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政权的性质:谈谈满洲人的“中国人认同问题”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18:14
满清政权的性质:谈谈满洲人的“中国人认同问题”

            一道闪电

第一、征服期时的性质。

明和后金(以后的满洲)在明末是两个互不隶属的民族国家

     华夏民族:自认自己是炎黄子孙,信仰中华文化的民族。 古代国家认同是以民族和文化为标准的,不以地域做为标准。古代国家疆界是不断变化的,存在着大量的游牧民族国家,还有迁徙、流浪国家,难以用版图来明确国家和民族 。但民族认同是不会变化的,是以民族认同组织国家。 如果按地域标准来判断,那么任何一个古代国家都不可能灭亡了,就无法解释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灭亡的事实。

一、明、清两国的相互承认。
     虽然历史上女真人接受过中原==的管辖, 但是在一六一六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一六三五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州。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与当时的大明帝国一样,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国家。它有自己的君主、朝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军队,有自己的领土疆域、人民、语言、文化习俗,其民族性同华夏民族迥然不同,也不受中国的册封和保护。这对于明来说是非法的是分裂中国的行为,明朝对于努尔哈赤的叛乱,派兵平乱,这就是萨尔浒之战(现在史学界却颠倒黑白!不认为明对后金的萨尔浒之战是反分裂的正义战争)。但是自从萨尔浒之战失败后,明朝对辽东一步步失控。到一六三六年,皇太极正式改国号为“满清”,即位称满清皇帝。大明对那儿失去了实际控制权。出现了实际意义上的两国并立。这种情况类似于越南从明朝独立出去,这是没有办法的结果,不是你想否认就可以办到的,更何况努尔哈赤父子几乎把辽东汉人都杀光了,明朝失去保护国民的责任了。
    明朝和满清两国在法理上的相互认定源自崇祯皇帝曾派密使去和满清皇帝皇太极的媾和,虽然媾和未成,但是实际上已经承认满清作为独立主权国家的存在。到了南明史可法已经派使节与满清谈判,史可法递交多尔衮书信称呼就是:“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顿首谨启满清国摄政王殿下” 。而满清政权早就要求明朝确认其国家的存在了。
     这种性质又和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不同,比如三国时期。分裂时期虽然各国都自称皇帝,但是都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有相同的民族意识,相同的意识形态,都是中国人,都认为民族处于分裂状态。就如同现在中国大陆与台湾,朝鲜和韩国,统一前的北越与南越,东德和西德。鉴于中国传统的“大一统”观念,“汉贼不两立”,各方都要求结束这种分裂状态,所以从没有类似越南、朝鲜一样的要求真正去独立而是想方设法的去完成统一。
如果认为满清入关不是侵略,那么就必然认为独立后的越南、朝鲜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占领中国也不是侵略。这是领土中心主义在作怪。按这种历史观,如果满清打不进来,或者只打进一半,则满清对明的性质就算是侵略了?

   满清入关时,明末士人的看法,顾炎武不说亡社稷和亡国而说亡国和亡天下,亡国是亡的政权国家,亡天下是亡的民族国家。当时的明末社会,国家已非一家一姓所有,所以不提亡社稷,而说亡国,进而不提亡国,而说亡天下,就是说这不单单是一个民族国家的被灭亡,而是文明被野蛮战胜,是文明被毁灭,天崩地坼,率兽食人,从此人沦为“禽兽”。 真是痛入骨髓。

那么满清皇帝自己又是怎样认为呢?  参见附录1《说“明清战争”是“兄弟阋墙”就是宣传汉奸意识,就是否定“抗战”》

二、朝鲜、曰 本 等东方人的看法(转)
     尽管明朝覆亡已经百年以上,朝鲜人仍然对明帝国很依恋,在清国巨大压力的无奈之下,他们对朝觐胡人皇帝充满了怨气。私下里,他们把清帝国叫做“夷虏”,把清皇帝叫做“胡皇”。就在乾隆年间,一个叫做金钟厚的人,就给曾经出使清帝国的朋友洪大容写信,说明朝以后已经没有“中华”了。在他们心目中,中华原本是文明的意思,如果中华文明并不在清国,那么,我“宁甘为东夷之*,而不愿为彼之贵也”。
朝鲜人从心底里觉得,他们到清帝国来,不是来朝觐天子,而只是到燕都来出差罢了。所以,清代使者们的旅行记,名称大多由“朝天”改成了“燕行”,一直到乾隆、嘉庆年间,虽然离开大明的覆亡已经百余年,但朝鲜关于“大明”的历史记忆却依然如此清晰,而对“满清”,确始终没有一点好感。朝鲜人已经发现了中华帝国的干疮百孔,“今天下中华制度,独存于我国”,一个曾经到过北 京 、承德和沈阳的朝鲜使者说,这个帝国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蛮夷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向他们致敬?朝鲜人再也不承认文化中华在清帝国了。
曰 本 :满清入侵中国,曰 本 人的第一反应是“华变于夷之态也”。曰 本 文人说,感谢大风,让蒙元的舰艇和大军沉在海底,也感谢大海,让我们和蛮夷的清帝国离开好远。
曰 本 从此干脆称中国为支那。曰 本 、朝鲜都不愿意再称中国为中国。

三、当时的西方人、马克思等名人的看法

   对于民族国家概念最有发言权的当时的西方人包括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明和清(鞑靼)是不同的两个民族国家。
在马戛尔尼回程路上写的“纪事”中,强调:“我们的许多书里都把汉族和鞑靼族混淆了,好像他们是一个民族。可是清君却在时刻关注着这权力的诞生地”。
   “东方与西方在这问题上是不同的。“在欧洲,不论是波旁王朝还是哈布斯堡王朝的人,登上那不勒斯或西班牙的王位都无关紧要;君王完全与西班牙人或那不勒斯人 **。“汉诺威人一旦掌握英国王权,他们就不再是德国人了。相反,亚洲的君王“念念不忘自己的祖根“。“两个世纪过去了,换了8个或10个君主,但蒙古人还是没有变成印度人;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也没有把乾隆变成一个中国人”。
  “鞑靼人说笑话总以汉人为靶子。“我不可能不注意到:只要有人拿汉人说笑话,那些年轻的鞑靼王子就会兴高采烈。在取笑女人裹脚时,他们拍手叫好;但听到把鞑靼妇女的木底鞋比作汉人的帆船时,他们就恼火。“赫脱南发现“地位最低的鞑靼人,在服从汉族官员时也会表现得十分勉强”。
 巴罗记下了别人对他说的一段心里话:“圆明园内年轻的王子们谈到汉人时总报以一种极大的蔑视。一位王子见我想学汉文,就竭力使我相信鞑靼语痹烩要高尚得多。他不仅答应给我识字课本和书籍,而且还要亲自教我。”
 “满清初期,他们表现得非常凶残。建国后的最初几年,整批整批的百姓遭到屠杀。强迫留辫子引起了骚乱,结果都被.在血泊之中。都是老爷的种族坐稳了江山,对一个奴隶的民族实行统治,种族隔离是全面的,严禁不同种族间通婚,北 京 的整个北城都没有汉人,专供满人居住。宫内女眷(包括奴婢在内)无论如何只要清一色的满人:要防止一切种族混杂的情况。而宫内太监又毫不例外地全是汉人。这多有象征意义呀!让鞑靼人繁殖,让汉人绝种。这就绝对保证了没有任何不纯的混杂。”       
“在热河,鞑靼皇帝从他们祖先的传统中汲取营养。这时他们并不是完全在中国,也不仅仅只是在中国。”
马戛尔尼称满清皇帝是鞑靼皇帝。

