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超高空》没有讲的段子:“兵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7:00:27


在片中,当年参战的各位老人不断提起一个词:“兵器”。这是一个我军特有的军语词汇,在这段故事里,它指的就是我们当时使用的地空导弹。

这“兵器”来之不易。

1957年9月7日,以聂荣臻为团长,陈赓、宋任穷为副团长的中国工业代表团(实为中国国防工业代表团)乘伊尔-18专机从空军南苑机场升空,飞往莫斯科。

谈判从9月9日开始,涉及军事、原子能、导弹、飞机、无线电五个方向。经过历经35天的5次谈判,中苏双方于10月15日签订协定,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的原子能工业的协定》(实在太绕嘴,后来我国对其简称《国防新技术协定》)。

其中涉及导弹的部分是:

中国从苏联引进五种导弹及相关技术,包括

P-2地地导弹,国防科委代号541,国产代号“东风-1号”
C-2岸舰导弹,国防科委代号542,国产代号“海鹰-1号”
C-75地空导弹 国防科委代号543,国产代号“红旗-1号”
P-15舰舰导弹 国防科委代号544,国产代号“上游-1号”
K-5M空空导弹 国防科委代号545,国产代号“霹雳-1号”

C-75,英文写作S-75,北约代号SAM-2,即著名的“萨姆-2”地空导弹。它当时的引进代号543,之后成为了正式装备的兵器代号,中国第一支地空导弹兵部队也由此被称为543部队。

《角逐超高空》一片中,部队在东北翘首以盼的那趟列车,装载的就是第一批提供给中国的C-75。这一批一共5套兵器,共36发弹。其中三套用于作战装备,一套科研,一套训练。

1958年10月,543部队正式成立。这是一支大量配备技术军官的部队,具有初高中学历的年轻人很多,在当时已算是难得。

即便如此,正像片中描述的,这些“高学历”的军官当时对于地空导弹这个“兵器”还毫无所知。

对“兵器”感到神秘的何止是他们。

击落敌机后,朱德元帅曾问二营营长岳振华:“你那个导弹有多大?”他用手比成碗口状,“有这么大吗?”

这是一支靠小米加步枪打出新中国的军队。从统帅到士兵,都充满了对先进技术装备的渴望。

引进成品的同时,苏联政府也向中国提供了 C-75系统的生产许可证。国产化工作由国防部五院抓总,111厂负责配装导弹的液体火箭发动机“73号机”仿制;112厂负责弹体仿制与生产。

1958年,二机部四局决定112厂仿制C-75工程(工厂产品代号B-750)启动。为建立导弹生产线,1959年3月开始建筑71号导弹装配厂房,1960年3月完工,建筑面积11656平米;1960年,机械厂房开工,1963年9月完工,建筑面积6250平米;1960年6月,203压缩空气站、204气瓶试验室开工,分别于1962年、1963年完工,建筑面积1972平米;先后共建筑导弹生产线面积19878平米。

1959年3月,112厂收到苏联设计资料后,在飞机设计室内设立了第24组,后扩大为第二设计科,专门负责导弹生产设计工作。1960年,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并拒付欠交的导弹设计资料,使得该弹研制进度拖后。1961年,仿制工作重新开展,设计人员对手中的图纸和资料进行了全面复查和补充。在不得已的“自力更生”情况下攻克了20多项技术关键,改进设计260余项,B-750全面铺开试制。

1963年,在试制工作同时,112厂开始尝试修理C-75导弹。1963年完成3发,1964年完成19发,1965年完成5发,共修理27发。

负责火箭发动机仿制的111厂在1959年3月将73号机投入试制,1960年底通过“先锋批”试制考核,进入工艺定型。到1963年3月 ,111厂共生产了4批51台发动机,同年8月,又生产出第6批5台。12月,国家鉴定验收委员会鉴定73号机合格,批准小批生产。1964年,111厂生产该机3批39台,质量稳定,工作可靠。此时,工厂批生产能力和条件具备,1965年安排生产100台,全部配装112厂的导弹,交付部队。



