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祖国海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2:29:23
                        第一章 富饶的海洋                        第一章 富饶的海洋
当你站在海边看着浩翰无根的大海时,就会觉得海真大呀!的确,海是很大的。实际上你所看到的还只是靠近岸边的近海,真正的大海还远着呢。从地理学角度讲,海洋是地球上广阔的连续水体的总称,是由洋、海、海湾相海峡等组成的。海是大洋与陆地相连的部分水体,通常是被陆地环饱和由岛屿分割而成的。而面积更为广阔、更加远离大陆、水深(一般在2000~3000米以上)、有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水文要素稳定、有独特的自然条件的水体称为洋。海与洋相比,其面积小,水浅,气候受陆地地形影响大,自然条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人们平时称呼的大海或称呼的海洋,实际上是指地球整个的水体。
    我们知道,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平方公里,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1亿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约为I.49亿平方公里。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面积几乎等于陆地面积的2.5倍。如果你有幸能从太空观看地球,那地球反倒很象一个水球。
    多少年来,人们主要是从陆地上获取食物、矿藏和能源。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对海洋不断地调查研究,人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海洋的了解,随着陆地资源逐渐地E乏,我们人类面临的大趋势是重新返回海洋。大量的勘测资料表明,海洋是大自然造就的巨大资源宝库。海洋中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
    生物资源 海洋中约有18万种动物,2.5万种植物,总计约有1350亿吨之多,占有地球上全部生物资源的80%。海洋生物每年能繁殖400亿吨水产品,至少可供300亿人口食用。现在每年从海中获得的水产品仅为7000万吨。
    矿产资源 陆地上所有的矿产资源在海洋、海底深处都有不同形式的贮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铁、锡、钾盐、锰结核和海滨金属矿砂。现在初步探明,海底埋藏着2500亿吨石油,是陆地石油含量的3倍,天然气约为l 39264亿立方米。一种含40余种金属元素的团块状海底矿石——锰结核,估计贮量为3万亿吨,仅太平洋海底就有1.7万亿吨。海滨砂矿它要有金红石、锆石、钛铁矿、独居石、锡石、金砂和金刚石等。
    化学资源 海水中溶有80多种元素,其中大量的是可以提取的钾、镁、溴等元素的盐类,还可以提取钠、黄金、铜、重氢等。统计表明,全部海水所包含的金属元素,铜150亿吨,锰150亿吨,银5亿吨,金1000万吨,铀200万吨,海盐5亿亿吨。
    动力资源 动力资源也就是海洋能资源。如潮汐发电、温差发电、波浪发电、盐度差发电和海流发电等。
    另外,还有海洋空间资源等。
    总的来说,在未来海洋时开发中,人类可以获得在陆上获得的一切自然资源。但人类也必须在开发海洋的同时,注意科学的开发,注意保护海洋的资源。海洋将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发展的最后领域.海洋将永远是我们人类的摇篮。
第一节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由“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制定的并对联合国的成员国有共同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它规定了海洋各种海域的法律地位和规范,各国从事海洋活动的原则、准则相法律制度等。“海洋法”的内容极为丰富。从国家甘辖权的角度看,“海洋法”将海洋划分为港口、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公海以及国际海底等各部分海域。在这些不同的海域中,各国应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在“海洋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从国家对海洋、海域的利用角度上看,各国在不同的海域中从事航行、开发、利用、海洋科研、海洋环保以至海洋上的军事行动,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准则和法律制度等,在“国际海洋法”中也都有明确的说法。
    现在世界上执行的“国际海洋法”是1982年4月由“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完成并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是当前维护海洋新秩序和解决海洋冲突的最具有权威性的唯一法律条文。在这个“公约”中确立了领海、毗连区、专届经济区印大陆架的范围及其法律地位,确立了国际海底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原则,制定丁新的有关保护海洋环境和进行海洋科学研究的法规和制度,建立了强制解决海洋争端的制度等。为了今后我们更加了解祖国万里海疆的合法权益,我们有必要了解—下国际海洋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领海基线、领海、内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自由和国际海底等。

第二节  领海基线

    一个沿海的国家,要有自己的领海,而且领海也要规定一定的宽度。那么领海的宽度要从陆地什么地方算起呢2回答是要从领海的基线算起。基线一般可以定在低潮时陆岸与海水的交接线上,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平直的海岸。如果海岸线比较曲折,或者有一系列的岛屿,那可以在陆岸和沿海岛屿的低潮线上选定适当的基点,各基点的连线就是领海基线。

第三节  领海

    领海是处于沿海国主权之下的海域,沿海国有权根据本国利益和自然特点确定本国领海的宽度。国际海洋法规定任何国家的领海宽度不应超过12海里(1海里约等于1.85公里)。我国政府干1992年2月公布实施的“领海及砒连队法”中,明确我国的领海宽度为l 2海里。一个国家对自己的领海、领海亡空及其海床和底土,享有管辖权。管辖权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的所有权、自然资源的专员管辖权、航行的管辖权、海洋科学研究专用权、海洋环境保护的管辖权以及司法管辖权。说具体一点,如外国渔船未经许可不能在我国领海内捕鱼,外国船只、外国军舰和飞机未经同意不得进入我国领海和领海上空,我国有权制定有关航行、关税、卫生等法令,以保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并有权将这些法令在领海内实施等等。

第四节  内海

    国家的领土包括领陆、领水以及它们的底土和上空,其中,领水包括内海和领海。内海是指领海基线内侧的海域,它包括海港、内海湾、内海峡以及领海基线以内的其它水域。我因规定渤海和琼州海峡为中国的内海。内海属于主权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和领海一样完全受国家的主权管辖。

第五节  毗连区

    毗连区又称为连接区、特别区、保护区、补充区或专门管制区等。它是指在一个沿海国家确定的领海宽度以外,再确定一定宽度的海域,仍由这个国家行使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等方面的管辖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可以在领海线处再向外划出12海里的宽度,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毗连区的宽度,认领海基线算起不得超过24海里。实际上这24海里包括了领海的12海里。所不同的是领海是国家领土部分,而毗连区不能算为领土,只有上面叙述的部分管辖权,并且不包括毗连区上空的管辖权。我国在“领海和毗连区法”中明确规定,我国的毗连区为24海里(图2)

第六节  专属经济海区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规定,沿海国可以从自己的领海邻接处以外,设立一个专属经济海区,它的宽度从领海基线算起不应超过200海里。这个专届经济海区的法律地位既不同于领海也不同于公海。但是建立该经济海区的沿海国拥有以勘探相开发、养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主权和对一系列特定事项的管辖权。此管辖权包括专届经济区的水域、海床和底土,但不含水域的上空。其它国家的船只可以在此水域航行,飞机也可以在此水域上空飞行,也可以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这一规定扩展了沿海国行使的主权和管辖的范围。

第七节  大陆架

    大陆架原来是地质地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陆地延伸到海底,斜度不大而且比较平坦的底土和海床。从地质构造上看,大陆架是沿海国陆上领土在海底自然延伸的部分,到大陆坡为止。大陆坡是大陆架尽头突然向海洋深处倾斜的部分。一般大陆架海区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除水产资源外,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它矿物资源。根据“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对其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开发有主权权利,即专属性管辖权,而且规定了从领海基线开始,可以扩展到200海里的范围,其它国家不得开发和开采这个范围内大陆架的地下资源。(图3)



