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百姓生活助长高投资,我们不需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49:32
牺牲百姓生活助长高投资,我们不需要!  
  
作者 : 黎东文  



出 处: 原创   
发布时间:9/11/2006\8:44:47  
关键字
   高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公共品                                                                                                  



来自:价值中国网
文/黎东文





         即使中国每年出台刺激消费、增加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但效果甚微。依然依靠投资拉动经济高速增长,2006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达30%,比往年增长速度还高。1999年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854.7亿元,比上年增长5.1%;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566.61亿元,比2002年增长27.7%;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604.3亿元,比2004年增长25.72%。





      而大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在城镇,2005年城镇固定增产投资75096亿元,占社会总投资84.75%资产投资。而1999年城镇固定增产投资23732亿元,占社会总投资79.50%。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566.61亿元,城镇固定增产投资45811.7亿元,占社会总投资82.44%(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一直以来城镇居民年均收入是农村的2、3倍,城乡贫富差异拉大,不过 1、2年来,农村收入有所增长。1999年农村居民年纯收入2210.3元,增长2.2%。2003年农村居民年纯收入2262.24元,增长5.9%。2005年农村居民年纯收入3254.9元,比上年增长10.86%,收入增长明显。





      从政策考虑,农民增加收入主要原因是税收减免。此外,各地方政府实施财政补贴政策。从实际分析,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是极有限的,目前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不透明,掌握财政资金的政府在资源配置有很大随意性。地方政府补贴农村的财政预算出现“跑步退钱”现象,比如上头有关系的农村财政补贴大,新农村建设顺利,上头没关系的农村几乎得不到政府补贴。





     虽然最近各政府政策出台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但是依然以城镇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没有改变。农民收入增长只要靠政府减免税收,只能暂时缓和社会矛盾,最终会加大社会负担。




     以城镇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得到改变,然而樊纲却称固定资产投资高达40%、50%的高增长不行,20%左右的增长还是需要。为什么说40%、50%不行而30%的增长还是需要?这个量度量标准是啥?中国高投资维持经济增长已是不争事实,不能不说宏观调控出现失灵,专家还口口声声称正常,岂不是自圆其说?





           资本投资不合理,汽车、房地产、建材、能源等投资过于集中,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过小。2004年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446.91亿元,只占总投资0.76%, 2005年也仅仅580.3亿元,占总投资0.77%。房地产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大,2005年房地产投资17527.5亿元,占总投资的23.34%,06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一直维持在21%至25%之间。





       大部分投资来源于政府,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提高政绩而盲目追求GDP增长,盲目刺激高投资。因而政府实施增值税的重税收政策,收入大大增加。
          2006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14306.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351.79亿元,增长30.6%,增长速度比往年还高。1999年国家财政收入11444.08亿元,比上年9875.95亿元增长15.88%。2002年收入18903.64亿元,比去年增长15.34%。2005年国家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比上年26396亿元增长19.8%。





         产业投资结构不合理(汽车、房地产、建材、能源等投资过于集中),实质上没有改善老百姓生活,甚至增加老百姓生活压力。比如房地产、教育成为老百姓沉重的负担已不争事实。





      樊纲认为,接近30%的投资是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大量的城市基础投资),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一大部分属于“公共消费品”。就是说,中国目前阶段的投资当中大量的投资是公共消费品投资,全世界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笔者觉得不合理,何为“公共消费品”?地方政府花纳税人的钱建筑豪华办公室、高楼大厦是公共品投资?地方政府修大道、修路灯、建公园等把城市搞得比纽约还豪华是公共品投资吗?诚然可以定义成公共品投资,但是我们要清楚的认识,还有7、8亿人口(2005年农村人口74544万)还在农村,他们根本享受不到公共品。



   樊纲认为,80%是低收入阶层,要么是打工仔、蓝领工人,收入平均只有1万元左右一年,要么是还在农村的农民,只有3000元一年。我国这80%的人都还不够纳税人资格。





         其实财政收入过大,导致助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生产性增值税增大导致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企业不得不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压低劳动力成本。我国就业严峻,又因为劳动者缺少与资本家“谈劳动条件”的谈判桌,工人工资增长缓慢,低工资是必然的。





但是何以见得80%的人都还不够纳税人资格?其实企业生产性收入的增值税本来转嫁给打工仔、蓝领工人。工人拿到企业的钱去消费,消费品的价格本来有一部分是增值税。工人从超市买100元钱的大米,其实税收17元(如果税率17%),83元是企业获得。




打工仔、蓝领工人不但忍受企业剥削(廉价劳动力),而且无形中赋重税,难道还不够纳税人资格?





长期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只能带来繁荣的幻觉,是因为建立在一种投资机制不合理的基础之上,从而加剧社会矛盾。一方面地方政府主导的高投资导致无效资源配置与资源流失,另一方面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是因为工人权力失衡下资本家大肆压低工资,剥削民工。





牺牲百姓生活助长高投资、高经济增长,我们不需要!

(数据均来源国家统计局,百分比为笔者整理后的数据)


【推荐此文】【固定网址】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不代表价值中国网站立场。
价值中国引用通告地址(TrackBack Ping URL)为:
http://www.chinavalue.net/trackback.aspx?tbid=43314牺牲百姓生活助长高投资,我们不需要!  
  
