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大战的前前后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3:51:14
]]
写东西真是累人 不过写完确实很爽 虽然仅仅是一部分 :D
统帅无能累死三军!!!!!!!!!!!!
:D 支持孙大大的作品~

盼望快些写好~~~

附:要是能把努尔哈赤历次入贡给列出来~就更好了~~

特别是最后一次~~~纯为了刺探虚实的入贡~~~

研究努尔哈赤对明的态度很值得大书一笔 哇~
哎!!你还没给我版权税哪!!!:D
版权税¬¬¬¬¬¬¬??!!!

对不起~在我们文明发达先进的大天顶星是没有这种东西的~:D
原帖由 迎海扬帆 于 2006-11-12 01:00 发表
:D 支持孙大大的作品~

盼望快些写好~~~

附:要是能把努尔哈赤历次入贡给列出来~就更好了~~

特别是最后一次~~~纯为了刺探虚实的入贡~~~

研究努尔哈赤对明的态度很值得大书一笔 哇~





:L    ............   看来我还得继续学习了......
这一年的11月努尔哈赤继续扩大自己的实力  "努尔哈赤发兵三千屯住南关旧地 又派兵五百袭击东海雅兰 锡林二路 收降民二百户 人畜一千而回 " <清通鉴 卷一>119页  前一段对明朝的迷惑战略也不再那么温和  甚至对明朝的使者也开始咄咄逼人 "明使来,称都督。上语之曰:“吾识尔,尔辽阳无赖萧子玉也。吾非不能杀尔,恐贻大国羞。语尔巡抚,勿复相诈。” <清史稿 太祖本纪> 这一切 都印证了上文明朝官员的担忧

1615年1月间  努尔哈赤的第十子德格类迎娶了蒙古扎鲁特部长额尔济格的女儿为妻  努尔哈赤对蒙古部落的合纵政策在继续 而蒙古对明朝边境的骚扰也日益严重 就在这年的夏天 蒙古内咯尔部长炒花联合和宰赛等 以三万骑兵入侵明朝边境 到达一直到平虏 大宁 这种挑衅性行为不仅没有得到明朝官方强烈的反应 甚至蒙古部落竟"求抚赏"  而明庭竟然"许之" 也许 正是明朝对蒙古的软弱 刺激了努尔哈赤内心的野心  与此差不多的时间 努尔哈赤又娶了科尔沁部长孔果尔的女儿博尔济锦氏为妻

5月里 建州卫女真开始朝贡明朝  在早先时候 建州 海西被允许一年一贡  前来朝贡的人往往能超过几千人由于这种朝贡贸易大多是明朝吃亏(往往天朝上国 不与蛮夷分厘计较的心里促成的) 天顺 成化年间  明朝财政紧张 根本不可能在这方面浪费大量钱财 所以有所减少 但后来又缓慢回复 竟然能够达到1500人左右的规模 后来明朝不堪其苦 裁其入贡名额  所以在这次入贡的人数非常少 只有15人  而此后 贡市也基本断绝了  一方面由于明朝财政紧张 不会再搞这样的面子工程 另一方面则是明朝边境与这些少数民族相处的并不好 使得明朝更不愿意与他们进行过多的经济交流 因为在一个月前双方刚刚发生了很不愉快的事情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这一年的4月 "明广宁总兵张承荫奉命寻边   谴通事谕建州 柴河  抚安 三岔三处所种之田勿获 可收尔人民退居 努尔哈赤拒绝道 吾世世祖祖居之地 今令弃之 想尔心变 故出此言 汝自恃兵众国大 欺压于吾 然大国成小 小国成大 皆出于天 汝若一城屯兵一万 城自有烦扰 若之屯兵一千  城中军民皆为吾俘物矣" <清通鉴 卷一>120页 在清史稿里 则是短短的一句话带过"乙卯夏四月,明总兵张承胤使人来求地,拒之。令各佐领屯田积穀。" 不过也能反应出努尔哈赤对明朝已经没有先前的好脾气了 揪其根本 恐怕除了自身实力增强之外 就是明朝边境防备日益软弱松懈 使其渐生轻蔑之心 以至到了向明朝边官发出军事威胁的地步

不过努尔哈赤虽然对明朝发出了军事威胁 但毕竟他的实力还不足以对明朝真正构成致命威胁 6月份的时候 建州兵三千屯南关 然恐抚顺清河明军袭其后 按兵不动(出处同上) 如果只从眼前看 语气强硬但动作谨慎的努尔哈赤还远不是明朝的对手 最多只能是个不老实的 臣服大明的少数民族将领而已 当时蒙古林丹汗对明朝的军事打击却是暴雨似袭来 9月 10月间 "连日入犯明边 时气日初犯广宁 声称十万 其实只五六万 二十二日复以六千骑犯锦 二十五日以六万骑 犯义州 遂有大安堡之陷 兵民死者甚众 <明史 鞑靼传

