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英雄,埋骨何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18:54
张角墓

  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子位镇七级村南端,在息冢以东偏南20公里。本有张氏三兄弟墓,现仅存张角墓一座。据传,该村为黄巾农民起义军领袖张角的故里。黄巾起义军失败后,张角兄弟被害,其尸体被当地农民偷回故里安葬,并用传统的丧葬习俗,祭祀七七四十九天,故称七祭。为避官方查究,隐“祭”为“汲”,后演变为七级。

  张角的墓穴已不存在,据张家后人介绍,这片老坟地原先大约7000平方米,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的炮楼曾修在高地上面;文化大革命期间,将高地的土拉去一小部分。是张家后人据理力争才保存下来,几十年来周围将坟地蚕食了不少,要不是有张家后人的保护,这片坟地早已成了宅基地。

  愍帝陵

  位于河南许昌市东14公里张潘乡政府院内,东望张潘故城遗址,为东汉献帝衣冠冢。陵称“愍”而不称“献”是昭烈帝所谥。献帝禅位给魏王曹丕,丕称帝后,封献帝为山阳公(今河南修武县)。献帝死后,葬于封地。因曾居许二十五年,后人为表纪念而建陵,陵高15米,面积10000平方米,今仅存一长方形土台。

  伏皇后墓

  位于河南许昌市南15公里的冢刘村东北隅,是为汉献帝的皇后伏寿之陵墓。墓高10米,占地1730平方米,冢前有两小墓,为二皇子墓。伏皇后在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59年)被立为皇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怨恨曹诛董承,与父伏完密谋曹操,事情泄漏,曹将伏后禁闭冷宫逼其自缢,二皇子亦被鸩杀。伏后死后,曹操宣称其暴病而死,仍按皇后礼仪厚葬。

  董贵妃墓

  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内东北,系一土冢,有明显被盗掘痕迹。

  王允墓

  位于山西省祁县西北修善村西,墓长二十五米,宽二十米以上,今已作为重点文物保护。

  华佗墓

  位于河南许昌城北15公里苏桥村南石梁河西岸,墓高4米,占地360平方米。墓呈椭园形,前有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立石碑一通,楷书:"汉神医华公墓"。墓地六角形,青砖花墙环绕,翠柏青松掩映,1985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河南分会在许昌召开"华佗学术研讨会",镌立"东汉杰出医学家华佗之墓"石碑一通。

  1993年,华佗墓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郑玄墓

  位于山东省高密市双羊镇后店村西,又称郑公墓。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春,袁绍命其子袁谭逼郑玄随军,行至今河北大名东病故。初葬剧东(今青州市郑母镇)。后因墓坏,归葬故里。原封土高6米,1993年为砌护墙。

  郑公祠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有通德门、享殿、配殿等,规模颇大。后几经毁坏倒塌,历代多次重修重建。建国后,于1987年重修,1993年修缮,筑院墙环绕。院内有祠堂3间,高8.1米,长9.6米,宽5.7米,砖石结构。从地面到祠宇门口筑有台阶,内有泥塑坐像。龛门上方横批为“海岱宗师”,左右楹联为“含海岱之纯异,体大雅之洪则”。祠东南有亭,内立1987年修缮郑公祠碑。祠前石碑两座,东边一座是金承安五年重修郑公祠碑,额头篆刻“大金重修郑公祠记”,记述郑康成简历及其功绩;西边一座是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重修郑公祠碑。

  孔融墓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永流乡范家村东。墓高12米,南北长13米,东西长18米。

  祢衡墓

  位于武汉市汉阳鹦鹉湖湖心岛上。祢衡死后,黄祖懊悔,用厚礼将其礼葬于洲上,祢衡曾作过《鹦鹉赋》,后人遂称其洲为鹦鹉洲,后原洲沉没,真墓不存(据《清一统志》载:“湖北武昌府,鹦鹉洲在江夏县西南二里,祢衡墓晨鹦鹉洲,今沦于江。”),光绪20年(1900年)于今鹦鹉洲重修祢衡墓,为石建,呈方形,立“汉处士祢衡墓”碑。可惜遭破坏,仅存墓碑。今湖心岛上墓为新建。

  刘表墓

  位于湖北省襄樊市东,资料不详。

  黄祖墓

  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沙河镇联盟村,有一古墓,碑刻“江夏黄祖之墓”。黄祖系东汉末年江夏太守,击鼓骂曹操的弥衡就被黄祖所杀。

  袁术墓

  位于安徽省长丰县楊公廟镇西南3公里处。孤堆回族乡蔡圩村阎家小集,有个袁氏孤堆,相传为三国时期的袁术墓。已被考古学家证实。

  袁绍墓

  位于邯郸市郊外沧县前高龙华村,资料不详。

  颜良墓

  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资料不详。

  文丑墓

  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箕山余脉过蓝河是三峰山的西峰。西峰西南有寨子贾村。村南有文丑冢,村东有文丑庙,村北有兴国寺。

  鸿畅乡东南寨子贾,地处磨石山与西峰山之间。村南有文丑墓,为一硕大之土冢,村东头有文丑庙,仅有瓦房两间,碑亭一座。近年来,村舍扩建,庙房已圈至村内,内设村办面粉厂。村东有大坡,号称“白马坡”。传说为东汉末年关羽大战文丑处。文丑后裔在此筑寨定居,村名文家寨。地处两岗之间洼地,聚落东西长,不规划,面积0.21平方公里,有南北街与东西街巷相通,布局疏散。明朝末年,文姓式微。贾姓从郏县贾楼迁来多户,村名易称寨子贾。