马克思的看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既然英国的贸易已经经历了通常商业周期的大部分,所以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人推翻满洲==的革命(太平天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
他说的中国人要推翻满洲==,而不是中国==或者清==。
“这些贩卖“秩序”,企图扶持摇摇欲坠的满洲王朝的列强恐怕是忘记了:仇视外国人,把他们排除在帝国之外,这在过去仅仅是出于中国地理上、人种上的原因,只是在满洲鞑靼人征服了中国以后才形成为一种政治原则。 ”
这里马克思所说的满洲鞑靼人和中国人并列,当然是指两个国家民族。
“毫无疑问,17世纪末竞相与中国通商的欧洲各国彼此间的剧烈纷争,有力地助长了满洲人实行排外的政策。
可是,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个新的王朝害怕外国人会支持一大部分中国人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大约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绪。
出于此种考虑,它那时禁止外国人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要来往只有通过离北 京 和产茶区很远的一个城市广州。外国人要做生意,只限同领有满洲==特许执照从事外贸的行商进行交易。这是为了阻止它的其余臣民同它所仇视的外国人发生任何联系。无论如何,在现在这个时候,西方各国==进行干涉只能使革命更加暴烈,并拖长商业的停滞。  

这里很明显马克思把鞑靼人(满洲人)和中国人区分开了。

四、现代中国人、伟人和老一辈历史学家的看法
==:“我们的敌人大概还在那里做蒙元灭宋、满清灭明、英占北美和印度、拉丁系国家占中南美等等的好梦。”
鲁迅说:“不能说话的毛病,在明朝是还没有这样厉害的;他们还比较地能够说些要说的话。待到满州人以异族入侵中国,讲历史的,尤其是讲宋末的事情的人被杀害了,讲时事的自然也被杀害了。所以,到乾隆年间,人民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
郭沫若说:“要就中国来说吧,就在满清统治的二百六十年间一直都没有亡,抗清的民族解放斗争一直都是没有停止过的。 ”
郭沫若还说:“ 假使免掉了这些错误,在种族方面岂不也就可以免掉了二百六十年间为满清所宰治的命运了吗?就这样,个人的悲剧扩大而成为了种族的悲剧,这意义不能说是不够深刻的。
范文澜说:“满族人口少,文化低不能灭亡中国,可是中国竟被灭亡了,其主要原因显然是抗满力量不能团结,小人排斥正人,争权夺利。汉奸的穷凶极恶”《中国历史简编》2002年版
翦伯赞曾经说:岳飞和史可法都曾经忠诚地、英勇地保卫过祖国,都曾经企图使祖国从外来地侵略者地进攻中得到拯救,并且都曾经为了这样的目的而贡献出了
自己的生命。就在这一点上,他们的业绩在客观上就已经超过了他们偏狭的阶级利益而被提高到了种族国家利益上了。
吴晗所著《300年前的历史教训》摘要:
“300年前,从官僚到地主,从将军到文士,都只顾自己的享受,儿女的幸福,看不见国家民族的前途;个人的腐化,社会的腐化,宣告了这个时代的毁灭,虽有史可法,黄道周,刘宗周,张煌言,李定国,郑成功,瞿式耜等一些代表民族正气的人们,却都无补于国家的沦灭,民族的被奴役。”
而民间人民群众早就杨家将、岳飞等人搬上舞台,颂扬其民族英雄抵抗外敌入侵的爱国主义精神。

  满洲族入关前中国人地位问题,不能因为历史上某时刻满洲先世服从中国约束,所以此后所有时期满洲先世及满洲都属于中国人。如果这样的道理能够成立,那么今天的蒙古国应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宗主国之一了。没有永恒不变的领土,只有永恒不变的实力。中国历史,自古至今不是天生的56个民族,有的民族加入了中国,同样也有脱离了中国,当然也有反复的情况。我们不能因为儿子加入了曰 本 国籍,就承认祖宗也是曰 本 人,爷爷是曰 本 人,孙子一定也是曰 本 人。

建国后由于政治的需要,中国主流史学界才逐渐认为满清和明是兄弟阋墙,其前后矛盾、自相矛盾比比皆是。
第二、执政期时的性质: 一、满洲人的民族认同问题:

“满清是否认同中国人”是打开满清政治的钥匙,本来这个问题是最值得探讨的,关系到满清政权二百年来种种古怪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近二百年落后、封闭、丧权辱国的主要原因,是满清历次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也是事关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民族认同”十八省建国的思想根源。
可是由于“版图中国论”等成为主流意识,这个问题变成了“伪问题”。

“黄帝祭祀与尊孔”说明了什么
满清入关后不久,进行祭祀黄帝和尊孔,自诩为道统和学统的继承人。 一个是祭祀黄帝,另一个是尊孔,是传统中国人的文化标志,是历史文化认同的标志,也是“以夏变夷”的里程碑。在晚清变革争论中,革命党和改良派还在以用“黄帝纪年”还是孔子纪年争论不休。  可见其作为文化标志的影响之深。这类事件在今天更有独特的意义。使得学者得以提出新时代的“中华民族”的定义,确认满清统治中国是非“殖民地”统治,不适用“殖民地人民自决决议”,从而使得“反分裂”有了理论依据。这样看来明末人民反清的血并没有白流。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女真人征服中国人的手段的确很高明,详见《警惕“满独”势力再度兴起给中华民族带来新的灾难》。
   满清入关前并不祭祀黄帝,满洲人自创了满语,文化也不同,俨然另立一个民族,不同于中华民族。这说明他们是到中国后才进行文化认同的,黄帝认同和孔子祭祀正是满清的统治的手段。满清皇帝一直摇摆于认同和不认同之间。
满清皇帝虽然在入关不久进行“黄帝祭祀与尊孔” 完成向传统的“中国人身份”的转化,但是有其名未必有其实。 这是利用了儒学理论的漏洞,从此用“夷夏之辨”反清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理论根据,知识分子开始分化。(柏杨说是利用中国知识分子爱做官的心理降服了中国,一笑。) 关于这点的深刻阐述,请参阅朱学勤的《从明儒困境看文化==义的内在矛盾》,以及该文引发的争论。
   雍正比较愚蠢,把父辈精心编织的光环一举戳穿。到乾隆时就把《大义觉迷录》统统查抄销毁。满清既然摇摆于认同和不认同之间,或者说本来就是骗局, 满清的中国人身份是无法细究的,任何理论的深入研究都会导致其政权的合法性遭到质疑,康、雍、乾三代的文字狱和愚民政策是这种政权的必然特性。
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后从此再也不祭祀黄帝,也不再承认是炎黄子孙,改去祭祀曰 本 天皇,身份转变如此容易。历史学家总是漠视对自己不利的事实。
参见附录2《溥仪当儿皇帝的事实不容回避》满清政权的性质:谈谈满洲人的“中国人认同问题”

            一道闪电

第一、征服期时的性质。

明和后金(以后的满洲)在明末是两个互不隶属的民族国家

     华夏民族:自认自己是炎黄子孙,信仰中华文化的民族。 古代国家认同是以民族和文化为标准的,不以地域做为标准。古代国家疆界是不断变化的,存在着大量的游牧民族国家,还有迁徙、流浪国家,难以用版图来明确国家和民族 。但民族认同是不会变化的,是以民族认同组织国家。 如果按地域标准来判断,那么任何一个古代国家都不可能灭亡了,就无法解释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灭亡的事实。

