,发生全球性常规战争的可能性也将会越来越小,地区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的危险正在取代世界大战的恐怖,成为当今世界最为严重的安全威胁。在此情势下,战争形态进入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演进过程。 中共对外环境的评估有几个特点:一、世界性大战降低与局部武装冲突上升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主要烕胁,这主要是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领土争端、经济摩擦和民族宗教矛盾等引发的。二、战争形态发生变化,未来战争形态演变的主要趋向:威慑性的战争准备、有限的战争目标、局部性的战争规模、高技术化的战争手段。

  在这样的国际战略环境评估中,也使中共形成了新的安全观。中共新安全观认为其所面对新的国际战略环境,「对安全威胁的根源并非国家间军事实力的差距,而是一国是否有称霸、扩张、侵略以及干涉他国事务的动机」。

  因此,中共体认目前的国际战略环境演变的趋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抗拒美国的东亚军事联盟体系过程中,主动提出一项「新安全概念」,该概念呼吁区域关系不应建立在双边的军事结盟上,而应建立在互信、互利、平等与合作上。

  中国主张这些原则系根据联合国宪章与中国的「和平共存五原则」,以作为亚洲安全机制的概念基础。 中国在后冷战时期推动的安全观严格说来,应该是策略的运用,目的在掩饰其军事现代化对区域安全的威胁,突出外交手段降低中国威胁论造成的紧张情势,以落实其现阶段稳定周边环境的睦邻政策,为中国大陆在二○二○年前经济翻两番创造的有利的国际条件。

  军事力量建设在本质上是工具性的,它是一个国家对其内外环境的反应作为,在思维上如此,在作为亦是如此,而最终是要为国家利益、目标服务的。本研究的目标是中共军力目前的发展及成果做一个有系统的描述,故置重点于其军事思想、作为及现况的探讨,即是从军事事务革命的影响、未来战争形态的预估、以及中国对国际战略环境判断的改变、等层面来分析冷战后期至今其军事思想的转变以及军事战略调整。

  从第二章「冷战后中共军事思想与军事战略」开始,首先论析中共军事思想在后冷战时期的自变及应变量,以为后续的章节提供一思想背景的了解基础。

  第三章「中共国防政策的演变」,是介绍对中共在后冷战时期的政策作为,尤其扣紧其官方发表的各项发展计划中有关国防军事的部分,由于在其政治体制中,一切作为都必须以中央的指示为最高原则,本章对其官方政策加以研究以利衔接进入军事层面的分析。

  第四章「中共军队体制的调整」、第五章「中共军队建设硬件部分」及第六章「中共军队建设软件部分」,则是要介绍目前中共军队的体制、硬件和软件建设成果。在体制部份,主要谈其自中央到地方各层级的指挥体制的变迁,以及后勤、后备动员体制的现况。硬件部分则依各军种近来获得的新式装备加以介绍,尤其着重在所谓高科技武器以及其太空武器的现况分析。软件部分的介绍,范围较广,包括信息战、高科技军事人才培育、军队的法制建设以及国防预算的部分。这些项目虽不是最直接可感受到的威胁,却是威胁来源的基础,在谈中共军力时必然也要对这些基础性问题加以探讨。

  至于本研究的最后一章「中共军事外交」是谈中共如何运用军事这项工具来达成其对外关系的目标,尤其是在非战时期,军事力量建设除了是反应环境外,也是改变环境的工具。中共提升军事力量,除了是被动的反应,也有主动的企图,透过这种改变,中共才能更进一步稳固其区域强权的地方,以助于达成其安全目标。

  本研究主要是对中共的现有的军力概况提供一个相对清晰明了的概况图,以为决策者提供制定决策时的背景了解。因此,在报告的研究时间范围上是从后冷战为起点但集中在近几年内,在内容上是以现况描述为主,辅以简单分析,务求简明而不失重点的完成对主题的研究,而不会有枝蔓旁生之缺点。《中共军力报告》  

                                   《中共军力报告》总目录


  近日,台湾民进党公布「中共军力基本报告」,指出中共建军思想的转变,从毛泽东时代的「人民战争论」转变成「高科技战争」,激活军事现代化;随着美伊战争爆发后,中共更加强军事改革的决心。中共也在东亚军事联盟体系中,提出「和平共存五原则」,呼吁以此作为亚洲安全机制的概念基础。《军事观察》引用此报告不代表我们赞同报告的观点,仅提供另一个观察的视角。

第一章 绪论

全面备战思想 造成解放军庞大而落后

第二章

中共军事扩张对东亚民主的影响

     前 言

 第一节 东亚民主的型态

 第二节 中共军事扩张情形

 第三节 对东亚民主的冲击

第三章

冷战后中共军事思想与军事战略

     前 言

第一节 冷战后的军事思想

 第二节 军事战略的调整

 第三节 中共解放军的作战准则

第四章

中共「八五」、「九五」、「十五」时期国防政策的演变

     前 言

 第一节 「八五」时期的重要国防政策

 第二节 「九五」时期(一九九六至二○○○)的重要国防政策

 第三节 「十五」时期(二○○一至二○○五)重要国防政策

 第四节 中共历年国防政策演变特点

第五章

中共军队体制的调整

     前 言

 第一节 中央指挥机构的调整

 第二节 军兵种机构的调整

 第三节 大军区制度的调整

 第四节 军师部队编组的调整

 第五节 后勤体制的调整

 第六节 动员及预备役制度的调整与修正

 第七节 解放军军队体制调整的挑战与难题

第六章

中共军队建设硬件部分

     前 言

 第一节 解放军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战略

 第二节 陆军武器装备建设

 第三节 海军武器装备建设

 第四节 空军与太空武器装备建设

 第五节 二炮及新概念武器装备建设


第七章

中共军队建设软件部分

     前 言

 第一节 信息战的军队建设

 第二节 高科技军事人才培育工程

 第三节 军队的法制建设

 第四节 中共国防预算

第八章

中共军事外交

     前 言

 第一节 军事交流的国防战略意涵

 第二节 中共对外主要的军事交流



《中共军力报告》


  台湾民进党近日公布「中共军力基本报告」,指出中共建军思想的转变,从毛泽东时代的「人民战争论」转变成「高科技战争」,激活军事现代化;随着美伊战争爆发后,中共更加强军事改革的决心。中共也在东亚军事联盟体系中,提出「和平共存五原则」,呼吁以此作为亚洲安全机制的概念基础。《军事观察》引用此报告不代表我们赞同报告的观点,仅提供另一个观察的视角。

