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十四--长城抗战大刀队血战喜峰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11:54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长城会战中,除了中央军表现最为出色以外,以冷兵器大破日寇的西北军大刀队也是很值得一说的.
西北军对抗的虽然不是日军最强的主力部队!但是西北军的勇士们敢于用破烂不堪的杂牌武器装备,对抗武装到牙齿的日军主力部队.这种敢于面对死亡和困难的勇气,还是足以令后人钦佩不以的.

背景

日军本次长城会战的目的就是占领长城全线,确保热河省的安全,同时为下一步进军华北做铺垫.

在日军主力进攻古北口中央军防线的同时,他们集中一个旅团的兵力进攻另一个长城重要关口—喜峰口.

喜峰口古名松亭关,是长城一线在冷口和古北口之间的交通枢纽.它也是承德和河北滦东地区主干公路,经过长城一线的一个重要关隘.

喜峰口的名字由来很有意思,传说元末汉人扫平蒙古残部的战争中,有父子因为战乱而分离.后父子在松亭关意外相逢,相抱大笑而死.当地人把父子安葬在此,将关口改名为喜逢口,明朝永乐年间又改名为喜峰口.

喜峰口此处以雄关扼守华北门户,周围都是高山和险峰.关上城墙高达七米,主关上的城楼也高达13米,是绝对的易守难攻之地!

由于地利位置重要,喜峰口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过数次重大战役.中国古时各朝代都在此驻扎重兵.

对于如此重要的关隘,中日双方都是志在必得.日军在占领热河省全境以后,随即调动主力火速南下,进攻喜峰口.

3月7日,张学良因为热河省的惨败被迫通告下野,随即离开北平.
3月9日,日军服部旅团和铃木旅团的先头骑兵部队在装甲车的掩护下,从热河省凌源很快杀至喜峰口.
此时防守喜峰口的是从热河省败退下来万福麟的东北军,一共有二个师.

东北军数量占有优势,但是这些部队刚从热河省一路败退下来,士气极低,武器装备又丢失大部,根本无心恋战.

东北军和日军数量不多的一支骑兵部队碰了一下,就很快放弃喜峰口以东的董家口等阵地后撤.
这个重要关隘就被东北军如此轻易的放弃了.


当天中午,国民革命军第29军的骑兵部队 迎着溃败下来的东北军,一路急行军赶赴到喜峰口前线.此时喜峰口大部分阵地已经被日军占领.


---------------------险要的喜峰口


29军的历史

29军是西北军,下面先让老萨来说说西北军

所谓西北军就是指当年军阀冯玉祥的西北边防军.

西北军的历史很长,最早可以追述到北洋军阀时代.在西北军建军数十年的时间内,都是割据一方的军阀部队.它的兵源全部来自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四省.

1926年,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宣布忠于三民主义信条并且准备参加北伐作战.此时冯部正式被外界称为西北军!西北军在北伐中表现相当不错,对中华民国统一全国有很大的贡献.

但是1929年,冯玉祥向蒋介石要求给予当时许诺的山东地盘时,蒋介石不予理睬.冯玉祥知道被这个干弟弟被耍了,随即起兵反蒋.

老冯虽然狡猾,但是没有蒋介石手段高明.他的部下心腹大将韩复榘和石友三,被蒋介石用手段收买,还没有开战就倒戈走10万人.实力大减的冯玉祥,被中央军打的大败.

冯战败后,去山西试图说服阎锡山一同对付蒋介石,结果反被阎锡山软禁.

西北军在冯玉祥的大将宋哲元指挥下继续进军河南,又被中央军击败,最终全部退回陕西境内.

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各地军阀残部再次聚集起来对付中央.

西北军也在宋哲元的指挥下,再次和中央军展开激战.

开始的作战比较顺利,但是随着张学良拥护中央,率领东北军入关,西北军再次全线崩溃.

蒋介石此时又使用收买的手段,西北军的吉鸿昌,孙连仲的二个军连同梁冠英,焦文典,葛运隆等大将纷纷倒向中央一边.庞炳旭,孙殿英,刘春荣率部离开西北军,自立为王去了.

当时不可一世的数十万西北军,此时只剩下五万多人,在宋哲元,张自忠,刘汝明,秦德纯,赵登禹等人的领导下,退入山西!

名噪一时的西北军就此分崩离析。

1931年,西北军残部在山西受到阎锡山排挤,几乎生存不下去.

走投无路下,西北军只得投奔实际割据一方的张学良.

其中实力最强的宋哲元部被张学良改编,番号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后又称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 宋哲元任军长.

29军下辖2个师,包括二个师,冯治安的37师,张自忠的38师.

