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厂技术员菜鸟说日本船舶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46:05
<p>船厂技术员菜鸟说日本船舶技术</p><p><br/>&nbsp;&nbsp;&nbsp; 当年毕业进厂,先在车间实习一年,这是所有大中专生(包括本科)进船厂工作的必经之路,除非你是特殊专业,比如翻译。在车间工艺股实习的时候,就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所有工艺员(尤其是资格老水平高的)都对日本家电产品不屑一顾,连带广东生产的也不以为然。要知道当时还是九十年代中期,日本电视机、白色家电广告铺天盖地,广东生产的家电产品也是气势汹汹,嚣张得很。老师傅们对日货态度很奇怪,日本产品不是质量很好么?问过之后才知道,这些老工程师们对日本的工业产品印象不佳,他们推崇的是欧洲产品,或者美国货。</p><p></p><p></p><p><br/>&nbsp;&nbsp;&nbsp;&nbsp; 日本的产品,或许精巧,故障率低,但是却不耐久,过了保修期就彻底报废;不能应付突发情况,运行时如果超过允许范围就有可能损坏,可靠性不见得好。广东生产的家电多采用日本技术,毛病也和日系产品一样。这些老师傅家里买的电视要么是飞利浦之类的欧洲系,要么是上海产金星或四川产长虹,日系产品很少考虑,韩国货更不放心买。当时老师傅们这样的态度对我的影响并不大,但是我那时上船工作的时候,除了一些电子设备,的确很少在船上看到有日本产的重要设备。船上的主机辅机和比较重要的机电设备,多是欧洲的:苏尔寿,瓦西拉,MAK和MTU等等等等。尤其是MTU,船厂还和外方成立个合资企业,专门负责维护保修呢,在中国大陆地区,负责MTU柴油机的维护业务的公司也就两家。</p><p></p><p><br/>&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一次接触比较重要的日本产船用设备是1995年建造610箱集装箱船的时候,这船采用了中北制作所的遥控阀门,所有的液压遥控管路施工是我负责监督的,高温的七八月,一个月的时间内全部完成了。那也是我们厂第一次建造带无人机舱技术的船,也是我第一次见识无人机舱技术。虽然用了日本的遥控阀门,但是机舱自动控制系统却是欧洲的。中北制作所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服务工程师就织田信明——诚恳朴实但总是一脸疲态的日本青年——一个人,而单我们这个集装箱船的机舱集控室,就有两个西洋鬼子负责调试。调试的时候织田也不过和电气车间的兄弟们一起,在后面帮帮手打打杂罢了。中北制作所为我们厂那段时间内建造的集装箱船提供了所有的遥控阀门,但是在随后为外国船东生产的成品油轮中,除了少数电子设备,我再也见不到日本的船用设备了。大连生产的遥控阀门(虽然用引进的中北制作所的技术,但全国产)也逐渐成了船厂在管阀方面应用的主流。</p><p></p><p></p><p>&nbsp;&nbsp;&nbsp; 再一次在船上见到比较重要的日本船用设备,是2000年至2001年,当我在厂里的船舶研究所参与某海事船的管路系统生产设计工作时的事情了。应船东的要求,这个船应用了很多日本产品,这让从船舶设计院到船厂的船研所的所有设计部门都怨声载道,船厂对日本产品的标准不熟悉,而这次选用的日本设备的性能又比欧洲货差一些,体积还大,设计上平添了难度。</p><p></p><p>&nbsp;&nbsp;&nbsp; 记得让我们负责管路生产设计人员最头疼的是滑油滤器,居然和一个人差不多高,还是两个一组的,并排在机舱里,就象一堵墙。这样的一堵墙堵住了很多管子电缆的路,也挡了人的道,连带花钢板走道的铺设也麻烦起来。这样的原因再加上其它方面保守的设计,整个机舱的层高一降再降,搞到后来,居然只能局部保证1米75,整体保证1米90,是我见过的最压抑的机舱。看过日方提供的设备图纸,居然还有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不知道是日方不肯定提供新技术,还是船东非要用便宜货,总之看到这样的产品,让我对日本的船用技术更不以为然了。