以下是报告全文:

第一章 绪论

全面备战思想 造成解放军庞大而落后
2003/12/20

  中国领导人在冷战期间曾对国际局势作出「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判断及运用「人民战争」的军事思想,因而使中国长期处于「临战状态」并为此保持庞大军队。尤于在战略的判断作为上采取「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态势,故将整个国民经济都纳入准备随时打仗的轨道上,使得资源浪费于军事建设,且未造就现代化的战力。

  也正由于全面备战的战争思想,大量武器应急装备部队,却让中共建立了一支庞大而落后的军事武力,同时又使大陆经济萧条困顿。但上个世纪未美国第一次攻打伊拉克的波湾战争的结果,让各国都意识到未来战争的遂行方式将出现革命性的变革,解放军也当然受到极大的冲击。

  美军在战争中展现的强大战力使解放军认识到以美军为首的西方军事思想和军事技术都已经出现了革命性转变,未来中国与西方国家军事力量的差距将可能会越拉越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解放军的建军指导思想必须由毛泽东的「人民战争论」转变成「高科技战争」,激活军事现代化的过程,并认知到质的提升比量的增加更重要。这也是因而在一九九四年拟订「九五」计画和二○一○年远景规划中,把注重质量建设、依靠科技强军做为今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指导原则,并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作为中国军队发展的长期目标。此即是中共军力现代化发展的原初背景。


  这样的发展到了二○○三年三月美国再次出兵伊拉克,又出现另一个高峰。这场战争中美军所展示的各种高科技兵器及先进的战术战法,再次震撼了解放军,因而使其更觉加速军事改革与组织调整步调的重要性。就在战争开打前夕,中国军委主席江泽民在十届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式发展,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这席话,虽非是因应后来爆发的美伊之战,然却清楚地指出未来中共军队建设的方向,也显示解放军对现代化的急切性。

  基本上,中国「新军事革命」虽是承袭西方之「军事事务革命」之思维与作为,但在进行此一军事改造工程之际,并未忽视其甚为独特之「人民战争」思维,甚至强调他们所推展的「新军事革命」是一种具有中国「人民战争」特色的军事革命。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是中国当前军事改造的首要特征;中国的新军事变革,主要表现在解放军战力提升的转变上,以技术为推动为核心,所以调整幅度大,但保有党的领导权,留下中国特色,但以它目前的国力,在一、二十年内,恐难完全达到如西方的水准,不过中国仍会努力地持续推动「新军事革命」。

  除了在军事思想上的转变外,中共如何看待其外在环境也对其军力建构有着重大影响。中共内部认为,在可见的将来,爆发全面核战争的可能性基本上是可以排除,发生全球性常规战争的可能性也将会越来越小,地区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的危险正在取代世界大战的恐怖,成为当今世界最为严重的安全威胁。在此情势下,战争形态进入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演进过程。 中共对外环境的评估有几个特点:一、世界性大战降低与局部武装冲突上升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主要烕胁,这主要是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领土争端、经济摩擦和民族宗教矛盾等引发的。二、战争形态发生变化,未来战争形态演变的主要趋向:威慑性的战争准备、有限的战争目标、局部性的战争规模、高技术化的战争手段。

  在这样的国际战略环境评估中,也使中共形成了新的安全观。中共新安全观认为其所面对新的国际战略环境,「对安全威胁的根源并非国家间军事实力的差距,而是一国是否有称霸、扩张、侵略以及干涉他国事务的动机」。

  因此,中共体认目前的国际战略环境演变的趋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抗拒美国的东亚军事联盟体系过程中,主动提出一项「新安全概念」,该概念呼吁区域关系不应建立在双边的军事结盟上,而应建立在互信、互利、平等与合作上。

  中国主张这些原则系根据联合国宪章与中国的「和平共存五原则」,以作为亚洲安全机制的概念基础。 中国在后冷战时期推动的安全观严格说来,应该是策略的运用,目的在掩饰其军事现代化对区域安全的威胁,突出外交手段降低中国威胁论造成的紧张情势,以落实其现阶段稳定周边环境的睦邻政策,为中国大陆在二○二○年前经济翻两番创造的有利的国际条件。

  军事力量建设在本质上是工具性的,它是一个国家对其内外环境的反应作为,在思维上如此,在作为亦是如此,而最终是要为国家利益、目标服务的。本研究的目标是中共军力目前的发展及成果做一个有系统的描述,故置重点于其军事思想、作为及现况的探讨,即是从军事事务革命的影响、未来战争形态的预估、以及中国对国际战略环境判断的改变、等层面来分析冷战后期至今其军事思想的转变以及军事战略调整。

  从第二章「冷战后中共军事思想与军事战略」开始,首先论析中共军事思想在后冷战时期的自变及应变量,以为后续的章节提供一思想背景的了解基础。

  第三章「中共国防政策的演变」,是介绍对中共在后冷战时期的政策作为,尤其扣紧其官方发表的各项发展计划中有关国防军事的部分,由于在其政治体制中,一切作为都必须以中央的指示为最高原则,本章对其官方政策加以研究以利衔接进入军事层面的分析。

  第四章「中共军队体制的调整」、第五章「中共军队建设硬件部分」及第六章「中共军队建设软件部分」,则是要介绍目前中共军队的体制、硬件和软件建设成果。在体制部份,主要谈其自中央到地方各层级的指挥体制的变迁,以及后勤、后备动员体制的现况。硬件部分则依各军种近来获得的新式装备加以介绍,尤其着重在所谓高科技武器以及其太空武器的现况分析。软件部分的介绍,范围较广,包括信息战、高科技军事人才培育、军队的法制建设以及国防预算的部分。这些项目虽不是最直接可感受到的威胁,却是威胁来源的基础,在谈中共军力时必然也要对这些基础性问题加以探讨。

  至于本研究的最后一章「中共军事外交」是谈中共如何运用军事这项工具来达成其对外关系的目标,尤其是在非战时期,军事力量建设除了是反应环境外,也是改变环境的工具。中共提升军事力量,除了是被动的反应,也有主动的企图,透过这种改变,中共才能更进一步稳固其区域强权的地方,以助于达成其安全目标。

  本研究主要是对中共的现有的军力概况提供一个相对清晰明了的概况图,以为决策者提供制定决策时的背景了解。因此,在报告的研究时间范围上是从后冷战为起点但集中在近几年内,在内容上是以现况描述为主,辅以简单分析,务求简明而不失重点的完成对主题的研究,而不会有枝蔓旁生之缺点。
《中共军力报告》第二章


