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医验药”是发展中医药的必由之路 (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42:41
“废医验药”是发展中医药的必由之路
方舟子
2007-03-20 05:12:59

大中小
(2007年3月18日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座谈会上的发言)

    中医的衰落,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连最热衷的中医支持者也承认的。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的统计,1949年我国人口不足5亿人,中医人数为50万人。2003年我国人口增至近13亿人,中医执业医师人数49万人,其中真正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不过3万人,而且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老医师。在全国等级医院方面,以西医占绝对优势的综合和专科医院与中医院之比约为6: 1,且中医院规模远远小于西医院。据2003年的统计,全国医药高等院校共136所,西医院校104所,中医院校32所,中西医院校之比为3:1,且中医院校规模均小得多,教学条件、环境及经费投入均与现代医学院校相距甚远。来自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指出,我国现在的等级中医院几乎没有一家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医院。在这些“中医医院”中,查病主要靠西医仪器来检测与化验;断病主要靠化验单数据来判定;处方主要按西医思维与理论来开方治病;抓药则是中药西药并用;验效主要靠西医仪器来检验治疗效果。在“中医医院”开出的药方中,70%出自西医之手。全国等级中医医院的药品收入中中药占40%,西药占60%。(《“取消中医”抖出中医沉疴》,《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10月24日)

    然而,中医在国内日趋衰落的同时,却有人幻想着中医能够走出国门,在西方国家发扬光大。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一方面是现代医学在迅猛地发展,一方面却是另类医术在西方也日益流行。这个势头有增无减。在这种形势下,中医的确有可能以“古老医学”、“东方神秘主义”为号召走进西方社会。然而,这也只是做为另类医术的一种和西方国家固有以及来自其他东方国家的另类医术争夺地盘,被排斥在医学主流之外,在夹缝中、在边缘地带生存。想要让中医在西方国家与现代医学一争高低,成为医学界的主流,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很难想像,一个带着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连在本国的发展也步履维艰的医术,却能在其他国家获得新生。

    虽然中医已经不可避免地衰落,但是我们仍然有必要深入地分析、揭示中医理论的非科学性和滥用中药的危险性。中医历来就有夸夸其谈、大言不惭的传统,也就是鲁迅所说的“江湖诀”(《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历史上的许多“名医”其实是“名嘴”。时至今日,这一遗毒仍未消除。这一特征,使得中医理论和方法在今天仍然是医疗欺诈的温床。无数号称能治疗晚期癌症、艾滋病、乙型肝炎的虚假广告都是打着中医的旗号,并利用患者对中医的轻信而得逞的。做这类虚假广告的,不仅仅是江湖郎中,而且也包括正规医院、高校的中医师,甚至是在中医界被视为“泰斗”的人物。

    大言欺世毕竟只能得逞于一时,在信息发达的今日更难以持久。靠政策保护、诉诸民族感情,最终也不可能振兴中医。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几十年来花费了大量的资源来保护本国的传统医学,但是这并没有让中医获得新生。要求让中医完全回归传统的复古思潮乃是一种倒退,更不可能让中医向前发展。中医的唯一出路是“废医验药”,废弃其非科学的理论体系,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中药和其他中医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不管用通行的哪条科学标准来衡量,例如可检验性、可证伪性、可测量性等等,都很容易判断中医理论体系不是科学。一直有人希望取消这些标准,声称这是用西方科学的标准来衡量“东方科学”,这种借口是站不住脚的。科学虽然起源于西方,但是早已传遍全世界,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并无东西之分。与中医相似的西方传统医术和另类医术同样不被认为是科学,我们并没有采用双重标准。我们要判断某个理论体系是否属于科学,应该采用公认的科学检验标准,而不应该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医是科学,而倒过来要求改变乃至取消科学的检验标准。如果为了让中医成为科学而去改变、取消科学的检验标准,那么就会模糊、混淆了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界限,让风水、占星术、算命等等也跟着变成科学。

