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抗战”——大刀队的另类传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7:00:50
                                                          这也是抗战
                                                 ——大刀队的另类传说


题记: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尤其在宏大叙事的风格影响下,小姑娘脸上的脂粉早已掩盖了其庐山真面目,要想观照小姑娘的素颜,野史、传说就是最好的卸妆水,能让我们后来人从中窥得那不同寻常的另一面。当然,这另一幅脸孔是否真实?却并不在笔者考证的范围之内。笔者当前所做的,仅仅是记录,记录下一些当事人眼中的历史。浮光掠影、惊鸿一瞥,虽非全貌,亦有可观处。

      笔者所记录的传说,全部来源于家乡老人们的口述。这与超大盛行的“同事说”、“同学说”、“亲戚说”、“某位业内人士说”……类似,有考据癖者切莫认真,权当故事听之。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名为“大刀队”的抗日组织,却并非是29军帐下大刀队这样的职业军人,而是江南沦陷时期笔者家乡的三大武装势力之一。他们分别为:日本驻军、大刀队、新四军。这三家互为敌对,时常冲突,每每发生枪战,百姓就在屋内透过门缝观看,既好奇,又恐惧。所幸其时已非抗战初期,双方并没有投入重武器,故而平民未有较大波及。只知道鬼子兵虽然个矮却都是神射手,枪法极其了得。新四军、大刀队人马与鬼子交火往往以袭扰为主,遇到鬼子大军出动则“望风而逃”(乡人语),自然这是乡人鄙陋不懂什么“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高明,只晓得鬼子最厉害,其他两家与鬼子对打,输多赢少云云。

     
     这三大势力中也属鬼子最为扰民,大刀队次之,新四军军纪最好,但在当地的影响力也最为微弱。不能否认,部分鬼子兵对小朋友还算友好,常有奶糖相送,也喜爱在酒后载歌载舞,乡人小儿不免好奇模仿,居然也多能用日语哼唱《满洲姑娘》等歌曲。但是镇上的富户、以及大姑娘家则对其非常惧怕,一来鬼子中的朝鲜人经常违反军纪,喜欢偷、抢平民财物;二来鬼子到底是好色,且喜欢来硬的,还不负责。故而每每鬼子有需求,维持会的大先生(当地首富)总要出面从妓院请来姑娘解决,此举对当地百姓而言也算功德无量。
      

     大刀队与新四军就要好的多,毕竟是同胞么。这两路势力每次半公开化的来到镇上,鬼子也不管(不动手就不管,当然也无法分辨),此时大先生照例又要出面,大办酒席犒赏众兄弟,不醉不欢。其中大刀队的兄弟,如若看上谁家姑娘,则不免强娶了去做小,百姓多无奈,但彩礼也是有一点的,好歹也算负责。新四军到只是吃吃喝喝,并不许进百姓家门,口碑最佳,不过打仗也最不给力,这恐怕与其根据地不在苏南有关。

   
      抗战最勇猛、最坚决者,当属大刀队分子。不知其是否隶属阮清源“忠义救国军”麾下,且行踪不定、来去如飞,颇有明清以来江淮漕帮的行事风格,笔者推断其至少是被国军招安了的原黑帮、会道门分子,并与重庆政府结成“听调不听宣”的形式,从事“曲线救国”的总路线,否则也不会对新四军如此仇视。


      大刀队的成员作战时也有统一制服:一水儿的玄衣玄靴、细密盘扣、皂巾裹头,身背肩扛一杆大刀,很像1970年代香港功夫片的戏装打扮,热兵器则较为少见,打起仗来全凭大师兄(乡人谓之大好佬)指挥。大师兄有时是大掌柜,年纪稍长,为组织内的领军人物,穿着自然不同于普通兄弟,竟着书生的长衫,且会法术,每遇掠阵,便将长衫前摆纳入腰际,空着两手,迎向鬼子呼啸而至的枪弹,毫不闪避,只以两臂不断作搂草状,口中念念有词,据传能将鬼子的子弹悉数收入其卷起的前摆内而不自伤。后面的众弟子则踩着诡异的步法,紧紧跟随大师兄猛打猛冲,运气好时竟能将小股日军击溃,实属不易。笔者初闻其举,惊为天人,所谓铁布衫之流,恐多夸大其词。看来鬼子也怕神功,尤其是不要命的护体神功。

