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是黄伯云率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25:50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是黄伯云率领的创新团队重大的自主创新。炭/炭复合材料是新一代航空制动材料,性能好、寿命长,可在3000°C高温环境中使用,比重仅为钢铁的1/4,代表了当今航空制动材料的发展方向,也是一种高难度制备技术材料,世界上只有美、英、法掌握了这种技术。黄伯云率领的团队,不仅冲破了技术封锁,而且走出了一条与国外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建立了全新的、完整的高性能炭/炭复合技术体系,其关键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理论上发现了CVI微区气氛原子堆积和摩擦膜形成的微观机理;在国内外首次设计并采用全炭纤维预制体,突破了国外的预氧丝预制体模式;首创了逆定向流-径向热梯度CVI热解炭沉积技术。这是一项集成创新,目前已形成国家发明专利9项,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6大类共30台成套关键工艺设备。
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黄伯云:二十年的长征
    嘉宾:黄伯云  主持人:王志
    王志:这个奖已经空缺六年了,你们当时想到能够拿这个奖吗?
    黄伯云:我们没有想到这个奖空缺多长时间,我们是做了这个东西把这个任务完成了,因为这是国家急需的一种材料。
    王志: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它能够得到这个大奖?
    黄伯云:我们这个炭/炭材料主要是一种制备技术的发明,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国外的,是一种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这样一个新的制备技术,它生产出来的产品比过去的速度要快,质量更好,所以是一个很大的革新。
    王志:我看颁奖的时候胡总书记跟你说了很多话,我们镜头里都听不到,到底跟你说了什么,方便透露一下吗?
    黄伯云:我回来以后好多人问我,甚至好多记者问我。因为他们看到有这么一个镜头,就是胡主席给我们颁奖的时候,其他人都转过身来了,因为我还在跟胡锦涛主席讲话,胡主席非常亲近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鼓励我们把科技工作做好。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且这些事情非常地重要。

    黄伯云1969年毕业于中南大学粉末冶金专业,1980年作为过程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公派学生留学美国,在美国的8年学习时间里,黄伯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一角色的重要。1988年黄伯云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和高薪聘请回国创业,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习的归国人员。

    王志:您是1988年回国,那时候像您这个条件回来的人很少。
    黄伯云:非常少,1988年国门开得很大了,公费留学自费留学的很多,当时形成了一种出国热潮,正是那个时候我完成了我所有的学历,硕士、博士、博士后训练,那个时候我全家回来,小孩、爱人一起回来。
    王志:你妻子女儿都支持您吗?
    黄伯云:最不支持的我是的女儿,因为她从国内到国外去的时候,她就在那里上的小学,那时候我也学习很忙,我也不能够教她英语,就把她丢在美国的小学里面让她学习,当时什么也不告诉她,没有任何字,就告诉她一个厕所在哪里,知道厕所解决大问题了,吃饭不用担心她,总可以找到吃饭的地方。经这么很快一段时间她就适应了,因为他整个班上就是她一个中国人,所以这也使她的英语水平提高很快。经过五年以后,把中文又给忘掉了,因为她整天跟那些美国小孩子一起打交道,所以中文单词什么的东西她都不知道什么意思了,她都忘记了,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她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她不太想回来。
    王志:你自己当时没有犹豫吗?
    黄伯云:我自己觉得应该要回来,来创业。应该在这里要做一些事。国家送我们出去,是留学,不是学留,不是要留下来。因为觉得国家把我们送出去,当时你知道是非常困难的,国家没有多少钱,1978年你想国家的经济,那时候是经过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以后,国家的经济是极其困难,那种情况下小平同志果断地作出决定,还要派人到国外去学习,那要国家拿出拿点钱来确定不容易,我们觉得国家送我们出去,自己学成的,自己应该回来创业。
    王志:你如果在美国或者在国外做就没有事业了吗?
    黄伯云:有,那一样的有,在国家迫切需要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做一些东西出来,这个意义更大。
    王志:但是如果跟你在美国的条件相比。
    黄伯云:那就没有办法比了。回来以后,生活上面也有很多困难你要知道,我的户口被注销了,没有粮证,1988年的时候还要凭计划,凭计划是什么呢,是因为可以便宜一点。当时我要到粮店里面买粮食,但是你没有这个户口本不卖给你啊,那时候也还好在周边的农村,我住的旁边农民有时候推这个车子来卖粮食,就在那里买了。
    王志:你心里没有怨言吗?你在忙那些事的时候,我是一个科学家,我是回来做大事的。
    黄伯云:没有办法,客观现实就是那么的,那时候不像现在办事这么快了,现在不需要了,就是当时的情况,所以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的那样的一个背景。
   
    回国后不久,黄伯云被任命为原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所所长,而后又兼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主任,主持新材料的研究。

    王志:但是当时你在国外有基础了,回来要从头开始,白手起家,是一个未知数。
    黄伯云:没有错,白手起家。这个过程也很难,我们要得到每一个人同样的支持,也不容易,很多人也不理解。我记得我当时回来以后为了筹措经费也经过了很多的艰难,我记得我到部里面去的时候,到一个部门去,我跟他说,我这个项目在国外做了,我在国外读了硕士、博士,我说我在国外完成了博士后,我到这里来申请这个经费,希望你能够支持我。可是我们这个同志他不知道什么叫博士后,他说你是博士后,那我们这里还有很多博士都没有支持呢,你是博士后,你还在后面吧。当时我听了以后非常地尴尬。当然他是不理解,因为当时的博士后很少,那个概念还没有像今天这样。
    王志:回来以后有没有产生动摇过(的念头)?以你当时的名气,以你在美国创下的成绩。你要走随时可以走。
    黄伯云:是的,我们也没有更多地考虑,你在国外的工资比你这里要高出一百倍。那么多钱,为什么,因为在我们的心目中想的我并不是为了钱能够增加多少,我只看我的存款,我只看我有多少钱。你没有这个事业心,当然你就不会这样做了。但始终我总觉得我们有吃的,也不感到吃很困难,我觉得有穿的了,有用的了,我就感到已经行了。剩下的我们就是什么,就是要干点事,就是要能够为国家做点事,能够有所奉献。
   
