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民族压迫史--灭族屠杀[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1:07:51
<p>明朝时期的民族压迫史<br/><br/>---对异族疯狂进剿和残酷的灭族屠杀并行</p><p>&nbsp;</p><p><br/>明朝推翻蒙古人的统治,汉人重夺中原统治地位,初期,颇有几分汉唐架势,比如明太祖派大将蓝玉出击漠北,明成祖也曾多次亲征蒙古大漠,导致蒙古分裂为瓦剌和鞑靼,但是都没能真正消灭蒙古贵族的势力,明朝对蒙古发动的大规模军事进攻,从表面上看,明朝处于主动进攻的优势,但实际上明朝用于战争的经济消耗已大大超出中原经济力量所能承担的负荷。明朝对蒙古的战争是在蒙古地方进行的,所以形成明朝军事上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军事调动频繁、粮饷不济等种种困难。虽劳师万里深入蒙古腹地作战,但并没能摧毁蒙古军事实力和赖以生存的畜牧业经济。明朝对蒙古的连年战争,使中原人民苦于无休止的馈运,重赋杂役使得人民难以支持,被迫奋起反抗,以求生存。而边塞烽火不息,军卒疲于奔命,加之海上"倭寇"侵扰,内忧外患交织在一起,使明朝陷入危机之中。</p><p>明成祖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在通过战争征服不了蒙古的情况下,明朝改变了策略,从洪武年间就开始进行全面防御布置,直到永乐年间,修筑起了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绵延万里的防线,史称"明代万里长城"。明成祖死与漠北征战的旅途中,宣德年间明朝除尽力招抚蒙古,严守边防外,已无力进行大规模远征。对于来自蒙古的威胁,明廷无可奈何,北部防线处于日渐衰弱的境地。1430年(明宣德五年),明朝迫于蒙古的压力不得不放弃战略地位相当重要的开平卫,迁开平卫到独石,使明朝北边防线逐渐缩小。宣德以后作为第二防线中心的宣府、大同,已变成处于最前线的军事要塞。由于明朝北部边防的步步内缩,明初对蒙古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已成强弩之末。宣德以后更是每况愈下,只是沿边筑堡防卫而已。继宣宗之后,明英宗低估蒙古实力,亲率50万大军征伐蒙古,遂导致明正统年间的"土木之役"(几乎全军覆没,英宗自己也被俘虏)。汉、蒙统治者经过长期战争,都没有达到征服对方的目的,最终在明宣宗以后,北元和明朝各据一方,形成了为时两个多世纪的对峙局面。明朝后期,女真族再次崛起,萨尔浒一战,明军被努尔哈赤歼灭13万之多,辽阳、沈阳重镇皆失,不得不退缩宁远-山海关一线,从此丧失了对东北地区的统治权和战略主动。</p><p>明朝时期,汉人虽然不能再现汉唐的辉煌,但是实力要比宋朝强大得多,版图也更加辽阔,北方虽不得不采取防守姿态,但基本能够维持,所以对南方各民族的压迫就要比宋朝更严酷,加上明代汉族人口越发繁盛,和南方少数民族争夺土地的矛盾也就更加激烈。</p><p>1 英勇不屈的苗人</p><p>苗族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苗族历史上,由于长期遭受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剥削和屠杀,苗族人民不堪忍受而进行无数次的反抗斗争。苗族又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面对压迫、剥削和屠杀时,苗族人民表现出了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显示了强大的凝聚力。苗族人民有反压迫反剥削的光荣传统。从商周到民国,数千年来斗争不息。从唐宋起,贵州苗族有记载的斗争不少。多是受湘西、川东苗族斗争的影响而爆发。</p><p>自古以来,苗,瑶,峒,土家等少数民族,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是这里的最早的主人。在土家族的语言里,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本地人,称苗族为"白卡"——邻居的人。至于居住在湘西的汉族,则是后来的移民,土家族所称"帕卡"——外来的人,即史籍上所称"客民"。虽然在族源间距上,无论土家族的"巴人说",还是苗族的"三苗说",迄今尚无定论,但是,秦汉数百年间,这里已是苗族,土家族主要活动范围,当无可疑。是他们最早开发湘西,创造了这块土地上最古老的文明。然而,历史对他们太不公正。在唐以前,他们是被当做"蛮族"来看待的。在封建王朝编撰的正史里,"南蛮","西南夷","盘瓠蛮","武陵蛮","五溪蛮",便是对他们的统一称呼。直到宋朝,才有所谓"苗蛮"辩,进而将苗族与峒,瑶,土家族区别开来。虽族类有别,其"蛮"一也。伴随这种蔑称而来的,是华夏族对南方少数民族长达几千年的征服与同化。于是,这些"安土重旧"的民族,被迫不断地向崇山峻岭间迁徙。</p><p>一部分在湘西定居,一部分沿沅水西入川、黔。定居湘,黔边境的部分,开辟了以湘黔交界的猎尔山脉为中心,"东南北三面环旋湘境700余里,西北两面环旋黔境200余里"的苗疆。从此,揭开了汉族与湘鄂川黔边境苗蛮民族之间同化与反同化,征服与反征服斗争的序幕。在这长这数千年的民族冲突中,湘西首当其冲。各民族之间的恃强凌弱,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来的痼疾之一。文治武功培养起来的英雄强者,排演着人类自身的悲剧。这个被迫迁徙崇山峻岭之间的民族,面对历代汉族统治者的武力征服,不能不为自身的生存作困兽之斗。春秋战国时期,楚对周是"绥服",而崇山尚为"荒服",不属楚统属。秦统一中国后,以武力强迫苗民归于王化。苗民"时叛时服","叛服靡常",历代封建王朝便不断发起征苗征蛮之役,对不服王法的湘西少数民族实行武力扑杀。翻开二十四史,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这种充满血腥气的记载。</p><p>秦汉数百年间,历史上最有名的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伐武陵蛮之役。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武陵蛮精夫单相程率众起义,第二年,武威将军刘尚率兵万余进攻武陵蛮。单相程据险扼守,汉军冒进深入,以至刘尚全军覆灭。明年,马援率中郎将刘匡,马武,耿舒共四万人马,南征武陵,斩杀武陵蛮三千余。三月,兵进壶头山,武陵蛮众据高守隘,汉军旱路兵不得进,水路因江流湍急,船又不得上,终困于壸头。又逢天气酷热,军中瘟疫流行,士兵多有病死。这位声称"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的将军,也终于得病,困死军中。于是,朝野震惊,不得不对"武陵蛮"实行招抚,相互订约退兵。马援歌曰:“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渡,兽不敢临。嗟哉武溪多毒淫。”这位声名赫赫的汉代中兴名将,南征武陵留下的是一声心胆俱裂的绝望叹息。历史终于成全了他的"马革裹尸还"的誓言。</p><p>自唐以降,鉴于历史上屡次行蛮之役无功而还,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改单纯的武力征服为"以夷制夷"的制度。唐开元十二年,覃行璋在武陵地区领导溪州苗族人民的武装斗争。唐末,江西汉族彭氏家族进入湘西,以计谋杀土家族首领"老蛮头"吴著冲,成为湘西土家族地区的土皇帝。至晋天福四年,彭士愁率锦,奖(芷江),溪(龙山)诸蛮,进攻辰,澧等地。楚王马希范派兵迎击,爆发湘西历史上有名的"溪州大战"。结果,彭士愁大败,向马希范求和。自称马援之后的马希范鉴于乃祖征蛮败亡的教训,遂与彭士愁订立盟约,在永顺会溪坪立了一根重五千余斤的铜柱。从此,彭氏在湘西土家族地区建立起历经五代至清九个朝代共八百余年的世袭土司王朝。</p><p>元明时期,随着中央王朝势力的深入,民族压迫之加剧,贵州苗族人民的起义逐渐增多。仅明代的斗争就有百余次,有的规模很大。如正统十三年到景泰二年(公元1448—1451年)的全省各族人民起义,明朝动用了二十多万大军镇压,历时三年。苗族是这次斗争的主力。以韦同烈为首的黔东清水流域和贵定、福泉一带的苗族农民军,据香炉山一直坚持到最后。天顺元年至三年(公元1457—1459年),龙里、贵定、八番(惠水)、平越(福泉)等处“十三番”苗族首领干把珠领导的起义,也曾震动一时。嘉靖十七年至三十年(公元1538—1551年)龙许保领导的黔东北和湘西的苗族起义,长达十四年之久,先后抗击明年十六万之众。