1964年,B-750(红旗-1号)01批20发弹在112厂投产试制,同年5月至10月在靶场先后击落米格-15型靶机和高空模拟目标,靶试6发合格。1964年,112厂交付导弹11发,同年12月10日,国务院特种武器定型委员会批准该弹定型转入成批生产。1965年,112厂交付“红旗-1号”地空导弹100发。

萨姆,有了中国名字“红旗”。



部队在实战中发现,随着敌机性能和电子战手段的提高,C-75和红旗-1号兵器存在抗干扰和射程、射高上的不足。112厂第二设计科认真对红旗-1号弹进行了研究,用9个月时间计算出378条质点控制弹道,最后核实了导弹性能和杀伤区域,会同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四机部786厂和空军有关单位提出了改型设计方案。三机部部长孙志远向周恩来总理作了汇报。

1965年4月19日,中央军委召集61个单位讨论新型地空导弹方案,将改型弹正式命名为“红旗-2号”地对空导弹,加速研制。1966年底,“红旗-2号”导弹武器系统通过定型试验,1967年7月10日投入批量生产。



改进后的“红旗-2号”导弹比“红旗-1号”杀伤区高度提高2.5公里,最大射程提高3公里。

从此长缨在手,“红旗”漫卷西风。







资料来源:

《飞鸣镝》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4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志》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史志编辑办公室 1990
《跻身喷气时代:中国航空工业1951-196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3
《空天铸剑 人民空军腾飞和装备发展实录》    蓝天出版社 2011
《蓝天之路》     空军政治部 1992
《中国空军百科全书》   本书编委 2005

谨致谢意。敬请关注《角逐超高空没有讲的段子》后续篇章。


在片中,当年参战的各位老人不断提起一个词:“兵器”。这是一个我军特有的军语词汇,在这段故事里,它指的就是我们当时使用的地空导弹。

这“兵器”来之不易。

1957年9月7日,以聂荣臻为团长,陈赓、宋任穷为副团长的中国工业代表团(实为中国国防工业代表团)乘伊尔-18专机从空军南苑机场升空,飞往莫斯科。

谈判从9月9日开始,涉及军事、原子能、导弹、飞机、无线电五个方向。经过历经35天的5次谈判,中苏双方于10月15日签订协定,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的原子能工业的协定》(实在太绕嘴,后来我国对其简称《国防新技术协定》)。

其中涉及导弹的部分是:

中国从苏联引进五种导弹及相关技术,包括

P-2地地导弹,国防科委代号541,国产代号“东风-1号”
C-2岸舰导弹,国防科委代号542,国产代号“海鹰-1号”
C-75地空导弹 国防科委代号543,国产代号“红旗-1号”
P-15舰舰导弹 国防科委代号544,国产代号“上游-1号”
K-5M空空导弹 国防科委代号545,国产代号“霹雳-1号”

C-75,英文写作S-75,北约代号SAM-2,即著名的“萨姆-2”地空导弹。它当时的引进代号543,之后成为了正式装备的兵器代号,中国第一支地空导弹兵部队也由此被称为543部队。

《角逐超高空》一片中,部队在东北翘首以盼的那趟列车,装载的就是第一批提供给中国的C-75。这一批一共5套兵器,共36发弹。其中三套用于作战装备,一套科研,一套训练。

1958年10月,543部队正式成立。这是一支大量配备技术军官的部队,具有初高中学历的年轻人很多,在当时已算是难得。

即便如此,正像片中描述的,这些“高学历”的军官当时对于地空导弹这个“兵器”还毫无所知。

对“兵器”感到神秘的何止是他们。

击落敌机后,朱德元帅曾问二营营长岳振华:“你那个导弹有多大?”他用手比成碗口状,“有这么大吗?”

