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贴纪念下,水下10916米“的里雅斯特号”历史上最深的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0:46:36
]]
记得小时候看过的里雅斯特的文章。隔了这么多年还是印象深刻啊。
深海探险的壮举


刘安国 兰健

  在人类直接进入深海探险的历史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件发生在1960年1月23日。“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从太平洋关岛海域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渊10916米处,从而为人类征服海洋揭开了最壮丽的一幕。
  那年,A·皮卡尔已经76岁了。他对自己设计的“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充满信心。自1953年与小皮卡尔一起探险以来,他对儿子的深海探险精神与技术也十分信赖。这一次,他决定由小皮卡尔和一位勇于探险的美国海军上尉沃尔什一起去实现这前无古人的深海探险伟业。实际上,皮卡尔心里很明白,这一次探险也是后无来者的,如果这一次探险成功,他的深海探险生涯将画上句号。也完全可能,人类直接深海探险画上句号也就是这一天。
  那天,正巧天公不作美,也许是苍天也在考验这艘已经被施放到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上方宽阔的洋面上的深潜器,洋面上已掀起5米高的大浪,让人进退维谷。面对着这严峻的场面,38岁的小皮卡尔此时深切地理解父亲常提起的“忍耐”的意义,更懂得今天深海探险的历史性意义。今天是他实现深海探险壮志的时候,也是圆他父亲毕生的追求,让父亲在有生之年看到他的梦想成真。小皮卡尔和沃尔什没有任何畏惧,他俩下了最大的决心,鼓着最大的勇气,抱着必胜的信念,一定要深潜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渊去探个究竟!
  上午7时许开始缓缓下潜。由于阳光在海水中很快衰减,不久深潜器就被黑暗笼罩。这两位勇士通过舷窗看到,在那没有阳光的世界里,呈现出众多的水下“繁星”。这种不时闪烁着的色彩缤纷的奇妙的光芒,让人百看不厌。这对小皮卡尔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物,而是老相识了。也许这是一群群会发光的微生物前来作向导,给“的里雅斯特”号导航指方向呢!之后,一路下潜都很顺利。但下潜到9000米时,突然出现意外, 舷窗外的玻璃“咔嚓”响了一下。也就是说,压力达到91兆帕斯卡时,玻璃出现了裂缝。小皮卡尔何尝不清楚,一旦玻璃碎裂,这区区生命必然会被压得粉碎。然而,他又十分自信,对父亲的设计十分信赖。 记得1948年“弗因斯-2”号在进行无人深潜时不是也发现舷窗渗水吗?之后,皮卡尔重点研究了舷窗的材料,进行耐压的试验,最后没有选硬质的玻璃、熔解石英等物质,因为这些脆而硬的透明材料具有较多的危险性,在这些材料上一旦有极轻微的擦伤,就会大大降低材料的强度。以前曾选择过很多透明材料,但真正解决问题是在1948年, 已经选用丙烯玻璃等新材料了。试验也是极其严格的。皮卡尔作为实验物理学家对此有充分的把握。
  小皮卡尔和沃尔什态度十分坚决,绝不因听到舷窗玻璃的“咔嚓”声而就此退缩,他们继续下潜。经过6个多小时的下潜,这艘重150 吨的“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终于第一次把人类带到了世界大洋的最深点──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深潜器离大洋洋底只有5米,深度指示为11530米,该深度指示经订正后为10916米。读者们千万别小看这个数据,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通俗地打个比方,即在人的大拇指指甲大小的面积上要承受1000公斤以上的重量。按此计算,在该深潜器的总面积上所承受的重量超过15万吨!难怪当这金属制成的深潜器浮出水面后,它的直径竟被压缩了1.5毫米。
