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北大清华,你们早该倒掉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19:02
<div id="text1" style="OVERFLOW: hidden; WORD-BREAK: break-all; WORD-WRAP: break-word;">2006-07-03 09:35:38 来源: 东方网  网友评论 71 条 进入论坛<br/><br/><br/>最近很多人关注这样的消息“香港大学将北大、清华扫为二流大学”。<br/><br/>原因是香港大学频频从内地大学挖走优秀师资,并以丰厚的奖学金吸引着众多学生的眼球。加之数学大师丘成桐对北大的质疑,让北大清华再次“伪名远扬”。我记得2002年的时候,当时的“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和某位博导抄袭论文事件都发生在北大和清华这两所曾经的中国高等学府,当时我指派记者通过采访北大和清华撰写了两篇文章《迷惘的北大清华》,希望能够以媒体的力量引起这两所学阀的注意和思考,但现在想起来是有些螳臂当车和理想主义了。<br/><br/>之后我组建了 北京大学校园记者团,在我面试的几百位学生当中,不乏有北大清华的优秀学子,他们的敏锐和思辨让我耳目一新,但是也让我见识了很多位这些大学的博士,木讷而呆板,眼球间或一轮,读死书而不会用。<br/><br/>我当时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按照企业的思维方式,学校是工厂,学生是产品,用人单位就是消费者了。当苦读了16年以上的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这个工厂应该破产了?因为他的产品没人要!<br/><br/>可现实的情况却是,工厂还在大量的复制这种滞销的商品,库存积压的一塌糊涂,而工厂反而认为不是自己的责任,认为自己做的很好。这难道不是谬论!!<br/><br/>而更可悲的是这个产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人。十年种树,百年树人。我们凭借这样的产品怎么能够使21世纪成为中国的时代?我们所辩称的“东方奇迹”难道就要靠这样的人才去继承和发扬吗?况且我们的所谓奇迹只不过是我们自娱自乐的一种小孩子游戏,靠掠夺式加高耗能的经济模式,我们已经把属于自己儿子、孙子乃至玄孙元孙的钱和资源都花光了,还有何脸面在此自我吹嘘!<br/><br/>我曾经戏说:孩子上小学的时候目光纯洁,灵气袭人;上中学的时候两眼茫然,目光呆滞;大学出来后只能是眼珠间或一轮了。<br/><br/>中国的百姓或许是全世界最柔顺的百姓了,他们含辛茹苦、口挪肚子攒,才能挣够高昂的学费供自己的孩子读书,这种行为本身就充满了伟大的情怀和贡献精神——为子孙后代服务的责任感和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人文感。本来应该由政府负担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成本和责任被中国最老实的人民任劳任怨的接了下来。可如此博大的情怀竟然得不到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感恩,反而被歪曲为“教育的高消费”,其潜台词就是:穷鬼还想做人上人,白日做梦!<br/><br/>自己花费了大半辈子的积蓄给别人,还被别人骂为傻比。自己花钱把孩子交给所谓的专家培养,结果培养傻了,钱你还得照交!就好像去医院看病,不但没治好反而越治越厉害,但是钱还得照交!就像自己去买房,买来了一大堆豆腐渣工程顺搭一大堆麻烦,但是钱却一分都不能少。难道我们真的是傻比???<br/><br/>现在好了,香港大学来了,终于来了竞争者。教育行业的变革我们呐喊了若干年都没用,但是引入新的竞争者肯定是有用的。像北大清华这样自以为老子第一的学阀,也到了该倒掉的时候了,只不过香港大学的到来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br/><br/>人文情怀的缺失是倒掉的原因之一<br/><br/>当蔡元培老先生执政时期,北大朝气蓬勃,20来岁的毛头小子胡适可以当教授,没有文凭的实干家梁漱溟可以上讲台。现在呢?<br/><br/>当年刘海洋硫酸泼熊,被推卸责任的校方扫地出门,辩称不是自己的责任全都是学生的责任,人文情怀何在?<br/><br/>而香港城市大学却将被清华退回的海南高考 状元李洋招至门下,充当了一个“救英雄于困厄”的侠客形象。<br/><br/>这一正一反之间,谁有人文关怀、谁更人性化、谁更有资格教书育人,一看即明。<br/><br/>只认钱不认人是倒掉的原因之二<br/><br/>看看高校的收费就知道这个行业已经沦为中国目前最暴利的行业之一。承担社会责任的学校成了类似于赚钱的企业,这恐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怪现象。况且即使是赤裸裸赚钱的企业尚且还要做一些公益性事业,承担一点社会责任,可是高校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呢?