一、明、清两国的相互承认。
     虽然历史上女真人接受过中原==的管辖, 但是在一六一六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一六三五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州。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与当时的大明帝国一样,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国家。它有自己的君主、朝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军队,有自己的领土疆域、人民、语言、文化习俗,其民族性同华夏民族迥然不同,也不受中国的册封和保护。这对于明来说是非法的是分裂中国的行为,明朝对于努尔哈赤的叛乱,派兵平乱,这就是萨尔浒之战(现在史学界却颠倒黑白!不认为明对后金的萨尔浒之战是反分裂的正义战争)。但是自从萨尔浒之战失败后,明朝对辽东一步步失控。到一六三六年,皇太极正式改国号为“满清”,即位称满清皇帝。大明对那儿失去了实际控制权。出现了实际意义上的两国并立。这种情况类似于越南从明朝独立出去,这是没有办法的结果,不是你想否认就可以办到的,更何况努尔哈赤父子几乎把辽东汉人都杀光了,明朝失去保护国民的责任了。
    明朝和满清两国在法理上的相互认定源自崇祯皇帝曾派密使去和满清皇帝皇太极的媾和,虽然媾和未成,但是实际上已经承认满清作为独立主权国家的存在。到了南明史可法已经派使节与满清谈判,史可法递交多尔衮书信称呼就是:“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顿首谨启满清国摄政王殿下” 。而满清政权早就要求明朝确认其国家的存在了。
     这种性质又和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不同,比如三国时期。分裂时期虽然各国都自称皇帝,但是都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有相同的民族意识,相同的意识形态,都是中国人,都认为民族处于分裂状态。就如同现在中国大陆与台湾,朝鲜和韩国,统一前的北越与南越,东德和西德。鉴于中国传统的“大一统”观念,“汉贼不两立”,各方都要求结束这种分裂状态,所以从没有类似越南、朝鲜一样的要求真正去独立而是想方设法的去完成统一。
如果认为满清入关不是侵略,那么就必然认为独立后的越南、朝鲜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占领中国也不是侵略。这是领土中心主义在作怪。按这种历史观,如果满清打不进来,或者只打进一半,则满清对明的性质就算是侵略了?

   满清入关时,明末士人的看法,顾炎武不说亡社稷和亡国而说亡国和亡天下,亡国是亡的政权国家,亡天下是亡的民族国家。当时的明末社会,国家已非一家一姓所有,所以不提亡社稷,而说亡国,进而不提亡国,而说亡天下,就是说这不单单是一个民族国家的被灭亡,而是文明被野蛮战胜,是文明被毁灭,天崩地坼,率兽食人,从此人沦为“禽兽”。 真是痛入骨髓。

那么满清皇帝自己又是怎样认为呢?  参见附录1《说“明清战争”是“兄弟阋墙”就是宣传汉奸意识,就是否定“抗战”》

二、朝鲜、曰 本 等东方人的看法(转)
     尽管明朝覆亡已经百年以上,朝鲜人仍然对明帝国很依恋,在清国巨大压力的无奈之下,他们对朝觐胡人皇帝充满了怨气。私下里,他们把清帝国叫做“夷虏”,把清皇帝叫做“胡皇”。就在乾隆年间,一个叫做金钟厚的人,就给曾经出使清帝国的朋友洪大容写信,说明朝以后已经没有“中华”了。在他们心目中,中华原本是文明的意思,如果中华文明并不在清国,那么,我“宁甘为东夷之*,而不愿为彼之贵也”。
朝鲜人从心底里觉得,他们到清帝国来,不是来朝觐天子,而只是到燕都来出差罢了。所以,清代使者们的旅行记,名称大多由“朝天”改成了“燕行”,一直到乾隆、嘉庆年间,虽然离开大明的覆亡已经百余年,但朝鲜关于“大明”的历史记忆却依然如此清晰,而对“满清”,确始终没有一点好感。朝鲜人已经发现了中华帝国的干疮百孔,“今天下中华制度,独存于我国”,一个曾经到过北 京 、承德和沈阳的朝鲜使者说,这个帝国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蛮夷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向他们致敬?朝鲜人再也不承认文化中华在清帝国了。
曰 本 :满清入侵中国,曰 本 人的第一反应是“华变于夷之态也”。曰 本 文人说,感谢大风,让蒙元的舰艇和大军沉在海底,也感谢大海,让我们和蛮夷的清帝国离开好远。
曰 本 从此干脆称中国为支那。曰 本 、朝鲜都不愿意再称中国为中国。

三、当时的西方人、马克思等名人的看法

   对于民族国家概念最有发言权的当时的西方人包括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明和清(鞑靼)是不同的两个民族国家。
在马戛尔尼回程路上写的“纪事”中,强调:“我们的许多书里都把汉族和鞑靼族混淆了,好像他们是一个民族。可是清君却在时刻关注着这权力的诞生地”。
   “东方与西方在这问题上是不同的。“在欧洲,不论是波旁王朝还是哈布斯堡王朝的人,登上那不勒斯或西班牙的王位都无关紧要;君王完全与西班牙人或那不勒斯人 **。“汉诺威人一旦掌握英国王权,他们就不再是德国人了。相反,亚洲的君王“念念不忘自己的祖根“。“两个世纪过去了,换了8个或10个君主,但蒙古人还是没有变成印度人;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也没有把乾隆变成一个中国人”。
  “鞑靼人说笑话总以汉人为靶子。“我不可能不注意到:只要有人拿汉人说笑话,那些年轻的鞑靼王子就会兴高采烈。在取笑女人裹脚时,他们拍手叫好;但听到把鞑靼妇女的木底鞋比作汉人的帆船时,他们就恼火。“赫脱南发现“地位最低的鞑靼人,在服从汉族官员时也会表现得十分勉强”。
 巴罗记下了别人对他说的一段心里话:“圆明园内年轻的王子们谈到汉人时总报以一种极大的蔑视。一位王子见我想学汉文,就竭力使我相信鞑靼语痹烩要高尚得多。他不仅答应给我识字课本和书籍,而且还要亲自教我。”
 “满清初期,他们表现得非常凶残。建国后的最初几年,整批整批的百姓遭到屠杀。强迫留辫子引起了骚乱,结果都被.在血泊之中。都是老爷的种族坐稳了江山,对一个奴隶的民族实行统治,种族隔离是全面的,严禁不同种族间通婚,北 京 的整个北城都没有汉人,专供满人居住。宫内女眷(包括奴婢在内)无论如何只要清一色的满人:要防止一切种族混杂的情况。而宫内太监又毫不例外地全是汉人。这多有象征意义呀!让鞑靼人繁殖,让汉人绝种。这就绝对保证了没有任何不纯的混杂。”       
“在热河,鞑靼皇帝从他们祖先的传统中汲取营养。这时他们并不是完全在中国,也不仅仅只是在中国。”
马戛尔尼称满清皇帝是鞑靼皇帝。

马克思的看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既然英国的贸易已经经历了通常商业周期的大部分,所以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人推翻满洲==的革命(太平天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
他说的中国人要推翻满洲==,而不是中国==或者清==。
“这些贩卖“秩序”,企图扶持摇摇欲坠的满洲王朝的列强恐怕是忘记了:仇视外国人,把他们排除在帝国之外,这在过去仅仅是出于中国地理上、人种上的原因,只是在满洲鞑靼人征服了中国以后才形成为一种政治原则。 ”
这里马克思所说的满洲鞑靼人和中国人并列,当然是指两个国家民族。
“毫无疑问,17世纪末竞相与中国通商的欧洲各国彼此间的剧烈纷争,有力地助长了满洲人实行排外的政策。
可是,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个新的王朝害怕外国人会支持一大部分中国人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大约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绪。
出于此种考虑,它那时禁止外国人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要来往只有通过离北 京 和产茶区很远的一个城市广州。外国人要做生意,只限同领有满洲==特许执照从事外贸的行商进行交易。这是为了阻止它的其余臣民同它所仇视的外国人发生任何联系。无论如何,在现在这个时候,西方各国==进行干涉只能使革命更加暴烈,并拖长商业的停滞。  