                       中共军事扩张对东亚民主的影响

目录

     前言

 第一节 东亚民主的型态

 第二节 中共军事扩张情形

 第三节 对东亚民主的冲击

  

前言

  全球民主化最后一波浪潮,应该是一九九一年苏联瓦解,苏联变成为俄罗斯民主共和国,以及分裂成好几个小共和国,再加上先前的东欧民主化和柏林围墙的倒塌。中国大陆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发生的「天安门事件」,也是这波民主浪潮的一环,和东欧、苏联的民主化是有因果关系,可惜的是,只有中国大陆的民主化没有开花结果,东亚地区也没有进一步扩大民主化的效应,尤其是北韩、越南,依旧是一党专制的社会主义政权,部份国家还是威权体制政治。

  冷战结束以来,在东亚地区发生的民主化运动较有成果的,当推一九九九年印尼苏哈托政权被推翻,不过这项成就并不是像冷战时期俱有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的意涵,因此,并没有受到西方民主国家的重视,像美国反而担心印尼的分裂与政局不稳定。

  事实上,冷战结束后的东亚民主化已非西方民主先进国家关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九一一事件」发生以来,愿不愿意配合美国反恐才是关键。当然,冷战结束后各国政府把经济发展列为最优先的国家发展政策,同时打破政治意识形态对立进行经济合作,弱化民主化的动力,这点是绝对和后冷战时期国际社会对民主化运动冷感有关。

  

第一节 东亚民主的型态


  事实上,就东亚地区而言,各国民主化的过程就不尽相同,政治民主的型态也不同,就日本而言,他是在美国帮他制宪且是在美军保护下推动民主化,由于日本在二次大战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因此这部宪法在有关军事防卫方面限制相当多,日本人民有称目前不是一个正常国家。南韩从朴正熙被刺杀后,政局经历一段民主阵痛期,接连几任军人总统采取镇压进一步民主化的政策,一直到一九九三年金泳三才算正式由文人担任总统,一九九八年金大中是首任在野党出身的总统,一般认为是南韩政治民主化真正落实。不过,南韩民族性较强烈,民族主义较民主主义强,对向来宣称要以武力统一朝鲜半岛的北韩,并不太重视民主的价值观。

  至于东南亚国家,大体上可区分为民主与威权两种政治形态,在威权体制的国家中缅甸军政府最近在西方国家人权压力下,已逐渐放松对民主斗士翁山苏姬的监禁,缅甸的民主化运动是目前东南亚国家中最受重视。另外,越南虽仍是社会主义国家,但从冷战结束以来,推行经济改革开放,以及改善和美国关系,其民主化情形并没受到特别关注。寮国和柬埔寨也谈不上甚么民主,冷战时期各国在乎的是他们亲美或亲苏或是亲中共,现在比较关心的是他们的经济发展。

  民主化较受重视的是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及新加坡,也就是早期的东协国家,这些国家中,印尼是一直到一九九九年苏哈托被推翻,才开始政治民主化,但接替苏哈托的梅嘉瓦蒂并没能稳住印尼政局,不但政党林立,政党内派系也同时在分裂,各政党缺乏有能力的领导人,每个人都想争夺二○○四年总统选举的宝座,因此,印尼的民主可说非常地脆弱。

  菲律宾的政治民主化是在八○年代末,马可仕因枪杀返国的民主运动领袖艾奎诺引发民众不满,终至推翻马可仕政权,随即举行公平选举,并规定总统任期为五年,不得连任。先是艾奎诺夫人当选,其后分别是罗慕斯、艾斯特拉达,不过,菲律宾的民主化并没有带动经济的发展,反到是经济恶化,贪污腐败盛行,艾斯特拉达就因贪腐而被迫下台,由副总统艾育诺接任,严格说来,菲律宾的民主是东协国家中最彻底,但也同样是脆弱的。

  马来西亚虽有民主化之形,但从马哈地出任最大党巫统主席暨总理以来,一直执政十三年,直到二○○三年十月才退休,但继任总理的人仍是由他指定。由于马哈地在位时倡导亚洲主义价值观,相当排斥西方民主价值观,但他推动东亚经济合作使他在亚洲国家中很受重视,因此,也很少人质疑马来西亚的政治民主化问题。新加坡基本上和马来西亚很相像,属于开发独裁型的政治体制,由于执政的人民行动党采取精英汇集运作方式,不断吸纳俱民意基础的社会精英代表该党竞选,使人民行动党一直维持多数执政地位。特别是李光耀长期执政间把新加坡经济带到先进国家水准,加上新加坡政府的廉能效率高,这些优点颇获国际社会的肯定,因此,很少再关注到新加坡的政治民主化。

  至于泰国,他的民主化是西方国家最早予以肯定,不过,在九○年代初期以前,泰国军方经常发动政变夺权,政变后也以民主程序当选总理,但选举过程舞弊情形相当普遍,且政党林立,每次几乎都要组联合政府。有趣的是军事将领在发动政变推翻同是军人出身的政权时,总是以贪污腐败为由,等到政变成功后,也同样重复前任政府覆辙而被推翻。这种情形直到九○年代中期才获改善,泰国民主化才渐趋成熟,值得一提的是,泰国政局变动频频,但社会仍能为持稳定,主要原因是泰王的维系民心,他一直维持中立且不介入政争,可以说是泰国民主化过程中安定的力量。  

  总之,东南亚国家由于传统上彼此之间是互不干涉内政,因此,无法形成一股区域性的民主化潮流,这个传统一直到现在的东协组织都还坚持着,事实上,即使是那些民主化的国家,其民主可说是相当脆弱的。大体说来,东亚的民主化并非在相同的背景下达成,因此民主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整体而言,已经民主化的国家在考虑其国家发展问题时,这种价值观就不那么地明显,尤其是在后冷战时期,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这两项因素的价值超越了民主,而这也是为甚么中共可以在后冷战时期纵横椑合,利用其经济条件与军事现代化成就作为筹码,让东亚国家乃至于其它民主先进大国和他交往时,不谈民主意识形态问题,只论经济与安全问题的合作。

  不过,这是在中共没有明显威胁到他们的时候,一旦中共的军事威胁已影响到他们的国家发展时,这些民主国家会有不同的思维,这种思维会把伴随该国民主化的问题一并显现出来。大致上,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用下列几个国家或地区作为代表:(1)日本的民主—非正常国家的民主政治型态;(2)南韩的民主—民族主义至上的民主政治型态;(3)东南亚的民主—脆弱政权的民主政治型态;(4)台湾的民主—追求等身国家的民主政治型态。


