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灭族屠杀与大汉奸尚可喜广州屠城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52:54
满清灭族屠杀与尚可喜广州屠城
                                       


   对于清初的岭南历史发展来说,平南王尚可喜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尚可喜,字元吉,号 震阳,生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原籍山西洪洞,后徙辽左海州卫,为明辽东广鹿岛副将。 天聪八年(1634),因受东江总兵沈世魁之加害而被迫降后金。后伐朝鲜,击李自成,至顺治六 年(1649)五月改封平南王,受命征广东。从1650年入驻广州到1676年病逝,尚氏控制岭南政 坛20余年。作为清朝的降将,他一方面执行着满人统一中国的使命,忠于职守;另一方面,特殊 的“故明情结”,又使他在战争中对旧王朝遗民的屠杀,怀有几乎令人无法置信的触痛和负罪感。

  尚可喜是清初册封的重要藩王之一。对清王朝的建立,也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学术界 对于该人物的研究,却较少涉及。这大概与史料的相对不足,有一定的关系。1959年由中华书 局出版的《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仅有三处提及了尚可喜。20世纪50年代,台湾楚公 先生在文章中讲述了“三藩之乱”中的尚氏家族内部的矛盾斗争及灾难(楚公:《檀度庵吊古》, 《中央日报》(台湾),1959:2:2-7,也引用了一定的地方史料。90年刘凤云女士著《清代三 藩研究》一书,对该人物也有提及,认为“尚可喜矢志报国、忠于朝廷的明朗态度,不能不使人感 动。”(刘风云:《清代三藩研究》第20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版)90年代后期, 蔡鸿生先生在《清初岭南佛门事略》一书中,也进行了一些有关人物方面的研究,认为“尚可喜 佞佛”。(蔡鸿生:《清初岭南佛门事略》第32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版)伴随着 近年来—些地方史料的日渐增多,特别是其本人亲笔信的公诸于世,对于该人物的研究,可以进 一步深入。本文选择从心理分析入手,有利于与当时社会的诸多现象发生联系,也便于为清初 历史研究,提供有用的参照。

  尚可喜被册封为平南王,发生于顺治六年,即1649年,此后,便受命带领清兵南征广东。次 年二月,清军攻至广州城下,开始了长达九个月的围城攻坚。至十一月,广州城破。随即就发生 了对岭南历史发展和对尚可喜本人来说都影响深远的大屠杀事件—— —广州“庚寅之劫”。 据清代官方史载,这场屠城,斩“兵民万余”,又“追剿余众至海滨,溺死者无算”。(周骏富 辑,《清代传记丛刊》卷78之18,台湾明文书局,1986年版)在广东地方文献《广州城坊志》中, 转引了方恒泰《橡坪诗话》的记载,亦曰:“……城前后左右四十里,尽行屠戮,死者六十余万人。 相传城中人士窜伏六脉渠约六七千人,适天雨,渎溺几尽,其所存仅二人,双门底刘中山其一 也。”“止有七人躲入大南门瓮城关帝庙神像腹中,得免诛戮。”(黄佛颐:《广州城坊志》226页, 221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这场劫难无疑是令人震惊的,但也为我们考察平南王 的心态变化,提供了参照。

  近年来翻译出版的一些外籍人的笔记,也涉及到了这次屠城的一些基本史料,在此引出。 当时在华的意大利籍耶酥会士卫匡国(Martin Martini,1614~1661),写有《鞑靼战纪》一书,对广州屠城的惨烈状,记述曰:“大屠杀从11月24日一直进行到12月5日。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一 律残酷地杀死,他们不说别的,只说:‘杀!杀死这些反叛的蛮子!'但鞑靼人饶恕了一些炮手以 保留技术为自己服务,又饶恕了一些强壮的男人,为他们运送从城里抢到的东西。最后,在12 月6日发出布告,禁止烧杀抢掠。除去攻城期间死掉的人以外,他们已经屠杀了十万人。” (杜文凯:《清代西人见闻录》5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6月版)

  荷兰使臣约翰·纽霍夫(John Nieuhoff)在其《在联合省的东印度公司出师中国鞑靼大汗皇 帝朝廷》一书中亦记述到:“鞑靼全军入城之后,全城顿时是一片凄惨景象,每个士兵开始破坏, 抢走—切可以到手的东西;妇女、儿童和老人哭声震天;从11月26日到12月15日,各处街道 所听到的,全是拷打、杀戮反叛蛮子的声音;全城到处是哀号、屠杀、劫掠;凡有足够财力者,都不 惜代价以赎命,然后逃脱这些惨无人道的屠夫之手。”(司徒琳著,李荣庆等译《南明史》131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版)这些当时在粤的外籍人的记述,更可能是依据自己的真实观 察,记述了广州城发生的事。均表明,震慑反叛(1646年清兵已经首次攻陷广州)的屠城行动持 续了一段时间。

  岁月的泪水可以冲洗斑斑血迹,却冲不走弯刀下的罪恶和惨呼的冤魂....

   血与泪、火与烟交织的17世纪的多数年份,都被中国人民的鲜血染红,而公元1650年(华夏历庚寅年),我们尤其不能忘记;这一年的冬天,汉奸魔头尚可喜、耿继茂作为清军的走狗,根据主子的屠城命令,率领乌真超哈-镶蓝旗的鞑清国汉奸伪军,对繁华的中国名城广州进行十二日疯狂屠城,惨绝人寰的程度相当于“扬州十日”,远远超过了倭人的南京大屠杀。[注解:《顺治实录》记载伪清屠城令:“其据城逆命者,并诛之。”清军屠城布告:“谕南朝官绅军民人等知道:...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清史稿》:国语谓汉军“乌真超哈”,哪国的国语把“汉军”叫做“乌真超哈”?当然不是汉语,而是满语]

  《剑桥中国明代史》“1650年秋末,清军突破明朝在广东和广西的防御。11月24日(公历),尚可喜终于攻克广州,他使这座城市(它顽强地坚持了八个半月)遭受一次可怕的大屠杀。”而满清立场的《四王合传》、《清史稿》都说“围合十阅月”,是指围城日期跨了10个月份。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率清军南征岭峤,史称两王入粤。在两王平定粤地的过程中,尚可喜对羊城进行了残暴的屠戮和劫掠。...

  广州孤城在血与火中巍然屹立殊死抗争,这场惊天动地的保卫战是中国人民抗清斗争最久最激烈的战斗,当时人戴耘野《行在阳秋》记载了广州市全民抵抗的英勇情形:

  “城中人亦撄城自守,男子上城,妇女馈饷(送饭)。清兵环围城外...”查继佐《罪惟录》: 北师两王攻广州不遗力 , 杜永和督守勤 ; 副将张月总陆兵、吴文敏统水师 ,背城出战 ,多捷 。”侵略者损失惨重,清将尚可福等被击毙,《尚氏宗谱》记载清寇尸体在攻城地点下堆得几乎和城墙一样高。

  连尚可喜、耿继茂这两狗头也差点完蛋,倪在田《续明纪事本末》记载:“张月等犹击败可喜军 , 烧其铁甲去 ; 又以炮碎可喜及耿继茂案 , 二人方共食 , 幸不死 。可喜以兵攻西门 , 月(张月)以大炮击之 , 杀其兵千人 。”我军两广总督杜永和(杜允和)三战三胜,受到中国政府嘉奖。最后,满清侵略军只好靠收买叛徒范承恩打开缺口,总算才可耻地攻入。(岳飞,袁崇焕悲剧重演)尚可喜等二鬼子必然恼羞成怒报复,使广州人民遭到5年前扬州人民的悲惨命运。(大同守城八月之久,也被清寇下令“官吏兵民,尽行诛之”!)西亭凌雪《南天痕》:“...攻围十阅月不能破。...及冬,偏将范承恩谋内应,决台之水 ,... 十一月二日,城破,屠之。”

