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隅”级坦克登陆舰与16DDH“轻型航母”!(148楼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43:55
]]
那些非把 大隅 叫“航母”的网友,其实并不是为了维护什么“技术观点”,而纯粹是为了给 张教授 找面子而嘴硬罢了
]]
可载2艘LCVC的坞舱:
可承载50吨重90式坦克的车辆甲板,前部设在左右侧门的圆形转台,便于车辆转弯出舱或调头:
舰桥内部,红椅是舰长席:
舰桥旁的主机控制室兼应急指挥室:
收图,收资料ing~~:hug: :hug:

越是危险的敌人,我们就越需要了解它!!:handshake :handshake
设在第3层左舷中部的作战情报中心:
设在第3层左舷后部的直升机起降管制室兼起重机作业室:
不晓得要几枚80X搞定


“大隅”级坦克登陆舰!

“大隅”级坦克登陆舰!


“大隅”级坦克登陆舰!

“大隅”级坦克登陆舰!
呵呵,改机库那是伤筋动骨的事情,船体结构都要改变,还不如造艘新的航母!
这个家伙日人须称派水量8900吨,据称其实足有14000吨多啊!狡诈得很呢:D :o
这个和HM就一步了,小日本狡猾着呢......

说来....我们应该大肆宣扬这个就是轻型HM啊...看..小日本又威胁世界和平了..我们也要造HM,老美老欧你们没意见吧:D :D :D
]]
大隅级第三艘LST4003くにさき国东号:
大隅级第三艘LST4003くにさき国东号:
南棒子的好像更象HM些和更猛些;funk :L
大隅级第2艘舰“下北”号(LST一4002):
改什么改啊  日本又不是没造过航母  还要你们教啊  就算和航母差得远 也比中国近

居然82舰也可以拿来比  别丢人了
原帖由 Miyoun 于 2007-3-13 19:48 发表
改什么改啊  日本又不是没造过航母  还要你们教啊  就算和航母差得远 也比中国近

居然82舰也可以拿来比  别丢人了

此一时彼一时,日本造过的航母拿到今天难道就不丢人?!
82舰你觉得丢人是你的事,中国有多少战舰赛过先进国家的,是不是就不出国门、不守海疆鸟?!
搞不懂小日本要这么多的登陆舰干嘛,捕鲸?
原帖由 willss 于 2007-3-13 20:54 发表
搞不懂小日本要这么多的登陆舰干嘛,捕鲸?


两栖战舰艇对于群岛国家来讲是很重要的!

  日本原来两栖战舰艇的力量比较薄弱,为此,20世纪70年代开始加大了发展力度,建造了“三浦”(Miura)和“渥美”(Atsumi)两级中型坦克登陆舰各3艘。这两级舰是二战时期美国同类舰的改型,具有明显的弱点,主要是排水量太小(分别是1500t和2000t),速度低(13kn左右),与日本当时积极扩充远洋作战能力的要求极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80年代初期日本决定继“三浦”和“渥美”级之后再发展新一级大型登陆舰。对新舰的基本要求是速度快,装载量大,适合现代两栖作战的要求。按照这种要求,日本海上自卫队在1986-1990财年计划中提出建造2艘3500t级船坞登陆舰的请求,拟与已有的坦克登陆舰一起,组成2个两栖战斗群(分别由1艘船坞登陆舰和3艘坦克登陆舰组成),每个战斗群可载运1个加强营的登陆部队。由于这一计划涉及到增强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力量投送这一敏感问题,因而遭到强烈反对,死于“胎腹”。1989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又提出建造一艘5600吨级坦克登陆舰的新方案。该舰名为坦克登陆舰,实则类似于意大利刚刚服役的“圣乔治奥”(SanGiorgio)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坦克登陆舰是其避免遭受谴责的一个‘雅称”。日本海上自卫队拟以其为核心组成一个两栖战斗群。该方案后来也被撤消。80年代到90年代初,日本在筹划新型两栖战舰的同时,不时放出风声,欲建“白根”(Shirane)级和“榛名”(Haruna)级那样的可载直升机的大型驱逐舰,此举也遭到国外强烈反对。尽管如此,日本海上自卫队将大型两栖战舰和载机方案结合到一起,于1992年提出了新一级两栖战舰方案,这就是今天的“大隅”(Osumi)级两栖攻击舰。
  日本建造“大隅”级的一个公开理由是其原有的“渥美”级和“三浦”级两栖舰需要替换,而这些舰除作为两栖作战装备外,更多的是用于平时的救灾。日本是一个岛国,台风。地震等灾害频发,救灾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一项重要使命,其两栖战舰经常承担运送救灾物资、撤离灾民的任务。日本认为,原来的两栖战舰排水量太小,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影响救灾任务的完成。此外,日本于1992年曾参加联合国在柬埔寨的维和行动,2艘“三浦”级运送工程机械、人员,并充当部队营地,使用中深感“三浦”级排水量太小的不便,这成为推翻前文提到的5600t级坦克登陆舰方案,最终确定建造标准排水量8900t的“大隅”级的一个重要理由。