由于张学良觉得西北军不可靠,所以给予他们的待遇很差.在1931年扔给宋哲元50万大洋的安家费,将其安置在山西东南部以后,就完全撒手不管了.

当时山西都是阎锡山的地盘,老阎对这支在自己地盘的军队很有戒心,对他们处处防范!

西北军基本无法通过地方政府获得军费,当时中央军一个师的每月军费就有12万大洋!

张学良给的区区50万大洋,西北军二个师不管怎么节省也是不够的.

这2年内,西北军数万将士过真可谓穷困潦倒.

到了1932年,华北局势发生变化,日本人的威胁已经很近.张学良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才让宋哲元率部调动到察哈尔省,和东北军成为犄角之势.

西北军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宋哲元大喜之下,率部赶赴察哈尔.但是此时西北军已经穷困久了,士兵衣服破破烂烂,枪械也是五花八门,人瘦马也瘦,外形酷似察哈尔境内流窜的土匪.西北军刚刚路过二个县,就造成了当地老百姓的很大恐慌,当地的剿匪部队还差点和西北军交火.

宋哲元只好哭笑不得的命令部队只能夜里行军,避免再造成误会.

这种情况,足可见当时西北军之潦倒!

虽然当时察哈尔也是一个中国数一数二的穷省,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地盘.

宋哲元在察哈尔的半年时间内,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西北军的元气,并把部队扩大到三个师,共五个旅3万人.期间增加了一个暂编第2师,师长刘汝明,下辖一个第1旅!

人员虽有一定的恢复,但是武器方面单靠察哈尔的财力是没法补充的.

当时宋哲元的29军装备是相当差的,在全中国可能也要排到倒数几位!


---------------------------29军的老式火炮

一个3万人的29军,只有10门山炮和野炮!

这个数量还不到日军一个2万多人甲种师团的六七分之一(1个日军师团直属炮兵联队就装备54门重炮).

除了数量不足以外,这些山炮的质量还很差,大部分是苏联在1926年援助给冯玉祥的老装备.这些火炮在苏联援助给冯玉祥的时候,就已经苏联红军缴获白军的沙俄时代破烂货.到了1933年,这些火炮已经使用了十多年,状况可想而知!
除了大炮以外,苏制大炮的炮弹29军的军工作坊无法生产,炮弹也是苏联制造的十多年前的老古董.
据当时老兵回忆,他亲眼看见29军大炮连射13发到日军人群中,结果居然没有一发炮弹爆炸.直到第14发炮弹才爆炸.

老萨对此也没有什么话说,本能的想起了北洋水师的劣质弹药.这么多年,中国还是吃不能自产高质量武器的亏!

至于士兵的装备则更差,部队装备步枪就多达四种,分别是国产的汉阳造和老套筒,日本三八式步枪,还有少量当年苏联援助的莫新纳甘步枪.
这就这样拼拼凑凑,步枪数量还是不足.
29军下属军工作坊勉强制造的一些土制毛瑟枪充数,这些劣质步枪的射程还不到400米.

这些枪械使用的弹药也多达四种,复杂的弹药供应让29军的后勤人员叫苦不迭!

轻武器上,29军一个连只有二挺老式机枪,29军一个连装备的机枪数量仅仅相当于日军一个排.

用这样的装备和装备坦克和重炮的日军作战,就现在眼光看来简直是以卵击石!

1933年热河抗战爆发,张学良除了把西北军孙殿英部调动到绥远以外,还急调29军赶赴北平作为战略预备队.
但由于张学良部署不当和指挥的无能,热河省在不到二周之内就丢失了.防守热河的东北军一触即溃,部分军队阵前倒戈,剩下的一路狂奔到长城一线.
由于败退时候极为混乱仓促,东北军在退到长城以后基本失去战斗力.

接替张学良指挥华北抗战的何应钦总司令,命令宋哲元第29军紧急赶赴长城一线,替换防守此处的东北军.



--------------------------29军还装备一些苏联重机枪


西北军的大刀队

随着速射武器的发明,冷兵器在一战后期逐步退出了战争的舞台.

这个原因还是很简单的.

在一战之前,各国军队基本没有装备什么速射武器.

当时传统的进攻作战方式,就是首先炮击,其次步兵勇敢冲锋,最后冲入敌人阵地展开激烈的肉搏战.

对于防守一方来说,在进攻一方炮击的时候隐蔽,敌人步兵冲锋的时候则是主要杀伤进攻敌人的阶段,一旦杀伤一定数量的冲锋敌人,敌军就会后撤,防守也就成功了.

但是当时各国很少装备速射武器,单靠每人手中的单发步枪.

如果进攻敌人占有战术和数量上的优势,在敌人冲锋时候是杀伤不了多少敌人的.于是,使用刺刀的肉搏战就是必须的了.