    飞机的起降和滑行都离不开安装在飞机轮子里面的刹车片,如果刹车片失灵飞机就会冲出跑道,造成机毁人亡。目前国际上使用的航空刹车片有金属盘和炭/炭复合材料两量种,由于炭/炭复合材料的诸多优点,代表了航天的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一直以来世界上只有英、美、法三个国家能够生产这种产品,并且对此高度保密,我国使用炭/炭刹车片的飞机占50%左右,民航飞机就达一万片,从1986年开始,中南大学就成立课题组为这项新技术进行基础研究工作。

    王志:当时是什么原因让你感觉到做这个事情那么迫切?觉得这个材料我要赶紧做出来。
    黄伯云:我们以前是做金属基刹车材料的,为飞机提供金属基的刹车,但是金属基的刹车片非常重。炭/炭材料比重只有金属基的四分之一,寿命却是金属基材料的四倍。我们用于航空的材料,航空航天器械我们都是用克来进行减重的,每能够减轻一克都是一个胜利。如果用了这个炭/炭材料以后就使得对于一个中等的客机来说我们可以使它减重400公斤,400公斤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重量了,这样的话,飞机载重能力就会增加,飞机的续航能力也可以增加。对于战斗机来说,它的战斗性能也就好了,所以这个意义是非常的大。特别是对于航空器械和航天器械来说。
    王志:有可能受制于人。
    黄伯云:你想想看,要没有这个材料,某一天我们的几百架飞机都不能起飞,那是怎么想象的呢。
    王志:要做成这件事难度在那儿呢?
    黄伯云:难度非常大,这是一个系统的继承创新,不是我做一个东西做一件事情就可以了。炭/炭材料是什么意思呢?第一个炭是炭纤维只有我们头发的十分之一粗,这个彩色的就是填的炭原子,它是一个个这么填上去的,我们必须要把它排好队。这个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空气中这么多你抓得住吗,你抓一大堆是数以亿万计的东西,你要排好队。这还只是放大1000多倍,这是放大30万倍,你就可以看到这些原子是怎么排队的了。它如果不按你的规矩排就会乱,那这个产品就没有用。你要使这些眼睛看不着抓也抓不住的东西能够按照你的一个规律非常快速地来完成这个过程,你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来研究它。

    为了在研究中少走弯路,黄伯云他们曾经想到去国外学习借鉴,然而一次在国外买回废品的经历,更激发了他们自主创新的决心。

    王志:怎么会买过来一个次品呢?
    黄伯云:因为我们当时和一个航空大国,我们跟他们一起进行研究,他当时告诉我们,他们有一个很好的装备,能够生产出性能非常好材料,如果你要我这个设备,我可以卖给你,这样你可以缩短研究时间。
    王志:多久?
    黄伯云:他说至少可以给你缩短20年。我们当时也是处在研究比较困难的时期,我们当时就想通过他这个装备生产出来的东西可能更好。他把他的一个样品寄给了我们,我们从那里买过来的给了他钱,然后拉回来我们一做实验,我们一检验,发现它这个性能都不行。
    王志:您觉得对方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黄伯云:我觉得对方是不是有意的,这里面现在这个过程我们也再不去分析它了,也可能它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他说他的这个东西还是很好的东西,也许他认为我们你还比我差得远呢,我这个东西可以给你学习了,所以我们当时拿着这个样品以后感受很深。
    王志:你有什么感触呢?
    黄伯云:我觉得他们给我们一个这样的东西,简直是对我们的一种羞辱一样的,把我们看的好象还门都没有入,我们不懂这个东西一样,所以从这个事件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我必须要搞出自己的东西来,你没有自己的东西,人家也不会把好东西卖给你,人家也是在唬你。你也在人家的面前也没有尊严。
   
    一项空缺六年的科技大奖,一个精英荟萃的创新团队,一位身先士卒的领军人物,一段艰苦卓绝的创业经历。面对面,王志专访国家科技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黄伯云。
   
    1996年黄博云院士率领科技组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完成了基础研究,1998年该项目被国家列为国家项目,投资一亿五千万元开始工业性的实验。作为项目的总负责人黄伯云调兵遣将将,材料、化学、冶金、机械、电子、航空六大学科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六十多人齐聚于他的麾下。然而从实验室到工业化实验,从小样品到大样品,课题组经过了一个极为艰难的历程。
   
