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领域十大“澄清”新闻:让2005告诉200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6:09:20
经济领域十大“澄清”新闻:让2005告诉2006
来源:国际金融报      时间:2006-1-6



  或由于理解上的偏差,或由于措辞上的疏忽,或由于穿凿附会的转述,讲者的本意都可能被曲解、误读。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度,类似的事情发生了不少,通过对这些话题的澄清和还原,从侧面揭示经济领域正在发生的新变化、可能出现的新苗头、人们还没有认识的新现象。人们或许可从中看到2006年的一些影子。

  最有影响力的澄清:周小川

  数次否认调整汇率

  缘由:2005年5月,一则报道称人民币将在外部压力下升值,引起全球外汇市场波动

  在2005年5月17日的《财富》论坛上,周小川表示,“一个比较好的汇率机制,还有这方面的一些改革有助于国内和国际投资者信心的增强,如果我们对这方面调整的话,对于资本市场是件好事。”

  这般轻描淡写的回答背后,是争论激烈的关于人民币是否升值的论战。2005年5月11日,一篇称人民币将在当周升值的文章在全球外汇市场掀起滔天巨浪。据外电报道,美元汇率受此影响大幅下挫,几分钟内就出现了约20亿美元的交易额。

  这已经不是周小川就这个问题首次表态了。就在此前一周,他对外界称人民币将在5月18日调整汇率的传闻作出否认。周小川一直强调时机的选择。他终于等来了合适的时机,那就是2005年7月21日。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当天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至此,困扰我国多年的汇率改革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如是牵涉世界经济格局的大事,作出反复澄清毫不奇怪。出其不意当是决策的根本。

  最积极的澄清:吴晓灵

  否认曾称人民币会一直持续升值

  缘由:将吴晓灵"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将会是一个长期趋势"的看法曲解成"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是大趋势"

  2005年7月21日仅仅是“人民币升值”故事的开端而已。从那天开始,关于人民币是否会继续升值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看法,既有海内的也不乏海外的,人民币依然面临着升值压力。

  央行办公厅新闻处针对副行长吴晓灵的澄清就是其中的一个插曲。2005年10月25日,吴晓灵出席中国银行业三大公约的签署仪式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有媒体据此报道,称“吴晓灵表示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是大趋势”,而这一言论有歪曲吴晓灵讲话嫌疑。

  翌日,央行办公厅新闻处发表声明,澄清这一误解。声明称,吴晓灵的核心意思是,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因此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但并不是说人民币会一直持续升值。

  如此快捷的应对,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我国政治体制的日臻完善,同时也说明了有关方面对于舆情的高度重视。

  最官方的澄清:央行、外管局

  人民币不因布什访华而升降

  缘由:11月布什访华之际,有报道称人民币将再次升值,有关方面召开了相关紧急会议

  美国总统布什2005年11月19日开始访问中国。此前,关于人民币再次升值的说法甚嚣尘上。甚至在11月17日,汇市再次出现有关人民币汇率的传言,并称中国有关方面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召开紧急会议。据说传言来自于美国颇具影响力的分析师SmickMedley一份即将发布的报告。Medley以高价向订户定期发送政治和经济消息快报。

  稍后,中国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对此传言作出了澄清,表示对召集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紧急会议毫不知情。此后若干天,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表现正常。2005年已过,不知新的升值传言会出现在何时。

  布什访华,市场对之猜测和想象不足为奇。让他们遗憾的是,央行和外管局让他们的这一“合理”想象成为泡影。

  最标准的澄清:刘明康

  驳斥银行"贱卖论"

  缘由:有评论说,国有银行出售给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份定价偏低,是"贱卖"

  2005年12月5日,对于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来说,并不轻松。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刘明康正面表态,“从目前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银行的价位来看,都高于账面净值,所以银监会认为并不存在贱卖的情况。”他以刚在香港上市的建行为例,表明了他的态度。

  2005年10月27日在香港证交所上市的建行,每股发行价格是2.35港元,相当于该行2005年财务重组以后较好状况之下市净率的1.96倍。在IPO上市后的30天到60天里,股价稳健,在此期间稳定上升到2.55港元,提升了8.5%。

