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革新开放成“亚洲新势力” 廉价劳力是优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36:16
【来源:东方网】  
  从“原始村落”到“亚洲新势力”

  早报记者 周晶璐

  在越南城市街头所呈现出的繁华与喧闹,让人想起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70年代的首尔、80年代的深圳。越南正在向经济发展的康庄大道迈进。

  4年前,当杨俊接到公司通知要被外派去越南工作的时候,同事们无不报以同情的眼光看着他,或许心里还暗暗欣喜,幸好被“钦点”的不是自己。 那时的越南,几乎还不为外界所关注。人们只是在谈论亚洲经济的时候,才偶尔提到它。然而,在这短短几年间,这个中国的西南邻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中国式的奇迹”、“小中国”、“崛起中的亚洲新势力”等形容词,现在都被用于修饰越南近几年的发展。这一切都向世界宣告:越南正在崛起。

  “感觉像到了原始村落”

  不顾友人苦口婆心的告诫,杨俊还是毅然决然地接受了公司的安排,决定南下。当时,许多人都暗中嘲笑杨俊,认为他“傻”,放着国内深圳销售经理的位子不坐,偏偏要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重新开辟市场,过苦日子。

  “当时心里还是比较乐观的。尽管在国内听到过不少对越南的消极评价,但在相对落后的地方,经济发展的空间会比较大,也许对个人发展来说机会更多。”抱着这种乐观的态度,2002年,杨俊踏上了越南的土地。

  一到河内,他整个人顿时蒙了--夸张点说,“就像到了原始村落一样”。杨俊承认,他看到的与之前心里描述过的越南相去甚远。当时的那一刹那,的确有些后悔。

  街道又窄又乱,都是泥地,坑坑洼洼。马路上,最高级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车子飞驰而过,扬起一阵阵尘土。城市内的高层写字楼只有寥寥两三栋,突兀地矗立在一堆平房中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街上的商店都是私人经营的小规模店面,根本没有品牌商店。仅有的两三家大型超市和综合性大商场,也是在近两年间才建造起来的,有些商品甚至还在商场里买不到。

  当地一些中国公司的同事告诉他,几乎所有在越南的中国分公司都处于亏损的状态。这些所见所闻,让杨俊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越南与中国的差距———河内比中国的省会城市至少落后25年!

  革新开放吸引世界目光

  改变始于1986年。在面对货膨胀率高达775%的危机情况下,越南政府于12月,提出实施“革新开放”政策,试图通过不同部门的逐步去除管制,提升政府效能并解放生产力。

  此后,大批中国商品涌入越南市场,让越南人真正感受到了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杨俊说,市场开放前,因为许多人对中国商品抱有抵触心理,不愿接受。所以他们在公众场合都不敢说普通话,生怕惹出麻烦。但现在,在河内,到处能看到“中国制造”的标签,许多商品都是来自中国,大到火车电器,小到纸张牙签。

  越南革新开放20年来,特别是过去5年,越南政府不断加大革新开放力度,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吸引外国投资,使越南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

  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真正尚未开发的市场之一,对于投资者而言,越南是一只具有长期增长的巨大潜力股。越南政府全力保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模式,给外来投资以优惠政策。

  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了无数海外眼球。如今身为TCL越南有限公司副总经经理、越南中国商会副会长的杨俊告诉早报记者,不仅许多中国企业开始开拓越南市场,而且以英特尔、耐克为代表的美国商业巨头近年也纷纷到越南投资。

  曾经有一位工业区的日本投资者说,自己的工厂不需要自备发电器,因为几乎不会断电。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胡志明市的居民则抱怨说市区常常一天断电两次,更不用说郊区或农村人口的用电了。

  自今年初以来,越南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已经高达65亿美元,按人口平均计算,超过了中国和印度。

  越南的吸引力,主要来自它充足又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在这个总人口达8400万的国家里,27岁以下的人口占六成。杨俊说,2002年,到外资企业工作的越南大学生,每月平均工资在300元人民币左右。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普遍水平已经上升到了800~1000元。与中国内地许多城市相比,这显然是比较低的。

  入世面临新的发展

  如今,在越南经济发达的胡志明市与河内,戴传统锥形斗笠已被不少年轻女孩认为“老土”,只有外国游客和中老年妇女乐于一试。新一代的越南青年,已经与上代人有了一定的文化代沟。

  但传统依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越式旗袍依然非常流行。在越南的许多城市中,经常可以看到身着白色旗袍的越南女子骑着摩托车到工厂上班。川流不息的摩托车和一栋栋拔地而起的私家小楼,也成为河内和胡志明市最具特点的两大景观。

  在越南城市街头所呈现出的繁华与喧闹,让人想起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70年代的首尔、80年代的深圳。越南正在向经济发展的康庄大道迈进。

  谈到越南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电话那头的声音突然欢快起来。杨俊告诉早报记者,去年年底,他曾碰到越南几位行业领导人。在谈话中,他们不止一次地向中国企业抛出绣球,希望有更多企业赴越投资。不过,越南人均收入同西方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在这个国家依然很少有人吃得起牛排,坐得起飞机。【来源:东方网】  
  从“原始村落”到“亚洲新势力”

