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否舍得以1%的GDP换取10%的环境改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0:44:59
<p>中国能否舍得以1%的GDP换取10%的环境改善?&nbsp; </p><p>--------------------------------------------------------------------------------<br/>2006年06月19日 </p><p><br/>&nbsp;&nbsp; <br/>&nbsp;<br/>&nbsp;<br/>  国家环保总局的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中国污染治理投资总需求为1.3万亿元,平均每年需求2600亿元,这个数相当于当年GDP的1%。环保部门认为,只有这样的投入规模才能控制污染增长。</p><p>  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毛如柏18日在第二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发言时提出了这样的话题:1.3万亿元是否能保证完成“十一五”期间污染物比“十五”削减10%这一约束性指标?我们能否舍得以1%左右的经济代价换取10%的环境改善? </p><p>  部分污染治理投资在还旧账 </p><p>  中国的污染物削减目标主要集中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污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有专家算过这样一笔账,“十一五”期间,为削减二氧化硫,中国需要新增脱硫投资300亿元。 </p><p>  要实现COD削减,中国需要在建设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方面投资近4000亿元。为控制这两个重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中国应在“十一五”期间投资4310亿元。 </p><p>  “实际上,很大程度上,这些投入在为‘九五’和‘十五’环保欠账还债。”毛如柏说。“十五”期间,“三河三湖”治理项目仅完成65%,投资仅完成53%。 </p><p>  “如果这些投入不能落实,就有可能重蹈‘十五’期间环保目标完不成的覆辙。”毛如柏说。 </p><p>  一边是钱不够,一边是效益不高 </p><p>  1.3万亿元的治污投入,钱从哪里来? </p><p>  数据显示,1998年以来,中国环境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债资金的投放,1998年至2004年,国家安排了581亿元国债资金,拉动270亿元的投资规模,支持了1720个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 </p><p>  毛如柏说,首先,国家应该继续加大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类投资用于环保的投入力度。其次,应完善现有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全国尚有150个城市没有开征污水处理费,已开征的城市普遍存在收费标准低、征缴力度低的问题。污水处理费偏低导致一些地方的污水处理厂成了“晒太阳”工程。毛如柏建议,“十一五”期间,国家在审批国债支持的污水处理项目时,应该把平均收费标准达到每吨0.8元作为支持的前提条件。 </p><p>  毛如柏强调应该确立投资重点,提高环保投资效益。当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一方面是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环保投资效益未能充分发挥。目前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中,有35%以上设施的处理能力未能得以利用,应让环保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 </p><p>  完成约束性指标要防止数字游戏 </p><p>  作为规划的约束性指标,污染物削减10%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毛如柏说,为保障2010年主要污染物控制目标得以实现,必须下大力气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建设体系,以全面准确反映污染物排放情况。如果建设体系不完备,数据搜集不科学,排放计量不准确,那么,10%的控制目标就难以完成。国家应加大投资,加快全国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准确掌握污染物排放的实际状况。 </p><p>  另外,在毛如柏看来,要全面提高监管能力就必须理顺中央与地方在环保监管方面的关系,建立环境分级管理层次,中央政府负责环保法律法规标准的制定,负责全国环境质量的检测与发布,协调跨流域,跨地区的污染治理,负责重大环保科技公关项目;地方政府负责本辖区的环境治理,负责本地区环保、质量的建设和发展,负责本地区的排污监管等。 </p><p>  毛如柏说,事实证明,政府决策失误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是难以弥补的,应尽快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指标列入考核各级政府及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促使其在政府决策的研究,积极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p><p>  (稿件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刘世昕)</p><p>中国能否舍得以1%的GDP换取10%的环境改善?&nbsp; </p><p>--------------------------------------------------------------------------------<br/>2006年06月19日 </p><p><br/>&nbsp;&nbsp; <br/>&nbsp;<br/>&nbsp;<br/>  国家环保总局的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中国污染治理投资总需求为1.3万亿元,平均每年需求2600亿元,这个数相当于当年GDP的1%。环保部门认为,只有这样的投入规模才能控制污染增长。</p><p>  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毛如柏18日在第二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发言时提出了这样的话题:1.3万亿元是否能保证完成“十一五”期间污染物比“十五”削减10%这一约束性指标?