但是,随着速射武器的发展,产生肉搏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1884年,马克希姆发明了每分钟射速超过600发的重机枪.

重机枪发明后10年的1894年,在非洲的津巴布韦,40个英国殖民地警察用4挺马克希姆重机枪击退了5000多名当地祖鲁武士的数十次冲锋,杀死了其中的3000多人.而英国警察基本没有伤亡.

而仅仅在重机枪发明的10年前的1878年,同样是在非洲.一样的祖鲁武士用大刀长矛全歼过一支装备精良的英国军队.杀死了英军1700多人,缴获了1000支步枪和50万发子弹.祖鲁武士伤亡3000人!

重机枪让步兵的冲锋冒着巨大的危险,各国士兵的勇敢开始让路于 先进的杀人武器.索姆河战斗中,勇敢的英法联军士兵冒着德军的重机枪冲锋,仅仅一天之内损失6万多人.冲锋的英法士兵在可怕弹雨中,根本无法接近德国的战壕,也无法进行肉搏战.

不过当时的重机枪仍然有着局限性,由于全枪重量大,需要多人操作等原因.重机枪移动不方便,只能用作固定阵地的防御,不适合使用在运动战中,也无法用作进攻作战.

到了一战中后时期,弥补重机枪缺点的轻机枪开始装备部队,并且大量使用在运动战中,让防御一方更加如虎添翼.

一战结束时期,机枪大量装备各国部队,成为军队主力装备.当时德国一个师装备324挺机枪,法国师装备684挺机枪,英国师400挺,工业实力最强的美国师竟然高达1000挺(轻机枪775挺).

除了在防御中,速射武器起到的重大的影响以外!

进攻速射武器的发明也让冷兵器的肉搏战变得不太可能.

一战后期射速达到每分钟400发的冲锋枪已经发明,到了二战期间欧洲各国装备的冲锋枪数量都达到数百万,其中苏联的波波沙更是高达500万把.

大家都知道,一把冲锋枪在近战中扫射死七八个刺刀兵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大量的速射武器,让肉搏战数量大为减少, 到了二战的欧洲战场,已经很少有使用冷兵器的肉搏.

刺刀能够使用的场合,不到实战中的百分之一!

但是本次长城抗战中,西北军仍然以冷兵器作为主要装备进行了多次成功的反攻作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西北军大刀队.

这种和世界发展潮流相反的作战方式,不是中国人的标新立异,实在是无奈之举.

西北军的大刀队正式的名称是西北军手枪队,这是一支以近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精锐部队

大家都知道,陕甘一带都是中国较为贫困的地区,很难供养一支现代化军队.

西北军建立初期就遭遇到部队规模迅速扩大,但是枪械,刺刀等武器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冯玉祥当时出于无可奈何,打制了一批大刀装备部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步枪和刺刀数量的不足.
这本身倒是没有什么稀奇,其实从1917年到1927年由于国际社会为了停止中国内战而对中国进行武器禁运以来,军阀部队的装备就没有怎么齐备过.大多数民国初期的重要战斗中,都可以看到大刀长矛的影子.

但是西北军则很不同,西北军和大刀结缘并非偶然..

西北军在成立初试,冯玉祥就意识到他无法有效解决部队的装备问题.

当时由于军阀普遍装备较差,机枪火炮数量屈指可数,难以在远距离造成敌人大量的杀伤.
很多的激战,大多靠激烈的肉搏战分出胜负,所以各地军阀都很重视部队的近战能力,老冯也不例外!

那时候世界上还没有发明冲锋枪之类的近战连射武器,步枪之内单发武器在近战中又没什么大的作用,所以各地军阀很重视刺刀大刀之内冷兵器的使用.

况且当时的陕西河北一带民风比较尚武,年轻力壮的当地小伙子大多懂得一招半式.

冯玉祥本人又是一个很喜爱中国武术的人,他的西北军内配有很多当地著名的武术大师作为教官,比如沧州籍的武术名家马凤图、马英图、王子平、洪立厚、刘鸿庆、王桂林.

这些武术大师根据西北军的特点,以中华传统武术作为基础,群策群力,共同研究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拼刺招数和大刀的刀法.

冯玉祥对这些实用的武术非常满意,随即推广到整个西北军.冯玉祥自己还经常亲自检查士兵的刺枪和劈杀等.


------------------------赶赴前线的大刀队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长城会战中,除了中央军表现最为出色以外,以冷兵器大破日寇的西北军大刀队也是很值得一说的.
西北军对抗的虽然不是日军最强的主力部队!但是西北军的勇士们敢于用破烂不堪的杂牌武器装备,对抗武装到牙齿的日军主力部队.这种敢于面对死亡和困难的勇气,还是足以令后人钦佩不以的.