  该级首舰“大隅”号于1993年得到批准,同年10月向三井公司订购,1994年10月下料,1995年12月铺龙骨,1996年11月下水,1998年3月服役。日本计划建造4艘“大隅”级,第2、3艘已于1999年和2000年开工,将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服役。首舰投资约5。5亿美元,后续舰每艘4亿美元。

     关于直升机数量与设施和指挥系统等,日本海上自卫队在1995年有明确说法,即该级舰可用现成的成套器材改装为直升机母舰。这表明“大隅”级在设计上留有改装的余地,而且不需要对结构进行大的变化。指控系统的改装自然也属成套改装的内容。但狭窄的车辆甲板及舰体的总体布局极大地限制了作为直升机母舰的作用。有资料称,根据“大隅”级的舰体线形计算,只需主机增加相对较小的功率,最大航速便可达到26-27kn。由于顾及国际舆论,日本海上自卫队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不采取改装措施,保持原貌。
楼主真有耐心专门开个贴教育人啊;P
原帖由 Miyoun 于 2007-3-13 19:48 发表
改什么改啊  日本又不是没造过航母  还要你们教啊  就算和航母差得远 也比中国近

居然82舰也可以拿来比  别丢人了



16DDH哪种玩具都配叫近?那我们搞出6万吨的家伙的时候难到日本能搞条尼米兹?很FQ的口吻呦:D
日宪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日军队不得具备超出自卫范围的进攻和毁灭别国的进攻性武器. 日海上自卫队根据日宪法不得装备洲际弹道导弹, 远程战略轰炸机,进攻性航母.

早在1983年,日政府就计划建造两万顿级的航母,但是由于美国的反对计划流产. 随着俄罗斯舰队的逐渐衰败, 日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强大的海军力量. 但是日自卫队一直存在着发展装备航母和核动力潜艇的野心. "日海上自卫队装备DDH-145正是证明了这个野心."(美国"环球安全组织"文章语)
关于直升机数量与设施和指挥系统等,日本海上自卫队在1995年有明确说法,即该级舰可用现成的成套器材改装为直升机母舰。:D 这表明“大隅”级在设计上留有改装的余地,而且不需要对结构进行大的变化。;P 指控系统的改装自然也属成套改装的内容。:lol 但狭窄的车辆甲板及舰体的总体布局极大地限制了作为直升机母舰的作用。有资料称,根据“大隅”级的舰体线形计算,只需主机增加相对较小的功率,最大航速便可达到26-27kn。:P 由于顾及国际舆论,日本海上自卫队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不采取改装措施,保持原貌。
下面来说说日本真正的“航母”:
  日本战后最早的航母计划可以追溯到1952年,当时日本海上警备队成立时的“新海军再建案”中就包括建造航空母舰。日本最初的计划是希望美国海军向日本提供1艘 。
  