  村民反映,文丑冢十分高大,文丑庙也很灵验。民国18年夏季,霪雨连绵,山洪爆发,洪水骤至,村寨被湮。村民都跑到文丑冢上去避水,可知文丑冢形体之高大。民国14年4月,匪首魏国柱率众千余人,连陷坡街、鸿畅等寨。寨子贾的寨首梦见文丑向其警告。翌日寨首领众在寨上安好“榆木喷”(即大铁炮),向北试射,不响,向西南试射,连响两发。谁知土匪正从西南向寨扑来,这两炮正好落在匪队之前。土匪见寨内早有准备,知不可攻,便向西退去。寨子贾得免于难。

  刘璋墓

  刘璋到公安后,曾出任过县令一类官职,但最后隐居到离公安县城(现南平镇)西25公里处的古堤垱。古堤垱现属公安县章庄铺镇指南村,在207国道2181公里处北侧。该地一脉青山,两涧溪水,曾是山青水秀鱼米之地。据当地百姓口口相传:刘璋隐居此地后,改姓为陈,以农耕为生,后病死于此,其墓就葬于家后。刘璋死后,恢复刘姓,归葬时,置有双碑,一铜一石.石碑立于土墓之外,铜碑埋于墓内,石碑刻有刘璋封号及字名,铜碑内容不详。

  现在公安县章庄铺镇,有刘璋的后裔。他们仍沿袭刘璋隐居之俗,生为陈姓,死后恢复刘姓.所谓“生陈死刘”。刘璋后人曾在刘璋墓附近建庙祭祀,庙前有一匾额,刻有道劲有力的四个大字“生陈死刘”,庙内有刘璋的木刻雕像。可惜的是,庙在解放后被毁,其墓在1958年大炼人骨肥时被挖。但其墓中的铜碑未见,石碑现已不知去向。

  张任墓

  位于四川省德阳县北外桅杆村,资料不详。

  马腾墓

  位于许昌市北10公里的苏桥乡冢许村。占地半亩,冢高两丈余,数株翠柏环生其上。马腾,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灵帝末年,边民叛乱,州郡招兵镇压,马腾应募从军,因战功累累迁为征西将军。汉献帝都许后,他接受曹操的绥抚,为保卫关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召入京师,封为卫尉。其子马超,辗转入蜀归顺刘备,被封为“五虎上将”,马腾及其家属因受到株连被杀,葬于石梁河畔。

  张燕墓

  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内邱县鹊山下的吴村

  张燕被东汉召降后,封为中郎将。死后,葬于鹊山下的吴村,《顺德府志》和 《内邱县志》对张燕墓均有记载:“张燕墓,在吴村西,俗称 擀面台”。墓前有四尊石雕神兽(俗称四不象)。后经战乱,现在两尊收藏于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一尊收藏于法国巴黎吉米特博物馆。一尊被当地人藏于地下;战乱时军阀多次挖掘均没找到。1999年在搬迁十方村过程中,挖到这个稀世珍宝。内邱县人民政府将这座国宝,移到扁鹊庙内供游人览望,并作为镇庙之宝。

  韩玄墓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城南学府坪的现长郡中学内运动场,墓前有“汉太守韩玄之墓”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汪应铨《韩玄墓记》载;玄“威信智略,足以服人”,“宽厚爱人,玄与三郡俱降,兵不血刃,百姓安堵,可谓知顺逆之理,有安全之德。”对韩玄评价甚高,似在为其正名。

  二,曹魏

  曹丕墓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首阳山,资料不详。

  甄后墓

  位于河南省安阳县辛店乡灵芝村,又称朝阳陵。《魏书》:“四年十一月,以后旧陵庳下,使像兼太尉,持节诣邺,昭告后土,十二月,改葬朝阳陵。”

  曹睿墓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大安茄店村,于村北偏右有一不自然土山横于田前,据说为曹丕墓,后经过考古学家证实,为魏明帝曹睿之墓。

  曹 奂 墓

  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城西南28公里,习文乡赵彭村西南约三百米处,北距邺北城三台约5公里。

  现存封土南北长64米,东西宽51米,高4.6米,面积3264平方米。封土的东北角破坏一部分,此处放置一残存半个青石柱础,直径约1米。封土四面皆为耕地,附近的耕地内有散乱的砖瓦碎块,部分带黑油的碎瓦块。。《嘉靖彰德府志》、光绪《临漳县志》均明载:“曹奂墓在临漳县彭城村。”

  1986年春,经国家考古队(屈如忠带队)钻探,封土为夯土,下有砌石,面积比现在封土大。未发掘。1992年7月1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曹彰墓

  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资料不详。

  曹植墓

  在山东东阿县城南20公里鱼山西麓。曹植(192-232年)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才华高旷。魏太和三年(公元229年)封东阿王,六年又徙封陈王。因受曹丕猜忌迫害,郁郁而死。谥“思”,世称陈思王。在东阿时常登鱼山游览,死后其子遵遗嘱归葬鱼山。曹植墓始建于公元233年(魏太和7年),坐落于鱼山西麓,依山营穴,封土为冢,占地1200余亩,东南两侧有黄河和小清河萦绕,合为襟带。墓前有碑,为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建,高1.7米,宽1.1米,有额无题字,似有画像,已不可辨。碑文二十二行,行四十三字。正书兼用篆隶,表现出我国书法由隶向楷过渡的特征。碑早年堙没大清河中,至清代始捞出,复置墓前,并建碑楼保护。

  蔡邕墓

  位于河南禹州,箕山入禹境之第一峰为逍遥岭,其阴有汉中郎将蔡邕墓。岭上有摩崖石碑一通,上刻汉隶体字,字大二寸,为蔡邕亲书。此碑曾坠入颍河,现为白沙杨氏获之。

  蔡邕,东汉书法家,以隶书著称。结构严整,体法多变,长于碑记。熹平四年(175),灵帝诏邕写六经文字,部分由邕书丹于石,立太学门外,曰石经。董卓当权时,任邕为左中郎将。卓被诛后,邕为王允所捕,死葬于此。其东为白沙镇,其北为白沙水库,湖光潋滟,景色一新,为旅游胜地。