这是一支靠小米加步枪打出新中国的军队。从统帅到士兵,都充满了对先进技术装备的渴望。

引进成品的同时,苏联政府也向中国提供了 C-75系统的生产许可证。国产化工作由国防部五院抓总,111厂负责配装导弹的液体火箭发动机“73号机”仿制;112厂负责弹体仿制与生产。

1958年,二机部四局决定112厂仿制C-75工程(工厂产品代号B-750)启动。为建立导弹生产线,1959年3月开始建筑71号导弹装配厂房,1960年3月完工,建筑面积11656平米;1960年,机械厂房开工,1963年9月完工,建筑面积6250平米;1960年6月,203压缩空气站、204气瓶试验室开工,分别于1962年、1963年完工,建筑面积1972平米;先后共建筑导弹生产线面积19878平米。

1959年3月,112厂收到苏联设计资料后,在飞机设计室内设立了第24组,后扩大为第二设计科,专门负责导弹生产设计工作。1960年,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并拒付欠交的导弹设计资料,使得该弹研制进度拖后。1961年,仿制工作重新开展,设计人员对手中的图纸和资料进行了全面复查和补充。在不得已的“自力更生”情况下攻克了20多项技术关键,改进设计260余项,B-750全面铺开试制。

1963年,在试制工作同时,112厂开始尝试修理C-75导弹。1963年完成3发,1964年完成19发,1965年完成5发,共修理27发。

负责火箭发动机仿制的111厂在1959年3月将73号机投入试制,1960年底通过“先锋批”试制考核,进入工艺定型。到1963年3月 ,111厂共生产了4批51台发动机,同年8月,又生产出第6批5台。12月,国家鉴定验收委员会鉴定73号机合格,批准小批生产。1964年,111厂生产该机3批39台,质量稳定,工作可靠。此时,工厂批生产能力和条件具备,1965年安排生产100台,全部配装112厂的导弹,交付部队。

红旗-1.png (536.3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8-11 11:32 上传



1964年,B-750(红旗-1号)01批20发弹在112厂投产试制,同年5月至10月在靶场先后击落米格-15型靶机和高空模拟目标,靶试6发合格。1964年,112厂交付导弹11发,同年12月10日,国务院特种武器定型委员会批准该弹定型转入成批生产。1965年,112厂交付“红旗-1号”地空导弹100发。

萨姆,有了中国名字“红旗”。

红旗-1-01.png (364.09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8-11 11:32 上传



部队在实战中发现,随着敌机性能和电子战手段的提高,C-75和红旗-1号兵器存在抗干扰和射程、射高上的不足。112厂第二设计科认真对红旗-1号弹进行了研究,用9个月时间计算出378条质点控制弹道,最后核实了导弹性能和杀伤区域,会同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四机部786厂和空军有关单位提出了改型设计方案。三机部部长孙志远向周恩来总理作了汇报。

1965年4月19日,中央军委召集61个单位讨论新型地空导弹方案,将改型弹正式命名为“红旗-2号”地对空导弹,加速研制。1966年底,“红旗-2号”导弹武器系统通过定型试验,1967年7月10日投入批量生产。

红旗-2.jpg (559.04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8-11 11:33 上传



改进后的“红旗-2号”导弹比“红旗-1号”杀伤区高度提高2.5公里,最大射程提高3公里。

从此长缨在手,“红旗”漫卷西风。

红旗-2-01.jpg (466.86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8-11 11:34 上传




表.png (617.45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8-11 11:35 上传




资料来源:

《飞鸣镝》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4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志》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史志编辑办公室 1990
《跻身喷气时代:中国航空工业1951-196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3
《空天铸剑 人民空军腾飞和装备发展实录》    蓝天出版社 2011
《蓝天之路》     空军政治部 1992
《中国空军百科全书》   本书编委 2005