    医学首先应该是科学,即使不完全是科学,也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因此不科学的医学理论体系应该废弃。但是我们并非就因此要把中医药全盘否定。在上千年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可能会摸索出某些安全有效的药物和疗法,值得去挖掘。但是经验虽然有时有效,却也很有限,含有许多以讹传讹和谬误,因此应该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检验中药和其他中医疗法是否安全和有效。只有走“废医验药”的道路,中医中的某些合理成分才会融入现代医学之中,变成现代医学的一部分,中医的贡献才会得到认可和保存。

    “废医验药”的主张要比历史上有人提出过的“废医存药”的主张更准确,因为“存药”的提法会让人误以为凡是中药、传统疗法都可以不经验证地加以保留、使用。历史上虽然没有人明确地提出“废医验药”的主张,但是有类似的思想,例如出身中医世家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在解释自己为何不信中医时,即指出是因为“中医有见效之药,无可通之理”(《陈寅恪集·寒柳堂集·寒柳堂记梦未定稿·吾家先世中医之学》)。顺便之处,陈寅恪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守护神”,因此不要以为不信中医、主张“废医验药”就是在反对中国文化。

    “废医验药”的主张也符合国际生物医学界的主流观点。一些国际、国外权威机构,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家卫生院(NIH)、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等,近年来都开始关注对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的研究、利用,但是又都强调这类研究、利用必须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进行。例如,2004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布的新政策允许草药制剂用于临床时,可以不必知道其具体化学成分和药理,但是必须经过临床试验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第一种草药制剂(用绿茶提取物制成的药膏Veregen)在2006年获得FDA批准。

    人们有选择使用自己相信的医术的权利。由于目前中医还有广泛的民众基础,而且在某些时候还可以对现代医学技术有所补充,试图通过行政或法律手段取消中医,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学术界、科普界人士应该做的,是加强科普,让公众掌握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提高辨别医疗保健真假的能力。政府管理部门现在应该做的,则是加强对中医药的管理,加强对中医药安全性的研究和监控,同时应该逐步减少、最终取消那些试图证明中医基础理论的物质基础的科研项目。几十年的实践已经证明,这类中医基础研究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科研成果的,只是在浪费科研经费。有关中医研究的科研经费应该用于检验中医具体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如果是把中医做为一种文化遗产,从人文的角度研究中医理论体系,我完全赞成。

    站在历史的高度,从世界范围内看,中医的衰落是必然的。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曾经有过自己特有的、非科学的医术。在医学科学诞生之后,各个民族的医术都无法避免走向衰落的命运。它们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它们之中的某些合理成分已经或即将被医学科学所吸收。我们没有理由相信我们这个民族的古代医术就会是例外。医学科学早就进入中国并牢固地确立了起来。既然我们现在已经拥有更好的医学,我们也没有理由对一个古代医术体系恋恋不舍。“废医验药”是发展中医药的必由之路
方舟子
2007-03-20 05:12:59

大中小
(2007年3月18日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座谈会上的发言)

    中医的衰落,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连最热衷的中医支持者也承认的。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的统计,1949年我国人口不足5亿人,中医人数为50万人。2003年我国人口增至近13亿人,中医执业医师人数49万人,其中真正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不过3万人,而且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老医师。在全国等级医院方面,以西医占绝对优势的综合和专科医院与中医院之比约为6: 1,且中医院规模远远小于西医院。据2003年的统计,全国医药高等院校共136所,西医院校104所,中医院校32所,中西医院校之比为3:1,且中医院校规模均小得多,教学条件、环境及经费投入均与现代医学院校相距甚远。来自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指出,我国现在的等级中医院几乎没有一家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医院。在这些“中医医院”中,查病主要靠西医仪器来检测与化验;断病主要靠化验单数据来判定;处方主要按西医思维与理论来开方治病;抓药则是中药西药并用;验效主要靠西医仪器来检验治疗效果。在“中医医院”开出的药方中,70%出自西医之手。全国等级中医医院的药品收入中中药占40%,西药占60%。(《“取消中医”抖出中医沉疴》,《瞭望新闻周刊》,2006年10月24日)

