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强贴再论:我军应废除空军这个军种(46楼有新文,与大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24:42
独立空军,你为是否还有必要存在?<br/>空军,是20世纪成长起来的新军。自莱特兄弟1903年首次飞上蓝天。开启了人类的航空时代后,仅仅不到10年,飞机便成为各国军事航空队的主力,以侦察、校射等能力服务于军事(1911年,墨西哥内战,飞机首次用于侦察)。进入一战不久,飞机便直接卷入了战争。很快就出现了侦察航空兵、歼击航空兵、轰炸航空兵的分野,并且诞生了海军航空兵,出击规模更是达到数千乃至上万架。1918年,特伦查德勋爵在英国首次创立了独立空军。在二次大战中,空军彻底从各国陆军航空队中分娩,自此以后,世界各国大多数建立了自己的第三支武装力量——空军。今天,建有独立空军的国家超过140个。<br/>独立空军的建军理念可以上溯到杜黑,在朱利奥·杜黑在其1921年发表的著名军事理论《制空权》。在《制空权》中,杜黑提出了几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其中一些在后来乃至今日仍被各国奉为圭皋。<br/>1、制空权是赢得一切战争的前提。<br/>杜黑认为:“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并接受战胜者愿意强加的任何条件”。这一信条被杜黑视为战争基本原则。杜黑虽然不是最早给出制空权概念的人,却是第一个给出“制空权”比较科学的经典性定义的人,即“掌握制空权表示一种态势,能阻止敌人飞行,同时能保持自己飞行。”<br/>对于夺取制空权的方法,杜黑认为应当采取积极的空中进攻行动。这同时也是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前提。进攻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摧毁敌机于地面,通过空战或其他防御性措施是不可能夺取制空权的。<br/>对于夺取取制空权的条件,杜黑认为:“制空权除了一支强大的空军外是无法夺取的。为保证有效的夺取制空权,空军应该由轰炸机、战斗机和少量侦察机组成,其中进攻型力量应该占主体”。也就是说,空中力量是一支进攻性力量,不适合防御,这是其特性决定的。<br/>2、空中作战是未来战争行动的主要样式,空中战场将是决定性战场。<br/>杜黑敏锐地意识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扩展,战争行动日益“总体化”(参见鲁登道夫《总体战》),他认为:“现今的社会组织形式已经是战争带有全民性质,即国家全体居民和全部资源都被吸入这个熔炉中。而且,既然社会肯定继续沿这个方向发展,人类现在能预见到,未来战争在特性和范围上都是总体的。”在这种总体战争中,影响战争胜负的诸因素已经发生了变化。民众摆脱了在以往战争中的被动从属地位,成为可以影响战争胜负的能动因素。同时,在工业化程度逐步增高的情况下,物质条件的影响程度和军民抵抗意志的反作用力都空前增大。这种全新的战争特性必然要求全新的战略思想、作战理论、力量结构。在这一见解的基础上,杜黑认为,在总体战条件下,国家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军队及民众的战斗决心与抵抗意志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力量重心,对力量重心的直接打击,将有助于加速战争进程并影响战争结局,而航空武器的出现使未来战争的面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提供了直接打击对方力量重心的手段。因此,未来战争将不再是类似于第一次大战那样的线式作战,由空中力量进行的独立空中作战是未来战争的主要战略行动样式,空中力量所具有的独特能力将使得空中战场成为决定性的战场。只要对敌国城市和居民进行狂轰滥炸,必能摧毁其抵抗意志,使敌国在军事力量尚存的情况下认输投降。<br/>3、空军应该成为国家军事力量的主力。<br/>杜黑指出:“为了保证国防,一个国家所作的一切都应当为着一个目标,即在一旦发生战争时掌握最有效的手段夺取制空权。”因此,他明确提出了“除非拥有一支在战争中能夺取制空权的空军,充分的国防才可能得到保证。”<br/>除却一些今天看来已经可以被基本确定为不现实的思路(如反对建设防空部队、反对组建配属陆海军的航空兵部队等),杜黑的思想已基本为英美空军所全盘接受,并在二次大战中以德国和日本为实践对象,取得了相当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二次大战后的美国各次军事行动中,空军先导攻击、压制成了美军的固定化战术程序。杜黑的空权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化国家军事家们奉为圭皋,甚至将杜黑捧上了神坛,视其为改变世界军事理论史的重要人物之一。<br/>抛开杜黑在世界军事上的地位不谈,今天的世界各国,在空军的建设、发展思路上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杜黑理论的影响。笔者无意在此对杜黑的理论评东论西,但综观空军发展史,不得不奇怪的反问一句,独立空军,你真的有必要组建吗?!!!!<br/>由于在二次大战以后,几乎所有有大国参与的战争都是属于不对等战争,因此战场空军力量的使用很难真正体现空军的实际意义。因此,在下面的篇幅里,我将主要以二次大战各次战例来讨论独立空军存在的必要性。<br/>一、战前各航空强国空军的发展。<br/>1、德国空军:随着纳粹政权在德国的登场,德国的经济、军事力量全面复苏,德国空军在希特勒和戈林的大力推动下一举腾飞。凭借原德国陆军总司令斯科特将军的远见卓识,德国人不仅保存了大量优秀的航空军官,而且培训了大量的飞行员,为先进飞机预研准备了大量的技术储备。1935年3月,德国空军正式组建,戈林亲任总司令,韦维尔将军任参谋长。<br/>德国领袖们坚定不移地认为,强大的进攻性空军能够迅速的决定战争结局。从希特勒、戈林岛部队的中高级指挥官,都毫不动摇地把空军视为进攻利器,这与其军政当局的政治扩张性有直接的关联,但在进攻的层次性上前后却有很大变化。<br/>德国空军第一任参谋长韦维尔将军是杜黑学说的崇拜者,他认为,由于现代空军的存在,现代战争将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区或局限于军队的战斗队形,因而极力主张建立战略轰炸机部队作为德国空军的中坚力量,强调通过空中进攻地方工业设施和交通线,削弱其抵抗力量,动摇其士气军心。但1936年因航空事故韦维尔不幸身亡后,耶顺内克将军继任德国空军参谋长,耶顺内克将军等人认为:德国原料和生产能力有限,油料更为紧缺,生产大片昂贵的多发远程轰炸机是德国所承担不起的。何况当时的三军首脑们也推测,未来战争将只在欧洲的范围内进行。他们深信,建立一支现代化空军,在战争爆发时通过数次突袭消灭敌方空军,就已经足够了,在陆上战役阶段,远程轰炸机没有用武之地。耶顺内克说:“用第一流的飞行员驾驶第一流的飞机实施准确的水平轰炸和俯冲轰炸,对德国空军更为合宜。”因此,在此以后,德国逐步停止了远程轰炸机的研制和生产,转而集中生产中型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空军装备逐步形成了突出中、轻型轰炸机,轻视远程轰炸机和战斗机的构成体制,在作战使用上重视将空军用于直接支援地面军队,实施“空地一体”的“闪击战”。1936年德国空军插手西班牙内战,曾试图对对手进行战略轰炸,但未获得明显效果,此后,空军主要实施战役战术进攻的观点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德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种俯冲轰炸机、第一种专用反坦克强击机就毫不奇怪了。<br/>同时,由于戈林好大喜功,独揽权力欲望极强,“凡是能飞的东西都归我管”,使得德国海上航空力量建设被忽视,这也是值得特别注意的,其缺欠我们将在以后谈到。<br/>2、英国空军: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设独立空军的国家,英国航空兵在一次大战中有4000架飞机参战,并在1911年就实现了飞机在行驶中的军舰上起飞,1914年即改装了3艘“航空母舰”(水上飞机母舰),1918年建成了第一艘带专用起降甲板的“真正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1915年8月,英国人在世界上首次应用飞机投放鱼雷击沉了一艘土耳其商船。1918年4月,英国将陆军航空队和海军航空队合并组建了与陆海军平起平坐的皇家空军。<br/>在战后的裁军浪潮中,英国空军遭受了来自议会和民间的严重冲击,规模骤减9/10,陆海军趁机提出取消空军的计划。空军参谋长特伦查德勋爵出于争取生存权的考虑,特别强调空中力量具有独立执行战略任务的能力,是全新的战争手段,主张运用空中力量轰炸敌政治经济中心和交通网来支援陆海军作战,或通过对会这些目标直接赢得战争胜利。前一种运用即“战略阻滞”,后一种则称为“战略轰炸”。并以此制定了12个对德空袭计划(WA1-12)。但英国空军忽视了支援地面军队作战,对争取制空权理论研究不深。在战略轰炸的认识上,受轰炸机性能提高的影响,认为轰炸机在与战斗机的对抗中已消除了传统劣势,可无需战斗机保护独立作战;认为靠攻击敌空军夺取制空权无重要意义,认为这是以敌人军队为目标的“直接路线”战略的翻版。归结为一点就是:用轰炸机轰炸敌战略目标便可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即痛快过瘾,又简单省事。<br/>但同期最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对雷达系统的重视和建设。英国在战前就研制成功了不在世界上第一个部署了防空雷达。另外,1939年,鉴于海军对英国的意义,英国重新成立了海军航空兵。<br/>另一强国法国的空军思想更是乏善可陈,甚至直到大战爆发,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空军作战理论和体系。在此就不再多论。<br/>3、美国空军:战前的美国空军完全不同于大战中的表现,尽管飞机是美国人的发明,但美国航空兵,特别是陆军航空队,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都难以与欧洲强国相提并论,甚至他们自己也承认属于“五流航空队”。海军航空兵情况稍强,有各型航空母舰6艘,但舰载机性能平平。真正有价值的是,美国航空界培育了威廉、米切尔这样的伟大先驱者。米切尔与杜黑同样是空权论的奠基人,明确提出了“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的重要理论,曾亲自组织了飞机轰炸军舰的实验。1920年10月,在以他为首的一批航空派人士推动下,在弗吉尼亚兰利机场成立了“陆军航空勤务队校官学校”(后改名为“陆军航空兵团战术学校”),集中了一批年轻有为的航空军官积极研究空中作战学说,发展美国军事航空的理论探索。<br/>同样出于生存权的考虑,加之美国国力强大,美国对杜黑理论及其崇拜,陆军航空兵团战术学校以杜黑思想为基础,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认为空中力量能够直接实现战争目标,空军应用于战略进攻,轰炸敌国工业体系。因而空军的主体应该是轰炸机。而且,美国人也走入了与英国人同样的误区——“轰炸机在空战中能打败战斗机,战斗机无用”。1931年-1935年,陆航曾专门组织多次对抗演练,由于演练设计带有先入之见,使得结果都证明了其观点。导致美国飞机开发重点长期放在轰炸机上,一方面开发了世界上最好的战略轰炸机(B17),另一方面导致美国当时的最好的战斗机P-40,P-38等性能远不及欧洲的“喷火”、Me-109,日本的“零”式等,直到大战快结束前一年才得以纠正。<br/>4、苏联红色空军:沙俄是世界上较早走上航空化道路的国家之一,但发展缓慢,技术充其量不过算世界二流水准。1917年后的苏维埃政权部分继承了沙俄的航空遗产,但按西方人的说法,这只是个“充斥了各国飞机的杂货摊子”。而意识形态的敌对切断了苏联于西方的航空技术交流。俄国人只能靠自己。<br/>1921年内战后,由于国家处在恢复时期,空军建设虽然步入正轨,但境况改善不大,真正使得空军大发展的是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施行。根据苏联官方材料,1928年-1932年,航空工业职工人数增加了7.5倍,工程技术人员增加了10倍,飞机工厂有40多个,职工15万人。但苏联飞机的设计思想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尤其在战斗机上更是如此,西班牙内战和中国战场,苏联重视机动性的依-15和重视速度的依-16被德国Me-109和日本“零”式打得大败,迫使苏联放开禁制。斯大林于1939年亲自主持召开航空技术座谈会,苏联航空业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在1940年代初,苏联一批世界先进飞机的问世(米格3、拉5、雅科3),终于打开了发展局面,赶上了世界潮流。<br/>虽然出于意识形态原因,苏联对杜黑理论表面上不屑一顾,但实际上仍有大量的借鉴。苏联军事天才图哈切夫斯基提出了装甲兵与航空兵配合实施大纵深突贯作战的“大纵深”理论,对航空兵的对敌支援作用极其重视。苏联在世界上还首次提出了“独立空中进攻战役”理论,即集中使用航空兵,围绕战略或战役目的,突击对方重要目标。苏联将航空兵的任务也同样分为战略和战役战术两类,同其他国家一样,两者关系也产生了长期争论。战役战术派主张直接支援陆军作战,战略轰炸不能独立决胜。战略派则主张战略轰炸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推动苏联组建了独立的重轰炸机军、直属国防人员委员会的特种使命集团军。但随着大肃反导致后者代表人物图哈切夫斯基和空军参谋长赫利平被清洗,以及西班牙内战苏联战略轰炸不力,1941年苏联红军野战条令明确规定,空军最主要的任务是支援地面军队夺取胜利。<br/>苏联空军战前最有特色的举措是,建立了独一无二的国土防空军,专事防空作战。<br/>5、旧日本空军:旧日本航空兵是伴随着其军政当局强烈的扩张欲望而发展的。由于1931年日本即大规模侵略中国,1937年双方全面开战,日本航空兵得益于战争刺激,发展极为迅速。至1939年二战爆发前,陆军已拥有飞行队91个,飞机905架,海军拥有飞行队65个,航母6艘,飞机1641架,且海军飞机均为世界最先进水平。在发展上采用引进与自产相结合,引进带动自产的模式,取得了世界上最快的发展速度。作战思想和飞机设计思想重攻轻守,重视立竿见影的速决战,轻视慢效应的战略轰炸,飞机防护性能普遍不足。且因资源严重缺乏,与西方列强相比后劲明显不足。<br/>但旧日本航空兵最值得重视的是其培训体制和航空兵质量。其陆海军均建有飞行员培训学校,选飞标准之高,培训之严格,在世界上罕有其匹。