这里很明显马克思把鞑靼人(满洲人)和中国人区分开了。

四、现代中国人、伟人和老一辈历史学家的看法
==:“我们的敌人大概还在那里做蒙元灭宋、满清灭明、英占北美和印度、拉丁系国家占中南美等等的好梦。”
鲁迅说:“不能说话的毛病,在明朝是还没有这样厉害的;他们还比较地能够说些要说的话。待到满州人以异族入侵中国,讲历史的,尤其是讲宋末的事情的人被杀害了,讲时事的自然也被杀害了。所以,到乾隆年间,人民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
郭沫若说:“要就中国来说吧,就在满清统治的二百六十年间一直都没有亡,抗清的民族解放斗争一直都是没有停止过的。 ”
郭沫若还说:“ 假使免掉了这些错误,在种族方面岂不也就可以免掉了二百六十年间为满清所宰治的命运了吗?就这样,个人的悲剧扩大而成为了种族的悲剧,这意义不能说是不够深刻的。
范文澜说:“满族人口少,文化低不能灭亡中国,可是中国竟被灭亡了,其主要原因显然是抗满力量不能团结,小人排斥正人,争权夺利。汉奸的穷凶极恶”《中国历史简编》2002年版
翦伯赞曾经说:岳飞和史可法都曾经忠诚地、英勇地保卫过祖国,都曾经企图使祖国从外来地侵略者地进攻中得到拯救,并且都曾经为了这样的目的而贡献出了
自己的生命。就在这一点上,他们的业绩在客观上就已经超过了他们偏狭的阶级利益而被提高到了种族国家利益上了。
吴晗所著《300年前的历史教训》摘要:
“300年前,从官僚到地主,从将军到文士,都只顾自己的享受,儿女的幸福,看不见国家民族的前途;个人的腐化,社会的腐化,宣告了这个时代的毁灭,虽有史可法,黄道周,刘宗周,张煌言,李定国,郑成功,瞿式耜等一些代表民族正气的人们,却都无补于国家的沦灭,民族的被奴役。”
而民间人民群众早就杨家将、岳飞等人搬上舞台,颂扬其民族英雄抵抗外敌入侵的爱国主义精神。

  满洲族入关前中国人地位问题,不能因为历史上某时刻满洲先世服从中国约束,所以此后所有时期满洲先世及满洲都属于中国人。如果这样的道理能够成立,那么今天的蒙古国应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宗主国之一了。没有永恒不变的领土,只有永恒不变的实力。中国历史,自古至今不是天生的56个民族,有的民族加入了中国,同样也有脱离了中国,当然也有反复的情况。我们不能因为儿子加入了曰 本 国籍,就承认祖宗也是曰 本 人,爷爷是曰 本 人,孙子一定也是曰 本 人。

建国后由于政治的需要,中国主流史学界才逐渐认为满清和明是兄弟阋墙,其前后矛盾、自相矛盾比比皆是。
第二、执政期时的性质: 一、满洲人的民族认同问题:

“满清是否认同中国人”是打开满清政治的钥匙,本来这个问题是最值得探讨的,关系到满清政权二百年来种种古怪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近二百年落后、封闭、丧权辱国的主要原因,是满清历次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也是事关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民族认同”十八省建国的思想根源。
可是由于“版图中国论”等成为主流意识,这个问题变成了“伪问题”。

“黄帝祭祀与尊孔”说明了什么
满清入关后不久,进行祭祀黄帝和尊孔,自诩为道统和学统的继承人。 一个是祭祀黄帝,另一个是尊孔,是传统中国人的文化标志,是历史文化认同的标志,也是“以夏变夷”的里程碑。在晚清变革争论中,革命党和改良派还在以用“黄帝纪年”还是孔子纪年争论不休。  可见其作为文化标志的影响之深。这类事件在今天更有独特的意义。使得学者得以提出新时代的“中华民族”的定义,确认满清统治中国是非“殖民地”统治,不适用“殖民地人民自决决议”,从而使得“反分裂”有了理论依据。这样看来明末人民反清的血并没有白流。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女真人征服中国人的手段的确很高明,详见《警惕“满独”势力再度兴起给中华民族带来新的灾难》。
   满清入关前并不祭祀黄帝,满洲人自创了满语,文化也不同,俨然另立一个民族,不同于中华民族。这说明他们是到中国后才进行文化认同的,黄帝认同和孔子祭祀正是满清的统治的手段。满清皇帝一直摇摆于认同和不认同之间。
满清皇帝虽然在入关不久进行“黄帝祭祀与尊孔” 完成向传统的“中国人身份”的转化,但是有其名未必有其实。 这是利用了儒学理论的漏洞,从此用“夷夏之辨”反清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理论根据,知识分子开始分化。(柏杨说是利用中国知识分子爱做官的心理降服了中国,一笑。) 关于这点的深刻阐述,请参阅朱学勤的《从明儒困境看文化==义的内在矛盾》,以及该文引发的争论。
   雍正比较愚蠢,把父辈精心编织的光环一举戳穿。到乾隆时就把《大义觉迷录》统统查抄销毁。满清既然摇摆于认同和不认同之间,或者说本来就是骗局, 满清的中国人身份是无法细究的,任何理论的深入研究都会导致其政权的合法性遭到质疑,康、雍、乾三代的文字狱和愚民政策是这种政权的必然特性。
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后从此再也不祭祀黄帝,也不再承认是炎黄子孙,改去祭祀曰 本 天皇,身份转变如此容易。历史学家总是漠视对自己不利的事实。
参见附录2《溥仪当儿皇帝的事实不容回避》
二、民族隔离、羁縻政策。(满清的帝国主义统治)
   1、执政期的对汉族地区的“帝国主义”统治
  非华夏政权统治都有两个特征,其一 部族统治,民族特权。其二 分区隔离,多元式统治。对此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讲得很清楚。
“满洲人是吉林长白山外松花江畔很小的一个小部族,满洲并不就是东三省。辽河东西两岸,秦以前就是中国的土地。战国时代属于燕。秦始皇筑万里长城,东边直到大同江。无论如何,清代奉天一省,两千年前,早就是中国的。两千年来,也一向是中国的。清代把它划出去,做他们的禁地,不许中国人出关。直到光绪末年,河北、山东人才可以出关开垦。当时的台湾,也划为禁地。因为台湾由郑成功经营以后,还不断有人造反,因此不许福建人私渡。这是为了管理不易,和关东三省的留作退步者不同。以上两个禁地外,第三个禁地是今天的察哈尔和绥远。这也是中国地方,满清又把它划成为禁地,不许添住一户家,也不许多垦一亩地。因为这些地方接近蒙古,他们的目的,要把蒙古人和汉人隔开,不使相接触。这也到了光绪末年才开禁。第四个禁地是新疆。因此地土壤肥沃,尚未开辟,他们要留作满洲人的衣食之地,希望满洲人能到那里去,故不许中国人前往。直到左宗棠平定回乱以后,禁令始弛,汉人才能随便去新疆。因于满洲人这些私心的法术,在中国境内无端划出许多处禁地,形成许多特殊区域。所以这些地方,有的是荒落了,有的则开发的特别迟。而中国人也认为所谓中国者,则只是当时的本部十八省。其实就传统历史范围言,则全不是这回事。
清代的统制政策
    再说满洲人跑进中国,他是先打下了蒙古,才到中国的。因此他对蒙古和西藏,却特别怀柔。尤其对蒙古人,更是刻意拉拢。至于朝鲜,则因他们一向很忠诚于明室,所以满洲人对朝鲜人很歧视。蒙古人多封贝子、贝勒、亲王之类,成为满洲之亲族。当时是满洲人第一,蒙古人第二,在下始轮到中国人。满清皇帝又特别信奉喇嘛教,像北平雍和宫,便是喇嘛庙。这是他们想借宗教来羁縻蒙古与西藏。宗教在满洲人运用下,也成为一种法术了。所以他们尽管可以同时信崇孔子又礼拜喇嘛。这都不是信仰,也都是法术。他们要统治中国,唯恐自己力量不够,再拉上蒙古,蒙古原先也曾打进中国的。所以满洲人优待他们像亲兄弟般。同时又禁止他们和中国人通商。他统制这些地方,特设一个理藩院,略如现在的外交部。理藩院是不用汉人的,理藩院管理院务的是满洲人,下面有蒙古人,满蒙混合,却不许中国人预闻。他这种存心,现在讲来,十足是一个帝国主义者。帝国主义这名词原起于西方,中国则向来没有。由秦汉到明代,中国向不成为一帝国。帝国必然有他的征服地,征服地不蒙本国==平等的统治。譬如英国在香港,以前在印度,都是派总督,法国在安南也是派总督,对这些征服地另外管理。这才叫帝国主义。美国人不愿菲律宾加入联邦,但亦不愿派总督去统治,因派总督就变成为帝国了。香港印度的总督,名义上由英王派,不由内阁派。它本国的政治是==的,但其殖民地则是附属于帝国,不许有==。若美国在菲律宾亦派总督去管理,是不是美国大总统就要等于英国的皇帝呢?这违背美国立国的精神。美国人不肯这样做,又不愿菲律宾加入联邦,才让他独立。这就因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规模,有一个国家的体制,有其立国精神与传统历史,不能随便改。美国人尽管看重东方的商业,但他只可想旁的方法,不能派一总督来管理菲律宾,而把他们开国以来全部历史精神推翻了。所以今天苏维埃说美国帝国主义,其实是名实不相符。但若说英国对香港是一种帝国主义,这是百辩难逃的。因他把全国家分成了两部分,一部是本国,一部是征服地。这才始得叫帝国。清代有所谓本部十八省,外边又有藩属,故说它像西方的帝国,但细辩又不同。因清人待蒙古,比待中国本部的人还要好,蒙古人得封亲王,中国人是没有的。英国人断不能代香港人比待他本国的人好,可见就算清代也是帝国,还是东西巧妙不同的。我们现在的毛病,就在喜欢随便使用别人家的现成名词,而这些名词的确实解释,我们又多不了解。西方人称中国为满清帝国,又称康熙为大帝,西方有帝国,有所谓大帝,中国则从来就没有这样的制度,和这样的思想。而我们却喜欢称大汉帝国乃及秦始皇大帝了。在正名观念下,这些都该谨慎辨别的。”


