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冷战:角逐海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9:34:52
<p>&nbsp;&nbsp;&nbsp;&nbsp;本文所披露的,仅是苏联/俄罗斯与美国及其盟友在公海上空所进行的角逐,这些角逐围绕着侦察与反侦察、拦截与反拦截展开。本文旨在用一些典型事件来串缀、反映它们进行空中角逐的某个不太为人所知的侧面。<br/><br/></p><center><b>巴伦支海上空惊心动魄的17分钟</b></center><br/><br/>&nbsp;&nbsp;&nbsp;&nbsp;1987年9月13日,机长扬·塞尔维森中尉与其他9名挪威机组人员,驾驶着一架编号为602的P-3B型“猎户座”飞机沿苏联沿岸执行侦察任务,该机隶属于挪威空军第333飞行中队。<br/>&nbsp;&nbsp;&nbsp;&nbsp;P-3B是一种美国生产的反潜巡逻机,装有四个螺旋桨。挪威是美国的欧洲盟国里第一个装备P-3的国家,该中队共有5架这种飞机,于1969年初陆续交付挪威空军。机组人员都在美国进行过培训,这些飞机随后部署在奥斯陆附近的福内堡机场。<br/>&nbsp;&nbsp;&nbsp;&nbsp;在叙述这场事件之前,还是先让我们打开地图来看一看,以便我们对其发生的背景有个大致的即象:苏联版图的左上端有个科拉半岛,位于这个半岛的摩尔曼斯克是苏联北方舰队的大本营,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潜艇基地,在苏联全盛时期,这里驻泊了120艘潜艇,比美国的潜艇总和还要多。这是一支可畏的力量。在摩尔曼斯克的外面就是巴伦支海,挪威就像是座桥头堡,扼守在这支庞大而可怕的水下舰队进入北大西洋的航道上,北约在这里部署了强大的反潜兵力,挪威的第333飞行中队便是其中之一。 好,让我们回到刚才。<br/>&nbsp;&nbsp;&nbsp;&nbsp;这架飞机一直沿着苏联海岸线附近向东航行。这一天所发生的事情,注定会令当事的双方永生难忘。<br/>&nbsp;&nbsp;&nbsp;&nbsp;10时39分,这架挪威飞机与一架前来拦截的苏联苏-27战斗机在空中遭遇,这架战斗机的前机身与垂尾漆着大大的红色“36”,非常醒目。它从外海方向以横滚动作从这架挪威飞机的左后方逼了上来。这是一架最新式的苏联战斗机,西方是首次在如此近的距离观察这种飞机。在接近过程中,该机打开机背减速板减速,近距离监视着挪威侦察机,气势逼人。从机窗望去,它就像一只展翅的金雕,机背打开的减速板就像乍起的颈羽,凶猛而怒气冲冲。而机身短粗的黑色P-3B则像一只丑陋、笨拙的鸭子。<br/>&nbsp;&nbsp;&nbsp;&nbsp;这架苏联战斗机越靠越近,挤压着挪威侦察机。最近时两机相距仅有2米,几乎是翼尖碰翼尖,以致从机窗望去,只能看到它的局部。它挂载的空空导弹近在咫尺,锐利的机翼前缘在阳光下发出寒光。苏联飞行员一脸冷峻地注视着他们。挪威的机组人员感到气氛压抑,后面发生的事情证明,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br/>&nbsp;&nbsp;&nbsp;&nbsp;当时两机的飞行高度为4500米,随后苏联战斗机飞离这架挪威侦察机,这架装有两台大推力发动机的苏联战斗机故意在近距离掠过时产生的强大喷射气流,使挪侦察机几乎操作失控,不过机组人员趁机拍下了一组这种苏联最新战斗机的照片。<br/>&nbsp;&nbsp;&nbsp;&nbsp;几分钟后,这架战斗机又兜了回来,再次以极近的距离压向挪威侦察机,机身上的钢钉、焊缝清晰可见,苏联飞行员的表情冷峻而刚毅。塞尔维森机长减速并示意苏联飞行员,自己的飞机要离开,苏联战斗机再次消失。<br/>&nbsp;&nbsp;&nbsp;&nbsp;但这架挪威飞机并没真走,它又转了回来。<br/>&nbsp;&nbsp;&nbsp;&nbsp;10时56分,当它距苏联海岸线48海里处时,那架苏-27第三次出现了。<br/>&nbsp;&nbsp;&nbsp;&nbsp;这次它径直飞到挪威侦察机的右翼下面,苏联飞行员准备动手了!只见他把飞机贴了上来,在这架即将倒霉的P-3B下面调整好了位置,然后猛然加速:只见苏联战斗机机尾发动机的喷口顿时腾起两条排空的喷焰,强大而耀眼,飞机就像一头钢甲怪兽,狂吼着笔直地跑向前方,摧枯拉朽、锐不可挡。他的驾驶技术非常精湛:他巧妙地使自己的座舱罩避开对方高速旋转、呼呼作响的螺旋桨,其左垂尾就象把直立的裁纸刀,准确、利落地在挪威侦察机的右外侧发动机下面划了过去,随着金属划过金属的啸叫、高速旋转的螺旋桨被打断的噼里啪啦声,只见P-3B的发动机短舱顿时被切开了一道口子,其中一片螺旋桨桨叶被打断了310厘米,断桨如同飞刀一般插入了挪威侦察机的机身,它的右发动机很快停了车,一股烟雾伴着纷扬的金属碎片向机尾飘散而去。<br/>&nbsp;&nbsp;&nbsp;&nbsp;转瞬,苏联战斗机一个利落的右滚飞,就再次消失了。在它离去的那一瞬,挪威机组人员看到苏联战斗机挂载的6枚导弹闪着寒光,令人不寒而栗。它还会不会翻过头来个致命一击?机组人员的心里谁也没底,恐惧笼罩着大家。万幸的是这架苏联战斗机没再出现,他返回了自己的机场,刚才他的飞机机尾也被对方螺旋桨打伤。<br/>&nbsp;&nbsp;&nbsp;&nbsp;其实,刚才这名苏联飞行员的行动对他自己危险性非常大。在空中,两架齐头并进的飞机之间,由于空中气流作用,其相对位置总是忽近忽远、始终在变化着。P-3B侦察机装有四台阿里逊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每台功率高达4600马力,高速旋转的螺旋桨简直就是台断头机,刚才的动作稍有偏差,他的脑袋就会搬家。作为一名常年跟飞机打交道的飞行员,这类血腥的事故他肯定耳闻自染过。<br/>&nbsp;&nbsp;&nbsp;&nbsp;塞尔维森机长驾驶着受损的飞机,一面发出求救信号,一面歪歪斜斜地狼狈离去,飞行高度一下掉了3000多米。对这些机组人员来说,他们从来没有过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掉了如此大的高度,扑面而来的海面看上去是如此之近,他们感到了死神已经伸出的手臂……<br/>&nbsp;&nbsp;&nbsp;&nbsp;仿佛神佑,奇迹发生了!