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官培训班升迁率高受公务员追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0:07:34
中山大学-牛津班四年培训三百余名高官2006-10-24 01:51:33 来源: 南方新闻网  
  核心提示:“中大-牛津班”四年培训三百余高官学员多为省内现职厅、局级干部,毕业后职位变动者达到30%,其中升迁达40%-50%。
学员多为省内现职厅、局级干部,毕业后职位变动者达到30%,其中升迁达40%-50%
学员特殊,教师都是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封闭式强化教学方式,以及学员毕业后职位变动者达到30%,其中升迁率占到40%-50%的高比例,这些都证实了“中大-牛津班”的非同一般。
由广东省委组织部牵头,中大和牛津大学两所名校联手打造的“中大-牛津班”,四年如一日地持续高端锻造,使得这个省内高级公务员培训班如今越来越引人注目。
从2002年上半年启动的第1期“中大-牛津班”,到目前正在校园苦读的第9期,广东先后共有308名高级公务员在这里接受了特殊培训。
在中大,听说过“中大-牛津班”的人可能不少,但真正知道这个班在文科楼具体什么地方上课的并不多。因为,要想成为这个短训班成员,是要经过政府部门层层把关审定资格的,而且整个课程是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完成的。
“学员名单都是省委组织部审定的,中大和牛津大学只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方面进行协助”,具体承担这一教研任务的中大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一名老师介绍说,这个班每年有两期,每期为时3个月。每个班的学员固定是35名,他们多半人的年龄在30-50岁之间,均来自广东省各地市以及省内各党委机关、各事业单位,多为现职厅局级干部。而目前正学习中的第9期学员,厅级干部更达到18人,占到学员总数一半以上,“不少是地市级来的副市长一级的人”。东莞、清远、韶关、中山等地的常务副市长都来培训过。
省委组织部培训处曾这样描述这个班的开办宗旨:即培养一批高素质、懂管理的外向型领导人才。中大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一负责人也承认:因这些从政官员,多半是理工科出身,这次他们主要是来系统地学习公共事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内容涵盖行政法、行政伦理、公共政策与治理、公共管理、社区治理、公共预算等诸多领域。
据中大的回访调查发现,一些学员毕业后,确实已开始在实践中慢慢学以致用。如省物价局价监中心主任陈波,在油价定价控制中,就借鉴了英国政府的做法。省水利厅副厅长朱兆华在培训后,将“职位说明书”引入实际工作;江门市副市长李葳则大胆引入ISO质量管理标准,来进行地方政府管理,成为国内第一个率先尝试此举的地方政府。
“短训开阔了学员视野,能给他们一个理论反思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转换思维”,中大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认为,这一举动,对广东未来的政府管理将起到长远作用。事实上,从这个班走出来的学员,大多已成所在地的骨干。据不完全统计,从第1期到第8期,共有70多名学员职位发生变动,占学员总人数的30%,其中升迁的约占40%--50%。
【教学方式】
严格封闭不对外开放
同普通培训班不一样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中大-牛津班”的课室都是严格封闭,不对任何外人开放。
办到第9期时,中大想让本校几名管理人员也能进去听课,结果,也只能是在报省委组织部核定后,才“捎带”上这两三名学员。
【师资】
八成以上教师为各领域权威
在中大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列出的一份老师名单上,除本校知名教授外,80%以上的讲课老师来自国内各大学、科研机构,是哲学、历史、法学、政治学等诸多人文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如秦晖,清华大学教授,他提的黄宗羲定律温总理都引用了;张成福,人大公共管理专家;钱乘旦,北大世界史领头人;徐勇,三农问题专家;林尚立,复旦英国史专家等。
从第2期开始即已接触并协助“中大-牛津班”教学的宋老师称,课堂上,老师们讲课,一般都很讲求实用性和针对性,“都放得很开”。
