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购房补贴最高每月1600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21:24
<p>明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购房补贴最高每月1600元 <br/>&nbsp;<br/>&nbsp;<br/>&nbsp;<br/>&nbsp; 2006年07月13日<br/>&nbsp;<br/>&nbsp;<br/>  一、住房改革支出预算的编制范围</p><p>  住房改革支出预算包括三部分: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和购房补贴预算。其中:住房公积金预算的编制范围包括预算经费由中央财政拨付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含中央企业所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团体等单位(以下简称“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不包括经费自理的中央事业单位等其他单位;提租补贴和购房补贴预算的编制范围包括预算经费由中央财政拨付的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含中央企业所属在京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团体等单位(以下简称“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不包括预算经费由中央财政拨付的中央京外行政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团体以及经费自理的中央事业单位等其他单位。</p><p>  二、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住房改革支出预算表》(附件1)的说明</p><p>  (一)单位代码。单位代码仅填报二级预算单位预算代码后三位。</p><p>  (二)支出总额。单位按照财政部规定预计2007年住房改革支出需求数额。</p><p>  1、住房公积金。按照单位预计2007年职工基本工资和津补贴总额乘以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比例确定。其中,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比例为8%,中央京外行政事业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比例按当地实际确定,但最高不得超过12%。职工基本工资及津补贴总额,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津贴、补贴、奖金,不包括托儿补贴、独生子女补贴以及单位超出国家规定项目和标准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p><p>  2、提租补贴。按照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预计2007年在职在编职工人数和离退休人数以及相应职级的补贴标准确定。具体补贴标准:正部级240元/月,副部级210元/月,正司级130元/月,副司级115元/月,正处级100元/月,副处级(包括技术工人中的高级技师)90元/月,科级(包括技术工人中的高级工、技师和25年以上科员、办事员、初中级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80元/月,科以下(包括技术工人中的初、中级工人和25年以下普通工人)70元/月。</p><p>  3、购房补贴。指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无房职工和住房未达到规定面积标准职工,按照现行房改政策规定需要申领的购房补贴资金。</p><p>  (1)按月补贴。指无房老职工(1998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和新职工(1999年1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按月领取的购房补贴。1999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的按月补贴计算公式:职工当月标准工资×月住房补贴系数(0.66)。2005年1月1日以后的按月补贴,实行定额发放。补贴标准为:科级以下800元;副科级900元;正科级1000元;副处级1100元;正处级1200元;副司级1400元;正司级1600元。机关工勤人员为:技术工人中的初级工和15年以下工龄的普通工人800元;技术工人中的中级工和15年以上(含15年)、25年以下工龄的普通工人900人;技术工人中的高级工、技师和25年以上(含25年)工龄的普通工人1000元;技术工人中的高级技师1100元。</p><p>  (2)无房一次性补贴。指对1998年12月31日(含)前参加工作的无房老职工发放的购房补贴。职工及其配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为无房老职工:未以规定的公有住房租金标准承租公有住房;未以房改成本价、标准价或其他政府优惠价格购买公有住房(全额出资以市场价或经济适用房价格购买住房的,不影响其按规定享受购房补贴待遇);未按城市房屋拆迁政策享受货币补偿,未按危改政策享受补偿或未按房改价回迁购房;未以房改成本价或标准价参加集资合作建房;未享受过单位资助购建住房;未领取过国家或单位的住房补助(不含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退出以规定的标准租金承租城镇私有住房。</p><p>  无房一次性补贴计算公式:[职工1998年月均标准工资×0.66×职工1998年底前的工作月之和]+[1999年度工龄补贴额(每年13元/建筑平方米)×职工建立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职工购房补贴建筑面积标准]。