第八节  公海自由

    公海是指沿海国内海、领海、专届经济区和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水域。这些水域中的资源属全人类所有。公海自由是指公海水域及海底资源不受任何一国的主权支配和管辖,它主要反映在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捕鱼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也必须是在遵守“国际法”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的。

第九节  国际海底

    国际海底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国际海底约占整个海洋面积的2/3,其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现在大洋的深海底存在大量的多金屑结核,总储量十分可观,由此引起各国的重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规定,国际海底的资源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原则,任何国家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将该区域占为已有。在国际海底的所有开发活动,都应受有关国际机构的管理。
以前,人们对海洋的传统观念是“兴鱼盐之利,通舟揖之便”。渔民可以在海上以打鱼为生,海洋又是通商贸易、相互交往的通道。近百年来,人们又认识到祖国的海疆是陆地国土的门户和天然的屏障。而且,随着陆地资源日趋匮乏甚至日渐枯竭,随着海洋科学和海洋开发事业的不断发展,加上海洋中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经济价值,沿海国家进—步加快了占有海洋、开发海洋的步伐。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各沿海国家所管辖内的海洋资源,实际上是这个国家的巨大财富。我们伟大祖国的万里海疆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我们必须树立正确而强烈的海洋国土观,那就是陆上国土和海洋国土同样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摇篮。陆疆权益我们要“寸土必争、寸利必夺”,而海洋国土更是寸海寸金。为此,关心祖国的海疆,重视开发、利用祖国的海洋,投身于祖国海洋事业的建设和保卫的行列中来,这就是当今亟待提倡和发扬的海洋国土观。重视海洋走向海洋,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与成熟的重要标志之—。
    大家知道,在我国管辖下的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相当于我国陆上疆土面积的1/3,被称为第二国土。但这300多万平方公里约海洋国土中有150多万平方公里存在着同邻国的争议。甚至被划入了其它国家的版图,有的已被蚕食或侵占,使我们的经济利益受到巨大的损失。
    众所周知,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是我国最早发现,最早利用和最早由国家机构进行管辖的地方。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汉武帝时代,中国人民就开始在南海航行,并发现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他们不畏艰辛困难,来到两个群岛上开发和经营。我国的三国时代、宋代和明代都留下许多著作介绍当时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的情况以及为这些群岛起的名称。例如,我国宋代绘制的南海航海图,已称南海诸岛为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也多次经过南海诸岛,留下了大量的遗物。
    在发现、开发利用和经营南海诸岛的同时,我国历代政府从未间断过对南海诸岛进行管辖并行使主权。东汉时期的地方官员已经开始巡视南海一带岛屿和海域。北宋时期已在南海设置巡海水师营垒。公元1710—1712年,广东水师曾到南海诸岛巡视。清代末年,已经将我国南海诸岛列为国家海防的“门户”和“天堑”,以它划分“中外之界”。1909年两广总督曾派水师提督到西沙群岛,刻石命名,升旗鸣炮,公告中外,重申南海诸岛为中国的神圣领土。
    我国政府为了捍卫祖国的海洋权益,为了捍卫祖国南海诸岛,1951年8月起,曾多次向世界发表严正公告,声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国领土主权不容侵犯。
    1956年,当时的南越当局派兵非法侵占我西沙群岛,并抓我渔民,撞我渔船……。为了收复我国的西沙群岛,经中央批准,我人民海军广大官兵和武装民兵,于1974年1月,开展了收复西沙珊瑚、甘泉、金银三岛的反入侵战斗。经过激烈的海战和登陆作战,我英勇的海军官兵和广大民兵,一举击沉敌护航舰—艘。击伤敌驱逐舰3艘,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收复了被南越当局非法侵占的三个岛屿,捍卫了祖国西沙群岛的领土完整,赢得了这次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图18、19)



鉴于我回南沙群岛处于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国家海洋局于1987年5月,分别在南沙群岛的永暑礁和华阳礁等礁盘建立了我国主权碑。l 988年2月至8月,海军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决定。并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在南沙群岛永暑礁上建立了一座海洋观测站,
    因为南沙群岛中的景宏岛、南成岛和其它一些岛礁巳被别国占领,他们为了侵占更多的岛礁,不仅经常在我已立了主权碑的礁盘附近海域挑衅,干扰我海洋观测站的建立,还企图登上我国岛礁插上他们的国旗,斗争十分激烈。1988年2月中旬,入侵者又企图抢占我已立了主权碑的华阳礁。我海军导弹驱逐舰和导弹护卫舰及时赶到华阳礁海域.我海军官兵抢先登上了我华阳礁,高举五星红旗守卫在华阳礁的主权碑旁。和入侵者对峙了4个小时,最后入侵者趁着黑夜偷偷地登艇逃走了。我六名海军官兵经受了四次狂风暴雨整夜都守在主权碑旁。3月14日,我海军护卫舰的官兵在赤瓜礁执行登礁考察任务,外国海军船队突然窜到我赤瓜礁海域进行骚扰活动.并派出40多名手持冲锋枪、匕首的武装人员登上我赤瓜礁,还贼胆包天地将他们的国旗插在我方人员的身边,甚至还动手打人,是可忍,孰不可忍!为了保卫祖国神圣的领土。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我海军战士当即砍断了他们与海上舰船联系的缆绳、拔掉了入侵者插上的国旗,折断了旗杆。穷凶极恶的外国士兵首先向我方人向员开枪。同时,海面上他们的三艘舰船也一齐向我方礁上的战士开枪、开炮……祖国海疆不容侵犯!一声令下,被迫还击的炮声打响了!仅几分钟,—艘入侵船中弹起火当即沉没,他们的登陆舰也被击成重伤,不得不在鬼碱礁抢滩,另一艘武装运输船也遭到重创,狼狈逃窜。赤瓜礁海战历时28分钟,我海军护卫舰编队击沉击伤入侵者3艘舰船,俘敌8名。

    海战结束了,但斗争远远没有结束,为了防止入侵者进一步挑衅.我海军登礁战士有时就站在海水里,日夜守卫着礁盘上的主权碑。后来,我们在赤瓜礁、华阳礁、南熏礁、诸碧礁、东门礁等用竹杆、苇席等建起了高脚屋(图20~21),战土们就住在这低矮的高脚屋内日夜保卫着祖国蓝色的国土。白天骄阳似火、常年的气温都在30摄氏度到40摄氏度之间。只要你在太阳下一晒,皮肤眼看着就开始变色,过不多久就要脱皮。遇到狂风恶浪,高脚屋就会被吹走。
    建在礁盘上的高脚屋,淡水十分宝贵,每天每人限量使用。如遇到台风,补给船无法开航.战士们的生活就会更加艰苦。他们常年吃不上新鲜蔬菜,洗澡只能用海水,晚上因实行灯火管制到处是—片漆黑,几个月也收不到亲人的来信。但是守礁战土们知道,南沙是祖国不容侵犯的国土,保卫祖国海疆是共和国军人神圣的职责,为了祖国人民的安宁,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守住中华民族的海洋财富,战士们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海军官兵们说,今天祖国海洋的资源还未被完全开掘,海洋经济效益还未完全显现出来,然而,当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力增强,更需要海洋的时候,子孙们翻阅历史,我们可以骄傲的说,美丽富饶的南沙没有在他们的父辈——我们这一代军人手里丢掉。南沙战士们共同的口号是:“今朝立业南沙,千秋有功国家”