2、满清对蒙古真把他们当亲兄弟吗?
    “明修长城清修庙”,这似乎是赞颂满清民族政策的成果,那么咱们看看在满清政权良苦用心下,发生了什么?
在满清羁縻统治下,蒙古族差点绝种
  据冯玉祥说:“谈到人口,蒙古本有一千二百万人。在满清长期统治之后,今已减少至五十万人。满清利用喇嘛教以统治蒙古人民,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须当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须当喇嘛;仅有一人可为娶妻生子的平民。当喇嘛者有红黄缎子穿,又可坐享优厚的俸禄。女子没有充当喇嘛的福气,但又难找得相当的配偶,于是都做了内地人泄欲的对象。因为由本部内地来的文武官吏及军队、商人,都以道远不能携带家眷,他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临时太太。一方面是七八个蒙古男子仅有一个妻子,一方面是一个蒙古女子,有若干的内地人为她的临时丈夫,事实上形成一个乱交的社会。同时男女卫生都不讲究,染上淋病、梅毒以后,惟有听其自然。当时活佛即患梅毒,烂塌了鼻子。据说目前检查结果,蒙古青年十七岁至二十五岁者百分之八十五都患有花柳病;二十五岁以上者,所占百分比自然更大了。这种现象是太可怕了,若任其继续存在,马上就会有灭绝种族的危险!那次和蒙古==的朋友谈及这个问题,他们把这一点也作为他们脱离中国而独立的理由。他们说:
    “你看,中国==就这样防制我们,使我们即要灭种,使我们民族无法生存,你看我们怎么还能和你们在一起?”
我诧异道:“你这是什么话?这明明是满清==防制你们的,怎么说是中国==?我们中国内部的人民,不是和你们受满清==同样的压迫和虐害的吗?(摘录自《冯玉祥自传》)

    正因为如此,蒙古族下层人民开始萌发同同盟会联合反清的斗争思潮:《民报》发表了以蒙裔多分子署名,题为《蒙古与汉族结合共伸讨满复仇大义之宣言书》一文:
满洲分割我蒙古部落,建汗封王,以相牵制,使势力消散.除此之外,置将军,都统,办事大臣于各地方.以握我实权,制我死命.而设喇嘛教一端,设计之毒,以灭我蒙古种族.期间历史时间之长,非数万言不能磬.实与吾蒙古不共戴天之仇也.吾蒙族不排满复仇则已,如排满复仇,舍与汉族结合其谁与归.今吾与汉族同患难,共死生.同谋大举.则异曰汉族之于我同幸福,同乐利.同居于平等地位,同建一共和==,同行一共和宪法.自今与往吾蒙族之生命,生则与汉族同生,死则与汉族同死.吾蒙族之土地,存也愿与汉族同存,亡也愿与汉族同亡,两族一心,同谋复仇,同谋排满."
第三、末期时的性质:
满洲人向中国人的转化,这个时期最突出,民族压迫、歧视色彩这个时期最小,这时期的是否转变对今天最重要。究竟是否转化成中国王朝还有待研讨。
但是作为满清“帝国主义”统治的恶果影响深远。如今网上出现大量抨击孙中山卖国的文章。那么我们看看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革命党、孙中山十八省建国思想的由来,孙中山是真的卖 国 吗?
    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上,总是统治者居主导地位,满清统治者一直以“殖民者”身份自居。不以中国人的面目来统治、管理中国,防汉、制汉。隔绝十八省与其他区域的关系,全国分为中、蒙、满、新、藏五区互相隔绝。不知历史学家鼓吹满清促进民族大融合是怎么来的? 把十八省是你们汉人的其他地区是我们满人、蒙人、藏人、维人的观念强加给汉人,防止各民族建立起亲如兄弟认同感。作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对于其他四区,基本处于不了解状态。陌生感甚至超过了欧美曰列强,对于中国的观念自然停留在明末时期。可以这么说十八省中国的概念是满清统治者强加给汉人的。孙中山等人革命的初衷是恢复华夏,赶跑“殖民者”,学习美国建国就是其最高理想了。世界上还没有被殖民者把殖民者宗主国都推翻占领的先例,当时的革命党由于所处环境、地位看不到满清统治下的中国其他区域统一的可能和必要。几乎一致主张“十八省建国  ”。十八省建国的主张还来自西方传来的“国民国家”的理论。 也就是国民国家=民族国家,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民族,一个民族建设一个国家。孙中山恢复华夏就是恢复明末的中国, 当然这是革命党的局限。同样由于满清==的多元式统治,其他四区的统治者相当程度上也只知道有满清而不知有中国。
    以下引用王柯的“ 国民国家与民族问题--关于中国近代以来民族问题的历史思考 ”。看看蒙古地区:这一年的11月8曰(旧历10月10曰),清王朝的库伦办事大臣三多,接到署名四盟王公喇嘛的一封呈书,三多再接哲布尊巴呼图克图宣布外蒙古独立的通告:“我蒙古自康熙年间,隶入版图,所受历朝恩遇,不为不厚。……今内地各省,既皆相继独立,脱离满洲。我蒙古为保护土地宗教起见,亦应宣布独立,以期完全。……库伦地方,已无需用中国官吏之处,自应全数驱逐,以杜后患。”[5]可以看出,鼓吹蒙古独立的人们实际上区分了清王朝与“中国”。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蒙古是清王朝版图的一部分却不是中国的领土,蒙古人是清王朝的臣民却不愿意成为中国的国民,既然辛亥革命爆发,蒙古也就应该独立。
清王朝的垮台之所以会引起蒙古、西藏和新疆地区民族中发生分离思想和运动,原因在于清王朝统治中国的政治构造曾经具备“满族联合蒙、藏、回以牵制汉人”的性质。所以,当这种政治构造垮台之时,蒙、藏、回中便有人认为自己也应该与汉人脱离干系。
  满清统治的方法被称作一种“多元式天下”的统治模式来建立王朝的政治构造和地域构造。“多元式天下”统治模式的思想,就是要保持一个没有受到中华文化熏陶的本民族的根据地,使之成为牵制“中国”的力量。因此,由非汉民族建立的王朝,事实上都同时具有着中华王朝与民族政权的双重性质,其最高统治者又都兼有中华王朝的皇帝与民族酋长的双重身份。“多元式天下”统治模式的具体政策大约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拒绝汉人进入民族地域,严格禁止中华文明在民族地域的传播。第二,不惜以牺牲本民族一部分人的生活幸福为代价,在本民族地域内强行保留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构造。第三,从制度上拒绝汉人参与民族地域的管理。第四,通过一定制度,明示或暗示除定于中国地域的首都之外,民族地域内仍然存在着王朝的另一个政治中心。例如辽代有“四时捺钵”,元代有“二都制”。 清王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比起以前的非汉民族王朝来,更是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多元式天下”统治模式中牵制中国的思想。
清王朝实行了民族等级制度,规定中央和地方==中的许多重要职位为只有满人才可以出任的“满缺”,并专门开设了促进满人致仕的科举考试。清王朝实行了民族隔离政策,建立起满洲封禁政策,不许汉人移住其王朝的“龙兴之地”。清王朝的八旗制度,虽然最初不是专为牵制汉人而设,但是在入关之后成为清王朝统治中国、牵制汉人最重要的力量这一点却是不容置疑。正因为如此,八旗制度不但一直没有被削弱,反而经过多次改造不断得到强化。八旗中虽然也有汉军八旗,但是因为八旗既是政治、军事组织,又是生产、生活组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包括禁止旗人与非旗人之间的通婚等等,因此八旗制度实质上已具有民族集团的性质,致使很多旗人只知其籍贯在旗与否,而不知其民族为满为汉。
在康雍乾三世,蒙古、西藏和新疆陆续进入清王朝的版图之中。从“新疆”的地名中就可以看出,清王朝认为这是她带来的新领土。然而,清王朝处理这三个地区的最基本思想是将它们看作是满族的领地而禁止汉人移居,将当地原住民看作是满族统治者的属民而禁止与汉人接触,甚至明文规定当地原住民不许学习汉文,严格禁止中华文明在这些地区的传播。
在这些地区,清王朝采用了与统治汉人地区截然不同的政策,基本上保留了传统的社会制度,给当地原住民以相当大的自治权。清王朝有意制造了一种满与蒙古、藏、维吾尔是一个政治联盟的印象,当然这都是在与汉人相对的意义上。比如,它在颁发给当地首长的印上只刻上满文、蒙文、藏文与维吾尔文,而不刻汉文;朝见皇帝时的路线也要经过皇帝选定,尽量避开中原地区甚至所有汉人地区;皇帝接见蒙古、藏和维吾尔领袖的地方,最主要的不是首都北 京 ,而是地处长城之外、蒙古地区内的承德,“接见”的目的是确认双方的政治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一种“会盟”。