几分钟后飞机终于改平了,两架挪威的F-16A战斗机也出现了,它们护卫着这架受伤的侦察机,返回了挪威最近的一处空军基地巴纳克。&nbsp;<br/>&nbsp;&nbsp;&nbsp;&nbsp;这场惊心动魄的空中较量共三个回合,历时17分钟。<br/>&nbsp;&nbsp;&nbsp;&nbsp;在这次事件中,苏联飞行员作风强悍、技术精湛。在空中,他驾驶着高速的喷气式战斗机给P-3B开了一刀,表明了他对机身坚固,性能超卓的苏-27的无比信任,也向世人证明了苏联飞行员的飞行技术和战斗意志,这样的结局是令P-3B驾驶员那西方式的头脑所料想不到的。<br/>&nbsp;&nbsp;&nbsp; 其实,在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对抗的强度与频度都是超乎人们想象的,但许多事件往往被双方有意掩饰起来。就挪威来说,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除了本文所披露的苏联战斗机拦截挪威侦察机外,也多次发生过挪威战斗机拦截苏联飞机的事情。事实上,西方所获得的有关苏联的最有价值的情报资料(其中包括苏联各种军用飞机的照片资料)都出自挪威空军。<br/><br/><center><b>猎熊者</b></center><p><br/><br/>&nbsp;&nbsp;&nbsp;&nbsp;在那名苏联飞行员拦截西方飞机的壮举已经成为流传甚广传奇的同时,让我们再来看看西方拦截苏联飞机的情况。西方飞行员对拦截行动有个一语双关的专门切口,叫“猎熊者”。<br/>&nbsp;&nbsp;&nbsp;&nbsp;20世纪70~80年代,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巅峰状态,其全球战略也令西方恐惧,当时的苏联领导人甚至宣称,“地球上没有一个角落不在苏联的考虑之列”。它不断插手国际事物,与美国的争夺、对抗进一步加剧。<br/>&nbsp;&nbsp;&nbsp;&nbsp;这个世界从来就是一个凭实力说话的世界,全盛时期的苏联咄咄逼人,有时这种对抗甚至就发生在美国的家门口。比如,有一次美国的“尼米兹”号航母刚从诺福克军港出港,就立即遭到两架苏联图-95RC型飞机的严密监视,它们多次从“尼米兹”号航母附近掠过,距离之近,几乎与被视为最具挑衅性的、从军舰头顶上飞过的“穿越飞行”无异。从航母上起飞的美国战斗机在空中追逐着这些苏联飞机,试图拦截并驱散它们,而机身庞大的“熊”式飞机毫不相让。双方你来我往,以致空中险象横生、火药味十足。作为空中对手,美国飞行员技术精湛、行事果断而鲁莽;而苏联飞行员则驾驶风格硬朗、粗放,有时近乎粗野。加之苏制轰炸机体型庞大,工艺粗糙,因而显得结实而笨重。两强相遇,场面火爆。<br/>&nbsp;&nbsp;&nbsp;&nbsp;1976年9月,美国与它的北约盟国在北大西洋举行了大规模演习,演习曾一度靠近苏联北方舰队的大本营摩尔曼斯克附近海域,随“小鹰”号航母出航的美国最新型的F-14A战斗机是首次在这片海域出现。对这种送到门口来的观察机会,苏联自然不会错过,他们出动了许多飞机进行跟踪与观察,以搜集这种飞机的各种数据。如果前文所说的挪威P-3B把苏-27引了出来而大有斩获的话,那么苏联人也同样大有斩获。对苏联飞行员来说,与美国F-14A型战斗机比翼齐飞是个绝好的观察机会。<br/>&nbsp;&nbsp;&nbsp;&nbsp;有时候,例行的行动也会爆出意外。比如1968年5月28日,一架苏联的图-16型轰炸机,对游戈于挪威附近海域的美国“埃塞克斯”号航母编队进行例行的监视与跟踪,但随后不久,这架苏联飞机就在美国人眼前,因发生机械故障而一头栽进海里并发生大爆炸,机组人员无一幸存。<br/>&nbsp;&nbsp;&nbsp;&nbsp;当年,苏美两国飞机的空中对抗极为频繁。在经历了诸多的不快与摩擦之后,两个核大国之间由于擦枪走火而引发严重对抗与冲突的危险随时可能发生。为此,美、苏两国签署了有关协议,以防止海上冲突的发生。<br/>&nbsp;&nbsp;&nbsp;&nbsp;在欧洲,除了上面提到的挪威、美国外,美国的其它盟国也经常出动飞机拦截频频造访的苏联军用飞机,在拦截苏联飞机时,北约飞行员通常要详细拍摄他们的跟踪对象。与苏联人一样,他们要飞得很近,以便抵近观察,这要冒很大风险。在空中,跟踪与反跟踪各不相让,很像警匪片中的飙车追逐,远谈不上“友好伴飞”。有时双方还用火控雷达互相照射、锁定,并进行剑拔弩张的模拟攻击。六十年代末,一架庞大的苏联图-95甚至把一架执行夜间拦截任务的英国“闪电”式战斗机给挤到了海里。</p><center><b>角逐于太平洋海</b></center><p><br/><img height="112" alt="" hspace="10" src="http://www.cos.org.cn/resource/2005624143228269.jpg" width="203" align="left" border="0" style="FILTER: ;"/>&nbsp;&nbsp;&nbsp;&nbsp;<font face="楷体_GB2312">金兰试剑</font>&nbsp;&nbsp;越南战争结束后,该国实现了统一。在各自利益的驱使下,苏越关系迅速升温。从七十年代中后期起,苏联加大了对越军事援助,还签署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国家利益从来都是永恒的,作为苏越结盟的重要条件之一,越南将金兰湾基地提供给苏联使用,苏越双方签订了为期25年的租约。此后,苏联在金兰湾部署了海军补给设施和电子侦听装备。由此,苏联在亚太地区有了一个重要立足点。它在西太平洋的前哨从海参崴大大向南延伸了,推进到了南中国海,逼进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马六甲海峡,从而为完成其全球部署迈出了极重要一步。<br/><br/>&nbsp;&nbsp;&nbsp;&nbsp;金兰湾是苏联与美国进行海上军事对抗的重要桥头堡,也是苏联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该基地除了驻泊了大量军舰外,还部署有轰炸机和战斗机。