今天,经过几年的建设,守在这些礁盘上的海军战士,早已从原来竹席搭制的简易高脚屋、水泥预制板搭建的高脚屋,住进了能抗12级大风的半永久性城堡式海上建筑(图22)。过去涨潮时就被海水淹没的永署礁,如今已建成了一片人造陆地,上面修建了码头,盖上了房屋,铺设了道路,兴建了球场。栽种了椰子树,安装了卫星接收天线及其它海洋观测仪器。一座总面积10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耸立在南海前哨,五星红旗在楼顶上迎风飘扬。
    南海是共和国蔚蓝色的国土,南沙群岛是这片国土中一串璀璨的明珠。它和祖国其它陆上的国土一样,绝不允许任人霸占和分割。我人民海军的一位护卫舰舰长在他的文章中曾经写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上的战略争夺与海洋权益斗争将会一刻不停。我们必须建立强大的海军去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历史也多次证明:国家主权之争,海洋权益之夺,占领者不会轻易放弃,被侵略者也不可能唾手就收回权益。面对着海区划界争议,岛屿主权争论和海洋资源争夺日益尖锐的中国海军,将随时作好准备,保卫我国的海洋权益。



我们现在必须迅速建立全民的现代海洋意识,加强全体国民的海洋观教育。正象刘华清同志讲的那样:“在今天,在世界即将进入海洋世纪的今天.树立现代海洋观尤为重要。现代海洋观包括现代海洋国土观、现代海洋经济观、现代海洋政治观和现代海洋防御观。树立现代海洋观绝不是少数人的事……。”而是全民族的事,是几代人的事,特别是应从青少年开始。要让全国人民懂得我国除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外,不但具有毗连大陆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而且还有国际海底以至“万宝之地”的南极和北极的潜在利益。主权的维护、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一方面要走发展海洋开发高技术的道路,另一方面要走增强海上力量的道路。没有一支拥有足以在海洋上取得控制权的海上力量,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就是被动的。为此,只有控制海洋,才能开发、利用海洋,使国家走上繁荣昌盛的海洋富国的道路,刘华清同志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一书所作的序言中更进一步指出:“海军是国家海上力量的威力基础,是国家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海上盾牌。建设—支精干顶用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中国海军,不仅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利益大有益处,而且,对虎视耽耽的侵略者是有力的威慑,对维护世界和平也是一种促进”。
说起南沙就不是滋味
人民海军的水面战斗舰艇部队(一)
导弹驱逐舰  驱逐舰是一种可以对海、对空和对潜作战的中型水面战斗躯艇。早期的驱逐舰因主要的兵器之一是多座鱼雷发射器,所以也称作“雷击舰”。特别是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经硝烟弹雨和惊涛骇浪的严峻考验,为许多国家的海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实践证明,驱逐舰排水量适中,机动灵活,火力猛,航速高,战斗力强,有一定的续航力。它既可以攻击敌方水面舰船,又可以抗击来自空中和水下的敌方袭击。同时,也可以支援友军登陆作战或抗击敌方登陆作战。可以说,驱逐舰是海军的重要突击力量,是海上战斗的多面手。特别是经过电子化、自动化、导弹化和加载直升机后的新型驱逐舰,就更加显露了它在现代海战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驱逐舰的排水量多在3000吨至6000吨之间。由于要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完成多种海战任务。它一艇要装备自动火炮系统,对舰、对空和反潜等导弹攻击系统,鱼雷攻击系统,电子战系统,作战综合指挥系统,油、水、食品和弹药的综合补给系统以及生存保障系统在动力方面,常见的有柴油机、汽轮机、燃气轮机或柴一燃、蒸汽一燃气轮机联合动力装置,并能有较好的耐波性,航速一般在35节左右(每节约等于1852.3米/小时,即1海里/小时),可以在任何气象条件下并能在各种海区航行。同时,借助海上补给能执行远洋作战任务。
    我国建国初期,为了加快海军建设,提高海上作战能力,从原苏联购买了四艘雷击舰。这种舰是原苏联1937年至1941年建造的“自豪”级舰队驱逐舰,它全长112.9米,宽10.2米,吃水4,2米,排水量2040吨。动力为2台蒸汽轮机,航速32节,最高航速可以达到36节。舰上装有单管130毫米口径的舰炮4座,双联装37毫米口径的半自动机关炮4座,三联装533毫米口径的鱼雷发射器2座,还有深水炸弹发射炮和深水炸弹投放滚架各两座。这四艘驱逐舰分别于1954年、1955年抵达我国青岛,并分别命名为“鞍山”号、“长春”号、“抚顺”号和“太原”号。我海军称之为07型驱逐舰,国外称为“鞍山”级驱逐舰。从此,我人民海军在青岛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驱逐舰大队,也是当时我海军吨位最大的水面战斗舰艇。
    到了60年代末期,为了提高这四艘驱逐舰的战斗力,于1969年5月开始进行现代化改装。主要是拆除了原有的鱼雷发射装置,改装为2座“上游1号”双联装可回转的对舰导弹发射装置,同时,装上了相应的雷达及电子设备。(图25)这四艘舰完成了多次海上巡逻、护航、演习等战斗任务,多次接待了国家领导人和国际友人的视察和参观访问。特别在1957年8月4日,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检阅。周恩来总理当时还为海军题词:“希望你们为建立一支更加强大的足以保卫自己的人民海军,为保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保卫远东和世界和平而奋斗不息”。目前,这四艘舰均已退役。
为了加快海军的建设步伐,我国从60年代初期就开始研究设计新的导弹驱逐舰。后来为了完成洲际导弹试验、海上护航及警戒任务,又加快了设计和建造速度。到1971年12月,我国终于建成了自行设计研制的051型导弹驱逐舰。它的首制舰为“济南”号,舷号为105,这级舰全长132米,舰宽l 2.8米,吃水4.6米,徘水量2800余吨,航速36节,装有2台蒸汽轮机,双桨双舵。它的舰体瘦长、舰首较高,全通甲板,有很好的适航性和快速性(图26)。
当然,限于我国综合国力和高科技的发展,我国设计生产的导弹驱逐舰比起国外先进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为了缩短这些差距,提高我国导弹驱逐舰现代化的战斗水平,并能适应现代海战的需要,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批准,从1983年开始进行了051型导弹驱逐舰的改进型设计与论证,并于1989年12月由大连造船厂建成交付海军部队使用。(图27)
导弹护卫舰  护卫舰是一种比驱逐舰稍小一些的中小型水面战斗舰艇。在过去的海战中,护卫舰主要担负整个舰队或运输船队的防空、反潜以及攻击敌方水面舰艇等任务。特别是在我运输船队、登陆编队经常遭到敌方飞机、潜艇袭击的情况下,护卫舰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完成护航和巡逻等作战任务,护卫舰应具有一定的防空能力、反潜能力、对水面舰艇攻击能力和较长的续航能力。同时,还应具有布雷和支援登陆作战等能力。因为护卫舰灵活、轻快、作战能力全面,它不仅可以执行单舰小规模作战任务,还可以与其它舰艇编队作战。
    我国建国初期的海军,主要拥有一些国民党起义和从国民党海军俘获的护卫舰,其中,还有一些是用商船改装的。如我国海军原“南昌”号护卫舰(图28)就是由日本建造的原国民党海军的“长治”号护卫舰。它全长69米,宽10.7米,排水量为1350吨,主机为蒸汽轮机,航速20节。舰上装有130毫米口径单装炮2座,双联装37毫米机关炮5座,单管37毫米机关炮2座。毛泽东同志曾于1953年2月21日视察并乘坐了这艘军舰。
1953年,我国为了增强海军的实力,从原苏联得到了有偿转让的6601型护卫舰的技术和成套器材设备。国外称此型军舰为“里加”级。这种护卫舰船长91.5米,宽10.1米,吃水3.2米,标准排水量1149吨,满载排水量1320吨,由蒸汽轮机驱动,双桨双舵,航速为28节。舰上装有100毫米口径单管半自动炮3座,双联装37毫米口径半自动机关炮2座,双联装14.5毫米机枪2座,三联装533毫米色雷发射装置1座。在前甲板有五管火箭深水炸弹发射器2座,在尾部甲板有大口径膛式深水炸弹发射炮2座。同时,还装有水声、雷达和导航等观测、通讯等电子设备,是一种对海攻击力强,并有一定反潜、防空能力的近海轻型水面战斗舰艇。到1958年,由我国上海沪东造船厂装配、建造了四艘舰,我国称为01型护卫舰。在70年代中期,还对该型舰进行了现代化兵器改装,主要是拆除了三联装鱼雷发射管,改装了双联装“上游1号”导弹发射架,进一步提高了对海的攻击能力。(图29)