谨致谢意。敬请关注《角逐超高空没有讲的段子》后续篇章。
还有这回事儿。。。涨姿势
国产红旗二的主发动机是液体推进的。但是,据说是可贮藏的液体推进剂。是不是说,一旦加注液体推进剂后,就不能再将其抽出,等需要的时候再次加注?
红旗二号能装更多的液体燃料,所以扩大了杀伤远界,貌似导弹尺寸并没有加大,如何做到的?优化了结构布局?
满满的干货,学习了!
期待天哥的南疆出境侦查的科普~
还有,红旗三号外形,看着和二号没啥变化,主要改进在哪?
1957年10月7日的那个,前几天看过视频。打了三发萨姆-2,当时准备了6发。(国庆后足足等了6天,就快撤掉的时候送人头来了)
那时候第一次打高空侦察记不容易啊,那个弯弯的飞行员算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导弹打下来的飞行员了
1957年10月7日的那个,前几天看过视频。打了三发萨姆-2,当时准备了6发。(国庆后足足等了6天,就快撤掉的 ...
不是的……
其实当年完全可以借鉴苏联C75上舰的做法,051背HQ-2,解决有无问题。这样就增加了HQ-2系统的机动性!又初步缓解了舰队防空问题。
90年代初的时候, 我们已经把 红旗2改成了 可以射击所有苏联空对地武器的大杀器~

这是我在 《兵器》 杂志大概 十年前的一篇 介绍红旗2的 连载里看到的话,也不知是真是假~


另外,苏联当时给我们的压力,比现在美帝的压力大多了
爱抽烟的野猫 发表于 2016-8-11 12:48
红旗二号能装更多的液体燃料,所以扩大了杀伤远界,貌似导弹尺寸并没有加大,如何做到的?优化了结构布局?
文中的说法是优化了弹道。
酒后胡言 发表于 2016-8-13 19:34
其实当年完全可以借鉴苏联C75上舰的做法,051背HQ-2,解决有无问题。这样就增加了HQ-2系统的机动性!又初步 ...
ID起的真是贴切你查查051和HQ2的大小
楼主有空讲讲红旗-2之后的事呗,一直到红酒。

潜水之王 发表于 2016-8-13 20:14
ID起的真是贴切你查查051和HQ2的大小


呵呵!您不妨找度娘查查“科特林”和“基尔丁”。

看您注册时间是2008年,2008年的超大可是有海版大佬的经典文献介绍前苏联的驱逐舰。而且就是在您注册日之后不久。

好吧,看在2008年的份上,简单介绍一二:
1. 科特林级火炮驱逐舰(56型)中有部分改装为56K型:取消了后主炮、副炮安装了一套C75系统;有称萨姆-科特林的。
2. 基尔丁级(57型)或可以看作是科特林级大改,去掉前、后主炮各安装了一套C75系统(总共2套)成为防空导弹驱逐舰。

看当年江东级被HQ61给憋屈的囧样,江东级的一艘(忘记舷号了)欠装成为火炮护卫舰。就没想过再造它几艘051济南级?
想想济南号都敢拆掉后主炮该直升机机库,怎么就不能改他一套红旗2上去?!先解决有无的问题不行吗?!
好吧,就算是红旗2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勤务方面多有不便(苏联人先用先有了再说,效率低就再建两艘,编队编大点……),那就把液体该成固体,降降性能未尝不可。
体积太大了,装不了几枚备弹?!面防改点防,去掉助推器,降低射程,先解决有无再说!
要想周全,拿实力出来说话?!实力不够,等了又等!性能没达标,迟迟大不了标,下马……在立项!老司机说话了,不怕慢,就怕站;这一站,再起步,多少年蹉跎!
有个红旗旅大放在那里,后续型号岂不就有充足的研发周期,不用着急上火?!有了红旗旅大放在那里,时不时走走,是不是练练,是不是放几响,基础经验更加有助新型号的研发。

如果当年051基本型、051-HQ型联合编队护驾科考……还会担心猴子的SU-22吗。
如果当年有051-HQ型,相当于要地防空圈前出,好比现在的海基反导的雏形。
潜水之王 发表于 2016-8-13 20:14
ID起的真是贴切你查查051和HQ2的大小