背景

日军本次长城会战的目的就是占领长城全线,确保热河省的安全,同时为下一步进军华北做铺垫.

在日军主力进攻古北口中央军防线的同时,他们集中一个旅团的兵力进攻另一个长城重要关口—喜峰口.

喜峰口古名松亭关,是长城一线在冷口和古北口之间的交通枢纽.它也是承德和河北滦东地区主干公路,经过长城一线的一个重要关隘.

喜峰口的名字由来很有意思,传说元末汉人扫平蒙古残部的战争中,有父子因为战乱而分离.后父子在松亭关意外相逢,相抱大笑而死.当地人把父子安葬在此,将关口改名为喜逢口,明朝永乐年间又改名为喜峰口.

喜峰口此处以雄关扼守华北门户,周围都是高山和险峰.关上城墙高达七米,主关上的城楼也高达13米,是绝对的易守难攻之地!

由于地利位置重要,喜峰口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过数次重大战役.中国古时各朝代都在此驻扎重兵.

对于如此重要的关隘,中日双方都是志在必得.日军在占领热河省全境以后,随即调动主力火速南下,进攻喜峰口.

3月7日,张学良因为热河省的惨败被迫通告下野,随即离开北平.
3月9日,日军服部旅团和铃木旅团的先头骑兵部队在装甲车的掩护下,从热河省凌源很快杀至喜峰口.
此时防守喜峰口的是从热河省败退下来万福麟的东北军,一共有二个师.

东北军数量占有优势,但是这些部队刚从热河省一路败退下来,士气极低,武器装备又丢失大部,根本无心恋战.

东北军和日军数量不多的一支骑兵部队碰了一下,就很快放弃喜峰口以东的董家口等阵地后撤.
这个重要关隘就被东北军如此轻易的放弃了.


当天中午,国民革命军第29军的骑兵部队 迎着溃败下来的东北军,一路急行军赶赴到喜峰口前线.此时喜峰口大部分阵地已经被日军占领.


---------------------险要的喜峰口


29军的历史

29军是西北军,下面先让老萨来说说西北军

所谓西北军就是指当年军阀冯玉祥的西北边防军.

西北军的历史很长,最早可以追述到北洋军阀时代.在西北军建军数十年的时间内,都是割据一方的军阀部队.它的兵源全部来自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四省.

1926年,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宣布忠于三民主义信条并且准备参加北伐作战.此时冯部正式被外界称为西北军!西北军在北伐中表现相当不错,对中华民国统一全国有很大的贡献.

但是1929年,冯玉祥向蒋介石要求给予当时许诺的山东地盘时,蒋介石不予理睬.冯玉祥知道被这个干弟弟被耍了,随即起兵反蒋.

老冯虽然狡猾,但是没有蒋介石手段高明.他的部下心腹大将韩复榘和石友三,被蒋介石用手段收买,还没有开战就倒戈走10万人.实力大减的冯玉祥,被中央军打的大败.

冯战败后,去山西试图说服阎锡山一同对付蒋介石,结果反被阎锡山软禁.

西北军在冯玉祥的大将宋哲元指挥下继续进军河南,又被中央军击败,最终全部退回陕西境内.

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各地军阀残部再次聚集起来对付中央.

西北军也在宋哲元的指挥下,再次和中央军展开激战.

开始的作战比较顺利,但是随着张学良拥护中央,率领东北军入关,西北军再次全线崩溃.

蒋介石此时又使用收买的手段,西北军的吉鸿昌,孙连仲的二个军连同梁冠英,焦文典,葛运隆等大将纷纷倒向中央一边.庞炳旭,孙殿英,刘春荣率部离开西北军,自立为王去了.

当时不可一世的数十万西北军,此时只剩下五万多人,在宋哲元,张自忠,刘汝明,秦德纯,赵登禹等人的领导下,退入山西!

名噪一时的西北军就此分崩离析。

1931年,西北军残部在山西受到阎锡山排挤,几乎生存不下去.

走投无路下,西北军只得投奔实际割据一方的张学良.

其中实力最强的宋哲元部被张学良改编,番号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后又称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 宋哲元任军长.

29军下辖2个师,包括二个师,冯治安的37师,张自忠的38师.

由于张学良觉得西北军不可靠,所以给予他们的待遇很差.在1931年扔给宋哲元50万大洋的安家费,将其安置在山西东南部以后,就完全撒手不管了.

当时山西都是阎锡山的地盘,老阎对这支在自己地盘的军队很有戒心,对他们处处防范!

西北军基本无法通过地方政府获得军费,当时中央军一个师的每月军费就有12万大洋!

张学良给的区区50万大洋,西北军二个师不管怎么节省也是不够的.

这2年内,西北军数万将士过真可谓穷困潦倒.