  《鞑靼战纪》记载“大屠杀从11月24日一直进行到12月5日。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一律残酷地杀死,他们不说别的,只说:杀!杀死这些反叛的蛮子。”[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M. Martini,1614—1666,)的《鞑靼战纪》清寇匪帮自己是不堪入目的“金钱鼠尾”蛮族,而且善于用“蛮化”、“满化”的毒手制造出跟清寇老鬼子一样凶残的二鬼子伪军,却颠倒黑白地反咬一口中国人民是“蛮子”!它们在扬州、嘉定大屠杀期间,也是这么干的!《扬州十日记》:“一卒忽横刀跃起,向后疾呼曰:蛮子来,蛮子来!”《嘉定乙酉纪事》:“兵丁每遇一人,辄呼:蛮子献宝!”倪在田《续明纪事本末》:“可喜屠广州,孑遗无留;逸出城者,挤之海中。”少数逃出城的市民,也被城外的清寇赶进海里淹死! 在一片天愁地惨的最恐怖气氛之中,不少市民特别是妇女知道没有活路,只好自尽。清嘉庆年间人方恒泰《椽坪诗话》:“居民有跳入六脉渠者,值大雨,淹死约六七千人。”六脉渠,广州古时城内的水渠系统。另有记载说六脉渠中浮尸四万多人(见下文天地会广州起义军《讨满清檄》)。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一位妇女李氏跟随丈夫投水自杀,并留下绝命诗:“

  恨绝当时步不前,

  追随夫婿越江边。

  双双共入桃花水,

  化作鸳鸯亦是仙!”

  一位妇女背着襁褓中的婴儿,一起投水自杀,“庚寅冬,广州城拔(攻陷)。天濠街有妇襁负婴儿,...赴池而死。”小孩子淹死,也要比被二鬼子杀好。儿童也要杀,例如李天根《爝火录》记载,我军将领施煇然“分守西城,巷战,死”牺牲后,“家中男妇十余人从死。子祚基才五岁,亦死。”《番禺县志》记述:番禺典吏丁有仪夫妻先后被杀,“越日(第二天),所弃儿匍匐尸旁,犹吮其(母亲之)乳,过者无不泪下。”(古代广州城区由两县分管。东南区为番禺县,西北区为南海县)濒死的婴儿处于本能,寻找死去母亲、吮吸尸体的**,多么惨不忍睹!尚可喜等二鬼子在刚攻入广东对“小扬州”——南雄屠城时,已经制造了这样的人间地狱。当年是伪军文书的陈殿桂,亲眼目睹“伏尸如山”的惨状,后来写下《雄州店家歌》回忆:

  家家燕子巢空林,(家燕逃到树林里)伏尸如山莽充斥。(莽,野草)....死者无头生被掳,(生者都被俘虏,妇女为主)有头还与无头伍。(妇女最后还是要被凌辱逼死)血泚焦土掩红颜,(红颜,妇女)孤孩尚探娘怀乳。(婴儿在死去的母亲怀里挣扎)陈殿桂看到了“血泚焦土掩红颜”,带血的焦土半埋的母亲尸体上,还有一个绝望等死的婴儿;

  其实,又何止是广州、雄州二地,只要是被满清兽军铁蹄践踏的地方,类似的、甚至更惨的事情都会发生,只不过没人记录或者很多记录都被满贼焚书销毁了。正如邹容前辈所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是又岂当日贼满人残戮汉人一州一县之代表哉?夫二书之记事,不过略举一二耳。当日既纵焚掠之军,又严剃发之令,贼满人铁骑所至,屠杀掳掠,必有十倍于二地者也。有一有名之扬州、嘉定,有千百无名之扬州、嘉定!”屈大均还记载广州一位17岁女子苏氏,用柔弱的臂膀举起小茶几搏斗反抗兽军,“以几击兵,兵破头额”,因而被二鬼子肢解碎尸惨杀。

  广府和扬州一样也是商品经济最发达的特大城市,死难者数字也极为触目惊心。戴耘野《行在阳秋》记载:“初二日,清陷广州,屠之。...百万人民,尽死于内”。屈大均为守城牺牲的回民将领羽凤麒写的悼词中说:“国殇百万 , 于尔尊崇”,意思是百万死难者中,羽公您死得很崇高。当时人陈恭尹《番禺黎氏存诗汇选序》也说“竹帛烟销,与百万生灵俱烬”,指黎氏作品和百万生灵一起在大屠杀中毁灭了。所以说死难者很可能接近100万人。《广东通志》等史料记载:“杀七十万人”。这是最低限度的估计。林文陔《浅析建国前佛山商业的兴衰》:“明末清初的战争,使广州遭尚可喜、耿继茂两藩屠城,当时广州死者70多万人。”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广州市志--宗教志》:“清顺治七年(1650),清军攻广州,死难70万人。在东郊乌龙冈,真修和尚雇人收拾尸骸,‘聚而殓之,埋其余烬’,合葬立碑。”

  清军在大屠杀后,往往故意留一些僧侣不杀,让这些幸存者来清理屠场,《扬州十日记》:“谕各寺院僧人,焚化积尸”。《嘉定乙酉纪事》:“城中无主,积尸成丘,惟三四僧人,于被焚处,拆取屋木,聚尸焚之。”清寇攻陷潮州,“纵兵屠掠,遗骸十余万”,揭阳县观音堂海德和尚与居士钟万成赶来,收尸聚焚于西湖山,将骨灰葬 在西湖南岩,在葫芦山南侧山腰建普同塔超度亡灵。福建同安县屠城死难5万余人,梵天寺主持释无疑等 8人,负尸合葬于寺东北一里之地,建亭立碑,亭为“无祠亭”,墓碑上则刻“万善同归所”。

  在广州也是如此。清初人钮琇《觚賸》记载,在城外成堆焚化的死难者残骸堆积得如同山丘,最后形成了令后人无比悲痛的大墓——“共冢”:“再破广州,屠戮甚惨,居民几无噍类。浮屠真修曾受紫衣之赐,号紫衣僧者,募役购薪聚胔于东门外焚之,累骸烬成阜,行人于二三里外望如积雪。因筑大坎瘗焉,表曰共冢。”大意:满清攻破广州,大屠杀很悲惨,市民几乎没留活口。释真修法师曾被明朝皇帝赐给紫衣,号称紫衣僧者,他出钱雇人、买柴,把死难者的遗体运到东门外堆积,用火焚烧,骨灰成山,行人在二三里外望去,如同积雪。后来就在旁边挖大坑掩埋,立碑为“共冢”。

  魏斐德(F.E. Wakeman)《洪业》:“最后,1650年11月24日,经过10个月残酷的围攻,包括筑垒相逼,以楼车攻城,及动用荷兰炮手,尚可喜占领了广州。此后10天里,广州城惨遭洗劫,...尸体在东门外焚烧了好几天。...这个焚尸的火堆,在许多复明分子的心目中,标志着明朝重建希望的真正破灭...直至19世纪,仍可看见一座积结成块的骨灰堆。”(材料来源:斯特鲁弗《珠江三角洲》、《南明》;鲍拉《满洲对广东的征服》)《粤东遗民录》中有当时人王鸣雷为“共冢”——这座死难者的集体大墓,写下祭文《祭共冢文》,描述了广州大屠杀后的惨状:

  甲申更姓,七年讨殛。何辜生民,再遭六极。

  血溅天街,蝼蚁聚食。饥鸟啄肠,飞上城北,

  北风牛溲,堆积髑髅。或如宝塔,或如山邱。.....