在60年代初期,随着国家经济力量的好转,以及海上航运、渔业生产、海洋科学考察和海上石油开采等事业发展的需要,海军舰艇执行海上勤务日趋频繁,特别是南海海上巡逻任务更是繁忙,海军原有的一些老式护卫舰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战备工作的需要。当时,海军急需排水量为1000吨左右的火炮型护卫舰装备部队,于是,我国从1962年开始设计并建造了“65”型火炮护卫舰(图29下)。这种舰全长90米,宽10米,吃水3.9米,排水量1250吨,最大航速23节,舰上装有100毫米口径单管半自动舰炮3座,37毫米双管半自动炮4座,14.5毫米双联装机枪2座,五联装火箭式深水炸弹发射器2座,432毫米口径膛式深弹发射炮4座,滚放式深弹投放架2座,舰上还可以储存一定数量的水雷。这型舰于1965年建成并交付部队使用。由于这种护卫舰船体设计合理,特别是选用了长首楼型,使船体适航性有所提高,抗风浪能力比较强。有一次在南海的巡逻中,曾遇到12级台风,舰体时而被抬到十几米高的波峰上,时而被摔入波谷中,船体最大横摇角度达63度,就这样,我们英勇的水兵驾驶战舰同风浪搏击了48个小时,返航后船体安然无恙。“65”型火炮护卫舰服役后,大大增强了我国南海舰队的实力,这种舰曾多次进入太平洋,它还巡逻到祖国南海最南端——曾母暗沙一带。尽管“65”型护卫舰建造得不多,可它却为我国研制、生产更为先进的护卫舰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海军水面战斗舰艇的研制与建造已从小型舰艇向中型舰艇过渡。
    为了提高海军的战斗力,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于1975年自行设计、建造成功“053H”型对海导弹护卫舰。这型舰总长103.2米,宽10.8米,型深6.3米,标准排水量近1600吨,最大航速26节以上。在航速18节时,续航力为4000海里。该型舰为高干舷平甲板型,是一种以柴油机为动力,双桨双舵的高速护卫舰。它的船首柱向前倾斜,方形船尾。设计水线以下部分呈瘦长型,首部有较大的脊弧,这样可以减少在风浪中航行时首部上浪,提高了适航性。为了减弱舰体在风浪中的纵摇和横摇,船体两侧的舭部也装有舭龙骨。为了提高舰的生存能力,船体设有多处水密隔舱,可以保证任意两个相邻的船舱进水后,保持舰体不沉。舰内装有两台中速船用柴油机,单机功率为8000马力。(图30)
在武器装备方面,该级舰的前、后甲板上分别布置了100毫米口径单管高平两用半自动舰炮。在前部、中部和后部上层建筑之间,布置了两座双联装回转式对舰导弹发射装置,可携带4枚“上游1号”舰舰导弹。在主建筑的四角处和后部建筑上面共安装了6座61型双联装37毫米半自动机关炮。在前甲板防波板后面装有两座射程为1200米的五管火箭式深弹发射器。在后部甲板装有4座大型膛式深弹发射炮和相应的深水炸弹存放架。尾部甲板下面还有两座滚放式深水炸弹投放架。在格子式桅杆上装有对海搜索雷达天线、导航雷达天线、敌我识别器天线和导弹制导雷达天线,用于探测空中目标、水面舰船和保障舰艇航行安全。在驾驶室的后部,有一部光学测距仪,用来配合火炮射击。在舰体的底部,设有探测敌潜艇的声纳装置。在烟囱的两侧分别布置了一艘机动工作艇和一艘划桨工作、救生小艇。“053H”型导弹护卫舰是一种以舰对舰导弹,中、小口径火炮和反潜兵器为主要装备的中型水面战斗舰艇。它的战斗力比较强,机动性也比较好,可以单独或与其它兵力协同作战。在中、近海执行护航、护鱼、护油、反潜、防空、布雷、巡逻、警戒和支援快艇作战等任务,是一种用途广、造价低、经济性较好的水面舰艇,国外称为“江湖”级。
    在这同时,我国还建成了一种对空型的导弹护卫舰,称为“053K”型,国外称为“江东”级。如舷号为531号的“鹰潭”舰,这型舰除了装有两座双联装100毫米口径半自动舰炮,4座双联装37毫米半自动机关炮、两座火箭深弹发射器和两座膛式深弹发射炮外,主要是在舰桥前面和第二战斗指挥台后面安装了两座双联装对空导弹发射架,用来发射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红旗”61型对空导弹,这型导弹可以用于拦击中空和近中空的空中目标。“531”舰经常参加我人民海军的海上编队,驰骋在祖国的万里海疆上,执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护航、巡逻和保卫祖国海疆等战斗任务。特别是在1988年3月,“鹰潭”号护卫舰参加了保卫南沙“赤瓜礁”的自卫反击战,并与我人民海军的“502”舰、“556”舰一起,从我国领土“赤瓜礁”上赶走了非法入侵的外国士兵,并在28分钟内击沉、击伤3艘外国海军的舰船,捍卫了祖国南沙海疆的领土主权。如今,这艘久经沙场的英雄舰艇,带着丰功伟绩完成了她的战斗使命,退出了海军现役,停泊在青岛海军博物馆内,供人参观、学习,继续发挥着它的“余热”。(图31)
[ing]http://zln.nease.net/muoxing/hhmxzc/gif/31.gif[/img]
到80年代初期,我国双联装100毫米半自动舰炮定型生产。双联装37毫米半自动机关炮(也称速射炮)也已批量生产。,我国开始对原“053H”型对海型护卫舰做了改进设计;如将原来单管100毫米舰炮换装为双管100毫米舰炮,保留了主建筑前面的两门双联装37毫米机关炮,在主建筑后面两侧,加装了6管无源电子干扰弹发射装置,加装了半球形火控测距雷达,改装了4座76式双联装37毫米半自动机关炮,在第二战斗指挥台的后面加装了一部八木形对空警戒雷达天线。同时,还装备了炮瞄雷达天线。由于更换了主机,使航速提高到28节。这种舰称为“053HI”型,国外称之为“江湖2”级护卫舰。(图32)
从80年代开始,我国新型导弹护卫舰不断装备海军水面舰艇部队。但每种新型号建造的数量不多,这主要是为了不断提高护卫舰的建造质量,不断更新武器装备。到1986年底,一种全封闭式对海导弹护卫舰又开始装备了部队,这就是著名的“053H2”型。这级舰与早期生产的“053H”型大不相同,它采取长桥楼全封闭型结构,实行了全舰舱室集中控制空调,提高了舰艇自身防原子、防化学和防生物的能力。舰上的动力装置采取了舰桥、机舱和机旁三级应急控制方式。由于在各方面部提高了自动化控制程度,舰员减少了1/3,而且舰员的居住条件和舰艇的适航性都有所提高,该级舰已基本上接近国外同类舰的水平。“053H2”型舰全长103.2米,宽l0.8米,型深6.3米,标准排水量1700吨,满载排水量2100吨,最高航速可达30节。
    舰上除装备两座双联100毫米舰炮、4座双联装37毫米机关炮和两座五管火箭深弹发射器外,重要的是在舰桥后部及烟囱后部的甲板上装有8个号称中国“飞鱼”的C80l型对舰导弹发射装置,提高了对海的攻击能力。同时,还增加了电子战设施,提高了舰艇软杀伤的能力。如由雷达预警接收机、主动电子干扰机和无源干扰弹发射器(近程箔条诱饵发射装置)组成的电子战系统。另外,在作战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也有所加强,也就是对来自警戒/搜索雷达、敌我识别器、导航雷达、电子战天线和声纳输入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完成空中、水面和水下战术图像的编算和显示,多目标跟踪;威胁判断;目标指示;武器分配;目标识别、分类;全钢状态监视、数据记录和训练模拟等。各种武器系统都有自己独立的火控显示控制台,可以通过全舰作战指挥中心联合作战,也可以独立完成射击程序。有的舰在烟囱后面,又加装了八木形远程对空警戒雷达天线,提高了全舰对空预苔的能力。(图34)
好贴!!!一楼哦!  我是学法学的 邻海重要啊![em09][em09][em09]
从80年代开始,我国新型导弹护卫舰不断装备海军水面舰艇部队。但每种新型号建造的数量不多,这主要是为了不断提高护卫舰的建造质量,不断更新武器装备。到1986年底,一种全封闭式对海导弹护卫舰又开始装备了部队,这就是著名的“053H2”型。这级舰与早期生产的“053H”型大不相同,它采取长桥楼全封闭型结构,实行了全舰舱室集中控制空调,提高了舰艇自身防原子、防化学和防生物的能力。舰上的动力装置采取了舰桥、机舱和机旁三级应急控制方式。由于在各方面部提高了自动化控制程度,舰员减少了1/3,而且舰员的居住条件和舰艇的适航性都有所提高,该级舰已基本上接近国外同类舰的水平。“053H2”型舰全长103.2米,宽l0.8米,型深6.3米,标准排水量1700吨,满载排水量2100吨,最高航速可达30节。
    舰上除装备两座双联100毫米舰炮、4座双联装37毫米机关炮和两座五管火箭深弹发射器外,重要的是在舰桥后部及烟囱后部的甲板上装有8个号称中国“飞鱼”的C80l型对舰导弹发射装置,提高了对海的攻击能力。同时,还增加了电子战设施,提高了舰艇软杀伤的能力。如由雷达预警接收机、主动电子干扰机和无源干扰弹发射器(近程箔条诱饵发射装置)组成的电子战系统。另外,在作战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也有所加强,也就是对来自警戒/搜索雷达、敌我识别器、导航雷达、电子战天线和声纳输入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完成空中、水面和水下战术图像的编算和显示,多目标跟踪;威胁判断;目标指示;武器分配;目标识别、分类;全钢状态监视、数据记录和训练模拟等。各种武器系统都有自己独立的火控显示控制台,可以通过全舰作战指挥中心联合作战,也可以独立完成射击程序。有的舰在烟囱后面,又加装了八木形远程对空警戒雷达天线,提高了全舰对空预苔的能力。(图34)
反潜护卫艇  反潜护卫艇是一种专门执行搜索敌潜艇并进行攻击的小型水面战斗舰艇,通常被人们称为猎潜艇。它除了执行攻潜任务外,还可以担负海上警戒、巡逻、护航、护渔和保卫祖国领海、专属经济区内的石油开采设施等任务。这类艇多为排水型的艇体,一般的排水量均在500吨以下。艇上一般配备小口径舰炮和多种攻潜兵器,如火箭式深水炸弹、投放式深水炸弹和反潜鱼雷等。有的反潜护卫艇还装对舰导弹,进一步增加了对海作战能力,可以说这是一种多用途的小型舰艇。
