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航母背后的国家统一! 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01:58
四代重歼:解析航母背后的国家统一
2006-09-06 13:38:33

    伴随着我国国力的大幅度提升,大潜艇派在航潜之争中落败的趋势日渐明显。中国必然发展航空母舰日益成为国人的共识。不过航母派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航母派的统一点体现在了航母的有无问题上。关于航母的具体吨位、建造时间等在内的诸多问题,统一的认识尚难以形成。

    航空母舰的建造时间,矛盾主要集中于战略方面。作为一个对于军事有一定了解的人都不可能忽视岛链的存在。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三条岛链无疑成为了套在中国人头上的枷锁,束缚了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雄心壮志。众所周知,中国要想实现在西太平洋海域的海权抱负就不得不直面岛链问题。

    从技术角度来看,突破第一岛链是实现我国海军走向远洋的最重要步骤。中国奉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这一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御敌于国门之外。突破了第一岛链,就意味着美国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太多的海军技术兵器可以在第二岛链之外对中国本土实现不对称打击。中国有可能从战略态势的角度上突破第二岛链,却难以从地缘角度上突破第二岛链。第一岛链与第二岛链的显著区别在于琉球群岛和台湾岛。这两个区域是第一岛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一岛链中地缘政治性不稳固的区域。琉球群岛从法理角度上仍然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台湾岛更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公认的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恰恰是这两个区域却成为了美国封锁中国的岛链枷锁的决定性组成部分。试想,能在第一岛链上打开一个缺口甚至获得一个前进基地将对中国海军的远洋化带来何种不可估量的作用。

    琉球群岛问题暂且撇开不谈。台湾问题的解决对于我国解决岛链问题更具现实主义色彩。相当一部分观点集中于成功突破第一岛链之后再拥有航空母舰。这类观点的持有者列举了诸多理由,让人不得不点头称是。不可否认,在第一岛链的束缚之下,航母这个平台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了。航母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是一个海上的浮动机场。活动范围仅仅局限于第一岛链之内的航母的效能将大大降低,从战术角度上看也是可以被替代的。一般情况下,舰载机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其综合效能相对于同期的陆基飞机有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活动于第一岛链内的航母所发挥的战术作用理论上完全可以通过空中加油以及航程更长战机等技术手段来代替。

    航母只是一种战术平台的话,解决台湾问题后再获得航母就是正确的决定了。然而,航母同时作为一种战略平台使用的背景就决定了我国不可能仅仅从战术角度上来考虑航母的发展。台湾问题的解决与否的确是制约中国航母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却绝对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从战略角度上考量,航母的拥有与否本身就与台湾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航母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政治意图。中国拥有航母无论对于美国还是台湾都是一个从军事到政治上的冲击。战术上我们不应该忽视第一岛链存在的巨大威胁。战略上,我们却应该藐视第一岛链。台湾作为第一岛链的决定性组成部分恰恰是我们敢于在战略上藐视第一岛链的客观条件。台湾本身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实力体,这是我们在考虑台湾问题的时候应该在内的重要因素。台湾和美国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台独份子和美国的利益也是不一致的。当中国海军前出第一岛链的时候,台湾方面就真的敢于明确地和美国人站在一起?要知道,这种情况下,首当其冲的就是台湾。作为一个实力体,首要任务是保全自己。即便台独分子疯狂了,广大台湾民众也不会疯狂。

    事实上,台湾问题,我们的对手从来也不是台湾方面。美国是台湾能够保持现有状态的后台总策划。台湾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对台问题,更是对美问题。中国要想在台湾问题上获得突破就必须获得实质上的对美关系的突破。西太平洋地区海权的突破恰恰是彻底扭转中美关系的关键点。中国的经济中心在东南沿海地带。在没有更有效的防御美国远程不对称打击能力的手段之前,真要不计代价和美国较量,国家领导人不可能不心疼,人民更不可能不心疼。今天的局面是自1840年之后超过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无数人民英雄用汗水、血水以至生命换来的。到了局面不可挽回的地步,我们可以孤注一掷。可是轻言放弃大好局面显然有不负责任的嫌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无论是国家统一还是对美斗争,我们都应该遵循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利益的方针。具备更强的第二岛链内的攻防能力是加强己方斗争决心同时削弱美方决心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也只有航母才能支撑中国在第二岛链与第一岛链之间阻滞美国向台湾输血。潜艇是无法完全意义上做到这一点的。即便潜艇能够拦截掉大部分船只,美国强大的战略空运能力仍然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柏林危机时美国的强大空中运输能力就曾经让世界侧目。别看美国拥有数量高达11艘的航母,其实他的战略正面过于宽大也是长期霸权的积弊。对于美国来说,同样不可能不注意到效费比的问题。为了台湾又或者为了抑制中国而导致整个战略正面崩溃也是不可忍受的。可以想象,我们不需要一次性面对美国全部或者大部航母战斗群。只要我国拥有数个航母战斗群,在西太平洋地区阻滞以至于击败美国并非不可想象的事情。

