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枪声--中国驻阿富汗大使谈身居\"危邦\"的艰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17:51
<table class="20v" height="56"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div align="center"><b><font color="#000066">夜半枪声--中国驻阿富汗大使谈身居"危邦"的艰辛</font></b> </div></td></tr></tbody></table><hr align="center" width="95%" noshade="true" size="1"/><table class="12v" height="3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valign="top"><div align="center">2006年04月14日 15:25</div></td></tr></tbody></table><table class="14-1v"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div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6/2006-04-14/8/U20P4T8D717535F107DT20060414152525.jpg" border="1" alt=""/><br/><br/>(图片来源:外交部网站)<br/></div></td></tr></tbody></table><p>中新网4月14日电 中国外交部网站14日刊发了一篇由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刘健所写的题为《夜半枪声》的文章,读者从中可感受到中国驻阿使馆人员身居“危邦”仍坚守岗位的艰辛与不易。</p><p>  全文如下:</p><p>  2006年2月初的一个深夜,元宵节刚过。喀布尔市星光满天,夜正阑珊。像往常一样,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巡逻车穿过寂静的街道,在市区间逡巡。一切跟平常的夜晚没有什么两样。</p><p>  已是午夜了,使馆同事们大多沉入梦乡。我陷在沙发里,用手支着额头正在看书。“哒哒哒”,突然传出一连串生脆的枪声,像炒豆似的在使馆附近炸响开来。枪声!发生了什么事?我心中一震,一骨碌坐起来,赶紧关上灯,仔细倾听着外面的动静。在喀布尔,平时听到枪声、爆炸声是寻常事,但此次距我馆如此近,是头一回。我一面镇定自己,一面思索可能面临的不虞之情。过了一会儿,四周仍然和先前一样宁静无声。我还是觉得不够踏实,揉了揉酸涩的眼睛,透过窗户向外面的大街凝神谛视。整个大街静极了,附近的楼宇依然灯火稀疏,看不出有什么异样的地方。“哒哒哒”,又是一阵枪声,明显感觉到子弹从使馆上空穿过。我听清枪声是从使馆北墙外传来,距使馆非常非常近。</p><p>  枪声显然惊动了馆内同事们,不少人从酣梦中被惊醒,悄悄地爬起来从楼内向窗外张望。只见与使馆一墙之隔的英国餐馆外几名持枪者在忽明忽暗中搜索着什么。枪声引起紧挨我馆的总统府角楼岗哨的高度警觉,一道雪亮的光柱投过来,哨兵拉动了手中的枪栓,黑洞洞的枪口虎视眈眈。不一会儿,附近值勤的阿武装警察被迅速调集过来,不由分说将这几名持枪者强行抓走。纷乱的警灯闪着团团红光,打乱了黎明前的沉沉的黑暗。(后来得知,放枪者系英国保安公司的几名英国籍人,他们在餐馆聚会酗酒,至于为何放枪不得而知。)四周又恢复了宁静。此突发事件未造成伤亡且得到快速处理,理应感到庆幸,然而不知怎么,我睡意全消,心境始终难以平静。</p><p>  我馆地处喀市的核心位置,背靠总统府(即过去的王宫),面对总理府(现改为副总统府),左邻外交部,右舍是联合国开发署,门前系市区交通要道。馆舍占地1.5万平米,有三幢主要建筑。</p><p>  在阿政局动荡、政变迭起和苏军入侵的日子里,我馆曾受到无辜牵累,袭击总统府或政府的火箭弹先后有10多枚误中我馆院内,其中商务楼几乎完全被毁,另外二幢也是弹痕累累,千疮百孔。1993年2月我国政府不得不关闭使馆,将人员全部撤离回国。</p><p>  塔利班倒台后,阿安全局势未见好转,恐怖袭击事件有增无减,尤其是近年来发生的袭击手段日趋多样化,自杀式袭击、汽车炸弹、路边炸弹和游击突袭层出不穷,甚至连安保严密的首都也自身难保,联军总部和阿一些政府所在地时常遭到火箭弹袭击。卡尔扎伊总统曾多次险遭暗算。卡迪尔副总统在工作的路上被暗杀,死于非命。阿上议院议长、前总统穆加迪迪车队遭汽车炸弹袭击,卫队多人死亡,穆因乘防弹车而幸免于难。