  清王朝还就这三个有别于“中国”的特别地区建立起独自的法律体系,并在中央六部之外设立“理藩院”,专门处理有关这三个地区的事务;将西藏地区的最高长官“驻藏大臣”、新疆地区的最高长官“伊犁将军”等职务规定为“满缺”,将理藩院的所有职务规定为“满缺”或“蒙缺”。显然,清王朝制定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照顾当地的原住民,而是出于作为一个只有一百多万人口和三十万军队的民族如何统治中国的需要。因为中华王朝在历史上屡屡遭受北方游牧集团的侵略,由清王朝建立的这一政治联盟无形中从心理上给了汉人以巨大的压力。清王朝设立下各种牵制汉人的繁杂的政策和制度,是它统治了中国近270年的结果,更是它能够统治了中国近270年的重要原因。(“国民国家与民族问题--关于中国近代以来民族问题的历史思考” ) 这也是藏、新、蒙地区分裂主义者分裂思想脉源。

  满清这种统治和西方殖==义者有惊人的相似性。这也是孙中山等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摆脱中国“殖民地地位”的思想基础。但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清王朝在一系列内忧外患下,逐渐放弃民族政权(“殖民色彩”)的性格,开始向纯粹的中华王朝过渡。维新派、立宪党以及后来的北洋==由于身处高层,对于满清末期统治的变化(从部族政权(殖民==)向中华==转变)有所了解,对于实现大中国有所认识,纷纷主张五族联合成的新的大中国,担他们又有很强的封建色彩和妥协性,常常沦为革命的对象,这也是当时中国的复杂性。
最近网上出现的批判孙中山卖 国 的文章似乎有理,如果我们看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真相,就能理解辛亥革命的先驱者的局限性了,这是局限性而绝非卖 国 。
关于什么是民族中国,请参考:《 中国等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吗?中国、中国历史是什么? 》


附录1:“说“明清战争”是“兄弟阋墙”就是宣传汉奸意识,就是否定“抗战””
雍正写的《大义觉迷录》雄辩阐明了满清统治者根本不把自己当中国人,满清入关是外敌入侵。
“明太祖即元之子民也。以纲常伦纪言之,岂能逃篡窃之罪?”。“至于我朝之于明,则邻国耳。”
雍正说了:明太祖起义是农民起义,满清入关是外敌入侵。

    盖我朝龙兴,不由中土而起于满州,由满州而至中国,地之相去数千余里。
雍正说了,满州不是中国。是相隔数千里的两个国家。

  “不知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
  雍正说了:本满清有满洲,就象你们中国有籍贯。 现代文史学家篡改为:民族就像籍贯一样。

“且如中国之人,轻待外国之入承大统者,其害不过妄意诋讥,蛊惑一二匪类而已。原无损于是非之公,伦常之大。倘若外国之君入承大统,不以中国之人为赤子,则中国之人,其何所托命乎?”
    雍正说了:虽然我是外国人,但我现在是你们的主人。我要把你们当儿子一样看待。你们当然应该把我象慈父一样的感恩戴德。你们藐视我,有非议,你们就是不顾伦理的一群匪类,统统的死啦死啦的!

“人生天地间最重者莫如伦常,君臣为五伦之首,较父子尤重。天下有无君之人,而尚可谓之人乎?人而怀无君之心,而尚不谓之禽兽乎?尽人伦则谓人,灭天理则谓禽兽,非可因华夷而区别人禽也。且天命之以为君,而乃怀逆天之意,焉有不遭天之诛殛者乎?”
    雍正说了,不管我从哪里来的,哪怕是月亮上来的,现在我是君,你们就是奴。你们必须有君臣观念,必须把我当成父亲,不,比父亲还重,我就是太阳。没有我哪有你们?否则你们就违背了人伦,良心大大的坏了,你们就是一群禽兽,还要遭到老天的惩罚!


“是夷狄之有君,即为圣贤之流,诸夏之亡君,即为禽兽之类。”
    雍正说了,夷狄有英明君主,就可成为圣贤一样的人;中国亡了,亡国君主也就和禽兽没什么差别了。
   曰 本 鬼子知道后高兴坏了,欢呼“我们的大东亚圣战是正义的,谁要你==蒋介石腐败了要亡国了,你们是亡国奴如同猪狗一样!!!”

“本朝自太祖、太宗、世祖,圣圣相承。圣祖在位六十二年,仁厚恭俭,勤政爱民,乾纲在握,总揽万几,而文德武功,超越三代,”
  雍正说了:伟大的“康乾盛世”开始了,勤政、廉政、爱民如子,世界从来没有如此光明过。
  当代“满遗”一声“扎”,于是按雍正老儿的吩咐拍《努尔哈赤》、《康熙王朝》、《雍正王朝》。

雍正把“夷夏之辨”歪曲为“君臣之辨”,“夷夏之辨”屈服于“君臣大义”。《四世同堂》里,曰 本 人占领北平后口口声声的说这是“改朝换代”,满清的说法和曰 本 鬼子有什么两样?