呵呵!您不妨找度娘查查“科特林”和“基尔丁”。

看您注册时间是2008年,2008年的超大可是有海版大佬的经典文献介绍前苏联的驱逐舰。而且就是在您注册日之后不久。

好吧,看在2008年的份上,简单介绍一二:
1. 科特林级火炮驱逐舰(56型)中有部分改装为56K型:取消了后主炮、副炮安装了一套C75系统;有称萨姆-科特林的。
2. 基尔丁级(57型)或可以看作是科特林级大改,去掉前、后主炮各安装了一套C75系统(总共2套)成为防空导弹驱逐舰。

看当年江东级被HQ61给憋屈的囧样,江东级的一艘(忘记舷号了)欠装成为火炮护卫舰。就没想过再造它几艘051济南级?
想想济南号都敢拆掉后主炮该直升机机库,怎么就不能改他一套红旗2上去?!先解决有无的问题不行吗?!
好吧,就算是红旗2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勤务方面多有不便(苏联人先用先有了再说,效率低就再建两艘,编队编大点……),那就把液体该成固体,降降性能未尝不可。
体积太大了,装不了几枚备弹?!面防改点防,去掉助推器,降低射程,先解决有无再说!
要想周全,拿实力出来说话?!实力不够,等了又等!性能没达标,迟迟大不了标,下马……在立项!老司机说话了,不怕慢,就怕站;这一站,再起步,多少年蹉跎!
有个红旗旅大放在那里,后续型号岂不就有充足的研发周期,不用着急上火?!有了红旗旅大放在那里,时不时走走,是不是练练,是不是放几响,基础经验更加有助新型号的研发。

如果当年051基本型、051-HQ型联合编队护驾科考……还会担心猴子的SU-22吗。
如果当年有051-HQ型,相当于要地防空圈前出,好比现在的海基反导的雏形。
酒后胡言 发表于 2016-8-13 21:30
呵呵!您不妨找度娘查查“科特林”和“基尔丁”。

看您注册时间是2008年,2008年的超大可是有海版大 ...
       SA-N-2舰空导弹是在陆军SA-2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舰空武器系统,1957年试射,1961年试验完成。该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方式,最大射程为50千米,有效射高1-28千米,弹长10.7米,翼展1.8米,发射重量2300千克,战斗部为高爆破片式,装药120千克。导弹的动力装置为一级固体助推器和二级液体发动机,采用倾斜发射架发射,飞行速度3.5马赫。SA-N-2的实际性能有着许多亮点,最大射程、射高、最大飞行速度、发射重量、战斗部重量等数据都在第一代舰空导弹中占据领先位置。但是系统的尺寸、重量太大,装填系统工作周期太长(8-13分钟),最终只是作为一种具有开拓性的舰艇装备试验品,没有正式列装。
       前苏联最初是想将其和SA - N - 1 型搭配使用,由SA-N-2型负责舰队的中、远程防空,SA - N - 1 型担负中、近程防空。但由于SA -N - 2 型整个系统过于庞大,舰上难以为系统中的制导雷达提供合适的稳定平台,不易精确制导导弹,所以只装备了一艘“捷尔任斯基”号巡洋舰,此后再也未改装和新装备其它舰只。这也令前苏联海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中远程防空系统,迫使苏联海军不能随心所欲地在远洋活动。

       您看:按您所说滴办,就是这么个结果

酒后胡言 发表于 2016-8-13 21:30
呵呵!您不妨找度娘查查“科特林”和“基尔丁”。

看您注册时间是2008年,2008年的超大可是有海版大 ...