到了1932年,华北局势发生变化,日本人的威胁已经很近.张学良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才让宋哲元率部调动到察哈尔省,和东北军成为犄角之势.

西北军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宋哲元大喜之下,率部赶赴察哈尔.但是此时西北军已经穷困久了,士兵衣服破破烂烂,枪械也是五花八门,人瘦马也瘦,外形酷似察哈尔境内流窜的土匪.西北军刚刚路过二个县,就造成了当地老百姓的很大恐慌,当地的剿匪部队还差点和西北军交火.

宋哲元只好哭笑不得的命令部队只能夜里行军,避免再造成误会.

这种情况,足可见当时西北军之潦倒!

虽然当时察哈尔也是一个中国数一数二的穷省,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地盘.

宋哲元在察哈尔的半年时间内,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西北军的元气,并把部队扩大到三个师,共五个旅3万人.期间增加了一个暂编第2师,师长刘汝明,下辖一个第1旅!

人员虽有一定的恢复,但是武器方面单靠察哈尔的财力是没法补充的.

当时宋哲元的29军装备是相当差的,在全中国可能也要排到倒数几位!


---------------------------29军的老式火炮

一个3万人的29军,只有10门山炮和野炮!

这个数量还不到日军一个2万多人甲种师团的六七分之一(1个日军师团直属炮兵联队就装备54门重炮).

除了数量不足以外,这些山炮的质量还很差,大部分是苏联在1926年援助给冯玉祥的老装备.这些火炮在苏联援助给冯玉祥的时候,就已经苏联红军缴获白军的沙俄时代破烂货.到了1933年,这些火炮已经使用了十多年,状况可想而知!
除了大炮以外,苏制大炮的炮弹29军的军工作坊无法生产,炮弹也是苏联制造的十多年前的老古董.
据当时老兵回忆,他亲眼看见29军大炮连射13发到日军人群中,结果居然没有一发炮弹爆炸.直到第14发炮弹才爆炸.

老萨对此也没有什么话说,本能的想起了北洋水师的劣质弹药.这么多年,中国还是吃不能自产高质量武器的亏!

至于士兵的装备则更差,部队装备步枪就多达四种,分别是国产的汉阳造和老套筒,日本三八式步枪,还有少量当年苏联援助的莫新纳甘步枪.
这就这样拼拼凑凑,步枪数量还是不足.
29军下属军工作坊勉强制造的一些土制毛瑟枪充数,这些劣质步枪的射程还不到400米.

这些枪械使用的弹药也多达四种,复杂的弹药供应让29军的后勤人员叫苦不迭!

轻武器上,29军一个连只有二挺老式机枪,29军一个连装备的机枪数量仅仅相当于日军一个排.

用这样的装备和装备坦克和重炮的日军作战,就现在眼光看来简直是以卵击石!

1933年热河抗战爆发,张学良除了把西北军孙殿英部调动到绥远以外,还急调29军赶赴北平作为战略预备队.
但由于张学良部署不当和指挥的无能,热河省在不到二周之内就丢失了.防守热河的东北军一触即溃,部分军队阵前倒戈,剩下的一路狂奔到长城一线.
由于败退时候极为混乱仓促,东北军在退到长城以后基本失去战斗力.

接替张学良指挥华北抗战的何应钦总司令,命令宋哲元第29军紧急赶赴长城一线,替换防守此处的东北军.



--------------------------29军还装备一些苏联重机枪


西北军的大刀队

随着速射武器的发明,冷兵器在一战后期逐步退出了战争的舞台.

这个原因还是很简单的.

在一战之前,各国军队基本没有装备什么速射武器.

当时传统的进攻作战方式,就是首先炮击,其次步兵勇敢冲锋,最后冲入敌人阵地展开激烈的肉搏战.

对于防守一方来说,在进攻一方炮击的时候隐蔽,敌人步兵冲锋的时候则是主要杀伤进攻敌人的阶段,一旦杀伤一定数量的冲锋敌人,敌军就会后撤,防守也就成功了.

但是当时各国很少装备速射武器,单靠每人手中的单发步枪.

如果进攻敌人占有战术和数量上的优势,在敌人冲锋时候是杀伤不了多少敌人的.于是,使用刺刀的肉搏战就是必须的了.

但是,随着速射武器的发展,产生肉搏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1884年,马克希姆发明了每分钟射速超过600发的重机枪.

重机枪发明后10年的1894年,在非洲的津巴布韦,40个英国殖民地警察用4挺马克希姆重机枪击退了5000多名当地祖鲁武士的数十次冲锋,杀死了其中的3000多人.而英国警察基本没有伤亡.