  五行共尽,无智无愚,无贵无賤,同为一区。.....

  译文:

  16-44年换成了野蛮人的朝廷,

  七年以来犯下无数战争罪行。

  那有何罪过的天下苍生,

  却连续遭到了无数不幸。

  遇难者的鲜血洒在大街,

  血腥气味招来成群蚂蚁。

  贪婪鸟类啄起人的肠子,

  飞上北边的城墙去吞食,

  所以北风吹来象牛尿的恶臭,

  但更可怕的是一堆堆的人头。

  人头堆高的象宝塔,

  也有庞大的象山丘。.....

  不分职业同归于尽,

  无论聪明或者愚笨,

  无论高贵或者平凡,

  都被埋在了大坟中。.... 真是让人不由发出《扬州十日记》中那样的悲叹:“盖此百万生灵,一朝横死,虽天地鬼神,不能不为之愁惨也!”顾诚先生在《南明史》中谴责满清大屠杀的暴行时,专门点了尚可喜的名:清廷统治者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多尔衮,都以凶悍残忍著称于史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句话对他们不完全适用,因为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说一遇抵抗,破城得地之后不分军民,不论参与抵抗或未参与抵抗,通通屠杀或掠取为奴婢。他们杀戮立威,演出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屠城悲剧。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因为有专书记载为人们所熟知。此外,像占领湖南湘潭后的屠城;山西大同全城军民屠戮殆尽,“附逆抗拒”州县也一概屠杀;这类血淋淋的事例在史籍中屡见不鲜。...”所以,顾诚先生说:尚可喜“以汉族同胞的鲜血”在满清功劳簿上记下了“名垂青史”的邪恶一笔。广州人民血流成河,染红了珠江。满清屠四川全省令!:“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试问中华各个朝代,有哪个王朝残忍至此?即使被后人称为虎狼之师的秦军,他们对待百姓。可曾这样?

  满清遗老的《清史稿》美化满清,那里头虽然没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却提到了广州大屠杀:“初,继茂与可喜攻下广州,怒其民力守,尽歼其丁壮。...”可见广州大屠杀之血腥,是更难以隐瞒的。

  1895年兴中会广州起义失败,陆公皓东被捕,他大义凛然痛斥耿、尚“两王入粤”等满清大屠杀暴行:“孙君与吾倡行排满之始,...务求惊醒黄魂,光复汉族。...满清以建州贼种,入主中国,夺我土地,杀我民众,据我子女玉帛,...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与夫两王入粤,残杀我汉人之历史尤多,...今日非废灭满清,决不足以光复汉族;非诛除汉*,又不足以废灭满清!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1903年天地会广州起义军《讨满清檄》:

  “...嘉定则屠戮全城,稂苗尽剃;扬州则惨杀十日,玉石俱焚。迨耿、尚之南征,成桂、粤之奇祸:五羊城外,十八甫寸草不留;六脉渠中,四万众残生莫保。”甫即埗头(埠),商业街区。清兵三日内就屠杀了十八个街区。广州城内六脉渠,大屠杀时六脉渠中就浮尸四万多人。

  1907年中华同盟会《讨满清檄》列举满清最恐怖的几次大屠杀:

  “...虏下江南,遂悉残破。南畿有扬州之屠、嘉定之屠、江阴之屠;浙江有嘉兴之屠、金华之屠;广东有广州之屠;大同城陷,丁壮悉诛...”檄文号召:四万万人,契骨为誓曰(契骨,刻骨仇恨):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有渝此盟,四万万人共击之!

  中国人民前仆后继,终于争得了不朽的光荣-民族解放的辛亥革命:“春雷动地,千年之醉梦惊回;旭日当空,万里之妖氛尽扫!”(1911年山西独立《讨满檄文》)现在,满清对中国人民的大屠杀、267年里人间地狱的无数惨事,是没多少人去反思和悼念了,但尚可喜这头等汉奸、屠城战犯居然“平反”!“在辽宁省及海城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抢救、保护下,清代平南王尚可喜陵园的修复工作被正式提上日程....”(辽沈晚报)

  前不久,一群东北学者和尚氏后裔多人,在海城、鞍山开会吃喝,然后“与会学者对平南王尚可喜一致予以充分肯定。认为他能认清大局,顺应潮流,既能与时同进,又能把握机会,明哲自保,急流勇退。这是一位在历史转折关头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历史人物。学者们还考察了位于海城市郊区的尚氏陵园和新落成的尚可喜纪念馆。这一陵一馆是海城市的重要历史文物。尚氏后裔仅海城市就有2万多人,海内外约有5、6万人。”会议由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满大人关嘉禄等召集并主持。关嘉禄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扬言:尚可喜“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尚可喜是立下千古大功的”。

  相比大清共荣圈,日本侵华罪行似乎算是轻些了,至少表面上还允许沦陷区各地自治;日伪杀害的中国人,也没清寇为首、尚可喜等汉奸帮凶的反华集团杀得多。可是如今辫子戏在中国横行,抗清英雄被教科书篡改歪曲,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日本侵略没有成功而“我满清”却成功了。所以说“内战论”走狗们只有奴性,并不知人的骨气为何物。侵略者没有成功,就可恨;侵略者成功了,却要赶快投靠,奴颜婢膝地捧为主子。就是说,如果把中国比喻成一个人,那么强盗杀人未遂是侵略,杀了人却成了“兄弟内斗”的“内战”![注解:“内战论”患者,其实是偷偷勾结日本右翼、为日本的罪行开脱的。马立诚根据“内战论”歪理邪说,公开胡说“中国在元朝时侵略日本”,所以中日两国算是扯平。]

    靖国神社和海城汉奸神社里的屠城元凶,一衣带水,隔海互相致敬。“中国人真低賤!”我仿佛在听见恶魔们在得意狞笑。可怜可惨啊,中国人被屠杀后的无数冤魂,居然还要承受神社内外的野兽们的嘲笑侮辱。无论惨死在17世纪清寇的刀下、还是在20世纪日寇的枪下,都是我中华的炎黄子孙、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但是,后来的人们有没有感觉到,自己和那些受杀戮、受侮辱而死去的同胞其实是流着同样的鲜血呢?你们还知不知道自己也是一名中国人呢?你们忘了——你们在放纵与原谅那些民族的宿敌与刽子手的时候,你们没有去问一问那些含冤而死的同胞,去问问他们到底会不会也原谅那些畜生与刽子手,他们会不会答应你们的软弱与愚昧呢?!

