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解决历史问题 中日2008年发表共同研究历史成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51:27
  【星岛网讯】中国外长李肇星16日与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会晤后透露,中日双方将成立专家小组,共同研究古代史及近现代史,希望有助“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关于历史的事实、表述与诠释问题,近年在中国和日本之间引起不少争议,而这一积极信号再度证明,中国已不再以历史问题作为两国关系的筹码

  正在河内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外长李肇星当天早上与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会面。他在会后透露,双方同意成立一个由学者和专家组成的“中日共同研究历史会议”,特别研究古代史及近现代史,将于今年举行第一次会议,预计可在2008年发表研究成果,希望有助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这一信号再度证明,中国已不再以历史问题作为两国关系的筹码。有观察家指出,事实上自从朝鲜核爆后,中日在朝核问题和历史纠纷上有一些互释善意的良性互动,中国不再提历史问题,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则也以不发展核武作为响应。这自然仅反映中日复杂战略关系的一个侧面,但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中日关系恶于始于小泉上台,在小泉的五年半日本首相任期内,“政冷经热”成了中日关系的常态。2001年小泉上台之时,日本国内普遍认为,中国连续不断的廉价商品供应,将掏空日本的工业,加剧日本的通货紧缩。但小泉很快就理智地意识到,这个庞大的邻国有可能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动力。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日本经济此后在他任期内取得的巨大进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无尽的需求为日本工业带来了复苏的动力。

  然而,就在中国为日本经济雪中送炭之际,中日外交关系却跌至1972年两国恢复外交关系以来的谷底。这是小泉时代的讽刺。从表面上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小泉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东京这个有争议的战争纪念馆供奉着250万名战争死难者,但也包括一些甲级战犯。小泉坚称,他是在为和平而祈祷。中国政府则认为,他每年一度的参拜证明,日本正在忘记历史,向民粹主义转变。

  靖国神社固然标志着日中两国未能彻底解决历史问题,不过,很少有学者认为,它是改善两个亚洲超级经济大国关系的惟一障碍。东京大学中国问题专家田中明彦则认为,两国都让靖国神社问题的僵局,妨碍了打造务实工作关系的共同愿望。

  在安倍晋三上任前几个月,便有分析家预测中日双方将设法走出外交困局。事实也证明,中日双方都作出了巨大努力,以保持友好关系。此次李肇星与麻生太郎所达成的共识便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不过,前面还有许多“地雷”。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就是靖国神社问题。安倍没有公开承诺不参拜靖国神社,也没有(如果日本官员可信的话)做出任何私下的保证。一些人认为,安倍明年也许需要参拜靖国神社,以提高国内保守派人士对他的支持率。

  英国《金融时报》曾发文称,即便在目前这种比较融洽的气氛中,北京也会难以接受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但即便安倍不参拜靖国神社,或者找到将争议降至最低的方式去参拜,还有很多问题可能爆发。这些问题包括双方有关东海天然气田的争端,以及两国不能在海域划界问题上达成一致。东海天然气田争端体现出两国对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而海域划界问题可能更为危险。安倍承诺进行的几项国内改革也有可能激怒中国,包括修订和平宪法和修改教科书以淡化日本的战争暴行。

  也有外交人士认为,根本问题在于中日两国均不愿平等对待对方。有数百年期间,中国居于优势地位,直到二十世纪日本成为经济强国后,才逆转了相对地位。这些人士表示,现在两国需要发展更平和的关系。

  与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关系密切的顾问张诚岷表示,这不是中国的长期目标。他认为,北京只是在韬光养晦。“目前不是中国在东北亚争夺霸权地位的黄金时机,”他表示。“中国藏起利爪,等待着经济实力超过日本的那一天。”许多日本人也赞同张诚岷的分析,尽管他们可能不会用这种阴暗的字眼表达出来。尽管有各种关于中日重建友谊的言论,但几乎没人会怀疑,日本和中国仍然是对手。

www.singtaonet.com【星岛网讯】中国外长李肇星16日与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会晤后透露,中日双方将成立专家小组,共同研究古代史及近现代史,希望有助“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关于历史的事实、表述与诠释问题,近年在中国和日本之间引起不少争议,而这一积极信号再度证明,中国已不再以历史问题作为两国关系的筹码