远航印度洋、太平洋等海域的苏联军舰都在这里加油、补给和修理,而飞机则常年在周边海域遂行作战飞行,行动非常活跃。呼啸而过的苏联飞机不时出现在美国及其盟友的军舰上方,侦察与反侦察、拦截与反拦截的空中角逐日趋频繁,美国视金兰湾的苏联军事基地为眼中钉。<br/><br/>&nbsp;&nbsp;&nbsp;&nbsp;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金兰湾基地的使用权,但俄罗斯和越南在金兰湾基地使用问题上的分歧加大。随着俄军事战略的收缩,金兰湾的军事价值也明显降低,加之俄罗斯国内经济困难,已无力支付昂贵的费用。最终,两国有关继续基地使用问题的谈判由于租借价格问题而搁浅。2002年5月,俄罗斯提前将金兰湾的全部设施移交给越南。<br/><br/>&nbsp;&nbsp;&nbsp;&nbsp;“熊”走了,美国长舒了一口气。<br/><br/>&nbsp;&nbsp;&nbsp;&nbsp;<font face="楷体_GB2312">火中取栗</font>&nbsp;&nbsp;1983年8月31日,凌晨。苏联远东萨哈林岛(库页岛)防空雷达显示屏上,一架身份不明的大型飞机正闯进其防空识别区上空,两架苏联的苏-15战斗机紧急起飞拦截。随后,苏联飞行员向指挥中心请求行动指示,指挥员下达了“击毁入侵飞机”的命令。这架编号为007的大韩航空公司波音747客机在库页岛上空被击落,机上269人全部罹难。007班机被击落之后,国际上一场以美国为主导的反苏浪潮随之而来,当时几乎没多少人料想到其内幕是如此复杂。<br/><br/>&nbsp;&nbsp;&nbsp;&nbsp;内幕究竟是怎么回事呢?<br/><br/>&nbsp;&nbsp;&nbsp;&nbsp;在007号客机闯进苏联领空之前,一架美国的RC-135侦察机一直在临近苏联的公海上空进行侦察飞行。堪察加半岛和萨哈林岛是苏联的军事重地,而它们所在的鄂霍次克海是苏联试验洲际弹道导弹的溅落区,美国自然对这一地区大有兴趣。RC-135每隔若干天就飞到这里侦察一番,以便了解苏军的战备状态以及有无异常军事活动。对这种飞机所执行的神秘使命,苏联人非常清楚,自然不会掉以轻心。RC-135一靠近就被苏的防空雷达紧盯不放。如果它胆敢进入苏联领空,等待它的必将是被击落的下场。有鉴于此,RC-135驾驶员生怕越雷池一步而招致灭顶之灾。但由于RC-135的航线就选择在民用航线附近,且有些民航机体型庞大,这就给某些人一种启示:用客机作掩护,就能飞到离苏联边境尽量近的地方,搜集到更多、更准确的情报,而且安全。<br/><br/>&nbsp;&nbsp;&nbsp;&nbsp;韩国客机被击落后,一名前美国国务院官员、75岁的约翰·盖伯尔根据大量资料提出了甚为惊人、但对苏联十分有利的一系列证据,他指出:007号客机被击落绝非无意和偶然,相反地是美国蓄意制造的一起借民航机做掩护从事间谍飞行,并且在事发后嫁祸于苏联的阴谋。再者,被击落的大韩航空公司客机本身也疑点重重。首先,波音747的导航系统相当先进;第二,机长曾长期在韩国空军服役,在加入大韩航空公司后经常飞这条航线,可说是经验丰富、轻车熟路;第三,日本的空管部门也增监听到事发时的有关通话并且录音,但日本人至今都不肯交出录音带。此外,令人不解的还有安克雷奇的空中管制中心早已发现飞机偏离航线,却始终没有对它发出警告。是否有人动用行政手段,干预了上述空管中心出面澄清与正常运作?总之,他的矛头所向,直指美、韩两国。<br/><br/>&nbsp;&nbsp; 韩国的客机表现又怎样呢?一位加拿大记者从防务专家那里获悉,韩国经常把客机当作飞行间谍站,它的班机一有机会就从苏联领空飞过。苏联《红星报》揭露说,早在70年代初,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和韩国大韩航空公司签订了一项关于利用其客机对苏联领土进行侦察飞行的绝密协定。尽管这种说法还需要印证,但韩国客机居然“偏航”了500多千米,美、韩合作的痕迹实在太重。<br/><br/>&nbsp;&nbsp;&nbsp;&nbsp;其实,在历史上使用民航机进行航空侦察早有先例。如英、法两国使用民航机对德国的空中侦察一直持续到二次大战爆发前几天,两国客机采用了当时英国发明的立体摄影法,没冒什么大的风险便获得了以往需要大量间谍才能弄到手的珍贵情报;又如在二战结束后的“柏林空运”期间,盟国亦曾利用执行人道空运任务的运输机侦察苏军部署等情报,在世界其它地区也有未经证实的类似行动。这涉及到一个政府为了国防需要是否有权公然践踏人权、弄虚作假、贼喊捉贼,并利用新闻自由为其政治利益服务的原则问题。可问题往往就出在,在国家利益面前,冠冕堂皇的道德教化没有市场,而国家利益总是最能站得住脚的硬道理。如是,韩国客机被击落的惨剧给美国带来了意外之喜,它被美国利用。事后,在美苏的宣传战中白宫因此占尽上风。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访问韩国时,曾把007号的黑盒子作为建交礼物送给韩国。<br/><br/>&nbsp;&nbsp;&nbsp;&nbsp;往事如风。现在,事情的真相对于那些死难者来说已毫无意义。不论007航班是否负有间谍使命,但无辜的乘客却成了大国政治的牺牲品。<br/><br/>&nbsp;&nbsp;&nbsp;&nbsp;<font face="楷体_GB2312">意外收获</font>&nbsp;&nbsp;除了前文所说的海空角逐外,在冷战高峰时期,别连科驾驶当时苏联最先进的米格-25战斗机叛逃事件非常著名,此事发生在1976年9月6日,叛逃的米格-25战斗机后来降落在日本北海道的函馆机场。<br/><br/>&nbsp;&nbsp;&nbsp;&nbsp;别连科飞抵日本北海道地区上空时,“鬼怪”式飞机正在这片空域巡逻,别连科希望被发现并引导着陆,日本空中自卫队的空防作战值班员命令值班飞1机予以拦截。曾有一段时间,“鬼怪”式飞机已发现苏联飞机并试图迫降它,但因高度太低,受地面杂波影响,别连科的米格-25从雷达上消失了,“鬼怪”飞机失去了目标,拦截失败。