  蔡文姬墓

  位于西安城东南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庄村西北约100米处。墓封土高约7米,林木葱郁。蔡文姬,名琰,东汉末年女诗人。博学有才,辨通音律,曾因战乱没于匈奴达12年。曹操思贤慕才,用金璧赎回。卒后葬此。蔡王庄村就是守墓人一代代繁衍生息而成为村庄的。1991年建立蔡文姬纪念馆,馆内陈列着蔡文姬所著《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及《后汉书》中的《董祀传》等。

  陈琳墓

  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西郊射阳湖镇赵家村大纵湖边,此范围内,墓墩数以千计,若悬盂覆釜。这里曾出土“汉铜虎”、“千斤镫”、“双鱼铜洗”等汉代以来的铜器、陶器、玉器、铁器珍贵文物数百件。

  华歆墓

  华歆墓位于高唐县城东涸河镇大华村北200米处,距县城20公里。

  华歆墓北边200米为东西生产路,四周均为平地,现存封土高3米,直径7米。墓葬保存完整,墓室顶部有1平方米的洞。从顶部缺口能看清墓室,此墓为砖室结构,上为圆形拱顶,底部呈八边形。据当地群众历代相传,此墓为华庄华姓祖坟,所以,古墓至今保存完整。据《高唐州志》记载,此为三国时期魏臣华歆之墓。

  钟繇墓

  位于河南长葛县增福庙乡孟庄村。墓曾于晋时被盗:“翼先来书恶,晋太康中有人于许下破钟繇墓,遂得《笔势论》,翼读之,依此法学书,名遂大振。欲真书及行书,皆依此法。(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传)》”

  荀攸墓

  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西寿县,资料不明。

  贾诩墓

  位于河南许昌市北10公里尚集乡岗朱村东。墓高10米,占地3300多平方米。墓室后被破坏,出土的陶器也被砸毁,双虎铺首衔环画像石墓门、墓楣现藏于许昌博物馆。

  毛玠墓

  位于河南许昌市东16公里的五女店镇毛王村金龟岗上,又称毛承相墓。毛玠,字孝先,原籍陈留平丘 (今河南封丘县)人,兴平二年(195年)投奔曹操,辟为治中从事,后把家室亦迁于京郊(今五女店毛王村)。毛玠是曹操的重臣,先后任治中从事、墓府功曹、丞相府东曹掾、右军师、魏王府尚书仆射等职,曾向曹操进迎献帝之策。因智力超群,富有创见,多次受到曹操的夸奖和赏赐。后被免官,卒于家。葬于村南高岗上。

  夏侯渊、夏侯惇墓

  位于河南许昌市城西7公里河街乡贺庄北(今市石油库院内),二墓东西并立。东墓(惇)已毁,西墓(渊)尚存,墓高10米,占地3300平方米,有石阶小径可达墓顶。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随曹起兵屡立战功,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战死于阳平关,葬于此。

  张辽墓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内湖中岛上,为衣冠冢,现存墓冢,张辽陈列馆、逍遥阁和渡津桥。

  现合肥市委、市政府决定对逍遥津公园进行全面改造,建设张辽墓、包括建碑亭、墓丘、亭廊、三国故事瓯塑,更换铜质张辽塑像,使张辽墓景点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提高景点的三国文化内涵;整治公园环境等。全部项目将在2003年上半年竣工。

  徐晃墓

  位于许昌市东20公里张潘镇城角徐村东北1公里处,墓现于耕地中。

  李典墓

  李典因为作战勇敢,武艺高强,很为曹操器重。被封为都亭侯,是三国战乱时期最出名的年轻将领之一。后因病而死,年仅36岁。92年在巨野县昌邑乡发现一石室墓,初步推考可能为李典墓,现已原样移建菏泽博物馆一层大厅内。

  邓艾父子墓

  位于四川剑阁县城北10公里北庙乡孤玉山,邓艾父子被诬陷谋反在此杀害。墓为土垒,周围砌青石,墓碑书“魏征西将军邓艾墓”。墓侧还有“彰顺王庙”(彰顺王是五代前蜀王建天汉元年给邓艾追封的谥号)。

  过去,每年二月,老百姓都要办会和演戏。原南充专员林维干立石碑于墓前,并书《魏将军邓艾之墓》,还摘录李榕著的《十三峰书屋全集》中有关评邓艾被杀的论述刻在碑上。

  现在邓艾墓碑碣具存,庙仅存正殿。

  “文革”期间,墓穴被掘,发现墓穴并列两室用青石板修造。两穴室中各有一座棺位,各长3米,宽1.4米,高1.8米,双穴并列,中间距离2米。从墓的穴位看,是邓艾父子各寝其位。

  杜预墓

  位于洛阳市偃师县杜楼村北,不过如今仅保存下来一座墓碑,书“晋当阳侯杜预之墓”。其南有杜预后世子孙唐朝大诗人杜甫之墓。

  郄虑墓

  位于许昌市东20公里张潘乡郄庄,南与张潘故城相望,墓高3.5米,围100米, 占地900平方米,现保存完整。郄虑为东汉末人,汉献帝近臣,官至御史太夫。因与帝密谋曹操,事泄被杀,葬此。村中郄姓皆其后裔。

  嵇康墓

  位于安徽省涡阳县石弓镇东嵇山南麓。

  阮籍墓

  位于江苏南京市城内西南角花盝北岗19号四十三中学内。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建。系衣冠冢。现有墓冢,墓碑。碑为清光绪二十四(1898年)年立。

  三,蜀汉

  刘备墓

  史称“惠陵”,位于成都市武侯祠内。陵墓占地2000平方米,封土高12米,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陵前有“汉昭烈皇帝之陵”碑,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立。史载,刘备于223年4月病逝于白帝城后,运回成都安葬;墓中还葬有刘备的先后死去的甘、吴二位夫人。刘备墓现有匾“汉昭烈陵”“千秋凛然"对联:“一杯土尚巍然,向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鳞古道令人想汉代宫仪”。