    黄伯云:我们原来在实验室做的是小样品,我们当时没有做到这么大的样品,当我们做到1:1放大的时候,和进行批量规模生产的时候,我们出问题了。
    王志:出什么问题了?
    黄伯云:那是2000年的时候,我们到惯性台去做实验,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我们做的一个军机的实验,这个我们失败了,没有做成,性能没有达到要求。后来我们又做第二个实验,实际上是第二套方案,是民机的实验,民机的实验我们又失败了,又没有达到要求。
    王志:一个实验失败很关键吗?很难吗?
    黄伯云:很关键,那时候我们钱也用得差不多了,我们剩下的钱也不多了。
    王志:这样一个实验要花多少钱呢?
    黄伯云:要一百多万。
    王志:怎么要一百多万?
    黄伯云:一个实验的周期很长,不是在一个地方做,要在几个地方做,不是在学校里面做,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设备,惯性台的设备很大,在桂林做的实验,惯性台开动的时候要引起整个桂林市跳闸的,耗很大的电做这个东西,我们做一次一个系统的实验要数天的时间,把全部的工作做完甚至要上一个多月的时间。
    王志:那去实验的时候想到肯定要成功的,抱着成功的希望去的。
    黄伯云:抱着很大的希望,认为这一次实验要成功的,在这之前我们做过一些实验,摸过一些底,当时认为是可以的,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果。而且是接二连三地出现了失败了,我说那个叫做最黑暗的时候就是这个意思,最痛苦的时候。
    王志:那一周你怎么过的呢?
    黄伯云:那个时候连睡觉都很难,所以安眠药吃一次不行,第二次吃都不能解决问题。那时有非常严重的斗争,负担也很重。那种痛苦当时确实是连自己也很难想象,也想过这条路该不该这么走,确确实实风险太大了。
    王志:那个时候有没有动摇,有没有怀疑。
    黄伯云:两个实验失败以后我们当然动摇了,我们没有钱了,我们的招数都用完了,所以我们当时的情况叫做山穷水尽了,压力很大。第一,这个项目投入了很多的钱,是数以亿计了,你要没有做成它,首先我们对国家不好交待,然后我们自己的声誉也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你不行吗,你干不成事,搞了那么多钱给你们,你们是败家子。还有一个更大的压力,是我们的单位,要这个东西崩溃下去,我们这个单位都会要崩溃。
    王志:有那么严重吗?
    黄伯云:当然是这么严重了。人家早该说了,说你不要担这样的风险,这个风险很大,你搞得不好就把我们这个单位给拖垮了。你想想看我们做不成我们用不着这么多的钱怎么办,我们是倾尽全部的家当和力量来干这样的一件大事,像一个赌注一样地在干。这一下你失败了好象押一个赌注一样,把这么多的东西押压下去,输了,为什么呢?你不发疯了吗?
    王志:认输了吗?
    黄伯云:没有,我们没有路走,山穷水尽,没有退路,退路就是死。所以,只有一步一步尽力往前冲。
   
    在没有退路必须前行的情况下,黄伯云和他的课题组陷入了更为忙碌的状态,就连女儿出国留学黄伯云都没有时间亲自去送。
   
    王志:你的同事告诉我,你的女儿再次出国的时候你都没有送她。
    黄伯云:我的工作太忙了,因为工作不能够离开。她中间也回来过一次,所有的接和我送我都没有参加,因为确实是工作太忙了。
    王志:那一次走的时候你答应她了,就两个小时嘛。
    黄伯云:对,没有办法,因为我正在会场上面,我记得当时在北京,我在开“863”的会,我是国家863高技术新材料领域的首席,我在主持会,所以我不能去。所以,基本上每一次都是她妈妈送的。
    王志:我听说她现在也是学材料的,这个跟你有关系吗?
    黄伯云:有一定的关系,她现在也在从事材料科学的学习。
    王志:看到父亲忙成这样应该选一个更有趣的专业嘛。
    黄伯云:任何专业,不管你是哪个专业,就看你怎么“为”,你要想做出一些大事了,你就必须要付出,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大付出才有大收获,我们到最后的这几年,大家忙到什么程度呢,我们这五六年里面从来没有过过春节,大年三十初一都是在现场,从来没有什么星期天,不知道哪一天是星期天,所有的课题组的成员都是这样。
    王志:是不是因为您觉得自己是带头人,所以要做一个榜样给大家看,还是确实这个事情在你的心理就有那么紧迫,一刻都不能耽误。
    黄伯云:当时我们要在北京要论证、要汇报这个东西的时候,当时我正好住院,住在医院里面打吊针。但是北京的这个汇报我又必须要去,医生说“你不能去”,吊针有一个时间的间隔,我就只好带着这个东西,然后躺在车上面,斜躺着到了机场赶这上班飞机到北京。因为我不去不行。
    王志:你怎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大家可能会说,项目成了,大家记住的是黄伯云的名字,或者几个领头人的名字,我们是谁,可能别人永远不会知道。
    黄伯云:好想你刚才说的这些问题也不是说没有,但是在我们这个地方它不是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这件事情是牵涉到我们整个集体生死存亡的问题,我们都有这样一个认识,我们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的情况下,所以我们这个团队能够做到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2002年上半年课题组的研究终于取得重大的突破,由他们生产的炭/炭材料刹车片在地面惯性台获得了成功。由于惯性台的各项指标比飞机正常运行所产生的指标更为严格,所以惯性台实验成功预示着他们生产的刹车片已经完全达到了飞机使用的要求。

    黄伯云:实验成功以后,所有在场的研究人员大家都激动地流了泪。
    王志:为什么流泪呢?
    黄伯云:因为我们经过了最大的黑暗,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走投无路了,正是因为那样的一种压力,这样一种痛苦,经过了那样一种黑暗,在那个之后,今天有这个成功了,走过了这么长的一个曲折的路,那些问题我们原来所担心的问题、我们的压力在这一刻因为它的成功而被释放出来了,这一胜利,所以大家感到整个这个奋斗的过程我们终于走过来了。
    王志:您当时的心情呢?
    黄伯云:我跟大家一样,大家都激动得眼泪盈眶的,觉得这个路确实是不容易,所以我们全体的同志完成这个实验以后,哪天我们大家非常的欢欣,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大的痛苦、大的黑暗,才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大的幸福。
   