而仅仅在重机枪发明的10年前的1878年,同样是在非洲.一样的祖鲁武士用大刀长矛全歼过一支装备精良的英国军队.杀死了英军1700多人,缴获了1000支步枪和50万发子弹.祖鲁武士伤亡3000人!

重机枪让步兵的冲锋冒着巨大的危险,各国士兵的勇敢开始让路于 先进的杀人武器.索姆河战斗中,勇敢的英法联军士兵冒着德军的重机枪冲锋,仅仅一天之内损失6万多人.冲锋的英法士兵在可怕弹雨中,根本无法接近德国的战壕,也无法进行肉搏战.

不过当时的重机枪仍然有着局限性,由于全枪重量大,需要多人操作等原因.重机枪移动不方便,只能用作固定阵地的防御,不适合使用在运动战中,也无法用作进攻作战.

到了一战中后时期,弥补重机枪缺点的轻机枪开始装备部队,并且大量使用在运动战中,让防御一方更加如虎添翼.

一战结束时期,机枪大量装备各国部队,成为军队主力装备.当时德国一个师装备324挺机枪,法国师装备684挺机枪,英国师400挺,工业实力最强的美国师竟然高达1000挺(轻机枪775挺).

除了在防御中,速射武器起到的重大的影响以外!

进攻速射武器的发明也让冷兵器的肉搏战变得不太可能.

一战后期射速达到每分钟400发的冲锋枪已经发明,到了二战期间欧洲各国装备的冲锋枪数量都达到数百万,其中苏联的波波沙更是高达500万把.

大家都知道,一把冲锋枪在近战中扫射死七八个刺刀兵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大量的速射武器,让肉搏战数量大为减少, 到了二战的欧洲战场,已经很少有使用冷兵器的肉搏.

刺刀能够使用的场合,不到实战中的百分之一!

但是本次长城抗战中,西北军仍然以冷兵器作为主要装备进行了多次成功的反攻作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西北军大刀队.

这种和世界发展潮流相反的作战方式,不是中国人的标新立异,实在是无奈之举.

西北军的大刀队正式的名称是西北军手枪队,这是一支以近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精锐部队

大家都知道,陕甘一带都是中国较为贫困的地区,很难供养一支现代化军队.

西北军建立初期就遭遇到部队规模迅速扩大,但是枪械,刺刀等武器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冯玉祥当时出于无可奈何,打制了一批大刀装备部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步枪和刺刀数量的不足.
这本身倒是没有什么稀奇,其实从1917年到1927年由于国际社会为了停止中国内战而对中国进行武器禁运以来,军阀部队的装备就没有怎么齐备过.大多数民国初期的重要战斗中,都可以看到大刀长矛的影子.

但是西北军则很不同,西北军和大刀结缘并非偶然..

西北军在成立初试,冯玉祥就意识到他无法有效解决部队的装备问题.

当时由于军阀普遍装备较差,机枪火炮数量屈指可数,难以在远距离造成敌人大量的杀伤.
很多的激战,大多靠激烈的肉搏战分出胜负,所以各地军阀都很重视部队的近战能力,老冯也不例外!

那时候世界上还没有发明冲锋枪之类的近战连射武器,步枪之内单发武器在近战中又没什么大的作用,所以各地军阀很重视刺刀大刀之内冷兵器的使用.

况且当时的陕西河北一带民风比较尚武,年轻力壮的当地小伙子大多懂得一招半式.

冯玉祥本人又是一个很喜爱中国武术的人,他的西北军内配有很多当地著名的武术大师作为教官,比如沧州籍的武术名家马凤图、马英图、王子平、洪立厚、刘鸿庆、王桂林.

这些武术大师根据西北军的特点,以中华传统武术作为基础,群策群力,共同研究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拼刺招数和大刀的刀法.

冯玉祥对这些实用的武术非常满意,随即推广到整个西北军.冯玉祥自己还经常亲自检查士兵的刺枪和劈杀等.


------------------------赶赴前线的大刀队




-----------------宋哲元将军,这是一个在抗战历史上很复杂的人物.

双方对峙倒16日,日军感觉正面攻击喜峰口难以奏效,随即进攻喜峰口西面29军暂六师驻守的罗文峪.

日军集中第8师团第4旅团和骑兵第3旅团主力4000多人,进攻罗文峪.

罗文峪阵地由暂六师和东北骑兵第五旅驻守.但是第五旅看见日军赶来,居然擅自后撤到后方逃走,仅仅留下暂六师独自作战.

暂六师虽然号称为师,实际仅有一个旅兵力.双方激战二日,暂六师依托城墙碉堡和日军激战,一个阵地往往反复争夺10多次.

暂六师虽然顶住了日军,但是伤亡极为惨重.其中有个营,营长光荣殉国,全营只剩下70人.