  武侯墓

  位于勉县在定军山西北脚下。墓地320亩,林木荫 翳,古柏参天。墓高5米,方圆60米,四周围砌以八卦形花墙。墓前竖碑一块,上刻“诸葛亮武侯之墓”,墓后有“护墓双桂”,高达19米, 胸围1米左右, 树冠如盖,浓 荫蔽冢, 清雅宜人。每年清明前后,有一年一度之庙会。数以千计的游客,踏青瞻谒武侯墓,盛况空前。 初建于公元234年,陵园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 修建。陵园占地24万平方米,墓区古建筑有四合院,房舍40余间,大殿神龛上有 诸葛亮泥塑彩饰坐像一尊,手持羽戾,神态自若。两旁书僮像侍立,龛下两旁是 关兴、张苞塑像。东厢房辟为历史文物陈列室;西厢房展示诸葛亮生平事迹。大 殿院中有碑石20余块。大殿献殿悬有匾额,均系后代名人赞颂之词,如“汉代元 勋”、“懦夫将后”;对联如“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武侯墓在 大殿一,墓高6米,周长60米,青砖围砌.墓呈南北向,取义北顾中顾,南立蜀汉。 墓后有古桂两株,高大遮荫,人称“护墓双桂”。墓前碑亭竖一石碑:“汉诸葛 忠武侯之墓”,双桂之后有诸葛亮“寝宫”3间.陵园建筑古朴,松柏常青,十分幽静。

  庞统祠墓

  位于老陕路旁,距德阳仅15公里左右,祠墓为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庞统中流矢卒后,蜀汉昭烈帝刘备所建。墓基方圆10米,高4米多,由条石砌成圆形。祠三进四合布局,石木结构(石墙、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朴敦厚、肃穆庄重。依次排列着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庞统陵墓。祠内存有庞统及诸葛亮雕塑像,历代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史料。

  徐庶墓

  位于河南许昌县,资料不详。

  马良墓

  位于湖北省宜城市上大堰镇,系衣冠冢。真墓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永流乡永流村西北, 墓高17米,东西80米,南北32米,保存一般。

  关林

  关林,又称关帝冢,位于洛阳市城南7.5公里。关帝即关羽,是蜀国大将。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吴蜀争夺荆州,关羽在湖北当阳为吴军俘杀。吴国把关羽的首级送到洛阳,企图嫁祸于曹操,曹操却以王侯礼葬关羽首级于城南。

  初称“关冢”,明万历年间始在此建庙植柏,称“关夫子冢庙”。清初名“关帝陵庙”,康熙时称“关夫子冢庙”,道光时改称“关林”。清乾隆时加以扩建。今林园占地百亩,有翠柏800余株,殿宇廊庑一百五十余间,碑刻七十余方,石坊四座,大小石狮、铁狮子一百余个。这里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辟为洛阳市古代石刻艺术馆。

  关林的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上,依次为舞楼、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为关冢。

  大殿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高26米。庑殿顶,琉璃瓦覆盖,五脊横立,六兽扬威。正门上,有12幅明代浮雕木刻。说的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故事。

  二殿五开间,庑殿式,门上悬挂着"光昭日月"匾额,是清光绪帝御题。殿中塑关羽怒视东吴像,左侧站着手棒大印的关平、右侧站着手持大刀的周仓。二殿左右各建有一座硬山式的陪殿,左为张候殿,右为五虎殿。三殿硬山式,面阔五间,规模较小,内塑关羽夜读春秋像、关羽出行图和睡像,故又称寝殿。

  八角亭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构筑奇巧,别具一格。亭内有龟跌座石碑一通,高4.8米,碑头雕龙,额题"勒封碑记"四字。碑的正面书题"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为历代帝王对关羽的最高封号。旧时帝王墓称陵,王侯墓称冢,百姓墓称坟,圣人墓称林。关羽被尊为"武圣",故其墓称"关林"。

  关羽被过去历代王朝尊为"武圣",是民间信仰者"忠、勇、仁、义"之楷模。关林古庙会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前往关林朝圣之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关陵

  位距当阳市城区3公里处,是埋葬蜀汉名将关羽尸骸的地方。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兵所杀,孙权怕刘备报杀弟之仇,将关羽首级献与曹操,企图嫁祸于人,将其正身以侯礼葬于当阳城西北。关陵开始是座土冢。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为关羽加封,使其成为武圣人,直至关帝,他的陵园随之扩大,形成宏伟规模。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已成陵园建筑群,始名“关陵”,沿用至今。以后曾多次修缮,但仍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

  现存陵墓封土高7米,周长70多米。墓门北向,有明代建的“汉室忠良”石牌坊。关陵建筑群以宫墙相连,全是红砖黄瓦,富丽堂皇。陵园中轴线上,由前而后依此排列着神道碑亭,华表,石坊,三圆门,马殿,拜殿,正殿,寝殿,陵墓。两侧分设八角亭,春秋阁,碑廊等。正殿为主体建筑,前檐悬“威震华夏”金匾。殿内供奉关羽父子和周仓的大型塑像,造型生动,威风凛凛,气概不凡。寝殿内有台湾同胞捐资铸塑的高3.6米,重800千克的关公铜像。寝殿后的墓冢,高7米,周长70米,甃石为垣,加上石雕栏杆,刻有“巨龙如海”等图案。墓前碑亭中,立有“汉寿亭侯墓”碑。整个陵园风景幽丽,古柏参天,远山近水,四季常新,加之三国故事脍炙人口,关公品德世人景仰,于是常有海内外旅游者结伴而来,拜谒凭吊