其中:在计算无房老职工一次性购房补贴的工龄补贴时,职工工龄超过32年的,按32年计算,工龄不足32年的,按实际工龄计算。</p><p>  3、住房未达标补贴。指1998年12 月31日(含)前参加工作的有房老职工住房面积未达标的,由所在单位根据其差额面积计算的一次性购房补贴。住房未达标补贴要根据职工是否已享受购房优惠分别处理。享受购房政策优惠,是指已经按照房改政策购买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单位自建住房、集资建房以及按上述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格购买的腾退已购公有住房、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其中:对于已享受购房政策优惠的住房面积未达标职工,计算公式为:(基准补贴额1265元/建筑平方米+每年13元/建筑平方米×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差额面积;对于未享受购房政策优惠的住房面积未达标职工,计算公式为:(基准补贴额2000元/建筑平方米+每年16.5元/建筑平方米×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差额面积。</p><p>  职工已经承租或购买可售住房,并同时承租不可售住房的,住房面积核定时应合并计算,待其腾退不可售公房后不达标的,由所在单位按规定计发差额补贴。</p><p>  4、级差补贴。指有房老职工在其现住房面积经达标、未达标、超标处理后,因职务、技术等级晋升,按晋升后的购房补贴面积标准与晋升前的购房补贴面积标准之差一次性计算级差面积补贴。级差补贴要根据职工是否已享受购房优惠分别处理。其中:对于已享受购房政策优惠的住房面积未达标职工,计算公式为:(基准补贴额1265元/建筑平方米+每年13元/建筑平方米×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差额面积;对于未享受购房政策优惠的住房面积未达标职工,计算公式为:(基准补贴额2000元/建筑平方米+每年16.5元/建筑平方米×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差额面积。</p><p>  在上述计算公式中,行政单位职工月标准工资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和工龄工资之和;事业单位职工月标准工资水平包括固定部分和国家规定的比例津贴。</p><p>  (三)2006年年末结余。</p><p>  “2006年年末结余-小计”:指预计截至2006年12月31日单位账面累计结余的财政拨付的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的结存数额,包括事业单位将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转入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形成的累计结余。按照《财政部关于2006年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执行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05]59)的规定,二级预算单位上交主管部门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拨款结余资金时,相应减少本单位的“2006年年末结余-小计”;二级预算单位收到主管部门再分配的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拨款结余资金时,相应增加本单位的“2006年年末结余-小计”。</p><p>  “2006年年末结余-其中:安排本年支出”:指单位按照财政部规定动用预计2006年末结余的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包括转入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形成的累计结余)分别安排用于2007年的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的支出数额。按照《财政部关于2006年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执行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05]59)的规定,二级预算单位上交主管部门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拨款结余资金时,相应减少本单位的“2006年年末结余-其中:安排本年支出”;二级预算单位收到主管部门再分配的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拨款结余资金时,相应增加本单位的“2006年年末结余-其中:安排本年支出”。</p><p>  (四)2006年末售房收入结余。</p><p>  “2006年末售房收入结余-小计”:指预计截至2006年12月31日各单位账面累计结余的公房出售收入结存数额,不包括应计提的住房专项维修资金。</p><p>  “2006年末售房收入结余-其中:按20%安排本年支出”:指单位按照财政部规定动用2006年末售房收入结余的20%安排发放2007年购房补贴的支出数额。</p><p>  (五)用预算外资金安排本年支出。指单位用预算外资金安排发放2007年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的支出数额。</p><p>  (六)用其他资金安排本年支出。指单位用其他自有资金安排发放2007年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的支出数额。</p><p>  (七)申请用财政拨款安排本年支出。