</p><p></p><p><br/>&nbsp;&nbsp;&nbsp; 2002年是我在船厂工作的最后一年,几乎一整年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工作,但这并不影响我在有空的时候到其他科室闲聊、看《造船师》中文版、翻《中国船舶报》。《造船师》没有日本船用设备的广告,《中国船舶报》也没有,海事展上日本企业那么少,日本在船用技术方面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这就是离开船厂前我对日本船舶技术的感想。</p><p></p><p><br/>&nbsp;&nbsp;&nbsp; 中国仅次于日韩成为世界造船接单量的前三已久,而中国国产设备在船舶的应用率却远远低于日韩,这是个让很多人受不了的事实。但是作为业内的人来看这件事情,却不见得有多难受,因为中国船舶工业的底子本来就差,很多配套设备的性能水平远远落后于日韩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产品。另外,虽然近年来提高得很快,但是中国船厂现在的生产效率也还远不及日韩,尚未脱离劳动力密集性产业的水平。</p><p></p><p></p><p>&nbsp;&nbsp;&nbsp; 中国船厂能在与日韩船厂的激烈竞争中抢到这么多订单,除了占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有很大大一部分是愿意接受船东要求,采用高质量高水平而昂贵的进口设备的原因,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p><p></p><p></p><p><br/>&nbsp;&nbsp;&nbsp; 据说韩国船厂为了提高本国产品利用率,如果船东肯在船上全套选用韩国产设备,船的整体报价是选用进口设备的七到八成。韩国的重工业被几大集团所垄断,如果船上采用的设备是集团内部生产的,即便采用这样的报价政策,韩国船厂仍然是很有的赚,这就是集团优势。</p><p></p><p><br/>&nbsp;&nbsp;&nbsp; 日本船厂的生产效率非常高,一千多名员工的大岛船厂可以每月下水一条万吨轮,日本的船厂工人身兼数能,一个人可以同时当电工焊接工轮机钳工管路铜工和油漆工,这些都是国内船舶行业流传很久的“神话”,同时也是事实。</p><p></p><p></p><p>&nbsp;&nbsp;&nbsp; 而韩国船厂那样的集团优势日本船厂同样有,虽然没有韩国船厂那么大,但是日本工业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是世界一流水平,成品不占优势,但是质量要比韩国产品好得多。但是,为什么在船舶订单这么多而配套设备自给率又很低的中国船厂,重要的船舶机电设备上,日本设备的采用率却不高呢?有资料显示,中国自日本进口的船用设备包括船用主机、船用发电机组、通信导航设备、曲轴、电缆、油漆等,而进口的船用材料以船用钢板为主。</p><p></p><p><br/>&nbsp;&nbsp;&nbsp; 但是作为国内船用主机的主流的中低速柴油机事实上是国产机过半,尽管也是引进技术。加上进口的船用主机,2000载重吨以上的船采用的船用柴油机90%以上是欧洲技术,德国的MAN B&amp;W市场份额最大,日韩船用柴油机厂商也引进MAN B&amp;W的技术生产,其次就是瑞士的苏尔寿和丹麦的瓦西兰(我们以前俗称“瓦西拉”),德国的MTU和MAK多是中速和高速柴油机,中小船舶用的比较多。不知道那份资料上显示的引进日本船用主机是什么品牌的,根据个人经验,怀疑是广东一带生产小船艇的船厂引进的小型高速机,也可能是雅马哈的艇外挂机,这样的船用主机,引进台数可能是个非常大的数目,但是在金额和影响力上远不是欧洲厂商的对手。日本在船用钢板上的确占有优势,但是这是日本钢铁工业技术的优势,不代表日本的船舶技术。</p><p></p><p><br/>&nbsp;&nbsp;&nbsp; 而中国船舶工业界也在和中国的钢铁企业搞联合互补,日本钢板垄断的历史不会一直延续下去的。