<br/><br/>我们的高校只知道收钱,仅有的一点付出:奖学金,占收益的百分之多少呢?<br/><br/>为了一个优秀的学生,香港科技大学愿意抛出39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吸引其就学。这本身就与战国时期花五百金买千里马尸骨的意义是相当的。这体现了香港科技大学对人才的渴望,对学生的尊重。<br/><br/>相反,北大的有关负责人却认为北大清华的品牌是无价的,不可能采取香港科技大学那种赤裸裸的金钱攻势。<br/><br/>著名的唐朝CEO李世民说过一句话: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北大清华的品牌无价是前辈努力的结果,你们这些当代者为北大清华做了什么呢?你们有什么资格躺在前辈的丰功伟绩下不思进取,还大言不惭地道此论调。难道每年一次的“保先会”,政府倡导的“与时俱进”在你们这里只是说说而已!<br/><br/>一方是只知道收钱,不知道为学生服务;另一方也收钱也给钱,能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知识的舞台。会选择哪里?也是一看即明。<br/><br/>学术的禁锢和对自由的亵渎是倒掉的原因之三<br/><br/>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都已经二十一世纪了,可是我们高校的教科书很多还是上个世纪的内容和案例,与时俱进在高校成了禁区,成了笑话,成了黑色 幽默。<br/><br/>所以陈丹青教授反出清华,所以有勇气的学生用退学和靠零分来用柔弱的呼声抗议,抗议这种漠视民意的行为。<br/><br/>虽然北大清华可以找到一些犬文人、犬专家来为自己辩解,但是国际上评判高校的标准却最能够扒光这些虚伪的面饰。<br/><br/>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现在反而在香港的大学和欧美的大学被应用得很好,我们自己用得怎么样呢?天知道!<br/><br/>自由度的体现首先是文化的体现,在我拜访GOOGLE的李开复先生时,他反复强调的就是其导师给他说过的一句话: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可是现在从小学到高校充斥的伪权威和所谓的标准答案已经阉割了学生自由的翅膀和其他。<br/><br/>没有思想和文化的自由,何谈学术的自由! (作者:易侠原) <br/><br/><br/>--------------------------------------------------------------------------------<br/><br/><br/>相关评论:从“港大叫板”看内地大学之弊<br/><br/>“北大、清华作为一流大学的日子屈指可数。”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是,作为百年名校的北大、清华,它们的声誉已遭多方质疑。在一些学者对北大、清华一流地位表示担忧的同时,香港一些大学则在内地招生中不断“攻城略地”。<br/><br/>这一张一弛、一傲一卑的鲜明对比反映了香港一些大学对自身实力的自信,和国内一些学者对内地高等教育弊端的深切感悟。在我看来,这些弊端主要包括:<br/><br/>学官不分,资源分配上以官为本。在内地高校中最有优越感,在教学科研资源分配中最有竞争力的,往往不是那些学术和教学的“精英”,而是那些脚踏行政和教学两只船的“学官”。一些教授学者为了争得更多的教学科研资源,不得不身在“学营”心在官。<br/><br/>故步自封,“产销”严重脱钩。在学生培养模式上,内地一些高校不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培养差异,而是采取机械化的流水线生产方式,结果培养出的学生,无法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要。<br/><br/>自说自话,理念上缺少学生本位。虽然我们讲大学是有大师的地方,而不是有大楼的地方,但是,大师毕竟是因为他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成为大师的。如果一所高校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那么,大师从何谈起,大学又从何而来?<br/><br/>如果内地高校不能在办学理念上真正向学生倾斜,不能在管理体制上真正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那么国内一流高校将被香港大学扫成二流,就绝不是危言耸听。(江南时报 宿迁路 海山)</div><!--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div id="text1" style="OVERFLOW: hidden; WORD-BREAK: break-all; WORD-WRAP: break-word;">2006-07-03 09:35:38 来源: 东方网  网友评论 71 条 进入论坛<br/><br/><br/>最近很多人关注这样的消息“香港大学将北大、清华扫为二流大学”。