  早报记者 周晶璐

  在越南城市街头所呈现出的繁华与喧闹,让人想起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70年代的首尔、80年代的深圳。越南正在向经济发展的康庄大道迈进。

  4年前,当杨俊接到公司通知要被外派去越南工作的时候,同事们无不报以同情的眼光看着他,或许心里还暗暗欣喜,幸好被“钦点”的不是自己。 那时的越南,几乎还不为外界所关注。人们只是在谈论亚洲经济的时候,才偶尔提到它。然而,在这短短几年间,这个中国的西南邻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中国式的奇迹”、“小中国”、“崛起中的亚洲新势力”等形容词,现在都被用于修饰越南近几年的发展。这一切都向世界宣告:越南正在崛起。

  “感觉像到了原始村落”

  不顾友人苦口婆心的告诫,杨俊还是毅然决然地接受了公司的安排,决定南下。当时,许多人都暗中嘲笑杨俊,认为他“傻”,放着国内深圳销售经理的位子不坐,偏偏要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重新开辟市场,过苦日子。

  “当时心里还是比较乐观的。尽管在国内听到过不少对越南的消极评价,但在相对落后的地方,经济发展的空间会比较大,也许对个人发展来说机会更多。”抱着这种乐观的态度,2002年,杨俊踏上了越南的土地。

  一到河内,他整个人顿时蒙了--夸张点说,“就像到了原始村落一样”。杨俊承认,他看到的与之前心里描述过的越南相去甚远。当时的那一刹那,的确有些后悔。

  街道又窄又乱,都是泥地,坑坑洼洼。马路上,最高级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车子飞驰而过,扬起一阵阵尘土。城市内的高层写字楼只有寥寥两三栋,突兀地矗立在一堆平房中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街上的商店都是私人经营的小规模店面,根本没有品牌商店。仅有的两三家大型超市和综合性大商场,也是在近两年间才建造起来的,有些商品甚至还在商场里买不到。

  当地一些中国公司的同事告诉他,几乎所有在越南的中国分公司都处于亏损的状态。这些所见所闻,让杨俊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越南与中国的差距———河内比中国的省会城市至少落后25年!

  革新开放吸引世界目光

  改变始于1986年。在面对货膨胀率高达775%的危机情况下,越南政府于12月,提出实施“革新开放”政策,试图通过不同部门的逐步去除管制,提升政府效能并解放生产力。

  此后,大批中国商品涌入越南市场,让越南人真正感受到了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杨俊说,市场开放前,因为许多人对中国商品抱有抵触心理,不愿接受。所以他们在公众场合都不敢说普通话,生怕惹出麻烦。但现在,在河内,到处能看到“中国制造”的标签,许多商品都是来自中国,大到火车电器,小到纸张牙签。

  越南革新开放20年来,特别是过去5年,越南政府不断加大革新开放力度,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吸引外国投资,使越南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

  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真正尚未开发的市场之一,对于投资者而言,越南是一只具有长期增长的巨大潜力股。越南政府全力保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模式,给外来投资以优惠政策。

  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了无数海外眼球。如今身为TCL越南有限公司副总经经理、越南中国商会副会长的杨俊告诉早报记者,不仅许多中国企业开始开拓越南市场,而且以英特尔、耐克为代表的美国商业巨头近年也纷纷到越南投资。

  曾经有一位工业区的日本投资者说,自己的工厂不需要自备发电器,因为几乎不会断电。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胡志明市的居民则抱怨说市区常常一天断电两次,更不用说郊区或农村人口的用电了。

  自今年初以来,越南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已经高达65亿美元,按人口平均计算,超过了中国和印度。

  越南的吸引力,主要来自它充足又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在这个总人口达8400万的国家里,27岁以下的人口占六成。杨俊说,2002年,到外资企业工作的越南大学生,每月平均工资在300元人民币左右。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普遍水平已经上升到了800~1000元。与中国内地许多城市相比,这显然是比较低的。

  入世面临新的发展

  如今,在越南经济发达的胡志明市与河内,戴传统锥形斗笠已被不少年轻女孩认为“老土”,只有外国游客和中老年妇女乐于一试。新一代的越南青年,已经与上代人有了一定的文化代沟。

  但传统依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越式旗袍依然非常流行。在越南的许多城市中,经常可以看到身着白色旗袍的越南女子骑着摩托车到工厂上班。川流不息的摩托车和一栋栋拔地而起的私家小楼,也成为河内和胡志明市最具特点的两大景观。

  在越南城市街头所呈现出的繁华与喧闹,让人想起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70年代的首尔、80年代的深圳。越南正在向经济发展的康庄大道迈进。

  谈到越南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电话那头的声音突然欢快起来。杨俊告诉早报记者,去年年底,他曾碰到越南几位行业领导人。在谈话中,他们不止一次地向中国企业抛出绣球,希望有更多企业赴越投资。不过,越南人均收入同西方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在这个国家依然很少有人吃得起牛排,坐得起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