【费用】
学员只交吃住的钱
宋老师讲,随着牛津班名声越来越大,来咨询的人也越来越多。每逢接到类似电话,宋老师总是一笑,干脆地回答:“我们不招生。”原来,培训班的教学经费,由省委组织部直接划账打入,学员只需向学校交纳读书期间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并能同中大学生一样享受免费上网和图书借阅。
【课程】
3个月上16门课52个讲座
按预先设定的课程,每期“中大-牛津班”将集中进行三个月的学习,并采用“2+1”的教学模式:即两个月在国内集中培训,1个月在国外培训。
中大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介绍,这个班的学习任务,国内学习部分概括起来有:16门课程,10个专题讲座,3-4个学生论坛,1-2次实地考察、两个案例分析,以及一篇不少于8000字的论文;国外学习部分则有42个讲座、一次实地考察。“只有全部学完这些课程,才能够拿到中大和牛津两所名校校长联合签名的结业证书。”
“每门课平均用时三个半天,每个专题也要半天,这样算下来,国内培训部分学习时间就已达到61天,学习时间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一名任教老师说,跟本科生比,培训班学员一周能有半天空闲,就已是万幸,在英国,他们在翻译帮助下,得连续学习,连午休也取消了。
- 学员故事 “猛哥”两头赶,上课不瞌睡
这些职位不小的学员们,在学习中赢得了老师普遍好评。
来自湛江市赤坎区的一位书记学员,人称“猛哥”,38岁,是第6期的学员。按省委组织部要求,学员都是全脱产参加学习,但有些事务当地实在无法拍板时,猛哥就只能在下午4时左右请个假,赶回去处理事务,然后在第二天凌晨三四点,再让司机往广州赶,他往往一上车就睡,赶回广州,正赶上九点钟的课。
“这样子连夜赶,不止一次,但他都能挺住”,更让负责巡班的宋老师大为佩服的是,每次巡班,发现这位整夜赶路的书记学员,居然从未打过瞌睡。
培训班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班上除设有班级委员会以外,班内分3个小组,各有小组长,更设有1个临时党支部。南方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张东明现任第9期牛津班宣传委员,负责每周出学习剪报。“以前是一周一次剪报,张任宣传委员后,一周出两次,有时一张A4纸,有时2-3张,忙得教学助理们又是忙版,又是校对,成天脚不沾地”,一负责教学的老师笑着打趣。
- 双向交流 英国学员首度探营中大
在“中大-牛津班”这一项目合作之初,因为执行双方都无先例可循,为加强校际合作,办好培训,牛津校长卢卡斯专程来中大,与黄达人校长交换意见,双方分别就课程设置的目标、原则和教学分工达成了一致。中大负责学员出国前的英语、公共管理知识和国外政府运作等系统知识培训,牛津负责重点介绍发达国家政府管理改革的基本理论和实际经验。去年5月,牛津方面提出要到中大互访学习。
今年10月上旬,中大校园迎来了由负责人Alan Hudson先生带领的一批英国学员。他们是来自牛津大学的一批高级管理人员,是“中大-牛津班”开办4年多来首批来中大接受培训的学员。
“一是咱们牛津班的学员给英方留下了良好印象,二来也是近来迅速崛起的中国,越来越吸引英国各界,包括普通民众的视线”,熟悉“中大-牛津领导力培训”项目的一名教授认为,尽管这次英国牛津方面只来了10多名学者,包括政府高级管理人员、企业和NGO一些高管人员,但其意义不一般,说明中国或者广东,也有了值得对方学习的东西,毕竟这是第一次外国人来学中国的公共事务管理。
经双方反复磋商,中大这次给英国学员讲授的课程集中在三方面,即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广东省经验;中国的社会政策转型——含住房政策等;以及社区治理与发展——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经验。
“回访团成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非常满意”,从接机到安排住宿,事无巨细都要管的中大项目主管刘亚萍老师讲,有一次,她问英国学员,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课程,该用什么词好?对方想了想,说:restless(生气勃勃的)。很显然,中大安排的课程,对这些老外有着足够的吸引力。
据中大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透露,今秋英国方面的来访,只是刚刚开了头,以后两所名校间还将会有更多的双向文化交流,预计下一次牛津方面来人可能会达到30人左右。