    自古有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战场上,不确定因素过多,谁也无法轻言结果。或许当战争结束,熊熊燃烧的是中国的航母。可是我们要明白我们核心目标是什么。国家统一与几条航母孰重孰轻?相对于国家统一,很多东西都是可以牺牲的。中国历史上并不缺少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牺牲的英雄。更何况鹿死谁手尚无答案。做最坏的打算向最好的方向努力便永不言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面对几个航母战斗群,美国人是否还有将战争进行下去的勇气也很难说。

    的确,用几条航母作为代价阻滞美军的行动确实有点让人无法理解。要注意,仅仅阻滞那可是最坏的结果。更何况中国既然决心拥有航母,就要有被击沉的觉悟。既然我们强调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命,那么航母就金贵更甚于人?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是一切实力的载体。军人有冲锋在前的勇气,难道一个国家就那么害怕航母被击沉?美国那么强大,在二战中照样被击沉了多条航母。大气往往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不敢去想更不敢去做,又怎么会知道结果呢?日德兰海战不仅仅是封杀住了德国海军冲出牢笼的一次行动,更重要的是它抹杀了德国人冲击海洋的勇气。武器同样是一种商品。作为商品,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核武器有威慑力是因为核武器拥有巨大的威力,而且它可以也可能被使用。假如世界上真的没有任何有一个国家敢于使用核武器,那核武器也就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如果都按照数量对比来进行战争,那就没有作为太平洋战场转折之役的中途岛海战,更没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了解历史的朋友可能会清楚地知道古巴导弹危机背后的心理较量。在肯尼迪即将做出重大让步之前,赫鲁晓夫首先屈服了。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较量同样也有心理战的因素。心理战不是猜测,而是有根据地推测并加以利用对方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的实力条件的支撑下,在做好最坏打算的情况下,我们将获得有利的心理状态。很多情况下,大国之间的较量就是一种互相之间心理地线的试探。一穷二白的时候我们能够出兵朝鲜,难道国家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反而不敢为国家统一而沉掉几条航母?我们要想方设法地减少损失,但并不是鼠目寸光地死守眼前利益。

    航母仅仅是一个战争的平台,未必就会参与战争。航母作为一种隔绝台湾与外界物质联系的重要手段的存在将是台独分子的梦魇。彻底的孤弱无力将伴随着台独份子左右。航母在和平年代仍然将在台湾问题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许今天我们问台湾同胞是否愿意统一会得到一个支持与反对相近的结果。然而,当一个拥有多条航母称雄西太平洋的海军出现之后,甚至仅仅是那种趋势出现之后,一种归属感与认同感必将油然而生。只要你还记得当中国的军舰到达美利坚国土后给华人带来的浓烈自豪感,你就不会怀疑笔者的推断。到那个时候,再到台湾同胞中进行一次调查,相信愿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一份子的比例将远远高于继续作为美国遏制自己同胞帮凶的选择。

    中国威胁论不会因为中国的退让而消失。航母不仅仅会压缩台独份子的物理活动空间,更将从心理上对态度份子进行挤压。台独份子的嚣张气焰来自于美国主子。在其美国主子都不得不色变的军事力量面前,台独分子的腰杆恐怕也难以直起来了。

    拥有航母,对于我国打破岛链封锁有着特别的意义。打破岛链封锁的一个重要利好结果则是对战略态势的彻底改观。打破岛链不能仅仅期待地缘因素的改变,更应该通过可调用资源的分配来主动创造地缘因素改变的客观基础。反观等待地缘因素改变继而拥有航母的观点,笔者感觉其中的消极意味过于浓烈。放弃了最佳的改变地缘因素的手段所带来的被动颇有南辕北辙的意味。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震撼人心的话语出自当年的石油工人王进喜。也许这话多少有点不合逻辑,但仔细思考却又很合逻辑。往往条件并不存在于表面,更不会显得唾手可得,它需要有准备的人去努力获得。在解决台湾问题与拥有航母之间,我们应当学会着眼战略层面利用积极因素。与其被动地等待地缘因素的改变从而彻底改变战略态势不如首先改变战略态势以期地缘因素的变化并最终达到彻底改变战略态势之目的。

    若然能够赶在航母出世前实现台湾问题的解决固然理想,但我们更应做好斗争长期化的准备,以达成未雨绸缪而决胜于略之至高境界。四代重歼:解析航母背后的国家统一
2006-09-06 13:38:33