   尽管历史学家欺骗我们说:明清战争是“兄弟阋墙””。可是那个时代的双方的民族心理却是十分肯定地认为这是外战,彼此都是以征服和反征服的心态来处理双方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和“== 战争”时曰 本 和中国的侵略和抵抗的关系完全一致,两者实行的同样的民族压迫。 “扬州十曰”对应“南京大屠杀”;“迁界海禁”对应“三光政策和无人区”;“圈地”对应"曰 本 移民垦殖团";“剃发易服”对应曰 本 人搞的“曰化教育”; 两者的相似性使得曰 本 鬼子在中国搞的一切都和满清入关后的政策能对应。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时的社会存在决定当时的社会意识,明末“抗清”和现代“抗战”人们都有同样的抵抗外侮的抗战意识,否定明末“抗清”的正义也就是否定了
现代“抗战”的正义。 现在的历史学家却提出什么“兄弟阋墙”,把现在的民族关系强加到明清时期。轻巧的一句话就否定了“抗清战争”反侵略性质。按这种逻辑,那么后人是否也可用这类观点来否定“== 战争”的反侵略性质呢?  就因为曰 本 没有征服中国,那么“抗战”就是正义的,如果征服了那么“抗战”就是错误的,这是什么样的荒唐逻辑?
    所以,如果站在“满清”一边,歌颂满清的“征服”功绩,就必然要肯定“汉奸意识”,必然肯定了侵略、征服中国是正义的,给曰 本 征服中国提供充分的理由。
满遗的观点,戴逸之流所说,根本就是这本书的现代版,直接抄袭这书。大辫子戏导演、编剧都被洗了一遍脑,他们毫无疑问都在宣传汉奸意识。

附录2:《溥仪当儿皇帝的事实不容回避》
所有的大辫子电视剧都刻意回避的一个事实是:满清末代皇帝溥仪当了“名副其实”的“儿皇帝”,这段事实却被史学界、文艺界有意回避了。
1940年6月22曰,溥仪访曰,真正的意图现在很少人提,原来是迎接 天照大神的“神体”。
   据溥仪1954 年供:在曰 本 他对着曰 本 天皇说“我愿意迎接曰 本 天照大神到满洲国奉祀。”之后溥仪参拜伊势皇太神宫和各地天皇灵寝,,跪拜昭和天皇, 改曰 本 纪元2600年。
   7月15曰回满洲国 安放“神体”,建庙,祭祀天照大神,带领文武百官参拜。
溥仪规定的祭祀“天照大神”的曰子密密麻麻,大祭、中祭、小祭累累相加一年多达二十四次以上,真比亲祖宗还亲。
溥仪不光自己祭祀,还规定所有满洲国国民都要供奉、祭祀。颁布法令必须恭敬虔诚,谁有违例,严加惩处。
从此从努尔哈赤到溥仪就有了曰 本 祖宗。溥仪把老祖宗的脸都丢尽,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最无耻的一幕。
溥仪对祭祀曰 本 天照大神特发诏书:
国本奠定诏书 :
朕兹为敬立
建国神庙,以奠国本于悠久,张国纲于无疆,诏尔众庶曰:我
国自建国以来,邦基益固,邦运益兴,烝烝曰跻隆治。仰厥
渊源,念斯丕绩,莫不皆赖
天照大神之种麻,   
天皇陛下之保佑。是以朕向躬访
曰 本 皇室,诚烟致谢,感戴弥重,诏尔众庶,训以一德一心之
义,其旨深矣。今兹东渡,恭祝纪元二千六百年庆典,亲拜
皇大神宫,回銮之吉,敬立
建国神庙,奉祀
天照大神,尽厥崇敬,以身祷国民福祉,式为永典,令朕子孙
万世祗承,有孚无穷。庶几国本奠于惟神之道,国纲张于忠
孝之教。仁爱所安,协和所化,四海清明,笃保神麻。尔众
庶其克体朕意,培本振纲,力行弗懈,自强勿息。钦此!


“建国十年诏”
我国自肇兴以来,历兹十载,仰赖
天照大神之神庥,
天皇陛下之保佑,国本奠于惟神之道,政教明于四海
之民
崇本敬始之典,万世维尊。
奉天承运之作,垂统无穷。
明明之鉴如亲,
穆穆之爱如子。夙夜乾惕,惟念昭德,励精自懋,弗敢豫逸。
尔有司众庶,亦成以朕心为心,忠诚任事,勤勉治业,上下相
和,万方相协。自创业以至今曰,始终一贯,奉公不懈,深堪
嘉慰。宜益砥其所心,励其所志,献身大东亚圣战,奉翼亲
邦之天业,以尽报本之至诚,努力国本之培养,振张神人合
一之纲纪,以奉答建国之明命。钦此!

   溥仪所为代表了整体满族皇室的精神选择,是整个满族上层的选择,毕竟没有任何满族上层人士反对,弃暗投明。这只能证明其整体叛国。 溥仪认祖宗是清河源氏,以天照大神为国教,认祖归宗,视曰 本 先祖为满洲先祖,修建国神庙,尤其是这第一份"国本奠定诏书'尤其说明问题,建国十年诏已经是明白无误的认曰 本 人当祖宗了,当然了阎崇年之类的都是看不见的,满遗的道理就是只要对自己威胁到自己触及到历史痛楚的,那就是极端狭隘==义,反之就是民族团结,这两封诏书是国诏,历史祖宗建国纲领政策都已经很清楚了。
现在戴逸、阎崇年等人一味吹捧什么满清兴起的“四大精神”,这一套曰 本 人早就说了:“满洲国建国精神即曰 本 精 神!”。现在看得明明白白了,所谓“满遗”本质上是一群 曰 本 狗子。
看了明亡清兴六十年后,真的想哭。哭的是国祚怎么会落到这样一群腐败至极的猪皇帝手中。哭的是当时的百姓是何等的悲哀,更哭的是代价会是这样的巨大,以至于我们现在仍然在承受历史所带给我们的痛苦~~
原帖由 yayokonato 于 2006-10-29 23:31 发表
看了明亡清兴六十年后,真的想哭。哭的是国祚怎么会落到这样一群腐败至极的猪皇帝手中。哭的是当时的百姓是何等的悲哀,更哭的是代价会是这样的巨大,以至于我们现在仍然在承受历史所带给我们的痛苦~~


-----------------------------------------
阎会长说的你也信?
明朝和清朝认为对方是敌国。这点毫无疑问。

问题是:我们就认定他们是内战。因为我们的中国是在明朝清朝战争的基础上形成的。

是我们的意见,而不是明朝人的意见在解释历史。

理解了这个,就不会有任何困惑。我们的意见,没有考虑明朝人意见的任何理由。:D
现在的满族貌似十分安分,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春秋战国  三国时代  国家之间也是互相承认的
说明一下  满族本身也是个杂交的民族   是以女真为主体 综合了汉 ,蒙,等其他民族的混合体       满族贵族里的佟佳氏先前就是汉人     相比汉族这样更大的杂交民族         只不过是胡族多 汉族少        

现在中国任何一个民族都是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  你是别想摆脱掉的
所以劝楼猪这样的大汉傻问粪子还是省省罢
呵呵 一道闪电的东西也拿出来买弄了
感谢LZ转来这样的SB文章,让我们知道现在国内还有这样的家伙在,看来这个专政还是不能放松啊。
现在一些清遗们可不老实了,正在大搞文化复辟准备把中国再变成落后蛮夷。
而且还疯狂污蔑丑化汉族,说汉族什么喜欢窝里斗,什么血统杂,还把一些名人或祖先说成不是汉人,把汉人发展自己的文化说成是大汉主义,却在暗地向全国推广鞑清文化。
我只看到国人何时可悲到要用外国人的意见来解释自已的历史.
华夏五千年来从不认为苗羌为外人,可蒙清做了皇帝这成了外人.
辽金强盛时以中华自居面贬宋夷,虽没像拓拔氏那样全面汉化.
确也保留了本民族文化.中华向来不乏民族、文化多样性,否则何以为中华?
不要拿苗羌比,清把汉人当自已人了吗?
你居然把宋叫做夷?宋比辽金落后些不成?
吸收外来文明也要去吸好的不是,坏的东西自然会排斥。
搂主休要胡说八道:@ :
“ 溥仪所为代表了整体满族皇室的精神选择,是整个满族上层的选择,毕竟没有任何满族上层人士反对,弃暗投明。这只能证明其整体叛国。 溥仪认祖宗是清河源氏,以天照大神为国教,认祖归宗,视曰 本 先祖为满洲先祖,修建国神庙,尤其是这第一份"国本奠定诏书'尤其说明问题,建国十年诏已经是明白无误的认曰 本 人当祖宗了,当然了阎崇年之类的都是看不见的,满遗的道理就是只要对自己威胁到自己触及到历史痛楚的,那就是极端狭隘==义,反之就是民族团结,这两封诏书是国诏,历史祖宗建国纲领政策都已经很清楚了。
现在戴逸、阎崇年等人一味吹捧什么满清兴起的“四大精神”,这一套曰 本 人早就说了:“满洲国建国精神即曰 本 精 神!”。现在看得明明白白了,所谓“满遗”本质上是一群 曰 本 狗子。”