每年数千名应征者中仅有数百人进入航空学校,选拔率最低时仅有1/20,学员入校受训3年,训练科目繁杂,条件苛刻。如体能训练要求每个人与几十名同学连续摔打,打完仍能站立才可过关,否则第二天重复进行。此外还有空中单臂悬吊(标准10分钟),潜泳(标准50米),头顶撑地倒立,从高塔对地面俯冲等项目。陆海军航空学校淘汰率一般都在50%以上。30年代,就日本航空兵每年仅培养飞行员200人左右,但飞行员技术之精良,在世界上也属第一流水准。<br/>二、对战前几次空中战争的概要分析<br/>1、第一次战前的“小战争”是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这场规模不算很大的战争其影响之深远是当时的人们根本无法想象的。不仅导致了欧洲政治格局、力量对比的彻底变化,而且在军事上,初步体现了空中支援保障对地面陆军步兵作战的作用。埃塞俄比亚高原绵亘,荒漠遍布,地形复杂,交通网匮乏,对步兵机动作战相当不利。当时欧洲军事家分析,意大利要结束这场战争需要6年——这也成为当时欧洲政治家决定其政策的依据之一。但意大利空军的轰炸、毒剂、运输、空投使得意军仅用不到一年就完成了对埃塞俄比亚的有效占领。<br/>之所以分析这个战例,不仅仅是因为它改变了欧洲格局,也不仅仅是因为这是近现代空军第一次支援陆军作战,后来的德国人曾认真研究了这一战争,并籍此逐步完善了自己的理论。而是因为这场战争同21世纪初美国进攻阿富汗的战争极有近似之处,故特别列出这场以往不被重视的战争供各位对比参考。<br/>2、这应当是我们重点分析的战争之一——西班牙内战。1936年2月,左翼的人民阵线在选举中获胜,建立了共和政府。圣胡而霍和佛朗哥随即于7月18日,在西属摩洛哥、西班牙北部发动大规模武装叛乱。国际势力迅速卷入其中,竞相向交战双方提供武器、物资和人员援助。出于作战和检验装备性能、作战思想的双重考虑,各外援国钧投入了大批空中力量,使这场内战成为二战爆发前使用飞机最多、型号种类最全、作战样式最丰富,空中力量发挥最明显的局部战争。<br/>德意干涉首先从空中开始。开战之初,叛军航空力量甚少,地面部队数量也不占优势,且大批军队集中在与直布罗陀隔海相望的摩洛哥,由于海运力量不足,无法及时增援本土。7月30日,德国派出20架Ju-52,意大利派出20架萨沃亚-马尔凯蒂81型运输机前往摩洛哥的德土安,运送了1.5万叛军作战士兵和大批装备,同时用9架Ju-52临时组建了轰炸中队,直接支援叛军作战。空运行动迅速扭转了叛军在西班牙本土的作战力量对比,对战局产生了几乎是决定性的影响。<br/>飘花认为,这是空中力量对陆地作用决定性的支援,甚至比后来在西班牙上空争夺制空权更为重要,如果这次空运行动没有及时进行或者失败,则叛军在西班牙本土必将立足不稳,政府军也将凭借优势的力量对比大举进攻,不仅取得大片土地,而且会使其士气更加高昂,在战场上磨练出一支精锐的军队。更重要的是,一旦叛军失去了几个重要的空军基地,则后来德意的空中军团想要大规模支援叛军战斗将会处于极其不利的局面中,甚至完全可能导致佛朗哥叛乱失败。<br/>共和政府在得以空军介入后,向法国紧急购买了75架布雷盖14B战斗机和GL32轰炸机,但缺乏飞行员,同时,接受了苏联大批援助。苏军以“志愿军”身份派出大批依-15和依-16飞机、斯勃-2轰炸机和飞行员支持共和政府空中作战。1937年,叛军攻打毕尔巴鄂,派出15000吨战列舰“西班牙”号停泊在岸炮射程外轰击共和军战线,政府军用布雷盖14B和GL32对其实施连续轰炸,一举将其击沉,使叛军士气大受挫折。毕尔巴鄂之所以能长期抵抗,于陆空比较密切的配合是有一定关系的。<br/>鉴于对手航空力量的增强,德意进一步增加空中支援。1936年11月,德军组建“秃鹰军团”,初期配备各型战机85架,11月16日,为实验杜黑战略空袭决胜理论,军团轰炸马德里市区,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1937年3月,在毕尔巴鄂攻击战夺占奥萨河大桥作战中,秃鹰军团使用大规模集中轰炸,试图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4月25日,对格尔尼卡的毁灭性轰炸令世界震惊,毕加索为此愤而作画。<br/>在双方的大规模战斗中,苏德投入的飞机都达到200-300架的规模,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德国默尔德斯上尉总结发明了双机和四机指形编队空战战术(请对比今天的空战编队战术),里希特霍芬总结经验教训,派出了大量空军引导组深入陆军以加强陆空协同(请对比今天的美军)。德意总计投入1700架飞机,苏联投入1500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欧洲最新问世的第一流作战飞机。双方航空兵频繁实施了空运、争夺制空权、对地支援、突击海上目标及战略性空袭等作战行动,充分显示了空中力量的威力,作为“新武器和新战术的试验场”,这场战争对各大国,尤其是苏德两国的飞机设计思想、空军作战思想起到了极大影响,双方均进一步确认了空中力量是作为地面部队的强力援助的定位,淡化了远程轰炸概念。在日后的二次大战战场上,我们经常见到的苏德航空兵对地面部队的支援,陆空密切的协同作战,几乎全部源于这场战争的经验教训。<br/>3、我们以往比较少分析中国抗战的空战。但对日本的第一次“战略轰炸”正是中国人所为——该飞行员后任台湾“中华民国”空军总司令(徐焕升)。空战从作战思想上无太多新意,但对日本空军来说,却是验证其作战理念、飞机技术战术的最好试验场。由于旧中国防空力量薄弱,曾发生了空军被迫避战——敌来则逃的痛苦经历,还发生过重庆校场口惨案(死亡人数达到3万,是大战中各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空袭之一)。钱特评价到:“在空军的发展过程中起过主要作用的两场战争是西班牙内战和中日战争,正是这两场战争将空军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的水平,然而西方国家却从未给中日战争以足够的重视。”这使得后来美英饱尝苦果。<br/>另外1938年、1939年远东苏军与日军先后两次大规模武装冲突,对双方也起到了一定影响。如苏联进一步积累了对地支援经验,日本则充分显示了空军装备和飞行人员的优良素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31 13:21:42编辑过]
独立空军,你为是否还有必要存在?<br/>空军,是20世纪成长起来的新军。自莱特兄弟1903年首次飞上蓝天。开启了人类的航空时代后,仅仅不到10年,飞机便成为各国军事航空队的主力,以侦察、校射等能力服务于军事(1911年,墨西哥内战,飞机首次用于侦察)。进入一战不久,飞机便直接卷入了战争。很快就出现了侦察航空兵、歼击航空兵、轰炸航空兵的分野,并且诞生了海军航空兵,出击规模更是达到数千乃至上万架。1918年,特伦查德勋爵在英国首次创立了独立空军。在二次大战中,空军彻底从各国陆军航空队中分娩,自此以后,世界各国大多数建立了自己的第三支武装力量——空军。今天,建有独立空军的国家超过140个。<br/>独立空军的建军理念可以上溯到杜黑,在朱利奥·杜黑在其1921年发表的著名军事理论《制空权》。在《制空权》中,杜黑提出了几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其中一些在后来乃至今日仍被各国奉为圭皋。<br/>1、制空权是赢得一切战争的前提。<br/>杜黑认为:“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并接受战胜者愿意强加的任何条件”。这一信条被杜黑视为战争基本原则。杜黑虽然不是最早给出制空权概念的人,却是第一个给出“制空权”比较科学的经典性定义的人,即“掌握制空权表示一种态势,能阻止敌人飞行,同时能保持自己飞行。”<br/>对于夺取制空权的方法,杜黑认为应当采取积极的空中进攻行动。这同时也是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前提。进攻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摧毁敌机于地面,通过空战或其他防御性措施是不可能夺取制空权的。<br/>对于夺取取制空权的条件,杜黑认为:“制空权除了一支强大的空军外是无法夺取的。为保证有效的夺取制空权,空军应该由轰炸机、战斗机和少量侦察机组成,其中进攻型力量应该占主体”。也就是说,空中力量是一支进攻性力量,不适合防御,这是其特性决定的。<br/>2、空中作战是未来战争行动的主要样式,空中战场将是决定性战场。<br/>杜黑敏锐地意识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扩展,战争行动日益“总体化”(参见鲁登道夫《总体战》),他认为:“现今的社会组织形式已经是战争带有全民性质,即国家全体居民和全部资源都被吸入这个熔炉中。而且,既然社会肯定继续沿这个方向发展,人类现在能预见到,未来战争在特性和范围上都是总体的。”在这种总体战争中,影响战争胜负的诸因素已经发生了变化。民众摆脱了在以往战争中的被动从属地位,成为可以影响战争胜负的能动因素。同时,在工业化程度逐步增高的情况下,物质条件的影响程度和军民抵抗意志的反作用力都空前增大。这种全新的战争特性必然要求全新的战略思想、作战理论、力量结构。在这一见解的基础上,杜黑认为,在总体战条件下,国家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军队及民众的战斗决心与抵抗意志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力量重心,对力量重心的直接打击,将有助于加速战争进程并影响战争结局,而航空武器的出现使未来战争的面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提供了直接打击对方力量重心的手段。因此,未来战争将不再是类似于第一次大战那样的线式作战,由空中力量进行的独立空中作战是未来战争的主要战略行动样式,空中力量所具有的独特能力将使得空中战场成为决定性的战场。只要对敌国城市和居民进行狂轰滥炸,必能摧毁其抵抗意志,使敌国在军事力量尚存的情况下认输投降。<br/>3、空军应该成为国家军事力量的主力。<br/>杜黑指出:“为了保证国防,一个国家所作的一切都应当为着一个目标,即在一旦发生战争时掌握最有效的手段夺取制空权。”因此,他明确提出了“除非拥有一支在战争中能夺取制空权的空军,充分的国防才可能得到保证。”<br/>除却一些今天看来已经可以被基本确定为不现实的思路(如反对建设防空部队、反对组建配属陆海军的航空兵部队等),杜黑的思想已基本为英美空军所全盘接受,并在二次大战中以德国和日本为实践对象,取得了相当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二次大战后的美国各次军事行动中,空军先导攻击、压制成了美军的固定化战术程序。杜黑的空权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化国家军事家们奉为圭皋,甚至将杜黑捧上了神坛,视其为改变世界军事理论史的重要人物之一。<br/>抛开杜黑在世界军事上的地位不谈,今天的世界各国,在空军的建设、发展思路上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杜黑理论的影响。笔者无意在此对杜黑的理论评东论西,但综观空军发展史,不得不奇怪的反问一句,独立空军,你真的有必要组建吗?!!!!<br/>由于在二次大战以后,几乎所有有大国参与的战争都是属于不对等战争,因此战场空军力量的使用很难真正体现空军的实际意义。因此,在下面的篇幅里,我将主要以二次大战各次战例来讨论独立空军存在的必要性。<br/>一、战前各航空强国空军的发展。<br/>1、德国空军:随着纳粹政权在德国的登场,德国的经济、军事力量全面复苏,德国空军在希特勒和戈林的大力推动下一举腾飞。凭借原德国陆军总司令斯科特将军的远见卓识,德国人不仅保存了大量优秀的航空军官,而且培训了大量的飞行员,为先进飞机预研准备了大量的技术储备。1935年3月,德国空军正式组建,戈林亲任总司令,韦维尔将军任参谋长。<br/>德国领袖们坚定不移地认为,强大的进攻性空军能够迅速的决定战争结局。从希特勒、戈林岛部队的中高级指挥官,都毫不动摇地把空军视为进攻利器,这与其军政当局的政治扩张性有直接的关联,但在进攻的层次性上前后却有很大变化。<br/>德国空军第一任参谋长韦维尔将军是杜黑学说的崇拜者,他认为,由于现代空军的存在,现代战争将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区或局限于军队的战斗队形,因而极力主张建立战略轰炸机部队作为德国空军的中坚力量,强调通过空中进攻地方工业设施和交通线,削弱其抵抗力量,动摇其士气军心。但1936年因航空事故韦维尔不幸身亡后,耶顺内克将军继任德国空军参谋长,耶顺内克将军等人认为:德国原料和生产能力有限,油料更为紧缺,生产大片昂贵的多发远程轰炸机是德国所承担不起的。何况当时的三军首脑们也推测,未来战争将只在欧洲的范围内进行。他们深信,建立一支现代化空军,在战争爆发时通过数次突袭消灭敌方空军,就已经足够了,在陆上战役阶段,远程轰炸机没有用武之地。耶顺内克说:“用第一流的飞行员驾驶第一流的飞机实施准确的水平轰炸和俯冲轰炸,对德国空军更为合宜。”因此,在此以后,德国逐步停止了远程轰炸机的研制和生产,转而集中生产中型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空军装备逐步形成了突出中、轻型轰炸机,轻视远程轰炸机和战斗机的构成体制,在作战使用上重视将空军用于直接支援地面军队,实施“空地一体”的“闪击战”。1936年德国空军插手西班牙内战,曾试图对对手进行战略轰炸,但未获得明显效果,此后,空军主要实施战役战术进攻的观点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德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种俯冲轰炸机、第一种专用反坦克强击机就毫不奇怪了。<br/>同时,由于戈林好大喜功,独揽权力欲望极强,“凡是能飞的东西都归我管”,使得德国海上航空力量建设被忽视,这也是值得特别注意的,其缺欠我们将在以后谈到。<br/>2、英国空军: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设独立空军的国家,英国航空兵在一次大战中有4000架飞机参战,并在1911年就实现了飞机在行驶中的军舰上起飞,1914年即改装了3艘“航空母舰”(水上飞机母舰),1918年建成了第一艘带专用起降甲板的“真正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1915年8月,英国人在世界上首次应用飞机投放鱼雷击沉了一艘土耳其商船。1918年4月,英国将陆军航空队和海军航空队合并组建了与陆海军平起平坐的皇家空军。<br/>在战后的裁军浪潮中,英国空军遭受了来自议会和民间的严重冲击,规模骤减9/10,陆海军趁机提出取消空军的计划。空军参谋长特伦查德勋爵出于争取生存权的考虑,特别强调空中力量具有独立执行战略任务的能力,是全新的战争手段,主张运用空中力量轰炸敌政治经济中心和交通网来支援陆海军作战,或通过对会这些目标直接赢得战争胜利。前一种运用即“战略阻滞”,后一种则称为“战略轰炸”。