<br/><br/>原因是香港大学频频从内地大学挖走优秀师资,并以丰厚的奖学金吸引着众多学生的眼球。加之数学大师丘成桐对北大的质疑,让北大清华再次“伪名远扬”。我记得2002年的时候,当时的“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和某位博导抄袭论文事件都发生在北大和清华这两所曾经的中国高等学府,当时我指派记者通过采访北大和清华撰写了两篇文章《迷惘的北大清华》,希望能够以媒体的力量引起这两所学阀的注意和思考,但现在想起来是有些螳臂当车和理想主义了。<br/><br/>之后我组建了 北京大学校园记者团,在我面试的几百位学生当中,不乏有北大清华的优秀学子,他们的敏锐和思辨让我耳目一新,但是也让我见识了很多位这些大学的博士,木讷而呆板,眼球间或一轮,读死书而不会用。<br/><br/>我当时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按照企业的思维方式,学校是工厂,学生是产品,用人单位就是消费者了。当苦读了16年以上的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这个工厂应该破产了?因为他的产品没人要!<br/><br/>可现实的情况却是,工厂还在大量的复制这种滞销的商品,库存积压的一塌糊涂,而工厂反而认为不是自己的责任,认为自己做的很好。这难道不是谬论!!<br/><br/>而更可悲的是这个产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人。十年种树,百年树人。我们凭借这样的产品怎么能够使21世纪成为中国的时代?我们所辩称的“东方奇迹”难道就要靠这样的人才去继承和发扬吗?况且我们的所谓奇迹只不过是我们自娱自乐的一种小孩子游戏,靠掠夺式加高耗能的经济模式,我们已经把属于自己儿子、孙子乃至玄孙元孙的钱和资源都花光了,还有何脸面在此自我吹嘘!<br/><br/>我曾经戏说:孩子上小学的时候目光纯洁,灵气袭人;上中学的时候两眼茫然,目光呆滞;大学出来后只能是眼珠间或一轮了。<br/><br/>中国的百姓或许是全世界最柔顺的百姓了,他们含辛茹苦、口挪肚子攒,才能挣够高昂的学费供自己的孩子读书,这种行为本身就充满了伟大的情怀和贡献精神——为子孙后代服务的责任感和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人文感。本来应该由政府负担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成本和责任被中国最老实的人民任劳任怨的接了下来。可如此博大的情怀竟然得不到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感恩,反而被歪曲为“教育的高消费”,其潜台词就是:穷鬼还想做人上人,白日做梦!<br/><br/>自己花费了大半辈子的积蓄给别人,还被别人骂为傻比。自己花钱把孩子交给所谓的专家培养,结果培养傻了,钱你还得照交!就好像去医院看病,不但没治好反而越治越厉害,但是钱还得照交!就像自己去买房,买来了一大堆豆腐渣工程顺搭一大堆麻烦,但是钱却一分都不能少。难道我们真的是傻比???<br/><br/>现在好了,香港大学来了,终于来了竞争者。教育行业的变革我们呐喊了若干年都没用,但是引入新的竞争者肯定是有用的。像北大清华这样自以为老子第一的学阀,也到了该倒掉的时候了,只不过香港大学的到来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br/><br/>人文情怀的缺失是倒掉的原因之一<br/><br/>当蔡元培老先生执政时期,北大朝气蓬勃,20来岁的毛头小子胡适可以当教授,没有文凭的实干家梁漱溟可以上讲台。现在呢?<br/><br/>当年刘海洋硫酸泼熊,被推卸责任的校方扫地出门,辩称不是自己的责任全都是学生的责任,人文情怀何在?<br/><br/>而香港城市大学却将被清华退回的海南高考 状元李洋招至门下,充当了一个“救英雄于困厄”的侠客形象。<br/><br/>这一正一反之间,谁有人文关怀、谁更人性化、谁更有资格教书育人,一看即明。<br/><br/>只认钱不认人是倒掉的原因之二<br/><br/>看看高校的收费就知道这个行业已经沦为中国目前最暴利的行业之一。承担社会责任的学校成了类似于赚钱的企业,这恐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怪现象。况且即使是赤裸裸赚钱的企业尚且还要做一些公益性事业,承担一点社会责任,可是高校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呢?<br/><br/>我们的高校只知道收钱,仅有的一点付出:奖学金,占收益的百分之多少呢?<br/><br/>为了一个优秀的学生,香港科技大学愿意抛出39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吸引其就学。这本身就与战国时期花五百金买千里马尸骨的意义是相当的。这体现了香港科技大学对人才的渴望,对学生的尊重。<br/><br/>相反,北大的有关负责人却认为北大清华的品牌是无价的,不可能采取香港科技大学那种赤裸裸的金钱攻势。