(在中国最先进的驱逐舰、护卫舰上,舰用钢板用的是上钢某厂生产的某型钢板,这种钢板的性能非常好,可以说是中国钢铁工业的成就,在船厂一线工作过的老师傅有过十分感性的认识)日本的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由于日本在电子技术方面的优势,在中国船厂采用的船用设备上占有了一定份额。但是船用设备附加值最高的自控系统,日本却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建树,或者没有出口。</p><p></p><p>&nbsp;&nbsp;&nbsp;&nbsp; 在先进的高速豪华邮轮和高速集装箱船上采用的吊舱式电力推进装置,已被ABB公司的产品垄断,似乎目前尚未有日本公司建造此类产品的消息。(日本建造过巡航速度26节上的电力推进的高速货船或豪华客船吗?知道的朋友请告诉我)在船舶工业界影响较大的技术,多数被欧美的公司所掌握。比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软件除了影响最大的TRIBON外,还有CADDS5和Catia,这几种软件非欧则美,连日本的船舶设计人员也要用。又比如电力推进技术,推进吊舱几乎全是德国ABB公司的产品。说到影响比较大的日本船舶技术,似乎焊接机器人算是一种。但是焊接机器人在船舶结构焊接上也只能应用在较少范围内,船上有的是复杂多变的地方,机器人也只是较少一些重复劳动量罢了,在劳动力缺乏的日本还算合适,在中国根本就用不起来。<br/></p><p>船厂技术员菜鸟说日本船舶技术</p><p><br/>&nbsp;&nbsp;&nbsp; 当年毕业进厂,先在车间实习一年,这是所有大中专生(包括本科)进船厂工作的必经之路,除非你是特殊专业,比如翻译。在车间工艺股实习的时候,就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所有工艺员(尤其是资格老水平高的)都对日本家电产品不屑一顾,连带广东生产的也不以为然。要知道当时还是九十年代中期,日本电视机、白色家电广告铺天盖地,广东生产的家电产品也是气势汹汹,嚣张得很。老师傅们对日货态度很奇怪,日本产品不是质量很好么?问过之后才知道,这些老工程师们对日本的工业产品印象不佳,他们推崇的是欧洲产品,或者美国货。</p><p></p><p></p><p><br/>&nbsp;&nbsp;&nbsp;&nbsp; 日本的产品,或许精巧,故障率低,但是却不耐久,过了保修期就彻底报废;不能应付突发情况,运行时如果超过允许范围就有可能损坏,可靠性不见得好。广东生产的家电多采用日本技术,毛病也和日系产品一样。这些老师傅家里买的电视要么是飞利浦之类的欧洲系,要么是上海产金星或四川产长虹,日系产品很少考虑,韩国货更不放心买。当时老师傅们这样的态度对我的影响并不大,但是我那时上船工作的时候,除了一些电子设备,的确很少在船上看到有日本产的重要设备。船上的主机辅机和比较重要的机电设备,多是欧洲的:苏尔寿,瓦西拉,MAK和MTU等等等等。尤其是MTU,船厂还和外方成立个合资企业,专门负责维护保修呢,在中国大陆地区,负责MTU柴油机的维护业务的公司也就两家。</p><p></p><p><br/>&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一次接触比较重要的日本产船用设备是1995年建造610箱集装箱船的时候,这船采用了中北制作所的遥控阀门,所有的液压遥控管路施工是我负责监督的,高温的七八月,一个月的时间内全部完成了。那也是我们厂第一次建造带无人机舱技术的船,也是我第一次见识无人机舱技术。虽然用了日本的遥控阀门,但是机舱自动控制系统却是欧洲的。中北制作所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服务工程师就织田信明——诚恳朴实但总是一脸疲态的日本青年——一个人,而单我们这个集装箱船的机舱集控室,就有两个西洋鬼子负责调试。调试的时候织田也不过和电气车间的兄弟们一起,在后面帮帮手打打杂罢了。中北制作所为我们厂那段时间内建造的集装箱船提供了所有的遥控阀门,但是在随后为外国船东生产的成品油轮中,除了少数电子设备,我再也见不到日本的船用设备了。大连生产的遥控阀门(虽然用引进的中北制作所的技术,但全国产)也逐渐成了船厂在管阀方面应用的主流。