    2003年,由中南大学生产的炭/炭材料复合材料刹车片两次撞击实验成功。这一年的12月26号,中南大学获得了第一个大型飞机炭/炭刹车副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和航天产品工艺定型书,该产品在飞机上批量运用。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中南大学研制成功的炭/炭材料刹车片使用强度提高30%,耐磨性提高10%,综合成本降低21%。2004年1月15日,中南大学湖南博云新材料有限公司创业基地投入建设,建成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黄伯云和他的团队真正将他们所有的科学基础转化成了生产力。

   (车间)
     王志:这是这一次获奖的?
    黄伯云:不,这个都是不同类型的飞机用的刹车片。这是少批的,你看这个纤维。
    王志:这个很软啊。
    黄伯云:里面有很多孔,很多孔隙,做成了就是这个了。
    王志:重量很轻。
    黄伯云:钢的你拿不起。强度很高,耐高温,摩擦性很好,一片这样的是两万(元),装备一架波音747要500多万,每一年半要换一次。换一次就要五百多万。
    王志:那用很多片。
    黄伯云:用很多片,装一个轮子就需要九片,一般是八个轮子。
   
    王志:成功以后国外同行有什么反映?
    黄伯云:我们这个做得很好,所以跟我们合作的一个航空大国就是以前我们向他买设备的大国,应该说他们比我们干的更早,那时候他们应该比我们还在先,但是最终是我们走在前面,我们先干出来,最后是他们又跟我们签订了一个协议,我们用我们这个材料装备他现在最先进的飞机。
    王志:他们怎么评价你们的成果的?
    黄伯云:他们看了我们的这些东西以后,他们举起大拇指,你们干得好。因为我们确确实实全面地超过了他。
    王志:你回过湖南以后我听你讲了一句话,你说获了奖了,对别人来讲是一个结果,对于你们来说是一个开始。
    黄伯云:对我们确确实实是一个开始,万里长征第一步,我们认为这个仗打完,我们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想到的是下面有很多的大仗要打,一个科学技术在进步,这个材料本身还在不断地发展,还有一个巨大的空间在后面,还有更多的工作更等着我们去做。
    王志:制备技术可是你们已经拿到国家最高奖了,一等奖,前面还有目标吗?
    黄伯云:有。目标我们不是瞄准这个奖来的,尽管这是发明的一等奖,一个产品它不可能永远是保持先进的,它要不断地进步的。所以这这里我们还要做更多的工作,要保持世界的领先地位。然后,我们还要创造很多更新的东西,我们可以演更多的大戏,演更多的小戏,这个好戏还在后面。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是黄伯云率领的创新团队重大的自主创新。炭/炭复合材料是新一代航空制动材料,性能好、寿命长,可在3000°C高温环境中使用,比重仅为钢铁的1/4,代表了当今航空制动材料的发展方向,也是一种高难度制备技术材料,世界上只有美、英、法掌握了这种技术。黄伯云率领的团队,不仅冲破了技术封锁,而且走出了一条与国外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建立了全新的、完整的高性能炭/炭复合技术体系,其关键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理论上发现了CVI微区气氛原子堆积和摩擦膜形成的微观机理;在国内外首次设计并采用全炭纤维预制体,突破了国外的预氧丝预制体模式;首创了逆定向流-径向热梯度CVI热解炭沉积技术。这是一项集成创新,目前已形成国家发明专利9项,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6大类共30台成套关键工艺设备。
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黄伯云:二十年的长征
    嘉宾:黄伯云  主持人:王志
    王志:这个奖已经空缺六年了,你们当时想到能够拿这个奖吗?
    黄伯云:我们没有想到这个奖空缺多长时间,我们是做了这个东西把这个任务完成了,因为这是国家急需的一种材料。
    王志: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它能够得到这个大奖?
    黄伯云:我们这个炭/炭材料主要是一种制备技术的发明,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国外的,是一种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这样一个新的制备技术,它生产出来的产品比过去的速度要快,质量更好,所以是一个很大的革新。
    王志:我看颁奖的时候胡总书记跟你说了很多话,我们镜头里都听不到,到底跟你说了什么,方便透露一下吗?
    黄伯云:我回来以后好多人问我,甚至好多记者问我。因为他们看到有这么一个镜头,就是胡主席给我们颁奖的时候,其他人都转过身来了,因为我还在跟胡锦涛主席讲话,胡主席非常亲近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鼓励我们把科技工作做好。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且这些事情非常地重要。

    黄伯云1969年毕业于中南大学粉末冶金专业,1980年作为过程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公派学生留学美国,在美国的8年学习时间里,黄伯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一角色的重要。1988年黄伯云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和高薪聘请回国创业,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习的归国人员。