<br/><br/>著名的唐朝CEO李世民说过一句话: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北大清华的品牌无价是前辈努力的结果,你们这些当代者为北大清华做了什么呢?你们有什么资格躺在前辈的丰功伟绩下不思进取,还大言不惭地道此论调。难道每年一次的“保先会”,政府倡导的“与时俱进”在你们这里只是说说而已!<br/><br/>一方是只知道收钱,不知道为学生服务;另一方也收钱也给钱,能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知识的舞台。会选择哪里?也是一看即明。<br/><br/>学术的禁锢和对自由的亵渎是倒掉的原因之三<br/><br/>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都已经二十一世纪了,可是我们高校的教科书很多还是上个世纪的内容和案例,与时俱进在高校成了禁区,成了笑话,成了黑色 幽默。<br/><br/>所以陈丹青教授反出清华,所以有勇气的学生用退学和靠零分来用柔弱的呼声抗议,抗议这种漠视民意的行为。<br/><br/>虽然北大清华可以找到一些犬文人、犬专家来为自己辩解,但是国际上评判高校的标准却最能够扒光这些虚伪的面饰。<br/><br/>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现在反而在香港的大学和欧美的大学被应用得很好,我们自己用得怎么样呢?天知道!<br/><br/>自由度的体现首先是文化的体现,在我拜访GOOGLE的李开复先生时,他反复强调的就是其导师给他说过的一句话: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可是现在从小学到高校充斥的伪权威和所谓的标准答案已经阉割了学生自由的翅膀和其他。<br/><br/>没有思想和文化的自由,何谈学术的自由! (作者:易侠原) <br/><br/><br/>--------------------------------------------------------------------------------<br/><br/><br/>相关评论:从“港大叫板”看内地大学之弊<br/><br/>“北大、清华作为一流大学的日子屈指可数。”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是,作为百年名校的北大、清华,它们的声誉已遭多方质疑。在一些学者对北大、清华一流地位表示担忧的同时,香港一些大学则在内地招生中不断“攻城略地”。<br/><br/>这一张一弛、一傲一卑的鲜明对比反映了香港一些大学对自身实力的自信,和国内一些学者对内地高等教育弊端的深切感悟。在我看来,这些弊端主要包括:<br/><br/>学官不分,资源分配上以官为本。在内地高校中最有优越感,在教学科研资源分配中最有竞争力的,往往不是那些学术和教学的“精英”,而是那些脚踏行政和教学两只船的“学官”。一些教授学者为了争得更多的教学科研资源,不得不身在“学营”心在官。<br/><br/>故步自封,“产销”严重脱钩。在学生培养模式上,内地一些高校不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培养差异,而是采取机械化的流水线生产方式,结果培养出的学生,无法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要。<br/><br/>自说自话,理念上缺少学生本位。虽然我们讲大学是有大师的地方,而不是有大楼的地方,但是,大师毕竟是因为他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成为大师的。如果一所高校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那么,大师从何谈起,大学又从何而来?<br/><br/>如果内地高校不能在办学理念上真正向学生倾斜,不能在管理体制上真正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那么国内一流高校将被香港大学扫成二流,就绝不是危言耸听。(江南时报 宿迁路 海山)</div><!--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div id="text2" style="OVERFLOW: hidden; WORD-BREAK: break-all; WORD-WRAP: break-word;">时评:也谈北大、清华“二流说” <br/>2006年07月03日 07:41:29  来源: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br/><br/><br/>【字号 大 中 小】 【我要打 俊 疚乙来怼? 