</p><p></p><p></p><p>&nbsp;&nbsp;&nbsp; 再一次在船上见到比较重要的日本船用设备,是2000年至2001年,当我在厂里的船舶研究所参与某海事船的管路系统生产设计工作时的事情了。应船东的要求,这个船应用了很多日本产品,这让从船舶设计院到船厂的船研所的所有设计部门都怨声载道,船厂对日本产品的标准不熟悉,而这次选用的日本设备的性能又比欧洲货差一些,体积还大,设计上平添了难度。</p><p></p><p>&nbsp;&nbsp;&nbsp; 记得让我们负责管路生产设计人员最头疼的是滑油滤器,居然和一个人差不多高,还是两个一组的,并排在机舱里,就象一堵墙。这样的一堵墙堵住了很多管子电缆的路,也挡了人的道,连带花钢板走道的铺设也麻烦起来。这样的原因再加上其它方面保守的设计,整个机舱的层高一降再降,搞到后来,居然只能局部保证1米75,整体保证1米90,是我见过的最压抑的机舱。看过日方提供的设备图纸,居然还有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不知道是日方不肯定提供新技术,还是船东非要用便宜货,总之看到这样的产品,让我对日本的船用技术更不以为然了。</p><p></p><p><br/>&nbsp;&nbsp;&nbsp; 2002年是我在船厂工作的最后一年,几乎一整年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工作,但这并不影响我在有空的时候到其他科室闲聊、看《造船师》中文版、翻《中国船舶报》。《造船师》没有日本船用设备的广告,《中国船舶报》也没有,海事展上日本企业那么少,日本在船用技术方面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这就是离开船厂前我对日本船舶技术的感想。</p><p></p><p><br/>&nbsp;&nbsp;&nbsp; 中国仅次于日韩成为世界造船接单量的前三已久,而中国国产设备在船舶的应用率却远远低于日韩,这是个让很多人受不了的事实。但是作为业内的人来看这件事情,却不见得有多难受,因为中国船舶工业的底子本来就差,很多配套设备的性能水平远远落后于日韩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产品。另外,虽然近年来提高得很快,但是中国船厂现在的生产效率也还远不及日韩,尚未脱离劳动力密集性产业的水平。</p><p></p><p></p><p>&nbsp;&nbsp;&nbsp; 中国船厂能在与日韩船厂的激烈竞争中抢到这么多订单,除了占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有很大大一部分是愿意接受船东要求,采用高质量高水平而昂贵的进口设备的原因,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p><p></p><p></p><p><br/>&nbsp;&nbsp;&nbsp; 据说韩国船厂为了提高本国产品利用率,如果船东肯在船上全套选用韩国产设备,船的整体报价是选用进口设备的七到八成。韩国的重工业被几大集团所垄断,如果船上采用的设备是集团内部生产的,即便采用这样的报价政策,韩国船厂仍然是很有的赚,这就是集团优势。</p><p></p><p><br/>&nbsp;&nbsp;&nbsp; 日本船厂的生产效率非常高,一千多名员工的大岛船厂可以每月下水一条万吨轮,日本的船厂工人身兼数能,一个人可以同时当电工焊接工轮机钳工管路铜工和油漆工,这些都是国内船舶行业流传很久的“神话”,同时也是事实。</p><p></p><p></p><p>&nbsp;&nbsp;&nbsp; 而韩国船厂那样的集团优势日本船厂同样有,虽然没有韩国船厂那么大,但是日本工业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是世界一流水平,成品不占优势,但是质量要比韩国产品好得多。但是,为什么在船舶订单这么多而配套设备自给率又很低的中国船厂,重要的船舶机电设备上,日本设备的采用率却不高呢?有资料显示,中国自日本进口的船用设备包括船用主机、船用发电机组、通信导航设备、曲轴、电缆、油漆等,而进口的船用材料以船用钢板为主。