【作者: 烈士提刀奋伟名】【访问统计:213】【2006年03月3日 星期五 02:06】满清灭族屠杀与尚可喜广州屠城
                                       


   对于清初的岭南历史发展来说,平南王尚可喜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尚可喜,字元吉,号 震阳,生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原籍山西洪洞,后徙辽左海州卫,为明辽东广鹿岛副将。 天聪八年(1634),因受东江总兵沈世魁之加害而被迫降后金。后伐朝鲜,击李自成,至顺治六 年(1649)五月改封平南王,受命征广东。从1650年入驻广州到1676年病逝,尚氏控制岭南政 坛20余年。作为清朝的降将,他一方面执行着满人统一中国的使命,忠于职守;另一方面,特殊 的“故明情结”,又使他在战争中对旧王朝遗民的屠杀,怀有几乎令人无法置信的触痛和负罪感。

  尚可喜是清初册封的重要藩王之一。对清王朝的建立,也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学术界 对于该人物的研究,却较少涉及。这大概与史料的相对不足,有一定的关系。1959年由中华书 局出版的《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仅有三处提及了尚可喜。20世纪50年代,台湾楚公 先生在文章中讲述了“三藩之乱”中的尚氏家族内部的矛盾斗争及灾难(楚公:《檀度庵吊古》, 《中央日报》(台湾),1959:2:2-7,也引用了一定的地方史料。90年刘凤云女士著《清代三 藩研究》一书,对该人物也有提及,认为“尚可喜矢志报国、忠于朝廷的明朗态度,不能不使人感 动。”(刘风云:《清代三藩研究》第20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版)90年代后期, 蔡鸿生先生在《清初岭南佛门事略》一书中,也进行了一些有关人物方面的研究,认为“尚可喜 佞佛”。(蔡鸿生:《清初岭南佛门事略》第32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版)伴随着 近年来—些地方史料的日渐增多,特别是其本人亲笔信的公诸于世,对于该人物的研究,可以进 一步深入。本文选择从心理分析入手,有利于与当时社会的诸多现象发生联系,也便于为清初 历史研究,提供有用的参照。

  尚可喜被册封为平南王,发生于顺治六年,即1649年,此后,便受命带领清兵南征广东。次 年二月,清军攻至广州城下,开始了长达九个月的围城攻坚。至十一月,广州城破。随即就发生 了对岭南历史发展和对尚可喜本人来说都影响深远的大屠杀事件—— —广州“庚寅之劫”。 据清代官方史载,这场屠城,斩“兵民万余”,又“追剿余众至海滨,溺死者无算”。(周骏富 辑,《清代传记丛刊》卷78之18,台湾明文书局,1986年版)在广东地方文献《广州城坊志》中, 转引了方恒泰《橡坪诗话》的记载,亦曰:“……城前后左右四十里,尽行屠戮,死者六十余万人。 相传城中人士窜伏六脉渠约六七千人,适天雨,渎溺几尽,其所存仅二人,双门底刘中山其一 也。”“止有七人躲入大南门瓮城关帝庙神像腹中,得免诛戮。”(黄佛颐:《广州城坊志》226页, 221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这场劫难无疑是令人震惊的,但也为我们考察平南王 的心态变化,提供了参照。

  近年来翻译出版的一些外籍人的笔记,也涉及到了这次屠城的一些基本史料,在此引出。 当时在华的意大利籍耶酥会士卫匡国(Martin Martini,1614~1661),写有《鞑靼战纪》一书,对广州屠城的惨烈状,记述曰:“大屠杀从11月24日一直进行到12月5日。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一 律残酷地杀死,他们不说别的,只说:‘杀!杀死这些反叛的蛮子!'但鞑靼人饶恕了一些炮手以 保留技术为自己服务,又饶恕了一些强壮的男人,为他们运送从城里抢到的东西。最后,在12 月6日发出布告,禁止烧杀抢掠。除去攻城期间死掉的人以外,他们已经屠杀了十万人。” (杜文凯:《清代西人见闻录》5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6月版)

  荷兰使臣约翰·纽霍夫(John Nieuhoff)在其《在联合省的东印度公司出师中国鞑靼大汗皇 帝朝廷》一书中亦记述到:“鞑靼全军入城之后,全城顿时是一片凄惨景象,每个士兵开始破坏, 抢走—切可以到手的东西;妇女、儿童和老人哭声震天;从11月26日到12月15日,各处街道 所听到的,全是拷打、杀戮反叛蛮子的声音;全城到处是哀号、屠杀、劫掠;凡有足够财力者,都不 惜代价以赎命,然后逃脱这些惨无人道的屠夫之手。”(司徒琳著,李荣庆等译《南明史》131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版)这些当时在粤的外籍人的记述,更可能是依据自己的真实观 察,记述了广州城发生的事。均表明,震慑反叛(1646年清兵已经首次攻陷广州)的屠城行动持 续了一段时间。

  岁月的泪水可以冲洗斑斑血迹,却冲不走弯刀下的罪恶和惨呼的冤魂....

   血与泪、火与烟交织的17世纪的多数年份,都被中国人民的鲜血染红,而公元1650年(华夏历庚寅年),我们尤其不能忘记;这一年的冬天,汉奸魔头尚可喜、耿继茂作为清军的走狗,根据主子的屠城命令,率领乌真超哈-镶蓝旗的鞑清国汉奸伪军,对繁华的中国名城广州进行十二日疯狂屠城,惨绝人寰的程度相当于“扬州十日”,远远超过了倭人的南京大屠杀。[注解:《顺治实录》记载伪清屠城令:“其据城逆命者,并诛之。”清军屠城布告:“谕南朝官绅军民人等知道:...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清史稿》:国语谓汉军“乌真超哈”,哪国的国语把“汉军”叫做“乌真超哈”?当然不是汉语,而是满语]

  《剑桥中国明代史》“1650年秋末,清军突破明朝在广东和广西的防御。11月24日(公历),尚可喜终于攻克广州,他使这座城市(它顽强地坚持了八个半月)遭受一次可怕的大屠杀。”而满清立场的《四王合传》、《清史稿》都说“围合十阅月”,是指围城日期跨了10个月份。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率清军南征岭峤,史称两王入粤。在两王平定粤地的过程中,尚可喜对羊城进行了残暴的屠戮和劫掠。...

  广州孤城在血与火中巍然屹立殊死抗争,这场惊天动地的保卫战是中国人民抗清斗争最久最激烈的战斗,当时人戴耘野《行在阳秋》记载了广州市全民抵抗的英勇情形:

  “城中人亦撄城自守,男子上城,妇女馈饷(送饭)。清兵环围城外...”查继佐《罪惟录》: 北师两王攻广州不遗力 , 杜永和督守勤 ; 副将张月总陆兵、吴文敏统水师 ,背城出战 ,多捷 。”侵略者损失惨重,清将尚可福等被击毙,《尚氏宗谱》记载清寇尸体在攻城地点下堆得几乎和城墙一样高。

  连尚可喜、耿继茂这两狗头也差点完蛋,倪在田《续明纪事本末》记载:“张月等犹击败可喜军 , 烧其铁甲去 ; 又以炮碎可喜及耿继茂案 , 二人方共食 , 幸不死 。可喜以兵攻西门 , 月(张月)以大炮击之 , 杀其兵千人 。”我军两广总督杜永和(杜允和)三战三胜,受到中国政府嘉奖。最后,满清侵略军只好靠收买叛徒范承恩打开缺口,总算才可耻地攻入。(岳飞,袁崇焕悲剧重演)尚可喜等二鬼子必然恼羞成怒报复,使广州人民遭到5年前扬州人民的悲惨命运。(大同守城八月之久,也被清寇下令“官吏兵民,尽行诛之”!)西亭凌雪《南天痕》:“...攻围十阅月不能破。...及冬,偏将范承恩谋内应,决台之水 ,... 十一月二日,城破,屠之。”