指2007年单位在动用2006年年末结余、20%的2006年年末售房收入结余、预算外资金以及其他资金后,拟申请财政预算拨款安排发放的2007年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的支出数额。</p><p>  (八)在职职工人数。指预计中央行政事业单位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在职职工人数。</p><p>  (九)离退休职工人数。指预计中央行政事业单位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离退休职工人数。</p><p>  (十)2006年职工基本工资及津补贴总额。指预计2006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发放在职职工的基本工资及津补贴总额,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津贴、补贴、奖金,不包括托儿补贴、独生子女补贴以及单位超出国家规定项目和标准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p><p>  (十一)2007年职工基本工资及津补贴总额。指预计2007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发放在职职工的基本工资及津补贴总额,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津贴、补贴、奖金,不包括托儿补贴、独生子女补贴以及单位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p><p>  (十二)2005年年末结余。指截至2005年12月31日单位账面累计结余的财政拨付的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的结存数额,包括事业单位将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转入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形成的累计结余。上述有关数据应当与上报财政部的2005年部门决算数据相一致。</p><p>  三、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在京行政单位购房补贴预算基础数据表》(附件2)的说明</p><p>  (一)职务(职称)。指职工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实际职务或职称,二者只能选其一。</p><p>  (二)标准职务(职称)。指按国家规定应当对应的职级。</p><p>  (三)是否提职。指职工职务(职称)的变化情况(下同)。</p><p>  (四)当月标准工资。指符合条件职工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和工龄工资之和(下同)。</p><p>  (五)现住房建筑面积。指职工家庭已按房改成本价购买的房改住房建筑面积,或者已承租的可售公房建筑面积(下同)。</p><p>  (六)建立住房公积金前的工龄。指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国家承认的实际工龄(下同)。</p><p>  (七)1998年月标准工资。指符合条件职工1998年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和工龄工资之和(下同)。</p><p>  1998年以前已离退休无房老职工,其“职工1998年月均标准工资”按“职工1998年月均基本离退休费”计算,基本离退休费不包括国家规定的各种津贴、补贴和各部门自行发放的各种补助。1998年各职务月均基本离退休费标准由人事部确定,行政人员:正司局级800元,副司局级700元,正处级570元,副处级510元,正科级440元,副科级及以下380元;工人:高级技师480元,技师和高级工430元,中级工、初级工和普通工370元。</p><p>  四、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在京事业单位购房补贴预算基础数据表》(附件3)的说明</p><p>  (一)职务(职称)。指职工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实际职务或职称,二者只能选其一。具体职称级别如下:</p><p>  1、教授级。包括教授,研究员,主任医、护、技师,高级记者(编辑),编审,播音指导,译审,研究馆员,国家级教练,艺术一级等相当技术级别的人员。</p><p>  2、副教授级。包括副教授,副研究员,中学高级教师,高级讲师,副主任医、护、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高级经济、会计、统计师,主任记者(编辑),副编审,主任播音员,副译审,副研究馆员,高级教练,艺术二级等相当技术级别的人员。</p><p>  3、讲师级。包括讲师,助理研究员,中学一级、小学高级教师,主治医(主管护、药、技)师,工程师,农艺师、经济、会计、统计师,记者(编辑),一级播音员,翻译,馆员,一级教练,艺术三级等相当技术级别的人员。</p><p>  4、助教级。包括助教,研究实习员,中学二级、小学一级教师,助理讲师,医、护、技师,助理工程师,助理农艺师、助理经济、会计、统计师,助理记者(编辑),二级播音员,助理翻译,助理馆员,二级教练,艺术四级等相当技术级别的人员。</p><p>  5、助教以下。包括中学三级,小学二、三级教师,教员,医、护、药、技士,技术员,经济、会计、统计员,三级播音员,管理员,三级教练,艺术五级等相当技术级别及未评聘专业技术的人员。</p><p>  (二)标准职务(职称)。指按国家规定应对应的职级或职称。分为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及以下四个级次。</p><p>  五、关于编制《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符合领取购房补贴条件职工基本情况表》(附件4)的说明</p><p>  (一)已解决人数。