       SA-N-2舰空导弹是在陆军SA-2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舰空武器系统,1957年试射,1961年试验完成。该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方式,最大射程为50千米,有效射高1-28千米,弹长10.7米,翼展1.8米,发射重量2300千克,战斗部为高爆破片式,装药120千克。导弹的动力装置为一级固体助推器和二级液体发动机,采用倾斜发射架发射,飞行速度3.5马赫。SA-N-2的实际性能有着许多亮点,最大射程、射高、最大飞行速度、发射重量、战斗部重量等数据都在第一代舰空导弹中占据领先位置。但是系统的尺寸、重量太大,装填系统工作周期太长(8-13分钟),最终只是作为一种具有开拓性的舰艇装备试验品,没有正式列装。
       前苏联最初是想将其和SA - N - 1 型搭配使用,由SA-N-2型负责舰队的中、远程防空,SA - N - 1 型担负中、近程防空。但由于SA -N - 2 型整个系统过于庞大,舰上难以为系统中的制导雷达提供合适的稳定平台,不易精确制导导弹,所以只装备了一艘“捷尔任斯基”号巡洋舰,此后再也未改装和新装备其它舰只。这也令前苏联海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中远程防空系统,迫使苏联海军不能随心所欲地在远洋活动。

       您看:按您所说滴办,就是这么个结果
       还有56K型(“萨姆•科特林”级)安装了一座M-1“波浪”(SA-N-1“果阿”)舰空导弹系统哦
酒后胡言 发表于 2016-8-13 21:30
呵呵!您不妨找度娘查查“科特林”和“基尔丁”。

看您注册时间是2008年,2008年的超大可是有海版大 ...


       SA-N-2舰空导弹是在陆军SA-2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舰空武器系统,1957年试射,1961年试验完成。该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方式,最大射程为50千米,有效射高1-28千米,弹长10.7米,翼展1.8米,发射重量2300千克,战斗部为高爆破片式,装药120千克。导弹的动力装置为一级固体助推器和二级液体发动机,采用倾斜发射架发射,飞行速度3.5马赫。SA-N-2的实际性能有着许多亮点,最大射程、射高、最大飞行速度、发射重量、战斗部重量等数据都在第一代舰空导弹中占据领先位置。但是系统的尺寸、重量太大,装填系统工作周期太长(8-13分钟),最终只是作为一种具有开拓性的舰艇装备试验品,没有正式列装。
       前苏联最初是想将其和SA - N - 1 型搭配使用,由SA-N-2型负责舰队的中、远程防空,SA - N - 1 型担负中、近程防空。但由于SA -N - 2 型整个系统过于庞大,舰上难以为系统中的制导雷达提供合适的稳定平台,不易精确制导导弹,所以只装备了一艘“捷尔任斯基”号巡洋舰,此后再也未改装和新装备其它舰只。这也令前苏联海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中远程防空系统,迫使苏联海军不能随心所欲地在远洋活动。

       您看:按您所说滴办,就是这么个结果
       还有56K型(“萨姆•科特林”级)安装了一座M-1“波浪”(SA-N-1“果阿”)舰空导弹系统哦
潜水之王 发表于 2016-8-14 00:35
SA-N-2舰空导弹是在陆军SA-2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舰空武器系统,1957年试射,1961年试验完成。该导弹 ...
1. 56K型有几艘,57型有几艘,可不只有一艘巡洋舰。
2. 好不好,先试装一艘或者几艘,用过才知道。实地用过才能发现问题,在后续的改型和新型号中解决问题。我们国家很多装备之所以研发周期长,是因为把新型号想得太简单,另外因为钱少,所以想考设计研发人员不断地计算讨论和修改进行完善,素不知这样导致一个又一个漫漫无期的钓鱼工程。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有不少装备都是先有成熟老平台进行组合和验证后为新型号的研发提供了充分的论证、经验积累和子系统测试。例如TU144之前,用MIG21的机身前后改装了两套无尾大三角机翼进行气动测试,很快就确定了翼型。
酒后胡言 发表于 2016-8-14 00:45
1. 56K型有几艘,57型有几艘,可不只有一艘巡洋舰。
2. 好不好,先试装一艘或者几艘,用过才知道。实地 ...
56K型(“萨姆•科特林”级)
在56型批量生产的同时,一艘1953.7.25开工的名叫“威武”的舰在中途被改装成携带舰空导弹的56K型。此型开了红色海军驱逐舰导弹化的先河,由于为试验舰,所以只造了一艘。