2004年7月28日午夜时分,一枚火箭弹越过总统府在我馆门前爆炸,路面被炸出一个直径约半米的弹坑,我馆领事部的部分门窗玻璃被震碎,使馆大门也被弹片击中,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后,我馆人员在使馆院内捡到了好几块弹片。<br/></p><table class="20v" height="56"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div align="center"><b><font color="#000066">夜半枪声--中国驻阿富汗大使谈身居"危邦"的艰辛</font></b> </div></td></tr></tbody></table><hr align="center" width="95%" noshade="true" size="1"/><table class="12v" height="3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valign="top"><div align="center">2006年04月14日 15:25</div></td></tr></tbody></table><table class="14-1v"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div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6/2006-04-14/8/U20P4T8D717535F107DT20060414152525.jpg" border="1" alt=""/><br/><br/>(图片来源:外交部网站)<br/></div></td></tr></tbody></table><p>中新网4月14日电 中国外交部网站14日刊发了一篇由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刘健所写的题为《夜半枪声》的文章,读者从中可感受到中国驻阿使馆人员身居“危邦”仍坚守岗位的艰辛与不易。</p><p>  全文如下:</p><p>  2006年2月初的一个深夜,元宵节刚过。喀布尔市星光满天,夜正阑珊。像往常一样,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巡逻车穿过寂静的街道,在市区间逡巡。一切跟平常的夜晚没有什么两样。</p><p>  已是午夜了,使馆同事们大多沉入梦乡。我陷在沙发里,用手支着额头正在看书。“哒哒哒”,突然传出一连串生脆的枪声,像炒豆似的在使馆附近炸响开来。枪声!发生了什么事?我心中一震,一骨碌坐起来,赶紧关上灯,仔细倾听着外面的动静。在喀布尔,平时听到枪声、爆炸声是寻常事,但此次距我馆如此近,是头一回。我一面镇定自己,一面思索可能面临的不虞之情。过了一会儿,四周仍然和先前一样宁静无声。我还是觉得不够踏实,揉了揉酸涩的眼睛,透过窗户向外面的大街凝神谛视。整个大街静极了,附近的楼宇依然灯火稀疏,看不出有什么异样的地方。“哒哒哒”,又是一阵枪声,明显感觉到子弹从使馆上空穿过。我听清枪声是从使馆北墙外传来,距使馆非常非常近。</p><p>  枪声显然惊动了馆内同事们,不少人从酣梦中被惊醒,悄悄地爬起来从楼内向窗外张望。只见与使馆一墙之隔的英国餐馆外几名持枪者在忽明忽暗中搜索着什么。枪声引起紧挨我馆的总统府角楼岗哨的高度警觉,一道雪亮的光柱投过来,哨兵拉动了手中的枪栓,黑洞洞的枪口虎视眈眈。不一会儿,附近值勤的阿武装警察被迅速调集过来,不由分说将这几名持枪者强行抓走。纷乱的警灯闪着团团红光,打乱了黎明前的沉沉的黑暗。(后来得知,放枪者系英国保安公司的几名英国籍人,他们在餐馆聚会酗酒,至于为何放枪不得而知。)四周又恢复了宁静。此突发事件未造成伤亡且得到快速处理,理应感到庆幸,然而不知怎么,我睡意全消,心境始终难以平静。</p><p>  我馆地处喀市的核心位置,背靠总统府(即过去的王宫),面对总理府(现改为副总统府),左邻外交部,右舍是联合国开发署,门前系市区交通要道。馆舍占地1.5万平米,有三幢主要建筑。</p><p>  在阿政局动荡、政变迭起和苏军入侵的日子里,我馆曾受到无辜牵累,袭击总统府或政府的火箭弹先后有10多枚误中我馆院内,其中商务楼几乎完全被毁,另外二幢也是弹痕累累,千疮百孔。1993年2月我国政府不得不关闭使馆,将人员全部撤离回国。</p><p>  塔利班倒台后,阿安全局势未见好转,恐怖袭击事件有增无减,尤其是近年来发生的袭击手段日趋多样化,自杀式袭击、汽车炸弹、路边炸弹和游击突袭层出不穷,甚至连安保严密的首都也自身难保,联军总部和阿一些政府所在地时常遭到火箭弹袭击。卡尔扎伊总统曾多次险遭暗算。卡迪尔副总统在工作的路上被暗杀,死于非命。阿上议院议长、前总统穆加迪迪车队遭汽车炸弹袭击,卫队多人死亡,穆因乘防弹车而幸免于难。2004年7月28日午夜时分,一枚火箭弹越过总统府在我馆门前爆炸,路面被炸出一个直径约半米的弹坑,我馆领事部的部分门窗玻璃被震碎,使馆大门也被弹片击中,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后,我馆人员在使馆院内捡到了好几块弹片。<br/></p>