并以此制定了12个对德空袭计划(WA1-12)。但英国空军忽视了支援地面军队作战,对争取制空权理论研究不深。在战略轰炸的认识上,受轰炸机性能提高的影响,认为轰炸机在与战斗机的对抗中已消除了传统劣势,可无需战斗机保护独立作战;认为靠攻击敌空军夺取制空权无重要意义,认为这是以敌人军队为目标的“直接路线”战略的翻版。归结为一点就是:用轰炸机轰炸敌战略目标便可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即痛快过瘾,又简单省事。<br/>但同期最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对雷达系统的重视和建设。英国在战前就研制成功了不在世界上第一个部署了防空雷达。另外,1939年,鉴于海军对英国的意义,英国重新成立了海军航空兵。<br/>另一强国法国的空军思想更是乏善可陈,甚至直到大战爆发,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空军作战理论和体系。在此就不再多论。<br/>3、美国空军:战前的美国空军完全不同于大战中的表现,尽管飞机是美国人的发明,但美国航空兵,特别是陆军航空队,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都难以与欧洲强国相提并论,甚至他们自己也承认属于“五流航空队”。海军航空兵情况稍强,有各型航空母舰6艘,但舰载机性能平平。真正有价值的是,美国航空界培育了威廉、米切尔这样的伟大先驱者。米切尔与杜黑同样是空权论的奠基人,明确提出了“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的重要理论,曾亲自组织了飞机轰炸军舰的实验。1920年10月,在以他为首的一批航空派人士推动下,在弗吉尼亚兰利机场成立了“陆军航空勤务队校官学校”(后改名为“陆军航空兵团战术学校”),集中了一批年轻有为的航空军官积极研究空中作战学说,发展美国军事航空的理论探索。<br/>同样出于生存权的考虑,加之美国国力强大,美国对杜黑理论及其崇拜,陆军航空兵团战术学校以杜黑思想为基础,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认为空中力量能够直接实现战争目标,空军应用于战略进攻,轰炸敌国工业体系。因而空军的主体应该是轰炸机。而且,美国人也走入了与英国人同样的误区——“轰炸机在空战中能打败战斗机,战斗机无用”。1931年-1935年,陆航曾专门组织多次对抗演练,由于演练设计带有先入之见,使得结果都证明了其观点。导致美国飞机开发重点长期放在轰炸机上,一方面开发了世界上最好的战略轰炸机(B17),另一方面导致美国当时的最好的战斗机P-40,P-38等性能远不及欧洲的“喷火”、Me-109,日本的“零”式等,直到大战快结束前一年才得以纠正。<br/>4、苏联红色空军:沙俄是世界上较早走上航空化道路的国家之一,但发展缓慢,技术充其量不过算世界二流水准。1917年后的苏维埃政权部分继承了沙俄的航空遗产,但按西方人的说法,这只是个“充斥了各国飞机的杂货摊子”。而意识形态的敌对切断了苏联于西方的航空技术交流。俄国人只能靠自己。<br/>1921年内战后,由于国家处在恢复时期,空军建设虽然步入正轨,但境况改善不大,真正使得空军大发展的是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施行。根据苏联官方材料,1928年-1932年,航空工业职工人数增加了7.5倍,工程技术人员增加了10倍,飞机工厂有40多个,职工15万人。但苏联飞机的设计思想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尤其在战斗机上更是如此,西班牙内战和中国战场,苏联重视机动性的依-15和重视速度的依-16被德国Me-109和日本“零”式打得大败,迫使苏联放开禁制。斯大林于1939年亲自主持召开航空技术座谈会,苏联航空业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在1940年代初,苏联一批世界先进飞机的问世(米格3、拉5、雅科3),终于打开了发展局面,赶上了世界潮流。<br/>虽然出于意识形态原因,苏联对杜黑理论表面上不屑一顾,但实际上仍有大量的借鉴。苏联军事天才图哈切夫斯基提出了装甲兵与航空兵配合实施大纵深突贯作战的“大纵深”理论,对航空兵的对敌支援作用极其重视。苏联在世界上还首次提出了“独立空中进攻战役”理论,即集中使用航空兵,围绕战略或战役目的,突击对方重要目标。苏联将航空兵的任务也同样分为战略和战役战术两类,同其他国家一样,两者关系也产生了长期争论。战役战术派主张直接支援陆军作战,战略轰炸不能独立决胜。战略派则主张战略轰炸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推动苏联组建了独立的重轰炸机军、直属国防人员委员会的特种使命集团军。但随着大肃反导致后者代表人物图哈切夫斯基和空军参谋长赫利平被清洗,以及西班牙内战苏联战略轰炸不力,1941年苏联红军野战条令明确规定,空军最主要的任务是支援地面军队夺取胜利。<br/>苏联空军战前最有特色的举措是,建立了独一无二的国土防空军,专事防空作战。<br/>5、旧日本空军:旧日本航空兵是伴随着其军政当局强烈的扩张欲望而发展的。由于1931年日本即大规模侵略中国,1937年双方全面开战,日本航空兵得益于战争刺激,发展极为迅速。至1939年二战爆发前,陆军已拥有飞行队91个,飞机905架,海军拥有飞行队65个,航母6艘,飞机1641架,且海军飞机均为世界最先进水平。在发展上采用引进与自产相结合,引进带动自产的模式,取得了世界上最快的发展速度。作战思想和飞机设计思想重攻轻守,重视立竿见影的速决战,轻视慢效应的战略轰炸,飞机防护性能普遍不足。且因资源严重缺乏,与西方列强相比后劲明显不足。<br/>但旧日本航空兵最值得重视的是其培训体制和航空兵质量。其陆海军均建有飞行员培训学校,选飞标准之高,培训之严格,在世界上罕有其匹。每年数千名应征者中仅有数百人进入航空学校,选拔率最低时仅有1/20,学员入校受训3年,训练科目繁杂,条件苛刻。如体能训练要求每个人与几十名同学连续摔打,打完仍能站立才可过关,否则第二天重复进行。此外还有空中单臂悬吊(标准10分钟),潜泳(标准50米),头顶撑地倒立,从高塔对地面俯冲等项目。陆海军航空学校淘汰率一般都在50%以上。30年代,就日本航空兵每年仅培养飞行员200人左右,但飞行员技术之精良,在世界上也属第一流水准。<br/>二、对战前几次空中战争的概要分析<br/>1、第一次战前的“小战争”是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这场规模不算很大的战争其影响之深远是当时的人们根本无法想象的。不仅导致了欧洲政治格局、力量对比的彻底变化,而且在军事上,初步体现了空中支援保障对地面陆军步兵作战的作用。埃塞俄比亚高原绵亘,荒漠遍布,地形复杂,交通网匮乏,对步兵机动作战相当不利。当时欧洲军事家分析,意大利要结束这场战争需要6年——这也成为当时欧洲政治家决定其政策的依据之一。但意大利空军的轰炸、毒剂、运输、空投使得意军仅用不到一年就完成了对埃塞俄比亚的有效占领。<br/>之所以分析这个战例,不仅仅是因为它改变了欧洲格局,也不仅仅是因为这是近现代空军第一次支援陆军作战,后来的德国人曾认真研究了这一战争,并籍此逐步完善了自己的理论。而是因为这场战争同21世纪初美国进攻阿富汗的战争极有近似之处,故特别列出这场以往不被重视的战争供各位对比参考。<br/>2、这应当是我们重点分析的战争之一——西班牙内战。1936年2月,左翼的人民阵线在选举中获胜,建立了共和政府。圣胡而霍和佛朗哥随即于7月18日,在西属摩洛哥、西班牙北部发动大规模武装叛乱。国际势力迅速卷入其中,竞相向交战双方提供武器、物资和人员援助。出于作战和检验装备性能、作战思想的双重考虑,各外援国钧投入了大批空中力量,使这场内战成为二战爆发前使用飞机最多、型号种类最全、作战样式最丰富,空中力量发挥最明显的局部战争。<br/>德意干涉首先从空中开始。开战之初,叛军航空力量甚少,地面部队数量也不占优势,且大批军队集中在与直布罗陀隔海相望的摩洛哥,由于海运力量不足,无法及时增援本土。7月30日,德国派出20架Ju-52,意大利派出20架萨沃亚-马尔凯蒂81型运输机前往摩洛哥的德土安,运送了1.5万叛军作战士兵和大批装备,同时用9架Ju-52临时组建了轰炸中队,直接支援叛军作战。空运行动迅速扭转了叛军在西班牙本土的作战力量对比,对战局产生了几乎是决定性的影响。<br/>飘花认为,这是空中力量对陆地作用决定性的支援,甚至比后来在西班牙上空争夺制空权更为重要,如果这次空运行动没有及时进行或者失败,则叛军在西班牙本土必将立足不稳,政府军也将凭借优势的力量对比大举进攻,不仅取得大片土地,而且会使其士气更加高昂,在战场上磨练出一支精锐的军队。更重要的是,一旦叛军失去了几个重要的空军基地,则后来德意的空中军团想要大规模支援叛军战斗将会处于极其不利的局面中,甚至完全可能导致佛朗哥叛乱失败。<br/>共和政府在得以空军介入后,向法国紧急购买了75架布雷盖14B战斗机和GL32轰炸机,但缺乏飞行员,同时,接受了苏联大批援助。苏军以“志愿军”身份派出大批依-15和依-16飞机、斯勃-2轰炸机和飞行员支持共和政府空中作战。1937年,叛军攻打毕尔巴鄂,派出15000吨战列舰“西班牙”号停泊在岸炮射程外轰击共和军战线,政府军用布雷盖14B和GL32对其实施连续轰炸,一举将其击沉,使叛军士气大受挫折。毕尔巴鄂之所以能长期抵抗,于陆空比较密切的配合是有一定关系的。<br/>鉴于对手航空力量的增强,德意进一步增加空中支援。1936年11月,德军组建“秃鹰军团”,初期配备各型战机85架,11月16日,为实验杜黑战略空袭决胜理论,军团轰炸马德里市区,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1937年3月,在毕尔巴鄂攻击战夺占奥萨河大桥作战中,秃鹰军团使用大规模集中轰炸,试图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4月25日,对格尔尼卡的毁灭性轰炸令世界震惊,毕加索为此愤而作画。<br/>在双方的大规模战斗中,苏德投入的飞机都达到200-300架的规模,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德国默尔德斯上尉总结发明了双机和四机指形编队空战战术(请对比今天的空战编队战术),里希特霍芬总结经验教训,派出了大量空军引导组深入陆军以加强陆空协同(请对比今天的美军)。德意总计投入1700架飞机,苏联投入1500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欧洲最新问世的第一流作战飞机。双方航空兵频繁实施了空运、争夺制空权、对地支援、突击海上目标及战略性空袭等作战行动,充分显示了空中力量的威力,作为“新武器和新战术的试验场”,这场战争对各大国,尤其是苏德两国的飞机设计思想、空军作战思想起到了极大影响,双方均进一步确认了空中力量是作为地面部队的强力援助的定位,淡化了远程轰炸概念。在日后的二次大战战场上,我们经常见到的苏德航空兵对地面部队的支援,陆空密切的协同作战,几乎全部源于这场战争的经验教训。<br/>3、我们以往比较少分析中国抗战的空战。但对日本的第一次“战略轰炸”正是中国人所为——该飞行员后任台湾“中华民国”空军总司令(徐焕升)。空战从作战思想上无太多新意,但对日本空军来说,却是验证其作战理念、飞机技术战术的最好试验场。由于旧中国防空力量薄弱,曾发生了空军被迫避战——敌来则逃的痛苦经历,还发生过重庆校场口惨案(死亡人数达到3万,是大战中各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空袭之一)。钱特评价到:“在空军的发展过程中起过主要作用的两场战争是西班牙内战和中日战争,正是这两场战争将空军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的水平,然而西方国家却从未给中日战争以足够的重视。”这使得后来美英饱尝苦果。<br/>另外1938年、1939年远东苏军与日军先后两次大规模武装冲突,对双方也起到了一定影响。如苏联进一步积累了对地支援经验,日本则充分显示了空军装备和飞行人员的优良素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31 13:21:42编辑过]
三、对大战中航空力量使用的简要分析。
鉴于以往已经有太多人分析二战航空力量作用,在这里就制作简要分析,不去一场场战役的探讨了。后人分析值得重视的有如下几点:
1、俯冲轰炸机与坦克的结合——闪击战!
德国国防军自希克特时代起就立足于机械化机动战争,当时就对飞机的作用极其重视。20年代中后期,一批青年军官展开了对未来战争作战理论的研究。他们汲取了英国人富勒、利德尔哈特,法国戴高乐的“机械战”、“瘫痪战”理论,提出了与当时理论相悖的战法构想:将坦克集中使用,与飞机配合,选择敌防线薄弱处突破,而后以强大远程火力突击和快速的机动作战在敌纵深穿插迂回,包抄敌重兵集团,捣毁敌后方防御要地,交通枢纽和指挥通信中心,割裂敌防御部署,陷敌于耳目闭塞、神经紊乱、上下隔绝、前后左右不能相顾的境地。令敌虽然基本力量尚存,但组织系统瓦解而失去抵抗能力。这套理论的精髓就在于“速度制胜”,即以比敌反应速度、决策速度、重新部署速度更快的速度实施进攻,速战速决。
由此,军界关于航空力量的使用构想源此而生——从一开始就被纳入到闪击战的理论框架之中。在1936年耶顺内克继任空军参谋长之后,空军制定了《空军作战原则》,指出德国空军应是德国武装力量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应该是用于完成独立任务的独立力量。他强调在任何战争中都只有通过三大军种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后胜利。这个文件将德国空军的主要使命定位于:充当战役战术手段,支援陆军完成地面进攻。德国陆军对此极其欢迎。
德国人对航空兵在地面作战中的价值认识非常透彻。他们充分意识到:飞机火力强、运行速度快,活动范围广、反应灵敏,是地面部队突破筑垒防御时的强力帮手。它一可以发挥反应敏捷的特点随时随地捕捉战机打击敌手;二可以发挥远程攻击能力,在地面进攻发起的同时对敌纵深实施攻击;三可以凭借居高临下之利,猛烈而准确的打击和压制对手;四可以借助凶猛气势,在心理上震撼敌军。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德军将飞机确定为闪击战理论的第二大支柱,赋予其为坦克清障开道的使命。为此专门开发了Ju-87俯冲轰炸机,即鼎鼎大名的“斯图卡”。
将飞机与坦克搭档,联合实施空地一体大纵深闪电式进攻,这无论是从空战角度还是传统陆战角度都是一个创举,这也就诞生了空中和陆战自此难舍难分的历程。在西线的“黄色作战”中,德军甚至创造性地将航空兵和伞兵用于支援坦克地面进攻,充分发挥了火力和立体机动力,对敌实施掏心捣肺式的大纵深快速突击,其火力密度之高,战役纵深之大,推进速度之快,都是史无前例的。其进攻战役纵深达255千米,是此前传统战役纵深的16倍。这种空地一体的纵深突击不仅给敌方造成了极大的人员和物资损失,更重要的是给敌以强烈的心理震撼。陆空火力融合一体,立体推进。面对这种火网,一战时期的堑壕防御体系几乎无法抵挡。
2、不列颠之战——战略轰炸?登陆先导?