本型舰前半段的主副炮、火箭反潜深弹配置和56PLO型相同。和基型相比,后烟囱后的鱼雷发射装置、130毫米主炮和45毫米副炮都被拆除,在原位置安装了一座M-1“波浪”(SA-N-1“果阿”)舰空导弹系统的发射平台。

SA-N-1“果阿”不是SA-2哦
其实当年完全可以借鉴苏联C75上舰的做法,051背HQ-2,解决有无问题。这样就增加了HQ-2系统的机动性!又初步 ...
051太小了,毛子是拿斯维尔德洛夫级装的sam-2
其实当年完全可以借鉴苏联C75上舰的做法,051背HQ-2,解决有无问题。这样就增加了HQ-2系统的机动性!又初步 ...
苏联可是在斯维尔德罗夫巡洋舰上加了一套c75,051累死扛不住
呵呵!您不妨找度娘查查“科特林”和“基尔丁”。

看您注册时间是2008年,2008年的超大可是有海版大 ...
加装的是萨姆-3的舰空版,不是萨姆-2
051当初和牛牛合作,想装海标枪都不成(弹库没处放)何况萨姆-2
酒后胡言 发表于 2016-8-13 19:34
其实当年完全可以借鉴苏联C75上舰的做法,051背HQ-2,解决有无问题。这样就增加了HQ-2系统的机动性!又初步 ...
当年的055计划用红旗2防空
爷爷的儿子 发表于 2016-8-13 19:49
90年代初的时候, 我们已经把 红旗2改成了 可以射击所有苏联空对地武器的大杀器~

这是我在 《兵器》 杂 ...
我当时很震惊——这货居然能打苏联的超音速空地导弹,简直神了。
看这个片子时,得知老早咱都会仿制导弹了
能否再多些内容啊。
爱抽烟的野猫 发表于 2016-8-11 12:58
还有,红旗三号外形,看着和二号没啥变化,主要改进在哪?
http://www.9ifly.cn/thread-3794-1-1.html,你要的红旗3号,附赠红旗4号
如果用俄文字母的话,544仿制的是“П-15”。P-15是英文字母的表示法。

文中红旗系列的研制,是站在沈飞的角度写的。实际上,沈飞只是生产厂,研制任务是国防部五院负责的。当然红1基本是仿制,厂方可能起的作用相对大一些。

1965年的战绩,一营使用的装备是SA-2的系统,但是导弹已经是红旗-1号了。
记得好像是,三发命中概率97%。如果上了舰,前后俩双联装发射架一次齐射才可能搞掉一个目标……
sunbamboo124 发表于 2016-8-16 13:32
记得好像是,三发命中概率97%。如果上了舰,前后俩双联装发射架一次齐射才可能搞掉一个目标……
单发命中率70%.
stonewanglei24 发表于 2016-8-11 12:38
国产红旗二的主发动机是液体推进的。但是,据说是可贮藏的液体推进剂。是不是说,一旦加注液体推进剂后,就 ...
可以的抽出的,但要认真的清洗。清洗下来的水,流到哪,那寸草不生......
比较胖狴犴 发表于 2016-8-15 22:03
http://www.9ifly.cn/thread-3794-1-1.html,你要的红旗3号,附赠红旗4号
红旗3号一共只装备了一套
好大一场雪 发表于 2016-8-17 17:00
红旗3号一共只装备了一套
就只是试验性质的装备。
继续膜拜天叔!~
lufang_xy 发表于 2016-8-14 09:29
苏联可是在斯维尔德罗夫巡洋舰上加了一套c75,051累死扛不住
重庆要是修复了可以考虑一下
重庆要是修复了可以考虑一下
斯一万多吨,重庆才6000吧

潜水之王 发表于 2016-8-14 00:32
SA-N-2舰空导弹是在陆军SA-2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舰空武器系统,1957年试射,1961年试验完成。该导弹 ...


