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关于噶尔丹及其评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1:42:06
关于噶尔丹及其评价  


作者:音语石 提交日期:2006-6-26 23:04:00   

原作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侯灿

噶尔丹的是是非非,史学界意见比较分歧。分歧原因既有史实上的,也有理论与认识上的,还有一些固有的条条框框束缚,前者有之,后两者更有之。现行历史教科书编写者一味指责,有失偏颇,未必妥当。

关于噶尔丹“与沙俄侵略者勾结”问题,编写者列举了3件史事:其一、1666年(康熙5年)沙皇“特派使团到噶尔部向首领僧格等人威胁利诱,要其归顺我国。 但遭到拒绝和痛斥,侵略阴谋未能得逞,僧格死。准噶尔部的封建领主噶尔丹自立为汗”。“噶尔为实现其割据一方的野心,遂与沙俄侵略者勾结起来”。其二,发动了突然进攻。使土谢图汗前后受敌。陷入困境。“原来噶尔丹的进攻,是同沙皇陛下的军队联系行动的”。其三,1695年(康熙34年)9月噶尔丹又率骑叁 万。扬言“借俄罗斯鸟枪兵六万,将大举内犯漠南”。叁件史事各有不同的背景和情况,需加辨析。

僧格死后,噶尔丹自立为汗是否改变了对沙俄特使的态度而与之相互“勾结”呢?事情不是这样。1670年(康熙9年)僧格会见俄国人斯基宾时确曾警告要沙俄交 回他们抢去的准噶尔部属民,否则就将扣留自北京返回俄国的使臣阿勃林。这种抗俄立场是值得赞扬的。
但考虑到为了继续贸易等其他因素,僧格生前在阿勃林回国时并未扣留他,并给俄方送去了“盖了印章的文书”。文书上写道:“他们可以携带君主的货物经过他的兀鲁思回托博尔斯克去不必有什么顾虑”。可见僧格扣留俄使的警告后来未实现。
僧格死后,阿勃林遣使再与僧格派去护送他的原护送人一道去见噶尔丹时,噶尔丹也说,可以带着你们君主的礼物,经过我的兀鲁思,不必担心什么。所以噶尔丹对待俄国使臣的态度与僧格也是一致的。

据史料记载,噶尔丹接待阿勃林的态度,并非如某些文章胡说是“热忱接待”,而是态度冷漠。“当阿勃林住在兀鲁思的时候,供给他们的饮食很少。上路时,也没有给他们的食物”。以此来看,很难说明噶尔丹上台以后,就一反其父兄的态度与沙俄侵略者勾结起来。

1688年噶尔丹对喀尔喀的突然进攻,也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噶尔丹当时从事的是蒙古民族的统一事业。而蒙古民族的统一对蒙古历史的发展无疑是进步的。从这个角度看待噶尔丹对喀尔喀蒙古的进攻,也是无可非议的。

问题在于噶尔丹的进攻是否与沙俄侵略者有勾结?

根据当时噶尔丹的处境,就笔者涉猎到的一些资料来看,他对沙俄的态度还是明确的,他并不是什么应该否定的历史罪人,他只是在策略问题上说了一些不负责的过头话,也有过一些失误之处。但其目的
是为我所用。

为了说明噶尔丹对沙俄的态度,这里试举几例以明察之:
例证之一
。1671年夏,噶尔丹在给沙俄驻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将军苏马洛科夫的第一封信件中,通知僧格被杀的同时,要求俄国当局“维护他在原属卫拉特王公的克什提姆居民处征收实物税的权利。
例证之二。1672年当俄使卡尔瓦茨基给噶尔丹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要求沙皇把过去几年从各卫拉特王公处迁往俄国境内的臣民归还给他”。
例证之三。同在这一年,他曾调动了驻防在与沙俄毗邻的丹津科金奇和阿巴哈汗的军队五千人,在与沙俄有争议的地区“强行征税”,以维护他的主权。
例证之四。1673年秋天,他离开伊犁河,亲自率兵万人到叶尼塞河上
游原罗德桑的驻地,继续与沙俄西伯利亚当局交涉关于边境争端,同时向俄方表示:如果不把实物税交给他,“他将攻打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此后他还亲自到过吉尔吉斯地区,积极联合那里的居民,准备共同抗击沙俄。
例证之五,由于噶尔丹执政以来坚持的强硬政策,迫使沙俄当局同意准噶尔方面各原属卫拉特部的阿里人、坎斯克人、卡马辛人、乌吉人等征收实物税,同意准噶尔利用已被沙俄侵占的“南西伯利亚草原上的牧场”进行放牧,同意惩办侵犯准噶尔部边境的肇事者。
俄国当局也不得不在1678年派出特使向他申明:“凡侵略厄鲁特人牧地的俄国臣民,已被拿获和惩罚”。