  感叹:正所谓世人都晓神仙好,荒冢一堆草没了。人人难逃此劫,何况英雄乎?张角墓

  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子位镇七级村南端,在息冢以东偏南20公里。本有张氏三兄弟墓,现仅存张角墓一座。据传,该村为黄巾农民起义军领袖张角的故里。黄巾起义军失败后,张角兄弟被害,其尸体被当地农民偷回故里安葬,并用传统的丧葬习俗,祭祀七七四十九天,故称七祭。为避官方查究,隐“祭”为“汲”,后演变为七级。

  张角的墓穴已不存在,据张家后人介绍,这片老坟地原先大约7000平方米,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的炮楼曾修在高地上面;文化大革命期间,将高地的土拉去一小部分。是张家后人据理力争才保存下来,几十年来周围将坟地蚕食了不少,要不是有张家后人的保护,这片坟地早已成了宅基地。

  愍帝陵

  位于河南许昌市东14公里张潘乡政府院内,东望张潘故城遗址,为东汉献帝衣冠冢。陵称“愍”而不称“献”是昭烈帝所谥。献帝禅位给魏王曹丕,丕称帝后,封献帝为山阳公(今河南修武县)。献帝死后,葬于封地。因曾居许二十五年,后人为表纪念而建陵,陵高15米,面积10000平方米,今仅存一长方形土台。

  伏皇后墓

  位于河南许昌市南15公里的冢刘村东北隅,是为汉献帝的皇后伏寿之陵墓。墓高10米,占地1730平方米,冢前有两小墓,为二皇子墓。伏皇后在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59年)被立为皇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怨恨曹诛董承,与父伏完密谋曹操,事情泄漏,曹将伏后禁闭冷宫逼其自缢,二皇子亦被鸩杀。伏后死后,曹操宣称其暴病而死,仍按皇后礼仪厚葬。

  董贵妃墓

  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内东北,系一土冢,有明显被盗掘痕迹。

  王允墓

  位于山西省祁县西北修善村西,墓长二十五米,宽二十米以上,今已作为重点文物保护。

  华佗墓

  位于河南许昌城北15公里苏桥村南石梁河西岸,墓高4米,占地360平方米。墓呈椭园形,前有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立石碑一通,楷书:"汉神医华公墓"。墓地六角形,青砖花墙环绕,翠柏青松掩映,1985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河南分会在许昌召开"华佗学术研讨会",镌立"东汉杰出医学家华佗之墓"石碑一通。

  1993年,华佗墓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郑玄墓

  位于山东省高密市双羊镇后店村西,又称郑公墓。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春,袁绍命其子袁谭逼郑玄随军,行至今河北大名东病故。初葬剧东(今青州市郑母镇)。后因墓坏,归葬故里。原封土高6米,1993年为砌护墙。

  郑公祠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有通德门、享殿、配殿等,规模颇大。后几经毁坏倒塌,历代多次重修重建。建国后,于1987年重修,1993年修缮,筑院墙环绕。院内有祠堂3间,高8.1米,长9.6米,宽5.7米,砖石结构。从地面到祠宇门口筑有台阶,内有泥塑坐像。龛门上方横批为“海岱宗师”,左右楹联为“含海岱之纯异,体大雅之洪则”。祠东南有亭,内立1987年修缮郑公祠碑。祠前石碑两座,东边一座是金承安五年重修郑公祠碑,额头篆刻“大金重修郑公祠记”,记述郑康成简历及其功绩;西边一座是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重修郑公祠碑。

  孔融墓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永流乡范家村东。墓高12米,南北长13米,东西长18米。

  祢衡墓

  位于武汉市汉阳鹦鹉湖湖心岛上。祢衡死后,黄祖懊悔,用厚礼将其礼葬于洲上,祢衡曾作过《鹦鹉赋》,后人遂称其洲为鹦鹉洲,后原洲沉没,真墓不存(据《清一统志》载:“湖北武昌府,鹦鹉洲在江夏县西南二里,祢衡墓晨鹦鹉洲,今沦于江。”),光绪20年(1900年)于今鹦鹉洲重修祢衡墓,为石建,呈方形,立“汉处士祢衡墓”碑。可惜遭破坏,仅存墓碑。今湖心岛上墓为新建。

  刘表墓

  位于湖北省襄樊市东,资料不详。

  黄祖墓

  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沙河镇联盟村,有一古墓,碑刻“江夏黄祖之墓”。黄祖系东汉末年江夏太守,击鼓骂曹操的弥衡就被黄祖所杀。

  袁术墓

  位于安徽省长丰县楊公廟镇西南3公里处。孤堆回族乡蔡圩村阎家小集,有个袁氏孤堆,相传为三国时期的袁术墓。已被考古学家证实。

  袁绍墓

  位于邯郸市郊外沧县前高龙华村,资料不详。

  颜良墓

  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资料不详。

  文丑墓

  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箕山余脉过蓝河是三峰山的西峰。西峰西南有寨子贾村。村南有文丑冢,村东有文丑庙,村北有兴国寺。

  鸿畅乡东南寨子贾,地处磨石山与西峰山之间。村南有文丑墓,为一硕大之土冢,村东头有文丑庙,仅有瓦房两间,碑亭一座。近年来,村舍扩建,庙房已圈至村内,内设村办面粉厂。村东有大坡,号称“白马坡”。传说为东汉末年关羽大战文丑处。文丑后裔在此筑寨定居,村名文家寨。地处两岗之间洼地,聚落东西长,不规划,面积0.21平方公里,有南北街与东西街巷相通,布局疏散。明朝末年,文姓式微。贾姓从郏县贾楼迁来多户,村名易称寨子贾。

