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自产大型运输机的一点想法[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42:09
目前中国的空军力量,在得到苏霍依的帮助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FBC-1、新歼(10号)和枭龙(FC-1)的先后研制成功,更是令世人瞩目。但是,我国幅员辽阔,海域面积更是有300多万平方公里。在这么宽广的国土上,战略机动能力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试想,如果没有强大的战略机动能力,一旦遭受敌人的大规模入侵(哪怕这只是可能,但谁又能保证这种可能是不存在的呢?),前线边防部队如果得不到后方野战主力的迅速支援,我们将会面临如何的境况?现在,我国的运输机大致有仿制的运-7、运-8和进口的伊尔-76三类:25架运-7,30架运-8,60架安-24/26,14架伊尔-76。其中,运-7属于中近程运输机,战略机动能力有限;运-8属于中程运输机,具有比运-7略大的航程和运载量,算是具备一定的战略机动能力;而真正具备战略机动能力的其实只有伊尔-76一种。但是这种运输机是前苏联70年代初研制的,这种已经服役近30年的运输机,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设计思想上都已经明显落后了。而且,目前这唯一的战略运输机还是完全由俄罗斯引进的,不但要消耗大量的外汇,而且在后勤上也必将严重依赖俄罗斯,这对于建立我们自己的战略运输力量是十分不利的,一旦在战时,俄罗斯切断后勤供应,则我们的运输机就只能趴在窝里,而我们的部队就几乎完全丧失了空中战略机动能力——仅靠现有的运-8机队,运输力量远远达不到要求——运了装备就云不了人,运了人装备就得留着!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情况!因此,我认我研制一种大型运输机是十分迫切和现实的要求。同时,这也是我国现在在空中预警、空中加油、反潜和侦查等各种领域都缺乏大型空中平台的主要原因。一旦拥有了自己的大型运输机,则在这一平台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发展出空中预警、空中加油、反潜和侦查等各种机型,满足国内迫切的需求。
    上面一大堆废话,无非想说明一点:研制大型运输机的迫切性。
    下面我来说一下自己的设想。
    目前,我国在战机领域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这其中有许多技术其实与运输机的相关技术是相通的。例如,我们的发动机技术,我们几乎很少听说国产的民用大型涡扇发动机,这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平台供其使用。一旦运输机的项目上马,我们可以使用现在战斗机的涡扇发动机核心机,然后在此基础上作一定的改进,已达到其要求。目前伊尔-76系列最新型号的发动机推力为156.9千牛。而我们目前的高推项目推力大约为140千牛左右,已能基本达到要求。伊尔-76为了实现40吨的载重量,其空机重量高达70吨。最大起飞重量更是惊人——170吨。实际上,以我们现在的科技实力,完全可以在大幅度降低空机重量的情况下实现相同的载重量。还是以伊尔-76来说,其载重量与空机重量之比约为0.57,而美国的C-5A运输机则为0.69,C-17则为0.61。当然这其中有一个载重量不同的问题,前者仅为40吨,而后两者分别为118吨和77吨。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其中有不少潜力可挖。我们完全可以以伊尔-76MT运输机为蓝本:全机长53.39米(加长6.6米),货舱容积从321立方米增加到400立方米,可运载人员217人(单层方式,增加72人)、305人(双层方式,增加100人),可装运BMII-3型装甲车3辆(增加1辆)及其它装备和货物,最大载重量52吨(增加13吨)。采用其较为合理的机舱布局和尺寸,然后配合我们自己的机头、机尾和机翼,组成全新的机体。然后用国产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国产或引进相关电子设备,并大量采用新型材料和工艺设备,就可以推出一种符合我国迫切需求大型运输机。我相信以中国目前的国力和飞机研发、生产能力,是绝对可以生产出这种大型运输机的。
     以上是以点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海涵。(别扔砖头……)