  期间紧急建造的护航航母(CVE),日本准备将其改建成搭载反潜直升机的军舰,作为创建海上自卫队的象征。但美国政府拒绝了日本方面的请求,原因很简单,就当时的全球海上力量对比看来,西太平洋上俄国海军的势力依然没有完全成熟,美国海军可以从容应对,因此对于日本海上力量的支援的需求并非十分迫切,相反,对美国而言,太平洋战争中海上鏖战的梦魇依然记忆犹新,他们自然不希望重新唤醒那过去可怕的对手。而就日本本身而言,50年代时国民经济依然薄弱,国家尚未从战火的废墟上复兴,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预算进行昂贵的海军再建工作,同时又没有航空母舰保有的舆论准备,因此,这个方案只是稍稍闪现以后便失去了踪影。 但日本海自一直没有放弃拥有反潜航母的梦想。在日本制定第二次中期防卫计划(1962—1966年)时海自要求建造搭载8架反潜直升机的直升机航母,并以此为核心组建猎潜舰群,以满足冷战时期在辽阔的太平洋上投入反潜直升机对抗苏联潜艇的反潜作战(ASW)。当时,使用直升机航母进行反潜在世界还没有先例。最终,日本当局认为建造直升机航母的时机并不成熟,因此最后没有予以批准。此次日本计划建造新型的16DDH就引用了当初直升机航母(CVH)的细节设计图。二次中期防卫计划中的CVH标准排水量8000吨,满载排水量为14000吨,全长约167米,宽22米,最大航速29节,装有蒸汽涡轮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3万马力。据称,可搭载18架HSS一2直升机。除了直升机数目外,CVH比16DDH的尺寸要小一些,也没有“大隅”号运输舰大。
  日本在制定第三次中期防卫计划(1967—1981)时再次提出了CVH建造方案,但因使用和社会形势等问题不得不再次搁置。但日本并没有放弃使用直升机从海上平台起飞进行反潜的运用设想,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最终提出建造世界上少有的直升机搭载舰。在此之前,欧美海军也都曾尝试过在巡洋舰和驱逐舰上搭载直升机,并取得实际使用效果。日本海自时刻注意着世界其它国家直升机搭载舰的动向。日本在第三次防卫计划中终于实现了建造2艘可以搭载多架反潜直升机护卫舰的梦想。第1艘直升机搭载舰“榛名”号于1973年8月22日建成,姊妹舰“比睿”号也于1974年11月27日建成。
  
  这2艘军舰开始担负起海上防卫的任务。“榛名”号将反潜搜索、水面作战和护航作为主要任务,并且具有旗舰的指挥功能。为了有效提高反潜能力,“榛名”号搭载了3架HSS一2A直升机。当时,世界各国海军的驱逐舰、导弹驱逐舰最多不过搭载1—2架中小型直升机。虽然与日本“榛名”号拥有同等船体的意大利海军“安德利业·多利亚”号搭载4架直升机,但均为中型AB一204B(或者AB一212),所以“榛名”号在世界上是非常显眼的。“榛名”号的排水量为4700吨,除搭载直升机以外,还装备有火炮和反潜武器。
  
  “榛名”号在舰体舯部布置了由3层高的舰桥和直升机库组成的卜部建筑,前甲板为武器区,后甲板是直升机起降区域,与桅杆一体化的单烟囱是其外观上的主要特征之。从舰艏到舰桥的之间的前甲板安装有2座127毫米单装速射炮,后而是8联装反潜
  
  发射架,舰桥底部两舷各装备l具3联装轻型鱼雷发射系统。舰体舯部到舰艉约2/3为直升机起降区,飞行甲板长约50米,可停放3架HSS一2A。甲板上装备有能够使直升机安全起飞降落的控制装备——阻拦网。这种阻拦网最早是由加拿大海军开发的一种直升机着陆系统。日本从加拿大购买了这种设备,首先安装到1艘运输舰上进行测试和评估,确认其有效性后才装备到“榛名”号上。以后,日本建造的驱逐舰上面全都装备了此种装备的改进型。为了确保上部甲板的空间和抵抗风浪的性能,舰首至舰尾的舷侧上面都装备了折角线,从而减低军舰底部船体的摇晃。
  
  “榛名”于1974年11月27日编入第护卫舰队群隶属的第51护卫队,至此日本海上自卫队期待已久的搭载直升机的驱逐舰正式服役。“榛名”号舰载直升机的运用非常顺利,对潜艇的搜索、探测和捕捉能力远远超过水面船艇,使海上自卫队的反潜能力提高了一大截。
  