采写:本报记者 杨晓红 实习生 周旭娇中山大学-牛津班四年培训三百余名高官2006-10-24 01:51:33 来源: 南方新闻网  
  核心提示:“中大-牛津班”四年培训三百余高官学员多为省内现职厅、局级干部,毕业后职位变动者达到30%,其中升迁达40%-50%。
学员多为省内现职厅、局级干部,毕业后职位变动者达到30%,其中升迁达40%-50%
学员特殊,教师都是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封闭式强化教学方式,以及学员毕业后职位变动者达到30%,其中升迁率占到40%-50%的高比例,这些都证实了“中大-牛津班”的非同一般。
由广东省委组织部牵头,中大和牛津大学两所名校联手打造的“中大-牛津班”,四年如一日地持续高端锻造,使得这个省内高级公务员培训班如今越来越引人注目。
从2002年上半年启动的第1期“中大-牛津班”,到目前正在校园苦读的第9期,广东先后共有308名高级公务员在这里接受了特殊培训。
在中大,听说过“中大-牛津班”的人可能不少,但真正知道这个班在文科楼具体什么地方上课的并不多。因为,要想成为这个短训班成员,是要经过政府部门层层把关审定资格的,而且整个课程是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完成的。
“学员名单都是省委组织部审定的,中大和牛津大学只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方面进行协助”,具体承担这一教研任务的中大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一名老师介绍说,这个班每年有两期,每期为时3个月。每个班的学员固定是35名,他们多半人的年龄在30-50岁之间,均来自广东省各地市以及省内各党委机关、各事业单位,多为现职厅局级干部。而目前正学习中的第9期学员,厅级干部更达到18人,占到学员总数一半以上,“不少是地市级来的副市长一级的人”。东莞、清远、韶关、中山等地的常务副市长都来培训过。
省委组织部培训处曾这样描述这个班的开办宗旨:即培养一批高素质、懂管理的外向型领导人才。中大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一负责人也承认:因这些从政官员,多半是理工科出身,这次他们主要是来系统地学习公共事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内容涵盖行政法、行政伦理、公共政策与治理、公共管理、社区治理、公共预算等诸多领域。
据中大的回访调查发现,一些学员毕业后,确实已开始在实践中慢慢学以致用。如省物价局价监中心主任陈波,在油价定价控制中,就借鉴了英国政府的做法。省水利厅副厅长朱兆华在培训后,将“职位说明书”引入实际工作;江门市副市长李葳则大胆引入ISO质量管理标准,来进行地方政府管理,成为国内第一个率先尝试此举的地方政府。
“短训开阔了学员视野,能给他们一个理论反思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转换思维”,中大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认为,这一举动,对广东未来的政府管理将起到长远作用。事实上,从这个班走出来的学员,大多已成所在地的骨干。据不完全统计,从第1期到第8期,共有70多名学员职位发生变动,占学员总人数的30%,其中升迁的约占40%--50%。
【教学方式】
严格封闭不对外开放
同普通培训班不一样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中大-牛津班”的课室都是严格封闭,不对任何外人开放。
办到第9期时,中大想让本校几名管理人员也能进去听课,结果,也只能是在报省委组织部核定后,才“捎带”上这两三名学员。
【师资】
八成以上教师为各领域权威
在中大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列出的一份老师名单上,除本校知名教授外,80%以上的讲课老师来自国内各大学、科研机构,是哲学、历史、法学、政治学等诸多人文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如秦晖,清华大学教授,他提的黄宗羲定律温总理都引用了;张成福,人大公共管理专家;钱乘旦,北大世界史领头人;徐勇,三农问题专家;林尚立,复旦英国史专家等。
从第2期开始即已接触并协助“中大-牛津班”教学的宋老师称,课堂上,老师们讲课,一般都很讲求实用性和针对性,“都放得很开”。
【费用】
学员只交吃住的钱
