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 ——中美关系的前世今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59:41
<p><font color="#ee1169" size="6">破冰</font></p><p>&nbsp;</p><p></p><p>&nbsp;</p><p>&nbsp;</p><p>&nbsp;</p><p></p><p>&nbsp;</p><p>早春二月 ——中美关系的前世今生</p><p>&nbsp;</p><p>□武 卫 </p><p><font color="#ee1169" size="6"></font>&nbsp;</p><p>&nbs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nbsp; &nbsp;34年前的2月21日是令世界震惊的日子。 1972年2月21日,北京时间上午8时54分,尼克松的专机飞抵上海虹桥机场作短暂技术停留。11时27分,专机在北京首都机场着陆。11时30分,尼克松总统和夫人走下飞机。尼克松总统向迎候在机场的周恩来总理首先伸出手去,两位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尼克松事后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尼克松总统。 27日,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在公报中,双方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在台湾问题上中方重申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当乾隆爷潇洒地行走在江南的灵山秀水之间时,华盛顿正和他的战友们为构建一个独立而伟大的家园浴血奋斗。 当乾隆爷把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辉煌推向极至的时候,华盛顿和他战友们的构建也基本完成了——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美国独立了。 幼小的美国没有满足于在她那块同样地大物博的土地上“刨食”,迅速地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东方那个庞大而富有的古老帝国。在取得独立的第二年,即乾隆四十九年的时候,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美国商船就在2月22日——华盛顿的生日那一天起锚,驶向了中国的广州。半年后,长达1.13万海里的航程结束于广州黄埔港,船长的手记这样写到:“中国皇后号荣幸地升起了在这海域从未有人升起或看见过的第一面美国国旗,这一天就是1784年8月28日。” 1784年2月22日开始的航程被认为是中美之间的最早交往。这种交往为成长中的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由于“中国皇后号”的巨大示范效应;此行净赚3.77多万美元,盈利率高达25%,并受到美国国会的通令嘉奖,美国商界掀起一股“中国热”。此后,美国各地商人相继到广州做生意,从而加速了美国在西海岸乃至阿拉斯加、檀香山、萨摩亚群岛诸处的经济开发。1790年,中国货已占了美国进口货物总量的七分之一。美国同中国的贸易额仅次于英国。1800年有三分之一的美国船只驶抵中国,中美通商对美国带来了巨大经济利益。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美商赴华贸易每年所得利润最高达3000万元之多。 此后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一个巨人的衰落伴随的是另一个巨人的崛起,而且在倒地的巨人身上,也可见到另一巨人的脚印。 当小小的乒乓球把两个巨人重新联系到一起的时候,又是2月。34年前的今天,1972年的2月27日,中美两国政府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公报》,2月28日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在对抗20多年之后,中美两国政府开始向关系正常化方面发展,为两国建交奠定了基础。 这个2月对中国的意义类同于乾隆四十九年的2月对美国的意义,都是一种开始,都是把目光投向另一个世界。而且这种开始都带来了丰硕的成果,1979年中美贸易额是25亿美元,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2005年1-11月的中美贸易额就达1915.5亿美元,其中我国对美出口1476.4亿美元,进口439.2亿美元。中方顺差达1037.2亿美元。以截至2005年10月的统计来看,美国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贸易伙伴。这和1790年的中美贸易关系相映成趣,那时,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现在,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历史在重复,重复的是巨人的崛起,但随着一个巨人的崛起还会重复另一巨人的衰落吗?这个疑问使得当今世界唯一的巨人疑虑万分,于是贸易保护、美日同盟、向台湾出售武器……所有羁绊中国前行的都来自对是否和平崛起的疑虑。 疑虑是难以避免的,消除疑虑需要时间,需要诚意,更需要对利益的考虑,而在这个2月,消除疑虑的时机好像到了。 据《环球时报》报道:上周,在美国企业研究所举办的中日关系研讨会上,美国前副助理国务卿薛瑞福提出,希望中日美三国能建立一个对话机制,改善三边关系:“日中关系紧张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薛瑞福说,之所以提议三边对话,是因为美国“在某些问题上需要表明立场”。他敦促日本采取更多有利于促进日中互信的措施,并说美国希望加强美日同盟,但也希望这个过程“对中国尽可能地透明,避免中国的误解”。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黄靖博士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专访时,对薛瑞福的上述提议表示赞同。