    早在50年代,我国海军主要使用的是由原苏联转让制造的6604型猎潜艇,国外称为“克朗施塔德”级猎潜艇。它全长60米,宽6.5米,吃水2.2米,标准排水量300吨,满载排水量350吨,2台柴油机、双轴,速度23至25节,人员40人。艇上装有85毫米单管舰炮1座,单管37毫米半自动机关炮2座,14.5毫米双管机枪3座,火箭式深弹发射架2座(后来改装为5管火箭深弹发射器),杆式深弹发射炮2座(后来改装为432毫米膛式深弹发射炮2座),投放式深弹滚架2座。这种艇曾参加了1974年西沙自卫反击战,为捍卫祖国领海主权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由于这种艇航速低、火力弱,稳定性和适航性较差,已不能满足我国海军海上战斗和沿海巡逻的需要。(图18)
我国在1962年根据现有猎潜艇在使用中的经验并参考有关的技术资料,自行设计并研制成功一种以反潜为主,同时能完成其它护卫任务的“037”型反潜护卫艇。这种艇全长58.8米,宽7.2米,型深4.3米,标准排水量为375吨,满载排水量400吨。航速约为30节,续航力15节时为1300海里。武器装备方面:在前甲板装有4座五管火箭式深水炸弹发射炮,后甲板装有2座432毫米膛式深弹发射炮和2座滚动式大型深水炸弹投放架。艇上还配置2座双联装57毫米半自动机关炮,2座双联装25毫米半自动机关炮及搜索潜艇用的声纳等兵器。该艇1964年交付海军使用,证明性能良好。它不仅航速高、火力猛,而且在7至8级海况的情况下(约8—10级风)仍能安全航行。我海军官兵就是驾驶这种反潜护卫艇和上面介绍的“04”型猎潜艇一起,参加了1974年西沙保卫战,为了捍卫祖国领海主权,我海军官兵一举击沉原南越海军护卫舰一艘,击伤敌驱逐舰3艘,为保卫祖国海疆立下了赫赫战功。(图19)
为了提高这种反潜护卫艇的战斗力,到1978年又进行了改进设计。新艇比原艇加长了4米,增大了排水量,增加了油、水的装载量,提高了续航力,增设了海上纵向补给设施。同时将原来的2座25毫米半自动机关炮换装为2座73式双联装30毫米口径封闭型全自动速射炮和相应的雷达火控系统。增加了反潜指挥仪,有的艇还加装了小型拖曳式声纳(变深声纳),改装了主机、增大了推进总功率,也提高了航速。(图36)
导弹艇
导弹艇是一种以对舰导弹为主要攻击手段、并执行在近海攻击敌水面舰艇的高速攻击艇。世界上最早建成的导弹艇,是在本世纪50年代原苏联在研制成功“其河”式对舰巡航导弹(也称飞航式导弹)以后,用当时的183型鱼雷艇艇体改装而成的,也就是拆掉了鱼雷艇上的鱼雷发射管,装上了2座可用来发射“其河”式巡航导弹的发射架。同时,在前甲板仍然保留了l座25毫米机关炮,驾驶台改成封闭式的,增加了格子式桅杆和导弹攻击雷达。就是这种过渡型的导弹艇,在1967年10月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使用它向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发起了导弹攻击,几分钟以后,满载排水量为2000吨的以色列驱逐舰被巡航导弹击沉。从此,人们看到了对舰巡航导弹的威力。同时,也显示出导弹艇在近海作战中的巨大作用。后来,各国海军都争先研制和发展自己的巡航导弹和导弹艇。 我国于1959年得到了由原苏联有偿转让的2种导弹艇技术资料。一种是由“183”型木壳鱼雷艇改装的“183P”型导弹艇,也称为6623型导弹艇.国外称为“蚊子”级导弹艇。后来经过我国造船和科研部门改进和试验后,于1964年装备海军部队。另一种是6621型钢质大型导弹艇,简称为21型导弹艇,国外称为“黄蜂”级或“奥萨”级导弹艇。这种艇全长38.8米,宽7.7米,型深3米,吃水1.8米,满载排水量为209吨,最大航速39节。艇上装有四座“冥河”式对舰巡航导弹发射装置,桅杆上装有一部导弹制导雷达。在前甲板和船尾甲板上各装1座双联装30毫米全自动速射炮,有较好的适航性和较强的攻击能力。 我国在生产这种导弹艇时,攻克了大量的技术难关,也作了很多技术改进。例如采取了可放倒式钢质雷达桅杆,改进了导弹装载架,增加了锚机、空调、电台、侦察雷达、测深仪和保密机等设备,改进了电站和艇上的消磁装置。因当时原苏联没有提供双联30毫米舰炮的技术资料,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生产的21型导弹艇用双联装25毫米半自动炮代替,当30毫米舰炮研制成功后进行了换装。这种艇上装载4枚我国生产的“上游1号”对舰巡航导弹。全部国产的21型导弹艇于70年代初交付海军使用,成为我国近海重要的防御力量。
    1966年,我国开始建造了自行设计的“24”型小型导弹艇。这种艇全长27米,宽6.3米,排水量68吨,四台主机,四桨四舵。最高航速38节,当26节航速时续航力为500海里。艇上装有一座双联装25毫米半自动机关炮,两个上游l号对舰导弹发射架和导弹攻击系统,于1966年底交付海军使用。到80年代初期,由于我国C801型通用型对舰导弹研制成功,根据这种新型导弹试验的需要,又将这种艇改装成能发射四枚C801型导弹的快艇,为我海军兵器试验作出贡献。
    由于海军技术装备科学的发展以及保卫祖国海疆的需要,1986年我国科研部门与造船厂一道,又自行设计并建造了我国新一代的大型导弹艇。这种艇长65.4米,宽8.7米,排水量520吨,适航性能优良,续航力大。艇上装有37毫米双联装全自动速射炮1座,后部甲板装有2座双联装30毫米全自动速射炮。中部甲板的两侧共装有2座三联装品字形布置的导弹发射架,可用来发射“C801”通用型对舰导弹。它既可以对敌舰实施导弹攻击,又可以执行巡逻警戒任务,是一种多用途、突击威力大的新一代导弹艇,是我国海军近海重要的防御力量。(图37)
鱼雷艇  鱼雷艇是一种以鱼雷为主要攻击武器的小型水面舰艇。它的排水量一般只有20吨到几百吨,航速可高达40节以上。艇上一般可以携带2—4条鱼雷,并装有机枪或小口径舰炮。由于它小巧灵活,机动性强,并往往依靠近战、夜战或依托岛岸对敌发起突然袭击,人们都把它称为“海上轻骑”或“海上爆破手”。
    世界上第一艘鱼雷艇是1879年英国建造的“闪电”号。它全长25.6米,宽3.4米,排水量34吨,由蒸汽机推动,航速19节,艇上载有2条“白头”鱼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鱼雷艇曾多次用鱼雷击沉敌方的大、中型水面舰艇,促使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鱼雷艇的建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鱼雷艇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各国在海战中使用鱼雷艇的总数达到1300多艘。鱼雷艇作战时,多采用群艇同时从不同方向向敌舰进行鱼雷攻击,并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对破坏敌方海上交通线、攻击敌方补给船队和攻击敌大、中型水面舰艇起了重要的作用。(图38)
我国建国初期,根据当时的国情,需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有攻防能力的,近海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并提出首先发展鱼雷快艇、潜艇和海军航空兵等海军力量。当时从原苏联接收和购买了一批“123波”型和“123科”型小型鱼雷艇。这种艇全长19.26米,宽3.6米,排水量为19吨,最大航速53节,艇上装有2台内燃机,功率为2000马力,双桨双舵。每艘艇有两个鱼雷发射管,可发射直径450毫米鱼雷。“123波”型鱼雷艇上装有2座双联装12.7毫米机枪,“123科”型鱼雷艇上装有1座双联装14.5毫米大口径机枪和一部雷达。两种艇都装有发烟罐,可在战斗中掩护自己。我国年轻的海军曾驾驶这种鱼雷艇击沉了国民党海军“太平”号护卫舰、“洞庭”号炮舰、“永昌”号炮舰和“剑门”号猎潜舰等。(图39)
到1953年,我国从原苏联得到了有偿转让的6602型鱼雷艇技术资料。这种艇也称183型,我国称为02型,国外称为“P—6”型。这是一种木壳的中型鱼雷艇,它全长24.4米,宽6.24米,吃水1.84米,排水量67.5吨。艇内装有4台内燃机,四桨四舵,航速45节。甲板上驾驶台两侧各装有1座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前甲板和后甲板各装有1座61式双联装25毫米半自动机关炮。驾驶台后面装有专用的雷达桅,上面装有对海搜索雷达。后部甲板两侧有多个滚落式深水炸弹投放架,配合猎潜艇可以进行攻潜作战,艇尾有烟幕施放器。从1955年我国开始组装,仿制这种鱼雷艇。1957年8月4日,周恩来总理检阅北海舰队时,就是乘坐这型鱼雷艇,舷号是“245”号,现在这艘艇已被陈列在青岛海军博物馆内,供人们参观。1958年9月20日,毛泽东同志曾亲自到生产这种快艇的芜湖造船厂视察,并乘坐了新造的227号鱼雷艇在长江上航行近半个小时。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件事,还将这艘快艇改为58-920号(图40)
1959年,原苏联有偿向我们转让了“025”型铝质单水翼双管鱼雷艇设计图纸印制造技术。这种艇全长21.5米,宽4.95米,吃水1.83米,排水量37.4吨,最高航速54节。艇上装有2座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和2座双联装14.5毫米机枪,并配有对海搜索雷达一部。后来,我国将铝制艇体改为钢质艇体,并生产了滑行艇和单水翼快艇两种(图4l、42)。