  刘明康出面澄清“贱卖论”,适值风起云涌的国有银行“贱卖论”热潮,由于国有银行出售给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价格明显低于公开发行价,而引发了这场讨论。而此时,刘明康的澄清显然具有重建标准的意味。

  2005年4月,境内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工行获得注资完成财务重组,建行成功在香港上市,内地商业银行吸纳战略投资者的步伐日益加快,截至2005年10月末,已有22家境外投资者入股17家中资银行,外资投资金额已超过165亿美元,占境内银行总资本的15%左右。

  对于境内银行业来说,200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最及时的澄清:李金华

  否认审查银行"贱卖论"

  缘由:将李金华"未审计国有银行,不好评价'贱卖论'"曲解为"将审计国有银行是否贱卖"

  就在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正面表态的3天前,曾在国内掀起“审计风暴”的铁面人物———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回答有关“贱卖论”的提问时表示,“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我们还没有介入审计,因此,目前我不好评价‘国有银行贱卖’问题。”

  但李金华的上述发言被有关媒体炒作成《审计署将审计国有银行是否贱卖》的报道。次日审计署即通过媒体澄清,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报道有些说法不准确。审计署并未表示对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进行审计,因此,也不好评价国有银行被贱卖。

  根据审计署的记录,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回答学生有关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问题时表示,审计署对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没有进行过审计,不好评价这个说法,但对此正加以关注和研究。

  最值得玩味的澄清:奚国华

  否认分拆联通

  缘由:联通将被分拆,电信业将会重组

  沸沸扬扬炒了一年的联通分拆传言2005年底被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彻底打垮。在刚刚结束的中国联通年终工作会议上,奚国华公开表示,“联通不会被拆分。”

  2004年年底,在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更换高层后,关于电信业将重组的传言就不胫而走。关于联通将被拆分的消息流传最广,有人猜测:联通可能将GSM网卖给中国电信,然后在网通与联通集团之上架设控股公司,CDMA网一并纳入;联通原有的固网及长话网络,北方部分并入中国电信,南方部分并入中国网通。

  这已经不是奚国华就此问题第一次发表看法了。早在去年4月奚国华就曾表示,对于网上一些关于分拆联通、联通网通合作的消息,政府没有明确决策,只是一些机构和企业的猜测,并不可信。

  日前,关于3G牌照的发放也传出最新消息。2005年12月19日,奚国华表示,“中国发放3G牌照的时机已到。”这样的表态让很多人感到振奋。奚国华在解释3G牌照的发放问题时,具体提到了涉及发放的四个问题:技术和业务的成熟性、竞争格局优化、知识产权问题、3G中国标准TD-SCD鄄MA的发展。这似乎预示着这次3G来真的了。

  早前,有报道称,社保基金将分别斥资100亿元人民币入股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该方案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准。对此,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予以否认,并强调个人从未说过投资两家银行的金额。

  2005年11月,中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证实,社保基金的确正与中行接触,但还未进入实质谈判。据外电报道,社保基金将斥资7亿到8亿美元,购买工行部分股权。而工行董事长姜建清也曾表示,工行不排除内资机构参股。

  最牵民心的澄清:项怀诚

  否认社保入股中行额度

  缘由:社保基金将分别斥资100亿入股中行、工行

  最早关于社保基金投资国有商业银行的消息,来自于项怀诚10月在北大的演讲,他当时透露,社保基金下一步的股权投资将考虑正在进行股改的国有商业银行,但可能只会在中行、建行和工行中选择两家。

  此前,社保基金已经在交行身上尝到了甜头。2004点6月,社保基金已以每股1.80元的价格,斥资100亿元入股交行,成为交行第三大股东。去年6月,交行香港上市,目前股价稳定在3.35元左右,较2.5元港元的发行价已升值约30%。

  最愤怒的澄清:许小年

  否认发表"楼市推倒论"

  缘由:一篇以许小年名义发布的文章称"中国楼市将步入5年以上大熊市"

  2005年12月26日,本报记者邮箱收到来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一封Email,称受该校教授许小年委托,澄清有人假托其名在网络上散布谣言事宜,并且该谣言成功登上某平面媒体。