【Email推荐: 】 <br/><br/><br/>●北大、清华的“二流”之虑能引起舆论的强烈关注,“优秀生转投香港”恐怕只是一个引子,真正牵动人们神经的,是对北大、清华等高校多年来备受恩宠而办学水平止步不前、学术地位岌岌可危的担忧 <br/><br/>因为有“高考状元”舍清华而选择香港一所大学,因为香港在内地的招生一年比一年火爆,而一直让我们引以为豪且身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重任的北大、清华等对此熟视无睹,于是在这万众瞩目的高考招生季节,有人为清华、北大沦为“二流大学”着急起来——7月1日,有媒体惊呼,“北大、清华作为一流大学的日子屈指可数”;在网上,更有人断言:“北大、清华将阿Q式地回忆祖上富裕。” <br/><br/>对于大学而言,生源素质固然重要,但“状元”的有无毕竟不是一流大学的全部,对于个别高分考生转投,确实不值得大惊小怪、小题大作。而且,尽管香港在内地招生的高校有不小的国际知名度和高的就业率,但上北大、清华仍然是一些人望子成龙的第一目标,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还出台“每考入一个北大、清华的学生,奖励50万元”的政策激励学生和家长。 <br/><br/>风起青萍之末。北大、清华的“二流”之虑能引起舆论的强烈关注,“优秀生转投香港”恐怕只是一个引子,真正牵动人们神经的,是对北大、清华等高校多年来备受恩宠而办学水平止步不前、学术地位岌岌可危的担忧。自1998年国家将北大、清华、复旦等34所全国重点大学列入“985”工程冲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后,这些高校得到了上千亿元建设资金。然而在公众的印象中,这些巨资除了在大学校园内有了一座座气宇轩昂的大楼、更多豪华车、更多的保安和后勤人员外,成效有限,一些“一流大学”的教学质量和学术地位甚至不进反退,引起人们对“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讨论。 <br/><br/>投入不足、教学条件简陋一度被认为是我们大学教育落后的症结。冲刺“世界一流大学”,几乎所有高校都迎来了建校史上前所未有的“基建黄金时期”,各校竞相新建教学楼、增加师生公寓、扩建新校区。记得十多年前笔者在上大学时,学校得到巨款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教学楼内的水泥地铺上木地板,后来有了更多钱后,各院系则纷纷“辞旧迎新”建大楼。 <br/><br/>气派的校园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真的那么必要吗?最近笔者访问了英国剑桥、牛津大学。这两所世界上办学至今最古老的大学,也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大学,但如果用校园建筑是否“现代、气派”的标准来评价的话,它们得到的只能是“破旧、杂乱”——在牛津大学动辄两三百年、外表破旧不堪的建筑旁行走多时,一位同行忍不住问:“能否去校门口拍张照?”接待者回答牛津没有校门,因为“牛津不需要用校门来证明其存在”。问话者羞愧自己的冒失。 <br/><br/>大学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奠基人、北大校长蔡元培有精辟的见解:“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过分重视大学之形而忽视大学之神,是舆论担心北大、清华等高校沦为“二流大学”的症结所在。 <br/><br/>如何避免“二流”之虞?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自有高人高见,容不得外行置喙。笔者想提醒的是,倘若离开了浓厚学术氛围和教学成就的不懈追求,现代气派的高楼大厦建设只能是对“一流大学”建设的嘲讽。(邓建胜)</div><!--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抛开大环境,空谈北大清华,都是扯淡!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zhangee</i>在2006-8-2 20:35:00的发言:</b><br/>抛开大环境,空谈北大清华,都是扯淡!</div><p>我顶你个肺,说得太对了。</p><p>难道三非得出来个向雍正这样的铁腕任务不可?</p>
北大清华都被神化了,其实也没啥,每年向国外送很多人才……
偶等着进哈佛~~~~~~~~`
现在就流行逆反,凡事就是要反着说.谁火灭谁.清华北大拥有全中国最好的人才,全优秀的资源,政府的扶持,难道还比不上一个香港大学?!放弃清华北大的不过就是奔奖学金,和在香港工作的机会去的,有几个是为了求学去的?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茄子暴宝</i>在2006-8-3 19:01:00的发言:</b><br/>现在就流行逆反,凡事就是要反着说.谁火灭谁.清华北大拥有全中国最好的人才,全优秀的资源,政府的扶持,难道还比不上一个香港大学?!放弃清华北大的不过就是奔奖学金,和在香港工作的机会去的,有几个是为了求学去的?</div><p>温室中的花朵是见不得风雨的。</p><p>现在大家已经意识到这些花朵的问题,但是这都是表面的现象,关键是种花的思路出现了问题。</p><p>其实在大陆现在又有几个是真正求学的?我们的学生现在基本上就是奔着好工作来的,少干活多拿钱不干活也拿钱是他们的追求和梦想。</p><p>扩招之后,生源质量下降的利害。可能每个学校都有同感吧。不知现在的学生将来怎么在社会上混。</p>