&nbsp; </p><p>朱元章建立明朝后,培植新贵族地主势力,倒算农民土地,还有沉重的租赋和徭役剥削,导致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不断发生。尤其是明朝的中后期,政治腐败,宦官擅权,土地集中,各族人民所受压迫加重。明统治者还不断派兵对西南和其它少数民族地区征讨清剿,至使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苗民的反抗斗争更加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据记载,自宣德五年(1430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间的200余年间,仅大规模的苗民起义竞达三百余起,覆盖湖南西南地区各县和相邻的贵州省大部分地区。</p><p>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太祖颁布诏布,“复衣冠如唐制”,禁止辫发、椎髻、胡服、胡语、胡姓。明初还曾明令禁止闽南蒲寿庚后代入仕为官。蒲寿庚系穆斯林,宋理宗年间(公元1225-1264年),授泉州提举市舶(相当于今海关总署长)。入元后,因助元灭宋有功,曾官至江西行省左丞。朱元璋建明朝以后,因以蒲寿庚为代表的闽南穆斯林曾帮助元朝统一中国,朱元璋借此复得分复仇,致使这一带的穆斯林从此衰落,被同化。《明律》规定,色目人不得同类自相嫁娶,如果违犯,打80杖,男女入官为奴。</p><p>洪武五年征三十六洞散毛。景泰六年,征湖广苗蒙能,围攻龙里,怀化、铜鼓诸地,天顺五年,大军深入苗疆,攻破几百余寨 ,焚毁三千家,斩首三千三百余人。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黔中苗族于把珠等起义失败后,有四千四百九十人被杀,五千五百个妇女被俘往他乡,万历年间明朝用兵平定播州土司扬应龙之乱时,许多苗族、仡佬族横遭屠杀,被迫逃走,战后幸存者仅“十之二”。为了“开边”,明王朝在黔东和贵阳、安顺等地大量安屯设堡,强使许多苗族人民迁居。(《邱北县志》第二册)贵州军务右副都御史白圭的折子,左一个“斩首一万”,右一个“斩首3000”。据《凤凰厅志》和《泸溪县志》载:苗区人口“大经草剃,存不满百”,“几经绝种”。“经过挞伐征剿,村寨十室九空,人迹灭绝”。为了加强对“生苗”区的控制,明朝历代统治者多次诉诸武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征剿和屠杀,并发布赏格,凡生擒苗人一名赏银五两,杀一苗人赏银三两(郭子章《黔记》卷五十九)。 </p><p>苗族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使明朝统治者大为震惊。明统治者除调集官兵剿杀外,还积极构建军事防御体系。明朝不但在北方修筑长城,还在湖南、贵州交界的地方也修筑长城,实行民族隔离。它是明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南方少数民族,主要是对南方苗族镇压的产物。为了持续统治,持续镇压,想出了这筑墙屯兵,分割统治的毒计。把湘西苗疆南北隔离起来,规定了“苗不出境,汉不入峒”;禁止苗汉贸易和文化交往。这是一条由汛堡、碉楼、屯卡、哨台、炮台、关门、关厢组成的关卡,以此孤立和征服苗族。湘黔渝交界的武陵山区,是唐宋以后逐步形成的一块较大的相对稳定的苗族聚居区。这一带苗族人民富有斗争精神,在明朝统治期间因不堪忍受压迫和欺凌,不断爆发反抗斗争,被统治者视为化外之民的“生苗”区,当时划定其地域界限为湘黔川3省交界的“经三百里、纬百二十里、周千二百里”的范围。为了加强对“生苗”区的控制,明朝统治者每次进行军事征讨后,便选择要地,在“生苗”区修筑碉堡、哨卡,“扼其险阻”,逐步形成了军事封锁线,人为地把“生苗”同“熟苗”、汉人区隔离起来。据史书记载,明朝万历43年,统治者为了进一步控制“生苗”区,曾耗银4万多两,上自贵州铜仁、下至湖南保靖,修筑沿边土墙380华里。</p><p>早在宣德年间,都督肖授筑湾溪等二十四堡,“留官兵七千八百有奇”“环其地守之”,对处在湖贵川三省交界地区中心而屡屡发生苗民起义的腊尔山“生苗”区开始形成圈围之势。由于派来苗区的文武官员与当地土官狼狈为奸“西南戍守将臣不能宣布恩威,虐人肥已,至今诸夷苗民困窘怨怒”(《太祖洪武实录》卷255)。加之屯军霸占田土,驿站勒派夫马,骚扰苗民,不断引起苗民反抗。1426年(明宣德元年)湘黔一带旱荒严重、腊尔山苗族爆发起义,明军未能平息。1431年(宣德六年)湖南筸子坪与贵州铜仁府平头司(今松桃县境)的苗族又联合起事,前后抗击明军12万之众,坚持斗争达8年之久。1436年明英宗朱祁镇即位以后,三次发动征讨麓川之役,大军所经,沿路派役征夫,激起各民族人民反抗。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二月,由于汉官的勒索和明朝连年征讨麓川在沿途向各族人民勒派夫马,使云贵地区米粮艰难,人多死亡。邛水(今贵州省三穗县)和清水江苗民首先起义,攻占思州府城。其后,烂土(今贵州省都匀县境)、凯口(今贵州省平塘县境),草城(今贵州省瓮安县境)苗民亦起而攻下平越、黄平、石阡、思南、龙泉(今贵州省凤冈县)等地。1450年(明景泰元年)兴隆苗族韦同烈起事,“围新添、平越、清平、兴隆诸卫”。“平越被围半岁,巡按御史黄镐死守,粮尽掘草根食之”。起义形势“西至贵州龙里,东至湖广沅州”。各地苗族以及仲家等民族的起义武装达20万人之众。</p><p>1451年春,明军数万进攻,与起义军决战香炉山(今贵州省凯里县境),官军“发炮轰崖后,声动地(《明史》卷一七二)”。苗王韦同烈被俘,香炉山攻破,起义归于失败。其后湘西南芷江、麻城苗民李天保,以城步长安坪为根据地,称“武烈王”(1455);武罔,城步苗民李再万,称“天王”(1501);湘西,黔东北苗民在龙麻阳,龙童保领导下(1511);湘西草子坪(今湖南省吉首市)苗族在龙母叟,龙求儿(1538)与龙许保、吴黑苗(1545)的率领下,发动大小规模不等的起义反抗。其中龙母叟一龙许保的斗争先后延续了10多年时间,他们在斗争中提出“官有千军万马,我有千山万洞”,“诸葛亮有七纵七擒,我苗人有三紧三慢(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77)”的战术策略,与明官军进行敌来我去,敌去我来;敌进我藏,敌退我出;敌强我退,敌弱我攻的巧妙斗争。至嘉靖年间,当1548年明朝调集湘、黔、川三省官兵与土司兵16万人,分10路围攻义军两年之久后,苗民起义军却在龙许保率领下于1551年(明嘉靖三十年)突然出击黔东北,连破麻阳县、思州府,印江县,石阡府,俘获前述二县知县及思州的知府,震惊了官府。最后以龙许保被叛徒出卖而告终。</p><p>明朝时期的民族压迫史<br/><br/>---对异族疯狂进剿和残酷的灭族屠杀并行</p><p>&nbsp;</p><p><br/>明朝推翻蒙古人的统治,汉人重夺中原统治地位,初期,颇有几分汉唐架势,比如明太祖派大将蓝玉出击漠北,明成祖也曾多次亲征蒙古大漠,导致蒙古分裂为瓦剌和鞑靼,但是都没能真正消灭蒙古贵族的势力,明朝对蒙古发动的大规模军事进攻,从表面上看,明朝处于主动进攻的优势,但实际上明朝用于战争的经济消耗已大大超出中原经济力量所能承担的负荷。明朝对蒙古的战争是在蒙古地方进行的,所以形成明朝军事上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军事调动频繁、粮饷不济等种种困难。虽劳师万里深入蒙古腹地作战,但并没能摧毁蒙古军事实力和赖以生存的畜牧业经济。明朝对蒙古的连年战争,使中原人民苦于无休止的馈运,重赋杂役使得人民难以支持,被迫奋起反抗,以求生存。而边塞烽火不息,军卒疲于奔命,加之海上"倭寇"侵扰,内忧外患交织在一起,使明朝陷入危机之中。</p><p>明成祖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在通过战争征服不了蒙古的情况下,明朝改变了策略,从洪武年间就开始进行全面防御布置,直到永乐年间,修筑起了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绵延万里的防线,史称"明代万里长城"。明成祖死与漠北征战的旅途中,宣德年间明朝除尽力招抚蒙古,严守边防外,已无力进行大规模远征。对于来自蒙古的威胁,明廷无可奈何,北部防线处于日渐衰弱的境地。1430年(明宣德五年),明朝迫于蒙古的压力不得不放弃战略地位相当重要的开平卫,迁开平卫到独石,使明朝北边防线逐渐缩小。宣德以后作为第二防线中心的宣府、大同,已变成处于最前线的军事要塞。由于明朝北部边防的步步内缩,明初对蒙古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已成强弩之末。宣德以后更是每况愈下,只是沿边筑堡防卫而已。