以上诸例可表明噶尔丹对待沙俄的态度。


再对比清帝国和康熙。尽人皆知,准噶尔蒙古族人民是游牧经济。以放牧牛羊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这种单一的游牧经济促使他们为了生存就必须对外进行产品交换。噶尔丹向清帝国每年派出“千人或数千人”的使团。正是这种交换产品的主要形式。
1683年噶尔丹向清廷派出了叁千人的使团。康熙则以使团人员过多“任意放牧牲畜,践食田禾。捆缚平民。抢掠财物”为由,只准派2002遣进入长城。这就使噶尔丹产生明显的离心倾向。
当时沙俄侵略势力正在我国东北黑龙江流域进行扩张活动。噶尔丹一面正欲统一喀尔喀蒙古;另一面也想利用沙俄的侵略势力来牵制康熙,以图放宽对他商贸使团的限制。为此,噶尔丹于1683年11月向沙俄派出了使者并率领70人的商队前往莫斯科,这就是不少文章引用来指斥噶尔丹“已经听到俄国与中国在黑龙江流域的磨擦消息”来证明噶尔丹与沙俄勾结的事情。
而当时黑龙江流域的抗俄斗争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奋起反击下,已经不断取得胜利,除一两个侵略据点外,失去的土地已全部收复。如果康熙是一位英明的统治者,他完全可以借助人民的力量把沙俄侵略者全部赶出黑龙江流域。而康熙并没有这样做,他却同意了侵略者提出用谈判的方式来解决争端。
正好这时俄国忙于发动侵吞黑海北岸克里米亚的战争,为了不致两而受敌而保证西方争夺的战略重点,沙俄遂于1686年初派出御前大臣总督戈洛文为首的谈判代表,率领着莫斯科的火枪兵和炮兵506名;同时指令戈洛文再从西伯利亚各城挑选各类军役人员1432名带往黑龙江地区。戈洛文便带领这支侵略军,表面上以谈判大使的身份,麻痹清朝统治者,而实际上他却对我国蒙古族居住的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活动。1687年11月戈洛文亲自派遣哥萨克部队分路出动侵入喀尔喀各个兀鲁思,遭到了土谢图汗的坚决反击。

这时噶尔丹正准备统一东蒙古各部。也想利用戈洛文的势力来牵制土谢图汗和清朝康熙,而戈洛文也想借助噶尔丹的势力来对付土谢图汗。以挽救俄国东方的失败,进而对清朝统治者在黑龙江谈判问题上施加压力。
这样便形成了3股政治势力;沙俄侵略势力,噶尔丹统一蒙古的势力,清王朝势力。叁种势力各有各的目的、各有各的策略,集中地反映在喀尔喀蒙古古问题上。
沙俄侵略者要夺取喀尔喀,当时得不到清王朝支持,而噶尔丹要统一东蒙古也得不到清王朝的支持。因为清王朝统治者不但要使喀尔喀蒙古,而且要使卫拉特蒙古都要归顺于他,这在客观形势上造成了沙俄和噶尔丹双方在当时情况下的相互利用。这就出现了有的文章中引用的1688年元月“戈洛文在给外务衙门的报告中提出建立俄国--厄鲁特联盟的想法”,并“建议由托博尔斯克派出使团去见厄鲁特汗”的情况。由于沙俄的主动建议,噶尔丹于1688年夏,向土谢图汗展开了突然进攻,迫使喀尔喀蒙古南迁。
噶尔丹此举当然牵怒了康熙。康熙随即采取行动对噶尔丹:一是经济制裁,断绝噶尔丹的“入贡”。结果造成厄鲁特蒙古各部牧民在经济上“殊为忧苦”,并在政治上不得人心,清方作者自称厄鲁特人“皆与我不和”;
二是1689年9月与戈洛文在尼布楚的谈判桌上作了重大让步。丧失了自古以来属于中国的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和额尔古纳河以北的大片土地。使我国东北和蒙古等地的少数民族蒙受极大的损害;
三是1690年秋,康熙集中力量亲征噶尔丹,使噶尔丹在乌兰布通失败后损失惨重。