    王志:您是1988年回国,那时候像您这个条件回来的人很少。
    黄伯云:非常少,1988年国门开得很大了,公费留学自费留学的很多,当时形成了一种出国热潮,正是那个时候我完成了我所有的学历,硕士、博士、博士后训练,那个时候我全家回来,小孩、爱人一起回来。
    王志:你妻子女儿都支持您吗?
    黄伯云:最不支持的我是的女儿,因为她从国内到国外去的时候,她就在那里上的小学,那时候我也学习很忙,我也不能够教她英语,就把她丢在美国的小学里面让她学习,当时什么也不告诉她,没有任何字,就告诉她一个厕所在哪里,知道厕所解决大问题了,吃饭不用担心她,总可以找到吃饭的地方。经这么很快一段时间她就适应了,因为他整个班上就是她一个中国人,所以这也使她的英语水平提高很快。经过五年以后,把中文又给忘掉了,因为她整天跟那些美国小孩子一起打交道,所以中文单词什么的东西她都不知道什么意思了,她都忘记了,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她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她不太想回来。
    王志:你自己当时没有犹豫吗?
    黄伯云:我自己觉得应该要回来,来创业。应该在这里要做一些事。国家送我们出去,是留学,不是学留,不是要留下来。因为觉得国家把我们送出去,当时你知道是非常困难的,国家没有多少钱,1978年你想国家的经济,那时候是经过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以后,国家的经济是极其困难,那种情况下小平同志果断地作出决定,还要派人到国外去学习,那要国家拿出拿点钱来确定不容易,我们觉得国家送我们出去,自己学成的,自己应该回来创业。
    王志:你如果在美国或者在国外做就没有事业了吗?
    黄伯云:有,那一样的有,在国家迫切需要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做一些东西出来,这个意义更大。
    王志:但是如果跟你在美国的条件相比。
    黄伯云:那就没有办法比了。回来以后,生活上面也有很多困难你要知道,我的户口被注销了,没有粮证,1988年的时候还要凭计划,凭计划是什么呢,是因为可以便宜一点。当时我要到粮店里面买粮食,但是你没有这个户口本不卖给你啊,那时候也还好在周边的农村,我住的旁边农民有时候推这个车子来卖粮食,就在那里买了。
    王志:你心里没有怨言吗?你在忙那些事的时候,我是一个科学家,我是回来做大事的。
    黄伯云:没有办法,客观现实就是那么的,那时候不像现在办事这么快了,现在不需要了,就是当时的情况,所以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的那样的一个背景。
   
    回国后不久,黄伯云被任命为原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所所长,而后又兼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主任,主持新材料的研究。

    王志:但是当时你在国外有基础了,回来要从头开始,白手起家,是一个未知数。
    黄伯云:没有错,白手起家。这个过程也很难,我们要得到每一个人同样的支持,也不容易,很多人也不理解。我记得我当时回来以后为了筹措经费也经过了很多的艰难,我记得我到部里面去的时候,到一个部门去,我跟他说,我这个项目在国外做了,我在国外读了硕士、博士,我说我在国外完成了博士后,我到这里来申请这个经费,希望你能够支持我。可是我们这个同志他不知道什么叫博士后,他说你是博士后,那我们这里还有很多博士都没有支持呢,你是博士后,你还在后面吧。当时我听了以后非常地尴尬。当然他是不理解,因为当时的博士后很少,那个概念还没有像今天这样。
    王志:回来以后有没有产生动摇过(的念头)?以你当时的名气,以你在美国创下的成绩。你要走随时可以走。
    黄伯云:是的,我们也没有更多地考虑,你在国外的工资比你这里要高出一百倍。那么多钱,为什么,因为在我们的心目中想的我并不是为了钱能够增加多少,我只看我的存款,我只看我有多少钱。你没有这个事业心,当然你就不会这样做了。但始终我总觉得我们有吃的,也不感到吃很困难,我觉得有穿的了,有用的了,我就感到已经行了。剩下的我们就是什么,就是要干点事,就是要能够为国家做点事,能够有所奉献。
   
    飞机的起降和滑行都离不开安装在飞机轮子里面的刹车片,如果刹车片失灵飞机就会冲出跑道,造成机毁人亡。目前国际上使用的航空刹车片有金属盘和炭/炭复合材料两量种,由于炭/炭复合材料的诸多优点,代表了航天的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一直以来世界上只有英、美、法三个国家能够生产这种产品,并且对此高度保密,我国使用炭/炭刹车片的飞机占50%左右,民航飞机就达一万片,从1986年开始,中南大学就成立课题组为这项新技术进行基础研究工作。

    王志:当时是什么原因让你感觉到做这个事情那么迫切?觉得这个材料我要赶紧做出来。
    黄伯云:我们以前是做金属基刹车材料的,为飞机提供金属基的刹车,但是金属基的刹车片非常重。炭/炭材料比重只有金属基的四分之一,寿命却是金属基材料的四倍。我们用于航空的材料,航空航天器械我们都是用克来进行减重的,每能够减轻一克都是一个胜利。如果用了这个炭/炭材料以后就使得对于一个中等的客机来说我们可以使它减重400公斤,400公斤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重量了,这样的话,飞机载重能力就会增加,飞机的续航能力也可以增加。对于战斗机来说,它的战斗性能也就好了,所以这个意义是非常的大。特别是对于航空器械和航天器械来说。
    王志:有可能受制于人。
    黄伯云:你想想看,要没有这个材料,某一天我们的几百架飞机都不能起飞,那是怎么想象的呢。
    王志:要做成这件事难度在那儿呢?
    黄伯云:难度非常大,这是一个系统的继承创新,不是我做一个东西做一件事情就可以了。炭/炭材料是什么意思呢?第一个炭是炭纤维只有我们头发的十分之一粗,这个彩色的就是填的炭原子,它是一个个这么填上去的,我们必须要把它排好队。这个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空气中这么多你抓得住吗,你抓一大堆是数以亿万计的东西,你要排好队。这还只是放大1000多倍,这是放大30万倍,你就可以看到这些原子是怎么排队的了。它如果不按你的规矩排就会乱,那这个产品就没有用。你要使这些眼睛看不着抓也抓不住的东西能够按照你的一个规律非常快速地来完成这个过程,你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来研究它。