继宣宗之后,明英宗低估蒙古实力,亲率50万大军征伐蒙古,遂导致明正统年间的"土木之役"(几乎全军覆没,英宗自己也被俘虏)。汉、蒙统治者经过长期战争,都没有达到征服对方的目的,最终在明宣宗以后,北元和明朝各据一方,形成了为时两个多世纪的对峙局面。明朝后期,女真族再次崛起,萨尔浒一战,明军被努尔哈赤歼灭13万之多,辽阳、沈阳重镇皆失,不得不退缩宁远-山海关一线,从此丧失了对东北地区的统治权和战略主动。</p><p>明朝时期,汉人虽然不能再现汉唐的辉煌,但是实力要比宋朝强大得多,版图也更加辽阔,北方虽不得不采取防守姿态,但基本能够维持,所以对南方各民族的压迫就要比宋朝更严酷,加上明代汉族人口越发繁盛,和南方少数民族争夺土地的矛盾也就更加激烈。</p><p>1 英勇不屈的苗人</p><p>苗族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苗族历史上,由于长期遭受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剥削和屠杀,苗族人民不堪忍受而进行无数次的反抗斗争。苗族又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面对压迫、剥削和屠杀时,苗族人民表现出了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显示了强大的凝聚力。苗族人民有反压迫反剥削的光荣传统。从商周到民国,数千年来斗争不息。从唐宋起,贵州苗族有记载的斗争不少。多是受湘西、川东苗族斗争的影响而爆发。</p><p>自古以来,苗,瑶,峒,土家等少数民族,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是这里的最早的主人。在土家族的语言里,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本地人,称苗族为"白卡"——邻居的人。至于居住在湘西的汉族,则是后来的移民,土家族所称"帕卡"——外来的人,即史籍上所称"客民"。虽然在族源间距上,无论土家族的"巴人说",还是苗族的"三苗说",迄今尚无定论,但是,秦汉数百年间,这里已是苗族,土家族主要活动范围,当无可疑。是他们最早开发湘西,创造了这块土地上最古老的文明。然而,历史对他们太不公正。在唐以前,他们是被当做"蛮族"来看待的。在封建王朝编撰的正史里,"南蛮","西南夷","盘瓠蛮","武陵蛮","五溪蛮",便是对他们的统一称呼。直到宋朝,才有所谓"苗蛮"辩,进而将苗族与峒,瑶,土家族区别开来。虽族类有别,其"蛮"一也。伴随这种蔑称而来的,是华夏族对南方少数民族长达几千年的征服与同化。于是,这些"安土重旧"的民族,被迫不断地向崇山峻岭间迁徙。</p><p>一部分在湘西定居,一部分沿沅水西入川、黔。定居湘,黔边境的部分,开辟了以湘黔交界的猎尔山脉为中心,"东南北三面环旋湘境700余里,西北两面环旋黔境200余里"的苗疆。从此,揭开了汉族与湘鄂川黔边境苗蛮民族之间同化与反同化,征服与反征服斗争的序幕。在这长这数千年的民族冲突中,湘西首当其冲。各民族之间的恃强凌弱,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来的痼疾之一。文治武功培养起来的英雄强者,排演着人类自身的悲剧。这个被迫迁徙崇山峻岭之间的民族,面对历代汉族统治者的武力征服,不能不为自身的生存作困兽之斗。春秋战国时期,楚对周是"绥服",而崇山尚为"荒服",不属楚统属。秦统一中国后,以武力强迫苗民归于王化。苗民"时叛时服","叛服靡常",历代封建王朝便不断发起征苗征蛮之役,对不服王法的湘西少数民族实行武力扑杀。翻开二十四史,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这种充满血腥气的记载。</p><p>秦汉数百年间,历史上最有名的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伐武陵蛮之役。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武陵蛮精夫单相程率众起义,第二年,武威将军刘尚率兵万余进攻武陵蛮。单相程据险扼守,汉军冒进深入,以至刘尚全军覆灭。明年,马援率中郎将刘匡,马武,耿舒共四万人马,南征武陵,斩杀武陵蛮三千余。三月,兵进壶头山,武陵蛮众据高守隘,汉军旱路兵不得进,水路因江流湍急,船又不得上,终困于壸头。又逢天气酷热,军中瘟疫流行,士兵多有病死。这位声称"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的将军,也终于得病,困死军中。于是,朝野震惊,不得不对"武陵蛮"实行招抚,相互订约退兵。马援歌曰:“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渡,兽不敢临。嗟哉武溪多毒淫。”这位声名赫赫的汉代中兴名将,南征武陵留下的是一声心胆俱裂的绝望叹息。历史终于成全了他的"马革裹尸还"的誓言。</p><p>自唐以降,鉴于历史上屡次行蛮之役无功而还,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改单纯的武力征服为"以夷制夷"的制度。唐开元十二年,覃行璋在武陵地区领导溪州苗族人民的武装斗争。唐末,江西汉族彭氏家族进入湘西,以计谋杀土家族首领"老蛮头"吴著冲,成为湘西土家族地区的土皇帝。至晋天福四年,彭士愁率锦,奖(芷江),溪(龙山)诸蛮,进攻辰,澧等地。楚王马希范派兵迎击,爆发湘西历史上有名的"溪州大战"。结果,彭士愁大败,向马希范求和。自称马援之后的马希范鉴于乃祖征蛮败亡的教训,遂与彭士愁订立盟约,在永顺会溪坪立了一根重五千余斤的铜柱。从此,彭氏在湘西土家族地区建立起历经五代至清九个朝代共八百余年的世袭土司王朝。</p><p>元明时期,随着中央王朝势力的深入,民族压迫之加剧,贵州苗族人民的起义逐渐增多。仅明代的斗争就有百余次,有的规模很大。如正统十三年到景泰二年(公元1448—1451年)的全省各族人民起义,明朝动用了二十多万大军镇压,历时三年。苗族是这次斗争的主力。以韦同烈为首的黔东清水流域和贵定、福泉一带的苗族农民军,据香炉山一直坚持到最后。天顺元年至三年(公元1457—1459年),龙里、贵定、八番(惠水)、平越(福泉)等处“十三番”苗族首领干把珠领导的起义,也曾震动一时。嘉靖十七年至三十年(公元1538—1551年)龙许保领导的黔东北和湘西的苗族起义,长达十四年之久,先后抗击明年十六万之众。&nbsp; </p><p>朱元章建立明朝后,培植新贵族地主势力,倒算农民土地,还有沉重的租赋和徭役剥削,导致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不断发生。尤其是明朝的中后期,政治腐败,宦官擅权,土地集中,各族人民所受压迫加重。明统治者还不断派兵对西南和其它少数民族地区征讨清剿,至使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苗民的反抗斗争更加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据记载,自宣德五年(1430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间的200余年间,仅大规模的苗民起义竞达三百余起,覆盖湖南西南地区各县和相邻的贵州省大部分地区。</p><p>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太祖颁布诏布,“复衣冠如唐制”,禁止辫发、椎髻、胡服、胡语、胡姓。明初还曾明令禁止闽南蒲寿庚后代入仕为官。蒲寿庚系穆斯林,宋理宗年间(公元1225-1264年),授泉州提举市舶(相当于今海关总署长)。入元后,因助元灭宋有功,曾官至江西行省左丞。朱元璋建明朝以后,因以蒲寿庚为代表的闽南穆斯林曾帮助元朝统一中国,朱元璋借此复得分复仇,致使这一带的穆斯林从此衰落,被同化。《明律》规定,色目人不得同类自相嫁娶,如果违犯,打80杖,男女入官为奴。</p><p>洪武五年征三十六洞散毛。景泰六年,征湖广苗蒙能,围攻龙里,怀化、铜鼓诸地,天顺五年,大军深入苗疆,攻破几百余寨 ,焚毁三千家,斩首三千三百余人。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黔中苗族于把珠等起义失败后,有四千四百九十人被杀,五千五百个妇女被俘往他乡,万历年间明朝用兵平定播州土司扬应龙之乱时,许多苗族、仡佬族横遭屠杀,被迫逃走,战后幸存者仅“十之二”。为了“开边”,明王朝在黔东和贵阳、安顺等地大量安屯设堡,强使许多苗族人民迁居。(《邱北县志》第二册)贵州军务右副都御史白圭的折子,左一个“斩首一万”,右一个“斩首3000”。据《凤凰厅志》和《泸溪县志》载:苗区人口“大经草剃,存不满百”,“几经绝种”。“经过挞伐征剿,村寨十室九空,人迹灭绝”。