    伴随着我国国力的大幅度提升,大潜艇派在航潜之争中落败的趋势日渐明显。中国必然发展航空母舰日益成为国人的共识。不过航母派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航母派的统一点体现在了航母的有无问题上。关于航母的具体吨位、建造时间等在内的诸多问题,统一的认识尚难以形成。

    航空母舰的建造时间,矛盾主要集中于战略方面。作为一个对于军事有一定了解的人都不可能忽视岛链的存在。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三条岛链无疑成为了套在中国人头上的枷锁,束缚了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雄心壮志。众所周知,中国要想实现在西太平洋海域的海权抱负就不得不直面岛链问题。

    从技术角度来看,突破第一岛链是实现我国海军走向远洋的最重要步骤。中国奉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这一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御敌于国门之外。突破了第一岛链,就意味着美国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太多的海军技术兵器可以在第二岛链之外对中国本土实现不对称打击。中国有可能从战略态势的角度上突破第二岛链,却难以从地缘角度上突破第二岛链。第一岛链与第二岛链的显著区别在于琉球群岛和台湾岛。这两个区域是第一岛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一岛链中地缘政治性不稳固的区域。琉球群岛从法理角度上仍然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台湾岛更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公认的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恰恰是这两个区域却成为了美国封锁中国的岛链枷锁的决定性组成部分。试想,能在第一岛链上打开一个缺口甚至获得一个前进基地将对中国海军的远洋化带来何种不可估量的作用。

    琉球群岛问题暂且撇开不谈。台湾问题的解决对于我国解决岛链问题更具现实主义色彩。相当一部分观点集中于成功突破第一岛链之后再拥有航空母舰。这类观点的持有者列举了诸多理由,让人不得不点头称是。不可否认,在第一岛链的束缚之下,航母这个平台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了。航母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是一个海上的浮动机场。活动范围仅仅局限于第一岛链之内的航母的效能将大大降低,从战术角度上看也是可以被替代的。一般情况下,舰载机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其综合效能相对于同期的陆基飞机有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活动于第一岛链内的航母所发挥的战术作用理论上完全可以通过空中加油以及航程更长战机等技术手段来代替。

    航母只是一种战术平台的话,解决台湾问题后再获得航母就是正确的决定了。然而,航母同时作为一种战略平台使用的背景就决定了我国不可能仅仅从战术角度上来考虑航母的发展。台湾问题的解决与否的确是制约中国航母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却绝对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从战略角度上考量,航母的拥有与否本身就与台湾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航母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政治意图。中国拥有航母无论对于美国还是台湾都是一个从军事到政治上的冲击。战术上我们不应该忽视第一岛链存在的巨大威胁。战略上,我们却应该藐视第一岛链。台湾作为第一岛链的决定性组成部分恰恰是我们敢于在战略上藐视第一岛链的客观条件。台湾本身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实力体,这是我们在考虑台湾问题的时候应该在内的重要因素。台湾和美国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台独份子和美国的利益也是不一致的。当中国海军前出第一岛链的时候,台湾方面就真的敢于明确地和美国人站在一起?要知道,这种情况下,首当其冲的就是台湾。作为一个实力体,首要任务是保全自己。即便台独分子疯狂了,广大台湾民众也不会疯狂。

    事实上,台湾问题,我们的对手从来也不是台湾方面。美国是台湾能够保持现有状态的后台总策划。台湾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对台问题,更是对美问题。中国要想在台湾问题上获得突破就必须获得实质上的对美关系的突破。西太平洋地区海权的突破恰恰是彻底扭转中美关系的关键点。中国的经济中心在东南沿海地带。在没有更有效的防御美国远程不对称打击能力的手段之前,真要不计代价和美国较量,国家领导人不可能不心疼,人民更不可能不心疼。今天的局面是自1840年之后超过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无数人民英雄用汗水、血水以至生命换来的。到了局面不可挽回的地步,我们可以孤注一掷。可是轻言放弃大好局面显然有不负责任的嫌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无论是国家统一还是对美斗争,我们都应该遵循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利益的方针。具备更强的第二岛链内的攻防能力是加强己方斗争决心同时削弱美方决心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也只有航母才能支撑中国在第二岛链与第一岛链之间阻滞美国向台湾输血。潜艇是无法完全意义上做到这一点的。即便潜艇能够拦截掉大部分船只,美国强大的战略空运能力仍然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柏林危机时美国的强大空中运输能力就曾经让世界侧目。别看美国拥有数量高达11艘的航母,其实他的战略正面过于宽大也是长期霸权的积弊。对于美国来说,同样不可能不注意到效费比的问题。为了台湾又或者为了抑制中国而导致整个战略正面崩溃也是不可忍受的。可以想象,我们不需要一次性面对美国全部或者大部航母战斗群。只要我国拥有数个航母战斗群,在西太平洋地区阻滞以至于击败美国并非不可想象的事情。