根据以上情况,如何抛开偏见,平等的衡量噶尔丹和康熙谁是谁非的问题不难得出以下看法:
噶尔丹为统一蒙古各部曾经在某种情势下与沙俄侵略者有过相互利用的行为,但并不是有的人所说的什么“勾结”,这种利用正是噶尔丹的失误之处,当然应当揭露和批判。
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从笔者所涉猎到的一些资料,其中包括一些指责、贬斥的文章,还没有发现噶尔丹有过出卖领土和居民、丧失主权和割让土地的行为,而康熙呢?早在尼布楚谈判之前黑龙江人民奋起
反击沙俄侵略者的时候,完全可以把侵略者赶走的,但他却同意以谈判来解决争端;而尼布楚谈判中为了对付噶尔丹,又不惜主动放弃原则,在实际上处于不平等的条件下向沙俄侵略者求和,丧失原则,出让了大片土地。可是前者遭到了不少人的谴责。而后者却受到了一些人的颂扬,我认为这是极为不公平的。


关于1695年9月噶尔丹率骑叁万,扬言“借俄罗斯鸟枪兵6万,将大举内犯漠南”一事,笔者认为也不足以说明噶尔丹与沙俄侵略者有了“勾结”。因为一,扬言毕竟是扬言;二、即使在他穷途末路时,我们也没有发现噶尔丹曾丧失过原则立场、向沙俄侵略者有过卑躬屈膝的行为。据笔者所知,就是在他1696年气息奄奄之时,他还“宣布攻打俄国的一个不着名的防御工事。”噶尔丹的失败,固然有其众多的原因,但是他并不是什么勾结沙俄侵略的叛乱者,分裂者,反动分子。
关于噶尔丹及其评价  


作者:音语石 提交日期:2006-6-26 23:04:00   

原作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侯灿

噶尔丹的是是非非,史学界意见比较分歧。分歧原因既有史实上的,也有理论与认识上的,还有一些固有的条条框框束缚,前者有之,后两者更有之。现行历史教科书编写者一味指责,有失偏颇,未必妥当。

关于噶尔丹“与沙俄侵略者勾结”问题,编写者列举了3件史事:其一、1666年(康熙5年)沙皇“特派使团到噶尔部向首领僧格等人威胁利诱,要其归顺我国。 但遭到拒绝和痛斥,侵略阴谋未能得逞,僧格死。准噶尔部的封建领主噶尔丹自立为汗”。“噶尔为实现其割据一方的野心,遂与沙俄侵略者勾结起来”。其二,发动了突然进攻。使土谢图汗前后受敌。陷入困境。“原来噶尔丹的进攻,是同沙皇陛下的军队联系行动的”。其三,1695年(康熙34年)9月噶尔丹又率骑叁 万。扬言“借俄罗斯鸟枪兵六万,将大举内犯漠南”。叁件史事各有不同的背景和情况,需加辨析。

僧格死后,噶尔丹自立为汗是否改变了对沙俄特使的态度而与之相互“勾结”呢?事情不是这样。1670年(康熙9年)僧格会见俄国人斯基宾时确曾警告要沙俄交 回他们抢去的准噶尔部属民,否则就将扣留自北京返回俄国的使臣阿勃林。这种抗俄立场是值得赞扬的。
但考虑到为了继续贸易等其他因素,僧格生前在阿勃林回国时并未扣留他,并给俄方送去了“盖了印章的文书”。文书上写道:“他们可以携带君主的货物经过他的兀鲁思回托博尔斯克去不必有什么顾虑”。可见僧格扣留俄使的警告后来未实现。
僧格死后,阿勃林遣使再与僧格派去护送他的原护送人一道去见噶尔丹时,噶尔丹也说,可以带着你们君主的礼物,经过我的兀鲁思,不必担心什么。所以噶尔丹对待俄国使臣的态度与僧格也是一致的。

据史料记载,噶尔丹接待阿勃林的态度,并非如某些文章胡说是“热忱接待”,而是态度冷漠。“当阿勃林住在兀鲁思的时候,供给他们的饮食很少。上路时,也没有给他们的食物”。以此来看,很难说明噶尔丹上台以后,就一反其父兄的态度与沙俄侵略者勾结起来。

1688年噶尔丹对喀尔喀的突然进攻,也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噶尔丹当时从事的是蒙古民族的统一事业。而蒙古民族的统一对蒙古历史的发展无疑是进步的。从这个角度看待噶尔丹对喀尔喀蒙古的进攻,也是无可非议的。

问题在于噶尔丹的进攻是否与沙俄侵略者有勾结?