为了加强对“生苗”区的控制,明朝历代统治者多次诉诸武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征剿和屠杀,并发布赏格,凡生擒苗人一名赏银五两,杀一苗人赏银三两(郭子章《黔记》卷五十九)。 </p><p>苗族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使明朝统治者大为震惊。明统治者除调集官兵剿杀外,还积极构建军事防御体系。明朝不但在北方修筑长城,还在湖南、贵州交界的地方也修筑长城,实行民族隔离。它是明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南方少数民族,主要是对南方苗族镇压的产物。为了持续统治,持续镇压,想出了这筑墙屯兵,分割统治的毒计。把湘西苗疆南北隔离起来,规定了“苗不出境,汉不入峒”;禁止苗汉贸易和文化交往。这是一条由汛堡、碉楼、屯卡、哨台、炮台、关门、关厢组成的关卡,以此孤立和征服苗族。湘黔渝交界的武陵山区,是唐宋以后逐步形成的一块较大的相对稳定的苗族聚居区。这一带苗族人民富有斗争精神,在明朝统治期间因不堪忍受压迫和欺凌,不断爆发反抗斗争,被统治者视为化外之民的“生苗”区,当时划定其地域界限为湘黔川3省交界的“经三百里、纬百二十里、周千二百里”的范围。为了加强对“生苗”区的控制,明朝统治者每次进行军事征讨后,便选择要地,在“生苗”区修筑碉堡、哨卡,“扼其险阻”,逐步形成了军事封锁线,人为地把“生苗”同“熟苗”、汉人区隔离起来。据史书记载,明朝万历43年,统治者为了进一步控制“生苗”区,曾耗银4万多两,上自贵州铜仁、下至湖南保靖,修筑沿边土墙380华里。</p><p>早在宣德年间,都督肖授筑湾溪等二十四堡,“留官兵七千八百有奇”“环其地守之”,对处在湖贵川三省交界地区中心而屡屡发生苗民起义的腊尔山“生苗”区开始形成圈围之势。由于派来苗区的文武官员与当地土官狼狈为奸“西南戍守将臣不能宣布恩威,虐人肥已,至今诸夷苗民困窘怨怒”(《太祖洪武实录》卷255)。加之屯军霸占田土,驿站勒派夫马,骚扰苗民,不断引起苗民反抗。1426年(明宣德元年)湘黔一带旱荒严重、腊尔山苗族爆发起义,明军未能平息。1431年(宣德六年)湖南筸子坪与贵州铜仁府平头司(今松桃县境)的苗族又联合起事,前后抗击明军12万之众,坚持斗争达8年之久。1436年明英宗朱祁镇即位以后,三次发动征讨麓川之役,大军所经,沿路派役征夫,激起各民族人民反抗。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二月,由于汉官的勒索和明朝连年征讨麓川在沿途向各族人民勒派夫马,使云贵地区米粮艰难,人多死亡。邛水(今贵州省三穗县)和清水江苗民首先起义,攻占思州府城。其后,烂土(今贵州省都匀县境)、凯口(今贵州省平塘县境),草城(今贵州省瓮安县境)苗民亦起而攻下平越、黄平、石阡、思南、龙泉(今贵州省凤冈县)等地。1450年(明景泰元年)兴隆苗族韦同烈起事,“围新添、平越、清平、兴隆诸卫”。“平越被围半岁,巡按御史黄镐死守,粮尽掘草根食之”。起义形势“西至贵州龙里,东至湖广沅州”。各地苗族以及仲家等民族的起义武装达20万人之众。</p><p>1451年春,明军数万进攻,与起义军决战香炉山(今贵州省凯里县境),官军“发炮轰崖后,声动地(《明史》卷一七二)”。苗王韦同烈被俘,香炉山攻破,起义归于失败。其后湘西南芷江、麻城苗民李天保,以城步长安坪为根据地,称“武烈王”(1455);武罔,城步苗民李再万,称“天王”(1501);湘西,黔东北苗民在龙麻阳,龙童保领导下(1511);湘西草子坪(今湖南省吉首市)苗族在龙母叟,龙求儿(1538)与龙许保、吴黑苗(1545)的率领下,发动大小规模不等的起义反抗。其中龙母叟一龙许保的斗争先后延续了10多年时间,他们在斗争中提出“官有千军万马,我有千山万洞”,“诸葛亮有七纵七擒,我苗人有三紧三慢(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77)”的战术策略,与明官军进行敌来我去,敌去我来;敌进我藏,敌退我出;敌强我退,敌弱我攻的巧妙斗争。至嘉靖年间,当1548年明朝调集湘、黔、川三省官兵与土司兵16万人,分10路围攻义军两年之久后,苗民起义军却在龙许保率领下于1551年(明嘉靖三十年)突然出击黔东北,连破麻阳县、思州府,印江县,石阡府,俘获前述二县知县及思州的知府,震惊了官府。最后以龙许保被叛徒出卖而告终。</p>
<p>总督张岳在镇压腊尔山苗民起义后,又“疏罢湾溪等堡,更设哨所凡十三”,围绕腊尔山苗区边沿,由西而东而北筑建,构成了对腊尔山地区的一个弧形防线。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夏,贵州卫、平越,新添,龙里,清平、八番等地苗族因明朝在镇压播州土司杨应龙反叛中,被迫出夫、供马、纳粮以及饥荒起而“劫商”、“抢官”,攻打卫所屯堡,以示反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湖广参政蔡复一“亲历边疆,度其险阻,力陈营哨罗布,苗路崎岖,难以遏其窥觑,请金四万有奇,筑沿边土墙。上自铜仁,下至保靖,迤山亘水,凡三百里”,蔡复一筑的“沿边土墙”是在肖授的“二十四堡”和张岳的“凡十有三”哨所的基础上筑建的,这就是史称的苗疆边墙,以边墙为界,划分“生苗”和“熟苗”,“边墙”之外的苗民称为“生苗”,之内的苗民称为“熟苗”。崇祯十七年,满族贵族夺取农民起义果实,建立清王朝时,“边墙”大部分已被苗民摧毁。<font color="#fcfccc">xue.net/</font><br/>  <br/>历史永远关闭着对它做简单化评价的大门。封建王朝对湘西少数民族两千余年的征服,推动并完成了中华民族内部统一的进程,无论统治者的主观动机如何,其结果却与历史的目的同一,仿佛历史的公正总是借不义之手来完成。然而,如果因此而给不义授勋,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人类道德准则。尽管少数民族的每一次起义,或因边官“邀功生事,擅杀苗人”“侵逼峒穴,至生疑惧”,或因“徭税失平”,民不堪命,或因客民中“奸蠹无赖之徒”,强占土地,掠夺资源,“客民之侵日见其多,苗疆田土日见其少”,或因增设屯兵占田,从“均三留七”、“均七留三”乃至“寸土归公”,却总以封建统治者的血腥镇压告终。官府竟悬赏“杀一人头当钱十千”,“输城者贳其罪,从贼为逆者杀无赦”。 </p><p>到了明末清初,中原汉族人口激增,为解决人口与土地矛盾,不断侵占苗疆,而苗人已经退无可退守无可守,致使汉苗两族为争夺生存空间时时兵戎相见。苗族被一步步逼入西南山区的高寒地带,生存环境更趋恶劣。据《苗防备览风俗考》:“苗中四时气候与内地向异。常有黑雾弥漫,卓午始稍开朗。当朦翳之时,人畜对面不相见,寸趾难移。春夏淫雨连绵,兼旬累月,常驻泥滓难行。雨势甫霁,蒸湿之气,侵入肌骨。其泉为山洞岩浆,性极寒冽,饮之败胃,水土恶劣,外人居其间,常生疠疫。”1947年商务印书馆刊行的凌纯声、芮逸夫《湘西苗族调查报告》认为:“苗人终岁勤劳,丰年仅免冻馁;一遇灾荒,则不能自给。弱者鬻子女以换斗升之食,占者则结伴四出抢劫。有司追捕过急,常常酿成大乱。故谚曰‘苗疆五年一小乱,十年一大乱。'此非苗人生性好乱,实因地狭人稠,为生计所迫。” </p><p>从生产力发展状况上看,由于苗族人民长期遭受剥削、压迫和屠杀,苗族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生产力发展极其缓慢,有时甚至停滞和倒退。明王朝为推行“王化”向“苗疆”进行疯狂的进攻,苗民死于战争中的达70-80%。给“苗疆”农业生产带来毁灭性的破坏,生产力无法提高。黔东南月亮山区、贵州西部、广西西部等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环境差的苗族地区,苗民仍然挣扎在饥寒线上,生计十分艰难。由上述可知,苗族社会生产力在其曲折的历史进程中进步缓慢、生产力低下又导致了苗族社会经济发展的缓慢。而作为政治基础的经济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苗族人民反抗剥削、反抗压迫和屠杀的武装斗争。从苗族社会的发展进程上看,其发展进程是缓慢和被动的。苗族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萌芽,每一次社会转变都不是苗族社会发展成熟的结果,而是苗族社会受到外部社会破坏和冲击的结果。封建王朝在黔南湘西、鄂西、川东等地山坪乡的土司制度到民国时才被废除,这些措施从而加强了封建统治者对苗族人民的反动统治。</p><p>清朝时期,苗族也不断爆发大起义,但是这跟满族无关,清朝的镇压,说明清朝也是代表汉族地主阶级利益的政权,苗人起义,是汉苗之间为争夺资源、土地,压迫和反压迫的矛盾,清朝派去镇压的部队,也绝大多数是汉人构成的绿营。