《中共军力报告》第二章
  

中共军事扩张对东亚民主的影响

目录

     前言

 第一节 东亚民主的型态

 第二节 中共军事扩张情形

 第三节 对东亚民主的冲击

  

前言

  全球民主化最后一波浪潮,应该是一九九一年苏联瓦解,苏联变成为俄罗斯民主共和国,以及分裂成好几个小共和国,再加上先前的东欧民主化和柏林围墙的倒塌。中国大陆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发生的「天安门事件」,也是这波民主浪潮的一环,和东欧、苏联的民主化是有因果关系,可惜的是,只有中国大陆的民主化没有开花结果,东亚地区也没有进一步扩大民主化的效应,尤其是北韩、越南,依旧是一党专制的社会主义政权,部份国家还是威权体制政治。

  冷战结束以来,在东亚地区发生的民主化运动较有成果的,当推一九九九年印尼苏哈托政权被推翻,不过这项成就并不是像冷战时期俱有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的意涵,因此,并没有受到西方民主国家的重视,像美国反而担心印尼的分裂与政局不稳定。

  事实上,冷战结束后的东亚民主化已非西方民主先进国家关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九一一事件」发生以来,愿不愿意配合美国反恐才是关键。当然,冷战结束后各国政府把经济发展列为最优先的国家发展政策,同时打破政治意识形态对立进行经济合作,弱化民主化的动力,这点是绝对和后冷战时期国际社会对民主化运动冷感有关。

  

                             第一节 东亚民主的型态


  事实上,就东亚地区而言,各国民主化的过程就不尽相同,政治民主的型态也不同,就日本而言,他是在美国帮他制宪且是在美军保护下推动民主化,由于日本在二次大战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因此这部宪法在有关军事防卫方面限制相当多,日本人民有称目前不是一个正常国家。南韩从朴正熙被刺杀后,政局经历一段民主阵痛期,接连几任军人总统采取镇压进一步民主化的政策,一直到一九九三年金泳三才算正式由文人担任总统,一九九八年金大中是首任在野党出身的总统,一般认为是南韩政治民主化真正落实。不过,南韩民族性较强烈,民族主义较民主主义强,对向来宣称要以武力统一朝鲜半岛的北韩,并不太重视民主的价值观。

  至于东南亚国家,大体上可区分为民主与威权两种政治形态,在威权体制的国家中缅甸军政府最近在西方国家人权压力下,已逐渐放松对民主斗士翁山苏姬的监禁,缅甸的民主化运动是目前东南亚国家中最受重视。另外,越南虽仍是社会主义国家,但从冷战结束以来,推行经济改革开放,以及改善和美国关系,其民主化情形并没受到特别关注。寮国和柬埔寨也谈不上甚么民主,冷战时期各国在乎的是他们亲美或亲苏或是亲中共,现在比较关心的是他们的经济发展。

  民主化较受重视的是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及新加坡,也就是早期的东协国家,这些国家中,印尼是一直到一九九九年苏哈托被推翻,才开始政治民主化,但接替苏哈托的梅嘉瓦蒂并没能稳住印尼政局,不但政党林立,政党内派系也同时在分裂,各政党缺乏有能力的领导人,每个人都想争夺二○○四年总统选举的宝座,因此,印尼的民主可说非常地脆弱。

  菲律宾的政治民主化是在八○年代末,马可仕因枪杀返国的民主运动领袖艾奎诺引发民众不满,终至推翻马可仕政权,随即举行公平选举,并规定总统任期为五年,不得连任。先是艾奎诺夫人当选,其后分别是罗慕斯、艾斯特拉达,不过,菲律宾的民主化并没有带动经济的发展,反到是经济恶化,贪污腐败盛行,艾斯特拉达就因贪腐而被迫下台,由副总统艾育诺接任,严格说来,菲律宾的民主是东协国家中最彻底,但也同样是脆弱的。

  马来西亚虽有民主化之形,但从马哈地出任最大党巫统主席暨总理以来,一直执政十三年,直到二○○三年十月才退休,但继任总理的人仍是由他指定。由于马哈地在位时倡导亚洲主义价值观,相当排斥西方民主价值观,但他推动东亚经济合作使他在亚洲国家中很受重视,因此,也很少人质疑马来西亚的政治民主化问题。新加坡基本上和马来西亚很相像,属于开发独裁型的政治体制,由于执政的人民行动党采取精英汇集运作方式,不断吸纳俱民意基础的社会精英代表该党竞选,使人民行动党一直维持多数执政地位。特别是李光耀长期执政间把新加坡经济带到先进国家水准,加上新加坡政府的廉能效率高,这些优点颇获国际社会的肯定,因此,很少再关注到新加坡的政治民主化。

  至于泰国,他的民主化是西方国家最早予以肯定,不过,在九○年代初期以前,泰国军方经常发动政变夺权,政变后也以民主程序当选总理,但选举过程舞弊情形相当普遍,且政党林立,每次几乎都要组联合政府。有趣的是军事将领在发动政变推翻同是军人出身的政权时,总是以贪污腐败为由,等到政变成功后,也同样重复前任政府覆辙而被推翻。这种情形直到九○年代中期才获改善,泰国民主化才渐趋成熟,值得一提的是,泰国政局变动频频,但社会仍能为持稳定,主要原因是泰王的维系民心,他一直维持中立且不介入政争,可以说是泰国民主化过程中安定的力量。  

  总之,东南亚国家由于传统上彼此之间是互不干涉内政,因此,无法形成一股区域性的民主化潮流,这个传统一直到现在的东协组织都还坚持着,事实上,即使是那些民主化的国家,其民主可说是相当脆弱的。大体说来,东亚的民主化并非在相同的背景下达成,因此民主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整体而言,已经民主化的国家在考虑其国家发展问题时,这种价值观就不那么地明显,尤其是在后冷战时期,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这两项因素的价值超越了民主,而这也是为甚么中共可以在后冷战时期纵横椑合,利用其经济条件与军事现代化成就作为筹码,让东亚国家乃至于其它民主先进大国和他交往时,不谈民主意识形态问题,只论经济与安全问题的合作。

  不过,这是在中共没有明显威胁到他们的时候,一旦中共的军事威胁已影响到他们的国家发展时,这些民主国家会有不同的思维,这种思维会把伴随该国民主化的问题一并显现出来。大致上,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用下列几个国家或地区作为代表:(1)日本的民主—非正常国家的民主政治型态;(2)南韩的民主—民族主义至上的民主政治型态;(3)东南亚的民主—脆弱政权的民主政治型态;(4)台湾的民主—追求等身国家的民主政治型态。
《中共军力报告》第二章
  