  当然,“榛名”号也存在许多问题,其巾最大的问题就是直升机的使用问题。当时,飞机科要求甲板上必须留有可供2架直升机同时降落的空间。如果满足这个要求,则当初计划装备的2座127毫米的火炮必须撤去1座。但炮雷科则认为必须要保留2座火炮。如果同时接受两方面意见,则船体必须扩大到6000吨级,这又受到预算方面的限制。最终接受了炮雷科的主张,决定装备2座5英寸的火炮,只留l架直升机着陆的甲板。这个设计方案在后来的反潜行动中证明并不十分理想。日本固然拥有了世界上第1艘可搭载3架直升机的反潜舰,但作战时只能20分钟起飞1架。这在时间上是一个弱点。这个弱点在建造“白根”号时也没有得到改善。因此,日本一直期待建造可同时起飞多架直升机的护卫舰,这也是几本建造新型16DDH的原因。
  
  1977年,“比睿”号与“天津风”号导弹驱逐舰一起参加了每两年举行一次的环大平洋联合演习“协同作战演州80”。“比睿”号搭载直升机的任务是探测核潜艇,经过长时间的捕捉最后终于“击沉”了该潜艇。美军方面在对海上自卫队高强度训练表示震惊的同时,也对“比睿”号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开本海上自卫队虽然在反潜方面得到美方的高度评价,但情报和通信方面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与通过通信卫星进行实时情报交换的美军相比,日本海上自卫队还在使用连数据通信线路都没有的旧式战斗指挥系统。此外,日本“比睿”号和“天津风”号的静音性比较差,有时反而成为联合训练时的障碍。对此,日本海上自卫队进行了反省,并接受了教训,自“初雪”型以后的护卫舰基督教常重视静音性能,并在军舰上装备了C4I系统。后来,“榛名”、“比容”号进行了与“白根”号一样的现代化改造。
日本的借口,难道我们还要全盘接受不成?
反正所谓岛国需要云云,留着说服他们自己吧:D

当初jczs说它还不是航母,是什么理由
现在老张说它是小型航母(不是轻型航母)又是什么理由

故意忽视这点的话,其实没啥意思
  榛名级驱逐舰是日本海自在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直升机驱逐舰,日本在第三次中期防卫计划(1961-1981)时再次放弃了直升机航母的建造计划,改由直升机驱逐舰代替。首舰榛名号于1973年8月22日建成。
  日本住第四次防卫计划中曾制定了直升机搭载舰DLH的建造计划,该舰比“榛名”号还要先进,可以搭载6架反潜直升机,重8300吨。DLH介于DDH和CVH之间,但日本国防会议局认为,当时还没有确认刚服役不久的“榛名”号的实际效能,因此没有批准DLH的建造计划。作为替代,日本海上自卫队决定再建2艘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舭,即“白根”号和“鞍马”号。日本政府于1975和1976年相继批准“白根”和“鞍马”号的建造预算,两艘舰分别于1980年3月17日和1981年3月27日下水。
  “白根”号的使用要求虽然与“榛名”号类似,但与7年前的“榛名”相比,“白根”号的各种武器系统通过计算机有机地联结起来,可以进行统一控制,可以说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真正意义上的系统舰。“白根”号主要的改进点为:1、提高了战术情报处理能力和通信能力、2、强化单舰的防空能力。战斗指挥系统舰(CDS)装备了重视反潜作战的战术情报显示装置(TDPS),装备有2台大型、9台小型数字计算机,并将各子系统联结起来。此外,还装备了能与其它舰只进行实时交换的数据通信线路,即收发兼用的II型和接收使用的14型数据链。防空方而,“白根”号作为护卫舰首次装备了海麻雀短程舰空导弹和高性能的密集阵近防系统。还装备了进行电子战的ESM/ECM兼用的NOLQ一1天线和发射人造雷达干扰箔条的发射机Mk36。不过,“白根”号装备的探测器均为日本国产。如0PS一12三元阵防空雷达、OPS一28对水面雷达、NOPN一1军舰制导雷达、NOLQ一1ESM/ECM装备、OQS—101低频率声纳、OQA一201声纳浮标信号处理装置和SFC一6水中攻击装备。
  “白根”号的船体设计前部是2座5英寸火炮和反潜发射机,中央部是舰桥和机库形成一体化的上部构造物,后部作为飞行甲板,这与“榛名”并没有什么变化,但中部的轮廓发生了变化。舰桥上部装备有2座I型射击指挥装置。右舷侧底部左右两侧各装备了一部近防系统,后部装有防空导弹发射装置。由于武器装备和电子仪器的增加,“白根”号的排水量比“榛名”增加了500吨,舰体拉长了6米。舰桥也增加为四层建筑,比“榛名”多一层。
  