</p><p></p><p><br/>&nbsp;&nbsp;&nbsp; 但是作为国内船用主机的主流的中低速柴油机事实上是国产机过半,尽管也是引进技术。加上进口的船用主机,2000载重吨以上的船采用的船用柴油机90%以上是欧洲技术,德国的MAN B&amp;W市场份额最大,日韩船用柴油机厂商也引进MAN B&amp;W的技术生产,其次就是瑞士的苏尔寿和丹麦的瓦西兰(我们以前俗称“瓦西拉”),德国的MTU和MAK多是中速和高速柴油机,中小船舶用的比较多。不知道那份资料上显示的引进日本船用主机是什么品牌的,根据个人经验,怀疑是广东一带生产小船艇的船厂引进的小型高速机,也可能是雅马哈的艇外挂机,这样的船用主机,引进台数可能是个非常大的数目,但是在金额和影响力上远不是欧洲厂商的对手。日本在船用钢板上的确占有优势,但是这是日本钢铁工业技术的优势,不代表日本的船舶技术。</p><p></p><p><br/>&nbsp;&nbsp;&nbsp; 而中国船舶工业界也在和中国的钢铁企业搞联合互补,日本钢板垄断的历史不会一直延续下去的。(在中国最先进的驱逐舰、护卫舰上,舰用钢板用的是上钢某厂生产的某型钢板,这种钢板的性能非常好,可以说是中国钢铁工业的成就,在船厂一线工作过的老师傅有过十分感性的认识)日本的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由于日本在电子技术方面的优势,在中国船厂采用的船用设备上占有了一定份额。但是船用设备附加值最高的自控系统,日本却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建树,或者没有出口。</p><p></p><p>&nbsp;&nbsp;&nbsp;&nbsp; 在先进的高速豪华邮轮和高速集装箱船上采用的吊舱式电力推进装置,已被ABB公司的产品垄断,似乎目前尚未有日本公司建造此类产品的消息。(日本建造过巡航速度26节上的电力推进的高速货船或豪华客船吗?知道的朋友请告诉我)在船舶工业界影响较大的技术,多数被欧美的公司所掌握。比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软件除了影响最大的TRIBON外,还有CADDS5和Catia,这几种软件非欧则美,连日本的船舶设计人员也要用。又比如电力推进技术,推进吊舱几乎全是德国ABB公司的产品。说到影响比较大的日本船舶技术,似乎焊接机器人算是一种。但是焊接机器人在船舶结构焊接上也只能应用在较少范围内,船上有的是复杂多变的地方,机器人也只是较少一些重复劳动量罢了,在劳动力缺乏的日本还算合适,在中国根本就用不起来。<br/></p>
<p>国内有些中速柴油机是引进日本赤阪的。</p><p>淄博柴油机厂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生产的250系列中速柴油机的原型机是日本上世纪30年代出品的柴油机。1991年俺在该厂实习的时候还在大件车间看到过这台古董机器。</p>
<p>呵呵</p><p>又见老贴,楼主是从西西河还是SC转的??</p>
无语[em06][em06][em06][em06][em06][em06]
转转也无所谓,反正总有没看过的人
<p>国内中速船用柴油机主要是大发和洋马的技术</p><p></p><p>&nbsp;世界三大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体系是MAN B&amp;W、sulzer和三菱UE,后者国内没有引进。</p><p></p><p>&nbsp;另外开头说日本电气性能和寿命不好,不怕把人的大牙笑掉,菲利浦除了电动刮胡刀外黑色家电也就和南韩同类产品竞争一下</p><p>&nbsp;总之也是一篇论点决定论据的文章</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0 14:30:48编辑过]
陕柴大发系列是什么?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器官</i>在2006-7-20 14:34:00的发言:</b><br/>陕柴大发系列是什么?</div><p></p>只占一小部分