第二节 中共军事扩张情形

  目前,中共在东亚地区表面上是以柔性策略为主,这两年内和东协签署了许多文件缓和双方关系,另外,也积极介入北韩核危机之协调,并促成六方会谈稳定朝鲜半岛情势,但这并不表示中共已经放弃对南海、东海有争端海域领土主权的主张,前述柔性策略中共是以经济合作、稳定周边安全环境为目标,但同时中共也在积极部署军事力量做后盾,以威吓东亚国家不可挑战主权问题。中共的军事扩张策略就近年来其军事准备情形大体有二:


  (一)加强东南沿海先进武器装备部署
  冷战结束以来,中共即不断地以霸权主义国家对内政问题进行干涉 ,以及解放军武器装备老旧为理由 ,进行军备现代化计划。另外,中共军事领导人也以「近海防御」的军事战略,对外表示军备现代化是自卫性保障领土主权的完整 。然而所谓「近海防御」的内涵,事实上就包括了在东海海域与日本领土、领海的纠纷,在台湾海峡与台湾的统一问题,在南海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及文莱之海域管理权与岛屿主权争议问题。

  而根据美国国防部在今年七月底,向国会提出的二○○三年「中国军事力量」年度报告,引述具有中共军方背景的「军事文摘」月刊,以及美国智库「Jamestown基金会」资深研究员RichardD.Fisher,Jr.的研究报告指出 ,中共迄今在军备现代化方面,关键性武器的获得有「苏恺27」、「苏恺30MKK」、「飞豹(FBC-1)」轰炸机,093型核子攻击潜艇(美国国防部推测二00五年下水)、094型核子动力导弹潜艇(美国国防部推测在二0一0年左右服役)、二00七年前购入8艘「基洛级636型」潜艇。

  水面舰艇方面有16艘3250吨的「旅大级」驱逐舰、30艘1425吨的「江湖级」护卫舰,另外,在过去十多年来利用国外获得的技术,建造2艘4200吨的「旅沪级」导弹驱逐舰,9艘2180吨的「江卫级」护卫舰,这些舰艇都配备有中国自制的HQ-7或HQ-61近程防空飞弹。

  值淂注意的是根据和中共军方有关的杂志报导指出,中共去年夏天有两艘「旅大级」改良型导弹驱逐舰下水,该型舰艇有隐形功能配备有俄制SA-N-12防空飞弹,和长程搜索雷达,以及类似俄制的Bondstand超视距目标导引雷达,4座C802舰对舰飞弹发射器,这两艘驱逐舰目前部署在南海舰队 。

  此外,中共在今年四月,又有一艘配备类似「神盾舰(Aegis)」系统的「旅洋级」驱逐舰下水服役,它可以垂直发射防空飞弹,将是中共防空专用的驱逐舰,且从今年起每年以二~三艘的速度建造,预计到二0一0年十月前将有24艘,形成中共远洋海军的主力。另外,中共已向俄罗斯再采购2艘「现代级(Sovremenny)」驱逐舰,总数将达4艘,以及自行建造的6000吨「旅海级」隐形驱逐舰,这种舰艇造形很像日本的「金刚级」驱逐舰,配备有射程120公里的C802舰对舰飞弹及2架「直九」反潜直升机,该型舰很适合远洋作战,据Fisher研究员指出,中共现在进行量产,它们将成为中共海军二十一世纪水面舰艇的主力。

  以上的军备现代化都是在冷战结束,中国经济大幅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完成。未来,中共经济若持续大幅成长,军备现代化的速度将会加快脚步。值得忧心的是,针对中共军备的扩张,尤其是海、空军装备、导弹等在质与量的持续提升过程中,东亚各国的反应似乎是束手无策,特别是中共在福建、浙江、广东沿海部署多达450枚以上射程300-600公里的战术导弹,直接威胁台湾安全时,除了美国表示关切外,各国政府似乎都沉默以对。冷漠会鼓舞中共部署更多且射程更远的战术甚至战略导弹,它们不只会威胁台湾,更会影响到冲绳、日本南西海域、南海外围国家的安全,而成为东亚安全情势不稳定的潜在威胁。

  (二)积极进行海洋调查研究
  一九九九年五月十四日及十九日,中共东海舰队及海洋调查船分别在钓鱼台列岛进行大规模军事训练与海洋探勘,引起日本高度关切。事实上,根据日本军事评论家平松茂雄的长期观察,中共类似的活动由来已久,可追溯到一九九五年五月,「向阳红九号」在东海海域奄美大岛西方海域钓鱼台群岛之间,进行海底调查,此后就密集地在这个海域进行调研 。据平松茂雄的分析,其特征和目的有三 :

  (1) 调查东海日、中中间线日本这一侧的海域及奄美大岛西方海域,这个地方是地震震源地带,中共的海洋调查以地震探勘为由,同时也进行大陆架的石油探勘,以及海底,海中调查。

  (2) 从东海到宫古海峡通往太平洋海域的调查。中共在此被日本发现曾用圆筒形观测机器进行海域的水温、海水成份分析及船舶、潜艇的航行,据推断中共在这海域的活动,主要是搜集潜艇作战时必要的情报。

  (3) 在钓鱼台群岛的周边海域之调查。这个海域是东海大陆架中最有希望开采到石油的地方,中共在这个海域的活动推断是石油探勘、地震探查以及将来进行潜水艇所需水文地理资料和作战情报之搜集。

  从中共过去在南海活动的经验显示,中共海洋调查船实施之后,接着便是军舰的演习以及进行主权宣示。一九九五年中共在南沙群岛的美济礁设置军事设施也都是在海洋调查之后,采取的主权宣示举动。去年(二○○二)十一月三日,隶属中共国家海洋局的「向阳红十四号」海调船出现在台湾东南海域,也就是兰屿海域逼近,由于东海岸马里亚纳海沟是潜水艇的重要航线之一,先前十月的时候中共舰艇曾通过台湾东部海域演习,时机敏感,引起台湾军方高度重视,并透过海基会去涵海协会严正抗议「向阳红十四」侵入台湾经济海域的十二海里范围内 。事实上,早在去年四月中旬,该船就曾经在台湾屏东九鹏飞弹试射基地出现,从事水文调查等不明任务;另外,在去年十月十日下午,该船又入侵兰屿海域被台湾海军拉法叶舰驱离,总计去年就有三次在兰屿海域进行海洋调查 。