    然而,中医在国内日趋衰落的同时,却有人幻想着中医能够走出国门,在西方国家发扬光大。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一方面是现代医学在迅猛地发展,一方面却是另类医术在西方也日益流行。这个势头有增无减。在这种形势下,中医的确有可能以“古老医学”、“东方神秘主义”为号召走进西方社会。然而,这也只是做为另类医术的一种和西方国家固有以及来自其他东方国家的另类医术争夺地盘,被排斥在医学主流之外,在夹缝中、在边缘地带生存。想要让中医在西方国家与现代医学一争高低,成为医学界的主流,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很难想像,一个带着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连在本国的发展也步履维艰的医术,却能在其他国家获得新生。

    虽然中医已经不可避免地衰落,但是我们仍然有必要深入地分析、揭示中医理论的非科学性和滥用中药的危险性。中医历来就有夸夸其谈、大言不惭的传统,也就是鲁迅所说的“江湖诀”(《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历史上的许多“名医”其实是“名嘴”。时至今日,这一遗毒仍未消除。这一特征,使得中医理论和方法在今天仍然是医疗欺诈的温床。无数号称能治疗晚期癌症、艾滋病、乙型肝炎的虚假广告都是打着中医的旗号,并利用患者对中医的轻信而得逞的。做这类虚假广告的,不仅仅是江湖郎中,而且也包括正规医院、高校的中医师,甚至是在中医界被视为“泰斗”的人物。

    大言欺世毕竟只能得逞于一时,在信息发达的今日更难以持久。靠政策保护、诉诸民族感情,最终也不可能振兴中医。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几十年来花费了大量的资源来保护本国的传统医学,但是这并没有让中医获得新生。要求让中医完全回归传统的复古思潮乃是一种倒退,更不可能让中医向前发展。中医的唯一出路是“废医验药”,废弃其非科学的理论体系,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中药和其他中医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不管用通行的哪条科学标准来衡量,例如可检验性、可证伪性、可测量性等等,都很容易判断中医理论体系不是科学。一直有人希望取消这些标准,声称这是用西方科学的标准来衡量“东方科学”,这种借口是站不住脚的。科学虽然起源于西方,但是早已传遍全世界,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并无东西之分。与中医相似的西方传统医术和另类医术同样不被认为是科学,我们并没有采用双重标准。我们要判断某个理论体系是否属于科学,应该采用公认的科学检验标准,而不应该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医是科学,而倒过来要求改变乃至取消科学的检验标准。如果为了让中医成为科学而去改变、取消科学的检验标准,那么就会模糊、混淆了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界限,让风水、占星术、算命等等也跟着变成科学。

    医学首先应该是科学,即使不完全是科学,也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因此不科学的医学理论体系应该废弃。但是我们并非就因此要把中医药全盘否定。在上千年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可能会摸索出某些安全有效的药物和疗法,值得去挖掘。但是经验虽然有时有效,却也很有限,含有许多以讹传讹和谬误,因此应该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检验中药和其他中医疗法是否安全和有效。只有走“废医验药”的道路,中医中的某些合理成分才会融入现代医学之中,变成现代医学的一部分,中医的贡献才会得到认可和保存。

    “废医验药”的主张要比历史上有人提出过的“废医存药”的主张更准确,因为“存药”的提法会让人误以为凡是中药、传统疗法都可以不经验证地加以保留、使用。历史上虽然没有人明确地提出“废医验药”的主张,但是有类似的思想,例如出身中医世家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在解释自己为何不信中医时,即指出是因为“中医有见效之药,无可通之理”(《陈寅恪集·寒柳堂集·寒柳堂记梦未定稿·吾家先世中医之学》)。顺便之处,陈寅恪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守护神”,因此不要以为不信中医、主张“废医验药”就是在反对中国文化。

    “废医验药”的主张也符合国际生物医学界的主流观点。一些国际、国外权威机构,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家卫生院(NIH)、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等,近年来都开始关注对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的研究、利用,但是又都强调这类研究、利用必须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进行。例如,2004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布的新政策允许草药制剂用于临床时,可以不必知道其具体化学成分和药理,但是必须经过临床试验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第一种草药制剂(用绿茶提取物制成的药膏Veregen)在2006年获得FDA批准。