别连科继续降低高度,当飞行高度为250米时,他看到了机场,这是日本民用的函馆机场,距别连科起初想降落的空军基地只有150千米。由于米格-25上的燃料即将耗尽,别连科遂以360千米的时速冲向跑道。之后他打开减速伞并开始减速,但对这种又大又重的战斗机来说,函馆机场的跑道还是太短。最终飞机冲出了跑道,其起落架在松软的地面犁出了三道沟痕后停在了机场护栏前。令美国人庆幸的是,除机首轮胎的前罩破裂外,这架无比珍贵的米格-25并无其它损伤,但油箱内所剩燃油总共仅能维持其飞行30秒了!<br/><br/></p><center><img height="182" alt="" hspace="0" src="http://www.cos.org.cn/resource/2005624143447968.jpg" width="567" border="0" style="FILTER: ;"/></center><p><br/>&nbsp;&nbsp;&nbsp;&nbsp;别连科驾机叛逃事件使美国得以掌握了苏联最新的航空科技成果,这是个意外收获。那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拥有可以同米格-25匹敌的截击机。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这样说:“苏联的这种战斗机如此可怕,扩大生产后可能引起西方武器和战略的根本改变。”美空军司令也说:“这是世界最好的截击机。”<br/><br/>&nbsp;&nbsp;&nbsp;&nbsp;<font face="楷体_GB2312">冷战后的对抗</font>&nbsp;&nbsp;冷战结束后,俄派出飞机侦察美国舰队的情况较为少见了。但2000年10~11月,美国“小鹰”号航母在日本海域举行军事演习期间,多架俄罗斯飞机数次突破航母舰群防空预警雷达的探测,出其不意地掠过“小鹰”号上空。其中一次,两架俄战斗机甚至在60-70米的超低空从“小鹰”号上空高速掠过,这件事曾轰动一时。俄媒体曾得意地说,如果俄战斗机执行的是攻击任务的话,那么"小鹰"号早被击沉了。成功突防“小鹰”号舰群的是俄空军的苏-24MR侦察机和苏-27战斗机。11月7日,又有两架俄罗斯伊尔-38型侦察机避开航母雷达的侦测,再度成功从“小鹰”号战斗群上空掠过。<br/><br/>&nbsp;&nbsp;&nbsp;&nbsp;俄战斗机第一次超低空飞越航母的时候,每个人显然还没有醒悟过来,有的美国军人甚至还冲俄方飞机竖起V形手势,好像是夸驾驶员的技术一样。显然,他们是把俄机当成自己的了。当再次飞越美国航母的时候,他们看清了俄机机翼上的红星后,才意识到外国战斗机正在掠过他们的航母,这显然出乎美海军官兵的意料。俄战斗机清晰地拍下了“小鹰”号甲板上和指挥塔上的人员纷纷跑向各自战位的照片。不过,没等美国战斗机升空,俄战斗机已扬长而去。爱拿对手寻开心的俄飞行员,事后还将所拍照片用电子邮件发给“小鹰”号航母。<br/><br/>&nbsp;&nbsp;&nbsp;&nbsp;对这几次侦察飞行,俄空军司令认为结果“相当鼓舞人心”,而且“这样的任务不会是就这么一两回!”并表示,这种行动对俄飞行员是极好的训练机会,同时也提供了美国航母活动情报。<br/><br/>&nbsp;&nbsp;&nbsp;&nbsp;冷战期间,苏、美战斗机这种“穿越飞行”极为频繁。但自苏联解体后,两国之间就再也没有进行过类似的行动。<br/><br/>&nbsp;&nbsp;&nbsp;&nbsp;除了苏-24MR侦察机和苏-27战斗机进行的“穿越飞行”外,2000年底,俄罗斯空军分两批向远东的两个基地调派了5架图-95战略轰炸机,其中2架飞抵靠近白令海的空军基地;另3架飞抵西伯利亚北部的空军基地。据推测,这5架战略轰炸机很可能按冷战惯例飞越白令海峡,逼近阿拉斯加空域,对美加的联合空防系统做试探性飞行。这在冷战时期很常见,只不过近十年来没发生过,这使得阿拉斯加美军基地气氛紧张。俄国防部曾表示:“它们肯定要朝阿拉斯加空域方向进行训练飞行。”这是苏联解体十年来俄战略轰炸机首次进驻远东,美国对此十分敏感。<br/><br/></p><center><b>哪里有对抗,哪里就是热点</b></center><p><br/><br/>&nbsp;&nbsp;&nbsp;&nbsp;除了前面所说的而外,当年苏联在美国家门口——加勒比海海域——的作战飞行也非常活跃,这些苏联飞机以古巴为基地。早在六十年代初,苏联便在古巴部署了作战飞机,到了1962年9月份,苏联米格-21就开始在古巴上空执行作战飞行了。美苏战斗机之间第一次空中接触发生在11月4日:一架米格-21拦截了两架F-104,这两架F-104隶属于美空军第八军第479战术战斗机联队,当时它们正在圣克拉拉附近执行侦察任务,双方没交火,F-104随后飞离。<br/><br/>&nbsp;&nbsp;&nbsp;&nbsp;尽管没发生空战,但这次行动也暴露出一定问题。事件中,苏联侦听到美国飞行员的无线电通话,美国飞行员报告说“遭到涂有红星机徽的米格机拦截”。为避免冲突显性化,苏联立即把所有的米格-21都涂上了古巴空军的标志。其实,不论是在朝鲜战争,还是六七十年代,驻扎在阿拉伯国家的苏联飞机在地中海海域执行侦察飞行时,苏联人经常采用类似的“变脸术”。<br/><br/>&nbsp;&nbsp;&nbsp;&nbsp;“古巴导弹危机”后,苏联将这种战斗机交给古巴并帮助其训练飞行员和机械师。古巴的米格-21与苏军进行了多次演习,古巴战斗机经常被用来拦截图-95,或对航行在加勒比海域的苏联舰队进行模拟攻击,以检验苏军战备状况。<br/><br/>&nbsp;&nbsp;&nbsp;&nbsp;就像增经令人眼花缭乱的活报剧演出,如今,美苏之间的海空角逐已渐渐远去,它们已经走入了历史。在这里,不妨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封,让那些往事见诸天日。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冷战已经结束,但作为两大军事大国,美俄之间的战略较量仍将会继续下去,它们今后还会上演什么剧目,还需我们拭目以待。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一个太平世界。