林丹汗不仅仅让明朝苦恼 即使是建州和其他蒙古部落也十分惧怕 随着努尔哈赤的实力日益增强  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联系也日益紧密 双方都有意建立盟友关系 比如在这一年10月 11月 科尔沁部长明安的四子桑葛尔寨送马三十匹 而明安长子在不久后又送了四十匹马 科尔沁部与建州的关系增强 本身就是在对抗日益崛起的林丹汗

努尔哈赤一方面以小动作争取盟友的支持 一方面又继续积攒自己的实力"冬十月,遣将征渥集部东格里库路,得万人。是岁,釐定兵制,初以黄、红、白、黑四旗统兵,至是增四镶旗,易黑为蓝。置理政听讼大臣五,以扎尔固齐十人副之。于是归徠日众,疆域益广,诸贝勒大臣乃再三劝进焉。"<清史稿 太祖本纪>

八旗制度的建立 无疑是历史上浓厚的一笔 无论对其或褒或贬  都不能否认它在中国历史上造成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八旗的前身是固山 而固山 设固山章京(后改为都统)而固山额真左右立梅勒额真(后改为副都统) 下有五甲喇  设甲喇额真 (后改为参领)    一甲喇领五牛录 每三百人编为一牛录 牛录设额真一人 (后改为佐领)而下设章京二人 代子二人 噶喇拨什库_(即领催)四人  牛录就是八旗的基层组织 而三百壮丁则编为塔但 由章京领之  而各固山(各旗)的领主 称为和硕贝勒 (旗主贝勒 主旗贝勒 旗主等别称) 当初努尔哈赤起兵时候 他的孩子们年纪还小 所以军政大事多是五大臣参议 等到子侄长成后 长者各领一旗 五大臣反被疏远入各旗任固山额真 逐渐成为贝勒的附庸 和硕贝勒一词按照<满洲实录>对译的话 应该翻译为固山王 而和硕一词 应当取自蒙古人军政组织和硕之概念 对应女真的"固山" 而且女真贵族在明末多取蒙古名号炫耀 所以和硕贝勒 应是仿造蒙古和硕齐(蒙古和硕领主之称)一词而来  而与蒙古文和硕对应之满文的固山一说也可见<清朝前史的研究>291页

八旗制度的创立 纯粹是脱胎于女真人传统的狩猎组织 女真人行围之制 人分五部 围底 两围肩 与两围端 五部以牛录为基本单位 彼此呼应 合若符节 行围时由围底初分向两翼行进 各照方向  不许错乱 这就是"撤开围"  围而不合 谓之"行围" 而当处在两围端的牛录按组织者命令合拢后 则称"合围"  努尔哈赤将早期的十人牛录扩大为三百人 进而在此基础上创立八旗制度的时候 虽然组织制度在发展 但基本结构却和原始狩猎组织无异 比如甲喇 翻译过来就是"节"的意思  指的就是行围时联结围肩和围墙的中间环节 可见八旗制度与女真早期行围狩猎制度的联系

八旗行军时 若地广则八旗并列 队伍整齐 中有节次 地狭则八旗合一路而行 节次不乱 军纪严明 军士禁止喧哗 队伍禁纷杂 当兵刃相接之际 披坚甲执利刃令为前锋 披轻甲善射者自后冲击 另以精兵隐别处 相机而动 以突击掩护 <清通鉴 卷一>122页 这里的提到三处分工  就是演化成以后的前锋 骁骑(又称马甲) 护军 (巴牙喇) 在朝鲜方面则称呼为拜阿罗 在建州见闻录一书中 记载道 "胡语拜阿罗军者 奴酋之手下兵也 五千余骑 极精勇云 "  

在八旗制度创立同时 努尔哈赤还建立了议政会议 规定每五日一次 各贝勒大臣聚集衙门议事 而取代原来的部落酋长会议模式 决国策 定军机 甚至推举新的大汗 都在此进行 同时又设立了听讼八大臣 代替过去的穆昆塔坦制度 任命每固山出一人;理事官四十人(每固山五人) 负责审理案件 规定小案件地方官员审理 大案件则由理事官 众大臣和执政贝勒会审 最后由大汗裁决 这些制度初步完成女真人了向封建国家的转变 建州的行政效率 已经提高到了封建国家的水平

八旗制度的建立 结束了部落无统 关系涣散的局面 "一国之众 八旗分隶"<东华续录 天命>卷四 赋税徭役兵役等封建国家民众义务也可以有效推行 努尔哈赤已经做好了制度上的战争准备 差的 也许只是一个引子 一句口号而已了 但过不了多久  也许这些都会被找出来

未完待续
哈哈 深夜写稿子就是有动力
当学知识了!
本来早就能写好下一篇 不过最近身体一直不太好 现在我每天几乎只吃一顿饭  睡眠也不太好 所以稿子写的就慢了
]]
未完待续  又搞完一章 :D
挖~~挖~~~~~~挖~~~~~~~~~~~

孙大大的速度;P ~不知道是不是在忙于期考复习 吖~?
原帖由 迎海扬帆 于 2006-12-10 01:27 发表
挖~~挖~~~~~~挖~~~~~~~~~~~

孙大大的速度;P ~不知道是不是在忙于期考复习 吖~?