不列颠之战应当认为是德国空军最为失败的一场战役。不是因为损失巨大而又未能取得绝对制空权,而是因为这场战役从一开始就以其战略目的不明确而埋下了失败的种子!而在战术上又连续犯下错误,彻底失去了以战术胜利的积累获取战役胜利的机会。
在这场至关重要的决定性战役中,德国空军最大的失策就是在战前没有能够明确自己的战役定位。按照戈林与其将领们在事前的预想,要在摧毁英国海空力量后,派空降兵夺占机场,而后以运输机穿梭运输,运送5个精锐陆军师占领英国。今天回顾,以当时英国本土的混乱情况看,这个带有很大跃进性思想的计划如果能够迅速实施,不乏的成功希望,然而希特勒希望政治解决英国问题,第一个机会——也许是绝好的机会就这样被错过了。第二个机会是德国制定的登陆英国的“海狮”计划。这时,战争中最忌讳的三军扯皮问题浮现了。海军认为。自己实力远远弱于英国,缺乏运输船只,英国海岸防御实力强大,陆军表示,在海军问题解决之前,陆军决不派出一兵一卒去海峡送死。好大喜功的戈林认为,单纯的空军攻击就足以使英国投降。但戈林的计划既未明确是对英国开展战略轰炸,摧毁英国的战争潜力,也没有明确是要通过摧毁皇家空军打击力量进而打击皇家海军,取得海峡的制空、制海权,掩护海军运送陆军登陆英伦。与以往战争不同的事,空军这一次是单独作战,完全没有陆军的地面攻击支持。可以说,从一开始,德国空军就是在为证明自身强大而战,完全没有一个明确的、总体的、长远的战争目的。从用兵原则上说,完全违背了《空军作战原则》中空军使用应“充当战役战术手段,支援陆军完成地面进攻”的基本原则。高级指挥官们不知道最终空军是为何目的而战,这无疑为后来的战事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而在战斗中,德国空军虽然损失较大,但凭借战前积攒的庞大实力,如果能够合理用兵,无疑能够逐渐消耗掉皇家空军的作战实力,以战术胜利来取得战略优势,进而实现战役、乃至战略胜利。但遗憾的事,德国人接二连三的犯下一系列错误。
一是忽视空军情报官员的报告,对英国雷达的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集中力量全力打击英国防空系统、情报中心。仅有的几次对英国沿海雷达的轰炸使用兵力有限,目标也仅是易于修复的天线塔,而并非核心部位——操纵机构,打击效果相当有限。由于英国能够迅速修复被毁雷达,戈林甚至给前线指挥官发出一份备忘录,对继续使用兵力攻击雷达站的作用表示怀疑,在飘花看来,这也许是戈林在大战中犯过的最严重错误。
二是打击重心反复多变,受领导人面子心态影响过于严重。8月1日,希特勒发出“第17号作战命令”开始,德国空军就按照戈林的命令“一切行动只能是针对敌方空军,对其他目标的袭击暂时放弃”与英国战斗机开始了战斗。其轰炸机主要打击目标指向英国沿海各机场。但到8月17日,打击目标便增加了英国飞机工厂。应该说,虽然目标有了增加,但德国空军这样打击下去,由于能够打击英国空军的力量源泉,依然占有相当大的优势。8月10日,德机出动1485架次,对英国7个空军基地和港口造成严重破坏,8月15日,德军出动1780架次,南北合击,皇家空军各基地受到进一步严重打击,战斗机损失严重。而最致命的是,尽管还有750架战斗机,但飞行员伤亡惨重,甚至不得不紧急调用海军飞行员救急。即便如此,能补充的飞行员数量也极其有限,更缺乏战斗经验。高强度的战斗出动和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使得飞行员们疲惫不堪,甚至出现了精神病患者。而这仅仅是德国人的第一阶段。
8月24日,德国空军开始执行戈林的第二阶段计划:不仅要摧毁皇家空军地面设施,还要炸平为其提供燃料的储油罐和飞机工厂。从8月26日-9月6日,德军全面出击,平均每天出击将近1000架次。英国东南绝大部分机场被毁,被大规模摧毁的飞机工厂超过半数,油料储备损失严重,到处是高高飘起的油料燃烧的黑烟。今天看来,这样的袭击只要持续下去,皇家空军的覆灭几乎是不可逆转的。
然而,一个致命的失误给了皇家空军以喘息之机。8月24日夜间,10余架德国轰炸机因迷航误炸了伦敦。极好面子的丘吉尔不依不饶,立即下令,皇家空军81架“汉普登”轰炸机于8月25日夜间突袭了柏林。希特勒和戈林颜面尽失,狂怒中决定空军攻击目标改编为伦敦!
在飘花看来,这次攻击目标的改变是战略性的失败,因为它不仅使得皇家空军的机场和军工厂终于不再遭受以往那样沉重的压力,得到喘息的同时,终于有了逐渐恢复和反击的能力。尽管伦敦遭受了极其惨重的打击,人员、财产损失难以计算。但英国空军的恢复和天气的逐渐变坏终于迫使希特勒将“海狮”计划无限期推迟。
今天回顾这场战役,对德国的最后战败是有决定性意义的。不仅使德国在日后对苏开战时不得不承受两面战线的压力,更重要的是给盟国留下了日后反攻欧洲大陆的最重要基地。可以想象,如果英国皇家空军最终战败,拥有海峡制空权的德国无疑将能轻易保障海峡的制海权,为陆军打开一条比较安全的补给通道,面对几乎毫无武装的英伦本土,“海狮”计划的成功几乎是没有疑问的。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即便英国依靠舰队拒绝投降,但盟国也再没有任何基地能容纳足够的部队、装备、补给来发动一次对西欧大陆的远征了。从地图上就能看出:冰岛无疑过于遥远,地中海地区虽然打击的是“欧洲的软下腹”,但直布罗陀路线因为西班牙的中立无疑不能使用。西西里——意大利战线后来的战事完全可以给这条路线作为主攻的可能宣判死刑——直到德国覆灭时,德军依然在意大利北部依托坚固防线顽强抵抗,盟军寸步难进。东南欧的多山地形较之意大利几乎难度同样不低,更因为是与苏联战线几乎同一个方向,又远离德国经济、政治中心缺乏战略意义。鉴于欧洲发达的交通线,德国完全可以不必像后来那样在西欧、北欧保持60多个师的后备力量,而这个力量只要分出一半,无论投放到哪条战线,都将决定性的改变战线局势,进而改变大战全局。
飘花认为:希特勒、戈林的意气用事绝对铸下大错!
三是北欧空军没有能坚定的对英国本土实施进攻。北欧的德国第五航空队仅在8月15日出击英国,因损失了16架He-111、6架Ju-88和7架Me-110而再未参加不列颠战役。飘花认为,这就给英国空军人为的造成了一个安全区,英国空军后来的训练、装备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这里完成的。而且给道丁腾出了相当一批精锐的“喷火”得以增援南线,给南线德军飞机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如果第五航空队的施通普夫将军能够认识到自己并不只是一个航空队的攻击,更是一个战役方向的攻击的话,就应该继续执行攻击方案,以佯攻、夜袭等方式持续不断的给英国北部战区造成压力,力争以较少的损失牵制英国北区的精锐战斗机中队,给南线德军主力创造更大的机会。
飘花认为:第五航空队的沉默对战役全局无疑是个严重打击,原来的两只攻击力臂一开战即被打断一支,无论怎么看,都应该追究施通普夫将军的责任。但时过境迁,后人如飘花这样的,也只能说说风凉话而已,是改变不了历史的。
虽然其间小的战术错误双方都犯了不少,但飘花认为,德国人的这三个战术错误是导致战役最终失败的直接原因。而最终导致的战略失败更值得后人深思!
3、马耳他与克里特——巨浪滔天。
马耳他位于地中海东西海空交通线和意大利——突尼斯的南北海空交通线的交叉点上,北距西西里岛仅有80千米,战略价值极为重大。1940年,墨索里尼不顾意大利将领们的规劝强行参战。马耳他的地理位置当然决定了其应该是意大利武装部队积极进攻的第一个目标,但由于意大利军队远没有完成训练,登陆作战能力极差,根本无力奢望占领马耳他,海军更为保护交通线和攻击英国交通的双重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空中攻击自然也就成了唯一的手段。
马耳他空战的细节飘花不会在这里废话,只要把这场战役值得后人反思的地方评价出来就是。按飘花的观点,最值得注意是:首次开创了“地毯式轰炸”。
“地毯式轰炸”是德国南线第2航空军参谋长戴希曼首先提出来的,又称“戴希曼方案”,其中心思想是把全部轰炸机集中使用,实施密集轰炸,而不是单机攻击和俯冲轰炸。1942年3月20日夜,德军60架轰炸机(第2航空军的全部夜航兵力)在夜间战斗机的护航下分两批飞往马耳他,集中攻击马耳他英国皇家空军主要基地——塔卡利机场。至31日夜为止,德军仅在塔卡利机场就投入35个航空大队班次予以攻击,塔卡利被炸为废墟。3月22日,其他机场被轰炸,3月23日,英国护航队被空袭,4艘重要的运输船2艘被击沉。另外2艘也在随后3天内被击沉。26000吨重要物资仅仅被抢运出5000吨。3月底,瓦莱塔军港及船坞遭到沉重打击,4月份,轰炸更为猛烈。至4月15日,岛上仅剩6架飞机,每门高炮配发的炮弹仅有15发。岛上生活物资极其匮乏,饮用水也严重紧缺。德国自己统计,3月20日-4月28日的40天里,第2航空队共出动轰炸机5807架次,战斗机5667架次,侦察机345架次,投弹6557吨。在4月份的整整一个月里,一个机场每天承受的炸弹量已相当于英国考文垂在1940年11月空袭中所受的炸弹量。马耳他几乎彻底丧失了海空军基地的作用。
“地毯式轰炸”是根据当时水平轰炸机投弹精度低的特点来制定的,其方法就是将大量轰炸机排成比较严整的编队,通过计算地面坐标,以编队形式投弹攻击,这样虽然不能提高单机投弹的精度,但大量飞机的编队投弹却能以密集度确保有效命中目标,尤其是对城市、工业区这样的面目标,效果更为良好,“缺点”是肯定会带来巨大的附加损伤。但在当时,这个“缺点”恐怕比优点还有作用。后来在英美军的战略轰炸,都完全是依照这一思想进行的,确实取得了预想的效果。美军甚至直到越南战争时还在采用这一方法。
4、驼峰上的中国战场。
回过头来看看我国的情况。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就意识到援华对牵制日本力量的重要性。4月15日,罗斯福签署秘密手令,允许美国航空队“退役人员”作为志愿人员赴华参战——这就是后来在中国战场上驰名的飞虎队。7月23日,罗斯福批准了《中国短期空军发展计划》,规定陆续向中国提供269架P-40、P-43战斗机和66架B-25轰炸机,并接受中国空军人员到美国受训。珍珠港事件后,随着缅甸被日军攻占,滇缅路被切断,中国失去了西南最后一根大输血管,抗战局势异常艰难。为此,1942年-1943年间,中美航空兵在与日寇血战的同时,开通了自印度阿萨姆邦开辟五条通往中国西南的空中运输线,即举世闻名的战略性空运——驼峰空运!
该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的汀江、杜姆杜马机场,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直到昆明、宜宾、泸州等地,全长800-1200千米不等。由于山高谷深、山脉连绵,犹如驼峰,故称“驼峰”航线。担负战略运输任务的是美国“印—中”联队和国民政府交通部所属的中国航空公司。美军第一任联队长是爱德华、亚历山大,1944年,联队改为“印—中”师,师长特纳准将,后来此人曾领导了柏林空运。
驼峰空运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空运任务。其地形复杂,所经山脉高度一般都在4500-5500米上下,而当时飞机的最大飞行高度不过6000米,满载时不超过4000米,因此只能在深山峡谷中穿行。其次是沿途备降机场稀少,遇到飞机故障,即使能够跳伞,因为人烟稀少,也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且航线气象条件恶劣,每年的雨季长达5个月,附近的乞拉朋齐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大的地方。飞行能见度有时为零,不得不作全程仪表飞行。旱季气流变化极大,有时强劲的逆风速度达150千米/时,再加之缅甸日军战斗机的骚扰,其困难艰苦可想而知。而且这条航线完全是最不经济的航线之一,每运输一吨物资,就要消耗一吨汽油。但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月运输量从起初(1942年6月)的400余吨,增加到1942年11月的1136.2吨,到1943年12月终于增加到12590吨,为此,印—中联队得到美国总统集体嘉奖和中缅印战区司令嘉奖。1600名官兵得到了奖章。至1944年7月,月运输量达到26000吨,后猛增到71000吨,达到空运顶峰。根据统计,驼峰空运中,美军总计运输65万吨,中航运输物资73000吨,33477人。除此之外,许多美国援华飞机也是从这条航线飞往中国的。为此中美飞行员付出了巨大牺牲。仅美军牺牲和失踪的人员就有1579人,飞机损失468架。中航损失飞机46架。这条航线在波密境内的地段坠机极多,甚至被称为“铝谷”。
驼峰空运是战争中的奇迹,对支持中国抗战起了重要的作用,不仅送来了急需的武器装备,更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但飘花不能不重点提到的是,这条航线运输量的增大,不仅仅是因为增加了装备、飞机、人员和勇敢的精神。陆军对航线的畅通和安全贡献极大。中国驻印军(驻滇远征军是自1944年5月10日反攻)自1943年底反攻缅甸,战略目的就是要打通西南国际援助线。一方面要掩护雷多公路的修建,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从陆上保护驼峰航线。仅为了夺取密支那,使驼峰航线能有一个比较安全的备降场,并将航线在危险的雨季前南移到比较低平的缅甸西区,驻印军在补给跟不上的情况下,就与有完备工事的日寇展开空前血战,在歼敌3000余人的同时,伤亡高达6000余人。滇西远征军同样付出了惨重代价。71军攻略龙陵,在断粮的情况下坚守攻击阵地,并对龙陵、腾冲发动猛攻,全军伤亡过半,先锋团1000余官兵,第一波攻击就几乎全部战死——战后发现,该团战死官兵几乎全部是头向龙陵——冲锋阵亡,无一后退。为保障驼峰航线的安全,打通雷多公路,滇西远征军伤亡7万余人,驻印军伤亡2万余人,共歼敌7万余人。陆军用血和生命为空运打开了航道!