      
      然而,也许是大刀队风头日盛,又一贯缺乏英明领导,不懂得“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道理。再加上鬼子吃亏后睚眦必报的特点,终于发狠从无锡城里调来大军,并略施小计,诱之以利,竟引得大刀队与其大打阵地战。大刀队这些亡命之徒,倒是不怵,各个好勇斗狠、死不旋踵,纯以血肉之躯,与神枪手鬼子们对攻,却终因装备太差而被鬼子消灭殆尽。有好事者清点,大刀队此役遗尸过百,(不知道大师兄挂了没有?)元气大伤,从此在江湖上鲜有所闻。然而小鬼子也有不少损失,仅其收敛于镇中学的尸首就有七八具之多。作战伤亡比并不低于中央军。乡民自然无法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只道大刀队的成员皆为江洋大盗,各个杀人如麻,恶贯满盈,见其被同样视为魔鬼的鬼子杀死,觉得他们只是落入因果,求仁得仁而已,除了有些许对于好汉的佩服外,并无丝毫惋惜。


      三大势力都围绕着钱和女人打转,新四军要钱、要酒要肉,大刀队还要女人,鬼子则更要百姓的命,孰是孰非,乡民心里都明白,可是乡民依然不敢得罪凶狠的小鬼子,好吃好喝哄着。加上镇上的小学校只要使用了鬼子的教材、学日语竟然免费发放纸笔,在“自行束脩以上”的华夏,如此闻所未闻之举,颇能打动觉悟低下的乡民。记得笔者的小叔公当时已快十岁,竟也不晓民族大义,和“自古汉贼不两立”的宗旨,在鬼子老师的课上格外认真,得了鬼子老师的口头表扬,旋即在课后被中国老师在脑门上赏了好几个毛栗,这几个毛栗恐怕也是一种抗日吧?不过最终也与大刀队的抗日一样,由于太过窝囊、太不壮观、太过于非主流而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超大首发)
  2011年12月4日                                                          这也是抗战
                                                 ——大刀队的另类传说


题记: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尤其在宏大叙事的风格影响下,小姑娘脸上的脂粉早已掩盖了其庐山真面目,要想观照小姑娘的素颜,野史、传说就是最好的卸妆水,能让我们后来人从中窥得那不同寻常的另一面。当然,这另一幅脸孔是否真实?却并不在笔者考证的范围之内。笔者当前所做的,仅仅是记录,记录下一些当事人眼中的历史。浮光掠影、惊鸿一瞥,虽非全貌,亦有可观处。

      笔者所记录的传说,全部来源于家乡老人们的口述。这与超大盛行的“同事说”、“同学说”、“亲戚说”、“某位业内人士说”……类似,有考据癖者切莫认真,权当故事听之。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名为“大刀队”的抗日组织,却并非是29军帐下大刀队这样的职业军人,而是江南沦陷时期笔者家乡的三大武装势力之一。他们分别为:日本驻军、大刀队、新四军。这三家互为敌对,时常冲突,每每发生枪战,百姓就在屋内透过门缝观看,既好奇,又恐惧。所幸其时已非抗战初期,双方并没有投入重武器,故而平民未有较大波及。只知道鬼子兵虽然个矮却都是神射手,枪法极其了得。新四军、大刀队人马与鬼子交火往往以袭扰为主,遇到鬼子大军出动则“望风而逃”(乡人语),自然这是乡人鄙陋不懂什么“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高明,只晓得鬼子最厉害,其他两家与鬼子对打,输多赢少云云。

     
     这三大势力中也属鬼子最为扰民,大刀队次之,新四军军纪最好,但在当地的影响力也最为微弱。不能否认,部分鬼子兵对小朋友还算友好,常有奶糖相送,也喜爱在酒后载歌载舞,乡人小儿不免好奇模仿,居然也多能用日语哼唱《满洲姑娘》等歌曲。但是镇上的富户、以及大姑娘家则对其非常惧怕,一来鬼子中的朝鲜人经常违反军纪,喜欢偷、抢平民财物;二来鬼子到底是好色,且喜欢来硬的,还不负责。故而每每鬼子有需求,维持会的大先生(当地首富)总要出面从妓院请来姑娘解决,此举对当地百姓而言也算功德无量。
      

     大刀队与新四军就要好的多,毕竟是同胞么。这两路势力每次半公开化的来到镇上,鬼子也不管(不动手就不管,当然也无法分辨),此时大先生照例又要出面,大办酒席犒赏众兄弟,不醉不欢。其中大刀队的兄弟,如若看上谁家姑娘,则不免强娶了去做小,百姓多无奈,但彩礼也是有一点的,好歹也算负责。新四军到只是吃吃喝喝,并不许进百姓家门,口碑最佳,不过打仗也最不给力,这恐怕与其根据地不在苏南有关。

   
      抗战最勇猛、最坚决者,当属大刀队分子。不知其是否隶属阮清源“忠义救国军”麾下,且行踪不定、来去如飞,颇有明清以来江淮漕帮的行事风格,笔者推断其至少是被国军招安了的原黑帮、会道门分子,并与重庆政府结成“听调不听宣”的形式,从事“曲线救国”的总路线,否则也不会对新四军如此仇视。