  今年(二○○三)八月六日晚上,「向阳红十四号」又现踪台湾南部海域,台湾海军及海巡署出动船舰监控,并试图栏查,该船人员透过国际通讯频道声称该船在作业,要监控船舰走开。此次台湾派出的是性能优越的海军西宁舰与成功舰监控,海巡署也派出「澎湖舰」及「巡护五号」准备栏截检查,「向阳红十四号」一度逼近鹅銮鼻南方二十四海里的台湾禁制水域内,这是两岸船舰在台湾东南海域首度的对峙 ,而这个海域正是巴士海峡,是中共从南海出太平洋的重要信道。

  今年八月二十八日,中共海调船「向阳红九号」再度出现在台湾东部海域,由于此时正值汉光演习即将在东北角实施,台湾国安单位研判该船应该不只从事单纯的海洋水文调查,它所搜集的电波参数等信息及海洋研究成果,都可提供中共军方使用 。「向阳红九号」在八月三十、三十一日两天一直逗留在绿岛东方四十五海里处,海巡署前往盘查时该船人员表示只是单纯水文调查,九月二日该船即消失在台湾海军的雷达屏幕,但在半个月后的九月二十三日,又出现在绿岛以东三十五海里处 。十一月十三日,中共海调船「奋斗七号」第一次出现台东外海,据台湾军方研判,该船选在气候条件不佳的冬季进入这个海域,可能是要掌握东北季风期间,黑潮的流速,以及兰屿至吕宋岛、绿岛至台湾间的海底山脉,还有台东近海的南纵海槽的海底地形 。



《中共军力报告》第三章

冷战后中共军事思想与军事战略

目录

     前 言

 第一节 冷战后的军事思想

 第二节 军事战略的调整

 第三节 中共解放军的作战准则

  

前 言


  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环境的转变,中共亦将其原本的全面备战军事思想形塑成更为弹性且符合世界潮流的『现代军事思想』。在多方分析中共于冷战后期军事思想和军事战略的影响因素后,笔者认为有下列三项因素(军事事务革命的影响、未来战争型态、国际战略环境的判断)深切地涉入了中共现代化的军事思想、战略的演变过程。

军事事务革命的影响

  中共「新军事变革」虽是承袭西方之「军事事务革命」之思维与作为。但值得关注的是,中共在进行此一军事改造工程之际,并未忽视其甚为独特之「人民战争」思维,甚至强调中共所推展的「新军事革命」是一种具有中共「人民战争」特色的军事革命。 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是中共当前军事改造的首要特征;中共的新军事变革,主要表现在解放军战力提升的转变上,以技术为推动为核心,所以调整幅度大,但保有党的领导权,留下中国特色,但以它目前的国力,在一、二十年内,恐难完全达到如西方的水准,不过中共仍会努力地持续推动「新军事革命」。

  可知的是,中共将其「军事事务革命」(RMA)称为「新军事变革」并已经定出发展的三个重点阶段和规划目标。此三个重点阶段和目标内涵为:

  一、初级发展阶段:从一九九○年至二○○二年。其目标为原有军事体系的改革与改造、发展新武器装备、创造新军事理论、造就新体制编制和研创新的作战方法;

  二、高级阶段:从二○二○年至二○五○年。其目标为整合初级阶段形成的各个新的军事要素、建构真正反映时代特色、技术发展和军事需求的新军事体系,与以新的军事体系取代旧有军事体系,并实现军事领域的整体性革命。

  三、完结阶段:此从二○五○年开始。主要目标是以军队编制构成系统发生全面性变革、军事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制度脱胎换骨、军事活动方式也根本改变和以编制构成革命为主导。

未来战争形态

  中共内部认为,在可见的将来,爆发全面核战争的可能性基本上是可以排除,发生全球性常规战争的可能性也将会越来越小,地区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的危险正在取代世界大战的恐怖,成为当今世界最为严重的安全威胁。

  而当前世界大战越来越打不起来、局部战争不断增多的形势下,中共军事专家们认为未来战争形态演变的主要趋向:

  1、威慑性的战争准备

  所谓威慑性战争准备,也就是在战争爆发之前,不断加强战略投送、应急部署、实兵演练、电子对抗、心理攻势等战备行动,一方面力求通过各种威慑行动迫使敌方放弃战争企图,遏制战争爆发。另一方面,一旦威慑失灵,则使用占优势的军事力量有效的投入实战,一举制胜。

  2、有限的战争目标

  在现代条件下的战争,特别是局部战争,基本上已摒弃传统战争中攻城掠地,消灭敌国的目标,而是将战争的目的限于制敌造势,逼降敌国,以求在战后的谈判桌上占据有利地位,获得更多筹码。

  3、多样化的战争动因

  当今的世界正处于激烈的动荡和变化之中,无论是战略格局还是世界秩序都还没有定格,这导致了诱发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因素出现了多样化的局面。除力量对比失衡外,民族矛盾、领土争端、边界分歧、资源分配、宗教差异、权力争夺等因素也在不时的激化矛盾,导致危机、诱发冲突、甚至爆发战争。

  4、局部性的战争规模

  在当前的情势下,各种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的规模,主要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取决于战争的目的,另一方面受限于地缘和区域。但,不论战争的强度有多高,影响有多大,战争的规模总是局部性的,即在一定范围的区域内,投入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进行一定程度的战争动员,实施一定规模的战争行动。

  5、高技术化的战争手段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进程,军事领域里的技术革命也在快速的发展。未来战争的高技术化特点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与重视。同时在:(一)指挥和控制;(二)情报和通信;(三)武器和装备。三个层次上为凸显了未来战争发展趋势。在指挥和控制层次上,指挥掌握实行自动化和程序化,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情报和通信层次上,建立先进的电子侦察和计算器系统,确保广泛的情报来源、及时的情报传递、快速的信息处理和准确的情况判断,为战场指挥官下达决心与策定方略赢得先机;武器和装备层次上,广泛运用隐形、微电子等高、新技术,以增强先进武器装备的实效和生存能力。

新安全观形成--国际战略环境判断

  中共的新安全观认为其所面对新的国际战略环境,「对安全威胁的根源并非国家间军事实力的差距,而是一国是否有称霸、扩张、侵略以及干涉他国事务的动机」。 而未来新的安全议题则表现在战略、经济、政治、军事、周边安全等领域中所可能遇到的议题加以因应。