作者 : 黎东文  



出 处: 原创   
发布时间:9/11/2006\8:44:47  
关键字
   高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公共品                                                                                                  



来自:价值中国网
文/黎东文





         即使中国每年出台刺激消费、增加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但效果甚微。依然依靠投资拉动经济高速增长,2006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达30%,比往年增长速度还高。1999年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854.7亿元,比上年增长5.1%;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566.61亿元,比2002年增长27.7%;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604.3亿元,比2004年增长25.72%。





      而大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在城镇,2005年城镇固定增产投资75096亿元,占社会总投资84.75%资产投资。而1999年城镇固定增产投资23732亿元,占社会总投资79.50%。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566.61亿元,城镇固定增产投资45811.7亿元,占社会总投资82.44%(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一直以来城镇居民年均收入是农村的2、3倍,城乡贫富差异拉大,不过 1、2年来,农村收入有所增长。1999年农村居民年纯收入2210.3元,增长2.2%。2003年农村居民年纯收入2262.24元,增长5.9%。2005年农村居民年纯收入3254.9元,比上年增长10.86%,收入增长明显。





      从政策考虑,农民增加收入主要原因是税收减免。此外,各地方政府实施财政补贴政策。从实际分析,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是极有限的,目前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不透明,掌握财政资金的政府在资源配置有很大随意性。地方政府补贴农村的财政预算出现“跑步退钱”现象,比如上头有关系的农村财政补贴大,新农村建设顺利,上头没关系的农村几乎得不到政府补贴。





     虽然最近各政府政策出台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但是依然以城镇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没有改变。农民收入增长只要靠政府减免税收,只能暂时缓和社会矛盾,最终会加大社会负担。




     以城镇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得到改变,然而樊纲却称固定资产投资高达40%、50%的高增长不行,20%左右的增长还是需要。为什么说40%、50%不行而30%的增长还是需要?这个量度量标准是啥?中国高投资维持经济增长已是不争事实,不能不说宏观调控出现失灵,专家还口口声声称正常,岂不是自圆其说?





           资本投资不合理,汽车、房地产、建材、能源等投资过于集中,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过小。2004年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446.91亿元,只占总投资0.76%, 2005年也仅仅580.3亿元,占总投资0.77%。房地产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大,2005年房地产投资17527.5亿元,占总投资的23.34%,06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一直维持在21%至25%之间。





       大部分投资来源于政府,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提高政绩而盲目追求GDP增长,盲目刺激高投资。因而政府实施增值税的重税收政策,收入大大增加。
          2006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14306.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351.79亿元,增长30.6%,增长速度比往年还高。1999年国家财政收入11444.08亿元,比上年9875.95亿元增长15.88%。2002年收入18903.64亿元,比去年增长15.34%。2005年国家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比上年26396亿元增长19.8%。





         产业投资结构不合理(汽车、房地产、建材、能源等投资过于集中),实质上没有改善老百姓生活,甚至增加老百姓生活压力。比如房地产、教育成为老百姓沉重的负担已不争事实。





      樊纲认为,接近30%的投资是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大量的城市基础投资),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一大部分属于“公共消费品”。就是说,中国目前阶段的投资当中大量的投资是公共消费品投资,全世界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笔者觉得不合理,何为“公共消费品”?地方政府花纳税人的钱建筑豪华办公室、高楼大厦是公共品投资?地方政府修大道、修路灯、建公园等把城市搞得比纽约还豪华是公共品投资吗?诚然可以定义成公共品投资,但是我们要清楚的认识,还有7、8亿人口(2005年农村人口74544万)还在农村,他们根本享受不到公共品。



   樊纲认为,80%是低收入阶层,要么是打工仔、蓝领工人,收入平均只有1万元左右一年,要么是还在农村的农民,只有3000元一年。我国这80%的人都还不够纳税人资格。





         其实财政收入过大,导致助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生产性增值税增大导致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企业不得不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压低劳动力成本。我国就业严峻,又因为劳动者缺少与资本家“谈劳动条件”的谈判桌,工人工资增长缓慢,低工资是必然的。





但是何以见得80%的人都还不够纳税人资格?其实企业生产性收入的增值税本来转嫁给打工仔、蓝领工人。工人拿到企业的钱去消费,消费品的价格本来有一部分是增值税。工人从超市买100元钱的大米,其实税收17元(如果税率17%),83元是企业获得。




打工仔、蓝领工人不但忍受企业剥削(廉价劳动力),而且无形中赋重税,难道还不够纳税人资格?





长期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只能带来繁荣的幻觉,是因为建立在一种投资机制不合理的基础之上,从而加剧社会矛盾。一方面地方政府主导的高投资导致无效资源配置与资源流失,另一方面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是因为工人权力失衡下资本家大肆压低工资,剥削民工。





牺牲百姓生活助长高投资、高经济增长,我们不需要!

(数据均来源国家统计局,百分比为笔者整理后的数据)


【推荐此文】【固定网址】  
  
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不代表价值中国网站立场。
价值中国引用通告地址(TrackBack Ping URL)为:
http://www.chinavalue.net/trackback.aspx?tbid=43314
同意!支持![em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