    人们有选择使用自己相信的医术的权利。由于目前中医还有广泛的民众基础,而且在某些时候还可以对现代医学技术有所补充,试图通过行政或法律手段取消中医,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学术界、科普界人士应该做的,是加强科普,让公众掌握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提高辨别医疗保健真假的能力。政府管理部门现在应该做的,则是加强对中医药的管理,加强对中医药安全性的研究和监控,同时应该逐步减少、最终取消那些试图证明中医基础理论的物质基础的科研项目。几十年的实践已经证明,这类中医基础研究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科研成果的,只是在浪费科研经费。有关中医研究的科研经费应该用于检验中医具体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如果是把中医做为一种文化遗产,从人文的角度研究中医理论体系,我完全赞成。

    站在历史的高度,从世界范围内看,中医的衰落是必然的。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曾经有过自己特有的、非科学的医术。在医学科学诞生之后,各个民族的医术都无法避免走向衰落的命运。它们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它们之中的某些合理成分已经或即将被医学科学所吸收。我们没有理由相信我们这个民族的古代医术就会是例外。医学科学早就进入中国并牢固地确立了起来。既然我们现在已经拥有更好的医学,我们也没有理由对一个古代医术体系恋恋不舍。
科技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启动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6年07期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与疾病进行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人类财富,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影响力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传统医药体系.近年来,我国中医药现代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但是,中药新产品少、产品科技含量低、中医药企业规模小、国际竞争力弱的局面,依然没有明显改观.为解决这些问题,满足人们对中医药不断增长的需求,必须要调动和利用国际资源,开展水平高、带动性强、能够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关键问题的国际合作,把我国中医药领域的独特优势与当今世界先进科技结合起来,为大幅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技术和方法学的支撑.为此,科技部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为基础制定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提出了坚持"原创性为根基,人类健康为本,传承创新并重,合作互利共赢"的指导原则,推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入开展,让全人类共享中医药文明.
本报记者丁华艳报道 卫生部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坚决反对取消中医的言论和做法。
  取消中医是对历史的无知
      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在网上有人征集取消中医的签名,已经达到了上万人,主要意见是要采取相关措施,让中医在5年内全部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使西医成为国家唯一的医疗技术。

  针对以上问题,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医药既是我们的国粹,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优势和特色。在历史上,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在现实生活中仍是我们解除病痛的一个重要选择。如果有这样的签名行为,那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和抹杀,我们坚决反对这样的言论和做法。
2006年10月11日【来源:华夏时报】
]]
中医药是一体的,不能分开.

方舟子习惯了西式思维.
作为一种经验科学……中医药的主要载体是医不是药……废医就会废掉中医药……
]]
原帖由 瞎起个名 于 2007-3-20 13:24 发表
作为一种经验科学……中医药的主要载体是医不是药……废医就会废掉中医药……


“经验”是经验,“科学”是科学,什么叫“经验科学”?
我日,叫了一年还在叫.......
搞不懂了,中药西药不都是由地球上的元素组成的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吃了有效果就行了,还要一定写出分子式啊?:b
其实就连鲁讯先生也说过,汉字不除,中国必亡.之类的话,再有什么奇谈怪论又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不管多伟大的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都过说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来.
为什么防舟子没有当国家总理呢?埋没人才啊,呵呵

皮都不存了,毛将焉附?
看来舟子就是靠这个搞噱头,混稿费,过生活的啊.
原帖由 yaoyuan7310 于 2007-3-20 21:59 发表


“经验”是经验,“科学”是科学,什么叫“经验科学”?


你懂什么是“模糊逻辑”吗?
原帖由 yaoyuan7310 于 2007-3-20 21:59 发表


“经验”是经验,“科学”是科学,什么叫“经验科学”?

“经验”当然是科学,“经验科学”是相对于“实验科学”而言的。实际上都是由已知现象推断未知。
西医的理论基础是解剖学,而中医的理论基础是古典哲学。中医自已有中医的优势。人是有机的活体,而西医往往会机械的理解人体,中医却从一开始就系统的解释人体,中医从温凉寒热四个方面解释病症,将人体做为整体看待,而西医往往把病症局限于器官。我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中医的这种着眼点会越来越引起重视。
原帖由 古风斋 于 2007-3-21 01:25 发表

“经验”当然是科学,“经验科学”是相对于“实验科学”而言的。实际上都是由已知现象推断未知。
西医的理论基础是解剖学,而中医的理论基础是古典哲学。中医自已有中医的优势。人是有机的活体,而西医往往会 ...