电脑中毒 明朝火器草稿弄丢后刚刚补完 还没抄到电脑上  最近在看国外早期的关系西夏的一些论文 有点杂了 这东西就得慢慢写了:L
月影  大秦 小二 猎人 你们几个也不说进来看看 倒是给我个精华啊:Q
哦~???

强烈要求分享论文~~~~~~~~~~~~~~~~~~~~~!!

要以分享宝贵资源为荣 ~!!!
原帖由 迎海扬帆 于 2006-12-10 19:46 发表
哦~???

强烈要求分享论文~~~~~~~~~~~~~~~~~~~~~!!

要以分享宝贵资源为荣 ~!!!


那好歹也是我花了几十两银子买的啊:D
:D 好说好说~~俺以超大币支援你~~~;P ;P ;P

附:说起来《宋夏关系史》相当不错~!推荐~!!
原帖由 迎海扬帆 于 2006-12-10 19:49 发表
:D 好说好说~~俺以超大币支援你~~~;P ;P ;P

附:说起来《宋夏关系史》相当不错~!推荐~!!



那本书一定要找 嘿嘿 国外早期西夏学论文集 分两本  我在沈阳的北方图书城买的
:') 羡慕  啊 ~~~~~~~~~

强烈呼吁扫上来~!!!
原帖由 迎海扬帆 于 2006-12-10 19:53 发表
:') 羡慕  啊 ~~~~~~~~~

强烈呼吁扫上来~!!!



我电脑都中毒了 拿啥扫啊:L
上个佛郎机
三眼火铳
友情配图
多谢多谢:D
今天因为补英语作业所以没写:L 顶起来鞭策自己明天一定要写
请教下明清1621年天启元年浑河之战滴详细内容~
:handshake :handshake
白杆兵竟然未与火器营混编布阵,更出现火器营激战终日弹尽援绝滴事情~
时明竟无知兵之人乎?
:') :') :')
原帖由 湘中王平 于 2007-4-25 10:43 发表
请教下明清1621年天启元年浑河之战滴详细内容~
:handshake :handshake
白杆兵竟然未与火器营混编布阵,更出现火器营激战终日弹尽援绝滴事情~
时明竟无知兵之人乎?
:') :') :')

好像在这篇帖子里是写不到那个时候了:L
]]
终于开张了,连我自己都感动呢:D
过来支持一下~~~~

附:孙大大漏掉了关于人参的事 了~

那可是努尔哈赤最大的白银来源 吖~~

当年还因为努尔哈赤强买强卖20万斤人参,差点和明廷兵戎相见~:L
原帖由 Suriel 于 2007-5-3 19:42 发表
过来支持一下~~~~

附:孙大大漏掉了关于人参的事 了~

那可是努尔哈赤最大的白银来源 吖~~

当年还因为努尔哈赤强买强卖20万斤人参,差点和明廷兵戎相见~:L

20万斤?
那时候一斤可不是十两啊~
(难道都是那种好大一根且须又差的货色?)
:L :L :o
何止货色不好~

努尔哈赤还人参浸水以加重分量~~

所以有次明廷出于遏制建州及汉商觉得其人参“水分太大”~~遂罢马市~~

两年间建州便有10万斤人参腐烂~:L
关于这点我要再详细的查一下资料:L 不过我对朝贡方面的都是比较简化的,主要是朝贡的资料过多,字不好打:L
实际上我突然想到,清朝皇帝怕花钱恐怕就是引的明朝末年征饷的为戒吧:D

顶上来,准备继续写。
]]
怎么不写了?
我简略看了一段这个时期的历史,明军分兵4路进攻,犯了分兵的忌讳(战斗力强的才可以分兵,孤军深入,那时候的明军战斗力和士气好象不怎么样),被努尔哈赤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9个月过去了~

楼主也真能憋 ~~:L
兵分几路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有主有次,目标合适,要有相匹配的野战能力,否则路路皆败,目标也达不成。

按照明军的野战能力,还想弄一路抄人家老巢,这是极端不明智的,如果四路都以一个较近的地点为目标,一路主力强攻、一路副攻,两路从两个方向近距离穿插敌后,那还算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