<p>陕柴的船用柴油机中绝对很大一块</p><p></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0 16:28:14编辑过]
<p>基本上是事实,我在船厂干过几年,做主机和辅机的调试.</p><p>日本产品主要集中在主配电板和柴油发电机组(含应急发电机,轴带发电机)上,还有通信导航系统,有些散货船的克令吊也是日本的.其他的主要设备,就没日本的份了,几乎一色的欧美货(美国的都少),当然也有不少船发电机组用的是国内的产品.</p><p>有的日本产品真他妈妈的搞笑,具体就不述说了.韩国的产品更差,曾经调试过的一条船,用的韩国的冷柜,刚拉来的新货,里面的风机居然掉了下来,试航的时候因为出故障,带的肉食品差点全臭了,我为此被领导很骂了一顿(我负责的),这件事情我永远会记的.</p><p>船舶配套产品这东西,没有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别想叫的响,几个主要的设备都是欧洲占绝对优势,锅炉、分油机、主机、主机遥控、机舱报警、油水分离器、电机、电磁阀等。这要求非常高的可靠性、安全性,没有相当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品牌积累,很难打开局面。我们这样一个大陆型国家包括暴发户的小日本在这方面没法和欧洲老牌海洋强国竞争。</p>
<p>但日本国内船舶工业一般都是用自己的,日本在民船制造设备配套完善度数一数二</p><p>&nbsp;日本现代造船工业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不知道暴发户说法从哪里来</p><p></p><p>&nbsp;</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器官</i>在2006-7-20 17:33:00的发言:</b><br/><p>但日本国内船舶工业一般都是用自己的,日本在民船制造设备配套完善度数一数二</p><p>&nbsp;日本现代造船工业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不知道暴发户说法从哪里来</p><p></p><p>&nbsp;</p></div><p>其他不说,很多主机他也是引进欧洲技术的</p>
<p>生产许可证授权好像和技术输出不是一个概念</p><p>&nbsp;这里有一个成本问题,就是自己开发是否划算。东芝日立三井都有上百年制造船用内燃机的历史了,难道没有开发能力?</p>
<p>我喜欢称小日本为暴发户,没什么其他原因.</p><p>另外,日本的船舶配套完善度很高是在日本而言,在世界的范围内还轮不到它.如果按照你说的配套程度来说,中国也是数一树二的,国内造的几千吨国内订货自用船,几乎所有的设备都是国内生产的,我们公司就能提供一大部分,包括主机遥控,机舱报警这样的全局性的东西.国内船厂给外国造的船,主要设备都是用欧美的,船东要求,没办法.国内船东造的中小船,基本上都是国内配套的产品,而且比例挺高.</p><p>美国不怎么造民船了,美国造船业所占份额并不大,但美国造出来的船,其他国家能造出来吗?谁敢说美国造船能力不强?那是强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了,已经使其他国家仰望也望不到的程度.目前国家起劲的宣传中国造船业现在很厉害,其实和欧美比起来差的太远,比航空差距还大.LNG船中国刚能造,正在舾装,还没有试航.豪华邮轮连日本都造不好,广船国际造的那个邮轮差点没拖死他.</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器官</i>在2006-7-20 17:45:00的发言:</b><br/><p>生产许可证授权好像和技术输出不是一个概念</p><p>&nbsp;这里有一个成本问题,就是自己开发是否划算。东芝日立三井都有上百年制造船用内燃机的历史了,难道没有开发能力?</p></div><p></p>日本有船舶主机开发能力,可是油耗率,排放,可靠性比起欧洲的还是有明显差距.