  村民反映,文丑冢十分高大,文丑庙也很灵验。民国18年夏季,霪雨连绵,山洪爆发,洪水骤至,村寨被湮。村民都跑到文丑冢上去避水,可知文丑冢形体之高大。民国14年4月,匪首魏国柱率众千余人,连陷坡街、鸿畅等寨。寨子贾的寨首梦见文丑向其警告。翌日寨首领众在寨上安好“榆木喷”(即大铁炮),向北试射,不响,向西南试射,连响两发。谁知土匪正从西南向寨扑来,这两炮正好落在匪队之前。土匪见寨内早有准备,知不可攻,便向西退去。寨子贾得免于难。

  刘璋墓

  刘璋到公安后,曾出任过县令一类官职,但最后隐居到离公安县城(现南平镇)西25公里处的古堤垱。古堤垱现属公安县章庄铺镇指南村,在207国道2181公里处北侧。该地一脉青山,两涧溪水,曾是山青水秀鱼米之地。据当地百姓口口相传:刘璋隐居此地后,改姓为陈,以农耕为生,后病死于此,其墓就葬于家后。刘璋死后,恢复刘姓,归葬时,置有双碑,一铜一石.石碑立于土墓之外,铜碑埋于墓内,石碑刻有刘璋封号及字名,铜碑内容不详。

  现在公安县章庄铺镇,有刘璋的后裔。他们仍沿袭刘璋隐居之俗,生为陈姓,死后恢复刘姓.所谓“生陈死刘”。刘璋后人曾在刘璋墓附近建庙祭祀,庙前有一匾额,刻有道劲有力的四个大字“生陈死刘”,庙内有刘璋的木刻雕像。可惜的是,庙在解放后被毁,其墓在1958年大炼人骨肥时被挖。但其墓中的铜碑未见,石碑现已不知去向。

  张任墓

  位于四川省德阳县北外桅杆村,资料不详。

  马腾墓

  位于许昌市北10公里的苏桥乡冢许村。占地半亩,冢高两丈余,数株翠柏环生其上。马腾,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灵帝末年,边民叛乱,州郡招兵镇压,马腾应募从军,因战功累累迁为征西将军。汉献帝都许后,他接受曹操的绥抚,为保卫关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召入京师,封为卫尉。其子马超,辗转入蜀归顺刘备,被封为“五虎上将”,马腾及其家属因受到株连被杀,葬于石梁河畔。

  张燕墓

  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内邱县鹊山下的吴村

  张燕被东汉召降后,封为中郎将。死后,葬于鹊山下的吴村,《顺德府志》和 《内邱县志》对张燕墓均有记载:“张燕墓,在吴村西,俗称 擀面台”。墓前有四尊石雕神兽(俗称四不象)。后经战乱,现在两尊收藏于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一尊收藏于法国巴黎吉米特博物馆。一尊被当地人藏于地下;战乱时军阀多次挖掘均没找到。1999年在搬迁十方村过程中,挖到这个稀世珍宝。内邱县人民政府将这座国宝,移到扁鹊庙内供游人览望,并作为镇庙之宝。

  韩玄墓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城南学府坪的现长郡中学内运动场,墓前有“汉太守韩玄之墓”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汪应铨《韩玄墓记》载;玄“威信智略,足以服人”,“宽厚爱人,玄与三郡俱降,兵不血刃,百姓安堵,可谓知顺逆之理,有安全之德。”对韩玄评价甚高,似在为其正名。

  二,曹魏

  曹丕墓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首阳山,资料不详。

  甄后墓

  位于河南省安阳县辛店乡灵芝村,又称朝阳陵。《魏书》:“四年十一月,以后旧陵庳下,使像兼太尉,持节诣邺,昭告后土,十二月,改葬朝阳陵。”

  曹睿墓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大安茄店村,于村北偏右有一不自然土山横于田前,据说为曹丕墓,后经过考古学家证实,为魏明帝曹睿之墓。

  曹 奂 墓

  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城西南28公里,习文乡赵彭村西南约三百米处,北距邺北城三台约5公里。

  现存封土南北长64米,东西宽51米,高4.6米,面积3264平方米。封土的东北角破坏一部分,此处放置一残存半个青石柱础,直径约1米。封土四面皆为耕地,附近的耕地内有散乱的砖瓦碎块,部分带黑油的碎瓦块。。《嘉靖彰德府志》、光绪《临漳县志》均明载:“曹奂墓在临漳县彭城村。”

  1986年春,经国家考古队(屈如忠带队)钻探,封土为夯土,下有砌石,面积比现在封土大。未发掘。1992年7月1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曹彰墓

  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资料不详。

  曹植墓

  在山东东阿县城南20公里鱼山西麓。曹植(192-232年)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才华高旷。魏太和三年(公元229年)封东阿王,六年又徙封陈王。因受曹丕猜忌迫害,郁郁而死。谥“思”,世称陈思王。在东阿时常登鱼山游览,死后其子遵遗嘱归葬鱼山。曹植墓始建于公元233年(魏太和7年),坐落于鱼山西麓,依山营穴,封土为冢,占地1200余亩,东南两侧有黄河和小清河萦绕,合为襟带。墓前有碑,为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建,高1.7米,宽1.1米,有额无题字,似有画像,已不可辨。碑文二十二行,行四十三字。正书兼用篆隶,表现出我国书法由隶向楷过渡的特征。碑早年堙没大清河中,至清代始捞出,复置墓前,并建碑楼保护。

  蔡邕墓

  位于河南禹州,箕山入禹境之第一峰为逍遥岭,其阴有汉中郎将蔡邕墓。岭上有摩崖石碑一通,上刻汉隶体字,字大二寸,为蔡邕亲书。此碑曾坠入颍河,现为白沙杨氏获之。

  蔡邕,东汉书法家,以隶书著称。结构严整,体法多变,长于碑记。熹平四年(175),灵帝诏邕写六经文字,部分由邕书丹于石,立太学门外,曰石经。董卓当权时,任邕为左中郎将。卓被诛后,邕为王允所捕,死葬于此。其东为白沙镇,其北为白沙水库,湖光潋滟,景色一新,为旅游胜地。