1976年,我国又设计、试验成功一种装有4座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的大型钢质鱼雷艇。这种艇单艇齐射的四枚鱼雷,可以形成攻击扇面,提高了鱼雷的命中率。打击同样的海上目标可以减少艇的使用数量,便于指挥。又由于它的排水量比较大,耐波性也比较好,再加上装有新的鱼雷攻击系统,提高了鱼雷艇海上作战的威力。(图43)
护卫艇
护卫艇也称为炮艇或巡逻艇。50年代人民海军初创时期,曾利用进口机器设计建造了排水量40—50吨的小型巡逻艇。到1954年,我国参照“02”型鱼雷艇的艇体线型,设计建造了“55甲”型高速巡逻艇,这种艇排水量为72.8吨,最大航速为42节。装有2座双联装37毫米半自动机关炮和2座单管l 2.7毫米机枪。同时,还可以携带十余枚深水炸弹,可配合猎潜艇攻击敌潜艇。这种护卫艇在建国初期解放沿海岛屿、海上巡逻、护航、护渔等多次战斗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图44)
水雷战舰艇  凡是主要围绕水雷兵器作战的舰艇,可以称为水雷战舰艇。因为水雷战兵器主要是水雷,它可以由交战国一方将各种水雷布设在航道或敌方舰艇出入的地方,而交战国另一方又可以利用特殊的舰艇将这些水雷扫掉或让它失去作用。因此,就出现了专门用于布设水雷的布雷舰艇和专门用于扫雷的扫雷舰艇。
    我国几乎所有的水面舰艇和常规动力潜艇都有布雷能力。一般根据舰艇吨位的大小决定载雷的种类和数量。80年代后期,我国海军装备了专用水面布雷舰。在这种舰上装有大跨度折臂式起重机,可以实现无码头补雷作业,而且水雷装载量很大。同时装有能及时、准确测定舱位、测定布雷点的导航情报指挥系统,能根据布雷计划进行运雷、布雷的布雷控制仪,能自动控制的机械运雷装置和布雷机以及在风浪天气中进行布雷的操纵舰艇、动力控制和减摇鳞等设施。这种新型布雷舰的使用,进一步实现了我国海军进行水雷战的现代化水平。(图45)
登陆舰艇  登陆作战舰艇是专门用于登陆作战的一种特种舰艇。它主要的任务是在登陆作战时可以迅速地将登陆人员、车辆、装备和其它物资输送到敌方的滩头阵地,以保障登陆成功并向纵深发展。在平时,它可以担负运输任务。
    登陆作战舰艇由于输送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属于舰艇自身有登陆用的首门和可以收放的登陆跳板。一般登陆艇的首门放倒后可以充当跳板使用。这类舰艇称为登陆舰艇。还有一类舰船自身没有直接登陆设施,但可以利用自身携带的小型登陆艇、气垫登陆艇和直升机等载运手段,将人员、车辆、装备和物资等运到岸上去,这类舰艇称为两栖攻击舰艇。 可以直接进行登陆作业的登陆舰艇根据装载量的多少,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登陆舰的排水量在2000吨至4000吨左右,,可装载15—20辆坦克或一个加强步兵营的兵力,航速13—20节。中型登陆舰的排水量在600吨至1200吨左右,可载5—10辆不同类型的坦克或一个加强步兵连的兵力,航速为14一18节。小型登陆艇的排水量一般为80吨至400吨,可装载1—3辆坦克或其它物资,也可以载运一个加强排的兵力。
    我人民海军在艰苦创业的初期,主要使用从国民党海军缴获的美制大型坦克登陆舰、中型登陆舰和登陆艇。从1955年我国开始自行设计小型登陆艇,到1975年,我们已经设计建造了多种型号的登陆舰艇装备海军部队,大大地提高了人民海军登陆作战的能力。其中一种小型登陆艇,它全长28米,宽5.4米,吃水1.4米,排水量123吨,最高航速10.5节,自持力7昼夜,艇上装有双联装14.5毫米机枪2座。这种艇可运载.1辆中型坦克或水陆两用坦克,也可以运载全副武装人员50名或各种物资20吨,而且抗风浪性能和登陆、退滩性能都很好。(图46)
潜艇是一种能在水面上行驶,又可以潜入水中航行的特种船舶。它可以进行水面作战,更可以从水中向敌舰进行攻击。由于潜艇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较大的自给力、续航力和较强的突击威力,不仅可以攻击敌方大、中型水面舰艇,袭击敌海岸重要目标,攻击敌方潜艇还可以执行侦察、布雷、输送侦察分队登陆等任务。一些大型潜艇或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还可以执行对敌实施战略核袭击的任务,是海军重要的舰种之一。
    在我国建国初期,国家领导人就十分重视海军潜艇部队的建设。1950年10月3日,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中国所处的新的军事政治形势,就指示着手组建潜艇部队。在正式组建潜艇部队前,首先组建了潜艇学习队,在原苏联海军潜艇部队的指导下学习潜艇技术。于1954年,首先从原苏联购买了2艘排水量为850吨的“C”型鱼雷潜艇,同年7月又接收了2艘原苏联徘水量为280吨的M—15型小型潜艇。就这样,我国独立潜艇大队同时成立。两艘C型潜艇分别被命名为“新中国1号”和“新中国2号”,2艘M—15型潜艇命名为“国防1号”和“国防2号”。就是这支年轻的新中国潜艇部队,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参加了海军多兵种联合举行的战斗演习,既提高了技术,又锻练、培养了大批潜艇作战人员,为以后潜艇部队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参看图24)