  《鞑靼战纪》记载“大屠杀从11月24日一直进行到12月5日。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一律残酷地杀死,他们不说别的,只说:杀!杀死这些反叛的蛮子。”[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M. Martini,1614—1666,)的《鞑靼战纪》清寇匪帮自己是不堪入目的“金钱鼠尾”蛮族,而且善于用“蛮化”、“满化”的毒手制造出跟清寇老鬼子一样凶残的二鬼子伪军,却颠倒黑白地反咬一口中国人民是“蛮子”!它们在扬州、嘉定大屠杀期间,也是这么干的!《扬州十日记》:“一卒忽横刀跃起,向后疾呼曰:蛮子来,蛮子来!”《嘉定乙酉纪事》:“兵丁每遇一人,辄呼:蛮子献宝!”倪在田《续明纪事本末》:“可喜屠广州,孑遗无留;逸出城者,挤之海中。”少数逃出城的市民,也被城外的清寇赶进海里淹死! 在一片天愁地惨的最恐怖气氛之中,不少市民特别是妇女知道没有活路,只好自尽。清嘉庆年间人方恒泰《椽坪诗话》:“居民有跳入六脉渠者,值大雨,淹死约六七千人。”六脉渠,广州古时城内的水渠系统。另有记载说六脉渠中浮尸四万多人(见下文天地会广州起义军《讨满清檄》)。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一位妇女李氏跟随丈夫投水自杀,并留下绝命诗:“

  恨绝当时步不前,

  追随夫婿越江边。

  双双共入桃花水,

  化作鸳鸯亦是仙!”

  一位妇女背着襁褓中的婴儿,一起投水自杀,“庚寅冬,广州城拔(攻陷)。天濠街有妇襁负婴儿,...赴池而死。”小孩子淹死,也要比被二鬼子杀好。儿童也要杀,例如李天根《爝火录》记载,我军将领施煇然“分守西城,巷战,死”牺牲后,“家中男妇十余人从死。子祚基才五岁,亦死。”《番禺县志》记述:番禺典吏丁有仪夫妻先后被杀,“越日(第二天),所弃儿匍匐尸旁,犹吮其(母亲之)乳,过者无不泪下。”(古代广州城区由两县分管。东南区为番禺县,西北区为南海县)濒死的婴儿处于本能,寻找死去母亲、吮吸尸体的**,多么惨不忍睹!尚可喜等二鬼子在刚攻入广东对“小扬州”——南雄屠城时,已经制造了这样的人间地狱。当年是伪军文书的陈殿桂,亲眼目睹“伏尸如山”的惨状,后来写下《雄州店家歌》回忆:

  家家燕子巢空林,(家燕逃到树林里)伏尸如山莽充斥。(莽,野草)....死者无头生被掳,(生者都被俘虏,妇女为主)有头还与无头伍。(妇女最后还是要被凌辱逼死)血泚焦土掩红颜,(红颜,妇女)孤孩尚探娘怀乳。(婴儿在死去的母亲怀里挣扎)陈殿桂看到了“血泚焦土掩红颜”,带血的焦土半埋的母亲尸体上,还有一个绝望等死的婴儿;

  其实,又何止是广州、雄州二地,只要是被满清兽军铁蹄践踏的地方,类似的、甚至更惨的事情都会发生,只不过没人记录或者很多记录都被满贼焚书销毁了。正如邹容前辈所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是又岂当日贼满人残戮汉人一州一县之代表哉?夫二书之记事,不过略举一二耳。当日既纵焚掠之军,又严剃发之令,贼满人铁骑所至,屠杀掳掠,必有十倍于二地者也。有一有名之扬州、嘉定,有千百无名之扬州、嘉定!”屈大均还记载广州一位17岁女子苏氏,用柔弱的臂膀举起小茶几搏斗反抗兽军,“以几击兵,兵破头额”,因而被二鬼子肢解碎尸惨杀。

  广府和扬州一样也是商品经济最发达的特大城市,死难者数字也极为触目惊心。戴耘野《行在阳秋》记载:“初二日,清陷广州,屠之。...百万人民,尽死于内”。屈大均为守城牺牲的回民将领羽凤麒写的悼词中说:“国殇百万 , 于尔尊崇”,意思是百万死难者中,羽公您死得很崇高。当时人陈恭尹《番禺黎氏存诗汇选序》也说“竹帛烟销,与百万生灵俱烬”,指黎氏作品和百万生灵一起在大屠杀中毁灭了。所以说死难者很可能接近100万人。《广东通志》等史料记载:“杀七十万人”。这是最低限度的估计。林文陔《浅析建国前佛山商业的兴衰》:“明末清初的战争,使广州遭尚可喜、耿继茂两藩屠城,当时广州死者70多万人。”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广州市志--宗教志》:“清顺治七年(1650),清军攻广州,死难70万人。在东郊乌龙冈,真修和尚雇人收拾尸骸,‘聚而殓之,埋其余烬’,合葬立碑。”

  清军在大屠杀后,往往故意留一些僧侣不杀,让这些幸存者来清理屠场,《扬州十日记》:“谕各寺院僧人,焚化积尸”。《嘉定乙酉纪事》:“城中无主,积尸成丘,惟三四僧人,于被焚处,拆取屋木,聚尸焚之。”清寇攻陷潮州,“纵兵屠掠,遗骸十余万”,揭阳县观音堂海德和尚与居士钟万成赶来,收尸聚焚于西湖山,将骨灰葬 在西湖南岩,在葫芦山南侧山腰建普同塔超度亡灵。福建同安县屠城死难5万余人,梵天寺主持释无疑等 8人,负尸合葬于寺东北一里之地,建亭立碑,亭为“无祠亭”,墓碑上则刻“万善同归所”。

  在广州也是如此。清初人钮琇《觚賸》记载,在城外成堆焚化的死难者残骸堆积得如同山丘,最后形成了令后人无比悲痛的大墓——“共冢”:“再破广州,屠戮甚惨,居民几无噍类。浮屠真修曾受紫衣之赐,号紫衣僧者,募役购薪聚胔于东门外焚之,累骸烬成阜,行人于二三里外望如积雪。因筑大坎瘗焉,表曰共冢。”大意:满清攻破广州,大屠杀很悲惨,市民几乎没留活口。释真修法师曾被明朝皇帝赐给紫衣,号称紫衣僧者,他出钱雇人、买柴,把死难者的遗体运到东门外堆积,用火焚烧,骨灰成山,行人在二三里外望去,如同积雪。后来就在旁边挖大坑掩埋,立碑为“共冢”。

  魏斐德(F.E. Wakeman)《洪业》:“最后,1650年11月24日,经过10个月残酷的围攻,包括筑垒相逼,以楼车攻城,及动用荷兰炮手,尚可喜占领了广州。此后10天里,广州城惨遭洗劫,...尸体在东门外焚烧了好几天。...这个焚尸的火堆,在许多复明分子的心目中,标志着明朝重建希望的真正破灭...直至19世纪,仍可看见一座积结成块的骨灰堆。”(材料来源:斯特鲁弗《珠江三角洲》、《南明》;鲍拉《满洲对广东的征服》)《粤东遗民录》中有当时人王鸣雷为“共冢”——这座死难者的集体大墓,写下祭文《祭共冢文》,描述了广州大屠杀后的惨状:

  甲申更姓,七年讨殛。何辜生民,再遭六极。

  血溅天街,蝼蚁聚食。饥鸟啄肠,飞上城北,

  北风牛溲,堆积髑髅。或如宝塔,或如山邱。.....

  五行共尽,无智无愚,无贵无賤,同为一区。.....

  译文:

  16-44年换成了野蛮人的朝廷,

  七年以来犯下无数战争罪行。

  那有何罪过的天下苍生,

  却连续遭到了无数不幸。

  遇难者的鲜血洒在大街,

  血腥气味招来成群蚂蚁。

  贪婪鸟类啄起人的肠子,

  飞上北边的城墙去吞食,

  所以北风吹来象牛尿的恶臭,

  但更可怕的是一堆堆的人头。

  人头堆高的象宝塔,

  也有庞大的象山丘。.....