</p><p>&nbsp;&nbsp;&nbsp;&nbsp;本文所披露的,仅是苏联/俄罗斯与美国及其盟友在公海上空所进行的角逐,这些角逐围绕着侦察与反侦察、拦截与反拦截展开。本文旨在用一些典型事件来串缀、反映它们进行空中角逐的某个不太为人所知的侧面。<br/><br/></p><center><b>巴伦支海上空惊心动魄的17分钟</b></center><br/><br/>&nbsp;&nbsp;&nbsp;&nbsp;1987年9月13日,机长扬·塞尔维森中尉与其他9名挪威机组人员,驾驶着一架编号为602的P-3B型“猎户座”飞机沿苏联沿岸执行侦察任务,该机隶属于挪威空军第333飞行中队。<br/>&nbsp;&nbsp;&nbsp;&nbsp;P-3B是一种美国生产的反潜巡逻机,装有四个螺旋桨。挪威是美国的欧洲盟国里第一个装备P-3的国家,该中队共有5架这种飞机,于1969年初陆续交付挪威空军。机组人员都在美国进行过培训,这些飞机随后部署在奥斯陆附近的福内堡机场。<br/>&nbsp;&nbsp;&nbsp;&nbsp;在叙述这场事件之前,还是先让我们打开地图来看一看,以便我们对其发生的背景有个大致的即象:苏联版图的左上端有个科拉半岛,位于这个半岛的摩尔曼斯克是苏联北方舰队的大本营,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潜艇基地,在苏联全盛时期,这里驻泊了120艘潜艇,比美国的潜艇总和还要多。这是一支可畏的力量。在摩尔曼斯克的外面就是巴伦支海,挪威就像是座桥头堡,扼守在这支庞大而可怕的水下舰队进入北大西洋的航道上,北约在这里部署了强大的反潜兵力,挪威的第333飞行中队便是其中之一。 好,让我们回到刚才。<br/>&nbsp;&nbsp;&nbsp;&nbsp;这架飞机一直沿着苏联海岸线附近向东航行。这一天所发生的事情,注定会令当事的双方永生难忘。<br/>&nbsp;&nbsp;&nbsp;&nbsp;10时39分,这架挪威飞机与一架前来拦截的苏联苏-27战斗机在空中遭遇,这架战斗机的前机身与垂尾漆着大大的红色“36”,非常醒目。它从外海方向以横滚动作从这架挪威飞机的左后方逼了上来。这是一架最新式的苏联战斗机,西方是首次在如此近的距离观察这种飞机。在接近过程中,该机打开机背减速板减速,近距离监视着挪威侦察机,气势逼人。从机窗望去,它就像一只展翅的金雕,机背打开的减速板就像乍起的颈羽,凶猛而怒气冲冲。而机身短粗的黑色P-3B则像一只丑陋、笨拙的鸭子。<br/>&nbsp;&nbsp;&nbsp;&nbsp;这架苏联战斗机越靠越近,挤压着挪威侦察机。最近时两机相距仅有2米,几乎是翼尖碰翼尖,以致从机窗望去,只能看到它的局部。它挂载的空空导弹近在咫尺,锐利的机翼前缘在阳光下发出寒光。苏联飞行员一脸冷峻地注视着他们。挪威的机组人员感到气氛压抑,后面发生的事情证明,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br/>&nbsp;&nbsp;&nbsp;&nbsp;当时两机的飞行高度为4500米,随后苏联战斗机飞离这架挪威侦察机,这架装有两台大推力发动机的苏联战斗机故意在近距离掠过时产生的强大喷射气流,使挪侦察机几乎操作失控,不过机组人员趁机拍下了一组这种苏联最新战斗机的照片。<br/>&nbsp;&nbsp;&nbsp;&nbsp;几分钟后,这架战斗机又兜了回来,再次以极近的距离压向挪威侦察机,机身上的钢钉、焊缝清晰可见,苏联飞行员的表情冷峻而刚毅。塞尔维森机长减速并示意苏联飞行员,自己的飞机要离开,苏联战斗机再次消失。<br/>&nbsp;&nbsp;&nbsp;&nbsp;但这架挪威飞机并没真走,它又转了回来。<br/>&nbsp;&nbsp;&nbsp;&nbsp;10时56分,当它距苏联海岸线48海里处时,那架苏-27第三次出现了。<br/>&nbsp;&nbsp;&nbsp;&nbsp;这次它径直飞到挪威侦察机的右翼下面,苏联飞行员准备动手了!只见他把飞机贴了上来,在这架即将倒霉的P-3B下面调整好了位置,然后猛然加速:只见苏联战斗机机尾发动机的喷口顿时腾起两条排空的喷焰,强大而耀眼,飞机就像一头钢甲怪兽,狂吼着笔直地跑向前方,摧枯拉朽、锐不可挡。他的驾驶技术非常精湛:他巧妙地使自己的座舱罩避开对方高速旋转、呼呼作响的螺旋桨,其左垂尾就象把直立的裁纸刀,准确、利落地在挪威侦察机的右外侧发动机下面划了过去,随着金属划过金属的啸叫、高速旋转的螺旋桨被打断的噼里啪啦声,只见P-3B的发动机短舱顿时被切开了一道口子,其中一片螺旋桨桨叶被打断了310厘米,断桨如同飞刀一般插入了挪威侦察机的机身,它的右发动机很快停了车,一股烟雾伴着纷扬的金属碎片向机尾飘散而去。<br/>&nbsp;&nbsp;&nbsp;&nbsp;转瞬,苏联战斗机一个利落的右滚飞,就再次消失了。在它离去的那一瞬,挪威机组人员看到苏联战斗机挂载的6枚导弹闪着寒光,令人不寒而栗。它还会不会翻过头来个致命一击?机组人员的心里谁也没底,恐惧笼罩着大家。万幸的是这架苏联战斗机没再出现,他返回了自己的机场,刚才他的飞机机尾也被对方螺旋桨打伤。<br/>&nbsp;&nbsp;&nbsp;&nbsp;其实,刚才这名苏联飞行员的行动对他自己危险性非常大。在空中,两架齐头并进的飞机之间,由于空中气流作用,其相对位置总是忽近忽远、始终在变化着。P-3B侦察机装有四台阿里逊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每台功率高达4600马力,高速旋转的螺旋桨简直就是台断头机,刚才的动作稍有偏差,他的脑袋就会搬家。作为一名常年跟飞机打交道的飞行员,这类血腥的事故他肯定耳闻自染过。<br/>&nbsp;&nbsp;&nbsp;&nbsp;塞尔维森机长驾驶着受损的飞机,一面发出求救信号,一面歪歪斜斜地狼狈离去,飞行高度一下掉了3000多米。对这些机组人员来说,他们从来没有过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掉了如此大的高度,扑面而来的海面看上去是如此之近,他们感到了死神已经伸出的手臂……<br/>&nbsp;&nbsp;&nbsp;&nbsp;仿佛神佑,奇迹发生了!几分钟后飞机终于改平了,两架挪威的F-16A战斗机也出现了,它们护卫着这架受伤的侦察机,返回了挪威最近的一处空军基地巴纳克。