果断上来承认错误,自己打脸:
1. 目前所查的网上资料(在国外出差,手里没有纸板资料),C75的确只在斯维尔德诺夫级巡洋舰捷尔仁斯基号上改造加装了一套装置。
2. 而科特林级和基尔丁级上面的桁架结构发射导轨的发射架不是C75的而是一种反舰导弹的。以前不求甚解一直以为是C75系统的发射架。所以当年曾以为基尔丁级是防空驱逐舰。
3. 很抱歉我的固执,但是事实上我仍然有疑问,就是早年有份杂志(好像是《战场》还是《现代舰船》A、B版,有些早了)介绍我国驱逐舰发展史的一篇文章中曾附有科特林级驱逐舰和基尔丁级驱逐舰的线图,另外有张照片是科特林级舰尾发射架(没了后主炮和副炮,只有一个比济南号的直升机机库低矮一些的类似机库规整平台上的发射架)发射C75的照片,黑白的,线条不是特别清晰,但是“果阿”和C75的轮廓特点区别我是完全清楚的,科特林和斯维尔德诺夫(当年斯维尔德诺夫的外形是比较喜欢的)的轮廓我也是完全清楚的。是不是临时拿一艘科特林改装的试验舰?试验以后效果不好又拆除了?!
4. 那篇文章我还记得比较清楚,也提到了当年曾想引进而未果的海标枪。
5. 结婚、搬家卖了不少杂志,不好保证那本还在不在。回国后找找看。也可能时间久远,记忆模糊了。
潜水之王 发表于 2016-8-14 00:32
SA-N-2舰空导弹是在陆军SA-2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舰空武器系统,1957年试射,1961年试验完成。该导弹 ...


果断上来承认错误,自己打脸:
1. 目前所查的网上资料(在国外出差,手里没有纸板资料),C75的确只在斯维尔德诺夫级巡洋舰捷尔仁斯基号上改造加装了一套装置。
2. 而科特林级和基尔丁级上面的桁架结构发射导轨的发射架不是C75的而是一种反舰导弹的。以前不求甚解一直以为是C75系统的发射架。所以当年曾以为基尔丁级是防空驱逐舰。
3. 很抱歉我的固执,但是事实上我仍然有疑问,就是早年有份杂志(好像是《战场》还是《现代舰船》A、B版,有些早了)介绍我国驱逐舰发展史的一篇文章中曾附有科特林级驱逐舰和基尔丁级驱逐舰的线图,另外有张照片是科特林级舰尾发射架(没了后主炮和副炮,只有一个比济南号的直升机机库低矮一些的类似机库规整平台上的发射架)发射C75的照片,黑白的,线条不是特别清晰,但是“果阿”和C75的轮廓特点区别我是完全清楚的,科特林和斯维尔德诺夫(当年斯维尔德诺夫的外形是比较喜欢的)的轮廓我也是完全清楚的。是不是临时拿一艘科特林改装的试验舰?试验以后效果不好又拆除了?!
4. 那篇文章我还记得比较清楚,也提到了当年曾想引进而未果的海标枪。
5. 结婚、搬家卖了不少杂志,不好保证那本还在不在。回国后找找看。也可能时间久远,记忆模糊了。
HALALIA 发表于 2016-8-18 11:40
重庆要是修复了可以考虑一下
当年不爽的是:种花家的四大金刚是实实在在真金白银买的。而同时期,苏联送给印度尼西亚苏加诺一艘斯维尔德诺夫级巡洋舰奥尔忠尼启则号和几艘科特林级驱逐舰(前者巡洋舰是一定的,但是后者是否是科特林及就不知道了)。只是据说不适应热带环境,保养差,很快就废掉了……加之苏哈托政变上台清算印尼共……
好大一场雪 发表于 2016-8-17 16:51
可以的抽出的,但要认真的清洗。清洗下来的水,流到哪,那寸草不生......
什么东西那么霸道?偏二甲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