  不分职业同归于尽,

  无论聪明或者愚笨,

  无论高贵或者平凡,

  都被埋在了大坟中。.... 真是让人不由发出《扬州十日记》中那样的悲叹:“盖此百万生灵,一朝横死,虽天地鬼神,不能不为之愁惨也!”顾诚先生在《南明史》中谴责满清大屠杀的暴行时,专门点了尚可喜的名:清廷统治者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多尔衮,都以凶悍残忍著称于史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句话对他们不完全适用,因为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说一遇抵抗,破城得地之后不分军民,不论参与抵抗或未参与抵抗,通通屠杀或掠取为奴婢。他们杀戮立威,演出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屠城悲剧。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因为有专书记载为人们所熟知。此外,像占领湖南湘潭后的屠城;山西大同全城军民屠戮殆尽,“附逆抗拒”州县也一概屠杀;这类血淋淋的事例在史籍中屡见不鲜。...”所以,顾诚先生说:尚可喜“以汉族同胞的鲜血”在满清功劳簿上记下了“名垂青史”的邪恶一笔。广州人民血流成河,染红了珠江。满清屠四川全省令!:“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试问中华各个朝代,有哪个王朝残忍至此?即使被后人称为虎狼之师的秦军,他们对待百姓。可曾这样?

  满清遗老的《清史稿》美化满清,那里头虽然没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却提到了广州大屠杀:“初,继茂与可喜攻下广州,怒其民力守,尽歼其丁壮。...”可见广州大屠杀之血腥,是更难以隐瞒的。

  1895年兴中会广州起义失败,陆公皓东被捕,他大义凛然痛斥耿、尚“两王入粤”等满清大屠杀暴行:“孙君与吾倡行排满之始,...务求惊醒黄魂,光复汉族。...满清以建州贼种,入主中国,夺我土地,杀我民众,据我子女玉帛,...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与夫两王入粤,残杀我汉人之历史尤多,...今日非废灭满清,决不足以光复汉族;非诛除汉*,又不足以废灭满清!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1903年天地会广州起义军《讨满清檄》:

  “...嘉定则屠戮全城,稂苗尽剃;扬州则惨杀十日,玉石俱焚。迨耿、尚之南征,成桂、粤之奇祸:五羊城外,十八甫寸草不留;六脉渠中,四万众残生莫保。”甫即埗头(埠),商业街区。清兵三日内就屠杀了十八个街区。广州城内六脉渠,大屠杀时六脉渠中就浮尸四万多人。

  1907年中华同盟会《讨满清檄》列举满清最恐怖的几次大屠杀:

  “...虏下江南,遂悉残破。南畿有扬州之屠、嘉定之屠、江阴之屠;浙江有嘉兴之屠、金华之屠;广东有广州之屠;大同城陷,丁壮悉诛...”檄文号召:四万万人,契骨为誓曰(契骨,刻骨仇恨):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有渝此盟,四万万人共击之!

  中国人民前仆后继,终于争得了不朽的光荣-民族解放的辛亥革命:“春雷动地,千年之醉梦惊回;旭日当空,万里之妖氛尽扫!”(1911年山西独立《讨满檄文》)现在,满清对中国人民的大屠杀、267年里人间地狱的无数惨事,是没多少人去反思和悼念了,但尚可喜这头等汉奸、屠城战犯居然“平反”!“在辽宁省及海城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抢救、保护下,清代平南王尚可喜陵园的修复工作被正式提上日程....”(辽沈晚报)

  前不久,一群东北学者和尚氏后裔多人,在海城、鞍山开会吃喝,然后“与会学者对平南王尚可喜一致予以充分肯定。认为他能认清大局,顺应潮流,既能与时同进,又能把握机会,明哲自保,急流勇退。这是一位在历史转折关头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历史人物。学者们还考察了位于海城市郊区的尚氏陵园和新落成的尚可喜纪念馆。这一陵一馆是海城市的重要历史文物。尚氏后裔仅海城市就有2万多人,海内外约有5、6万人。”会议由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满大人关嘉禄等召集并主持。关嘉禄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扬言:尚可喜“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尚可喜是立下千古大功的”。

  相比大清共荣圈,日本侵华罪行似乎算是轻些了,至少表面上还允许沦陷区各地自治;日伪杀害的中国人,也没清寇为首、尚可喜等汉奸帮凶的反华集团杀得多。可是如今辫子戏在中国横行,抗清英雄被教科书篡改歪曲,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日本侵略没有成功而“我满清”却成功了。所以说“内战论”走狗们只有奴性,并不知人的骨气为何物。侵略者没有成功,就可恨;侵略者成功了,却要赶快投靠,奴颜婢膝地捧为主子。就是说,如果把中国比喻成一个人,那么强盗杀人未遂是侵略,杀了人却成了“兄弟内斗”的“内战”![注解:“内战论”患者,其实是偷偷勾结日本右翼、为日本的罪行开脱的。马立诚根据“内战论”歪理邪说,公开胡说“中国在元朝时侵略日本”,所以中日两国算是扯平。]

    靖国神社和海城汉奸神社里的屠城元凶,一衣带水,隔海互相致敬。“中国人真低賤!”我仿佛在听见恶魔们在得意狞笑。可怜可惨啊,中国人被屠杀后的无数冤魂,居然还要承受神社内外的野兽们的嘲笑侮辱。无论惨死在17世纪清寇的刀下、还是在20世纪日寇的枪下,都是我中华的炎黄子孙、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但是,后来的人们有没有感觉到,自己和那些受杀戮、受侮辱而死去的同胞其实是流着同样的鲜血呢?你们还知不知道自己也是一名中国人呢?你们忘了——你们在放纵与原谅那些民族的宿敌与刽子手的时候,你们没有去问一问那些含冤而死的同胞,去问问他们到底会不会也原谅那些畜生与刽子手,他们会不会答应你们的软弱与愚昧呢?!

【作者: 烈士提刀奋伟名】【访问统计:213】【2006年03月3日 星期五 02:06】
大汉奸尚可喜的演讲稿ZT

大家好,孤乃大 清平南王尚可喜,特来此说几句。

香港、澳门回归后,曾有人提议将澳门的土生葡人列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虽然这件事不了了之,但是我们欣喜的看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正在繁衍壮大,越来越多的黄花白花不黄不白的花小花花在我们这个大家庭花园中竞相开放。

澳门的葡萄牙族和香港的盎格鲁族(英格兰人后裔)他们的人口比内地的一些少  民都还要多,他们拿当地的护照,事实上他们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了。盎格鲁族和葡萄牙族是继百年前俄罗斯族作为第56朵花加入中华民族后的第57和58朵花。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都是俺们大 清的功劳,没有俺们大 清把香港、澳门赠送给友邦,香港澳门怎么会成为中西文化的交融地,民族融合的大熔炉呢?!怎么会诞生出经济繁荣、文化多元的东方明珠和东方拉斯韦加斯呢?!有人说澳门是明朝赠送给葡萄牙国的,这些人简直就是想抢俺们大 清的功劳嘛!明朝是什么东西啊,正如沈阳的孝子贤孙们上次在凤凰台说的:“明朝是汉族沙文主义、大 汉 族 主义的反 动腐 朽、封闭落后的王朝,而大 清是一个对外开放开明、文化多元的盛世”,这样的王朝怎么能和俺们中华民族的创造者大 清相比的,汉族沙文主义的明朝是在1553年让葡萄牙人在澳门居住,但是明朝还沙文的、自私的、大 汉 族 主义的保留着对澳门的主 权和管辖权,还要对在澳葡萄牙族同胞进行征税管理,这简直太大 汉 族主义了!!!多亏了俺们大 清在“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友好战争中才把澳门赠送给友邦啊!所以这是俺们大 清的功劳啊!