&nbsp;<br/>&nbsp;&nbsp;&nbsp;&nbsp;这场惊心动魄的空中较量共三个回合,历时17分钟。<br/>&nbsp;&nbsp;&nbsp;&nbsp;在这次事件中,苏联飞行员作风强悍、技术精湛。在空中,他驾驶着高速的喷气式战斗机给P-3B开了一刀,表明了他对机身坚固,性能超卓的苏-27的无比信任,也向世人证明了苏联飞行员的飞行技术和战斗意志,这样的结局是令P-3B驾驶员那西方式的头脑所料想不到的。<br/>&nbsp;&nbsp;&nbsp; 其实,在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对抗的强度与频度都是超乎人们想象的,但许多事件往往被双方有意掩饰起来。就挪威来说,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除了本文所披露的苏联战斗机拦截挪威侦察机外,也多次发生过挪威战斗机拦截苏联飞机的事情。事实上,西方所获得的有关苏联的最有价值的情报资料(其中包括苏联各种军用飞机的照片资料)都出自挪威空军。<br/><br/><center><b>猎熊者</b></center><p><br/><br/>&nbsp;&nbsp;&nbsp;&nbsp;在那名苏联飞行员拦截西方飞机的壮举已经成为流传甚广传奇的同时,让我们再来看看西方拦截苏联飞机的情况。西方飞行员对拦截行动有个一语双关的专门切口,叫“猎熊者”。<br/>&nbsp;&nbsp;&nbsp;&nbsp;20世纪70~80年代,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巅峰状态,其全球战略也令西方恐惧,当时的苏联领导人甚至宣称,“地球上没有一个角落不在苏联的考虑之列”。它不断插手国际事物,与美国的争夺、对抗进一步加剧。<br/>&nbsp;&nbsp;&nbsp;&nbsp;这个世界从来就是一个凭实力说话的世界,全盛时期的苏联咄咄逼人,有时这种对抗甚至就发生在美国的家门口。比如,有一次美国的“尼米兹”号航母刚从诺福克军港出港,就立即遭到两架苏联图-95RC型飞机的严密监视,它们多次从“尼米兹”号航母附近掠过,距离之近,几乎与被视为最具挑衅性的、从军舰头顶上飞过的“穿越飞行”无异。从航母上起飞的美国战斗机在空中追逐着这些苏联飞机,试图拦截并驱散它们,而机身庞大的“熊”式飞机毫不相让。双方你来我往,以致空中险象横生、火药味十足。作为空中对手,美国飞行员技术精湛、行事果断而鲁莽;而苏联飞行员则驾驶风格硬朗、粗放,有时近乎粗野。加之苏制轰炸机体型庞大,工艺粗糙,因而显得结实而笨重。两强相遇,场面火爆。<br/>&nbsp;&nbsp;&nbsp;&nbsp;1976年9月,美国与它的北约盟国在北大西洋举行了大规模演习,演习曾一度靠近苏联北方舰队的大本营摩尔曼斯克附近海域,随“小鹰”号航母出航的美国最新型的F-14A战斗机是首次在这片海域出现。对这种送到门口来的观察机会,苏联自然不会错过,他们出动了许多飞机进行跟踪与观察,以搜集这种飞机的各种数据。如果前文所说的挪威P-3B把苏-27引了出来而大有斩获的话,那么苏联人也同样大有斩获。对苏联飞行员来说,与美国F-14A型战斗机比翼齐飞是个绝好的观察机会。<br/>&nbsp;&nbsp;&nbsp;&nbsp;有时候,例行的行动也会爆出意外。比如1968年5月28日,一架苏联的图-16型轰炸机,对游戈于挪威附近海域的美国“埃塞克斯”号航母编队进行例行的监视与跟踪,但随后不久,这架苏联飞机就在美国人眼前,因发生机械故障而一头栽进海里并发生大爆炸,机组人员无一幸存。<br/>&nbsp;&nbsp;&nbsp;&nbsp;当年,苏美两国飞机的空中对抗极为频繁。在经历了诸多的不快与摩擦之后,两个核大国之间由于擦枪走火而引发严重对抗与冲突的危险随时可能发生。为此,美、苏两国签署了有关协议,以防止海上冲突的发生。<br/>&nbsp;&nbsp;&nbsp;&nbsp;在欧洲,除了上面提到的挪威、美国外,美国的其它盟国也经常出动飞机拦截频频造访的苏联军用飞机,在拦截苏联飞机时,北约飞行员通常要详细拍摄他们的跟踪对象。与苏联人一样,他们要飞得很近,以便抵近观察,这要冒很大风险。在空中,跟踪与反跟踪各不相让,很像警匪片中的飙车追逐,远谈不上“友好伴飞”。有时双方还用火控雷达互相照射、锁定,并进行剑拔弩张的模拟攻击。六十年代末,一架庞大的苏联图-95甚至把一架执行夜间拦截任务的英国“闪电”式战斗机给挤到了海里。</p><center><b>角逐于太平洋海</b></center><p><br/><img height="112" alt="" hspace="10" src="http://www.cos.org.cn/resource/2005624143228269.jpg" width="203" align="left" border="0" style="FILTER: ;"/>&nbsp;&nbsp;&nbsp;&nbsp;<font face="楷体_GB2312">金兰试剑</font>&nbsp;&nbsp;越南战争结束后,该国实现了统一。在各自利益的驱使下,苏越关系迅速升温。从七十年代中后期起,苏联加大了对越军事援助,还签署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国家利益从来都是永恒的,作为苏越结盟的重要条件之一,越南将金兰湾基地提供给苏联使用,苏越双方签订了为期25年的租约。此后,苏联在金兰湾部署了海军补给设施和电子侦听装备。由此,苏联在亚太地区有了一个重要立足点。它在西太平洋的前哨从海参崴大大向南延伸了,推进到了南中国海,逼进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马六甲海峡,从而为完成其全球部署迈出了极重要一步。<br/><br/>&nbsp;&nbsp;&nbsp;&nbsp;金兰湾是苏联与美国进行海上军事对抗的重要桥头堡,也是苏联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该基地除了驻泊了大量军舰外,还部署有轰炸机和战斗机。远航印度洋、太平洋等海域的苏联军舰都在这里加油、补给和修理,而飞机则常年在周边海域遂行作战飞行,行动非常活跃。