他补充说,建立这一机制的迫切性在于,现今中国正成为“世界体制内的国家”,美国在反恐行动、朝鲜半岛和伊朗核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合作,而夹在紧张的中日关系之间使美国感到非常不适。他认为,美在亚洲保持军事强势地位的同时,也乐见亚太地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毕竟亚太地区占美国进出口总额的40%。 美国企业研究所是何许机构呢?它是华盛顿最重要的保守派智库之一,也是共和党的人才库和下野高级官员的栖身之地。布什担任总统以来,已经从该所选拔了12名研究人员担任政府官员,人数居各智库之首。企业研究所里的成员除薛瑞福外,还有诸如李洁明、卜大年、加里·施密特等赫赫有名的人物。薛瑞福是布什第一任期中对美国与中国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官员,在美国国务院亚太局主管中蒙事务。他与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关系密切。黄靖目前是华盛顿一流智库中最活跃的几名华裔研究员之一。由此可以看出,不能把这次中日美三边对话的提议看作单纯只是学者的设想,而应该看作是布什政府的一个重要意向。 中日关系是中国崛起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屏障,由于日本在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上的胡搅蛮缠,中日关系正处于危险的冰点,而日本之所以在诸多问题上无所忌惮,也正是因为美日同盟的存在。但正是由于美国对日本的巨大影响,世界完全可以期待美国影响下的日本的巨大转变,最近日本外相麻生太郎的转变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此君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已经有了“甲级鹰派”的外号,可最近的一次表态让人大跌眼镜。他暗示说,如果遭到中韩两国的反对的话,有可能不去参拜。人们普遍认为,从麻生太郎由硬转软的过程看,《纽约时报》于13日发表的社论似乎是个转折点。在题为《日本的无礼外相》的文章中,《纽约时报》批评日本外务大臣麻生太郎有关二战日本军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战争罪行的言论“既不诚实,也不明智”。此后,麻生太郎明显收敛了很多。所以说,现在由美方提出的三边对话的设想,可以认为是解决中日之间紧张关系的一剂良药,而由美国主动提出这种设想,可以理解为美国正在消除对中国崛起的疑虑的一个信号,正在计划构建由美、中、日共同组成的稳定的亚太结构。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我们希望这个始于早春2月的良好开端能有良好的结果,像以前一样。 </font></p><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 10:37:52编辑过]
<p><font color="#ee1169" size="6">破冰</font></p><p>&nbsp;</p><p></p><p>&nbsp;</p><p>&nbsp;</p><p>&nbsp;</p><p></p><p>&nbsp;</p><p>早春二月 ——中美关系的前世今生</p><p>&nbsp;</p><p>□武 卫 </p><p><font color="#ee1169" size="6"></font>&nbsp;</p><p>&nbs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4">&nbsp; &nbsp;34年前的2月21日是令世界震惊的日子。 1972年2月21日,北京时间上午8时54分,尼克松的专机飞抵上海虹桥机场作短暂技术停留。11时27分,专机在北京首都机场着陆。11时30分,尼克松总统和夫人走下飞机。尼克松总统向迎候在机场的周恩来总理首先伸出手去,两位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尼克松事后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尼克松总统。 27日,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在公报中,双方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在台湾问题上中方重申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当乾隆爷潇洒地行走在江南的灵山秀水之间时,华盛顿正和他的战友们为构建一个独立而伟大的家园浴血奋斗。 当乾隆爷把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辉煌推向极至的时候,华盛顿和他战友们的构建也基本完成了——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美国独立了。 幼小的美国没有满足于在她那块同样地大物博的土地上“刨食”,迅速地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东方那个庞大而富有的古老帝国。在取得独立的第二年,即乾隆四十九年的时候,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美国商船就在2月22日——华盛顿的生日那一天起锚,驶向了中国的广州。半年后,长达1.13万海里的航程结束于广州黄埔港,船长的手记这样写到:“中国皇后号荣幸地升起了在这海域从未有人升起或看见过的第一面美国国旗,这一天就是1784年8月28日。” 1784年2月22日开始的航程被认为是中美之间的最早交往。这种交往为成长中的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由于“中国皇后号”的巨大示范效应;此行净赚3.77多万美元,盈利率高达25%,并受到美国国会的通令嘉奖,美国商界掀起一股“中国热”。此后,美国各地商人相继到广州做生意,从而加速了美国在西海岸乃至阿拉斯加、檀香山、萨摩亚群岛诸处的经济开发。1790年,中国货已占了美国进口货物总量的七分之一。美国同中国的贸易额仅次于英国。1800年有三分之一的美国船只驶抵中国,中美通商对美国带来了巨大经济利益。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美商赴华贸易每年所得利润最高达3000万元之多。 