</p><p>2 瑶族大藤峡起义历时200多年</p><p>在明代,云责各地经常爆发各族人民的起义,景泰、天顺、成化时,广西大籐峡的僮族和瑶族人民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起义,这次起义的发生,主要是反对“衣食租税”的汉族地主和卫所军官。起义军“堕城杀吏”,“劫库放囚”,军烽遍及于两广各州郡。广西规模最大的瑶族、壮族农民展开了反明斗争。</p><p>散居在今桂平、武宣一带大藤峡地区的瑶族、壮族人民,不满明朝统治者的压迫,多次武装反抗。洪武十九年(1386),罗渌山农民起义军杀广西布政司参议汤敬恭,控制大藤峡一带,垄断桂平至武宣的黔江水路数十年。正统七年(1442),蓝受贰、侯大苟率众起义。蓝遇害后,侯继续领导斗争。正统十一年,侯分兵作战,队伍壮大到万余人,建步、骑、水3军。景泰年间(1450~1456),义军控制梧、浔、柳3府10多个州县。天顺七年到成化元年(1463~1465),义军一路沿浔江下梧州,攻广东肇庆、罗定、阳江等地;一路北流、陆川、博白、化州;一路经富川、贺县入湖南江华、宁远、桂阳。</p><p>明朝政府对起义军进行了多次“围剿”,并且还派兵深入山区。明军所到之处,大肆杀戮焚掠,受到了瑶族和僮族人民顽强的反击。成化元年明金都御使韩雍纠合16万官兵分5路围剿,杀义军万余人。侯大苟率众退守九层楼山(今桂平境),与官兵激战多次,全部牺牲。明军砍断江上大藤,改名为断藤峡。次年十二月,侯郑昂率众起义,夜袭浔州(今桂平)府城,攻占容县、北流、苍梧、博白等地,坚持斗争4年之久。嘉靖(1522~1566)初,大藤峡人民再次起义,与八寨起义农军遥相呼应,配合作战。七年(1528),王守仁率明军镇压大藤峡起义。天启年间(1621~1627),胡扶纪以鹅山为据点起义,被8000官兵剿杀,历时200多年的大藤峡起义失败。</p><p>大藤峡瑶民起义显示了瑶族人民坚忍不拔的精神,也对后来大瑶山地区瑶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p>
<p>3 云南各民族人民的反明斗争</p><p>在明朝统治云南时期,特别是明朝统治云南的后期,因赋税越来越重,“赋重役繁”,以致许多农民丧失了土地,被迫成为佃农。而官吏、地主则互相勾结,乘机大肆掠夺农民土地。沐氏家族也乘机侵占云南人民的大量土地作为“勋庄”(庄田),万历年间沐氏在云南各府、州、县境的“勋庄”达8031顷之多,红河南岸15猛纵横200余公里的地方都被沐氏因为“勋庄”。其他官吏也是“广占夷田以为官庄,大取夷财以供费用”,“跟官小人百样生事,一时纵横取索,椎髓剁肉”(何孟春:《请复置永昌府治疏》》,载《云南史料丛刊》第35辑)。一般地主掠夺农民土地就更为严重。农民丧失土地后便处于破产的境地。贪官污吏更是“横征无度,滥取货材,民不堪命”(倪蜕:《滇云历年传》卷7)。因而各族人民反抗明朝统治的斗争便不断发生。</p><p>1507年(正德二年)师宗彝族人民在阿本的率领下起来反抗,云南总兵官沐昆三次派兵镇压,并征调禄劝彝族土司凤英的土兵配合才将反抗镇压下去。1514年(正德九年)弥勒“十八寨”的彝族又在阿寺等人的率领下聚众反抗。明朝廷派何孟春率兵前往镇压,遭到反抗群众的英勇抵抗。反抗群众采取官兵抵达村寨时便转移到山上,使官兵常常扑空。但是何孟春为了邀功,竟杀樵夫首级充数(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卷9)。统治者的残暴,并未使彝族人民屈服,相反反抗斗争的规模却越来越大。</p><p>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云南彝、白、汉等族人民共同展开了反对明朝派到云南的税监杨荣(太监)的斗争。杨荣到云南后,四处派出爪牙,以征矿税之名,“敲索金宝”,为非作歹,“百姓被害者十之九”,“夷汉汹汹”,各族人民忍无可忍,便群起进攻税监衙门,“围内监府,从外举火,入杀太监杨荣,焚烧府第辎重,歼其从役,缢树投井乞死者百数人”(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3)。杨荣及其爪牙百数十人均被反抗群众处死。杨荣派到赵州的走卒张文华因敲诈勒索十分蛮横,激起了赵州人民的义愤,也被捆绑痛殴(万历《赵州志》卷3)。</p><p>反税监斗争后,易门、嶍峨、荞甸等地于1613年(万历四十一年)又爆发了彝、汉等族庄户联合反抗沐氏庄主的斗争。斗争坚持了60多年,给沐氏统治者以沉重打击。</p><p><br/>4 明朝对僰人的灭族屠杀</p><p>元朝僰地安宁。从明洪武到嘉靖不到两百年间,明王朝11次对僰人进行残酷的伐戮。</p><p>第一次:明洪武(朱元璋)27年(1394年,公元纪年,下同),以戎县(今兴文县)夷“出没不常”为由,“奏调叙南卫左千户所,于本县守卫。”到明成祖永乐年间,派遣总兵官梁福进行征讨,这些僰人逃入草木茂盛的高山,无法追赶,“乃招安之”。</p><p>第二次:明永乐(明成祖朱棣)13年(1415年),朝廷派遣都督李敬率大军进攻晏州(今兴文县)的少数民族(僰、僚等),擒获其首领,其于的进行了招抚。</p><p>第三次:宣德(明宣宗朱瞻基)2年(1427年),朝廷以僰人等少数民族侵扰筠连为由,派都指挥徐谅进行安抚。后来又以他们骚扰高(高县)、珙(珙县)、宁(长宁)、庆(原庆符县)、江(江安)为由,朝廷派监察御史杨灿到戎县,招抚大坝等少数民族,并捕获其首领,“械送京师”。</p><p>第四次:明宣德9年(1434年),朝廷又借口僰人等反抗朝廷,派都指挥李荣带领戎县官兵,“擒斩39名而还”。</p><p>第五次:正统(明英宗朱祁镇)4年(1439年),朝廷以夷“烧劫各县”为由,派遣都指挥王杲进讨,王杲到戎县后,召集汉夷中有名望的人,派去做工作,招出五都夷,晓以利害,令他们各回各寨,稍有反抗的,捕去34人,其于的则与之签订协约,“埋石为誓”。</p><p>第六次: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元年(1450年),官府派人到今高县、珙县、筠连、兴文各寨征粮。这些征粮的人,对人民骚扰迫害太甚,百姓无不怨恨,便将公差抓起来,捆绑在树上,历数其罪恶,杀之。有司将这件事飞奏朝廷,朝廷派遣佥部御史李匡、监察御史刘干带兵处理此事。时值盛夏暑天,又遇当地瘟疫流行,士兵大都染上瘟疫,死者甚众,李匡和刘干也被瘟疫缠绕,刘干不久就死了。李匡后来病好了,但士兵已无战斗力。朝廷又派都指挥周贵等前往征讨,很快攻破菁前,普乖等寨,“俘敌数百”。僰人等带上粮食,背起财物躲进草深林茂的高山,周贵率大军将山围困,这些百姓把粮食吃完,就吃树皮草根,结果饿死近一半,“乃乞降”。</p><p>第七次:天顺(明英宗朱祁镇)5年(1461年),朝廷借口戎县夷人(僰人)连年流劫,派总兵官许贵等带兵讨伐,“平之”。</p><p>第八次:成化(明宪宗朱见深)元年(1465年),朝廷借口“戎县都掌夷,频年入寇”,派遣佥部御史汪浩、都督芮成带兵征讨。侍读周洪谟写了奏章上奏皇帝,请求在僰人聚居的地方,仿照九姓司马那样设立长官。宪宗准奏,吏部把这件事委托汪浩和芮成办理。汪浩到了戎县,受汉人挑拨:“僰人并非真心归降”,于是诱杀僰人首领和百姓270多人,激起僰人大规模反抗。僰人誓死报仇雪恨,因而作战非常勇敢,锐不可当。朝廷诏命:“可以抚则抚之”。于是谴人前往招抚,僰人等愿意接受,派出首领12人到京城,献贡马12匹,诸葛铜鼓一面,请求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土官。但是僰人惧怕汪浩的势力,不敢将汪浩冤杀僰民270多人的事向皇帝奏明。而汪浩等为了证明他们前次谎奏的“僰人并非真心归降”符合事实,一直没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土官,于是僰人更加愤恨官府。</p><p>第九次:由于僰人对官府的痛恨,难免有僰人为报仇而骚扰地方,干抄掠之事。朝廷得到奏报,“乃谴总兵襄成伯李谨、兵部尚书程信等,率兵讨之”。明成化三年(1467年)12月,朝廷大军到达。芮成由戎县进,都御使陈宣、参将吴经由芒部进,指挥韩忠由普水脑进,贵州总兵吴荣为左哨,由李子关进,汪浩督参将为右哨,由渡船铺(今古宋)进。据曾省吾《宗功小记碑》记载,当时云、贵、川三省合官军18万。大军沿途烧杀抢劫,克大坝、破凌宵,烧毁二百余寨。</p><p>第十次:正德(明武宗朱厚照)10年(1515年)僰人的一个部落与筠连的流民争田,受了流民的欺负,僰人多次向地方官吏诉讼,都未得到解决。流民乘僰人怨忿的情绪,故意挑起事端,诱使僰人复仇。流民早有准备,乘机屠杀僰人数百人。于是,僰人各寨纷纷起义,众达几万人。明武宗得到奏章,“命巡抚都宪马昊、总兵吴坤讨平之。”</p><p>第十一次:明嘉靖(明世宗朱厚熜1522—1566年)年间,官府多次派兵进剿僰人。据《珙县志》载:官军中的巡检被僰人杀死,知县妻孥也被捉住。僰人中,势利最强大的是据守九丝山天险的阿大、阿二、方三,尽皆称王。</p><p>然而,这么多次的进剿,都没能让僰人放弃抵抗。