宋老师讲,随着牛津班名声越来越大,来咨询的人也越来越多。每逢接到类似电话,宋老师总是一笑,干脆地回答:“我们不招生。”原来,培训班的教学经费,由省委组织部直接划账打入,学员只需向学校交纳读书期间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并能同中大学生一样享受免费上网和图书借阅。
【课程】
3个月上16门课52个讲座
按预先设定的课程,每期“中大-牛津班”将集中进行三个月的学习,并采用“2+1”的教学模式:即两个月在国内集中培训,1个月在国外培训。
中大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介绍,这个班的学习任务,国内学习部分概括起来有:16门课程,10个专题讲座,3-4个学生论坛,1-2次实地考察、两个案例分析,以及一篇不少于8000字的论文;国外学习部分则有42个讲座、一次实地考察。“只有全部学完这些课程,才能够拿到中大和牛津两所名校校长联合签名的结业证书。”
“每门课平均用时三个半天,每个专题也要半天,这样算下来,国内培训部分学习时间就已达到61天,学习时间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一名任教老师说,跟本科生比,培训班学员一周能有半天空闲,就已是万幸,在英国,他们在翻译帮助下,得连续学习,连午休也取消了。
- 学员故事 “猛哥”两头赶,上课不瞌睡
这些职位不小的学员们,在学习中赢得了老师普遍好评。
来自湛江市赤坎区的一位书记学员,人称“猛哥”,38岁,是第6期的学员。按省委组织部要求,学员都是全脱产参加学习,但有些事务当地实在无法拍板时,猛哥就只能在下午4时左右请个假,赶回去处理事务,然后在第二天凌晨三四点,再让司机往广州赶,他往往一上车就睡,赶回广州,正赶上九点钟的课。
“这样子连夜赶,不止一次,但他都能挺住”,更让负责巡班的宋老师大为佩服的是,每次巡班,发现这位整夜赶路的书记学员,居然从未打过瞌睡。
培训班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班上除设有班级委员会以外,班内分3个小组,各有小组长,更设有1个临时党支部。南方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张东明现任第9期牛津班宣传委员,负责每周出学习剪报。“以前是一周一次剪报,张任宣传委员后,一周出两次,有时一张A4纸,有时2-3张,忙得教学助理们又是忙版,又是校对,成天脚不沾地”,一负责教学的老师笑着打趣。
- 双向交流 英国学员首度探营中大
在“中大-牛津班”这一项目合作之初,因为执行双方都无先例可循,为加强校际合作,办好培训,牛津校长卢卡斯专程来中大,与黄达人校长交换意见,双方分别就课程设置的目标、原则和教学分工达成了一致。中大负责学员出国前的英语、公共管理知识和国外政府运作等系统知识培训,牛津负责重点介绍发达国家政府管理改革的基本理论和实际经验。去年5月,牛津方面提出要到中大互访学习。
今年10月上旬,中大校园迎来了由负责人Alan Hudson先生带领的一批英国学员。他们是来自牛津大学的一批高级管理人员,是“中大-牛津班”开办4年多来首批来中大接受培训的学员。
“一是咱们牛津班的学员给英方留下了良好印象,二来也是近来迅速崛起的中国,越来越吸引英国各界,包括普通民众的视线”,熟悉“中大-牛津领导力培训”项目的一名教授认为,尽管这次英国牛津方面只来了10多名学者,包括政府高级管理人员、企业和NGO一些高管人员,但其意义不一般,说明中国或者广东,也有了值得对方学习的东西,毕竟这是第一次外国人来学中国的公共事务管理。
经双方反复磋商,中大这次给英国学员讲授的课程集中在三方面,即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广东省经验;中国的社会政策转型——含住房政策等;以及社区治理与发展——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经验。
“回访团成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非常满意”,从接机到安排住宿,事无巨细都要管的中大项目主管刘亚萍老师讲,有一次,她问英国学员,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课程,该用什么词好?对方想了想,说:restless(生气勃勃的)。很显然,中大安排的课程,对这些老外有着足够的吸引力。
据中大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透露,今秋英国方面的来访,只是刚刚开了头,以后两所名校间还将会有更多的双向文化交流,预计下一次牛津方面来人可能会达到30人左右。
采写:本报记者 杨晓红 实习生 周旭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