<table class="20v" height="56"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div align="center"><b><font color="#000066">夜半枪声--中国驻阿富汗大使谈身居"危邦"的艰辛(2)</font></b> </div></td></tr></tbody></table><hr align="center" width="95%" noshade="true" size="1"/><table class="12v" height="3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valign="top"><div align="center">2006年04月14日 15:25</div></td></tr></tbody></table><table class="14-1v"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5%"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div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6/2006-04-14/8/U20P4T8D717536F107DT20060414152525.jpg" border="1" alt=""/><br/><br/>(图片来源:外交部网站)<br/><br/><img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6/2006-04-14/8/U20P4T8D717536F116DT20060414152525.jpg" border="1" alt=""/><br/><br/>(图片来源:外交部网站)</div></td></tr></tbody></table><p>也不知什么时候,一个英国商人在紧邻我馆的北墙外开了一家西餐厅。在喀市,西方人开办的餐馆很少,这里的生意也就自然见好,成了不少西方人聚会的场所。然而它也成为塔利班锁定的袭击目标。在我馆定期或不定期收到的联合国安全预警通报上,该餐馆常被列在可能遭袭击的名单上。2005年中一个夜晚,一个在阿工作即将期满的英国专家与同事聚会后刚出这家餐馆就被早已蹲守的塔利班“定点清除”。这个餐馆地处敏感地带,对包括我馆在内的附近机构构成相当的危险,然几经交涉就是难以让其易地,成了“钉子户”。</p><p>  正是与总统府相邻,每逢总统府有外国要客来临或总统出入(出于安全,卡尔扎伊总统常常乘坐美直升机),使馆上空就会出现数架支努干或阿帕奇等武装直升机,或在上空盘旋警戒,或在总统府内起降。由于与我馆相距很近,它腾空而起,由慢到快,或从天而降,由快而慢,螺旋桨发出的“忽嗒嗒嗒---忽嗒嗒嗒”地巨大旋转声,在上空回响着,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听起来特别刺耳。有时直升机几乎是擦着使馆屋顶、树梢呼啸而过,常常震得办公楼和住宅的门窗哗哗作响,气氛显得十分紧张。</p><p>  使馆的同志们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坚守岗位,坚持工作,经受着战乱的洗礼。俗话说,危邦不居。然而,作为外交人员,当国家和外交事业需要时,在面临国家和个人利益的抉择时,在面对各种困难、甚至有生命危险时,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国家利益至上。这是我们当今外交人员的天职。出于安全考虑,大家平时较少外出,工作之余除了球类棋牌活动和种菜之外,只能在院内散步、跑步,以保持身体健康,舒散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我馆馆员多为年青人,又多系初次出国,如在国内,原本可像他人一样,或携妻带子,或呼朋唤友,或陪伴佳丽,漫步月下,游园赏花,但在这里却要过着枯寂的生活,经受生死考验。部领导和亚洲司对使馆情况十分关心,每逢佳节总是电函或通话慰问大家。我赴任来阿前,部领导再三叮嘱我要把使馆及人员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这二个字,在我心中重千斤,是我脑子里每日反复出现的最多字眼,更是我谈工作离不开的主要话题。(来源:中国外交部网站)<br/></p>
怎么不派武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