[em11][em11][em11][em11][em11][em03][em03][em03][em03]目前中国的空军力量,在得到苏霍依的帮助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FBC-1、新歼(10号)和枭龙(FC-1)的先后研制成功,更是令世人瞩目。但是,我国幅员辽阔,海域面积更是有300多万平方公里。在这么宽广的国土上,战略机动能力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试想,如果没有强大的战略机动能力,一旦遭受敌人的大规模入侵(哪怕这只是可能,但谁又能保证这种可能是不存在的呢?),前线边防部队如果得不到后方野战主力的迅速支援,我们将会面临如何的境况?现在,我国的运输机大致有仿制的运-7、运-8和进口的伊尔-76三类:25架运-7,30架运-8,60架安-24/26,14架伊尔-76。其中,运-7属于中近程运输机,战略机动能力有限;运-8属于中程运输机,具有比运-7略大的航程和运载量,算是具备一定的战略机动能力;而真正具备战略机动能力的其实只有伊尔-76一种。但是这种运输机是前苏联70年代初研制的,这种已经服役近30年的运输机,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设计思想上都已经明显落后了。而且,目前这唯一的战略运输机还是完全由俄罗斯引进的,不但要消耗大量的外汇,而且在后勤上也必将严重依赖俄罗斯,这对于建立我们自己的战略运输力量是十分不利的,一旦在战时,俄罗斯切断后勤供应,则我们的运输机就只能趴在窝里,而我们的部队就几乎完全丧失了空中战略机动能力——仅靠现有的运-8机队,运输力量远远达不到要求——运了装备就云不了人,运了人装备就得留着!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情况!因此,我认我研制一种大型运输机是十分迫切和现实的要求。同时,这也是我国现在在空中预警、空中加油、反潜和侦查等各种领域都缺乏大型空中平台的主要原因。一旦拥有了自己的大型运输机,则在这一平台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发展出空中预警、空中加油、反潜和侦查等各种机型,满足国内迫切的需求。
    上面一大堆废话,无非想说明一点:研制大型运输机的迫切性。
    下面我来说一下自己的设想。
    目前,我国在战机领域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这其中有许多技术其实与运输机的相关技术是相通的。例如,我们的发动机技术,我们几乎很少听说国产的民用大型涡扇发动机,这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平台供其使用。一旦运输机的项目上马,我们可以使用现在战斗机的涡扇发动机核心机,然后在此基础上作一定的改进,已达到其要求。目前伊尔-76系列最新型号的发动机推力为156.9千牛。而我们目前的高推项目推力大约为140千牛左右,已能基本达到要求。伊尔-76为了实现40吨的载重量,其空机重量高达70吨。最大起飞重量更是惊人——170吨。实际上,以我们现在的科技实力,完全可以在大幅度降低空机重量的情况下实现相同的载重量。还是以伊尔-76来说,其载重量与空机重量之比约为0.57,而美国的C-5A运输机则为0.69,C-17则为0.61。当然这其中有一个载重量不同的问题,前者仅为40吨,而后两者分别为118吨和77吨。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其中有不少潜力可挖。我们完全可以以伊尔-76MT运输机为蓝本:全机长53.39米(加长6.6米),货舱容积从321立方米增加到400立方米,可运载人员217人(单层方式,增加72人)、305人(双层方式,增加100人),可装运BMII-3型装甲车3辆(增加1辆)及其它装备和货物,最大载重量52吨(增加13吨)。采用其较为合理的机舱布局和尺寸,然后配合我们自己的机头、机尾和机翼,组成全新的机体。然后用国产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国产或引进相关电子设备,并大量采用新型材料和工艺设备,就可以推出一种符合我国迫切需求大型运输机。我相信以中国目前的国力和飞机研发、生产能力,是绝对可以生产出这种大型运输机的。
     以上是以点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海涵。(别扔砖头……)







[em11][em11][em11][em11][em11][em03][em03][em03][em03]
应该上大的了
早应该
按你这种改进法,改出来的伊尔-76的性能恐怕比老美的C-17还要厉害,你觉得我们的技术可以达到这个水平吗?
俄国人改过伊尔76,采用的方法和楼主的差不多.
但是那是俄国人自己的东西,心里有底.象楼主所说的我们自己改,恐怕............................
还是要研制我们自己的40吨级载重的平台
我们自己还是要自立更生啊
以下是引用大黄蜂在2003-11-22 17:05:00的发言:
按你这种改进法,改出来的伊尔-76的性能恐怕比老美的C-17还要厉害,你觉得我们的技术可以达到这个水平吗?

我也不是说要一步到位,就我们目前的水平,陕西航空搞运-8也搞了n年了,照理说应该积累了不少经验。关键就是要有相关部门牵头,立项,并拨出专款用于各项技术的攻关。就算比不上C-17,比C-141好的信心还是应该有的吧?我希望也相信我们的有关部门应该在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否则,就像前些日子传出的那样,为了建立空降军,还得大规模向俄罗斯进口伊尔-76,这些钱如果早一点拨出来,下决心搞自己的大型运输机,可能我们也不会为了预警机、加油机和战略运输、救灾应急等发愁了。
这个决心应该早下,快下。就像搞三峡过程那样,说干就干。只要一迟疑,机会就失去了。