  在这没有太阳的洋底世界里,海水温度才2.4摄氏度。这两位探险家在这里进行了20分钟的科学考察。他们亲眼看到了呈黄褐色的洋底土壤,这是硅藻软泥。他们原以为在如此巨大的高压环境下,任何生物已无法生存。然而在探照灯的照耀下,却发现了类似比目鱼的鱼在游动,这种鱼长约30厘米,宽约15厘米,身体扁扁的,眼睛微微突出。他们还看到了一些小生命在活动,其中有一只大约长2.5厘米的红色的虾,正在绕过舷窗自由地遨游。
  这两位探险家证实了,在大洋深处,即使在世界大洋中最深的深渊处也绝不是寂静的世界,依然存在着生命。当然,这里的海洋生物已适应了深海的环境条件──黑暗、低温、高压。这些恶劣的条件,柔软的小生命竟能抗得住。这些海洋小生命的生态已具有特殊的适应性,无论是体色、视觉器官、肢体、骨骼、摄食器官、发光器及繁殖方式都有其独特之处。
  既然在大洋深渊还有生命存在,也就是说大洋深处还有氧气存在,那么, 这深处的氧气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来的呢?这是深海探险给海洋学家们留下的一个谜。
  小皮卡尔和沃尔什怀着胜利的喜悦,乘坐“的里雅斯特”号于16时56分漂出水面。返回到关岛后,美国海军派专机把这两位深海探险功臣接到美国。为了庆祝这一重大成就,华盛顿向全世界发表了正式文告,艾森豪威尔总统亲自给两位深海探险者授勋。2月9日,美国总统还寄给皮卡尔一封致贺的亲笔信件,以表达全体美国公民对皮卡尔的感激之情。
  毕生从事深海探险事业、“的里雅斯特”号的设计者A·皮卡尔,这一年已是76岁了。尽管这次探险他没有亲自参加,也没有亲临现场,但他的心始终与这次深潜壮举紧紧联结在一起。当他欣闻儿子在马里亚纳海沟探险成功之后,百感交集,兴奋不已,眼睛里充满了幸福的泪水。是啊,他怎能不激动呢!这一辈子他与深海探险结缘是这样的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深海探险是皮卡尔的一切,深海探险就是皮卡尔的生命。对世人来说, 皮卡尔就是深海探险的代名词。
  皮卡尔的深海探险,改变了人们对海洋、特别是对深海的认识,并使这种认识进一步升华,这是皮卡尔远远没有想到的。
  皮卡尔父子创造了世界深海载人潜水的最高记录,使深海潜水探险达到了高潮。 然而,由于人们对深海研究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不久,科学家们已不满足于这样的深海观察探险的方式。从那时起,已经着手研究在深潜器上安装机械手;在更大的视觉范围内扩大观测窗口;努力改善深潜器的机动性能,使之更灵活、方便;安装必要的仪器设备,以提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能力,从而不仅提高、扩大了观察、测量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开拓了深海作业的能力。例如美国的“阿尔文”号深潜器就是这样的例子。迄今所知,此后发展起来的深潜器的形式与性能已是多种多样。有的深潜器重量不足1吨,有的则达几百吨,如美国1969年建造的核动力潜水器“NR-1”号,重达400吨,水下自持力达45天。70年代初研制了可供潜水员在水下出入的闸封出入口(也称“调压舱”)的潜水器;还研制出干转移型的潜水器,就如同在太空中两艘飞船对接一样,它可以在水下与潜艇或其他水下结构物对接,在常压的情况下实施考察人员与物资的输送与转移。再如,尽管在1953 年已出现了无人潜水器,并具有作业安全、方便以及经济的特点,但仍是离不开母船,带着“脐带”,而 20年后的70年代中期,已设计出无脐带或无人潜水器。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近20 个国家建造和使用各种潜水器,累计有数百艘。
  现在的深潜器已成为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考察、海洋作业的重要工具。具有海底采样、水中观察测量以及录像、照相、打捞等功能的深潜器,广泛应用于海洋基础科学研究、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在这些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深海探险的发展历程再一次向人们指出,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导致一些人们最初意料不到的结果。科学总是要有所发展,有所发现,不断地扩大人类知识的体系,只要科学技术与科学方法应用得当,旧的科学理论与认识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的理论与认识所代替。