  “白根”号服役时与“榛名”号进行了交换,编入第51护卫队,“鞍马”号则与“榛名”号一起新组建了属于第2护卫队群的第52护卫队。日本海上自卫队通过新旧直升机驱逐舰的组合,同时拥有了2支猎潜部队,这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日本的1个护卫队群配备2艘直升机驱逐舰,投入6架舰载直升机当中的4架就可形成攻潜战术单位,这是日本海卜自卫队独有的反潜战术体系,令世界各国侧目。直升机驱逐舰在反潜军事行动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使日本再一次认识到了舰载直升机的巨大作用,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反潜能力也因此得到了飞跃性的提高。日本建造这4艘护卫舰,本术是计划作为指挥反潜舰组建护卫队群,因此第51和52护卫队只是暂时的编制。大概只是为了验证DDH的实战能力。
  
  应该指出的是,第一代DDH“榛名”号和“比睿”号离系统舰的差距很大,指障能力不足,特别是情报处理能力明显落后。这个弥补缺陷,日本对这两艘军舰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装备先进导弹,强化电子战能力,提高情报处理能力。‘榛名”号于1986年、“比睿”号于1987年开始大约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进行现代化改建。通过此次改装,使用寿命可延长8年。除了新装备北约型海麻雀短程舰空导弹、近防系统外,这两艘军舰的探测器也都全部更新。防空雷达换成OPS—HC、对水面雷达换成OPS一28,电子战装置换为NOLQl—3,导航系统更换为ORN一6,还装备了“超级大鸟”和OE一82C卫星通信天线。战斗情报处理装置是“白根”号OYQ一3的改进型OYQ一6,还装备了11型和14型数据链。通过现代化改进,“榛名”号和“比睿”号的某些性能已经超过了“白根”号。改进后,“榛名”号的排水量为4950吨,“比睿”的排水量增大为5050吨,而速度减少1节,为31节。
  
  “榛名”号和“比睿”号现代化改进后参加了环太平洋协同作战演习,演习中与美军发挥了同样的作用。此外,“白根”号服役两年后与导弹驱逐舰“高风”和“秋风”一起参加了1982年环太平洋协同作战演习,这3艘军舰都装备有新式的情报处理装置和数据链,虽然不是很完善,但并没有重蹈1980年的覆辙。而且,“白根”号搭载的反潜直升机在反潜训练中多次捕捉到核潜艇,令美国及其它参加国非常震惊。以后在环太平洋协同作战演习和赴美训练,日本交替派遣这4艘军舰参加。特别是在环太平洋协同作战演习中派遣“八舰八机”这样的1个战术单位参加,在参加国中显示了高超的实力。美海军甚至说“如果没有海上自卫队参加,那么环太平洋协同作战演习就不如不演了”。
]]
宣传归宣传,事实归事实
就象我们知道日本人和猪狗属于不同的动物,而现实中,通常都是相提并论.
原帖由 hmsh 于 2007-3-13 23:12 发表

当初jczs说它还不是航母的理由:取消舱的两舷纵壁的重大变动、功率较小,其它的先不提,请问现在改了吗?!没有改的事实,你难道要故意忽视?!是不是现在所有与大隅级相似的舰,你和老张都叫它们小型航母?! ...

HMSH阁下,那些粪青的言论,不看也罢~~~
技术数据摆在那里,设计思想也摆在那里,他们硬是否定也没办法;
但是在日本的DDH都已经拨款的情况下,还在强调大隅是航母,简直就是偏执狂;
我说,DDH排水量都己经接近2万吨了,又是标准直通甲板,这个东西不去注意反而来强调大隅,粪青都不是这么做的罢;
再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大隅的确能改装成航母,但是这时日本的新DDH已经服役,难道日本人不去建DDH的后续舰,还专门花心思来改装大隅?日本还不缺那几个钱罢;funk ;funk
原帖由 深涧悠蓝 于 2007-3-13 23:20 发表
宣传归宣传,事实归事实
就象我们知道日本人和猪狗属于不同的动物,而现实中,通常都是相提并论.