[em07][em07][em07][em07][em11][em11][em11][em12][em11][em03][em03][em03][em03][em03]
要加强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合作
除了合作,自己搞不用想,没门
与其搞伊尔-76的改进型,倒不如直接投资和乌克兰合作一起搞AN-70更为合算
说实话,伊尔-76真是丑
A-70比较好,性能先进,很适合我国,乌克兰现在资金紧张这正是我们的一大好机会,共同研制共同生产共同收益,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大的飞跃!
以下是引用hellcat在2003-11-24 11:11:00的发言:
除了合作,自己搞不用想,没门
很早以前就测绘过707.忘了y10了:)
早干嘛去了,快打仗了才想起缺这少那的。只顾着练兵买装备了,怎么就没人在大战略上长期规划一下呢?这样的战略水平,还有什么打赢的希望呢?看来也只能靠咱老百姓当人体炸弹去发泄一下了……
以下是引用大兵在2003-11-26 12:01:00的发言:
早干嘛去了,快打仗了才想起缺这少那的。只顾着练兵买装备了,怎么就没人在大战略上长期规划一下呢?这样的战略水平,还有什么打赢的希望呢?看来也只能靠咱老百姓当人体炸弹去发泄一下了……


90年代后局势的变化出乎我们的意料!想不到美国的对手这么快就由前苏联变成我们!
我们自己还是要自立更生啊
该有了!
希望早日看到中国自己的大运。
听说AN-70已经在合作中,只是在何时能定型实在难说,缺点不少啊
以下是引用不是鸟也能飞在2003-11-23 22:34:00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大黄蜂在2003-11-22 17:05:00的发言:
按你这种改进法,改出来的伊尔-76的性能恐怕比老美的C-17还要厉害,你觉得我们的技术可以达到这个水平吗?

我也不是说要一步到位,就我们目前的水平,陕西航空搞运-8也搞了n年了,照理说应该积累了不少经验。关键就是要有相关部门牵头,立项,并拨出专款用于各项技术的攻关。就算比不上C-17,比C-141好的信心还是应该有的吧?我希望也相信我们的有关部门应该在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否则,就像前些日子传出的那样,为了建立空降军,还得大规模向俄罗斯进口伊尔-76,这些钱如果早一点拨出来,下决心搞自己的大型运输机,可能我们也不会为了预警机、加油机和战略运输、救灾应急等发愁了。
这个决心应该早下,快下。就像搞三峡过程那样,说干就干。只要一迟疑,机会就失去了。

[em07][em07][em07][em07][em11][em11][em11][em12][em11][em03][em03][em03][em03][em03]
[/quote]有理,不能少的就要自己造,不能在磨磨蹭蹭了。
AN70是个好东西
IL76也是好东西
中国还没设计大型飞机的技术储备啊
Y8搞了这么多年到最后还是要和外国合作
你们不知道Y8的历史吗
先是苏联的原型机,然后是美国的试飞员和技术,最后又回头找乌克兰要改进。
还是要努力啊
可要看看有没有钱啊!~~中国喊三峡喊了半个世纪到上世纪末才开始建造这是为什么?
关键是我们没有合适的发动机!
关键是我们没有合适的发动机!
关键是我们没有合适的发动机!
参加安-70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从项目管理上说,安-70的合作,俄乌同床异梦,前途莫测。
从技术上说,安-70造了两架摔了两架,恐怕......
对于中国,参加这样一个基本设计工作已经完成、遗留问题却不少的项目,能学到多少技术、能节省多少时间,真不太好说。
参加这样的合作,真难以看好。
如果要满足急需,购买伊尔-76MF,同时自行发展运-8X,同样能满足要求。
安-70最大的技术瓶颈就是发动机,现在看来,俄、乌选择桨扇动力,实在是有些冒进。
未来,我军空运力量发展,在相当一段时期,还是要满足空降部队空降作战、国内快速部署为出发点。全球战略空运,还不是考虑的重点。
我军目前没有紧迫的海外大规模战略空运能力的需求,有限的军费也不允许有这样的打算。
我军空运力量,还是要围绕着空降、轻型部队的国内空运、空降来建设。
发展下一代运输机,作为空军空运力量的主力,还是发展代替运-8的后续喷气运输机为好(当然,载荷、航程要适当增大),这样,技术难度相对也小一些。
少量的大型运输机需求,可以通过购买来解决。
欧洲FLA新型运输机,也是作为C-130的替代机种开发的。
如果发展大型运输机,我认为,应该坚持几点原则:
1、  能满足国内需要,尤其是军队急需。
2、  既要有相当的先进性,又要稳妥,尽量采用成熟技术。
3、  能够促进国内大型飞机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
4、  主要相关技术能适用于民用大型飞机。
从这几个角度看,引进生产伊尔-76也不合适,起点低,又不能提高国内设计水平。
我认为,俄罗斯计划发展的图-330比较合适。
或者,以我为主,引进技术,合作开发新型号,采用两台俄罗斯PS-90发动机(国内军用)或类似的西方发动机(民用或出口),重量100吨左右,代替运-8。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14 15:11:30编辑过]
以下是引用三老四严在2003-11-30 17:38:00的发言:
未来,我军空运力量发展,在相当一段时期,还是要满足空降部队空降作战、国内快速部署为出发点。全球战略空运,还不是考虑的重点。
我军目前没有紧迫的海外大规模战略空运能力的需求,有限的军费也不允许有这样的打算。
我军空运力量,还是要围绕着空降、轻型部队的国内空运、空降来建设。
发展下一代运输机,作为空军空运力量的主力,还是发展代替运-8的后续喷气运输机为好(当然,载荷、航程要适当增大),这样,技术难度相对也小一些。
少量的大型运输机需求,可以通过购买来解决。
欧洲FLA新型运输机,也是作为C-130的替代机种开发的。