这里飘花必须说一句题外话,希望所有的中国人不要忘记近代中国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出国为友邦而战的缅甸远征。不管他们日后在内战中充当了怎样的角色,至少在那个年代,他们是民族的英雄,请无论如何不要忘记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民族铸就的历史丰碑!!
5、卡萨布兰训令——蛾摩拉的毁灭。
英国人被逐出欧洲大陆后,尽管取得了不列颠之战的胜利,但毕竟只是空中防御战。陆地战斗根本不是德国人的对手——大英帝国倾整个帝国之力居然在两年内收拾不下仅仅呆了几个不满员、补给紧缺,与本土距离遥远还经常被英国海军切断联系的德国师的隆美尔。直到1944年年中以前,发誓与希特勒决一死战的丘吉尔手中能敲打德国的只有轰炸机。正如空军部长辛克莱所说:“我们最强的两件武器就是俄国的陆军和皇家空军。”
国力强大的美国于1941年向德国宣战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同样筹集不起能反攻欧陆的地面部队。因此,在1940年-1944年6月的战略相持阶段,西欧战场主要在空中展开。美英空军按照其战前制定的战略轰炸理论,凭借其强大资源造就的大批远程重轰炸机,持续对德占欧洲和德国本土实施战略轰炸,企图通过摧毁德国的城市、工厂、基地,削弱德国战争潜力,打击德国民心士气。德国空军受其传统作战思想和资源形势所限,无意也无力对对手实施战略反轰炸,采取了绝对的战略防御,但抗击极为猛烈。这场战争持续时间之绵长、空间之广阔,堪称二战中最绚丽的空中作战行动。对整个二战乃至战后的军队建设和运用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德国军工生产部长施佩尔战后评价:“空中战争的真正意义在于,他在反攻欧陆之前很久就开辟了第二战场。”
盟军队的战略空袭最早可以追溯到1940年5月16日英国对莱茵区的空袭。但真正形成气候是1942年。由于当时德国掌握大陆制空权。英国被迫采用夜间轰炸,精度极低。原计划设想轰炸德国航空工业和石油工业的计划被迫改为轰炸铁路枢纽城市,但效果也相当不佳。
即便如此,德国人也感到头疼。1940年7月德国空军成立了第一个本土夜间防空师,卡胡贝尔任师长,后升任军长兼夜间战斗机总监。卡胡贝尔十分重视国土防空,且极具科技意识。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德国针对英国夜袭,在西线逐步建立起了一套探照灯与雷达共同组成的预警引导系统——华盖床。配合高炮、夜间战斗机,组成了相当完备的防御体系。给英美空军很大打击。
英美空军均为自命不凡之旅,鉴于双方各有自己独立的战略轰炸理论——英国人重视夜间面积轰炸城市,美国人强调昼间精确轰炸工厂,双方作战行动难以协调和配合。为此,1943年1月,英美首脑聚会北非摩洛哥,举行“卡萨布兰卡会议”,通过了“1943年作战方针”的报告。两国商定,在东线苏军开战展开略反攻的形势下,准备在西欧大举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两国空军的联合行动将给未来的大规模登陆作战创造条件。会上产生了著名的“卡萨布兰卡”训令——《对德战略轰炸谅解协议书》,规定了美英战略航空兵联合作战计划的基本方针:“逐步摧毁和打乱德国的军事、工业和经济体系,削弱德国平民的抵抗意志,最终摧毁德国武装力量的抵抗能力。”按照这个指导思想,训令提出了6个主要目标,按优先次序为:制造和修理潜艇的基地,包括制造部件的工厂;飞机工厂;轴承工厂;炼油厂;合成橡胶工厂;机车工厂等。这项命名为“直射行动”的对德空中作战战略总计划要求美第8航空队和英国皇家空军从英国基地出发实施联合进攻,昼间轰炸由美军负责,夜间轰炸由英国负责。这项训令对于英美空军战略轰炸影响十分深远,可称为美英空军统一战略轰炸的奠基石。此后的英美战略轰炸基本就是按这个训令行动的。
在这场长时间的轰炸中,有如下值得注意的事项。
一是汉堡大轰炸中首次使用了干扰箔条,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电子对抗。其结果是,德国引为屏障的雷达系统彻底失灵,英国第一波791架轰炸机仅有12架被击落,31架负伤,汉堡市区一片火海。10天轰炸,英军共出动轰炸机17021架次,投弹9000吨以上,汉堡市76.8平方千米被严重破坏,其中32平方千米完全被毁。伤亡超过10万。英国战略航空兵利用电子对抗技术首次获得了以往难以想象的巨大胜利。
二是轰炸机编队战略轰炸行动如果不能没有战斗机的护航,在对手严密的防空体系下,其损失将是不可承受的。1943年8月17日、10月14日,美军两次突袭施魏因富特轴承工厂,由于路程遥远,没有战斗机全程护航。德国集中了几乎全部可以集结的防空力量猛烈抗击,第一次出击美军被击落60架,击伤168架,战损率高达16%,第二次出击美军被击落60架,重创17架,另有121架被不同程度击伤,战损率高达20%。加之同期美军突袭普洛耶施蒂油田,被击落53架,其余飞机几乎全部带伤,战损率高达31%。此阶段由于没有战斗机护航,造成的损失之严重导致之后近两个月美军无力组织大规模轰炸行动。本已遭到重创的德国轴承工业和炼油工业得以迅速恢复了元气。这一系列的惨痛教训,使美军终于认识到:“轰炸机没有战斗机护航就无法顺利完成任务”。这一窘境一直到1944年初,P-51野马战斗机到达欧洲才有改观。
三是轰炸城市以打击对手民心士气的方法被证明是绝不可取的。英美空中轰炸的重点目标是柏林。英国战略航空兵司令哈里斯认为:“我们要把柏林从里到外炸个稀巴烂,虽然这次作战我们将付出400到500架轰炸机的代价,但它将导致德国的彻底失败……只要舍得投入大量最优秀的四发重型轰炸机轰炸柏林,就有可能迫使德国人在1944年4月1日之前投降。”英国战略航空兵自11月22日开始轰炸柏林的作战行动,德国则集结了大量雷达、探照灯、高炮、防空战斗机予以猛烈对抗,战役一直进行到1944年3月。英军出动飞机22024架次,轰炸16次,投弹25000吨,导致柏林市区被毁1/3。但英军付出了1047飞机被击落,1682架负伤的沉重代价,战损率高达5.2%。尤其是3月30日夜,在德国新式夜间战斗机与高炮的联合打击下,英军795架轰炸机有94架被击落,71架被击伤。从长达数年的空中战争实践来看,战略轰炸虽然对德国的民心略有打击,但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德国的士气直到投降前夜,其国内秩序仍然基本正常。而相较对德战略轰炸远为成功的对日轰炸,更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杜黑“炸士气”的理论基本被证实为不可取。
四是战略轰炸的成功要求必须精确选择敌人的软肋。
大战中,主要的战略轰炸有四次。一是日本对中国内地的战略轰炸。由于日本投入的兵力少,而中国由于工业落后,目标分散,而且采取了比较妥善的防护措施,致使日本的战略轰炸除了赢得面子,造成许多居民的损伤之外,对国民政府的军事经济实力打击并不大。其战略轰炸随着太平洋战局吃紧和美援飞机的源源到来无果而终。实际上是失败了。其次是德国队英国的战略轰炸。如前所述,德国战略轰炸最终失败。再次是英美对德的战略轰炸。应该说,直到1944年3月,美英轰炸机部队被调走执行为诺曼底登陆轰炸西欧交通系统时为止,美英的战略轰炸实际上是不成功的。直到1944年中期,诺曼底登陆成功,德国西防线被撕开一个大口,全部资源用于地面防御之后,美国空军才发现,对于资源匮乏的德国来说,对其交通运输系统和石油工业的大规模轰炸才是致胜的关键。从1944年6月盟军地面部队登陆后,美军发动了对德国石油工业的全面空袭,其战果是:至9月份,德国石油产量降到正常的1/4,24个人造石油工厂大部被摧毁。德国战斗机无法起飞、坦克无法开动,无论是想进行大规模的防空战斗,还是想在地面进行突然的反击,都被燃料的致命问题所困扰,不得不放过大量的机会。如阿登反击战的最终失败就是因为强大的德军前锋没有了燃料,丧失了进攻的冲力。而对德国铁路运输系统的轰炸使其由1943年2月的160亿吨公里,到了1944年12月就下降了65亿吨公里,到1945年3月仅剩10亿吨公里,由于缺乏原料供应,工厂被迫关闭,城市饥寒交迫,战时经济全面崩溃,地面部队无法调动、反击。为最终击败德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英美空军为此付出了4万架飞机的沉重代价。最后则是美国对日战略空袭。美国在总结了对德战略轰炸的经验教训后,根据日本工业集中在城市附近,城市建筑木结构多,极易燃烧,而日本技术落后,没有能够在万米高空正常执行截击任务的战斗机,也没有夜间战斗机,更缺乏大口径高炮的特点,采用B-29编队使用燃烧弹夜间大面积低空轰炸,空袭仅仅进行了不足14个月,投弹仅16万吨,飞机损失仅有697架,却取得了炸死炸伤554350人,毁坏房屋244万栋,800万人无家可归,航空工厂被毁面积60%,其他工厂被毁面积40%-90%,飞机产量从1944年的月均2341架降至1945年8月的不足200架(以上为日本内务省统计数据)的重大成果。日本经济力量已无力支持战争。可以说,对日战略轰炸是战略轰炸中损失最小,成果最大的。综合看4次战略轰炸,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必须抓住地方的最薄弱点予以突击。木桶原理在这里得到了最大化的演绎
然而在飘花看来,大战中最值得注目、最值得分析研究的战役却是如下四次战役
一、挪威战役:
挪威战役的经过无需飘花多说。但飘花认为,挪威战役的经验教训非常珍贵。现就双方在挪威战役一系列行动得失分析如下:
1、德国方面的成功原因:
首先值得称道的是德军的冒险精神。汉斯战斗机机群与瓦格纳空降兵运输机群在所有其它空降突击部队和掩护群均返航的情况下,大胆实施突击,以劣势兵力一举攻占福纳布机场,为空降部队夺取了着陆场,大批空降兵立刻集结于此,并从此出发,一举在背后攻占了挪威首都奥斯陆,随即攻占港口要塞,支援了登陆兵上岸,成为世界战史上的奇迹。海军舰艇在得不到空中支援的情况下,冒着被世界上最强大海军和皇家空军截击的风险远航1000千米,支援登陆兵攻占挪威各要塞海湾,在战斗中部分舰船甚至冒充英法舰艇,通过峡湾时一炮不发,以突然迅猛的突击行动一举攻克易守难攻的要塞炮台。而令后世惊叹的是,德军登陆行动违背了几乎全部的登陆战原则,登陆部队没有持续海上火力支援,没有海上后续补给,部分部队甚至没有空中支援,且在上岸后相当长时间内完全得不到任何支援补给,也就意味着各个登陆地点的军队即使成功登陆,也是孤立无援的孤军,极为可能被优势海军发挥海上机动优势,以大量陆战队在强力海军火力支援下发起两栖攻击吃掉。但德军不仅全部登陆成功,而且基本守住了个主要登陆点,为援军自南向北打通交通线赢得了时间。战斗中,出现了数十名德军就敢于坚决抵抗将自己包围,人数数十倍于己的敌军,并坚持了整整4天的情况。德军的敢于冒险精神超出了盟国指挥官传统思维的极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其次是德国空军的强力支援。德国空军的支援对挪威登陆的成功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其主要作用为:一是依托丹麦阿尔伯格机场、基尔半岛各机场建立了空军攻击圈,以侦察机为先导,严密监控英国海军动向,迫使英国海军只能取道北挪威海,为海陆军在挪威南部提供了一个比较安全的空中保护伞。二是利用强大的空中机动能力和空中后勤保障能力,以空降兵配合登陆兵,在各要点实施垂直登陆(世界第一),掩护登陆兵上路,迅速控制机场要点,而后以大规模空运行动迅速集结兵力,建立陆空部队前进基地,扩展火力打击圈,并对敌坚固要塞予以包围,于其守备薄弱的后方发起攻击(这里请对照后面提到的马歇尔对在霸王战役中空降兵使用的参考意见)。三是航空火力对地面部队的直接支援相当得力。尤其是空降兵部队所到之处几乎必定有一定数量的轰炸机、战斗机进行近距支援,从空中压制、打击守军,不仅给守军蒙受了重大伤亡,而且给守军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许多守军因此被迫投降。
最后,也是飘花认为最重要的,是德军以最高统帅部为基础建立了三军统一指挥体制。最高统帅部形成的指挥体系初步将德军三大军种糅合在一起,从战略全局考虑,建立专门战区(法尔肯霍斯特任前线总指挥官),充分发挥各军种特点和优势,将各军种力量混合编组,统一布局,统一指挥。在战役期间,我们注意到,德国海军行动、空军行动以及陆军行动都是根据事先计划好的全盘战略执行的。各参战部队做到了良好的预先战略展开,在行动时间、行动目标上初步实现了一体化。空军为海军、陆军作战行动提供了相当重要的支援。海军不惜牺牲,成功牵制了盟国主力部队,为陆军争得了难得的部署时间。陆军攻击积极,为海军、空军及时夺取了前进作战基地,为后续作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三军都能坚决执行最高统帅部指令和前线战区指挥部指令,基本没有军种间的扯皮、擎肘现象。飘花认为,这是德国在既无系统的登陆战理论指导,又没有现成的登陆战经验借鉴的情况下竟然能以劣势海军力量去的重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二战后来的各次合成战役(包括以下我们要谈到的几次战役),都或多或少借鉴了这次战役的成功经验。
2、德军方面的不足:
首要问题还是在海军航空兵上。德国海军在这次冒险中尽管出色的、甚至是从超额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运送登陆兵上陆、诱使皇家海军主力短期内不能支持地面部队、打击敌水面舰队和运输舰队,但损失相当惨重。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专门的海军航空兵担负掩护、伴随舰队作战的任务。如新锐重型巡洋舰布吕歇尔的战沉完全是不应有的损失。如果当时能以航空兵火力先行压制岸炮,而后以轻型舰艇首先突破狭窄的航道运送登陆兵,则完全不会出现重型巡洋舰在无法机动、仅能慢速行进的航道上受到近距离大口径岸炮和岸基鱼雷交叉火力威胁的情况。其次还是陆军对空中支援认识不足,空军对及时增援前线陆海军战斗保障出现断档。纳尔维克登陆成功后,海军为支持登陆部队没有及时离开峡湾,并与英国舰队发生交火。在此情况下,纳尔维克登陆德军应该一方面抢修炮台,为海军提供安全范围,另一方面应该抢修出机场,而空军应立即进驻,在挪威北端建立空中保护圈,由于英国舰队当时严重缺乏空中掩护,即使只有少数飞机进驻,也会给英军决策机构造成一个破坏性程序,延误其发动进攻的时间。这样至少能保证海军驱逐舰队不至于受到全军覆没的沉重打击,登陆德军也不至于后来被迫撤退到山地。而德空军当时唯一的支援行动只是运送了一个山地榴弹炮连。飘花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代价沉重的疏忽。