1953年,我国从原苏联引进了“03”型潜艇的技术资料,并开始进行试制建造.到1957年首艇在上海江南船厂建成并交付海军使用。这种潜艇全长73米,宽6.6米,吃水4.5米,排水量约1000多吨。艇内装有柴油机和电动机。水面航速可达17节,水下航速可达15节,续航力为1300至1650海里,艇员60人。在艇首有4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尾有2个鱼雷发射管,可携带10枚鱼雷或24枚水雷。到1963年,我国已经生产了几十艘这种潜艇,不仅加强了我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实力,还锻炼了我国潜艇的生产能力。(图48)
到1959年,为了更新舰艇装备,掌握导弹技术,根据中苏有关协定,我国引进了“33”型潜艇和“3l”型潜艇的建造技术和部分装备。(图49)
“33”型潜艇是一种常规动力(柴油机、电动机动力)中型鱼雷攻击型潜艇。它全长76.6米,宽6.7米,水下排水量约1600吨。航速约15节。这种潜艇最大下潜深度约300米。武器装备主要是在艇首有6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尾有2个鱼雷发射管。携带14枚鱼雷或28枚水雷。“33”型潜艇投入使用后,进一步增强了我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实力。为了提高潜艇水面攻击力,海军在“33”型潜艇上加装了6个C801型反舰导弹耐压储存筒,并在海上发射试验成功。(图50)
“31”型潜艇是一种常规动力的弹道导弹潜艇。它全长98米,宽8.5米,吃水5.7米,水上排水量2350吨,水下排水量2850吨。航速约17节,水下航速14节,续航力为21000海里。在武器装备上,艇首有6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在很长的舰桥内安装了三个潜地弹道导弹发射筒。同时,艇上还配备了导弹发射控制、指挥、天文导航等设备。它的建成为后来建造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创造了条件。(图51)