  蔡文姬墓

  位于西安城东南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庄村西北约100米处。墓封土高约7米,林木葱郁。蔡文姬,名琰,东汉末年女诗人。博学有才,辨通音律,曾因战乱没于匈奴达12年。曹操思贤慕才,用金璧赎回。卒后葬此。蔡王庄村就是守墓人一代代繁衍生息而成为村庄的。1991年建立蔡文姬纪念馆,馆内陈列着蔡文姬所著《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及《后汉书》中的《董祀传》等。

  陈琳墓

  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县西郊射阳湖镇赵家村大纵湖边,此范围内,墓墩数以千计,若悬盂覆釜。这里曾出土“汉铜虎”、“千斤镫”、“双鱼铜洗”等汉代以来的铜器、陶器、玉器、铁器珍贵文物数百件。

  华歆墓

  华歆墓位于高唐县城东涸河镇大华村北200米处,距县城20公里。

  华歆墓北边200米为东西生产路,四周均为平地,现存封土高3米,直径7米。墓葬保存完整,墓室顶部有1平方米的洞。从顶部缺口能看清墓室,此墓为砖室结构,上为圆形拱顶,底部呈八边形。据当地群众历代相传,此墓为华庄华姓祖坟,所以,古墓至今保存完整。据《高唐州志》记载,此为三国时期魏臣华歆之墓。

  钟繇墓

  位于河南长葛县增福庙乡孟庄村。墓曾于晋时被盗:“翼先来书恶,晋太康中有人于许下破钟繇墓,遂得《笔势论》,翼读之,依此法学书,名遂大振。欲真书及行书,皆依此法。(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传)》”

  荀攸墓

  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西寿县,资料不明。

  贾诩墓

  位于河南许昌市北10公里尚集乡岗朱村东。墓高10米,占地3300多平方米。墓室后被破坏,出土的陶器也被砸毁,双虎铺首衔环画像石墓门、墓楣现藏于许昌博物馆。

  毛玠墓

  位于河南许昌市东16公里的五女店镇毛王村金龟岗上,又称毛承相墓。毛玠,字孝先,原籍陈留平丘 (今河南封丘县)人,兴平二年(195年)投奔曹操,辟为治中从事,后把家室亦迁于京郊(今五女店毛王村)。毛玠是曹操的重臣,先后任治中从事、墓府功曹、丞相府东曹掾、右军师、魏王府尚书仆射等职,曾向曹操进迎献帝之策。因智力超群,富有创见,多次受到曹操的夸奖和赏赐。后被免官,卒于家。葬于村南高岗上。

  夏侯渊、夏侯惇墓

  位于河南许昌市城西7公里河街乡贺庄北(今市石油库院内),二墓东西并立。东墓(惇)已毁,西墓(渊)尚存,墓高10米,占地3300平方米,有石阶小径可达墓顶。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随曹起兵屡立战功,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战死于阳平关,葬于此。

  张辽墓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内湖中岛上,为衣冠冢,现存墓冢,张辽陈列馆、逍遥阁和渡津桥。

  现合肥市委、市政府决定对逍遥津公园进行全面改造,建设张辽墓、包括建碑亭、墓丘、亭廊、三国故事瓯塑,更换铜质张辽塑像,使张辽墓景点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提高景点的三国文化内涵;整治公园环境等。全部项目将在2003年上半年竣工。

  徐晃墓

  位于许昌市东20公里张潘镇城角徐村东北1公里处,墓现于耕地中。

  李典墓

  李典因为作战勇敢,武艺高强,很为曹操器重。被封为都亭侯,是三国战乱时期最出名的年轻将领之一。后因病而死,年仅36岁。92年在巨野县昌邑乡发现一石室墓,初步推考可能为李典墓,现已原样移建菏泽博物馆一层大厅内。

  邓艾父子墓

  位于四川剑阁县城北10公里北庙乡孤玉山,邓艾父子被诬陷谋反在此杀害。墓为土垒,周围砌青石,墓碑书“魏征西将军邓艾墓”。墓侧还有“彰顺王庙”(彰顺王是五代前蜀王建天汉元年给邓艾追封的谥号)。

  过去,每年二月,老百姓都要办会和演戏。原南充专员林维干立石碑于墓前,并书《魏将军邓艾之墓》,还摘录李榕著的《十三峰书屋全集》中有关评邓艾被杀的论述刻在碑上。

  现在邓艾墓碑碣具存,庙仅存正殿。

  “文革”期间,墓穴被掘,发现墓穴并列两室用青石板修造。两穴室中各有一座棺位,各长3米,宽1.4米,高1.8米,双穴并列,中间距离2米。从墓的穴位看,是邓艾父子各寝其位。

  杜预墓

  位于洛阳市偃师县杜楼村北,不过如今仅保存下来一座墓碑,书“晋当阳侯杜预之墓”。其南有杜预后世子孙唐朝大诗人杜甫之墓。

  郄虑墓

  位于许昌市东20公里张潘乡郄庄,南与张潘故城相望,墓高3.5米,围100米, 占地900平方米,现保存完整。郄虑为东汉末人,汉献帝近臣,官至御史太夫。因与帝密谋曹操,事泄被杀,葬此。村中郄姓皆其后裔。

  嵇康墓

  位于安徽省涡阳县石弓镇东嵇山南麓。

  阮籍墓

  位于江苏南京市城内西南角花盝北岗19号四十三中学内。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建。系衣冠冢。现有墓冢,墓碑。碑为清光绪二十四(1898年)年立。

  三,蜀汉

  刘备墓

  史称“惠陵”,位于成都市武侯祠内。陵墓占地2000平方米,封土高12米,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陵前有“汉昭烈皇帝之陵”碑,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立。史载,刘备于223年4月病逝于白帝城后,运回成都安葬;墓中还葬有刘备的先后死去的甘、吴二位夫人。刘备墓现有匾“汉昭烈陵”“千秋凛然"对联:“一杯土尚巍然,向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鳞古道令人想汉代宫仪”。