3、盟军战役中存在的问题:
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军种之间的扯皮。在4月13日纳尔维克海战英军大获全胜后,英国皇家海军彻底消灭了德国在纳尔维克的海军力量,对驻守纳尔维克的2000余名德军孤军形成了绝对优势。然而,陆军参谋部给其指挥官的命令是在纳尔维克被捕的哈尔斯塔登陆,海军则支持其前线指挥官要求趁岸上德军惊魂未定之际直接登陆的意见。海陆军前线指挥官爆发了激烈的争论。由于登陆要由陆军实施,最后海军被迫同意陆军意见,在哈尔斯塔登陆。由于该地地处北极圈内,积雪深厚,机动极其困难,几乎完全无法发起进攻,让德军基本完整的保存了实力,直到后来直接进攻才将德军逐出纳尔维克。今天回顾,显然这一行动是舍近求远,坐失良机。其原因就在于两个军种之间各执己见,没有一个统一的行动指挥官。
其次就是陆军对空军保障不力,致使皇家空军在挪威几乎完全没有发挥作用。战役中,双方都曾利用挪威的寒冷气候在冰湖上建立机场。德国陆军在占领特隆赫姆后,迅速在附近冰湖建立了能起降中型运输机的机场,Ju-52迅速运输部队和装备,短短一周内就在该港集结了3500名士兵,且部分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也能利用这一机场作小范围的活动,后来给英国试图攻击特隆赫姆的两个旅造成了很大麻烦,几乎使之寸步难行,为陆军大规模增援赢得了时间。而英国军队虽然曾一度攻占挪威陆上基地,却都没有努力建设机场,仅在后期在纳尔维克的一个冰湖上试图建立机场供陆基空军进驻。但因为保障不力,飞机降落后无法起飞。整个挪威战役期间,由于英国海航战斗机战斗力远不及德国,陆基空军又因缺乏前线基地,只能从本土起飞参加战斗,导致英国空中力量对战役形势几乎未能做出任何有效的反应、施加任何有效的影响,教训是相当深刻的。
二、克里特战役
克利特战役是世界上首次实施的以强大空降兵为主体的“空中攻击”战役。是完全由空降兵在强大的空中火力支援下独立进行的攻击战役。德国第7伞兵师、第五山地师依托数百架轰炸机、战斗机的强力火力支援,通过空降、机降强行着陆在克里特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将4.5万英军逐出克里特,不仅保障了轴心国东地中海海上交通线的安全,为攻击东地中海盟军舰船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而且保护了普罗耶施蒂油田,阻止了英国中型轰炸机可能发动的袭击。
这一战例对世界军事学术、军事理论影响极其深远。虽然希特勒认为,伞兵的惨重损失“意味着大规模使用伞兵的时机已经过去,伞兵使用的先决条件——突然性已经消失。”而英美盟国却认为,克里特空降战具有极高的想象力,空中攻击部队具有极强的机动力。整个战役充分体现了德军的冒险精神和攻击意志。这场战役的结果直接导致英美在当年大规模组建自己的空降部队,并在D日取得了极其重要的战果。
飘花对这一战例的分析如下:
1、德军的成功经验:
首先是空降兵的大规模使用(军级)达成了前所未有的突然性。尽管英国方面通过情报系统预先得知了德国空降计划。但由于此前全部的德国空降攻击都只是配合、辅助行动,英国上下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德国会有以空降兵为主力实施大规模空降攻击的可能性。而德军恰恰以大规模空降突击避开了强大的英国海军力量,充分利用己方强大的航空火力支援,扬长避短,达成了战术上的突然性,给守军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造成了严重的混乱。
其次是航空兵猛烈火力的压制。为支援空降兵,德国第8航空军对英国守岛部队实施了连绵不断、极其炽烈的火力压制,不仅使得本来就缺乏机动能力的英军在白天几乎无法作任何调动,而且直接支援了空降兵的作战行动。在海上支援德意海军和执行运输任务的机帆船部队,阻止敌军进行“敦刻尔克”式的撤退行动,尤其是对英国水面舰艇力量造成了沉重打击,战后统计,德国空军就击沉英国巡洋舰4艘、驱逐舰6艘、扫雷艇1艘、反潜驱逐舰3艘、鱼雷艇2艘、登陆艇19艘和汽艇2艘,击伤航空母舰1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8艘和大批其他船只。战果相当可观。
2、德国在战役中出现的严重失误:
这次战役德军虽然达成了战役目的,但受过良好训练的空降兵损失惨重,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是联勤保障不力。由于运输能力限制,导致受过良好机降训练的第22机降师被迫滞留本国,由第5山地师临时担负其任务,显然对后来的作战配合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其次是燃料无法及时供应导致空降突击日期被迫推迟,因而造成了泄密,使敌预有准备。且由于出发的野战机场保障条件差,土质跑道在大规模起降时产生巨大烟尘,导致大批运输机在返回后出现无效损失。飘花认为,这一系列问题是导致克里特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战役主要方向不明确,出现了兵力分散使用、逐次使用的严重失误。由于空降兵分两次在四个着陆点发起攻击,导致航空火力支援不能集中,结果是处处攻击、处处支援、处处失败,如果不是凭借良好的运气和勇敢精神夺取了马拉马机场,这次空降必然以丧失最精锐的部队为结局而以惨败告终。
再次是海空力量严重缺乏配合,使得本可以取得的丰硕战果反而未能取得。克里特作战中,轴心国当时的水面力量是相当强大的,拥有多艘战列舰、大量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但海军力量却未能大胆出击,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而单纯的空中攻击尽管粗看起来战果可观,但是既让英国成功地进行了又一次“敦刻尔克”式的撤退,也没有起到对英国地中海舰队实施决定性打击的作用。仅就1941年5月22日克里特海空战高峰期间,德国第8航空军所能调动的10个航空大队几乎从未集中出动过,大都以双机、三机为单位出击。当时的英国海军正在全力抢救岛上撤退英军,与在敦刻尔克不同的是,没有了英国陆基战斗机的强力掩护,又面临意大利重型战列舰的威胁,大批重型军舰被迫深入的空军攻击圈。飘花认为,如果德国航空兵当时能与意大利实力强大的水面舰队协同作战,辅以大批训练有素、战绩骄人的德国潜艇包抄,英国舰队的损失绝不仅仅是2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被击沉,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被重创,另有大批舰只受损的情况,完全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造成这一原因的,飘花认为就是德意都没有像样的海军航空兵,单纯的空军不了解海军作战的特点,不知道该如何与海军水面舰艇、潜艇进行作战配合,因此,或许有人能够想到这样做,却缺乏这样做的现实条件。在马塔潘角海战中意大利飞机多次攻击己方军舰就是一个例子。应该说,在整场大战中,对德意空军打击英国海军力量最有利的战机就这样被不得不错过了——如果有比较严密的海空配合,完全可能全歼英国这1/4的精锐海军力量。
而最严重的失误,就是德军机帆船中队运送一个山地营登陆克里特岛,支援岛上守军时,海空军居然没有实施全程护航,导致被英国舰队中途截击,约4000名精锐德军士兵根本未能发挥其超卓战力即被淹死。而这一失误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最后就是情报的不准确,但因与本文主旨无大关联,在此暂且不提。
3、盟军失败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自动放弃了制空权的争夺。鉴于德国优势的航空打击力量,克里特守军主动撤退了几乎全部飞机,将制空权拱手让出。今天回顾,飘花仍然觉得不可思议:在已经接到德军即将空中突击的准确情报的情况下,不立即集结战斗机保护己方上空,集结轰炸机夜袭地方前线集结机场,反而将这些重要战力全部撤退,把地面军队完全置于对方空中打击之下。飘花至今不能理解孰重孰轻?
其次是完全没有对抗大规模空降攻击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许多建制军队甚至被分散但是悍勇的德国伞兵所牵制,完全不能作出及时反应,机场跑道、公路都未采取反空降措施,造成了德军在攻占马拉马机场后得以大规模空中增援,最终获得战役胜利的严重后果。
再次是严重缺乏攻击主动精神。与马耳他相比,英国克里特驻军完全没有坚持长期驻守,全力实施反击的概念,没有意识到克里特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对德国致命点(普洛耶施蒂油田)的直接巨大威胁。军队在连续撤退中士气消沉,战斗中部分部队军心涣散,擅自撤离重要阵地,直接导致了战局大逆转。军事主官对守岛信心严重不足,甚至连战区司令官韦维尔也在战事激烈时就已丧失胜利信心,焉能不败。
克里特攻击战则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不可想象的重要地位。其军事思想价值甚至远远超过德国占领克里特后对东地中海的压制和对罗马尼亚油田的保护的重要意义。其陆空一体的真正的“立体突击”对各国建军思想产生了巨大震撼。飘花个人认为,克里特之战虽然血腥,却是二战史最值得回顾的战役之一。
3、血染迪厄普。
相较二战中大量我们熟知的成功战例,飘花认为,迪厄普这一也许是大家所比较熟悉的唯一的失败登陆战更有值得后人深思的经验和教训。
由于已经有大量的资料对迪厄普之战的经过进行了详细描述,飘花也就不废话骗工分了!闲言少叙,直接进入主题:
1、盟军战斗失败的主要教训:
由于此战有比较特殊的地方——盟军部队也许成了政治大权谋的牺牲品。这方面许多文章都已经有分析,而且与飘花这篇文字的主题无关,在此不作分析。以下主要只分析盟军战术的失败之处。
首先,海军没有派出重型战列舰、巡洋舰进行护航和登陆火力支援。飘花认为,从战术角度讲,这是这次登陆失败的主因。由于有达达尼尔的教训,皇家海军对用战列舰与岸炮对轰毫无底气,在这场关系到6000多盟军士兵生命的登陆战中,海军居然连巡洋舰都没有派遣,仅派出数艘4吋炮驱逐舰担负对岸火力支援,对抗德国的6吋、8吋大口径火炮。由于火力薄弱,也未在登陆兵中安置舰炮校射组。结果在战斗中,由于德国炮连多隐蔽在射界良好、防御坚固的预设山洞阵地里,密集的航空火力支援根本没有效果,反而在对手严密的空防部队打击下损失惨重。由于没有能压制、贯穿敌炮兵阵地的支援火力——战列舰均未出动,德国海岸炮兵给登陆部队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打击,是登陆失败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航空火力的支援远没有想象中的良好效果。1942年8月的西欧,由于德国远征苏联,空军主力绝大部分均已调到东线,因而在英伦海峡一线,皇家空军已经可以部分占有相对制空权。而在迪厄普之战中,皇家空军动用了所有能够使用的飞机进行支援。但由于当面德军防御工事相当坚固,对空、对海防御体系完善,拥有大量的高射炮兵和战斗机增援,因而尽管皇家空军航空火力相当密集,飞机数量数倍于增援的德国飞机,但对德军的干扰并不大,相反却被德军的陆空防空网击落飞机106架,飞行员损失190人。而登陆部队和海军也完全没有能够因为密集的航空火力成功地进行战斗。
飘花认为:对于“空权决定一切”来说,迪厄普惨剧是一个比较有力的打击。首先,战场绝大多数情况下,制空权是相对的,变化的,短期内即完全控制绝对制空权的情况(如近几年美军的几次作战行动)从战争史整体上说,仍然属于特例,对中国更是没有太多借鉴意义。而相对制空权的取得固然是战斗、战役胜利的重要前提,却不是能够独自完全决定的。且不论中美间朝鲜战争中的具体战例,仅在二战后期的东线,德军在完全不占据空中主动权的情况下,仅仅依靠装甲部队灵活多变的战术和官兵的优良战术素质就打出了多少次漂亮的反击战呢!迪厄普也是一样。迪厄普证明,面对强固、完善的防御体系,强大火力的作用完全能被削弱到可以承受的程度。单纯的空中轰炸并不能避免敌方坚固工事内的猛烈火力对己方地面部队的严重杀伤。尤其在敌方拥有完善的防空体系时,空中攻击同样会受到防空体系的严重打击,优势未见得一定能够转化为胜势。而一旦地面部队遭到不可挽回的打击,任何空中优势也无法挽回战局。大规模登陆战的复杂性与危险性在迪厄普演绎得淋漓尽致。盟国军队为此立即深入研究德国西部防线的特点和弱点,并积聚力量,直到两年后才发动了大规模反攻。
2、德军抗登陆作战胜利的主要经验。
飘花认为:强固的工事、完善的防御体系是德军抗登陆作战胜利的重要依托。德国军队对抗登陆作战作了充分准备,许多海岸炮隐蔽于山洞,航空火力根本无法发现、无法打击。许多高层建筑物被炸掉,以扫清大炮射界,在制高点上架设机枪,海滩上埋设地雷,布置大量障碍物。海岸炮阵地得到机枪阵地和反坦克炮、高炮火力的屏护,附近有雷达提供预警情报,有战斗机机场可以执行紧急空中支援屏护,掩护己方地面防御部队。事实证明,坚强的防御体系对对方火力的削弱作用是难以想象的。这里另外举出一个例子,就是硫磺岛登陆战。飘花认为,栗林的硫磺岛防御战虽然最后失去了岛屿,却是成功的防御战,完全实现了牵制美军主力、消耗美军,争取时间加强后方防御的目的,而且主要经验也是——坚强工事。而且,防空火力对空中力量的威胁是不可轻视的。空中力量进攻有着严密防空系统保卫的目标,是一定会遭受损失的,而如果防御方能够预先判明进攻方的进攻目标、路线,迅速集中大量兵力兵器预设于进攻方进攻路线上,完全可能给进攻方以极为沉重、甚至不可承受的打击。如前述美军攻击普洛耶施蒂油田和施魏因富特轴承工厂蒙受惨重损失就是一例。现代战场上,面对对手强大的空中力量,我方一方面必须设法削弱敌军空中力量,争夺相对制空权,其中防空力量配合航空兵和地面部队作战,将在争夺制空权战斗中起到重大作用,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固工事,以完善的防御体系给进攻敌军造成最重大的杀伤,创造适合发挥我方战斗力的战场环境和战略态势,以我之长,攻敌之短,才能最终迫使敌方放弃其战略目的,寻求妥协。
4、D日登陆。
这一登陆战估计大家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飘花都不知道还有什么是大家所不了解的了,不过为了灿烂的金币,还是在费几句话吧!