根据当时噶尔丹的处境,就笔者涉猎到的一些资料来看,他对沙俄的态度还是明确的,他并不是什么应该否定的历史罪人,他只是在策略问题上说了一些不负责的过头话,也有过一些失误之处。但其目的
是为我所用。

为了说明噶尔丹对沙俄的态度,这里试举几例以明察之:
例证之一
。1671年夏,噶尔丹在给沙俄驻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将军苏马洛科夫的第一封信件中,通知僧格被杀的同时,要求俄国当局“维护他在原属卫拉特王公的克什提姆居民处征收实物税的权利。
例证之二。1672年当俄使卡尔瓦茨基给噶尔丹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要求沙皇把过去几年从各卫拉特王公处迁往俄国境内的臣民归还给他”。
例证之三。同在这一年,他曾调动了驻防在与沙俄毗邻的丹津科金奇和阿巴哈汗的军队五千人,在与沙俄有争议的地区“强行征税”,以维护他的主权。
例证之四。1673年秋天,他离开伊犁河,亲自率兵万人到叶尼塞河上
游原罗德桑的驻地,继续与沙俄西伯利亚当局交涉关于边境争端,同时向俄方表示:如果不把实物税交给他,“他将攻打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此后他还亲自到过吉尔吉斯地区,积极联合那里的居民,准备共同抗击沙俄。
例证之五,由于噶尔丹执政以来坚持的强硬政策,迫使沙俄当局同意准噶尔方面各原属卫拉特部的阿里人、坎斯克人、卡马辛人、乌吉人等征收实物税,同意准噶尔利用已被沙俄侵占的“南西伯利亚草原上的牧场”进行放牧,同意惩办侵犯准噶尔部边境的肇事者。
俄国当局也不得不在1678年派出特使向他申明:“凡侵略厄鲁特人牧地的俄国臣民,已被拿获和惩罚”。

以上诸例可表明噶尔丹对待沙俄的态度。


再对比清帝国和康熙。尽人皆知,准噶尔蒙古族人民是游牧经济。以放牧牛羊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这种单一的游牧经济促使他们为了生存就必须对外进行产品交换。噶尔丹向清帝国每年派出“千人或数千人”的使团。正是这种交换产品的主要形式。
1683年噶尔丹向清廷派出了叁千人的使团。康熙则以使团人员过多“任意放牧牲畜,践食田禾。捆缚平民。抢掠财物”为由,只准派2002遣进入长城。这就使噶尔丹产生明显的离心倾向。
当时沙俄侵略势力正在我国东北黑龙江流域进行扩张活动。噶尔丹一面正欲统一喀尔喀蒙古;另一面也想利用沙俄的侵略势力来牵制康熙,以图放宽对他商贸使团的限制。为此,噶尔丹于1683年11月向沙俄派出了使者并率领70人的商队前往莫斯科,这就是不少文章引用来指斥噶尔丹“已经听到俄国与中国在黑龙江流域的磨擦消息”来证明噶尔丹与沙俄勾结的事情。
而当时黑龙江流域的抗俄斗争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奋起反击下,已经不断取得胜利,除一两个侵略据点外,失去的土地已全部收复。如果康熙是一位英明的统治者,他完全可以借助人民的力量把沙俄侵略者全部赶出黑龙江流域。而康熙并没有这样做,他却同意了侵略者提出用谈判的方式来解决争端。
正好这时俄国忙于发动侵吞黑海北岸克里米亚的战争,为了不致两而受敌而保证西方争夺的战略重点,沙俄遂于1686年初派出御前大臣总督戈洛文为首的谈判代表,率领着莫斯科的火枪兵和炮兵506名;同时指令戈洛文再从西伯利亚各城挑选各类军役人员1432名带往黑龙江地区。戈洛文便带领这支侵略军,表面上以谈判大使的身份,麻痹清朝统治者,而实际上他却对我国蒙古族居住的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活动。1687年11月戈洛文亲自派遣哥萨克部队分路出动侵入喀尔喀各个兀鲁思,遭到了土谢图汗的坚决反击。