    为了在研究中少走弯路,黄伯云他们曾经想到去国外学习借鉴,然而一次在国外买回废品的经历,更激发了他们自主创新的决心。

    王志:怎么会买过来一个次品呢?
    黄伯云:因为我们当时和一个航空大国,我们跟他们一起进行研究,他当时告诉我们,他们有一个很好的装备,能够生产出性能非常好材料,如果你要我这个设备,我可以卖给你,这样你可以缩短研究时间。
    王志:多久?
    黄伯云:他说至少可以给你缩短20年。我们当时也是处在研究比较困难的时期,我们当时就想通过他这个装备生产出来的东西可能更好。他把他的一个样品寄给了我们,我们从那里买过来的给了他钱,然后拉回来我们一做实验,我们一检验,发现它这个性能都不行。
    王志:您觉得对方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黄伯云:我觉得对方是不是有意的,这里面现在这个过程我们也再不去分析它了,也可能它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他说他的这个东西还是很好的东西,也许他认为我们你还比我差得远呢,我这个东西可以给你学习了,所以我们当时拿着这个样品以后感受很深。
    王志:你有什么感触呢?
    黄伯云:我觉得他们给我们一个这样的东西,简直是对我们的一种羞辱一样的,把我们看的好象还门都没有入,我们不懂这个东西一样,所以从这个事件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我必须要搞出自己的东西来,你没有自己的东西,人家也不会把好东西卖给你,人家也是在唬你。你也在人家的面前也没有尊严。
   
    一项空缺六年的科技大奖,一个精英荟萃的创新团队,一位身先士卒的领军人物,一段艰苦卓绝的创业经历。面对面,王志专访国家科技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黄伯云。
   
    1996年黄博云院士率领科技组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完成了基础研究,1998年该项目被国家列为国家项目,投资一亿五千万元开始工业性的实验。作为项目的总负责人黄伯云调兵遣将将,材料、化学、冶金、机械、电子、航空六大学科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六十多人齐聚于他的麾下。然而从实验室到工业化实验,从小样品到大样品,课题组经过了一个极为艰难的历程。
   
    黄伯云:我们原来在实验室做的是小样品,我们当时没有做到这么大的样品,当我们做到1:1放大的时候,和进行批量规模生产的时候,我们出问题了。
    王志:出什么问题了?
    黄伯云:那是2000年的时候,我们到惯性台去做实验,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我们做的一个军机的实验,这个我们失败了,没有做成,性能没有达到要求。后来我们又做第二个实验,实际上是第二套方案,是民机的实验,民机的实验我们又失败了,又没有达到要求。
    王志:一个实验失败很关键吗?很难吗?
    黄伯云:很关键,那时候我们钱也用得差不多了,我们剩下的钱也不多了。
    王志:这样一个实验要花多少钱呢?
    黄伯云:要一百多万。
    王志:怎么要一百多万?
    黄伯云:一个实验的周期很长,不是在一个地方做,要在几个地方做,不是在学校里面做,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设备,惯性台的设备很大,在桂林做的实验,惯性台开动的时候要引起整个桂林市跳闸的,耗很大的电做这个东西,我们做一次一个系统的实验要数天的时间,把全部的工作做完甚至要上一个多月的时间。
    王志:那去实验的时候想到肯定要成功的,抱着成功的希望去的。
    黄伯云:抱着很大的希望,认为这一次实验要成功的,在这之前我们做过一些实验,摸过一些底,当时认为是可以的,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果。而且是接二连三地出现了失败了,我说那个叫做最黑暗的时候就是这个意思,最痛苦的时候。
    王志:那一周你怎么过的呢?
    黄伯云:那个时候连睡觉都很难,所以安眠药吃一次不行,第二次吃都不能解决问题。那时有非常严重的斗争,负担也很重。那种痛苦当时确实是连自己也很难想象,也想过这条路该不该这么走,确确实实风险太大了。
    王志:那个时候有没有动摇,有没有怀疑。
    黄伯云:两个实验失败以后我们当然动摇了,我们没有钱了,我们的招数都用完了,所以我们当时的情况叫做山穷水尽了,压力很大。第一,这个项目投入了很多的钱,是数以亿计了,你要没有做成它,首先我们对国家不好交待,然后我们自己的声誉也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你不行吗,你干不成事,搞了那么多钱给你们,你们是败家子。还有一个更大的压力,是我们的单位,要这个东西崩溃下去,我们这个单位都会要崩溃。
    王志:有那么严重吗?
    黄伯云:当然是这么严重了。人家早该说了,说你不要担这样的风险,这个风险很大,你搞得不好就把我们这个单位给拖垮了。你想想看我们做不成我们用不着这么多的钱怎么办,我们是倾尽全部的家当和力量来干这样的一件大事,像一个赌注一样地在干。这一下你失败了好象押一个赌注一样,把这么多的东西押压下去,输了,为什么呢?你不发疯了吗?
    王志:认输了吗?
    黄伯云:没有,我们没有路走,山穷水尽,没有退路,退路就是死。所以,只有一步一步尽力往前冲。
   