不知你说的是哪种?我记得肠胃康片和肠康片都是中药.
其实我发觉有很多人有种错误的观点,就是以为中药就是草药熬成汁喝:P
原帖由 古风斋 于 2007-3-21 01:25 发表

“经验”当然是科学,“经验科学”是相对于“实验科学”而言的。实际上都是由已知现象推断未知。
西医的理论基础是解剖学,而中医的理论基础是古典哲学。中医自已有中医的优势。人是有机的活体,而西医往往会 ...


如果你生在100年前,正好你又生了个女儿,依你老妈的经验,坚持要给你女儿从小裹小脚,你认为这科学吗?
原帖由 da123 于 2007-3-21 07:25 发表
其实我发觉有很多人有种错误的观点,就是以为中药就是草药熬成汁喝:P


难道不熬成汁喝吗?那你有什么高招?干嚼吗?
无聊不,成天发这种帖子??
国务院新闻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还有什么争论的必要么?你们这些人成天弄这些东西到底什么目的??
]]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建国以后,在周恩来同志的行政强力干预下,大规模搞过“验药,验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六七十年代,由政府硬性规定,大力推广中医中药的抢救发掘,重新检验。其中著名的成果有针刺麻醉等等。
  针刺麻醉疗法,又称“针刺经络穴位麻醉疗法”,简称“针麻疗法”。它是根据经络理论,按手术要求循经取穴,辩证运用针刺手法的一种麻醉方法,具有手术时病人完全清醒,术中生理扰乱少,术后机体康复快等特点。本疗法是继承和发展中医学所取得的一项新成就,也为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经络理论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针灸作用于穴位。选穴以易得气、无疼痛、不出血、病人体位舒适、术者操作方便为原则。取穴方法有体针、耳针、鼻针、面针等。
  主要原理是:
  1.针刺麻醉是通过针刺激身体的特定部位,(穴位)让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抑制引起疼痛物质分泌减少,达到麻醉的目的。
  2.直接刺激神经干,阻滞神经兴奋传导,达到麻醉目的,
  3.通过人体的正常反射,分散注意力,达到目的,
  4.针麻与人的心理有很大的关系,心理容易受暗示的,特别有用。
  针麻也有很大的缺陷。它对很大一部分人是没有麻醉效果的,可能这部分人穴位敏感性差,心理上不容易遭到暗示。这时候必须加用安定,氯胺酮,硫喷妥钠等全身麻醉药。
  由于历史政治原因,当时出现了对针麻的扩大性宣传,不顾患者疼痛,不顾适用人群,滥用针麻,危害大。
  委员认为采用针刺麻醉配合少量或微量麻醉药,从而既避免了药物麻醉的副作用,又可以克服了单纯针刺麻醉镇痛不全的不足之处。
  针麻的这次历史性的大规模推广、验证,证明了它有用,也有局限性。
  这是我们“验药验医”的重大成果。其他成果,委员拍照上来。
  希望大家不要听到“验药”就害怕,搞得中药宗教化迷信化。正规的中医世家,对中药看得很开,不迷信。
原帖由 freemajor 于 2007-3-21 08:48 发表
无聊不,成天发这种帖子??
国务院新闻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还有什么争论的必要么?你们这些人成天弄这些东西到底什么目的??


发这贴子的目的在于方舟子在文章中对中医的观点阐述的比较详细而全面。

请仔细阅读。
原帖由 古风斋 于 2007-3-21 01:25 发表

“经验”当然是科学,“经验科学”是相对于“实验科学”而言的。实际上都是由已知现象推断未知。
西医的理论基础是解剖学,而中医的理论基础是古典哲学。中医自已有中医的优势。人是有机的活体,而西医往往会 ...