</p><p>  “已解决人数-按月补贴”:指预计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已退休并领取按月补贴的无房职工人数。</p><p>  “已解决人数-无房一次性补贴”:指预计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已领取无房一次性补贴的无房老职工人数。</p><p>  “已解决人数-未达标补贴”:指预计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已领取未达标补贴的职工人数。</p><p>  “已解决人数-级差补贴”:指预计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已领取级差补贴的职工人数。</p><p>  (二)尚未解决人数。</p><p>  “尚未解决人数-按月补贴”:指预计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按现行房改政策规定,符合领取按月补贴的无房职工人数(包括无房老职工和新职工)。</p><p>  “尚未解决人数-无房一次性补贴”:指预计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按现行房改政策规定,符合条件但尚未领取无房一次性补贴的无房老职工人数。</p><p>  “尚未解决人数-未达标补贴”:指预计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按现行房改政策规定,符合条件但尚未领取未达标补贴的职工人数。</p><p>  “尚未解决人数-级差补贴”:指预计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按现行房改政策规定,符合条件但尚未领取级差补贴的职工人数。</p><p>  (三)应发放购房补贴总人数。</p><p>  “应发放购房补贴总人数-按月补贴”=“已解决人数-按月补贴”+“尚未解决人数-按月补贴”。</p><p>  “应发放购房补贴总人数-无房一次性补贴” = “已解决人数-无房一次性补贴”+“尚未解决人数-无房一次性补贴”。</p><p>  “应发放购房补贴总人数-未达标补贴”=“已解决人数-未达标补贴”+“尚未解决人数-未达标补贴”。</p><p>  “应发放购房补贴总人数-级差补贴”=“已解决人数-级差补贴”+“尚未解决人数-级差补贴”。</p><p>  六、关于编制《1999-2007年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购房补贴需求情况表》(附件5)的说明</p><p>  (一)1999-2006年已解决购房补贴额。指单位1999-2005年购房补贴决算数额以及预计2006年发放购房补贴数额之和。</p><p>  (二)2007年需要解决购房补贴额。指单位按照现行房改政策规定,2007年需要发放给职工的购房补贴数额。</p><p>  (三)1999-2007年购房补贴需求合计。为1999-2006年已解决购房补贴额和2007年需要解决购房补贴额之和。</p><p>  财政部综合司</p><p>  二00六年七月十一日 <br/>&nbsp;<br/><a href="http://www.people.com.cn/">http://www.people.com.cn/</a></p><p>明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购房补贴最高每月1600元 <br/>&nbsp;<br/>&nbsp;<br/>&nbsp;<br/>&nbsp; 2006年07月13日<br/>&nbsp;<br/>&nbsp;<br/>  一、住房改革支出预算的编制范围</p><p>  住房改革支出预算包括三部分: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和购房补贴预算。其中:住房公积金预算的编制范围包括预算经费由中央财政拨付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含中央企业所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团体等单位(以下简称“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不包括经费自理的中央事业单位等其他单位;提租补贴和购房补贴预算的编制范围包括预算经费由中央财政拨付的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含中央企业所属在京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团体等单位(以下简称“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不包括预算经费由中央财政拨付的中央京外行政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团体以及经费自理的中央事业单位等其他单位。</p><p>  二、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住房改革支出预算表》(附件1)的说明</p><p>  (一)单位代码。单位代码仅填报二级预算单位预算代码后三位。</p><p>  (二)支出总额。单位按照财政部规定预计2007年住房改革支出需求数额。</p><p>  1、住房公积金。按照单位预计2007年职工基本工资和津补贴总额乘以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比例确定。其中,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比例为8%,中央京外行政事业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比例按当地实际确定,但最高不得超过12%。职工基本工资及津补贴总额,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津贴、补贴、奖金,不包括托儿补贴、独生子女补贴以及单位超出国家规定项目和标准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p><p>  2、提租补贴。