      大刀队的成员作战时也有统一制服:一水儿的玄衣玄靴、细密盘扣、皂巾裹头,身背肩扛一杆大刀,很像1970年代香港功夫片的戏装打扮,热兵器则较为少见,打起仗来全凭大师兄(乡人谓之大好佬)指挥。大师兄有时是大掌柜,年纪稍长,为组织内的领军人物,穿着自然不同于普通兄弟,竟着书生的长衫,且会法术,每遇掠阵,便将长衫前摆纳入腰际,空着两手,迎向鬼子呼啸而至的枪弹,毫不闪避,只以两臂不断作搂草状,口中念念有词,据传能将鬼子的子弹悉数收入其卷起的前摆内而不自伤。后面的众弟子则踩着诡异的步法,紧紧跟随大师兄猛打猛冲,运气好时竟能将小股日军击溃,实属不易。笔者初闻其举,惊为天人,所谓铁布衫之流,恐多夸大其词。看来鬼子也怕神功,尤其是不要命的护体神功。

      
      然而,也许是大刀队风头日盛,又一贯缺乏英明领导,不懂得“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道理。再加上鬼子吃亏后睚眦必报的特点,终于发狠从无锡城里调来大军,并略施小计,诱之以利,竟引得大刀队与其大打阵地战。大刀队这些亡命之徒,倒是不怵,各个好勇斗狠、死不旋踵,纯以血肉之躯,与神枪手鬼子们对攻,却终因装备太差而被鬼子消灭殆尽。有好事者清点,大刀队此役遗尸过百,(不知道大师兄挂了没有?)元气大伤,从此在江湖上鲜有所闻。然而小鬼子也有不少损失,仅其收敛于镇中学的尸首就有七八具之多。作战伤亡比并不低于中央军。乡民自然无法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只道大刀队的成员皆为江洋大盗,各个杀人如麻,恶贯满盈,见其被同样视为魔鬼的鬼子杀死,觉得他们只是落入因果,求仁得仁而已,除了有些许对于好汉的佩服外,并无丝毫惋惜。


      三大势力都围绕着钱和女人打转,新四军要钱、要酒要肉,大刀队还要女人,鬼子则更要百姓的命,孰是孰非,乡民心里都明白,可是乡民依然不敢得罪凶狠的小鬼子,好吃好喝哄着。加上镇上的小学校只要使用了鬼子的教材、学日语竟然免费发放纸笔,在“自行束脩以上”的华夏,如此闻所未闻之举,颇能打动觉悟低下的乡民。记得笔者的小叔公当时已快十岁,竟也不晓民族大义,和“自古汉贼不两立”的宗旨,在鬼子老师的课上格外认真,得了鬼子老师的口头表扬,旋即在课后被中国老师在脑门上赏了好几个毛栗,这几个毛栗恐怕也是一种抗日吧?不过最终也与大刀队的抗日一样,由于太过窝囊、太不壮观、太过于非主流而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超大首发)
  2011年12月4日


好像叫大刀会吧,说是白莲教分支或有老百姓说是长毛分支,帮会性质的组织。

好像叫大刀会吧,说是白莲教分支或有老百姓说是长毛分支,帮会性质的组织。
所有交战全无时间地点……不知道算是小说还是纪实……
在那八方同昏风雨如晦的黑暗冰河时期,哪有现如今电视剧电影里抗日的热闹?真正的抗日好像都在影视剧里了。据当事人讲:日军钢炮炸的那个猛啊,无论国共两军还是什么地方武装,都只做鸟兽散,根本没有现在的影视剧里好看
哈哈,当事人讲?90多岁的老寿星?
反正偶在浙北一带的老人口述里从木听到过新四军,大刀队的任何踪迹.有一同学的奶奶还说过鬼子兵给糖,偶们当时五毛地很,粗鲁地打断老人讲述鄙视之反倒是偶外婆,一个上海淫,给偶套到了鬼子的罪证,丫把过期掺了沙子的大米出售给中国人
作者不去写小说可惜了。
nicolascs 发表于 2011-12-5 10:07
哈哈,当事人讲?90多岁的老寿星?
一个05年走了,吃毛栗的还硬朗。
看了题记,以为至少得有十万来字,多个有名有姓的讲解人,多个有时间地点的记载...等等。
历史本身就是如此,江南新四军势单力孤,从来都是游击,浙北更是罕见。大刀队和河南河北的红枪会倒是有一比,应该是和白莲教有一定的联系。按当时JY的话来说,当时的百姓民智未来,有奶就是娘,哪个对他好点,他就跟着哪个走,所以每次运动都从所谓的知识分子开始。
土鳖不是屎壳郎 发表于 2011-12-5 17:09
历史本身就是如此,江南新四军势单力孤,从来都是游击,浙北更是罕见。大刀队和河南河北的红枪会倒是有一比 ...
版主也是民粹啊!如今民智开过了,不晓得觉悟如何?看了小悦悦事件后感觉是原地踏步。
所以霓虹采油鲸吞中国的野心,想要重复满清的道路,可惜,时代已经变了,霓虹只有悲剧的份。。。。