  正在河内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外长李肇星当天早上与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会面。他在会后透露,双方同意成立一个由学者和专家组成的“中日共同研究历史会议”,特别研究古代史及近现代史,将于今年举行第一次会议,预计可在2008年发表研究成果,希望有助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这一信号再度证明,中国已不再以历史问题作为两国关系的筹码。有观察家指出,事实上自从朝鲜核爆后,中日在朝核问题和历史纠纷上有一些互释善意的良性互动,中国不再提历史问题,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则也以不发展核武作为响应。这自然仅反映中日复杂战略关系的一个侧面,但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中日关系恶于始于小泉上台,在小泉的五年半日本首相任期内,“政冷经热”成了中日关系的常态。2001年小泉上台之时,日本国内普遍认为,中国连续不断的廉价商品供应,将掏空日本的工业,加剧日本的通货紧缩。但小泉很快就理智地意识到,这个庞大的邻国有可能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动力。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日本经济此后在他任期内取得的巨大进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无尽的需求为日本工业带来了复苏的动力。

  然而,就在中国为日本经济雪中送炭之际,中日外交关系却跌至1972年两国恢复外交关系以来的谷底。这是小泉时代的讽刺。从表面上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小泉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东京这个有争议的战争纪念馆供奉着250万名战争死难者,但也包括一些甲级战犯。小泉坚称,他是在为和平而祈祷。中国政府则认为,他每年一度的参拜证明,日本正在忘记历史,向民粹主义转变。

  靖国神社固然标志着日中两国未能彻底解决历史问题,不过,很少有学者认为,它是改善两个亚洲超级经济大国关系的惟一障碍。东京大学中国问题专家田中明彦则认为,两国都让靖国神社问题的僵局,妨碍了打造务实工作关系的共同愿望。

  在安倍晋三上任前几个月,便有分析家预测中日双方将设法走出外交困局。事实也证明,中日双方都作出了巨大努力,以保持友好关系。此次李肇星与麻生太郎所达成的共识便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不过,前面还有许多“地雷”。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就是靖国神社问题。安倍没有公开承诺不参拜靖国神社,也没有(如果日本官员可信的话)做出任何私下的保证。一些人认为,安倍明年也许需要参拜靖国神社,以提高国内保守派人士对他的支持率。

  英国《金融时报》曾发文称,即便在目前这种比较融洽的气氛中,北京也会难以接受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但即便安倍不参拜靖国神社,或者找到将争议降至最低的方式去参拜,还有很多问题可能爆发。这些问题包括双方有关东海天然气田的争端,以及两国不能在海域划界问题上达成一致。东海天然气田争端体现出两国对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而海域划界问题可能更为危险。安倍承诺进行的几项国内改革也有可能激怒中国,包括修订和平宪法和修改教科书以淡化日本的战争暴行。

  也有外交人士认为,根本问题在于中日两国均不愿平等对待对方。有数百年期间,中国居于优势地位,直到二十世纪日本成为经济强国后,才逆转了相对地位。这些人士表示,现在两国需要发展更平和的关系。

  与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关系密切的顾问张诚岷表示,这不是中国的长期目标。他认为,北京只是在韬光养晦。“目前不是中国在东北亚争夺霸权地位的黄金时机,”他表示。“中国藏起利爪,等待着经济实力超过日本的那一天。”许多日本人也赞同张诚岷的分析,尽管他们可能不会用这种阴暗的字眼表达出来。尽管有各种关于中日重建友谊的言论,但几乎没人会怀疑,日本和中国仍然是对手。

www.singtao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