按照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预计2007年在职在编职工人数和离退休人数以及相应职级的补贴标准确定。具体补贴标准:正部级240元/月,副部级210元/月,正司级130元/月,副司级115元/月,正处级100元/月,副处级(包括技术工人中的高级技师)90元/月,科级(包括技术工人中的高级工、技师和25年以上科员、办事员、初中级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80元/月,科以下(包括技术工人中的初、中级工人和25年以下普通工人)70元/月。</p><p>  3、购房补贴。指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无房职工和住房未达到规定面积标准职工,按照现行房改政策规定需要申领的购房补贴资金。</p><p>  (1)按月补贴。指无房老职工(1998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和新职工(1999年1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按月领取的购房补贴。1999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的按月补贴计算公式:职工当月标准工资×月住房补贴系数(0.66)。2005年1月1日以后的按月补贴,实行定额发放。补贴标准为:科级以下800元;副科级900元;正科级1000元;副处级1100元;正处级1200元;副司级1400元;正司级1600元。机关工勤人员为:技术工人中的初级工和15年以下工龄的普通工人800元;技术工人中的中级工和15年以上(含15年)、25年以下工龄的普通工人900人;技术工人中的高级工、技师和25年以上(含25年)工龄的普通工人1000元;技术工人中的高级技师1100元。</p><p>  (2)无房一次性补贴。指对1998年12月31日(含)前参加工作的无房老职工发放的购房补贴。职工及其配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为无房老职工:未以规定的公有住房租金标准承租公有住房;未以房改成本价、标准价或其他政府优惠价格购买公有住房(全额出资以市场价或经济适用房价格购买住房的,不影响其按规定享受购房补贴待遇);未按城市房屋拆迁政策享受货币补偿,未按危改政策享受补偿或未按房改价回迁购房;未以房改成本价或标准价参加集资合作建房;未享受过单位资助购建住房;未领取过国家或单位的住房补助(不含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退出以规定的标准租金承租城镇私有住房。</p><p>  无房一次性补贴计算公式:[职工1998年月均标准工资×0.66×职工1998年底前的工作月之和]+[1999年度工龄补贴额(每年13元/建筑平方米)×职工建立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职工购房补贴建筑面积标准]。其中:在计算无房老职工一次性购房补贴的工龄补贴时,职工工龄超过32年的,按32年计算,工龄不足32年的,按实际工龄计算。</p><p>  3、住房未达标补贴。指1998年12 月31日(含)前参加工作的有房老职工住房面积未达标的,由所在单位根据其差额面积计算的一次性购房补贴。住房未达标补贴要根据职工是否已享受购房优惠分别处理。享受购房政策优惠,是指已经按照房改政策购买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单位自建住房、集资建房以及按上述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格购买的腾退已购公有住房、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其中:对于已享受购房政策优惠的住房面积未达标职工,计算公式为:(基准补贴额1265元/建筑平方米+每年13元/建筑平方米×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差额面积;对于未享受购房政策优惠的住房面积未达标职工,计算公式为:(基准补贴额2000元/建筑平方米+每年16.5元/建筑平方米×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差额面积。</p><p>  职工已经承租或购买可售住房,并同时承租不可售住房的,住房面积核定时应合并计算,待其腾退不可售公房后不达标的,由所在单位按规定计发差额补贴。</p><p>  4、级差补贴。指有房老职工在其现住房面积经达标、未达标、超标处理后,因职务、技术等级晋升,按晋升后的购房补贴面积标准与晋升前的购房补贴面积标准之差一次性计算级差面积补贴。级差补贴要根据职工是否已享受购房优惠分别处理。其中:对于已享受购房政策优惠的住房面积未达标职工,计算公式为:(基准补贴额1265元/建筑平方米+每年13元/建筑平方米×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差额面积;对于未享受购房政策优惠的住房面积未达标职工,计算公式为:(基准补贴额2000元/建筑平方米+每年16.5元/建筑平方米×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工龄)×差额面积。</p><p>  在上述计算公式中,行政单位职工月标准工资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和工龄工资之和;事业单位职工月标准工资水平包括固定部分和国家规定的比例津贴。</p><p>  (三)2006年年末结余。</p><p>  “2006年年末结余-小计”:指预计截至2006年12月31日单位账面累计结余的财政拨付的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的结存数额,包括事业单位将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转入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形成的累计结余。