综合看来,空军的作用应当有如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
1、夺取和保持制空权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二次大战的空中作战达到了战役规模,陆(海)上作战则已经演变为有大量空中力量参与的合同作战,空中力量和陆(海)力量的密切协同,已经成为赢得战役胜利的重要因素乃至决定性因素。夺取制空权往往会成为战争的转折点,保持制空权在大多数情况下已成为以得战役胜利的前提。在战火犹酣的1942年,俄裔美国军事思想家塞威尔斯基就断言:“制空权已成为地球上任何陆上或海上战略控制的首要条件,现在国家决定战争与和平必须用空中力量的尺度来衡量。”而另一方面,实战表明,除极特殊情况外,很难保持绝对制空权,绝大多数情况下,交战双方争夺的是局部制空权,或者说是战役战术制空权,并逐步将其发展为战略制空权。尤其在现代条件下,制空权的时空范围的相对性越来越大,稳定程度的相对性也越来越大。空军固然在争夺制空权的斗争中起主导作用,但其他军兵种的作用同样不可加以忽视。
2、通过空中力量谋求战争胜利的思想是可行的。
杜黑等航空先驱认为,空中力量赢得战争是可能的,而且其手段为战略轰炸。但在二战中,即使是美英对德日的长期战略轰炸也表明,单纯的空中战略不可能赢得战争,战略空中作战必须服从总的战略需要,在战略轰炸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战区作战的紧迫需要,解除德国潜艇对海上交通线的威胁,本土防空的急需等等,都限制了战略轰炸作战的目标和兵力。1942年9月批准的AW-PD-42计划对战前战略计划予以修正,放弃了试图仅仅以战略空中进攻而无须大规模地面作战即可取胜的观点,而是强调通过战略轰炸作战建立一种为随后的地面作战所必需的空中优势。而战略轰炸的实践表明,在现代战争对物质条件依赖巨大的情况下,对敌方的资源与战争潜力加以直接和连续的打击是完全可行的。当这种打击达到一定的程度,使其资源和战争潜力遭到严重损伤,任何战场上的军队都会因补给不足而失败。但如果片面地将空军力量视为高于一切的话,也是完全不正确的。现代战争实践表明,无论是战役的胜利,还是战争最终的胜利,都要依靠诸军兵种的协同才能成功。尽管高技术的发展带给了空军以前所未有的作战能力,但陆海军同样获得了巨大的进步。高技术战争和军事学术的发展不仅没有导致空中力量取代陆海军,反而将空中力量的作用更深的融合于陆海军战术体系之中。
3、空中支援是地面(海上)战役战斗胜利的重要条件。
二战实践表明,战争总的战略目的和各阶段的战略任务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合同战役作战来实现。诸军兵种的合同作战是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陆战主力的机械化装甲集群会发挥其决定性作用,而空中力量能为合同战役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并发挥重要作用。而当武装直升机出现以后,空中力量与地面力量的界限就更加模糊不清了。在海上合同战役中,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联合编队已经成为海上突击的主体力量,其空中力量的重要性毋须飘花这厮废话骗工分。在战前,盟军未能解决航空兵支援作战的问题。,也没有确立正确的支援作战组织指挥体制。在战争中,盟军经过血的教训,逐步确立了“集中指挥”的原则,有效发挥了空中力量机动灵活性和独特的作战能力,实现了战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支援作战上,确立了通过积极的反航空兵作战,夺取局部制空权,而后通过空中阻滞和近距空中支援来积极支援地面作战。这些基本原则直至今天仍是合同战役中航空兵使用的重要指导原则。
4、战术作战能力和战略打击能力兼备的空中力量才能最有效的发挥作用。
相当多的网友对美英的战略轰炸印象深刻,许多人甚至认为德国的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强大的战略打击能力。这个问题,飘花认为不能看得那么简单。战争胜负决定于双方各项力量的比拼。德国不发展战略航空力量的根本原因是受制于有限的资源。其铝产量,尤其是燃料供应根本不容许德国奢侈的建设一支庞大的战略航空兵。另一方面,在战前,德国军政当局并未估计到这场战争会演变为世界大战,对战争范围、战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估计严重不足,而在战时已经没有时间、资源来调整其航空力量结构了。但战争实践也证明,空中力量如果仅具有遂行战术支援能列入缺乏战略攻击能力的话,对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影响必然有限。而强大的战略攻击能力起到的作用飘花已在前面论述了。
但一方面,战术航空兵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如果空中力量忽视对地面(海上)的支援,必然丧失战略作战必不可少的基地。现代陆上战争已不再局限于线性作战,尤其在航空兵与装甲兵、空降兵、导弹兵、特种兵协同作战的情况下,陆地战线呈现出极大的动态性。防御一方在得不到航空火力直接支援的情况下很难长期坚持既定阵地。如大战初期,法国的迅速溃败,导致英国战前设想以法国为基地对德战略轰炸的计划完全成为泡影,而如果英国不依赖航空火力挫败了德国的登陆企图,必定导致英伦三岛的被占领,那也就意味着日后盟军将丧失最重要的战略空中进攻基地,后果不堪设想。而实战也表明,单纯依赖战略轰炸,是难以赢得战争胜利的。
5、国土防空重要性不容忽视。
二次大战经验证明,没有巩固的国土防空,就没有可靠的国防。尤其在当今高新技术条件下,国土防空作战的成败很可能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列颠之战的胜利其意义飘花已经谈过。而德意志防空体系虽然曾经取得局部的胜利,但无法改变其整体的被动局面,最终导致失败。随着导弹核武器的发展。防空战略意义进一步提高。不仅是要防有人飞机,还要防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无人机等技术兵器的打击。今天的防空作战范畴较之60年前已经大大扩展。
6、科技力和经济力是空中力量的战力之源。
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飘花也就不好意思废话骗工分了。
总结以前的篇章,就回到了飘花今天最主要的问题:独立空军,你是否还有必要存在?根据以上的结论,我们发现了空中力量的如下几个特性:
第一、空中力量与陆海力量不可分割。
由于以太空为基地的空天战斗机在近期内不可能实现,空中力量必须依靠陆海基地为依托实施打击。而打击的目的从军事上说是为陆海军的胜利作出前期预备——毕竟空中力量不可能实施占领。任何的空中力量的使用都是与陆海力量的使用密不可分的。从格林纳达到科索沃,从阿富汗到伊拉克,空中力量虽然大出风头,但没有强大的陆海军保卫基地,对目标形成直接威慑,单纯的空中力量根本不可能独自完成战略目的。举个例子,美国在伊拉克建立了禁飞区,可是对伊拉克政局的影响呢?最终还是不得不以陆军地面突击解决。在科索沃、阿富汗,如果不是美国集结的强大地面力量和依赖当地反政府武装,仅仅依靠空中轰炸,南斯拉夫、塔利班能否自动认输?何况南斯拉夫人还让美国人丢了大脸,先进的隐形战机和空优战机均被极度劣势,几乎完全不掌握制空权的对手击落!
第二、空中力量战略攻击与战术支援界限日益模糊。
今天,除了和攻击被毫无疑问的确定为战略攻击以外,其他的攻击方式、攻击目标、乃至攻击机种都很难判断其执行的任务是纯战术支援还是纯战略打击。这是因为现代战争条件下,战线已不再成为线式,而是不规则的,随时变化的。尤其是空降兵、特种兵、导弹部队的参战,更使得空中打击难以区分战略攻击和战术支援的界限。
如巡航导弹打击敌军工厂、桥梁、隧道,在过去完全可以理解为是纯粹的战略攻击。但在今天,很可能附近就有特种部队或空降兵活动,打击这些目标同时本身也就附加了对这些地面部队的支援活动,特别是许多军工厂深埋地下,甚至需要特种部队实施直接打击,这是的空中力量打击恐怕就完全说不清是战术支援还是战略打击了。
第三、陆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的发展使得独立空军的意义与之相互重叠。
陆军航空兵是直接支援陆军作战的陆军指挥的航空力量,海军航空兵则是支援海军作战的航空武力。那么,就存在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独立空军是否还有必要参与这两项任务。如果参与,那么与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的区别何在?如果不参与,那么独立空军的任务又是什么?
其实,这一问题在空中力量建设、使用之初就存在了。今天回顾,当年成立独立空军,一方面固然有着军事思想、技术装备的限制,另一方面,某种程度上也是航空派人士为实现其重视航空力量目的的作一种手段——争取生存权。在今天,这一问题尖锐还有着更深刻的原因——不同军兵种之间的竞争——人力、财力、资源、权力……一个功能重叠的机构必然降低效率。尤其当争夺制空权已经成为陆海军作战先决条件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为其明确分工,确定独立空军究竟要执行什么任务呢?
飘花大胆妄为的认为:在今天,独立空军已没有存在的必要。应该将其原有的建制、装备、功能三分天下,即分为归属陆军野战军和边防军的陆军航空兵、国土防空航空兵、归属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的海军基空兵和海军陆战队航空兵、海军岸防部队航空兵,以及归属二炮部队的战略打击航空兵。这样分割之后,不仅能够明确按照作战任务、区域划分航空兵的作战任务,而且可以消除掉原有的军兵种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我军培养出大批既熟悉航空兵作战,又熟悉地面(海上)作战,并对两者合同作战有着深刻理解的中高级指挥官,对平时训练和日常管理能够相互熟悉,战时则有利于统一指挥,对加强我军的合成化程度,真正实现对空权的理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且,飘花大胆的认为,今后军队体制的发展,将再次转向一体化。陆、海、空、天部队会集成于一体,在统一的战区指挥下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作战任务。消除军种门户之见对于部队的相互熟悉、相互信赖会有极大的意义。独立空军,你该先行一步了!
诗思飘花原创作品,首发于铁血。
今晚偶然看到此文,与我所想一致,特转此文与诸位探讨.
<P>空军独立存在的依据是战略空中打击,而现代条件下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打击不再是常规武器,而是核武了。而核武多由陆军和海军掌握,空军使用核武多是战术级别的,这就产生矛盾了。</P>
<P>楼主提出的取消空军只是一个开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三军融合,成立广泛的战术打击部队。战略武器由于使用条件的特殊性则应该独立成军。</P>
想法不错,但是实现不了。
嘿嘿!作者自己都没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那就改天军了 .
反正中国空军是国土防空型,早就建议中国空军并入陆军航空兵了。节省下来的人事费用可以给广大将士涨工资。
太长没看 也没兴趣看 写的人是SB
<P>得,又出了位钦慕美军二战军制的主,洋洋洒洒一大篇,看着还不如sc上那位要我军改联队制的bkc有创意呢。</P>
<P>飘过</P>[em07][em07]
严重同意楼猪的意思....不叫空军....改叫天上军好鸟....
[B]以下是引用[I]totoyo[/I]在2006-1-24 12:04:00的发言:[/B][BR]太长没看 也没兴趣看 写的人是SB
请注意自己的言行
[B]以下是引用[I]Battery[/I]在2006-1-23 12:02:00的发言:[/B][BR]<p>空军独立存在的依据是战略空中打击,而现代条件下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打击不再是常规武器,而是核武了。而核武多由陆军和海军掌握,空军使用核武多是战术级别的,这就产生矛盾了。</p><p>楼主提出的取消空军只是一个开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三军融合,成立广泛的战术打击部队。战略武器由于使用条件的特殊性则应该独立成军。</p>
今天放假了,有时间说说我的想法: 1.我不认为在以后的发展趋势是三军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产生相应的新军种.但在可预见的将来空军是应该废除的.当然象老美这样财大气粗的就不用了. 2.废了空军以后,除陆军,海军外应组建一个新的专门负责战略武器使用的军种.这就是我和原作者的一些区别.
[B]以下是引用[I]novend[/I]在2006-1-24 12:48:00的发言:[/B][BR]<p>得,又出了位钦慕美军二战军制的主,洋洋洒洒一大篇,看着还不如sc上那位要我军改联队制的bkc有创意呢。</p><p>飘过</p>[em07][em07]
请大家看看文章,再稍微动动大脑后发言,谢谢!
[B]以下是引用[I]chyg111[/I]在2006-1-26 12:52: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attery[/I]在2006-1-23 12:02:00的发言:[/B][BR]<p>空军独立存在的依据是战略空中打击,而现代条件下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打击不再是常规武器,而是核武了。而核武多由陆军和海军掌握,空军使用核武多是战术级别的,这就产生矛盾了。</p><p>楼主提出的取消空军只是一个开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三军融合,成立广泛的战术打击部队。战略武器由于使用条件的特殊性则应该独立成军。</p></div>今天放假了,有时间说说我的想法: 1.我不认为在以后的发展趋势是三军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产生相应的新军种.但在可预见的将来空军是应该废除的.当然象老美这样财大气粗的就不用了. 2.废了空军以后,除陆军,海军外应组建一个新的专门负责战略武器使用的军种.这就是我和原作者的一些区别.