由于战局不利,当时29军军长宋哲元亲自赶赴罗文峪前线,组织500大刀队连夜反攻.

大刀队出发前,宋哲元军长亲自为500勇士送行.面对着这些无畏的勇士,宋哲元很有感动.
他多年征战的经验告诉他,这500勇士能够活着回来的不会太多.

500壮士一个个从对他们进这宋哲元面前走过,突然有一个叫做侯万山的班长跪倒在宋哲元的面前,泪流满面.

宋哲元当时严厉的对这个班长说:你哭什么,跪什么,你是不是中国军人,是不是西北汉子!你怕死就换别人去!

侯万山留着泪对宋哲元说:军长,我不是怕死.打鬼子,咱们不会含糊.只是我的老婆马上就要生了,如果我这次殉国过了,孤儿寡母求军长体恤.我死也瞑目了!

宋哲元听了以后,感动的侯万山说:你放心去吧.你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

接着宋哲元对500勇士们说:兄弟们先走一步,你们的家眷我们一定会照顾好的.

随即宋军长对这500人庄严的敬了一个军礼.

侯万山此时已经站起身来,向宋哲元回了一个军礼,头也不回赶赴前线.

这战,侯万山果然壮烈殉国.身边战友回忆,侯挥舞大刀连续砍到了7个日军,直到大刀全部卷刃无法再用,才中弹牺牲.

之后,宋哲元果然把侯万山夫人生下的双胞胎认做亲子,并且带回宋家抚养.宋哲元给二人取名为宋纪峰和宋纪峪,以纪念其父在喜峰口罗文峪的牺牲.

到了二人18岁成年的时候,宋家处于对侯万山的尊敬,又让其恢复了侯姓!

日军遭到夜袭损失不轻,加上战到18日也不能获胜.此时29军其他援军已经赶到,日军只得全部退出了罗文峪.

喜峰口方向鉴于日军分兵进攻,加之喜峰口正面又有日军主力增援,被迫后退缩小防线.

日军3月17日又一次发起进攻,只占领了喜峰口外的潘家口,封锁了中国军队可能从喜峰口北上的道路.

日本方面觉得已经实现了战前的部分军事目的,一部分主力退往热河省修整.中日双方由此在喜峰口对峙.
到了4月8日,日军为了配合滦东的作战,又集中14旅团大部,对喜峰口发动了六天强攻,都被29军击退.

29军虽然顶住了日军,但是没有办法保证长城全线的安全.
4月11日,日军攻破晋军和东北军防守的冷口,29军侧翼受到严重威胁.

14日,29军被迫撤离喜峰口,退到罗文峪和澈河桥一带二线阵地固守,喜峰口被日军占领.


整个喜峰口战斗中,西北军伤亡5000多人,日军伤亡近3000人.





-----------------罗文峪手刃日军数十人的勇士王元龙
?

西北军的数万勇士们,他们挥舞着大刀面对日军炽热炮火的勇气,足以令人后辈小子老萨之流 心酸感慨不已!

我们扪心自问,这样的前辈难道不值得我们所骄傲吗?

但是我们又怎样对待大刀队的老兵!

著名作家方军曾经记录过一个名叫杨云峰的大刀队老兵.

这个老兵从1926年参加西北军,从1933年长城会战开始,和日军作战13年之久.

参加过长城,卢沟桥,大名三次大刀敢死队,他当年的战友到了1945年几乎全部阵亡.杨老自己负伤数次,脸颊被子弹打穿,打掉了下牙床,一只耳朵被日军大炮炸聋,手脚都有伤,可谓九死一生.

到了1945年,杨老刚刚当上国军少尉.国民政府鉴于他是受伤的老兵,让其回家.

杨老当兵这么多年,没有一分钱的积蓄.他到了河南老家的时候,部队发给的盘缠早就用完了,除了背着的那把陪了他战斗十年的大刀以外,别无他物!

由于是农民出身又没有文化,杨老就在河南老家种地为生.

到了1948年,杨老所在的部队何基沣部起义投奔中共,成为淮海大战的重要转折.

杨老的老首长何基沣很照顾这个老部下(何基沣曾经是杨老的营长,到了1945年这个营几乎没有人了),发给了他一份起义人员证明. 全文为《起义人员证明书》,武字13127号。杨云峰同志,原系国民党陆军军官,于1948年11月在江苏贾汪参加77军起义,特此证明。

方军说,当年日军老兵虽然在中国犯下无数罪行,但是回国以后仍然受到日本政府的优待.在九十年代,日本政府给予每个老兵每月十五万日元的体恤金,直到去世为之.日本天皇还特拨每个日本老兵五万日元作为每月的 恩赏.  换句话来说,每个日本老兵除了自己的退休金以外,每月还可以从政府拿到一万五千元人民币左右.

