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现代化意味着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08:20
第一次现代化意味着什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31   


  中评社香港1月31日电/报载:“中国可能在2015年前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这是何传启研究员领衔的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给国人带来的特大喜讯。还有8年,中国社会就可以完成“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及其深刻变化”了。开个玩笑,这可能意味着整个中国社会要“农转非”了。
  
  广州日报发表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中心秘书长唐钧文章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在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即我们既要完成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明显标志的“第一次现代化过程”;但与发达国家同样经历的这一过程不同,我们还要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路子上来;而与此同时,以信息化、全球化为标志的“后现代化”(这也许就是课题组所谓的“第二次现代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幷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从从容容地“循序渐进”,而是连蹦带跳地瞅准机会就往前蹿上一大截。这样做的结果,就给我们自己留下了一大堆社会问题——人家有的我们也有,人家没有的我们也有。

  文章称,8年后我们可以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进程,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社会可以卸下“三农”或者叫作“自然经济”的第一个“包袱”了。那么,从2015年到2030年再到2050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似乎就可以少一些岔路、少一些关隘、少一些障碍。还有一点可喜之处,如果我们仔细研读课题组的报告,可以发现,课题组拟定的指标体系中给我们留下的“没有达标”的指标好像都是些硬骨头,但仔细捉摸,似乎又不那么难啃。

  首先是“人均GDP”,这看来是中国最大的“软肋”。但是,现在人民币的升值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机会。按国际专家估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被低估可能在100%~300%,所以,祗要我们想得开,“人均GDP”大幅度上升的空间还是有的。

其次是“农业劳动力比重、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城市人口比例”这三个相关联的指标,其实我们祗需要做好一件事,就是让更多的农民拖家带口地进城多多从事第三产业就行了。这是个“一箭三雕”的妙计。

  文章表示,其实,课题组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悬念,这8年的时间概念是以“1980年至2004年的速度估算”的。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一项几乎看不到终点的“拉力赛”,我们已经以9%~10%的增长速度连续跑了24年,终于到了第一赛段的最后一段,但这也许是更加艰苦的一段。课题组告诉我们的另一个数字,也许更值得我们关注,“2005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达到87%,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要是按这个速度,实际上还需要13年,也就是2020年才能达标——说话之间就多了5年。

  文章最后说,课题组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愿景,“第一次现代化的特点是工业化、城市化、福利化、民主化、世俗化等”,也许当今中国老百姓更关心的是福利化。现代化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还需要社会政策去合理分配。最具讽刺意义的是,我们的“医疗服务、平均预期寿命、婴儿存活率”都已经达标,但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中心话题却是“医改不成功”。课题组提出,我们8年后就可以“达到1960年发达国家的水平”,可最担心的是,又会有什么“国情”跳出来将老百姓的憧憬大打折扣。老百姓要的是实惠,是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合理分享。第一次现代化意味着什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31   


  中评社香港1月31日电/报载:“中国可能在2015年前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这是何传启研究员领衔的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给国人带来的特大喜讯。还有8年,中国社会就可以完成“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及其深刻变化”了。开个玩笑,这可能意味着整个中国社会要“农转非”了。
  
  广州日报发表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中心秘书长唐钧文章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在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即我们既要完成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明显标志的“第一次现代化过程”;但与发达国家同样经历的这一过程不同,我们还要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路子上来;而与此同时,以信息化、全球化为标志的“后现代化”(这也许就是课题组所谓的“第二次现代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幷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从从容容地“循序渐进”,而是连蹦带跳地瞅准机会就往前蹿上一大截。这样做的结果,就给我们自己留下了一大堆社会问题——人家有的我们也有,人家没有的我们也有。

  文章称,8年后我们可以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进程,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社会可以卸下“三农”或者叫作“自然经济”的第一个“包袱”了。那么,从2015年到2030年再到2050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似乎就可以少一些岔路、少一些关隘、少一些障碍。还有一点可喜之处,如果我们仔细研读课题组的报告,可以发现,课题组拟定的指标体系中给我们留下的“没有达标”的指标好像都是些硬骨头,但仔细捉摸,似乎又不那么难啃。

  首先是“人均GDP”,这看来是中国最大的“软肋”。但是,现在人民币的升值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机会。按国际专家估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被低估可能在100%~300%,所以,祗要我们想得开,“人均GDP”大幅度上升的空间还是有的。

其次是“农业劳动力比重、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城市人口比例”这三个相关联的指标,其实我们祗需要做好一件事,就是让更多的农民拖家带口地进城多多从事第三产业就行了。这是个“一箭三雕”的妙计。

  文章表示,其实,课题组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悬念,这8年的时间概念是以“1980年至2004年的速度估算”的。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一项几乎看不到终点的“拉力赛”,我们已经以9%~10%的增长速度连续跑了24年,终于到了第一赛段的最后一段,但这也许是更加艰苦的一段。课题组告诉我们的另一个数字,也许更值得我们关注,“2005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达到87%,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要是按这个速度,实际上还需要13年,也就是2020年才能达标——说话之间就多了5年。

  文章最后说,课题组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愿景,“第一次现代化的特点是工业化、城市化、福利化、民主化、世俗化等”,也许当今中国老百姓更关心的是福利化。现代化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还需要社会政策去合理分配。最具讽刺意义的是,我们的“医疗服务、平均预期寿命、婴儿存活率”都已经达标,但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中心话题却是“医改不成功”。课题组提出,我们8年后就可以“达到1960年发达国家的水平”,可最担心的是,又会有什么“国情”跳出来将老百姓的憧憬大打折扣。老百姓要的是实惠,是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合理分享。
那可以意味中国开始有所大动作了,还影响这个世界的格局了
意味着基本完成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