为了提高常规动力鱼雷攻击型潜艇水下航行的速度和续航力,我国于1974年自己设计、建造了新型中型鱼雷潜艇。这种艇比33型潜艇稍大一些。科研人员通过大量的试验后,选定了水下航行阻力较小的艇体线型,艇首为平头形,艇尾有高于水线的垂直方向舵。通过试航证明,此型潜艇在快速性、操纵性、适航性、水下续航力及水下辐射噪声等多方面都比33型潜艇有所提高和改善,为研制更先进的常规动力鱼雷、导弹攻击型潜艇打下了基础。(图52)
50年代末期,世界上已有苏联、美国、法国和英国装备了核动力潜艇。所谓核动力就是在潜艇内部装有核反应堆,这是一种可以控制的,并使核燃料如铀、杯等在里面进行核分裂反应,同时释放出巨大热能的装置。再通过能量交换装置使水变成高温、高压蒸汽,带动汽轮机或发电机,使潜艇获得航行的动力。因为很少的核燃料可以产生根多的热能,所以核动力潜艇添加一次核燃料可以在海上航行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我国领导人考虑到加强海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决心克服一切困难,一定要将核动力潜艇尽快地建造出来。为了执行中央关于研制核潜艇的决策,我国广大的科研人员、于部和工人怀着对祖国、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呕心沥血,顽强拼搏,经过数年的研究和试验,终于逐步突破了潜艇的核动力装置、核潜艇水滴形艇体的水动力性能、大直径艇体的结构强度、远程水声探测系统、反潜电动声自导鱼雷、大深度发射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和综合空调系统等七大关键项目。由于有中央有关部门的统一组织领导和全国近2千家工厂、研究所、高等院校的大力协作,经过上万名科技人员、工人的努力,终于在1971年1月建成并通过了全部试验项目。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命名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建造的第一艘核动力鱼雷攻击潜艇为“长征1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从此,中国海军跨进了世界核海军的行列,它标志着中国海军舰艇装备技术已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
    “长征l号”的外形呈长水滴形,在潜艇指挥台两侧装有首升降舵,尾部有呈十字形的垂直安定面和水平安定面,上面有垂直方向舵和尾水平升降舵,尾锥部有一个5叶螺旋桨推进器。在甲板两侧有长条状的流水口,首部有6个鱼雷发射管的活动出口盖。艇内装有一部压水型核反应堆。全艇分为7个舱段,指挥台围壳在二舱上面,潜望镜、雷达、通讯天线等各种升降装置由此处伸出。该艇主要的攻击手段,是携带我国自行研制的声自导电动鱼雷,用于搜索并攻击敌方的潜艇和大型水面舰艇。它的自持力、下潜深度和水下航行速度已达到或接近国外同年代核潜艇的水平。有资料介绍,我国的第一艘核潜艇从下水到现在,已安全航行了20多年。其中有一艘核潜艇进行了最大自给力的试验,它安全航行了2万多海里,打破了美国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最大自给力84天的纪录,显示了我国核潜艇良好的机动性、适航性、隐蔽性和动力系统可靠的优点,创造了人民海军潜艇史上的奇迹。1988年,我国核潜艇还首次通过了台湾海峡,到达了南中国海,并成功地进行了极限深度下潜,水下全速航行和其它方面的试验。这表明我国核潜艇完全符合隐蔽、突袭,适合中、远海、大深度、远距离作战的使命要求。
    世界上十几个国家的海军首脑人物都参观过我国海军的攻击型核潜艇。就连世界著名的美国“核潜艇之父”里科费先生也参观了我们的核潜艇。一位第三世界国家的海军将领在参观后,听说中国核潜艇上的数万个零部件全部是由中国自己制造的时候,伸出大拇指连连称赞。
    在我们国家已决定研制核潜艇的时候,就决定先搞攻击型核潜艇,再搞弹道导弹核潜艇。当反潜鱼雷攻击型核潜艇研制取得进展以后,我国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也相继开始了。1967年6月,海军提出了导弹核潜艇的作战使用要求,并确定研制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突破重点是潜地导弹武器系统及其应用于潜艇水下发射的技术。(图53)
专门担负海军海上军事物资和技术保障任务的舰船统称海军勤务舰船,也称作海军辅助舰船。海军的战斗能力和战备程度都与海军勤务舰船的数量、质量有十分紧密的关系。美国在海湾战争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全面的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勤技术和物资的保障。
    海军勤务舰船包括运输舰船、油船、水船、综合补给船、冷藏船、医院船、救助船、潜水作业船、布缆船、靶船、修理船、调查船、捞雷船、测量船、航标船、破冰船、拖船、起重船、消磁船和训练船等。
    我国海军勤务舰船,是人民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舰艇部队和守岛部队的海上保障。在70年代,我海军勤务舰船大队基本上还是近岸保证船队。到80年代、90年代,海军先后装备了大型综合补给船、远洋拖船、大型潜艇救助船和医院船等,增强了中、近海的保障能力,从而扩大了海军战斗舰艇的海上活动能力,在保卫祖国海疆,特别是远离大陆海岸的南沙群岛,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勤务舰船种类很多,我们只重点介绍几种典型的勤务舰船。 “x615”号大型综合补给船——这是一种专门用于对海上战斗舰艇进行油、水、食品、物资和弹药等进行补给的专业船舶,船上装有横向、纵向补给设备和小型自卫兵器。这艘船总长170.45米,型宽21.8米,型深12米,吃水9.4米,航速18节,续航力18000海里。总补给量11950吨,可在海上同时向三艘舰船进行补给,从技术装备讲已达到国际较先进的水平。
    “东救302号”远洋潜艇救助船,这种船主要用于对失事潜艇的救助和打捞工作。它船长156.2米,宽20.6米,排水量13000吨。船上装有56吨液压折臂式起重机、深潜救生艇、救生钟、减压舱、两架大型直升机机库、起降平台和6艘工作小艇等设备。还有1000米的深水锚和200米水深大型定位锚,为救潜时海上定位提供了保障。
    “远望”l号、2号远洋航天测量船——这是一种为发展我国洲际弹道导弹和航天技术而研制的特种勤务船。它全长191米,高38米,宽22.6米,型深12.6米,吃水7.5米,主机功率20000马力,排水量2万多吨,航速20节。船上装有高精度测控系统、远距离通讯系统、先进的综合导航定位系统和气象探测系统。仅各种探测、通讯天线就达50多副。这两艘测量船曾多次完成了远程运载火箭、潜地导弹的发射和卫星发射的遥测工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发展和武器装备的研制、试验作出了贡献。(图70)
“郑和”号(舷号81)远洋航海训练船——这是一艘5500吨级的海军航海训练船,属海军大连水面舰艇指挥学院管理。它船长132米,排水量6000吨。船上装有卫星导航设备、GPS全球定位系统和其它助航设备。有供实习用的2座双联装57毫米半自动炮,2座双联装30毫米全自动速射炮和2座5管反潜火箭深弹发射炮。有供上百名学员进行航海、观测通讯、机电、武器装备、船艺和医疗等40多个科目的实习、训练设备和舱室。它可以单舰环球航行半圈无需加油。这艘舰从1987年服役,到1994年已经航行了12万多海里,几乎等于绕地球6圈。它已14次南下太平洋和印度洋,并开创了人民海军舰艇单舰航程最远、在航率最高、所到港区港口最多、出国次数最多等四项纪录,成为中国海军走向世界、走向大洋的先锋。“郑和”舰将为人民海军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材,他们将驾驶祖国的战舰,驰骋在祖国的万里海疆。(图71)
南康”号海军医院船——舷号833,是我国第一艘海军医院船。它船长86米,宽13.4米,吃水3.9米,排水量2150吨,航速16节,续航力为3000海里,自持力12昼夜,抗风力9级。船上有伤员分类站、手术室、抗休克室、重伤处置室、x线检查室、化验室、药房、消毒供应室、制剂室,可收治100—130名伤病员。近几年,“南康”号医院船周期性地航行于南中国海的西沙、南沙岛礁之间,频繁地进行海岛巡回医疗,为海军战士送医送药。有时,它还参加海战军事演习。在完成海上救护任务的同时,还坚持医疗、科研、训练三位一体全方位为部队服务。指战员们都称它是祖国海上的浮动医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图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