这就是你和此文作者最令人感到可笑的地方,一方面在说所谓的“三军一体”,另一面又说什么废除空军后还保留着陆海军?!这叫什么三军一体?分明是大步兵主义的再现。没有脑子的家伙写出的东西,还要我们浪费宝贵的脑力来看?真是可笑!
这就是你和此文作者最令人感到可笑的地方,一方面在说所谓的“三军一体”,另一面又说什么废除空军后还保留着陆海军?!这叫什么三军一体?分明是大步兵主义的再现。没有脑子的家伙写出的东西,还要我们浪费宝贵的脑力来看?真是可笑!
三军一体是大步兵主义?反对三军融合就是官僚主义!反对三军一体的人能够想出完美解决跨军种联合作战中跨级别沟通协作这个世界性难题的方案吗?在权限关卡林立的军队中,唯有把承担战术任务的军种统一起来,才是真正实现全维作战的唯一之道!
<p>好长啊!眼花没看完</p>[em06]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attery</i>在2006-1-26 16:24: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这就是你和此文作者最令人感到可笑的地方,一方面在说所谓的“三军一体”,另一面又说什么废除空军后还保留着陆海军?!这叫什么三军一体?分明是大步兵主义的再现。没有脑子的家伙写出的东西,还要我们浪费宝贵的脑力来看?真是可笑!</div>三军一体是大步兵主义?反对三军融合就是官僚主义!反对三军一体的人能够想出完美解决跨军种联合作战中跨级别沟通协作这个世界性难题的方案吗?在权限关卡林立的军队中,唯有把承担战术任务的军种统一起来,才是真正实现全维作战的唯一之道!</div><p></p><p>你估计没看到楼主的话吧...</p><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chyg111</i>在2006-1-26 12:52: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nbsp;</div>今天放假了,有时间说说我的想法: 1.我不认为在以后的发展趋势是三军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产生相应的新军种.但在可预见的将来空军是应该废除的.当然象老美这样财大气粗的就不用了. 2.<font color="#ee1111" size="3">废了空军以后,除陆军,海军</font>外应组建一个新的专门负责战略武器使用的军种.这就是我和原作者的一些区别.</div><p>看看红字再说吧....</p><p>楼主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废除空军,变成陆军和海军航空兵....这和你的三军一体是2回事吧?</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7 20:33:26编辑过]
<p>其实楼主和本文作者的意思很明白...</p><p>就是说空军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所以空军没用,</p><p>所以依此类推,海军也无法占领城市,海军陆战队说白了不也是陆军?</p><p>所以估计你们所谓三军一体的最后结果是陆军+陆军航空兵+陆军舰艇部队吧?</p><p>这不是大陆军主义是什么?</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7 20:55:56编辑过]
<table class="tableBorder tablewidth"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style="BORDER-TOP-WIDTH: 10px;"><tbody><tr><td class="h1a" valign="top" nowrap="true" width="180"><div class="UserInfo"><table width="90%"><tbody><tr><td style="FILTER: glow(color=#9898BA,strength=2);"><font color="#000066" size="2"><b>feifeibear</b></font> </td><td align="right" style="PADDING-RIGHT: 38px;"><img alt="feifeibear 离线,最后访问时间: 2005-10-17 7:49:56" src="http://bbs.tiexue.net/Themes/default/images/ofmale.gif" border="0"/></td></tr></tbody></table><font color="#000066" size="2"><b></b></font><div style="PADDING-BOTTOM: 3px;"></div><span><img class="RankImg" alt="等级: 空军少尉" src="http://bbs.tiexue.net/sysimages/KJ-wei-1.gif" border="0"/></span> <div align="left" style="WIDTH: 90%;"><img src="http://bbs.tiexue.net/Themes/default/images/rankicons/star.gif" alt=""/><img src="http://bbs.tiexue.net/Themes/default/images/rankicons/star.gif" alt=""/><img src="http://bbs.tiexue.net/Themes/default/images/rankicons/star.gif" alt=""/> </div><div class="txt2" align="left"><strong><br/>工分: 7850 </strong><br/><span>本区职务: 会员</span> </div></div></td><td class="h1a" valign="top"><table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 height="30"><td class="h1a"><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2" width="99%" align="center"><tbody><tr><td class="h1a" nowrap="true" align="left"><div id="_ctl0_MainContent_PostFlatView__ctl0_PostRepeater__ctl3_Panel1"><a href="http://bbs.tiexue.net/User/230857/Profile.html"><img alt="" src="http://bbs.tiexue.net/Themes/default/images/post_button_profile.gif" border="0"/></a> <a href="http://msg.tiexue.net/msgedit.aspx?action=new&amp;touser=feifeibear"><img alt="" src="http://bbs.tiexue.net/Themes/default/images/post_button_pm.gif" border="0"/></a> <a href="http://bbs.tiexue.net/AddPost.aspx?PostID=10306397"><img alt="" src="http://bbs.tiexue.net/Themes/default/images/newpost.gif" border="0"/></a><a href="http://bbs.tiexue.net/ShowThread.aspx?PostID=10278082&amp;PageIndex=3#1"><img alt="" src="http://bbs.tiexue.net/Themes/default/images/simplequote.gif" border="0"/></a> <a href="http://bbs.tiexue.net/feifeibear/MyForums.aspx"><img alt="" src="http://bbs.tiexue.net/Themes/default/images/wenji.gif" border="0"/></a> <a href="http://bbs.tiexue.net/AddPost.aspx?PostID=10306397&amp;Quote=True"><img alt="" src="http://bbs.tiexue.net/Themes/default/images/quote.gif" border="0"/></a> <a href="http://bbs.tiexue.net/AddPost.aspx?ForumID=3&amp;ReportPostID=10306397"><img src="http://bbs.tiexue.net/Themes/default/images/post_button_report.gif" border="0" alt=""/></a><!--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div></td><td class="h1a" align="right"><span id="_ctl0_MainContent_PostFlatView__ctl0_PostRepeater__ctl3_Floor1"><strong>第<font color="#ff0000">24</font>楼</strong></span>&nbsp;&nbsp; </td></tr></tbody></table><table width="99%"><tbody><tr><td class="ControlPanelTabLine"></td></tr></tbody></table><blockquot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5" width="90%" align="left" border="0"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BREAK: break-all;"><tbody><tr><td class="txt4" align="left" width="100%"><img class="PostEmoticonImg" alt="发帖心情" src="http://bbs.tiexue.net/emoticons/emotion-62.gif"/>应该这么说,取消一切独立的海军,空军,陆军,就想美国人在干的, <br/><br/>这些名词只是平时的行政单位,作战的时候是联合作战指挥部,各军种,兵种按照战斗 <br/><br/>目的进行重组,包括空军,海军航空部队,特种部队,陆军,海军,潜艇部队,等等。。 <br/><br/>呵呵,信息化吗,扁平型作战,向美国学习,敬礼!! <br/></td></tr><tr><td valign="bottom" height="20%"></td></tr></tbody></table></blockquote></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7 21:18:41编辑过]
呵呵,为什么不把海军和陆军都废掉呀?
远程防空导弹和地平线拦截技术的成熟会对空袭和反空袭作战带来革命性改变。
空军之所以成为空军是因为它以天空为战场,谁也不能够替代它的速度!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attery</i>在2006-1-26 16:24: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 这就是你和此文作者最令人感到可笑的地方,一方面在说所谓的“三军一体”,另一面又说什么废除空军后还保留着陆海军?!这叫什么三军一体?分明是大步兵主义的再现。没有脑子的家伙写出的东西,还要我们浪费宝贵的脑力来看?真是可笑!</div> 三军一体是大步兵主义?反对三军融合就是官僚主义!反对三军一体的人能够想出完美解决跨军种联合作战中跨级别沟通协作这个世界性难题的方案吗?在权限关卡林立的军队中,唯有把承担战术任务的军种统一起来,才是真正实现全维作战的唯一之道!</DIV><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chyg111</i>在2006-1-27 20:17: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pupu</i>在2006-1-26 13:37: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chyg111[/I]在2006-1-26 12:52: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attery[/I]在2006-1-23 12:02:00的发言:[/B]<br/><p>空军独立存在的依据是战略空中打击,而现代条件下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打击不再是常规武器,而是核武了。而核武多由陆军和海军掌握,空军使用核武多是战术级别的,这就产生矛盾了。</p><p>楼主提出的取消空军只是一个开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三军融合,成立广泛的战术打击部队。战略武器由于使用条件的特殊性则应该独立成军。</p></div>今天放假了,有时间说说我的想法: 1.我不认为在以后的发展趋势是三军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产生相应的新军种.但在可预见的将来空军是应该废除的.当然象老美这样财大气粗的就不用了. 2.废了空军以后,除陆军,海军外应组建一个新的专门负责战略武器使用的军种.这就是我和原作者的一些区别.</div>这就是你和此文作者最令人感到可笑的地方,一方面在说所谓的“三军一体”,另一面又说什么废除空军后还保留着陆海军?!这叫什么三军一体?分明是大步兵主义的再现。没有脑子的家伙写出的东西,还要我们浪费宝贵的脑力来看?真是可笑!</div><p></p><p>非常感谢您的参与,但希望您能够认真的看看我的文章再批评指教,谢谢!</p><p>我很想知道您为什么不说我是大海军主义呢?我当时说跟原文作者一致 是因为我没有看完全文的原因,但随后我就发了您引用的贴子说明了我的想法.不管我是否赞成三军一体,可是在废了空军方面是一致的,原因也是相同的,只是在解决的方法上有一些分歧而以.</p><br/></div><p>你根本不可能是什么大海军主义者,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没有制空权还想谈什么制海权?那是做梦!而拥有强大海军航空兵的国家,首先必须是拥有强大空军力量的国家。即使在美国这样拥有世界最强大海军力量的国家,都会出现海军在空中主战武器装备的研制上落后于空军的现象。而一个没有空军的国家,想要将自己的海航和陆航打造成为能够与掌握强大空权的空军力量国家军队相抗衡的力量根本就是痴人说梦!如果说是三军一体,那是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质变对军队体制的一个逐渐而重大的转折,和你所谓的解散空军根本是两回事! </p><p>在我们中国,尤其是现在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快速机动与空天打击,国土防空与空中进攻,将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加强空军部队的建设!将中国空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全球性的空天打击力量,全面提升空军在整个儿武装部队中的地位,使之成为军队建设的重点,国家在适当的情况下在投入上予以特别关注!这些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p><p>另外,看到LZ的发言,想起当初参加一次军方和地方,包括部分院校来宾的座谈会。本来是让地方上的同志来参观部队,检验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席间一位自称从美国归来的经济学专家大大咧咧地跟在座的讲:“我们中国在电子工业与美国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这个我身有体会……”当时一听他的话,我们首长眼睛都发光了,心想果真是人才多集中于民间啊,到要看看他有什么高见?!接下来这位专家大嘴一撅:“难道我们就不能发展一些少用甚至不用电子技术的高技术武器吗?非要在我们不足的地方和人家美国人比吗?现在的军人怎么就不动头脑呢?” </p><p>听完这话,别说当时在场的部队中人,就是他们学校的都脸上无光。出于礼貌,没让那小子收声。他们学校领导后来一个劲跟我们说:“此人怪癖,此人怪癖,本来不想带他来,说是从未打过枪,哭着喊着非要来,不要见笑,不要见笑!”</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pica</i>在2006-1-28 6:16:00的发言:</b><br/>呵呵,为什么不把海军和陆军都废掉呀?</div><p></p><p>1.我是废了空军这个军种而不是不要空军.</p><p>2.为什么不把海军和陆军都废掉呀?这是我跟原文作者的一些区别,我的观点是海战场的决定性胜利离不开海军,同理陆战场的决定性胜利离不开陆军,当然都需要空军的参与.我废了他是为了更好的联合作战.</p>
<p>回pupu:</p><p>1.我只是把空军分了而不是不要空军了,怎么就没了制空权了?</p><p>2."而拥有强大海军航空兵的国家,首先必须是拥有强大空军力量的国家。即使在美国这样拥有世界最强大海军力量的国家,都会出现海军在空中主战武器装备的研制上落后于空军的现象。而一个没有空军的国家,想要将自己的海航和陆航打造成为能够与掌握强大空权的空军力量国家军队相抗衡的力量根本就是痴人说梦!"这些话等于没说,原因您比我清楚.</p><p>3."如果说是三军一体,那是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质变对军队体制的一个逐渐而重大的转折,和你所谓的解散空军根本是两回事!"看来您是认同三军一体的趋势了,我有不同的看法:只要地球上不止一个国家存在,就不可能三军一体.原因吗看我回 spicad&nbsp; 的.原文作者解散空军的原因是防碍联合作战我也是啊,我们只是在全解散还是只解散空军上存在不同意见.</p>
<p>哈哈,那么陆军和海军联合作战的时候怎么不把海军或者陆军也解散啦?</p><p>被重力束缚了灵魂的人啊……</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pica</i>在2006-1-29 7:18:00的发言:</b><br/><p>哈哈,那么陆军和海军联合作战的时候怎么不把海军或者陆军也解散啦?</p><p>被重力束缚了灵魂的人啊……</p></div><p>您笑什么哦,您知道您说了这句话就等于暴露了您的无知吗?</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novend</i>在2006-1-24 12:48:00的发言:</b><br/><p>得,又出了位钦慕美军二战军制的主,洋洋洒洒一大篇,看着还不如sc上那位要我军改联队制的bkc有创意呢。</p><p>飘过</p>[em07][em07]</div><p>嘿,好东西,兄弟给个链接吧?是不是在架空里面?</p>
<p>人家写你就相信了?!~~</p><p>人家说不要军队来,还说什么炼金术士是军队的走狗来</p>
米国人在二战时期就是分陆军和海军航空队的,不过后来木坚持下去,说明什么呢?
<p>空军!!~~看看这个名字</p><p>好了,不用讲了</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chyg111</i>在2006-1-29 19:29: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pica</i>在2006-1-29 7:18:00的发言:</b><br/><p>哈哈,那么陆军和海军联合作战的时候怎么不把海军或者陆军也解散啦?</p><p>被重力束缚了灵魂的人啊……</p></div><p>您笑什么哦,您知道您说了这句话就等于暴露了您的无知吗?</p></div><p>好象无知的是你吧?谁都知道兵贵神速,难道你不知道?</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30 13:06:4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