    在没有退路必须前行的情况下,黄伯云和他的课题组陷入了更为忙碌的状态,就连女儿出国留学黄伯云都没有时间亲自去送。
   
    王志:你的同事告诉我,你的女儿再次出国的时候你都没有送她。
    黄伯云:我的工作太忙了,因为工作不能够离开。她中间也回来过一次,所有的接和我送我都没有参加,因为确实是工作太忙了。
    王志:那一次走的时候你答应她了,就两个小时嘛。
    黄伯云:对,没有办法,因为我正在会场上面,我记得当时在北京,我在开“863”的会,我是国家863高技术新材料领域的首席,我在主持会,所以我不能去。所以,基本上每一次都是她妈妈送的。
    王志:我听说她现在也是学材料的,这个跟你有关系吗?
    黄伯云:有一定的关系,她现在也在从事材料科学的学习。
    王志:看到父亲忙成这样应该选一个更有趣的专业嘛。
    黄伯云:任何专业,不管你是哪个专业,就看你怎么“为”,你要想做出一些大事了,你就必须要付出,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大付出才有大收获,我们到最后的这几年,大家忙到什么程度呢,我们这五六年里面从来没有过过春节,大年三十初一都是在现场,从来没有什么星期天,不知道哪一天是星期天,所有的课题组的成员都是这样。
    王志:是不是因为您觉得自己是带头人,所以要做一个榜样给大家看,还是确实这个事情在你的心理就有那么紧迫,一刻都不能耽误。
    黄伯云:当时我们要在北京要论证、要汇报这个东西的时候,当时我正好住院,住在医院里面打吊针。但是北京的这个汇报我又必须要去,医生说“你不能去”,吊针有一个时间的间隔,我就只好带着这个东西,然后躺在车上面,斜躺着到了机场赶这上班飞机到北京。因为我不去不行。
    王志:你怎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大家可能会说,项目成了,大家记住的是黄伯云的名字,或者几个领头人的名字,我们是谁,可能别人永远不会知道。
    黄伯云:好想你刚才说的这些问题也不是说没有,但是在我们这个地方它不是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这件事情是牵涉到我们整个集体生死存亡的问题,我们都有这样一个认识,我们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的情况下,所以我们这个团队能够做到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2002年上半年课题组的研究终于取得重大的突破,由他们生产的炭/炭材料刹车片在地面惯性台获得了成功。由于惯性台的各项指标比飞机正常运行所产生的指标更为严格,所以惯性台实验成功预示着他们生产的刹车片已经完全达到了飞机使用的要求。

    黄伯云:实验成功以后,所有在场的研究人员大家都激动地流了泪。
    王志:为什么流泪呢?
    黄伯云:因为我们经过了最大的黑暗,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走投无路了,正是因为那样的一种压力,这样一种痛苦,经过了那样一种黑暗,在那个之后,今天有这个成功了,走过了这么长的一个曲折的路,那些问题我们原来所担心的问题、我们的压力在这一刻因为它的成功而被释放出来了,这一胜利,所以大家感到整个这个奋斗的过程我们终于走过来了。
    王志:您当时的心情呢?
    黄伯云:我跟大家一样,大家都激动得眼泪盈眶的,觉得这个路确实是不容易,所以我们全体的同志完成这个实验以后,哪天我们大家非常的欢欣,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大的痛苦、大的黑暗,才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大的幸福。
   
    2003年,由中南大学生产的炭/炭材料复合材料刹车片两次撞击实验成功。这一年的12月26号,中南大学获得了第一个大型飞机炭/炭刹车副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和航天产品工艺定型书,该产品在飞机上批量运用。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中南大学研制成功的炭/炭材料刹车片使用强度提高30%,耐磨性提高10%,综合成本降低21%。2004年1月15日,中南大学湖南博云新材料有限公司创业基地投入建设,建成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黄伯云和他的团队真正将他们所有的科学基础转化成了生产力。

   (车间)
     王志:这是这一次获奖的?
    黄伯云:不,这个都是不同类型的飞机用的刹车片。这是少批的,你看这个纤维。
    王志:这个很软啊。
    黄伯云:里面有很多孔,很多孔隙,做成了就是这个了。
    王志:重量很轻。
    黄伯云:钢的你拿不起。强度很高,耐高温,摩擦性很好,一片这样的是两万(元),装备一架波音747要500多万,每一年半要换一次。换一次就要五百多万。
    王志:那用很多片。
    黄伯云:用很多片,装一个轮子就需要九片,一般是八个轮子。
   