<p>唉,想我当年的分数现在能上本2了。对于现实我不想说什么。</p><p>我只是不想谈恋爱、结婚、生孩子……我负担不起动则要求房子、车子、票子、还要求是公务员的女朋友;拼尽全力只能养活我自己,结婚?那个富婆瞎了眼才会选我啊;至于小孩,我连梦见都在发抖啊</p><p>……</p>
<font size="2">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这句话是魏征说的,不是李世民,看来文章的作者还得要补习一下.</font>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zhangee</i>在2006-8-2 20:35:00的发言:</b><br/>抛开大环境,空谈北大清华,都是扯淡!</div><p><em>强!!</em></p>
<p>不能自由的思维,别说一流大学,9流都谈不上。</p><p>北大的堕落半个世纪之前就开始了</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茄子暴宝</i>在2006-8-3 19:01:00的发言:</b><br/>现在就流行逆反,凡事就是要反着说.谁火灭谁.清华北大拥有全中国最好的人才,全优秀的资源,政府的扶持,难道还比不上一个香港大学?!放弃清华北大的不过就是奔奖学金,和在香港工作的机会去的,有几个是为了求学去的?</div><p>最好的人才,优秀的资源有什么用?都是给外国培养的.</p>
&nbsp;&nbsp;&nbsp; 想起一老先生说的:现在人人都想受教育,但是没几个人想读书。读书和受教育被人为分离了。
<p>转个老帖子,看看我们的庙堂</p><p>去年的院士评选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但是评选期间的种种丑闻却正在流传出来。 <br/>科学院院士评选的拉帮结派和裙带关系 <br/>田刚的当选,要感谢他特殊的出身。评审阶段,中科院派的几个大老反复质问:“ <br/>田刚究竟是不是算北大的?”而复旦的某人又宣称:“如果这种兼职的也可以报,2003 <br/>年复旦可报5个。”科学院某著名院士说:“田刚最多可以以外籍院士入选。”但最后, <br/>北大派联合南大派,田刚顺利当选。数学学部的几大门派的勾心斗角暴露的彻底无余。 <br/>物理学部基本上是中科院系统的天下。物理所,理论所,高能所,9院的大老们把持 <br/>天下。物理所的某大老明确扬言:“别看你们有了钱,但是评院士还得靠老子们投票! <br/>”一幅流氓作风。这话主要针对最近高校“发财”的事情说的。结果物理学部当选的几 <br/>乎都是科学院系统的。 <br/>化学部历来是最黑的地方。北大在大部分学科上都是全面把持,高小霞死后,无机 <br/>这一块一直是北大的心病,所以这次评选极尽造势。推出了“黄子卿先生的女公子,高 <br/>小霞的得意弟子”黄春辉。评议组组长白春礼更是多次公开暗示黄的成就和身份,说她 <br/>“家学渊源”云云。黄顺利当选。有机这一块,不出众人所料,果然还是上海有机所的 <br/>天下。 <br/>生物学部没听说什么啦帮带,可能跟生物学部最近几年丑闻较多有关,大家收敛了 <br/>一些。技术学部基本上是清华和哈工大的天下。 <br/>工程院院士评选就更是笑话了。王淀佐在评选期间,几次三番的强调“要注意地区 <br/>平衡,行业平衡”,到后来竟然赤裸裸地宣称:“今年宁夏,西藏,台湾一定要上院士 <br/>。”一位老院士当场质问他:“评选院士难道是选人大代表吗?”王淀佐顾左右而言它 <br/>,居然说他这个副院长也不好当云云。简直一副乡党委书记的模样。 <br/>机械运载学部今年明确规定,今年的评选要向国防,军工倾斜。 <br/>最臭名昭著的是工程管理学部的评选。铁道部系统的几个院士竟然公开为部长拉票 <br/>,并且扬言:“邮电部长(朱高峰)可以当院士,铁道部长为什么不能?”到后来由于 <br/>扯皮太厉害,竟决定按年龄排序,今年先让老的上。管理学部评议人之一,北京某高校 <br/>某院士事后说:“...(某些人)像市井小贩一样讨价还价,斯文扫地,一点读书人的颜 <br/>面都没有了。” <br/>真不知道下次评选会成什么样子,会不会像台湾立法院开会? </p>
<p>学术要自由</p><p>治学要严谨</p>
<p>说也没有用</p><p>给搂主机会进去</p><p>你难道可以拒绝吗?</p>
<p>如果北大,清华都不入流,那全国那么多高校不是都可关门了!!!现在的记者的记者真不好说!!!???其实中国高校的问题还是与国家对高校的管理体制有关,往往是一些搞政工,后勤的人比较有权</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精细鬼儿</i>在2006-8-4 14:45:00的发言:</b><br/><p><br/>真不知道下次评选会成什么样子,会不会像台湾立法院开会? </p></div><p>么么```很好看的```上次看东森新闻台直播打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