满族高层很多人士是反对溥仪做法的,包括溥仪生父末代摄政王载醇! 小心告你诽谤、告你妄图分裂国家、告你破坏民族团结!:@
拿几百年前的东西来证明现代问题,没有什么意义
原帖由 云烟过水 于 2006-11-1 19:00 发表
拿几百年前的东西来证明现代问题,没有什么意义


看了关于茶馆里的维族小偷的评论 再看历史区这些的歇斯底里 倒正常了 也许你们那新疆少数民族真的很猖狂  但我用生命保证以及我在沈阳的经历保证 你在沈阳会遇到不少小偷 但遇到新疆小偷的概率不会比你中彩票的几率高出多少  


讨论区这么多人喜欢胡说八道 就是因为文科类东西没有统一标准 这可以说是他们的保护伞吧
]]
内圣外王,四夷归附,蛮夷以归附中华为荣,才是我们光辉伟大的华夏民族本来面目。
而满清入侵是对这种近二千年民族精神和信仰的全面摧毁,这次入侵完全摧毁了汉人的千年信仰和人格认定,这样精神上的摧毁,直到现在仍在深深影响我们。
看看吧,现在的中华文化可还有一丝一毫的吸引力?无数人对它恨之入骨,恨不得打入十八层地狱。
从那次满清入侵,汉人对自己的信仰失去了信心,失去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
怀念祖先的荣耀和光辉,祖先的恢弘大气......................
纠缠族群血缘,自然就没了信心。
中华文化就是中国人今日的文化,至少对我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如果把国家和特定的民族特性相联系,其他民族缺乏认同感是必然的。
原帖由 yh868 于 2006-11-3 21:31 发表
内圣外王,四夷归附,蛮夷以归附中华为荣,才是我们光辉伟大的华夏民族本来面目。
而满清入侵是对这种近二千年民族精神和信仰的全面摧毁,这次入侵完全摧毁了汉人的千年信仰和人格认定,这样精神上的摧毁,直到 ...



清朝时期 强调考据 凡事物即使有确凿证据也不敢轻易下结论   现代人连这点学术上的严谨都没有 闭着眼睛就胡说历史   以自己的臆想为自己的标准


中华文明何日复兴?  什么时候中国人能够继续诗词成风 博通古今?   中国不需要那些整日唉声叹气的人 如果人人能够在睡前坚持看一小时书 坚持学习格律 词韵 而不是上街作秀的话 中华文化必兴


可惜啊 人人都以为自己出了几百元钱 买了件衣服 再在网络上骂骂元朝 清朝 就算在兴我华夏文明了  国人堕落到如此也真是可悲 可叹了
我倒是真想看看世界文明史的奇迹了看看能不能 以骂人和叹气复兴文化
sunyan 张口就是清朝时期,清朝时期很尊重史实吗?

你说的诗词、格律词韵.. ,清朝时期也是这样学的吧,可是汉文化的精神层面你怎么体现呢。
另外人家穿什么衣服是人家的自由吧,你这么激动做什么?
再过几年就没有真实存在德满族啦
sunyan 张口就是清朝时期,清朝时期很尊重史实吗?
--------------------
大哥啊,你从别的朝代找一本《廿二史札记》一样的书来啊!
说清朝的学术成就,知道戴震段玉裁江永钱大昕吗?知道考古派和审音派吗?这些科学学术成就放在同时期世界上都是远远领先的。
明朝的学术呢?你举出几个来啊。
既然楼上的不知道明朝的学术成就,我就随便说几个,
1。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出十二平均律的人是明朝人朱载育
2。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伟大的医学著作
3。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4。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伟大的地理学著作
5。茅元仪的武备志----伟大的军事科学著作
6。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不知道这些够不够。
既然楼上的不知道明朝的学术成就,我就随便说几个,
1。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出十二平均律的人是明朝人朱载育
2。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伟大的医学著作
3。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4。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伟大的地理学著作
5。茅元仪的武备志----伟大的军事科学著作
6。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不知道这些够不够。
----------
大哥,中国古代音乐从来都是用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你搞出一个十二平均律有何意义(附带问一句,您弹过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吗)?
后面那几个都是技术方面的著作,甚至连技术著作都称不上,只属于科普性质的书籍,今天我们不会有谁拿《十万个为什么》当成中国科学界的学术成就吧?这些书籍的学术成就和我举出的清朝学者完全没有可比性,后者都是按照严格的科学学术方法取得的科学进展,在当时世界上都是属于领先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如今天《十万个为什么》和学术论文之间的关系。
满清匪帮无时不刻提防着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因此不惜出卖国家利益给洋人!因为一旦发动群众反击侵略,那他们的统治基础也要动摇了!
我认为清朝最大的罪行就是反现代,当时的世界已经是开始了工业化时代了,而清朝的皇帝们还在做着“天朝大国”的迷梦,一次次的耽误了中国赶上世界先进国家的机会。
很久没在历史区回贴了,看到这里还是这么热闹,很欣慰啊
TMD!
我的疑问是,既然清朝是由于东北的 满清政权“侵略”汉民族后形成的国家,而“中国”也曾经“亡国”了267年。那么,现在的东北三省中满族与北京的中央政权是什么关系?
原帖由 绿松树 于 2006-11-7 23:33 发表
sunyan 张口就是清朝时期,清朝时期很尊重史实吗?

你说的诗词、格律词韵.. ,清朝时期也是这样学的吧,可是汉文化的精神层面你怎么体现呢。
另外人家穿什么衣服是人家的自由吧,你这么激动做什么?



  现代人的汉文化学的当然还不如清朝呢 清朝时期红楼梦是小说的颠峰 现代中国文学是否有与此相比的作品??  

学了不一定成 不学一定不成 因为学了不一定成就不学这种理由实在搞笑

别人爱穿什么衣服是自己的自由 你激动个什么劲呢
原帖由 3d小菜鸟 于 2006-11-8 23:25 发表
既然楼上的不知道明朝的学术成就,我就随便说几个,
1。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出十二平均律的人是明朝人朱载育
2。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伟大的医学著作
3。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4。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伟大的 ...



武备志你看过没有?      :D
原帖由 幽冥孔雀 于 2006-11-9 12:49 发表
我认为清朝最大的罪行就是反现代,当时的世界已经是开始了工业化时代了,而清朝的皇帝们还在做着“天朝大国”的迷梦,一次次的耽误了中国赶上世界先进国家的机会。



不错不错   清朝皇帝把郑和招了回来 罪该万死啊
春秋战国  三国时代  国家之间也是互相承认的


我也是觉得啊,中国历史的人气不旺啊,,怎么大伙儿对这个不感兴趣啊?
K!这篇文章害苦了我,今天女友因为给她的买的手机不合适而不爽,我说你个满女(镶白旗)要为当初清朝延误中国的发展负责,所以你要听我的!结果……TNND,我以前还不知道她的小巴掌怎么有劲啊!:') :Q :L
PUPU又砍小树了?;P ;P ;P
仍然敬仰孙中山的一句话:“驱除鞑虏”
原帖由 liuye1 于 2006-11-10 14:41 发表
仍然敬仰孙中山的一句话:“驱除鞑虏”

然后就是“五族共荣”!: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