明朝万历元年,僰人的历史从此画上句号。</p><p>明朝廷第十二次对僰人进剿,也是最后一次进剿,是在万历(明神宗朱翊钧)元年(1573年)。公元1572年岁末,四川巡抚都御使曾省吾,连续接到僰人数次进犯庆、长、珙、高、筠、戎,近逼叙、泸的报告,曾省吾即上奏朝廷:“臣待罪西陲,不能绝边患,无所称塞意旨,愿将戳力破蛮,赭其巢,略其地。”当时,万历皇帝刚于5月即位,时年仅10岁,由慈圣皇太后辅翼,皇太后让张居正任宰相。张居正得到曾省吾的奏章,召集百官议事,张说:“蜀在中国是西南重地,僰人叛乱如果不迅速平息,其他民族部落将会望风而起,四川能安宁吗?”但是,百官多以为蜀道十倍于淮西塞北艰难,都不敢作声。有人提出:汉武帝派唐蒙为将通夜郎事,说明蜀道之难,只宜招抚。张居正厉言:“我将以一中丞取夜郎,如果不能成功,可以罢去我的官职。”遂上奏神宗皇帝,谴使授中丞弓剑节斧,行使大将军职权,由曾省吾调兵遣将,选择将官,若有不听命者,杀无赦。</p><p>张居正力主剿灭僰人,有其深刻的背景。朱载垕为裕王时张居正给其当过老师,朱载垕即位(明穆宗,年号隆庆,1567年)后,立即任命张为吏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张居正入阁虽晚,但为穆宗所器重。张一封革除旧弊的《陈六事书》,切中时弊,很有见识,穆宗深表赞赏。可惜穆宗没有来得及全部实施,便于1572年(隆庆6年)5月死去,由其第三子朱翊钧即位,时年10岁,其生母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任先主旧臣高拱为相。后来,张居正与太监冯保联合陷害高拱,高拱因此而被革去官职,张自然当上宰相。万历元年正月16日,因“王大臣行刺皇帝事件”,张居正与太监冯保联合再次诬陷高拱,幸得吏部尚书杨博、御使钟继英、左都御使葛守礼等力保,杨博并识得张居正陷害高拱之依据,衔而不露,葛守礼乘机晓以大义,居正感悟,才入宫请独对,自保高拱无罪。经过这件事,张自觉内心难安,疑朝有异议,正思解脱,适逢曾省吾奏章,遂有“征蛮”的决定。</p><p>曾省吾得到张居正谴使送来的圣旨,立即草拟了《平蛮檄》:“山都群丑,聚恶肆氛,虽在往日,叛服不常,未着近日猖獗尤甚。都蛮近日长驱江、纳,几薄叙、泸。拥众称王,攻城劫堡,裂死千百把户,虏杀绅监生员。所掠军民,或卖或囚,尽化为剪发凿齿之异族;或焚或戮,相率为填沟枕壑之幽魂。村舍在在为墟,妻孥比比受辱。六邑不禁其荼毒,四川曷胜其侵凌。……朝廷以征剿禁绝为期,主持以荡平图报为誓。……务在犁庭扫穴,震叠天威,一清巴蜀之愤……。”强加于僰人种种罪名之后,就可以堂而皇之大张挞伐,一场屠杀民族的大血战就展开了</p>
<p>明万历元年三月,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十四万官兵云集叙州誓师,曾省吾传令全军:凡有投降敌人、纵敌逃亡、受敌贿赂、泄漏军机者,按叛贼一样伏诛;凡有临阵脱逃、不听号令者,为严肃军纪,斩勿赦。宣誓完备,浩浩荡荡开进僰人聚居地,征剿总人口仅二万余的僰人。刘显军到戎州后,召开了军事会议。兵巡副使李江建议:先取凌宵和都都两寨,以剪其两冀,而后围九丝。</p><p>根据曾省吾的意见,刘显的部署,采用步步为营,一寨一堡反复清剿的政策。当大坝等寨被攻破后,其于较小各寨的僰人纷纷逃到凌宵、都都、九丝三寨。这样加快了明军对九丝外围的清剿速度。凌宵被破于5月,都都被攻陷于7月。</p><p>凌宵城和都都寨被攻破后,刘显全军围困九丝山。</p><p>九丝山位于兴文县宴阳镇西南120里,建武东北20里。民间传说要用九两丝才能绕山一周,故名九丝山。</p><p>为了涣散僰人斗志,刘显通告九丝三雄王,其文曰:“刘显乃有名之大将军,用兵如神,当年与戚继光、俞大猷共破倭寇,名闻中外。今以十万之众连破凌霄,都都两寨,如搏雏壳,现在到此,你们岂能逃脱得了。若能先事降我,许待以不死。”九丝得到这个通告,一些僰将感到压力很大,犹豫不决。而部下乞降者达2300多人。</p><p>作了各种准备工作之后,刘显令永宁宣抚奢效忠,镇雄土司陇清领本部人马为前锋,奋力攻山,其他各部也纷纷投入战斗,终因九丝城防严密,攻了一个多月没也有攻下来。秋八月,刘显下令招募各地恶少,组成敢死队。刘显按兵法,令副总兵郭成、张泽,大将韩似甫、任继祖、安大朝兵分五路,各领人马2.8万,五路大军“环络如连珠,缓急相应”。到达九丝山后,出劲旅与僰兵鏖战,僰兵不敌,破十余栅。僰人退守九丝两壁间,聚集强弓硬弩,一遇明军进攻,弩箭齐发,下击栩栩如电散不休,明军伤亡颇大。时九丝一带多淫雨、瘴雾,双方坚持不下。</p><p>有谍报:9月9日是僰人祭天地神灵祖宗的赛神日,僰人将作社庆祝。刘显命诸将暂缓攻山,造成错觉。僰人见明军没有动静,又逢雾雨淋淋,以为明军不会进攻,遂传令宰杀牛羊,大摆宴席,赛神祭祖。僰人本来喜欢喝酒,禁令一开,憋了两个多月没有喝酒的僰人,个个开怀畅饮,把军纪和眼前的敌人都丢到脑后去了。刘显令诸将官作好准备,出其不意拿下九丝。9日夜,先令奢效忠、陇清率敢死队一千人作前导,衔枚疾走,飞登攀援而上,以夜色、雾雨为掩护,从关口之间的小道穿过,天亮时,登上九丝城,乘守门僰兵不备,破关而入。诸路军随后增援,引火烧寨,从早晨杀到中午,僰人拼死抵抗,其精锐部队数百人全部战死,僰人大败。明军前锋引火焚烧城中物资房屋千余,火焰冲天。明军见人就杀,僰人四散逃走,为了不受明军侮辱,有的僰人跳入火中而死,有的跳岩坠谷而亡,死者逾万。阿大、阿二、方三均乘乱弃城而逃,刘显分兵搜索追剿。阿大在鸡冠岭被郭成捕获;阿二逃到贵州大盘口被抓获;方三被郭成斩于母猪寨。九丝告破,刘显对僰人的讨伐获全面胜利。九丝山上,今天仍能挖出当年烧毁的糊米。</p><p>《平蛮碑记》载:“冬十月,取次就擒都蛮,至是尽灭。”刘显自三月领兵以来,攻破僰人城寨60余个,擒僰人名将36人,俘斩僰人4600多人(赴火、跳岩死亡及因战争间接死亡者,未计入),招降5600多人,拓地400余里,获诸葛铜鼓93面。由于曾省吾要刘显采取斩尽杀绝政策,到冬十月,僰人“至是尽灭”。一些侥幸逃脱的僰人,只得隐姓埋名,不敢承认自己是僰人,僰人下落从此便成一个谜。僰人消失。</p><p>为了记载明军将领们的功绩,明朝廷为官兵们立功碑,修建生祠。</p><p>都指挥吴鲧勒石于九丝山,称“九丝崖石刻”。 兴文县德胜乡富裕村大湾头还有一石刻,叫做“九丝城西关口石刻”。 </p><p>文曰:“万历元年冬,十月既望,四川右布政使,伟川冯成能,副使,渤海李江,参议,嘉禾沈伯龙同登九丝城。当天兵大捷,为经略万世之雄图也。惟时风卷长云,日开阴谷,相与酬觞绝顶,跃剑悬崖,俯视万灶星屯,蛮地鞠为焦土,望西南诸夷扼寨,尽在目中。车诚千古奇观,是用勒石,以志不朽。伟川冯成能书。” </p><p>在建武给曾省吾修建生祠,叫做“崇报祠”,附记九丝阵亡将领,清朝改为文庙。在“崇报祠”外的“万仞宫墙”旁的左右两边各立三块大碑。前两块高约1.5丈,后四块高约1.35丈,宽约6尺,厚约1丈,每块重约4-5吨。碑顶图案为海潮汹涌,双龙捧口。文字典雅,书刻精细。自左至右排列为:</p><p>①曾省吾撰书的“宗功小记碑”,上端“西蜀平蛮碑”5字龙蛇体。万历二年中秋,安边同知吴文全勒石。<br/>②明翰林院经筵讲官南充任瀚“平蛮碑记”。万历二年。<br/>③明国史馆修撰,富顺李长春“平蛮碑”。明万历二年甲戌三月。<br/>④明潼关兵备道,宜宾周爻“平蛮颂”。<br/>⑤“戎平行Δ并序,碑”。(中间一字已脱落)<br/>⑥“新修建武所城记,碑”。(此碑已消极失)</p><p>明统治者还在今宜宾市中心竖立“平蛮碑”以叙其“功”。碑所在街从“平蛮碑街”先后改为“平蛮街”、“蛮街”。辛亥革命后,改名“都掌街”,后又叫“都长街”至今。街旁两巷名叫“大碑巷”、“小碑巷”。</p><p>九丝平定后,曾省吾还不放心,写了一个“平蛮善后十疏”上奏朝廷。其中有建城垣(即今建武),城制周围九百丈,开三门。内设总兵、兵备道衙门,同知府馆,守御千户,坐营公署,盖营房1200间。移守御,将泸州卫(今兴文中城镇)中前二所,每所1200名官兵,割并守御千户所(今建武)。扼要害,选精兵17600名,分守各要隘,每隘50-500名不等。并对僰人生活的地区实行拉网式的反复清剿,确信僰人已完全剿灭,刘显大军才在1574年后班师。曾省吾还将戎县改名为“兴文县”,取偃武修文之意。</p><p>明军真的将僰人杀得一个不剩吗?今天是否还有僰人呢?僰人的后裔到哪里去了?我们认为:明军不可能将僰人杀得一个不剩,但是,今天又不可能有真正的僰人。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招降的僰人共计5600多,如果没有被杀,明朝廷也决不会再让这些僰人集中生活在一起,而是把他们谴散各地,与其它民族融合。而一些侥幸逃脱的僰人,只得隐姓埋名,绝不敢承认自己是僰人,也只能被迫与其他民族融合。因此,即使有僰人能侥幸活下来,较大的可能性是被迫汉化。僰人这个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生活了二千多年的古老民族,这个川南和南丝路的开垦者和建设者,这个为中华文明作出过贡献的民族,就这样消失了。僰人的消亡是一场值得吸取历史教训的历史和民族悲剧。 </p>