刘安国(青岛海洋大学教授)
兰健(青岛海洋大学环境学院博士)
瑞士皮卡德父子50年代造出了著名的“的里雅斯特”号潜水器

  瑞士著名的气象学家奥古斯特·皮卡德1933年认为,要使深潜器下潜到2000米以下,必须在深潜器上加一个压力舱加以保护。他设计出一种独特的“水下气球”潜水器,分为钢制的潜水球和像船一样的浮筒。浮筒内充满比海水比重小得多的轻汽油,为潜水器提供浮力;同时又在潜水球内放进铁砂等压舱物,以助它下沉。潜水器完全抛掉系缆绳,在海洋里自由沉浮和航行。 (图)“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完成任务后被吊出水面

  二战结束后,皮卡德在比利时国家科研基金会的资助下,建成了第一艘“水下气球”式“弗恩斯”III号深潜器。1948年11月3日,他的深潜器缓缓潜入水中。深潜器的载人舱是一个直径为2米的钢制球壳;除了控制仪器外,球壳内仅仅能够挤下两个人;载人舱与一个装有2.8万加仑汽油的油箱相连,以产生足够的浮力。与载人舱相连的还有充水的气箱和被电磁力吸附的铁块。深潜器上浮时通过排出球内的水和抛弃铁块来实现;下潜时则靠排出汽油,在剩余的油箱空间注满海水,以增加重量。奥古斯特 ·皮卡德与英纳德把深潜器潜到水下26米处。这次实验证明了只需艇上的驾驶员控制,同样能够完成自由升降。皮卡德又设计了一套遥控装置。第二次试验,深潜器下潜到了1370米的深度。当它浮出水面时,深潜器载入舱严重进水,外形因受巨大压力而变形。尽管如此,他的试验,使人类向深海探索的历程跨入一个崭新的纪元。

  1951年,皮卡德带领儿子杰昆斯·皮卡德来到意大利港口城市的里雅斯特,在瑞典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设计他的第二艘深海潜水器。这艘深潜器长15.1米,宽3.5米,艇上可载两三名科学家。皮卡德父子将它命名为“的里雅斯特”号。1953年的一天,皮卡德父子驾驶着“的里雅斯特”号潜入1088米深的海底。第二次在第勒尼安海,皮卡德父子乘坐深潜器达到3048米深的海中,又一次创下了人类深海潜水的新纪录。同年9月,“的里雅斯特”号第三次载着皮卡德父子在地中海下潜到3150米的深处。1955年,美国海洋科学家乘坐“的里雅斯特”号遨游海底。1958年,“的里雅斯特”号以高价转卖给美国海军。在皮卡德父子的直接领导下,美国海军从德国购置了一种耐压强度更高的克虏伯球,建造新型的“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1958年,新的“的里雅斯特”号首次试潜就潜到5600米的深度;第二年又潜深到7315米。1960年,美国利用新研制的潜水器首次潜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海沟—马利亚纳海沟,最大潜水深度为10916米。皮卡德父子实现了他们的最终梦想,成为深潜器设计最成功的人和传奇式的英雄。

         (图)皮卡德父子自豪地站在“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上,准备试验他们的装置
让我们一起回顾创造历史的潜水器吧
1554年意大利人塔尔奇利亚发明制造了木质球形潜水器,对后来潜器的研制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潜水器是英国哈雷于1717年设计的。过去人们利用潜水器大多是探寻沉船宝物,这些潜水器都是没有动力的,它们须由管子和绳索与水面上的母船保持联系。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了各种以科学考察为目的的自航深潜器。1948年瑞士的皮卡德制造出“弗恩斯三号”深潜器并下潜到1370米。虽然载人舱严重进水,但开创了人类深潜的新纪元。
6500米的阿尔文号。先看老阿尔文号
新阿尔文号
日本的深海6500号和深海2000号
阿尔文号和工作母船
日本的。
]]
潜水器的机械手
深海生物看看CD的潜水员有没机会看到了。;P ;P
的确是人类科学的成果!!
小的时候在《少年科学》上看过这个故事,确实让人对大海充满了好奇与欲望
有一条是深海鮟鱇阿。