我们能否舍得以1%左右的经济代价换取10%的环境改善? </p><p>  部分污染治理投资在还旧账 </p><p>  中国的污染物削减目标主要集中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污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有专家算过这样一笔账,“十一五”期间,为削减二氧化硫,中国需要新增脱硫投资300亿元。 </p><p>  要实现COD削减,中国需要在建设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方面投资近4000亿元。为控制这两个重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中国应在“十一五”期间投资4310亿元。 </p><p>  “实际上,很大程度上,这些投入在为‘九五’和‘十五’环保欠账还债。”毛如柏说。“十五”期间,“三河三湖”治理项目仅完成65%,投资仅完成53%。 </p><p>  “如果这些投入不能落实,就有可能重蹈‘十五’期间环保目标完不成的覆辙。”毛如柏说。 </p><p>  一边是钱不够,一边是效益不高 </p><p>  1.3万亿元的治污投入,钱从哪里来? </p><p>  数据显示,1998年以来,中国环境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债资金的投放,1998年至2004年,国家安排了581亿元国债资金,拉动270亿元的投资规模,支持了1720个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 </p><p>  毛如柏说,首先,国家应该继续加大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类投资用于环保的投入力度。其次,应完善现有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全国尚有150个城市没有开征污水处理费,已开征的城市普遍存在收费标准低、征缴力度低的问题。污水处理费偏低导致一些地方的污水处理厂成了“晒太阳”工程。毛如柏建议,“十一五”期间,国家在审批国债支持的污水处理项目时,应该把平均收费标准达到每吨0.8元作为支持的前提条件。 </p><p>  毛如柏强调应该确立投资重点,提高环保投资效益。当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一方面是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环保投资效益未能充分发挥。目前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中,有35%以上设施的处理能力未能得以利用,应让环保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 </p><p>  完成约束性指标要防止数字游戏 </p><p>  作为规划的约束性指标,污染物削减10%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毛如柏说,为保障2010年主要污染物控制目标得以实现,必须下大力气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建设体系,以全面准确反映污染物排放情况。如果建设体系不完备,数据搜集不科学,排放计量不准确,那么,10%的控制目标就难以完成。国家应加大投资,加快全国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准确掌握污染物排放的实际状况。 </p><p>  另外,在毛如柏看来,要全面提高监管能力就必须理顺中央与地方在环保监管方面的关系,建立环境分级管理层次,中央政府负责环保法律法规标准的制定,负责全国环境质量的检测与发布,协调跨流域,跨地区的污染治理,负责重大环保科技公关项目;地方政府负责本辖区的环境治理,负责本地区环保、质量的建设和发展,负责本地区的排污监管等。 </p><p>  毛如柏说,事实证明,政府决策失误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是难以弥补的,应尽快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指标列入考核各级政府及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促使其在政府决策的研究,积极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p><p>  (稿件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刘世昕)</p>
老百姓愿意,官员可不愿意,没有了GDP怎么体现政绩,没有政绩怎么做官?
<p>难,这可是不挣钱的事呀</p>
<p>不可能的,1%的GDP能换1%的环境改善就要笑死了。呵呵。</p><p>楼主如果真的关心环保。好好的去学习下。</p><p>治理污染简直就是往水里扔钱。</p><p>云南滇池往里面仍了200亿了,取得的成就仅仅是水质不在恶化。</p>
要是老百姓付出,国家会搞的,要是让资本家付出,国家不会搞的.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缥缈神龙</i>在2006-6-20 13:56:00的发言:</b><br/><p>不可能的,1%的GDP能换1%的环境改善就要笑死了。呵呵。</p><p>楼主如果真的关心环保。好好的去学习下。</p><p>治理污染简直就是往水里扔钱。</p><p>云南滇池往里面仍了200亿了,取得的成就仅仅是水质不在恶化。</p></div><p>很多时候,人们搞的不是‘环境治理’,而是‘环境治理工程’。</p><p>有工程做总是一件好事,至于效果如何,还要靠下一步的工程来说明。</p>
1%的GDP换10的环境改善我也不赞成,效率太低,如果1%的GDP能换50%以上的环境改善还差不多。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伟哥A</i>在2006-6-20 19:16:00的发言:</b><br/>1%的GDP换10的环境改善我也不赞成,效率太低,如果1%的GDP能换50%以上的环境改善还差不多。</div><p></p>失去容易啊!!!
<p>老百姓愿不愿意,这还是个需要探讨的命题</p><p>环保这种抽象的东西,太需要教育的支持了</p>
太理想化,数字估算有问题。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着急上火</i>在2006-6-20 19:12:00的发言:</b><br/><p>很多时候,人们搞的不是‘环境治理’,而是‘环境治理工程’。</p><p>有工程做总是一件好事,至于效果如何,还要靠下一步的工程来说明。</p></div><p>那请你能列举一个1%的GDP换来10%环境改善的例子吧??</p><p>注意哟,是污染后治理的。</p><p>而不是开始预防的。就算是预防,投资和效益的比例也不会那么高。</p><p>呵呵。</p><p>提意见很容易,尤其是没有数据作基础的意见更是容易。呵呵</p><p>可惜对工程师来说,没有数据的建议也就仅仅只是建议而已。</p><p>有时候参数10%以内的波动都足以导致一个工程的流产,更别提某些外行,以开口就随意的把数据放大10倍,甚至上百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