教訓不好就殺光它、要不天下没个太平
  杀的光吗?下得了手吗?还是人吗(楼上的)?
字字血泪,触目惊心。大汉族主义要不得。
<p>呵呵</p><p>似乎明朝还没有BT到要求连发型都要管</p><p>没有在法律中规定民族等级吧</p><p>这可不是50步笑百步的问题</p><p>而是一个性质问题</p><p></p>
关外诸多“生女直”都是怎么没的?
写得不错 应该加精[em05]
<p>我补充一点内容 明朝制造的古勒寨大屠杀 无数女真人被害</p><p><strong>《袁崇焕传》在这个问题上明确地指出,明朝为了对辽东女真等少数民族进行统治,不惜使用卑劣手段进行压迫打击,用铁的事实指出,明朝为了统治和压迫辽东女真人,不惜扶植傀儡,甚至故意屠杀。</strong></p><p><strong>《袁崇焕传》自序部分写道:</strong></p><p><strong>
“明朝为辽东边事,错杀了两个人:一个是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另一个是蓟辽督师袁崇焕。...前者,努尔哈赤含恨起兵,成为明亡清兴的历史关节点;后者,朱由检自毁长城。加速了明朝的灭亡...通俗的说万历帝误杀了塔克世,大明皇朝自己制造了焚烧朱家皇朝大厦的纵火者”
</strong></p><p><strong>
“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利用蒙古与女真、海西女真与建州女真以及建州女真内部的各种矛盾,纵横捭阖,分化瓦解,拉此打彼,利诱威胁,以实现明廷对辽东地区各少数民族的统治。(第12页)”</strong></p><p><strong>“在建州女真诸部中,以王杲势力最强...为建州右卫指挥使...万历二年,王杲以明廷断绝贡市、部众坐困为借口,大举犯扰辽阳、沈阳...李成梁率6万车骑..分路围攻王杲寨...明军纵火,寨内房屋、粮秣焚毁,烟火蔽天...令明军纵击,“毁其巢穴,斩首一千余级”...杀掠人畜殆尽...明万历三年八月,万历帝御午门城楼,首辽东守臣献俘王杲,命将其磔尸剖腹...王杲为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王杲之死在少年努尔哈赤心灵里,埋下了对明朝不满的种子...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祖父觉昌安...暗通于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均忠顺于明朝。(第12-14页)”</strong></p><p><strong>“万历十一年正月,李成梁以阿台未擒,终为祸本,督兵攻阿台驻地古勒寨...火攻两昼夜。攻而不克...李成梁利用尼堪外兰为傀儡,企图通过它加强对建州女真各部的控制。尼堪外兰为了讨好李成梁...愿身往城下招抚...骗道:...若能杀阿台者,即令为此城之主。阿台部下有人听信尼堪外兰的话,杀死阿台,打开寨门,投降明军...明军攻斩杀2222级,并此前曹子谷之战,总共为3000余级...李成梁虽然占领古勒寨,但因攻城损兵折将,极为生气,以杀泄愤。他在古勒寨兵民降顺之后,下令“诱城内人出,不分男女老幼,尽屠之”,古勒寨内,男女老幼,均遭屠戳!全寨兵民,几无幸免,尸衡屯巷,血流成渠。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也都在混乱中被攻陷古勒寨的明军所杀。(第14页)”</strong></p><p><strong>“大明皇朝万历帝,辽东总兵李成梁,破一座边塞小城,杀若干女真草民,易如反掌,如耍儿戏。但是,人心不可欺,民志不可辱。怨,可散不可聚,仇,可解不可结。明军一次一次的焚掠女真屯寨,一次一次的屠杀女真部民,同女真各部结下了民族冤仇。女真与明朝,边民与明军,其怨其仇,其愤其恨,集中表现在其未来的首领努尔哈赤身上。努尔哈赤同大明皇朝结下四重仇恨---外祖父王杲、姑父阿台、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都死于明朝官军之手...在他们子孙努尔哈赤心里,点燃起复仇星火,挖掘开溃堤蚁穴。...一座高楼大厦被大火焚毁,往往是从一点火星引发的;一个庞大王朝被民众推翻,往往是从一件小事引起的。...这个小小的火星、这个小小的蚁穴,就发生在明朝辽东建州女真一个普通的屯寨--古勒寨。这里是清朝焚烧明朝熊熊烈焰的火星,也是清朝冲垮明朝滚滚江河堤坝的蚁穴。努尔哈赤成为女真焚毁明朝大厦的点火者,成为埋葬大明皇朝的掘墓人。(16页)”
</strong></p><p><strong>阎崇年把女真人反抗比作“火星”“蚁穴”,称明朝就是被这些民众推翻的。而激起女真边民反抗的是压迫!明朝“一次一次的焚掠女真屯寨,一次一次的屠杀女真部民”,政治腐败,不但女真人反抗,内地的汉民也无法忍受,共同起来推翻了它。</strong></p>
<p><strong>“在建州女真诸部中,以王杲势力最强...为建州右卫指挥使...万历二年,王杲以明廷断绝贡市、部众坐困为借口,大举犯扰辽阳、沈阳..."</strong></p><p><strong>这是明臣的行为吗?明摆着造反,难道让他们攻下沈阳?</strong></p><p>“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利用蒙古与女真、海西女真与建州女真以及建州女真内部的各种矛盾,纵横捭阖,分化瓦解,拉此打彼,利诱威胁,以实现明廷对辽东地区各少数民族的统治。(第12页)”</p><p>这种政策是错误的,但比强制同化要好得多,如果你是明朝皇帝,有更好的办法吗?明朝授了官职,他们也处于自治状态,但还是要反,有什么办法?让蒙古与女真对立是唯一的出路了,除非当时明朝武力能强到彻底击败蒙古。</p><p><strong>内地的汉民也无法忍受,共同起来推翻了它。</strong></p><p><strong>李自成缺点很多,但也屡次建议明廷愿去与清军作战,何来共同之说。</strong></p>
<p>其实封建社会这种民族压迫很常见,或为统治集团获取利益,或者为了转嫁本族内的矛盾。北方强盛的游牧民族欺负汉族,汉族也会欺负弱小的南方民族。过去汉族强大时就会欺负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强大也会欺负汉族。</p><p>所以只有各民族平等,共同发展经济文化才能走出这个怪圈。</p><p>放眼世界,民族问题解决的最好的只有今天的中国。</p>[em05]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maxlee123</i>在2006-4-12 7:04:00的发言:</b><br/><p><strong>“在建州女真诸部中,以王杲势力最强...为建州右卫指挥使...万历二年,王杲以明廷断绝贡市、部众坐困为借口,大举犯扰辽阳、沈阳..."</strong></p><p><strong>这是明臣的行为吗?明摆着造反,难道让他们攻下沈阳?</strong></p><p>“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利用蒙古与女真、海西女真与建州女真以及建州女真内部的各种矛盾,纵横捭阖,分化瓦解,拉此打彼,利诱威胁,以实现明廷对辽东地区各少数民族的统治。(第12页)”</p><p>这种政策是错误的,但比强制同化要好得多,如果你是明朝皇帝,有更好的办法吗?明朝授了官职,他们也处于自治状态,但还是要反,有什么办法?让蒙古与女真对立是唯一的出路了,除非当时明朝武力能强到彻底击败蒙古。</p><p><strong>内地的汉民也无法忍受,共同起来推翻了它。</strong></p><p><strong>李自成缺点很多,但也屡次建议明廷愿去与清军作战,何来共同之说。</strong></p></div><p>蠢人是不觉得其同类一样愚蠢的 </p><p>&nbsp; 当时女真臣服明朝 这和突厥侵犯隋朝有很大区别 明朝皇帝蠢的自己捅马蜂窝 采用和隋文帝一样的分化策略 自己制造不稳定因素&nbsp; 明显的战略失误&nbsp; 如果明朝皇帝真的有战略的话</p>
<p>又不是本民族,也不是像汉族这样可以创造辉煌文明,杀了又怎么样,那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猪尾族的屠杀则是对地球文明的巨大破坏.</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erettam92fs</i>在2006-4-12 15:16:00的发言:</b><br/><p>又不是本民族,也不是像汉族这样可以创造辉煌文明,杀了又怎么样,那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猪尾族的屠杀则是对地球文明的巨大破坏.</p></div><p>什么是精神分裂 这就是精神分裂 </p>