朋友,漫骂不会令你的价值提升的~~~
   榛名级后续舰一一16DDH(大隅还只是运输的)
  
  日本1976年制定“防卫计划大纲”决定对护卫舰队(四个护卫队群)进行现代化改进。目的是为了适应战斗样式多样化、复合威胁增大以及装备性能提高等变化的军事环境,在这个构想下,1支护卫队群将由8艘驱逐舰和8架直升机组成,组成“八八体制”的战术单位。舰队中有1艘反潜核心舰(DDH,直升机驱逐舰)、防空核心舰(DDG,导弹驱逐舰)、5艘常规驱逐舰组成。DDH上搭载3架直升机、5艘驱逐舰各搭载1架直升机,称为“八八舰队”。反潜战由DDH负责,防空作战由DDG统·指挥,5艘驱逐舰是通过DDH、DDH组合应付各种作战。于是,4艘DDH中的“白根”号配备给第1护卫队群、“鞍马”号隶属第2护卫队群、“榛名”和“比睿”号分属第3、第4护卫队群,分别承担旌舰的任务。1985年3月,第1护卫队群实现了“八八舰队”体制,现在四个护卫队群全都组成“八八舰队”。世纪之交,随着“金刚”号防空驱逐舰和最新型“高波”号导弹驱逐舰分别加入舰队,日本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水面战术单位之一。
  
  但到了世纪之交时,日本的4艘直升机驱逐舰面临更新换代的问题,其中“榛名”号已经服役30多年,“比睿”号的服役年限也接近30年,退役是近在眼前的事。2000年,日本内阁会议批准了日本防卫厅的五年计划(200l至2005年度)《新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简称《新中期防》)。确认了榛名级的后续舰为“13500吨型直升机搭载护卫舰(DDH)”,2004年(平成16年)的预算中已经列入榛名级后继舰的建造计划,代称为16DDH。16DDH的基准排水量13500吨,服役后将会成为日本海上自卫队最大的水面战舰,建造经费预计可达1164亿日元。
  
  “榛名”号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第1艘直升机驱逐舰,服役时曾引起骚动,很多人认为这是一般直升机航母。其实“榛名”号搭载的直升机不过3架,与直升机航母不可同日而语。实际上,“榛名”号也好,“比睿”号也好,根本不具备可让人联想到航母的全通甲板,只是将普通的驱逐舰后部的三分之一处作为直升机的起降用的飞行甲板,甲板的前部设置了机库。
  
  日本建造“榛名”号时的设想是希望直升机从“榛名”号起飞后可以拖曳着被动式声纳或者是主动式声纳进行反潜。也就是说,“榛名”号搭载的直升机在军舰的前方、侧方不停地飞行、悬停,进行声纳探测。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日本海上自卫队并没有直升机驱逐舰(DDH),但日本一直想建造一艘真正意义_卜的直升机航母(CVH)。CVH的排水量为20000吨,不仅能够搭载直升机,还可以搭载固定翼的反潜巡逻机。由于种种原因,日本的CVH的构想并没有实现,代替的是“榛名”号DDH。“榛名”号在建造的过程中,日本还曾讨论过建造可以搭载6架直升机的8000吨级的DLH。“白根”号DDH的运用构想与“榛名”号的几乎相同,但装备要更现代化一些。
  
  自从榛名级服役以来,反潜战斗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60年代以前,潜艇的主要武器是鱼雷,为攻击水面舰艇必须靠近到一一定距离,防御的一方有机会在潜艇靠近前击退它。但随着苏联潜艇具备了水下导弹发射能力,能从远距离对水面舰艇实施导弹攻击。此外,苏联的潜艇的静音性越来越好,远距离很难用声纳探测到潜艇。
  
  20世纪50年代以前,声纳的造价非常高。随着后来声纳成本的降低以及日本经济取得非凡成就,日本军费大幅增加,因此对声纳的使用也没有了以前的限制。反潜水面战的主力也由直升机、反潜水上飞机转换为洛克希德公司制造的P一3C反潜巡逻机。1980年来,海盗的活动增加,对舰艇的威胁逐渐增大。因此,水面舰艇搭载的直升机的任务不断拓展,不仅装备1广水面声纳、声纳浮标、MAD(磁场异常探测器),而且还装备水面/低空雷达等电子仪器。直升机任务的拓展及性能的提高也对母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