    自古有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战场上,不确定因素过多,谁也无法轻言结果。或许当战争结束,熊熊燃烧的是中国的航母。可是我们要明白我们核心目标是什么。国家统一与几条航母孰重孰轻?相对于国家统一,很多东西都是可以牺牲的。中国历史上并不缺少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牺牲的英雄。更何况鹿死谁手尚无答案。做最坏的打算向最好的方向努力便永不言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面对几个航母战斗群,美国人是否还有将战争进行下去的勇气也很难说。

    的确,用几条航母作为代价阻滞美军的行动确实有点让人无法理解。要注意,仅仅阻滞那可是最坏的结果。更何况中国既然决心拥有航母,就要有被击沉的觉悟。既然我们强调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命,那么航母就金贵更甚于人?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是一切实力的载体。军人有冲锋在前的勇气,难道一个国家就那么害怕航母被击沉?美国那么强大,在二战中照样被击沉了多条航母。大气往往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不敢去想更不敢去做,又怎么会知道结果呢?日德兰海战不仅仅是封杀住了德国海军冲出牢笼的一次行动,更重要的是它抹杀了德国人冲击海洋的勇气。武器同样是一种商品。作为商品,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核武器有威慑力是因为核武器拥有巨大的威力,而且它可以也可能被使用。假如世界上真的没有任何有一个国家敢于使用核武器,那核武器也就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如果都按照数量对比来进行战争,那就没有作为太平洋战场转折之役的中途岛海战,更没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了解历史的朋友可能会清楚地知道古巴导弹危机背后的心理较量。在肯尼迪即将做出重大让步之前,赫鲁晓夫首先屈服了。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较量同样也有心理战的因素。心理战不是猜测,而是有根据地推测并加以利用对方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的实力条件的支撑下,在做好最坏打算的情况下,我们将获得有利的心理状态。很多情况下,大国之间的较量就是一种互相之间心理地线的试探。一穷二白的时候我们能够出兵朝鲜,难道国家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反而不敢为国家统一而沉掉几条航母?我们要想方设法地减少损失,但并不是鼠目寸光地死守眼前利益。

    航母仅仅是一个战争的平台,未必就会参与战争。航母作为一种隔绝台湾与外界物质联系的重要手段的存在将是台独分子的梦魇。彻底的孤弱无力将伴随着台独份子左右。航母在和平年代仍然将在台湾问题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许今天我们问台湾同胞是否愿意统一会得到一个支持与反对相近的结果。然而,当一个拥有多条航母称雄西太平洋的海军出现之后,甚至仅仅是那种趋势出现之后,一种归属感与认同感必将油然而生。只要你还记得当中国的军舰到达美利坚国土后给华人带来的浓烈自豪感,你就不会怀疑笔者的推断。到那个时候,再到台湾同胞中进行一次调查,相信愿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一份子的比例将远远高于继续作为美国遏制自己同胞帮凶的选择。

    中国威胁论不会因为中国的退让而消失。航母不仅仅会压缩台独份子的物理活动空间,更将从心理上对态度份子进行挤压。台独份子的嚣张气焰来自于美国主子。在其美国主子都不得不色变的军事力量面前,台独分子的腰杆恐怕也难以直起来了。

    拥有航母,对于我国打破岛链封锁有着特别的意义。打破岛链封锁的一个重要利好结果则是对战略态势的彻底改观。打破岛链不能仅仅期待地缘因素的改变,更应该通过可调用资源的分配来主动创造地缘因素改变的客观基础。反观等待地缘因素改变继而拥有航母的观点,笔者感觉其中的消极意味过于浓烈。放弃了最佳的改变地缘因素的手段所带来的被动颇有南辕北辙的意味。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震撼人心的话语出自当年的石油工人王进喜。也许这话多少有点不合逻辑,但仔细思考却又很合逻辑。往往条件并不存在于表面,更不会显得唾手可得,它需要有准备的人去努力获得。在解决台湾问题与拥有航母之间,我们应当学会着眼战略层面利用积极因素。与其被动地等待地缘因素的改变从而彻底改变战略态势不如首先改变战略态势以期地缘因素的变化并最终达到彻底改变战略态势之目的。

    若然能够赶在航母出世前实现台湾问题的解决固然理想,但我们更应做好斗争长期化的准备,以达成未雨绸缪而决胜于略之至高境界。
沙发下先,好文慢慢欣赏![em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