<p>看不懂了,明朝的这些举动就是因为对方是少数民族吗?</p><p>对造反的哪个政权不是镇压?</p>
<p>连老子都知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楼上某些人的胸怀、见识反倒不如古人,难道中国人一直在退化不成。</p>
<p>明初,红袄军对中原的蒙古遗民的查杀 ----的确是意义上的屠杀 。</p>
很好,弱肉强食本来就是天理[em05][em05]
<p>没什么,屠杀的行为都要被谴责的!</p><p>除非屠杀的对象是敌军力量。</p>
<p>汉族统治者常规不好境外屠民,(下层个案除外)。</p><p>--- 因其着重意识形态,而非土地占有 。这点与现代倒有些相似 。</p>
是啊,主体民族,汉族成为二等民族,这就是处理民族问题的好方法
<p>在那个没有近代国家观念的时期,这种屠杀正是显示了明朝的威势,军队需要激发杀气才行。</p><p>从现在来看,都是内部斗争,何必下此毒手?</p>
<p>如果明朝不是在南方而是在东北这么做,恐怕今天也就没有这么多争吵了。</p><p>早在哈赤还没成气候时,明将李化龙在看到哈赤部队的阵容时,观其兵员虽少,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就曾准确地预言:“中国无事则已,有事必此人也!”。</p>
明不是因为其民族而杀,这就是与蒙鞑、满鞑的最大区别。<br/>事实上,苗民首先反抗的是残酷压迫他们的本族土官、地主等,起义主要是因为这些统治者得到了明朝的支持。<br/><br/><br/>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godgod</i>在2006-4-13 20:54:00的发言:</b><br/>明不是因为其民族而杀,这就是与蒙鞑、满鞑的最大区别。<br/>事实上,苗民首先反抗的是残酷压迫他们的本族土官、地主等,起义主要是因为这些统治者得到了明朝的支持。<br/><br/><br/></div><p>麻烦把论据拿出来。 </p><p>按你的说法,清朝那叫镇压叛乱。你知道清军里多少汉人?</p>
好长,好长!
看了这个帖子 就知道某些人的双重标准了 呵呵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中国sunyan</i>在2006-4-12 15:35: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erettam92fs</i>在2006-4-12 15:16:00的发言:</b><br/><p>又不是本民族,也不是像汉族这样可以创造辉煌文明,杀了又怎么样,那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猪尾族的屠杀则是对地球文明的巨大破坏.</p></div><p>什么是精神分裂 这就是精神分裂 </p></div><p></p>不是你说精神分裂就分裂的,有本事在以后发文章用你祖宗的猪尾文来证明你们野人文化对地球文明有用. 杀你们野人我们文明人在今天也许会难过,但那和绿色和平组织为杀猪难过没有任何区别.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eacat</i>在2006-4-14 0:55: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godgod</i>在2006-4-13 20:54:00的发言:</b><br/>明不是因为其民族而杀,这就是与蒙鞑、满鞑的最大区别。<br/>事实上,苗民首先反抗的是残酷压迫他们的本族土官、地主等,起义主要是因为这些统治者得到了明朝的支持。<br/><br/><br/></div><p>麻烦把论据拿出来。 </p><p>按你的说法,清朝那叫镇压叛乱。你知道清军里多少汉人?</p></div><p></p><p>汉军八旗不算汉人。至于绿营问题,就好像八国联军中有中国部队不能说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国人杀中国人一样。</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erettam92fs</i>在2006-4-18 10:32: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中国sunyan</i>在2006-4-12 15:35: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erettam92fs</i>在2006-4-12 15:16:00的发言:</b><br/><p>又不是本民族,也不是像汉族这样可以创造辉煌文明,杀了又怎么样,那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猪尾族的屠杀则是对地球文明的巨大破坏.</p></div><p>什么是精神分裂 这就是精神分裂 </p></div><p></p>不是你说精神分裂就分裂的,有本事在以后发文章用你祖宗的猪尾文来证明你们野人文化对地球文明有用. 杀你们野人我们文明人在今天也许会难过,但那和绿色和平组织为杀猪难过没有任何区别.</div><p></p>什么是精神分裂? 这就是精神分裂
弱智者总以为自己是文明的 其实你自己终究就是个无知的文盲而已
<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中国sunyan说得好 支持</font></strong>[em05]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一等诚嘉义勇公</i>在2006-4-18 13:48:00的发言:</b><br/><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中国sunyan说得好 支持</font></strong>[em05]</div><p>呸!汉贼!</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rfzzzzzzzz</i>在2006-4-18 22:16: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一等诚嘉义勇公</i>在2006-4-18 13:48:00的发言:</b><br/><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中国sunyan说得好 支持</font></strong>[em05]</div><p>呸!汉贼!</p></div><p>其实如果我不是斑竹 你早就想这么骂我了吧?</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中国sunyan</i>在2006-4-18 11:18:00的发言:</b><br/>弱智者总以为自己是文明的 其实你自己终究就是个无知的文盲而已</div><p></p>你可以随便贬低我为文盲,但改变不了你们野人文化已经被我们文明人彻底淹没的事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9 23:37:26编辑过]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中国sunyan</i>在2006-4-19 11:58: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rfzzzzzzzz</i>在2006-4-18 22:16: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一等诚嘉义勇公</i>在2006-4-18 13:48:00的发言:</b><br/><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中国sunyan说得好 支持</font></strong>[em05]</div><p>呸!汉贼!</p></div><p>其实如果我不是斑竹 你早就想这么骂我了吧?</p></div><p>你是站错队的,还没到骂你的时候。XX公公是网特!就该!</p>
<p>公公不过自谕---“豪放不羁, 狡猾多变”而已</p><p>&nbsp;</p><p>&nbsp;</p>[em01][em01][em01][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