呼啸而过的苏联飞机不时出现在美国及其盟友的军舰上方,侦察与反侦察、拦截与反拦截的空中角逐日趋频繁,美国视金兰湾的苏联军事基地为眼中钉。<br/><br/>&nbsp;&nbsp;&nbsp;&nbsp;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金兰湾基地的使用权,但俄罗斯和越南在金兰湾基地使用问题上的分歧加大。随着俄军事战略的收缩,金兰湾的军事价值也明显降低,加之俄罗斯国内经济困难,已无力支付昂贵的费用。最终,两国有关继续基地使用问题的谈判由于租借价格问题而搁浅。2002年5月,俄罗斯提前将金兰湾的全部设施移交给越南。<br/><br/>&nbsp;&nbsp;&nbsp;&nbsp;“熊”走了,美国长舒了一口气。<br/><br/>&nbsp;&nbsp;&nbsp;&nbsp;<font face="楷体_GB2312">火中取栗</font>&nbsp;&nbsp;1983年8月31日,凌晨。苏联远东萨哈林岛(库页岛)防空雷达显示屏上,一架身份不明的大型飞机正闯进其防空识别区上空,两架苏联的苏-15战斗机紧急起飞拦截。随后,苏联飞行员向指挥中心请求行动指示,指挥员下达了“击毁入侵飞机”的命令。这架编号为007的大韩航空公司波音747客机在库页岛上空被击落,机上269人全部罹难。007班机被击落之后,国际上一场以美国为主导的反苏浪潮随之而来,当时几乎没多少人料想到其内幕是如此复杂。<br/><br/>&nbsp;&nbsp;&nbsp;&nbsp;内幕究竟是怎么回事呢?<br/><br/>&nbsp;&nbsp;&nbsp;&nbsp;在007号客机闯进苏联领空之前,一架美国的RC-135侦察机一直在临近苏联的公海上空进行侦察飞行。堪察加半岛和萨哈林岛是苏联的军事重地,而它们所在的鄂霍次克海是苏联试验洲际弹道导弹的溅落区,美国自然对这一地区大有兴趣。RC-135每隔若干天就飞到这里侦察一番,以便了解苏军的战备状态以及有无异常军事活动。对这种飞机所执行的神秘使命,苏联人非常清楚,自然不会掉以轻心。RC-135一靠近就被苏的防空雷达紧盯不放。如果它胆敢进入苏联领空,等待它的必将是被击落的下场。有鉴于此,RC-135驾驶员生怕越雷池一步而招致灭顶之灾。但由于RC-135的航线就选择在民用航线附近,且有些民航机体型庞大,这就给某些人一种启示:用客机作掩护,就能飞到离苏联边境尽量近的地方,搜集到更多、更准确的情报,而且安全。<br/><br/>&nbsp;&nbsp;&nbsp;&nbsp;韩国客机被击落后,一名前美国国务院官员、75岁的约翰·盖伯尔根据大量资料提出了甚为惊人、但对苏联十分有利的一系列证据,他指出:007号客机被击落绝非无意和偶然,相反地是美国蓄意制造的一起借民航机做掩护从事间谍飞行,并且在事发后嫁祸于苏联的阴谋。再者,被击落的大韩航空公司客机本身也疑点重重。首先,波音747的导航系统相当先进;第二,机长曾长期在韩国空军服役,在加入大韩航空公司后经常飞这条航线,可说是经验丰富、轻车熟路;第三,日本的空管部门也增监听到事发时的有关通话并且录音,但日本人至今都不肯交出录音带。此外,令人不解的还有安克雷奇的空中管制中心早已发现飞机偏离航线,却始终没有对它发出警告。是否有人动用行政手段,干预了上述空管中心出面澄清与正常运作?总之,他的矛头所向,直指美、韩两国。<br/><br/>&nbsp;&nbsp; 韩国的客机表现又怎样呢?一位加拿大记者从防务专家那里获悉,韩国经常把客机当作飞行间谍站,它的班机一有机会就从苏联领空飞过。苏联《红星报》揭露说,早在70年代初,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和韩国大韩航空公司签订了一项关于利用其客机对苏联领土进行侦察飞行的绝密协定。尽管这种说法还需要印证,但韩国客机居然“偏航”了500多千米,美、韩合作的痕迹实在太重。<br/><br/>&nbsp;&nbsp;&nbsp;&nbsp;其实,在历史上使用民航机进行航空侦察早有先例。如英、法两国使用民航机对德国的空中侦察一直持续到二次大战爆发前几天,两国客机采用了当时英国发明的立体摄影法,没冒什么大的风险便获得了以往需要大量间谍才能弄到手的珍贵情报;又如在二战结束后的“柏林空运”期间,盟国亦曾利用执行人道空运任务的运输机侦察苏军部署等情报,在世界其它地区也有未经证实的类似行动。这涉及到一个政府为了国防需要是否有权公然践踏人权、弄虚作假、贼喊捉贼,并利用新闻自由为其政治利益服务的原则问题。可问题往往就出在,在国家利益面前,冠冕堂皇的道德教化没有市场,而国家利益总是最能站得住脚的硬道理。如是,韩国客机被击落的惨剧给美国带来了意外之喜,它被美国利用。事后,在美苏的宣传战中白宫因此占尽上风。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访问韩国时,曾把007号的黑盒子作为建交礼物送给韩国。<br/><br/>&nbsp;&nbsp;&nbsp;&nbsp;往事如风。现在,事情的真相对于那些死难者来说已毫无意义。不论007航班是否负有间谍使命,但无辜的乘客却成了大国政治的牺牲品。<br/><br/>&nbsp;&nbsp;&nbsp;&nbsp;<font face="楷体_GB2312">意外收获</font>&nbsp;&nbsp;除了前文所说的海空角逐外,在冷战高峰时期,别连科驾驶当时苏联最先进的米格-25战斗机叛逃事件非常著名,此事发生在1976年9月6日,叛逃的米格-25战斗机后来降落在日本北海道的函馆机场。<br/><br/>&nbsp;&nbsp;&nbsp;&nbsp;别连科飞抵日本北海道地区上空时,“鬼怪”式飞机正在这片空域巡逻,别连科希望被发现并引导着陆,日本空中自卫队的空防作战值班员命令值班飞1机予以拦截。曾有一段时间,“鬼怪”式飞机已发现苏联飞机并试图迫降它,但因高度太低,受地面杂波影响,别连科的米格-25从雷达上消失了,“鬼怪”飞机失去了目标,拦截失败。别连科继续降低高度,当飞行高度为250米时,他看到了机场,这是日本民用的函馆机场,距别连科起初想降落的空军基地只有150千米。由于米格-25上的燃料即将耗尽,别连科遂以360千米的时速冲向跑道。之后他打开减速伞并开始减速,但对这种又大又重的战斗机来说,函馆机场的跑道还是太短。最终飞机冲出了跑道,其起落架在松软的地面犁出了三道沟痕后停在了机场护栏前。