以前看过网上的文章,说到有个什么法国的柴油机系列,是个什么学会开发的,好多船用柴油机都有渊源,中国好像也引进过用在舰艇上。请高手讲讲。
<p>德国工业化比日本早五十年,也应该算是暴发户</p><p></p><p></p>
就是法国热机协会开发的船用柴油机,好像说日本也引进过,其他一些国家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开发的。还请高手讲讲。
我说器官你较个什么劲啊?这有意思吗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yh868</i>在2006-7-20 17:49:00的发言:</b><br/><p></p>日本有船舶主机开发能力,可是油耗率,排放,可靠性比起欧洲的还是有明显差距.</div><p>三菱UE卖点是低故障(比欧洲同类产品低一半),低排放和节能(比欧洲同类产品排放油耗低10%)</p><p>&nbsp;我印象中日本的船控设备是以高可靠性设计作为卖点的</p><p></p><p>&nbsp;另外船用配套设备,至少有自己的研发实力并且大量采用才算掌握了配套了。</p><p>&nbsp;加工设备和高端配件材料能自己搞就更好了</p><p>&nbsp;</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yh868</i>在2006-7-20 18:09:00的发言:</b><br/>我说器官你较个什么劲啊?这有意思吗</div><p>实际情况吗</p>
当年中远川崎刚建成时是怎么让人眼前一亮的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疯牛病</i>在2006-7-20 17:52:00的发言:</b><br/>以前看过网上的文章,说到有个什么法国的柴油机系列,是个什么学会开发的,好多船用柴油机都有渊源,中国好像也引进过用在舰艇上。请高手讲讲。</div><p></p>PC的,用的很多.
JC上不是发过了吗?????????//
较劲滴不要,科普一下啦
<p>好看!精彩!</p>
柴油机当然是西欧的好!小日本与南帮子的算个鸟!
<p>&nbsp;&nbsp; 看了那么多帖子,挺高兴的,发现同行不少,一起来讨论一下。日本的中速机主要是洋马和大发。洋马比大发强,而且如果就油耗而言,洋马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但是从其它方面来说日本机就不如欧洲机了。首先,功率覆盖范围不如欧洲广;其次,机器的负荷裕度小;另外在电喷电控领域,更不如欧洲走得远。因此个人认为日本机从整体上来讲是不如欧洲机的。虽然他们的样本做的比较详细。</p><p>&nbsp;&nbsp;&nbsp; 再说我国船用柴油机的生产状况,基本上是license production,而且似乎没有想要独立打中国品牌的意愿,个人觉得很悲哀![em03]而且,就在最近或者说是这一年,我们丧失了迅速拥有自己的世界一流船用柴油机的一次绝佳机会!真是郁闷呀![em06]</p>
<div class="quote" twffan="done"><b>以下是引用<i>yh868</i>在2006-7-20 17:47:00的发言:</b><br/><p>我喜欢称小日本为暴发户,没什么其他原因.</p><p>另外,日本的船舶配套完善度很高是在日本而言,在世界的范围内还轮不到它.如果按照你说的配套程度来说,中国也是数一树二的,国内造的几千吨国内订货自用船,几乎所有的设备都是国内生产的,我们公司就能提供一大部分,包括主机遥控,机舱报警这样的全局性的东西.国内船厂给外国造的船,主要设备都是用欧美的,船东要求,没办法.国内船东造的中小船,基本上都是国内配套的产品,而且比例挺高.</p><p>美国不怎么造民船了,美国造船业所占份额并不大,但美国造出来的船,其他国家能造出来吗?谁敢说美国造船能力不强?那是强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了,已经使其他国家仰望也望不到的程度.目前国家起劲的宣传中国造船业现在很厉害,其实和欧美比起来差的太远,比航空差距还大.LNG船中国刚能造,正在舾装,还没有试航.豪华邮轮连日本都造不好,广船国际造的那个邮轮差点没拖死他.</p></div><p>那是设计能力。。。。不是制造能力。</p><p>美国的船上有相当部分设备用的并不是美国货。。。</p>
这么长!不看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2 15:47:56编辑过]
目前两冲程大功率柴油机生产厂家有三井造船、三菱重工、联合柴油机、日立造船、川崎重工、神户发动机等6家企业,主要生产B&amp;W、Sulzer和UE三个品牌的柴油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2 16:18:21编辑过]
<p><img src="http://www.cssc.net.cn/wwwnew/images/1001.jpg" alt=""/></p><p>广船的</p>
<p>7<img src="http://www.cssc.net.cn/wwwnew/images/10026.jpg" alt=""/></p><p>79米游轮,中国制造</p><p></p>
<p><img src="http://www.cssc.net.cn/wwwnew/images/10021.jpg" alt=""/></p><p>中国制造</p>
<img src="http://www.cssc.net.cn/wwwnew/images/10020.jpg"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