此后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一个巨人的衰落伴随的是另一个巨人的崛起,而且在倒地的巨人身上,也可见到另一巨人的脚印。 当小小的乒乓球把两个巨人重新联系到一起的时候,又是2月。34年前的今天,1972年的2月27日,中美两国政府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公报》,2月28日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在对抗20多年之后,中美两国政府开始向关系正常化方面发展,为两国建交奠定了基础。 这个2月对中国的意义类同于乾隆四十九年的2月对美国的意义,都是一种开始,都是把目光投向另一个世界。而且这种开始都带来了丰硕的成果,1979年中美贸易额是25亿美元,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2005年1-11月的中美贸易额就达1915.5亿美元,其中我国对美出口1476.4亿美元,进口439.2亿美元。中方顺差达1037.2亿美元。以截至2005年10月的统计来看,美国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贸易伙伴。这和1790年的中美贸易关系相映成趣,那时,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现在,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历史在重复,重复的是巨人的崛起,但随着一个巨人的崛起还会重复另一巨人的衰落吗?这个疑问使得当今世界唯一的巨人疑虑万分,于是贸易保护、美日同盟、向台湾出售武器……所有羁绊中国前行的都来自对是否和平崛起的疑虑。 疑虑是难以避免的,消除疑虑需要时间,需要诚意,更需要对利益的考虑,而在这个2月,消除疑虑的时机好像到了。 据《环球时报》报道:上周,在美国企业研究所举办的中日关系研讨会上,美国前副助理国务卿薛瑞福提出,希望中日美三国能建立一个对话机制,改善三边关系:“日中关系紧张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薛瑞福说,之所以提议三边对话,是因为美国“在某些问题上需要表明立场”。他敦促日本采取更多有利于促进日中互信的措施,并说美国希望加强美日同盟,但也希望这个过程“对中国尽可能地透明,避免中国的误解”。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黄靖博士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专访时,对薛瑞福的上述提议表示赞同。他补充说,建立这一机制的迫切性在于,现今中国正成为“世界体制内的国家”,美国在反恐行动、朝鲜半岛和伊朗核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合作,而夹在紧张的中日关系之间使美国感到非常不适。他认为,美在亚洲保持军事强势地位的同时,也乐见亚太地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毕竟亚太地区占美国进出口总额的40%。 美国企业研究所是何许机构呢?它是华盛顿最重要的保守派智库之一,也是共和党的人才库和下野高级官员的栖身之地。布什担任总统以来,已经从该所选拔了12名研究人员担任政府官员,人数居各智库之首。企业研究所里的成员除薛瑞福外,还有诸如李洁明、卜大年、加里·施密特等赫赫有名的人物。薛瑞福是布什第一任期中对美国与中国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官员,在美国国务院亚太局主管中蒙事务。他与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关系密切。黄靖目前是华盛顿一流智库中最活跃的几名华裔研究员之一。由此可以看出,不能把这次中日美三边对话的提议看作单纯只是学者的设想,而应该看作是布什政府的一个重要意向。 中日关系是中国崛起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屏障,由于日本在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上的胡搅蛮缠,中日关系正处于危险的冰点,而日本之所以在诸多问题上无所忌惮,也正是因为美日同盟的存在。但正是由于美国对日本的巨大影响,世界完全可以期待美国影响下的日本的巨大转变,最近日本外相麻生太郎的转变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此君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已经有了“甲级鹰派”的外号,可最近的一次表态让人大跌眼镜。他暗示说,如果遭到中韩两国的反对的话,有可能不去参拜。人们普遍认为,从麻生太郎由硬转软的过程看,《纽约时报》于13日发表的社论似乎是个转折点。在题为《日本的无礼外相》的文章中,《纽约时报》批评日本外务大臣麻生太郎有关二战日本军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战争罪行的言论“既不诚实,也不明智”。此后,麻生太郎明显收敛了很多。所以说,现在由美方提出的三边对话的设想,可以认为是解决中日之间紧张关系的一剂良药,而由美国主动提出这种设想,可以理解为美国正在消除对中国崛起的疑虑的一个信号,正在计划构建由美、中、日共同组成的稳定的亚太结构。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我们希望这个始于早春2月的良好开端能有良好的结果,像以前一样。 </font></p><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 10:37:52编辑过]
<p><br/></p><p>&nbsp;</p><p></p><p><br/><br/></p>
<p></p><p><br/></p><p><br/>&nbsp;<br/></p>
<p></p><p><br/><br/></p><p>&nbsp;</p><br/>
&nbsp;
<p></p><p><br/><br/></p><p>&nbsp;</p><br/>
<p></p><p><br/></p><p>&nbsp;</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