  一、政治安全

  中共在战略上居于亚太地缘政治格局的中心位置,政治上奉行社会主义,有独特的文化体系,且人口众多,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邻国如日本从内心里不愿看到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综合国力强胜的近邻出现,其不安是可预测的。而美国则认为中共的战略崛起势将打破国际战略平衡,威胁美国在亚太甚至全球的战略利益。美国国防部二○○○年发表的专题「二○二五年的亚洲」的战略分析报告中,警告指出,未来美国的主要威胁在「亚洲」,意指中共。其后的战略报告更明确指出中共将崛起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竞争者」,并以此建议美国军事战略重点转向亚洲的依据。 中共的战略安全观也必因这两大国日益加深的疑惧感而有所调整。

  中共能否持续发展,取决于能否保持国内政治稳定,能否保持国内政治稳定又取决于能否继续维持经济繁荣、及时化解因经济快速发展及对外进一步开放引起的各种负面效应,还取决于能否承受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冲击。

  二、经济安全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通过国内制度的安排,或影响国际制度的安排,甚至是武力威吓或侵略的方式,各国都力图使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最终有助于本国政治意图的实现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因此,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的受到各国政治的影响,具有实现各国政治目标的功效。 中共自认进入WTO将使中国从经济全球化受益,但因起点低、基础差,在经济安全、文化环境等「软力量」领域,将面临严峻挑战。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一方面企图利用全球化冲击中国市场,同时又以各种方式设置壁垒,保护自己的市场,再加上对中共快速崛起引起的地缘战略心理变化,中共拓展美、欧、日市场及从美、欧、日获取资金,技术的难度将持续增大。

  另从二○○一年开始,中共开始执行第十个五年计划,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阶段,这要求中共保持百分之七的经济增长率及两位数的外贸增长率,并要求到二○一○年经济总量较二○○○年再翻一番,达到二万亿美元,还要求中共经济完成自我更新、升级、换代。这些对中共来说都是需因应的难题。

  三、军事安全

  军事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基础,也是经济安全的保障。中共认为只有尽量避免卷入战争或军事冲突,才能使经济安全获得最基本的保证,亦即突显出保证四化建设不受战争或军事冲突的干扰是中共综合安全的最基本内容。 中共学者评估冷战后的国际形势是在「大缓和、小紧张」和「总体缓和、局部动荡」中演变, 其所面临的直接军事威胁消失了,则短期内要卷入大规模的军事冲突的潜在危险显得更为不确定性。不过,后冷战时期,反恐主义跃升为主流军事议题,中共一方面在自己内也遭遇到恐怖主义的威胁,另一方面则不愿在全球反恐行动中缺席,故亦会将此做为军事安全的追求目标之一。

  中共军方与学界认为,在中国战略边界,东有国防开支居世界第二的日本、北有核力量居世界第二的俄罗斯、南有被称作世界「第六极」的印度、东南有结成政治、军事联盟的东协。朝觧半岛南北对峙,是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美国驻亚太的军事力量更明显是以中共为主要防范对象。

  目前俄罗斯经济困难、政治动荡、与西方关系紧张,中俄战略利益大于战略分歧,北部暂无近忧。但周边从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南沙群岛经麻六甲海峡绕至南亚、中亚的马蹄形战略地缘带却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科索沃战争以后,大国地缘战略竞争重点明显东移,美、俄、欧都增加对亚太事务的关注,对中亚、南亚、东亚局势关注或介入力加大。印度、东协、韩国、日本皆有有不同程度地卷入新一轮军备竞赛,美国新世纪的战略重点也在向亚太转移,逐步聚焦中共。美日新防卫合作指针及TMD都企图涵盖台湾海峡甚至南海,明显以中共为假想敌。

  因此可知,中共周边地区正成为世界上高科技军备和热点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朝鲜半岛、台海、南海、东南亚、南亚甚至中亚都潜伏着发生局部冲突或局部战争的诱因,中共被迫卷入周边冲突或局部战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四、周边安全

  中共要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必须要保持边界稳定。中共认知其战略边界安全不稳定因素,主要如表1-1所述:

表1-1:中共与周边国家之主权纠纷

中共、台湾:台海两岸统一问题
中共、台湾、日本:钓鱼台列屿
中共、日本:东海20多万平方公里大陆礁层划界问题
中共、南韩:黄海与东海20万平方公里大陆礁层划界问题
中共、台湾、越南、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南沙群岛主权问题
中共、台湾:西沙群岛主权问题
中共、越南:陆界及东京湾大陆礁层划界问题
中共、俄罗斯:边界划界问题
中共、印度:边界划界问题

  资料来源:一、毛振发,《边防论》〈北京:军事科学,一九九六年〉,页一三三至一四○。二、林文程,〈中共对信心建立措施的立场及作法〉,《战略与国际研究》,二卷一期(二○○○年一月),页九三。

  从这些安全观念可以看出,避免使用军事手段解决纠纷是其特征,在具体的作法上,中共从一九九六年四月,与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等国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议」,以及一九九七年与同样这些国家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议」,一九九八年和美国签署「建立加强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协议」。

  不过,这些安全观念对于和中共在领土主权有重大冲突的国家是否适用,中共军方是持保留态度的,这些国家包括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他们在东海及南海与中共都有重大的利益冲突。中共在后冷战时期推动的安全观严格说来,应该是策略的运用,目的在掩饰其军事现代化对区域安全的威胁,突出外交手段降低中国威胁论造成的紧张情势,以落实其现阶段稳定周边环境的睦邻政策,为中国大陆在二○二○年前经济翻两番创造的有利的国际条件。
晕倒 军事报告都不忘吹民主 民进党的宣传攻势太厉害了吧
缺第二章第三节

《中共军力报告》第二章
  
  第三节 对东亚民主的冲击


  基本上,中共的军事扩张是一定会给东亚国家安全带来威胁,各国也一定会有所因应,特别是在军事方面。这种反应甚至在部份国家有可能会导致军人的角色提升,尤其是在那些脆弱政权的国家,民主化的脚步会倒退。兹就前述几个主要国家之冲击析述如后。

  首先就日本而言,最直接的冲击是国内右翼势力抬头,新民族主义会受到激发。根据马修斯(EugeneA.Matthews)最近在「外交事务」双月刊指出,日本人民对于给中共的海外经济援助(ODA)是相当反感,特别是中共经常以靖国神社参拜问题为由,批判日本政府对历史认识缺乏反省。而日本在二次大战后至今已近六十年,民主化已深植日本人民的生活之中,其已建立起民主的价值观,因此,靖国神社已如同美国的阿灵顿国家公园,但中共仍认为是军国主义复活 。并且在国际上处处牵制日本,不让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