还有俄罗斯族成为中华民族一员也是俺们大 清的功劳,相当年,一千名俄罗斯族同胞来到雅克萨城,强烈要求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却遭到当地一些不明事理,虽然效忠俺们大 清受俺们大 清管理,但却没有大中华观念的土人和蒙古人的强烈阻挡,多亏了俺们圣祖康熙爷率领大军御驾亲征,最终把尼布楚城赠送给了友邦,还附带把贝加尔湖及其以东的好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有黑龙江入海口的大片土地也赠送给了友邦,让俄罗斯族同胞在此地获得了肥沃的土地,为后来最终加入中华民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看看俺们大 清,俺们圣祖康熙爷多么国际主义啊,多么大中华主义啊!圣祖万岁!大 清万岁!

其实......其实......(不好意思中),这也是有俺尚可喜的功劳啊,如果不是我当年接受了20世纪“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家”的超超超前教育,怎么会知道满洲人也是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也不会回归正途,加入到俺们大 清打造中华民族,八旗领导人民(“八旗领导人民”乃沈阳纪念清军入关360周年语录)推 翻腐 朽万 恶反 动的明朝,反 对汉族沙文主义、大 汉 族 主义的人民斗争的滚滚洪流中来,也不会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人民战争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诞生立下汗马功劳。可恨的是以郑成功、史可法、李定国、张煌言等为首一些大 汉 族主义分子长期抹黑本人,幸亏李治亭先生为俺说了公道话......“俺们翻身再把歌儿唱,歌颂大 清好主张,感谢治亭先生好领导,打 倒郑成功大 汉 族分子树立新篇章,哟嗬哟嗬喂叻......”,哎呀,治亭先生CALL我了,让我去为三桂兄的正名出谋划策,大家先拜拜了。

先走了,下才再继续教育你们,我去安慰精卫兄了,精卫兄现在很郁闷伤心,人家为更大的融合统一:大东亚共荣,世界的大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现在还没有得到世人的理解和认同。我对他说,我和三桂兄、洪承酬兄当年还不是这样,主要这些世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眼前,没有超前的战略性眼光,认识不到人类的大同和地球的最终统一,你也不要伤心,到了那时,你自然就能够和我们一样了,看我们还不是熬了360多年才熬出来的呀,你至少也要熬个几百年嘛,要有耐心,要有信心,因为那一天迟早是要到来的,这是历史的规律!只要桂圆主义在,治亭思想发扬光大,这一天最终会来到的!!

哦,对了,大家不要忘了喊口号,123准备......喊:“俄罗斯族、盎格鲁族、葡萄族自古就是中华民族!!!”
百度百科:

尚可喜
尚可喜(1604年─1676年),字符吉,号震阳,祖籍山西,后至辽东。

  中国明末将领 。清兵入关前降清 ,与吴三桂、耿精忠 (耿仲明之孙)形成三藩割据势力。先世山西洪洞,迁衡水,后移至辽东海州。明代时任广鹿岛副将。天聪八年(明崇祯七年,1634)投后金。崇德元年(1636 ),清封尚可喜为智顺王,属汉军镶蓝旗,随清兵入关。顺治六年(1649),改封平南王,率部与耿仲明进军广东,击破广东地区明军。遂留镇广东。尚可喜在广东令其部属私充盐商,又私市私税 。时广州为对外通商口岸,“每岁所获银两不下数百万”。尚可喜对清廷比较效忠,但年老多病,便将其兵事交其子尚之信。尚之信素性桀骜,横暴日甚,官民怨恨,又酗酒嗜杀 ,常在尚可喜面前持刃相拟,为所欲为。康熙十二年(1673),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留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朝廷认为尚之信跋扈难制,遂诏令尽撤三藩。吴三桂、耿精忠起兵叛乱,尚之信响应,尚可喜忧急而死。


生平

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生于辽宁海城;

1623年(明代天启三年)从军;

1634年(天聪八年)举义,弃明归顺后金;

1643年率部起义,弃明投金,因战功显赫,部队被封为“天助兵”;

1644年,尚可喜随摄政王多尔衮入关;

1645年挥师湖北;

1646年出征湖广;

1649年尚可喜被封为平南王,赐金册、金印;

1673年末,吴三桂于云南起兵反清,耿精忠举兵响应。吴三桂致书尚可喜,劝其反清。尚可喜将吴三桂的劝反书呈报给朝廷,以表忠心;

1675年,朝廷加封尚可喜为平南敬亲王;

1676年2月,尚可喜儿子尚之信参加了反清,尚可喜被软禁,尚可喜在广州忧愤成疾而死,时年73岁;

1681年,按照尚可喜的遗嘱,归葬海城;


尚可喜,字震阳,祖籍山西,后至辽东。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生于辽宁海城。少年随父从军,为明朝戍守边关。父亲战死后,继承父业。19岁领兵作战,驻防在海上。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党同伐异,争权夺利,生性耿直的尚可喜遭到奸人陷害。1643年率部起义,弃明投金,因战功显赫,部队被封为“天助兵”。不久,尚可喜晋升为总兵官,继而被封为智顺王。随清军入关作战,行军3万里,足迹遍及10余个省,征战70余次,为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加封为平南王,很快又被加封为平南亲王,镇守广东达20余年。尚可喜一生戎马,九死一生效忠清廷,历太宗、世祖、圣祖三朝,功勋卓著,为清朝完成统一大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康熙十五年一月二十九日(1676年),尚可喜在广州忧愤成疾而死,时年73岁。为纪念他的功绩,清朝政府特意为他建造宗祠、寝园并拨付巨资、田产,封谥号为平南敬亲王。有史学家评价说:纵观尚可喜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叱咤风云。尚可喜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其中,最令尚可喜感动、尊敬的便是康熙帝。而让尚可喜最痛恨的帝王便是崇祯,最令尚可喜鄙视的同僚便是吴三桂。明朝崇祯初年,辽东已经大部分落入后金手中,只有沿海一带还在防守。作为海防将领,尚可喜曾不止一次上书崇祯,要求其重贤臣、远小人,为救大明朝于水火而勤政,可崇祯不但依然故我,纵情淫乐,还受奸臣挑唆迫害尚可喜。万念俱灰的尚可喜见大明气数已尽,毅然转戈投诚清廷以事明主,从此开始了他与大清王朝风雨同舟的33载春秋。此后,他深得皇太极、顺治、康熙的重用。尤其是与康熙之间更是“情同父子,谊若手足”。因为“勇而善谋”,加之得到了康熙的赏识,至去世前夕,尚可喜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尚可喜一生中最鄙视的人便是吴三桂。在尚可喜晚年,驻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清王朝江山岌岌可危,驻守广东的尚可喜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坚决痛击叛军。在援军未到之际,他几次准备在兵败时“举火自焚”或“上吊自杀”,誓死抗击吴三桂叛军。康熙十五年,尚可喜已病入膏肓,临终时,他叫家人搀着遥拜北方:“不能杀贼,死有余辜。”
   康熙十五年一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因病辞世,康熙闻讯,特遣国子监前往致祭,并御赐祭典、祭文,赐谥号为敬。可以说,这是历朝政府对大臣的最高礼遇。
祖先形象被丑化 尚可喜后裔要《康熙王朝》补偿损失
2006-7-18 10:11:27  