哇噻,那你说说什么是“经验”,什么是“科学”,“经验”怎么就“当然”是“科学”了。“由已知推断未知”是指什么东西?
道不同不相为谋,  各位都省省吧:(

方某人专自己的专业没有别人会说他憨, 但啥都要出来指点一下么, 那就属于升仙后该干的事了:)
]]
人家李教主说了:我N光年前就把地球毁灭多次了。

你站出来说:不对,光年是距离单位,不能用来指时间。

靠!你是学物理专业的吗?瞎嚷嚷什么呀!
第二,关于网上签名的问题,首先我还没有了解到有关此事更详细的情况,如果说这件事情存在,我这里有两点意见:一,中医药既是我们的国粹,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们国家的优势和特色。在历史上,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在现实生活中仍是我们解除病痛的一个重要选择。如果有这样的签名行为,那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和抹煞,我们坚决反对这样的言论和做法。

    二,目前中医药的发展确实面临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但是,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之一。在“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我们要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相信,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将在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事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对于这些无聊人士或者无耻人士,我呼吁大家,不要去跟他们辩论,不要去顶他们的帖子,你理他们反而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就让他们自己在那里自编自唱,大家看笑话就是了!

2006年8月31日,来自美国的马凯翰(右)与来自摩尔多瓦的安娜在练习针灸。他们都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留学生。目前,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就读的外籍学生已达1700人。5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外籍学生人数以每年10%增长。大部分留学生毕业回国后,利用中医医术行医,有的还开办中医学习班,传播中医文化。新华社记者 李文摄(资料图片)


中医药管理局:"取消中医网络签名"数典忘祖

新华网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朱玉)取消中医网络签名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专家和中医药界人士撰文或以不同方式对这种活动予以驳斥。3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就“网络签名”和“韩医”申遗的情况再次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记者:据我所知,许多专家撰文对“取消中医”的观点予以批驳,有的还与其进行了面对面的辩论。请问您对此有何进一步的评论?

    发言人:发起所谓签名活动的人没有资格代表西医,更没有资格以科学的代言人自居。以科学之名,行反科学之实,是不道德和不可理喻的。这次“网络签名”活动,因其否定历史、违背科学,激起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强烈愤慨,也必然地遭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反对。据调查,到目前,参与“网络签名”的仅有138人,而非所传“万名”,这一数典忘祖的闹剧应该收场了。我对此不想再做更多评论,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聚精会神搞好中医药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记者:可否再谈得具体一点?

    发言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目前,中医药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为落实《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工作。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喜爱和信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我们也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广大中医药工作者面临两大任务:一是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中医药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二是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使传承数千年的中医药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更加发扬光大。完成不好这项历史任务,将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

    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之一,中西医并存是我国卫生事业的现状,也是特色和优势所在,中医药与西医药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补充,才能共同完成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任务。

    记者:最近,有关媒体对韩国申报“韩医”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报道,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这方面的情况如何?

    发言人:网上转载了“韩医”申遗信息后,我局向各相关方面分别了解情况。目前,尚无韩国政府申报“韩医”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切消息。一个情况是,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将《东医宝鉴》一书作为世界记忆工程的申请。

    《东医宝鉴》是朝鲜医家许浚编纂的中医学典籍,全部为汉文编就,于1611年出版。该书辑录了明代以前的中医名家的学说、医案、医术、药物诸方面众多的著述分类辑编而成。书中所引医籍上自我国的《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下迄金元四大家以及明代著名中医学者王纶、龚信、龚廷贤等人的著作。《东医宝鉴》约在明末清初传入我国,后在日本等国刊行,并译成欧洲一些国家语言出版,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流行和影响。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医药文化遗产数量也是世界之最。我们要对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它不仅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同时也关系到世界各国对中医药的认识。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做好“申遗”工作,对于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做好相应工作。

    记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发言人:自2003年以来,我局就将中医药“申遗”工作列为专项进行研究,成立了“申遗”委员会、专家组、委员会办公室等机构,并开展了相关工作。2006年颁布的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医药作为第九大类共9个项目列入名录,这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落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内容,按照预定方案,高质量完成申报材料的各项准备工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受理项目时,及时申报。

http://news3.xinhuanet.com/newsc ... content_5274469.htm
以科学之名,行反科学之实,是不道德和不可理喻的。
原帖由 九月的海 于 2007-3-21 08:21 发表


如果你生在100年前,正好你又生了个女儿,依你老妈的经验,坚持要给你女儿从小裹小脚,你认为这科学吗?