按照《财政部关于2006年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执行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05]59)的规定,二级预算单位上交主管部门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拨款结余资金时,相应减少本单位的“2006年年末结余-小计”;二级预算单位收到主管部门再分配的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拨款结余资金时,相应增加本单位的“2006年年末结余-小计”。</p><p>  “2006年年末结余-其中:安排本年支出”:指单位按照财政部规定动用预计2006年末结余的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包括转入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形成的累计结余)分别安排用于2007年的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的支出数额。按照《财政部关于2006年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执行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05]59)的规定,二级预算单位上交主管部门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拨款结余资金时,相应减少本单位的“2006年年末结余-其中:安排本年支出”;二级预算单位收到主管部门再分配的住房改革支出预算拨款结余资金时,相应增加本单位的“2006年年末结余-其中:安排本年支出”。</p><p>  (四)2006年末售房收入结余。</p><p>  “2006年末售房收入结余-小计”:指预计截至2006年12月31日各单位账面累计结余的公房出售收入结存数额,不包括应计提的住房专项维修资金。</p><p>  “2006年末售房收入结余-其中:按20%安排本年支出”:指单位按照财政部规定动用2006年末售房收入结余的20%安排发放2007年购房补贴的支出数额。</p><p>  (五)用预算外资金安排本年支出。指单位用预算外资金安排发放2007年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的支出数额。</p><p>  (六)用其他资金安排本年支出。指单位用其他自有资金安排发放2007年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的支出数额。</p><p>  (七)申请用财政拨款安排本年支出。指2007年单位在动用2006年年末结余、20%的2006年年末售房收入结余、预算外资金以及其他资金后,拟申请财政预算拨款安排发放的2007年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的支出数额。</p><p>  (八)在职职工人数。指预计中央行政事业单位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在职职工人数。</p><p>  (九)离退休职工人数。指预计中央行政事业单位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离退休职工人数。</p><p>  (十)2006年职工基本工资及津补贴总额。指预计2006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发放在职职工的基本工资及津补贴总额,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津贴、补贴、奖金,不包括托儿补贴、独生子女补贴以及单位超出国家规定项目和标准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p><p>  (十一)2007年职工基本工资及津补贴总额。指预计2007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发放在职职工的基本工资及津补贴总额,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津贴、补贴、奖金,不包括托儿补贴、独生子女补贴以及单位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p><p>  (十二)2005年年末结余。指截至2005年12月31日单位账面累计结余的财政拨付的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的结存数额,包括事业单位将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转入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形成的累计结余。上述有关数据应当与上报财政部的2005年部门决算数据相一致。</p><p>  三、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在京行政单位购房补贴预算基础数据表》(附件2)的说明</p><p>  (一)职务(职称)。指职工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实际职务或职称,二者只能选其一。</p><p>  (二)标准职务(职称)。指按国家规定应当对应的职级。</p><p>  (三)是否提职。指职工职务(职称)的变化情况(下同)。</p><p>  (四)当月标准工资。指符合条件职工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和工龄工资之和(下同)。</p><p>  (五)现住房建筑面积。指职工家庭已按房改成本价购买的房改住房建筑面积,或者已承租的可售公房建筑面积(下同)。</p><p>  (六)建立住房公积金前的工龄。