昨日上午,清代著名将领尚可喜的后裔、清史学者及尚氏宗谱研究会在鞍山举行座谈会,对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康熙王朝》发表意见。来自辽宁、吉林两省的诸多历史学家、学者认为《康熙王朝》歪曲历史、误导宣传。剧中,在描述康熙平定吴三桂叛乱时,尚可喜的历史形象被丑化,尚可喜后裔要求《康熙王朝》剧组对给他们所造成的影响和名誉损失负责。

  尚可喜沈阳后裔代表尚久蕴说,据史料记载,尚可喜生于1604年,卒于1676年,祖籍山西,生于海城,少年随父从军,为明朝戍边,19岁领兵驻皮岛。1634年举义,弃明投金,后随清军入关征战十余省,行军3万里,历经七十余次战役,屡建战功,加封平南王(后又晋封为平南亲王),镇守广东二十余年,为清朝统一大业立下战功。为纪念他的功绩,康熙赐建宗祠及寝园并拨付巨资、田产。现由族人集资在其家乡海城建起纪念馆。尚可喜后裔现遍布海内外,有5万余人,而海城老家有2万余人。

  尚氏宗谱研究会会长尚士让向记者出示了千名尚可喜8至16代世孙联名的一份材料。该材料称,作为清代平南王尚可喜家乡——辽宁海城的后裔族人,对《康熙王朝》中描述的康熙初年召见三藩及尚、耿两王去云南与吴三桂串通一气并称兄道弟、表示联手叛乱一事纯属无稽之谈;尚可喜并未跟着吴三桂提出撤藩;尚之信反叛后只身投叛王辅臣并被其子王吉贞所杀一事也是捏造的,实际上,尚之信是被康熙赐死在广场,而尚可喜在吴、耿叛乱后坚决站在清政府立场,维护国家民族统一,不仅阻止吴、耿叛乱,也为清政府最后平叛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康熙在平定叛乱后,于康熙二十年下旨把尚可喜葬于其家乡海城,并派两名四品、五品官佐领守坟。

  尚氏的海城后裔尚士让、尚殿高、尚尔宽、尚乐君、尚加琦代表海城市的尚氏后裔千余人称,《康熙王朝》对尚可喜的历史歪曲,对现在全国以至海外尚氏5至6万族人是一种精神伤害。并要求《康熙王朝》编导通过媒体进行剧情更正说明或借史学界学术观点或通过影评进行舆论引导,以消除不良影响。另外,海城尚王陵园及尚可喜纪念馆,也受到《康熙王朝》影响,因此要求对方道歉和酌情予以经济补偿。

  近日,尚氏后裔已与《康熙王朝》编导人员接触,但对方并未理会尚氏后裔的看法。因此,尚氏后裔表示,要对损毁祖先名誉一事讨个说法。

  而《康熙王朝》一剧也引起了东北史学界的极大关注,来自辽宁省和吉林省的诸多清史学者昨日也慷慨陈词,并对尚氏后人做法予以支持。吉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李治亭、辽宁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回宝坤等清史专家列举了诸多《康熙王朝》的歪曲、编造史实的事例。
中华民族当然包括俄罗斯族的中国公民,这点很正常。

至于葡萄牙人是否算,要讨论,当年的民族识别有的还用了20多年了。
加入中国国籍,还得顺便把民族成份改了,难道中国公民里就没有不算中华民族的?
明末在广东和福建抗击清军最激烈的是南宋末年移民当地的女真后裔组成的团练,其中以萧、杨和蓝三大姓的义兵屡次击败精锐的八旗军,其抵抗一直持续到1664年,后一部分被招安,一部分逃至南洋。
你们忘了——你们在放纵与原谅那些民族的宿敌与刽子手的时候,你们没有去问一问那些含冤而死的同胞,去问问他们到底会不会也原谅那些畜生与刽子手,他们会不会答应你们的软弱与愚昧呢?!
------这话非常恶毒啊!将倭寇与满清相提并论是什么意思?倭寇不能原谅,早晚要复仇,那请问,对满清的仇你准备找谁去复啊?
历史和现实如果有冲突,必须以现实为重.倭寇只仇是敌我矛盾,民族矛盾,但满清的罪行在今天就是人民内部矛盾,必须缓和之!如果挑起中国境内的民族对立,倒霉的是全体中国人,无论是哪个民族!
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不等于可以对真实的历史“选择性失明”。
------这话非常恶毒啊!将倭寇与满清相提并论是什么意思?倭寇不能原谅,早晚要复仇,那请问,对满清的仇你准备找谁去复啊?
历史和现实如果有冲突,必须以现实为重.倭寇只仇是敌我矛盾,民族矛盾,但满清的罪行在今天就是人民内部矛盾,必须缓和之!如果挑起中国境内的民族对立,倒霉的是全体中国人,无论是哪个民族!
==========================
哥哥,说这些不是要准备找谁去复仇。是说历史。现在的问题是有人篡改历史,让我们的先人心甘情愿地伸长脖子让人砍。还把刽子手当成对国家有贡献的。
骂秦桧,当然不是要找他的后人复仇。与他的后人无关。因为不能复仇,秦桧就不能骂了,他就变好人了?
songgong在几个帖子中的观点都较为中肯。不可追究就等于不可承认?民族团结就只能是一团和气?我看,要不得!团结和斗争本身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没有斗争何谈团结?
斗争什么的要看你斗争的目标是不是一个有意义的存在,斗争也不能无的放矢
原帖由 songgong 于 2007-3-22 10:34 发表
------这话非常恶毒啊!将倭寇与满清相提并论是什么意思?倭寇不能原谅,早晚要复仇,那请问,对满清的仇你准备找谁去复啊?
历史和现实如果有冲突,必须以现实为重.倭寇只仇是敌我矛盾,民族矛盾,但满清的罪行在今天就 ...

      汉人里面就没有刽子手了?张献忠杀了那么多四川人,还立了个七杀碑,比扬州十日如何?残酷程度和嚣张的程度都更胜一筹吧?这个仇你打算找谁去报?
历史?历史就是汉人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又杀汉人~少数民族,汉人都是生活在这960W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人~!如果汉人吼着不要忘记历史,少数民族又凭什么能忘记历史?满人又凭什么忘记汉人把他们的祖先从紫禁城赶出来?OK~大家退一步,紫禁城是你汉族人修的,自古就是汉族的领地,那好,大不了满族打下的新疆,西藏都送给你汉人了,可东北自古就是满族的领地,你汉人又凭什么说东北是你汉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网上这些汉族极端民族主义份子无非就是给少数民族留下这些口实~一群白痴!
楼上正解,某些成天在网上大喊反满独的人内心不知道有多么希望出现满独,好满足他们那么一点虚荣心.当然满独还不能闹的太厉害,不能危及到他们的安全
原帖由 云烟过水 于 2007-3-22 22:34 发表
楼上正解,某些成天在网上大喊反满独的人内心不知道有多么希望出现满独,好满足他们那么一点虚荣心.当然满独还不能闹的太厉害,不能危及到他们的安全

      这个就是他们抓着满独不放的原因。因为这个是一个知会挨批,无力反驳的虚幻组织,和台独、疆独有本质的区别。
任何民族就怕叛徒!
尚家的结局也很惨,三藩之乱被镇压后,被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