这个取决人的喜好,不存在经验不经验,现在的女人讲减肥,讲骨感,说不定在一千年以后,也会被当玩笑看.
原帖由 九月的海 于 2007-3-21 09:46 发表


发这贴子的目的在于方舟子在文章中对中医的观点阐述的比较详细而全面。

请仔细阅读。

中医的书都是几大本几大本的,方舟子这千把字叫详细而全面.以后小中大学课本就让方舟子编好了,看一个月能学完九年义务教育么.:D
原帖由 九月的海 于 2007-3-21 08:34 发表


难道不熬成汁喝吗?那你有什么高招?干嚼吗?


海兄:
  最早服用中药的方法是干嚼。跟动物似的。后来发展了,可以用火熬汤药,有效成分溶解率提高,吸收利用率也提高。汤药也有缺点:携带不便,及时性不便,所有后来发展出来散、丸。现代医学给中医带来了新的提炼方法,中药也出现了胶蘘、针剂等等多种成药,在使用方便上,有些还提高了药效。
freemajor:
  卫生部所谓“数典忘祖”的说法,透出了官僚机构的强权嘴脸。委员要说中医中药好,中医中药科学,那就要允许辩论,允许质疑。
  在这里,我说中药有抗生素,好,我举证。
  我手中有一本《中草药选编(第一集)》,编写者是解放军6647部队后勤卫生科(69.10)。
  正文第2页介绍一见喜,有备注:本品对葡萄球菌抑菌敏感度为1:256,痢疾杆菌为1:64。
  正文第254页介绍金银花,有备注:忍东甙为抑菌(包括真菌)有效成分。对葡萄球菌抑菌度1:64,痢疾杆菌为1:8。
  正文第346页介绍鬼针草,有备注:本品对葡萄球菌抑菌敏感度为1:64。
3、网特或者一些我国敌对势力,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破坏中华民族的传承,打击中国人民的士气,破坏中国人民的归属感
=================================================

我只听说外国人支持FLG,从来没听说外国人支持反中医,你有证据吗?怎么知道你不是在诽谤?

如果因为方舟子的留学背景而影射他是外国反华帮凶,我为说这种话的人感到可耻。这与文革时将所有有海外关系的人打成特务有什么区别?到底是谁在祸害中国?

新侨联委员要小心一点啊!
原帖由 freemajor 于 2007-3-21 17:49 发表
以科学之名,行反科学之实,是不道德和不可理喻的。


你敢说中医是科学,我就敢站出来斥责你是在搞伪科学!

来吧,有本事发个五行神功出来吧。
九月的海兄:
  委员生于医生世家,家里中医师中药师都有,先辈们都有中西医结合的经验,所以委员对中医讨论很宽容。
  科学研究要允许争辩,不要搞大帽子压人。委员对动辄说网特的很反感,文革手段罢了。
原帖由 九月的海 于 2007-3-21 19:48 发表


你敢说中医是科学,我就敢站出来斥责你是在搞伪科学!

来吧,有本事发个五行神功出来吧。


认为中医等于“神功”?你的水平也就到这了~~;P ;P
反了半天中医,请问你除了看过方舟子的文章以外,看过哪怕一本有关中医的书吗?我相信只要是稍为大一点的城市,找一本大学的中医教材应该不是非常困难的事吧
委员对一些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啊!
"海兄:....................."
"九月的海兄:....................."

我对动辄说网特的同样很反感,但是有些人偏要往自己身上套,帖子里显示得一清二楚!同时请注意,韩国申请中医为韩医和倭寇偷盗中医药方的事件可不是空穴来风!
既然委员是生于医生世家,对于网上的东西谁是谁非应该很清楚!您认为卫生部发言人的发言是官僚嘴脸,我不敢苟同!
和一些不知道中医是何物的人讨论中医?您高论,我无语............
我对这个帖子的回复到此为止,只是没想到你会把我新开的帖子转到这个帖子里来,这和我发贴的初衷相违背,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