民族主义这东西。。。。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共同生活了上千年,只要十年就可以变成生死仇敌。。。

如果给霓虹二百年时间,也许可以培养出一批遗老遗少来,不过,霓虹有这个机会么
damo56030 发表于 2011-12-6 13:00
所以霓虹采油鲸吞中国的野心,想要重复满清的道路,可惜,时代已经变了,霓虹只有悲剧的份。。。。

民族 ...
台湾有个老寿星叫岩什么男的正是。
05年918之夜西西河有个婆娘喊出新四军就是群地痞流氓,顿时震惊四座,逼问不过推出她爷爷,说她爷爷告诉她的。我有个亲戚好刨根,查那婆娘老底,她爷爷原来解放前一水匪。
补个八卦,那婆娘是某畅销杂志主编,平日颇得众文青追捧,看此婆娘窘迫护花心切者不在少数,某福建四十岁壮男护花护得离婚丧命。
ppl 发表于 2011-12-6 18:43
05年918之夜西西河有个婆娘喊出新四军就是群地痞流氓,顿时震惊四座,逼问不过推出她爷爷,说她爷爷告诉她的 ...
离婚丧命
,里面肯定有很多故事啊,PPL说来听听哈。{:2_64:}
昨办 发表于 2011-12-6 18:47
,里面肯定有很多故事啊,PPL说来听听哈。
其实很简单就是那位把互联网当防火墙了,真以为隔个显示器整啥都没事,罢了人都死了不说了。
ppl 发表于 2011-12-6 18:56
其实很简单就是那位把互联网当防火墙了,真以为隔个显示器整啥都没事,罢了人都死了不说了。
觉得这个故事要比楼主的野史更好看......

张载 发表于 2011-12-6 09:31
版主也是民粹啊!如今民智开过了,不晓得觉悟如何?看了小悦悦事件后感觉是原地踏步。


应该说,尽管楼主的叙述并非原始资料,也不见得是严谨的“口述历史”作品,但我认为,这可能至少部分反映了历史原貌。抗战时期,敌后战场形势复杂,各色地方武装很多。

另外,小悦悦事件,尽管走过多名路人,但也还是局部事件,不能反映“国人”的整体面貌。因为同样也可以举出大量正面事例来。

而且,此类事件,可能还有一些社会心理学因素,不能全部简单归之于道德。


张载 发表于 2011-12-6 09:31
版主也是民粹啊!如今民智开过了,不晓得觉悟如何?看了小悦悦事件后感觉是原地踏步。


应该说,尽管楼主的叙述并非原始资料,也不见得是严谨的“口述历史”作品,但我认为,这可能至少部分反映了历史原貌。抗战时期,敌后战场形势复杂,各色地方武装很多。

另外,小悦悦事件,尽管走过多名路人,但也还是局部事件,不能反映“国人”的整体面貌。因为同样也可以举出大量正面事例来。

而且,此类事件,可能还有一些社会心理学因素,不能全部简单归之于道德。

ppl 发表于 2011-12-6 18:56
其实很简单就是那位把互联网当防火墙了,真以为隔个显示器整啥都没事,罢了人都死了不说了。
我认为可以适当歪楼展开一下:D
ppl 发表于 2011-12-6 18:56
其实很简单就是那位把互联网当防火墙了,真以为隔个显示器整啥都没事,罢了人都死了不说了。
我也很好奇啊,版主大人就给大家伙展开了说道说道吧
还是比较真实的,至少感觉上是这样。

至于新四军的军纪,其实都不用多考证:历史上能够“得天下”的组织,其治下的军队,哪一支不是“得民心”的子弟兵?
还以为楼主说的俺地,俺住苏北。情况有相似。不过鬼子可恨一直从晚清就是如此,鬼子杀人、税警团伏击鬼子、我游击队上门找粮。保长四面不得罪,鬼子来了待遇是最好:广场上摆酒席。
本地是几支力量:我军游击队、鬼子、和平军、税警团(宋子文的财政部)、李明扬(地方派国军)、韩德勤的国军。
本地没大战争,各方的总后方{:soso_e109:}
粟裕打黄桥经过,也是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