  日本经常抱怨的是其对国际组织的贡献是数一数二,尤其是在财力的提供,特别是对联合国的贡献,然而,迄今日本在联合国获得的最高职位是绪方贞子担任的难民委员会的高级专员 。这种不对称的国际地位早就引发日本民族自尊心的震荡。另外,在军备方面,据马修斯引述东京大学教授北冈伸一的话指出,日本再军备已在进行中,只不过是没有人愿意改变目前的法律架构 。而这就是关键所在,日本现在要成为正常国家使其军事、外交像一般国家,就欠东风。这股东风现正在形成当中,那就是中共军事的扩张对日本安全的威胁。

  换句话说,中共的军事扩张,将激发日本的民族主义以及推动国家正常化的决心。日本将可能修改宪法第九条,行使集团自卫权,把自卫队改成普通军队。而这些是美国最近一直鼓励日本积极推动的,美国是不会担心日本走向军国主义,他会帮日本化解东亚国家对日本的疑虑。当然,中共会持续叫嚣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其次,就南韩而言,该国的民主化是已走到不可能再由军人掌权的情形,不过,南韩的国家发展是以朝向朝鲜半岛统一为目标,在面对目前政治旣不民主且经济又落后的北韩,却采取包容的态度。然而,中共外交基本战略是不会让北韩成为一个在意识形态上,是和他对立。也就是说,中共在北韩金正日政权撑不下去的情况下,会力挺北韩,这点可以从最近六方会谈中共挺金正日政权看出。

  事实上,中共军事扩张刚好会鼓舞北韩的核武计划,以及强化飞弹的研发与部署,会使北韩更不愿接受六方会谈的要求。南韩的选择其实很有限,要不是付出更高代价把北韩从中共那边拉过来,继续朝统一之路前进;要不就是倾向美国这边,强化和美国的军事合作。主要关键在于南韩对于中韩经济依赖、南韩安全合作途径的选择、对统一的执着,三者之间的取舍。

  以目前南韩和中共、美国、北韩的关系来看,似乎尙难看出南韩会如何选择,不过,以南韩人民过去争取民主的过程来看,中共军事扩张引发的效应,是不至于改变南韩政治的民主化执着。


  第三,就东南亚地区而言,最有可能导致军人势力提升的国家是印尼,该国目前是处于弱势文人政权,如果中共军事扩张的压力提前到来,很可能会影响到明年(二○○四)的总统大选,再出现像苏哈托政权是可能的。菲律宾的军人地位也可能会提升,只要是菲国和中共一直在南沙群岛的美济礁主权冲突持续着。中共军事扩张的目的就是要用优势的军力,迫使菲国让步,因此,两国的军事关系会趋紧张,军人的发言权会提升。

  至于马来西亚和汶来同是主张拥有南沙群岛部分主权的国家,面对中共军事扩张也会采取加强军备的措施。泰国虽没有南海问题,但同样会感到安全受到威胁。整体而言,在维护南海岛礁主权但军力无法抵挡中共的威胁下,东南亚国家最有可能的选择是向美国更加倾斜,尤其是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这些已经和美国建立军事合作的国家。

  印尼在总统大选后,新政权只要不支持恐布主义组织,和美国的关系也会改善,而在周边国家都和美国加强合作下,印尼也会倾向美国。马来西亚国内反美的声浪虽不小,但马国和中共也有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因此,也会跟进改善和美国的关系。就东南亚国家的民主化而言,中共军事扩张会促使他们和美国关系靠得更紧,政治民主化会朝巩固方向发展,同时也会弱化和中共的经济合作关系。


  最后,就台湾而言,随着台湾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台湾的本土意识也水涨船高,政治的自主意识不断地强化,使得民主的台湾与共产专制的中国大陆,渐渐脱离国共内战的历史联结。李登辉总统的中华民国在台湾,以迄特殊国与国关系,再到陈水扁总统的一边一国,或者「一个中国,各自表示」,这些名词的出现及被朝野政党所倡议,都展现出两岸关系确实已经在台湾的民主化之下,区隔成两个政治实体,且区隔的意识还在强化中。

  当然,在台湾民主化过程中,中共的角色是相当尴尬,先是表示尊重台湾人民当家做主的心愿,但又担心台湾的民主化会走向独立,因此在一九九六年台湾举行首次总统直接民选时,选择使用军事威吓手段对付台湾,且尔后的军事扩张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台湾的民主化所催生的政治自主性有关。

  其实,从台湾的角度而言,台湾的民主化发展是和日本民主化的成长背景,有异曲同功之处,日本希望挣脱美国给与的宪法,所带来的非正常国家的枷琐。台湾是努力地藉由民主化过程,实现等身国家的宪政架构,使台湾的政治运作完全合乎实际的实力。事实上,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中共越是用军事手段打压台湾,台湾区隔两岸的国家意识会越强,且也会强化对民主政治的优越感,用它来区隔和中共的差异性,这点恐怕是朝野政党都一样的。

  再者,中国大陆民主化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中国大陆的人权问题每年都受到批评,中共的军事扩张只会加深国际对中共民主化的关注,尤其军队的角色若随之提升,像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发生的「天安门事件」是否会历史重演,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不论如何,在共产党牢牢控住军队之下,中共军事的扩张只会更强化中共政权的控制力,不但中国大陆挣脱共产党专制的民主化运动无望,台湾的安全威胁也会升高,台湾民主政治的安全成本也会提高,不过,这种情形会使得国际社会清楚地区隔台湾和中共不同之处,台湾将更能争取到同是民主价值观的国家之支持,特别是美国。

小 结

  总之,按照中共的国家发展蓝图,富国强兵就是二十一世纪追求的战略目标,中共的军事扩张是和经济发展同步进行。对东亚地区而言,中共的军事扩张只会促成四个发展趋势:

  【1】 东亚的民主国家为求安全保障,维护民主的政治运作,避免军人干政,文人政府会向美国靠拢,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会提升。

  【2】 民主价值观会再度高涨,甚至成为各个民主国家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

  【3】 中国大陆的民主化问题会再度被各国关注,且被强调为与中共发展关系的重要指针。

  【4】 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国际社会的抵制,特别是日本、东拹国家,他们和中共的经济合作也可能会中止。

  因此,可以清楚看出,中共军事扩张对东亚地区而言,冲击最大的仍然是中共本身。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不但会大倒退,去年中共十六大所揭示的,到二○二○年要实现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目标将注定要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