指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前的国家承认的实际工龄(下同)。</p><p>  (七)1998年月标准工资。指符合条件职工1998年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和工龄工资之和(下同)。</p><p>  1998年以前已离退休无房老职工,其“职工1998年月均标准工资”按“职工1998年月均基本离退休费”计算,基本离退休费不包括国家规定的各种津贴、补贴和各部门自行发放的各种补助。1998年各职务月均基本离退休费标准由人事部确定,行政人员:正司局级800元,副司局级700元,正处级570元,副处级510元,正科级440元,副科级及以下380元;工人:高级技师480元,技师和高级工430元,中级工、初级工和普通工370元。</p><p>  四、关于编制《2007年中央在京事业单位购房补贴预算基础数据表》(附件3)的说明</p><p>  (一)职务(职称)。指职工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实际职务或职称,二者只能选其一。具体职称级别如下:</p><p>  1、教授级。包括教授,研究员,主任医、护、技师,高级记者(编辑),编审,播音指导,译审,研究馆员,国家级教练,艺术一级等相当技术级别的人员。</p><p>  2、副教授级。包括副教授,副研究员,中学高级教师,高级讲师,副主任医、护、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高级经济、会计、统计师,主任记者(编辑),副编审,主任播音员,副译审,副研究馆员,高级教练,艺术二级等相当技术级别的人员。</p><p>  3、讲师级。包括讲师,助理研究员,中学一级、小学高级教师,主治医(主管护、药、技)师,工程师,农艺师、经济、会计、统计师,记者(编辑),一级播音员,翻译,馆员,一级教练,艺术三级等相当技术级别的人员。</p><p>  4、助教级。包括助教,研究实习员,中学二级、小学一级教师,助理讲师,医、护、技师,助理工程师,助理农艺师、助理经济、会计、统计师,助理记者(编辑),二级播音员,助理翻译,助理馆员,二级教练,艺术四级等相当技术级别的人员。</p><p>  5、助教以下。包括中学三级,小学二、三级教师,教员,医、护、药、技士,技术员,经济、会计、统计员,三级播音员,管理员,三级教练,艺术五级等相当技术级别及未评聘专业技术的人员。</p><p>  (二)标准职务(职称)。指按国家规定应对应的职级或职称。分为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及以下四个级次。</p><p>  五、关于编制《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符合领取购房补贴条件职工基本情况表》(附件4)的说明</p><p>  (一)已解决人数。</p><p>  “已解决人数-按月补贴”:指预计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已退休并领取按月补贴的无房职工人数。</p><p>  “已解决人数-无房一次性补贴”:指预计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已领取无房一次性补贴的无房老职工人数。</p><p>  “已解决人数-未达标补贴”:指预计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已领取未达标补贴的职工人数。</p><p>  “已解决人数-级差补贴”:指预计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已领取级差补贴的职工人数。</p><p>  (二)尚未解决人数。</p><p>  “尚未解决人数-按月补贴”:指预计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按现行房改政策规定,符合领取按月补贴的无房职工人数(包括无房老职工和新职工)。</p><p>  “尚未解决人数-无房一次性补贴”:指预计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按现行房改政策规定,符合条件但尚未领取无房一次性补贴的无房老职工人数。</p><p>  “尚未解决人数-未达标补贴”:指预计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按现行房改政策规定,符合条件但尚未领取未达标补贴的职工人数。</p><p>  “尚未解决人数-级差补贴”:指预计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按现行房改政策规定,符合条件但尚未领取级差补贴的职工人数。</p><p>  (三)应发放购房补贴总人数。</p><p>  “应发放购房补贴总人数-按月补贴”=“已解决人数-按月补贴”+“尚未解决人数-按月补贴”。</p><p>  “应发放购房补贴总人数-无房一次性补贴” = “已解决人数-无房一次性补贴”+“尚未解决人数-无房一次性补贴”。</p><p>  “应发放购房补贴总人数-未达标补贴”=“已解决人数-未达标补贴”+“尚未解决人数-未达标补贴”。</p><p>  “应发放购房补贴总人数-级差补贴”=“已解决人数-级差补贴”+“尚未解决人数-级差补贴”。</p><p>  六、关于编制《1999-2007年中央在京行政事业单位购房补贴需求情况表》(附件5)的说明</p><p>  (一)1999-2006年已解决购房补贴额。指单位1999-2005年购房补贴决算数额以及预计2006年发放购房补贴数额之和。</p><p>  (二)2007年需要解决购房补贴额。指单位按照现行房改政策规定,2007年需要发放给职工的购房补贴数额。</p><p>  (三)1999-2007年购房补贴需求合计。为1999-2006年已解决购房补贴额和2007年需要解决购房补贴额之和。</p><p>  财政部综合司</p><p>  二00六年七月十一日 <br/>&nbsp;<br/><a href="http://www.people.com.cn/">http://www.people.com.c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