而我们做的如何呢?

杨老由于战伤,没有结婚,无儿无女.由于并非革命军人,政府也不会给他一分钱.如果不是那份起义证明,恐怕还要被斗争的.

杨老一个人生活到70年代,由于年纪大了,开始不能下地劳动,生活开始贫困.

建国以后担任农业部长的老首长何基沣经常给他私人资助,还照顾72岁的杨老去一家工厂当门房,直到1980年何基沣自己去世!

后来,由于改革开放,杨老的工厂倒闭.此时80的杨老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又无子女,从1987年开始,他被迫以乞讨为生.

作家方军见到杨老的时候,是在抗战纪念馆.当时杨老已经90岁,他把自己当年背回家的那把大刀,无偿捐献给了这种纪念馆.

之后, 杨老几次到抗战纪念馆,但是都被人强制送走了.因为他是一路要饭来得,一个抗战老兵还在抗战纪念馆门口要饭,影响不好.

至于纪念馆的公车进出纪念馆时,车里领导看着门口要饭杨老时的蔑视表情,让作家方军痛心疾首.

方军采访杨老所在村子的村长为什么不给养老金,村长表示村子里面经费不足,上面也没有指示.

方军最后一次见到92岁的杨老时,杨老背着一个1952年买的破背包在要饭.包里面放着一些食物和零钱,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当时方军和他的朋友把身上所有钱都给了他.后来方军不知道怎么的提起了日本当年老兵每月有一万多人民币的政府体恤金的事情.

杨沉默了一会,说了一句好像完全不相干的话.这句话让方军和老萨都感慨不已,无颜已答!

杨老说:他们(日本老兵)要是还敢来,我还是迎上去!

杨老在97岁时去世,大家都知道,他是死于贫困!



------------------------杨老的当年一张舞刀照片,豪气不减当年


我们痛斥日本篡改历史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

篡改历史的日本人善待了他们罪行累累的老兵,我们又做了什么?

如果有机会,老萨一定要去看看杨老捐赠给纪念馆的那把大刀.

刀有刀魂,人有人魂,一个民族也是要有灵魂的!
全文完
“当时方军和他的朋友把身上所有钱都给了他.后来方军不知道怎么的提起了日本当年老兵每月有一万多人民币的政府体恤金的事情.”
我哭~
:') :') :')
(老萨始终是一文人啊~既没学武~又不懂军事~唉~)
原帖由 湘中王平 于 2007-2-21 11:30 发表
“当时方军和他的朋友把身上所有钱都给了他.后来方军不知道怎么的提起了日本当年老兵每月有一万多人民币的政府体恤金的事情.”
我哭~
:') :') :')
(老萨始终是一文人啊~既没学武~又不懂军事~唉~)

这一段本想删除的,想了想还是尊重作者原文吧..........
我感兴趣的是里面大刀的刀法对不对,湘中刀法大家王平肯定能够评价:D
原帖由 孙大炮 于 2007-2-21 11:43 发表

这一段本想删除的,想了想还是尊重作者原文吧..........
我感兴趣的是里面大刀的刀法对不对,湘中刀法大家王平肯定能够评价:D

这个就不能够乱说出去了~(偶还想赚点小钱花花滴哩~:P )
君这么一手可比梦回秦汉君滴打破沙锅问到底还要强悍啊~
偶怕怕~
:o :o :o
虽然刺杀训练被列为体育科目了~
但是还是要学学的~君找个当过步兵的退伍(复员)军人交交朋友就知道了~
透露点~就是战术啊~
战术~战术~战术~
原帖由 孙大炮 于 2007-2-21 11:43 发表

这一段本想删除的,想了想还是尊重作者原文吧..........
我感兴趣的是里面大刀的刀法对不对,湘中刀法大家王平肯定能够评价:D

我正在准备一篇名为《虎贲》的文章~
要是换不到钱钱就发给大家来丢砖头吧~
:') :') :')
原帖由 湘中王平 于 2007-2-21 12:15 发表

我正在准备一篇名为《虎贲》的文章~
要是换不到钱钱就发给大家来丢砖头吧~
:') :') :')

等候拜读中............:victory:
杨老在97岁时去世,大家都知道,他是死于贫困!
这个算高寿拉,死于贫困太牵强
都是铁打的英雄汉!
实在是太不容易了~~~看完这样的英雄事迹~~~做为享受和平富足生活的后辈,感觉心中有愧~~~
看得热泪盈眶:')
原帖由 麻醉枪 于 2007-2-24 11:45 发表
看得热泪盈眶:')

不必了~
只要你工作时努力工作~学习时认真学习~
在家里孝敬父母,爱你妻儿~
在网上和“教主”们多做斗争~
就可以了~
;P ;P :P :hand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