令美国人庆幸的是,除机首轮胎的前罩破裂外,这架无比珍贵的米格-25并无其它损伤,但油箱内所剩燃油总共仅能维持其飞行30秒了!<br/><br/></p><center><img height="182" alt="" hspace="0" src="http://www.cos.org.cn/resource/2005624143447968.jpg" width="567" border="0" style="FILTER: ;"/></center><p><br/>&nbsp;&nbsp;&nbsp;&nbsp;别连科驾机叛逃事件使美国得以掌握了苏联最新的航空科技成果,这是个意外收获。那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拥有可以同米格-25匹敌的截击机。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这样说:“苏联的这种战斗机如此可怕,扩大生产后可能引起西方武器和战略的根本改变。”美空军司令也说:“这是世界最好的截击机。”<br/><br/>&nbsp;&nbsp;&nbsp;&nbsp;<font face="楷体_GB2312">冷战后的对抗</font>&nbsp;&nbsp;冷战结束后,俄派出飞机侦察美国舰队的情况较为少见了。但2000年10~11月,美国“小鹰”号航母在日本海域举行军事演习期间,多架俄罗斯飞机数次突破航母舰群防空预警雷达的探测,出其不意地掠过“小鹰”号上空。其中一次,两架俄战斗机甚至在60-70米的超低空从“小鹰”号上空高速掠过,这件事曾轰动一时。俄媒体曾得意地说,如果俄战斗机执行的是攻击任务的话,那么"小鹰"号早被击沉了。成功突防“小鹰”号舰群的是俄空军的苏-24MR侦察机和苏-27战斗机。11月7日,又有两架俄罗斯伊尔-38型侦察机避开航母雷达的侦测,再度成功从“小鹰”号战斗群上空掠过。<br/><br/>&nbsp;&nbsp;&nbsp;&nbsp;俄战斗机第一次超低空飞越航母的时候,每个人显然还没有醒悟过来,有的美国军人甚至还冲俄方飞机竖起V形手势,好像是夸驾驶员的技术一样。显然,他们是把俄机当成自己的了。当再次飞越美国航母的时候,他们看清了俄机机翼上的红星后,才意识到外国战斗机正在掠过他们的航母,这显然出乎美海军官兵的意料。俄战斗机清晰地拍下了“小鹰”号甲板上和指挥塔上的人员纷纷跑向各自战位的照片。不过,没等美国战斗机升空,俄战斗机已扬长而去。爱拿对手寻开心的俄飞行员,事后还将所拍照片用电子邮件发给“小鹰”号航母。<br/><br/>&nbsp;&nbsp;&nbsp;&nbsp;对这几次侦察飞行,俄空军司令认为结果“相当鼓舞人心”,而且“这样的任务不会是就这么一两回!”并表示,这种行动对俄飞行员是极好的训练机会,同时也提供了美国航母活动情报。<br/><br/>&nbsp;&nbsp;&nbsp;&nbsp;冷战期间,苏、美战斗机这种“穿越飞行”极为频繁。但自苏联解体后,两国之间就再也没有进行过类似的行动。<br/><br/>&nbsp;&nbsp;&nbsp;&nbsp;除了苏-24MR侦察机和苏-27战斗机进行的“穿越飞行”外,2000年底,俄罗斯空军分两批向远东的两个基地调派了5架图-95战略轰炸机,其中2架飞抵靠近白令海的空军基地;另3架飞抵西伯利亚北部的空军基地。据推测,这5架战略轰炸机很可能按冷战惯例飞越白令海峡,逼近阿拉斯加空域,对美加的联合空防系统做试探性飞行。这在冷战时期很常见,只不过近十年来没发生过,这使得阿拉斯加美军基地气氛紧张。俄国防部曾表示:“它们肯定要朝阿拉斯加空域方向进行训练飞行。”这是苏联解体十年来俄战略轰炸机首次进驻远东,美国对此十分敏感。<br/><br/></p><center><b>哪里有对抗,哪里就是热点</b></center><p><br/><br/>&nbsp;&nbsp;&nbsp;&nbsp;除了前面所说的而外,当年苏联在美国家门口——加勒比海海域——的作战飞行也非常活跃,这些苏联飞机以古巴为基地。早在六十年代初,苏联便在古巴部署了作战飞机,到了1962年9月份,苏联米格-21就开始在古巴上空执行作战飞行了。美苏战斗机之间第一次空中接触发生在11月4日:一架米格-21拦截了两架F-104,这两架F-104隶属于美空军第八军第479战术战斗机联队,当时它们正在圣克拉拉附近执行侦察任务,双方没交火,F-104随后飞离。<br/><br/>&nbsp;&nbsp;&nbsp;&nbsp;尽管没发生空战,但这次行动也暴露出一定问题。事件中,苏联侦听到美国飞行员的无线电通话,美国飞行员报告说“遭到涂有红星机徽的米格机拦截”。为避免冲突显性化,苏联立即把所有的米格-21都涂上了古巴空军的标志。其实,不论是在朝鲜战争,还是六七十年代,驻扎在阿拉伯国家的苏联飞机在地中海海域执行侦察飞行时,苏联人经常采用类似的“变脸术”。<br/><br/>&nbsp;&nbsp;&nbsp;&nbsp;“古巴导弹危机”后,苏联将这种战斗机交给古巴并帮助其训练飞行员和机械师。古巴的米格-21与苏军进行了多次演习,古巴战斗机经常被用来拦截图-95,或对航行在加勒比海域的苏联舰队进行模拟攻击,以检验苏军战备状况。<br/><br/>&nbsp;&nbsp;&nbsp;&nbsp;就像增经令人眼花缭乱的活报剧演出,如今,美苏之间的海空角逐已渐渐远去,它们已经走入了历史。在这里,不妨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封,让那些往事见诸天日。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冷战已经结束,但作为两大军事大国,美俄之间的战略较量仍将会继续下去,它们今后还会上演什么剧目,还需我们拭目以待。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一个太平世界。</p>
这样的对抗现在还有吗,中美?中日?沙发
<p>现实中的对抗每天都在发生</p>
<p>已阅!!!</p>[em05]
<p>路过而已.</p>
应该把穿越美军航母当成优秀达标考试,哈哈
<p>老死了,兵器知识原文</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