这时噶尔丹正准备统一东蒙古各部。也想利用戈洛文的势力来牵制土谢图汗和清朝康熙,而戈洛文也想借助噶尔丹的势力来对付土谢图汗。以挽救俄国东方的失败,进而对清朝统治者在黑龙江谈判问题上施加压力。
这样便形成了3股政治势力;沙俄侵略势力,噶尔丹统一蒙古的势力,清王朝势力。叁种势力各有各的目的、各有各的策略,集中地反映在喀尔喀蒙古古问题上。
沙俄侵略者要夺取喀尔喀,当时得不到清王朝支持,而噶尔丹要统一东蒙古也得不到清王朝的支持。因为清王朝统治者不但要使喀尔喀蒙古,而且要使卫拉特蒙古都要归顺于他,这在客观形势上造成了沙俄和噶尔丹双方在当时情况下的相互利用。这就出现了有的文章中引用的1688年元月“戈洛文在给外务衙门的报告中提出建立俄国--厄鲁特联盟的想法”,并“建议由托博尔斯克派出使团去见厄鲁特汗”的情况。由于沙俄的主动建议,噶尔丹于1688年夏,向土谢图汗展开了突然进攻,迫使喀尔喀蒙古南迁。
噶尔丹此举当然牵怒了康熙。康熙随即采取行动对噶尔丹:一是经济制裁,断绝噶尔丹的“入贡”。结果造成厄鲁特蒙古各部牧民在经济上“殊为忧苦”,并在政治上不得人心,清方作者自称厄鲁特人“皆与我不和”;
二是1689年9月与戈洛文在尼布楚的谈判桌上作了重大让步。丧失了自古以来属于中国的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和额尔古纳河以北的大片土地。使我国东北和蒙古等地的少数民族蒙受极大的损害;
三是1690年秋,康熙集中力量亲征噶尔丹,使噶尔丹在乌兰布通失败后损失惨重。

根据以上情况,如何抛开偏见,平等的衡量噶尔丹和康熙谁是谁非的问题不难得出以下看法:
噶尔丹为统一蒙古各部曾经在某种情势下与沙俄侵略者有过相互利用的行为,但并不是有的人所说的什么“勾结”,这种利用正是噶尔丹的失误之处,当然应当揭露和批判。
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从笔者所涉猎到的一些资料,其中包括一些指责、贬斥的文章,还没有发现噶尔丹有过出卖领土和居民、丧失主权和割让土地的行为,而康熙呢?早在尼布楚谈判之前黑龙江人民奋起
反击沙俄侵略者的时候,完全可以把侵略者赶走的,但他却同意以谈判来解决争端;而尼布楚谈判中为了对付噶尔丹,又不惜主动放弃原则,在实际上处于不平等的条件下向沙俄侵略者求和,丧失原则,出让了大片土地。可是前者遭到了不少人的谴责。而后者却受到了一些人的颂扬,我认为这是极为不公平的。


关于1695年9月噶尔丹率骑叁万,扬言“借俄罗斯鸟枪兵6万,将大举内犯漠南”一事,笔者认为也不足以说明噶尔丹与沙俄侵略者有了“勾结”。因为一,扬言毕竟是扬言;二、即使在他穷途末路时,我们也没有发现噶尔丹曾丧失过原则立场、向沙俄侵略者有过卑躬屈膝的行为。据笔者所知,就是在他1696年气息奄奄之时,他还“宣布攻打俄国的一个不着名的防御工事。”噶尔丹的失败,固然有其众多的原因,但是他并不是什么勾结沙俄侵略的叛乱者,分裂者,反动分子。
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 ... &PostID=5825896
这是事实啊!因为清朝宫廷档案可以查阅,俄国宫廷档案也可以查阅的,俄国人还写了一部书专门讲述的,有什么办法呢?:D

另外嘎尔丹的野心很大,不仅仅是向统一蒙古,在俄罗斯人写的《俄国、蒙古、中国》一书中可是记录了嘎尔丹对俄罗斯使臣说他要做成吉思汗第二的。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第三 :P )
噶尔丹说白了就是一志大才疏滴家伙罢了~
;P ;P :P (不要丢偶,偶只是实话实说~;P )
有多少蒙古人要做
成吉思汗第二的
最后都一把黄土把梦埋了
以前,华夏民族的每一个姓大概也是一个民族,还不是一样?谁都想逐鹿中原啊,这就是历史认同感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