同意!!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搞好Y-8X
看来又是一个重平台的人啊!现在关键的是没有大推力的发动机,这样即使搞出来了也还是要看别人的脸色啊!所以目前的关键是一面发展大型民用航空飞行器,一面研究自己的大功率航空发动机.
其实大型运输机我们也搞过(运十)只不过没有进一步开发和完善罢了。
以下是引用saga1974在2003-12-14 17:04:00的发言:
看来又是一个重平台的人啊!现在关键的是没有大推力的发动机,这样即使搞出来了也还是要看别人的脸色啊!所以目前的关键是一面发展大型民用航空飞行器,一面研究自己的大功率航空发动机.

但是你似乎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平台,相关的技术又从哪里来?
我们的航空发展历史上不乏有先进的产品因为平台失败而搞不下去的例子。而一个成功的平台也离不开各项支撑的技术。二者不是截然分离而是辩证统一的。我们现在的状况是,有一定的技术储备,但是如果不搞,肯定没戏!如果国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投入人力物力研究,不是没有研制出来的能力的。只是这里面有一个成本和风险的问题。要看领导和决策者是否有魄力能够下这个决心。因为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而有些东西又十分迫切的需要,所以就只能从国外购买以解决一时之需。但是,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而非长久之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逐步发展,大型运输机的需求是潜力巨大的,如果在设计时考虑一种见效快,技术也比较成熟的型号进行发展,不仅能够初步解决一定的问题,而且也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的产品设计做好了充分的人员和物资准备。此时,我们再花大力气研制一种高起点、周期较长、技术先进的型号,就可以把现在看来无法实现的问题一步一步简化,从而易于实现。
     至于具体的选型,这就需要从多方面来考虑,不是我们在这里一两句话就可以讨论清楚的。总之,如果仅仅从目前我们的现状就武断地认为我们不具备搞大型机的实力,这肯定是不可取的。我相信我们的决策部门已经开始从长计议,为我们自己的大型机项目早日上马铺平道路!!
[em08][em08][em08][em08][em08][em09][em09][em09][em09]
hao
以下是引用大兵在2003-11-26 12:01:00的发言:
早干嘛去了,快打仗了才想起缺这少那的。只顾着练兵买装备了,怎么就没人在大战略上长期规划一下呢?这样的战略水平,还有什么打赢的希望呢?看来也只能靠咱老百姓当人体炸弹去发泄一下了……

我觉得以前从根本上我们的认识就错了,对世界局势和周边局势太乐观了,还好现在在改,晚了总比一直错好。。。[em11][em11]
想想当年的运十,要是当时继续搞下去也许。。。
现在我们正与乌克兰安东诺夫合作,进行Y——8-600的研制工作,并且还进行一种更大型运输机的合作开发。
安70性能很不错,而且现在是个绝好得机会,有可能一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两者都是不错的东东
大型运输机不花上十来二十年的功夫和砸上以百亿为单位的资金我想是不会见到成效的。
安70正在搞吧?支线机项目完成了,就基本有了设计大型飞机的经验!

伊尔76太便宜了,诱人哪!不买是傻子,等你研制出来空降军都已经变陆军了!

而且买76也不见得就意味着我们不发展运输机了,这纯粹是两码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