    王志:成功以后国外同行有什么反映?
    黄伯云:我们这个做得很好,所以跟我们合作的一个航空大国就是以前我们向他买设备的大国,应该说他们比我们干的更早,那时候他们应该比我们还在先,但是最终是我们走在前面,我们先干出来,最后是他们又跟我们签订了一个协议,我们用我们这个材料装备他现在最先进的飞机。
    王志:他们怎么评价你们的成果的?
    黄伯云:他们看了我们的这些东西以后,他们举起大拇指,你们干得好。因为我们确确实实全面地超过了他。
    王志:你回过湖南以后我听你讲了一句话,你说获了奖了,对别人来讲是一个结果,对于你们来说是一个开始。
    黄伯云:对我们确确实实是一个开始,万里长征第一步,我们认为这个仗打完,我们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想到的是下面有很多的大仗要打,一个科学技术在进步,这个材料本身还在不断地发展,还有一个巨大的空间在后面,还有更多的工作更等着我们去做。
    王志:制备技术可是你们已经拿到国家最高奖了,一等奖,前面还有目标吗?
    黄伯云:有。目标我们不是瞄准这个奖来的,尽管这是发明的一等奖,一个产品它不可能永远是保持先进的,它要不断地进步的。所以这这里我们还要做更多的工作,要保持世界的领先地位。然后,我们还要创造很多更新的东西,我们可以演更多的大戏,演更多的小戏,这个好戏还在后面。
唯楚有才,于斯为胜!
我尊敬这样的人!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B]以下是引用[I]东风15[/I]在2006-1-18 11:07:00的发言:[/B][BR]唯楚有才,于斯为胜!
<p><strong><font color="#000000">ZT:&nbsp;&nbsp;&nbsp; 对中南大学获得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获得发明一等奖的异议&nbsp;&nbsp;&nbsp;&nbsp;</font></strong></p><p><strong><font color="#000000">中南大学“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获得发明一等奖乃是欺世盗名的行为,陕西兴平514 厂是国内航空机轮刹车的专业化生产研制厂家。在国内最早开展了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研究工作,并获得国家专利,获得原航空部科技进步一等奖。514厂研究这一技术30余年。从1997年开始到目前,五一四厂研制生产的炭/炭航空制动材料在国内各大主机厂均有使用,国内近十个军、民机种已应用了他们的产品,且大部分已经定型,并批量生产。在MA60飞机上,他们获得了中国第一个TSOA适航证。这样一项既非国际领先,在国内也不具领先地位的技术竟号称首创, 还填补了国家发明奖六年的空白.这是对全国人民的戏弄,是弥天大谎。要戳穿这一谎言非常容易,到陕西兴平五一四厂(即华兴航空机轮公司)看看,并咨询一下国内各主机厂、所求证即可。&nbsp;&nbsp;&nbsp;&nbsp; </font></strong></p><p><strong><font color="#000000">陕西兴平514厂研制炭/炭复合刹车材料经历如下:&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strong></p><p><strong><font color="#000000">1:1972年立项研制炭/炭复合刹车材料、炭刹车装置以及炭刹车机轮,并获得原航空工业部批准,是国内第一个研制C/C复合刹车材料的单位。&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1986年514厂的刹车材料课题被国家科委列为“七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1987年立项研究碳刹车盘防氧化技术,先后开展了硼硅系列防氧化涂料和磷酸盐系列氧化抑制剂两个系列的研究,并获得成功。&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strong></p><p><strong><font color="#000000">3:1989年514厂的C/C复合刹车材料及防氧化研究课题被列为国家首批火炬计划项目,在“七五”和“八五”期间该课题都被列为部级重点预研项目。&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strong></p><p><strong><font color="#000000">经过近二十年的预先研究,514厂获得两项发明专利权,C/C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专利号为ZL90110359.4,C/C复 合材料防氧化技术专利号为ZL90110358.6。&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4: 成果申报情况1999年五一四厂的C/C复合材料刹车盘及防氧化涂层被评为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于次年被总公司推荐到国防科工委申报科技发明奖,不知何种原因未受理。但今年(2005年)却由于院士的名望而增加科技含量,获一等奖,还所谓的填补了国家发明奖六年的空白,这将成为国内、外科技界的笑柄。&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strong></p><p><strong><font color="#000000">5 : 对中南大学获得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获得发明一等奖的异议&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strong></p><p><strong><font color="#000000">中南大学的炭刹车技术与514厂核心技术基本相同。中南大学用该技术被评为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资质存在问题。如果这种欺世盗名的情况得不到纠正,则中国科技前途堪忧,就会影响中国国家科技奖的公信力。</font></strong></p><strong><font color="#000000">[em06][em06][em06]</font></strong>
<p>ZT: 中国的航空等企业都是从以前的航空部转移过来的,就算是改成总公司什么的,科研和生产等体系还是严格按照计划经济去分布的。作为航空专业的材料和零部件,航空原系统一定有专门的研究所(科研机构)、总体部、配套的工厂等去科研、加工。一个科研项目几十年是很平常的事情。</p><p>&nbsp;&nbsp;&nbsp; 中南大学只是长沙的一个教育部的大学,强项也应该是在通用材料、热能等方面。不应该在专业的航空材料上成为鼻祖。因为,就算是到现在,航空、航天等兵工企业和科研单位也是很独立的,在北航看来,清华北大什么的都不放在眼里,因为在他们研究的领域他们就是老大。    </p><p>&nbsp;&nbsp;&nbsp; 刹车制动系统,这么重要和常用的零部件,航空系统的科研单位和厂家不知道积累了多少年的经验和专利,就算是评奖,居然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难道所有的该材料的专利、技术都是中南大学一手积累起来的吗?</p>[em06][em06][em06]
<font color="#f70968">一些不同的声音</font>[em05]
<strong>我是万虎,神州五号与我几百年前开发的飞天椅的核心技术基本相同。然而,第一个中国航天员的头衔却被一个叫杨利伟的小子窃取了,如果这种欺世盗名的情况得不到纠正,则我朝科技前途堪忧,就会影响我朝科技奖的公信力。</strong>
<p>心态平和点嘛,别看别人拿了奖就眼红,即便黄伯云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做成功的,那也要他做嘛,有意见的人自己早干嘛去了?</p>
<p>我还以为是发动机叶片用的</p>
<p>什么J巴<strong>514厂、看人家拿了</strong>奖了就跳出来満口噴糞、早干什么来着。純粋TMD紅眼病。[em0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