英文名:Deep Sea Angler(深海钓鱼者)或者Common Black Devil(普通黑魔鬼) 拉丁文学名:Melanocetus johnsoni 大小:大约5英寸(12.7厘米) 栖息范围:全世界栖息深度:3,000英尺(914米) 这种鱼属于鮟鱇鱼目,正式的中文名称是深海鮟鱇鱼,但很多人俗称它灯笼鱼,不过灯笼鱼这种名字很容易和我后面将要介绍的另一种灯笼鱼混淆。这种深海鱼类看起来有些奇形怪状,它圆圆的身体看起来就跟个篮球似的,而且从它的大嘴看,似乎也很容易就能吞一个篮球进去。它的大嘴里张着又尖又长的獠牙,就是因为这些牙齿,使得这种鱼在西方有了“黑魔鬼”的称呼,不过尽管长得凶恶,但深海鮟鱇其实只能长到大约5英寸(12.7厘米)。这种鱼有以下特征: 1. 没有肋骨,所以胃可以撑得很大,甚至吃下比自己大的鱼; 2. 牙齿强壮而且向内倒钩,只要进了嘴的猎物就别想逃出; 3. 它们没有一般鱼类的鳃裂,取代其的是鳃孔,而且鳃孔长在胸鳍的基部下方; 4. 胸鳍常长有肉柄,可以在海底爬行; 5. 深海鮟鱇一般是黑色,而浅海的颜色则比较鲜艳,往往和环境符合以作为保护色。上面一张是幼鱼,下面是成年鱼 无论是中文俗称的“灯笼鱼”还是英文名“深海钓鱼者”都来自它长长的特化脊骨,以及其尖端的一个发光器官,和许多深海鱼类一样,深海鮟鱇就是用这个东西来吸引小鱼,它象使用钓鱼杆一样前后摆动这个“诱饵”,并且不断闪烁,一旦猎物被“诱饵”吸引得足够近,这位“钓鱼者”就用它强有力的大颌一口吞下。

深海鮟鱇有好多种类,这是一个多“毛”的种类这种深海鱼很奇特的一点是雄性和雌性比要小好多,而且样子也不一样,我们上面看到的成年鱼都是雌鱼。这个物种的雄性就一个指头长,并长着小钩牙,利用这些牙齿可以让它们附着在雌鱼身上。一旦附着上,雄性的血液循环系统就和雌性的联结起来,而它的余生也就如同一个寄生生物一样度过,“他”的所有营养都从“她”那里获取。注意下图的深海鮟鱇的腹部,你会找到她渺小的丈夫。
[:a12:]丑陋邪恶的大头鱼
非常喜欢深海。
庆祝中国插旗,顶这个起来.
以前科学画报上介绍过捞氢弹,还有深潜器调查海沟的事情。
印象最深刻的是阿尔文水底卡住,用机械臂自救的那段。


斑竹发的帖子解了我疑惑啊  谢谢

斑竹发的帖子解了我疑惑啊  谢谢
多谢楼主
好帖子,顶起,的里雅斯特号的故事本菜小时候同样读过并很喜欢,祝愿我国的深潜器也能有朝一日到达马里亚纳海沟底部
killyourdog 发表于 2007-1-19 11:02
深海生物看看CD的潜水员有没机会看到了。
深海生物一个个面目狰狞啊{:chan:}
好像这方面,日本的实力挺强
killyourdog 发表于 2007-1-18 10:55
1953年,第一艘无人遥控潜水器问世,1980年法国“逆戟鲸”号无人深潜器下潜6000米。日本“海沟”号无人潜水 ...
日本的海沟号不是早就失事了么?从那以后日本深海探索一蹶不振啊,是用黄金时代的钱造的那机器么?
0083gundam 发表于 2010-9-4 08:48
以前科学画报上介绍过捞氢弹,还有深潜器调查海沟的事情。
印象最深刻的是阿尔文水底卡住,用机械臂自救的 ...
捞氢弹的是阿尔文号
愿我国的深http://www.tudou.com/v/BT2Q0QZchqc/&autoPlay=true/v.swf潜器也能有朝一日到达马里亚纳海沟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