  武侯墓

  位于勉县在定军山西北脚下。墓地320亩,林木荫 翳,古柏参天。墓高5米,方圆60米,四周围砌以八卦形花墙。墓前竖碑一块,上刻“诸葛亮武侯之墓”,墓后有“护墓双桂”,高达19米, 胸围1米左右, 树冠如盖,浓 荫蔽冢, 清雅宜人。每年清明前后,有一年一度之庙会。数以千计的游客,踏青瞻谒武侯墓,盛况空前。 初建于公元234年,陵园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 修建。陵园占地24万平方米,墓区古建筑有四合院,房舍40余间,大殿神龛上有 诸葛亮泥塑彩饰坐像一尊,手持羽戾,神态自若。两旁书僮像侍立,龛下两旁是 关兴、张苞塑像。东厢房辟为历史文物陈列室;西厢房展示诸葛亮生平事迹。大 殿院中有碑石20余块。大殿献殿悬有匾额,均系后代名人赞颂之词,如“汉代元 勋”、“懦夫将后”;对联如“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武侯墓在 大殿一,墓高6米,周长60米,青砖围砌.墓呈南北向,取义北顾中顾,南立蜀汉。 墓后有古桂两株,高大遮荫,人称“护墓双桂”。墓前碑亭竖一石碑:“汉诸葛 忠武侯之墓”,双桂之后有诸葛亮“寝宫”3间.陵园建筑古朴,松柏常青,十分幽静。

  庞统祠墓

  位于老陕路旁,距德阳仅15公里左右,祠墓为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庞统中流矢卒后,蜀汉昭烈帝刘备所建。墓基方圆10米,高4米多,由条石砌成圆形。祠三进四合布局,石木结构(石墙、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朴敦厚、肃穆庄重。依次排列着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庞统陵墓。祠内存有庞统及诸葛亮雕塑像,历代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史料。

  徐庶墓

  位于河南许昌县,资料不详。

  马良墓

  位于湖北省宜城市上大堰镇,系衣冠冢。真墓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永流乡永流村西北, 墓高17米,东西80米,南北32米,保存一般。

  关林

  关林,又称关帝冢,位于洛阳市城南7.5公里。关帝即关羽,是蜀国大将。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吴蜀争夺荆州,关羽在湖北当阳为吴军俘杀。吴国把关羽的首级送到洛阳,企图嫁祸于曹操,曹操却以王侯礼葬关羽首级于城南。

  初称“关冢”,明万历年间始在此建庙植柏,称“关夫子冢庙”。清初名“关帝陵庙”,康熙时称“关夫子冢庙”,道光时改称“关林”。清乾隆时加以扩建。今林园占地百亩,有翠柏800余株,殿宇廊庑一百五十余间,碑刻七十余方,石坊四座,大小石狮、铁狮子一百余个。这里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辟为洛阳市古代石刻艺术馆。

  关林的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上,依次为舞楼、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为关冢。

  大殿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高26米。庑殿顶,琉璃瓦覆盖,五脊横立,六兽扬威。正门上,有12幅明代浮雕木刻。说的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故事。

  二殿五开间,庑殿式,门上悬挂着"光昭日月"匾额,是清光绪帝御题。殿中塑关羽怒视东吴像,左侧站着手棒大印的关平、右侧站着手持大刀的周仓。二殿左右各建有一座硬山式的陪殿,左为张候殿,右为五虎殿。三殿硬山式,面阔五间,规模较小,内塑关羽夜读春秋像、关羽出行图和睡像,故又称寝殿。

  八角亭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构筑奇巧,别具一格。亭内有龟跌座石碑一通,高4.8米,碑头雕龙,额题"勒封碑记"四字。碑的正面书题"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为历代帝王对关羽的最高封号。旧时帝王墓称陵,王侯墓称冢,百姓墓称坟,圣人墓称林。关羽被尊为"武圣",故其墓称"关林"。

  关羽被过去历代王朝尊为"武圣",是民间信仰者"忠、勇、仁、义"之楷模。关林古庙会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前往关林朝圣之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关陵

  位距当阳市城区3公里处,是埋葬蜀汉名将关羽尸骸的地方。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兵所杀,孙权怕刘备报杀弟之仇,将关羽首级献与曹操,企图嫁祸于人,将其正身以侯礼葬于当阳城西北。关陵开始是座土冢。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为关羽加封,使其成为武圣人,直至关帝,他的陵园随之扩大,形成宏伟规模。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已成陵园建筑群,始名“关陵”,沿用至今。以后曾多次修缮,但仍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

  现存陵墓封土高7米,周长70多米。墓门北向,有明代建的“汉室忠良”石牌坊。关陵建筑群以宫墙相连,全是红砖黄瓦,富丽堂皇。陵园中轴线上,由前而后依此排列着神道碑亭,华表,石坊,三圆门,马殿,拜殿,正殿,寝殿,陵墓。两侧分设八角亭,春秋阁,碑廊等。正殿为主体建筑,前檐悬“威震华夏”金匾。殿内供奉关羽父子和周仓的大型塑像,造型生动,威风凛凛,气概不凡。寝殿内有台湾同胞捐资铸塑的高3.6米,重800千克的关公铜像。寝殿后的墓冢,高7米,周长70米,甃石为垣,加上石雕栏杆,刻有“巨龙如海”等图案。墓前碑亭中,立有“汉寿亭侯墓”碑。整个陵园风景幽丽,古柏参天,远山近水,四季常新,加之三国故事脍炙人口,关公品德世人景仰,于是常有海内外旅游者结伴而来,拜谒凭吊

  感叹:正所谓世人都晓神仙好,荒冢一堆草没了。人人难逃此劫,何况英雄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