  这篇假借许小年名义的文章出自北京某媒体。该报称,许小年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指出,中国楼市不久将步入大熊市,尤其是上海、杭州、南京、北京这些在过去几年里持续狂热的大中城市,房价将从今年和明年起明显向下转折,并步入5年以上的大熊市。随后,不少网站予以转载。

  该报道来自某论坛流传的一篇题为《许小年:中国楼市将向下转折走大熊市》的文章,并称该文章转载自12月18日《华尔街日报》。后经了解,该文既不是出自许小年之笔,《华尔街日报》也从未刊发过此文。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谷,人们对这一市场的猜测也多如牛毛。对于缺乏有效监管的网络而言,出现假借知名学者的言论并不足为奇。但奇怪的是,某媒体竟然敢于不核实即刊载。这也难怪人们会指责媒体公信力下降了。

  最原则的澄清:薄熙来

  要WTO厘清反倾销规则

  缘由:中国屡被欧美等国实施反倾销制裁,备受贸易保护主义之苦

  在2005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支持世贸组织进一步澄清和改进反倾销等规则方面的现有纪律,反对某些发达国家新保护主义的倾向。他说,中国是反倾销措施被滥用的最大受害者。

  薄熙来说,这两年、尤其是2005年,对中国的产品进行反倾销以及运用一些特殊条款限制中国产品特别是纺织品和其他一些产品的出口,这种现象对中国进行正常贸易有很负面的影响。

  这样说,薄熙来可谓是吃尽了苦头后的无奈之举。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人们以为终于迎来了春天。但结果却是无休止的谈判──在纺织品方面,2005年初取消配额以来,欧美就以种种借口限制,西班牙甚至出现焚烧中国鞋的恶性贸易事件。

  为此,在世贸组织中处于弱势的中国,要求澄清相关规则很重要也很必须。

  最无效的澄清:赵勇

  成都单挑郎咸平

  缘由:郎咸平称,四川长虹董事长赵勇与合作方有未披露的关联关系

  赵勇与郎咸平的“恩怨”似乎由来已久。早在2005年8月22日,郎咸平在江西某地做讲座时曾对长虹搞MBO提出指责。

  郎援引的一个依据就是四川长虹董事长赵勇主持了长虹与朝华集团合资组建朝华科技,郎当时称,“朝华第一大股东四川立信的老总是赵勇在清华大学的同班同学。”

  正是这句“同学说”让赵勇“日子很不好过”。2005年12月27日郎咸平赴四川成都演讲,赵勇把这当成一次与郎当面叫板的机会,他专程赶到成都自费买票进入会场。此刻,郎咸平的演讲内容似乎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赵与郎的一段对话。

  先是赵咄咄逼人:“我就是想澄清事实,就是这句话你讲过没有?是同学,而且是清华大学的同班同学。”“是什么时候讲的?”“我不记得是不是在那讲过,你为什么……”

  随后,郎开始反攻:“赵总,我想反问你一句话,你今天来的目的,就是想澄清这个事情吗?”“是。”“那我希望你能澄清一句话,你们长虹从1994年开始就和朝华科技的股东金信系一直有关系,你承认这个事实吗?”

  据说,郎当时从长虹与朝华的合作细节、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素质等方面步步紧逼,赵被迫后退。“有没有同学不重要。我告诉你,长虹里也有我的学生,我才会知道这么多事,公理自在人心!”对赵勇而言,本来是次澄清的机会,可给人的感觉却是越抹越黑,失去了澄清的意义。(记者 许凯 李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6 13:01:59编辑过]
经济领域十大“澄清”新闻:让2005告诉2006
来源:国际金融报      时间:2006-1-6



  或由于理解上的偏差,或由于措辞上的疏忽,或由于穿凿附会的转述,讲者的本意都可能被曲解、误读。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度,类似的事情发生了不少,通过对这些话题的澄清和还原,从侧面揭示经济领域正在发生的新变化、可能出现的新苗头、人们还没有认识的新现象。人们或许可从中看到2006年的一些影子。

  最有影响力的澄清:周小川

  数次否认调整汇率

  缘由:2005年5月,一则报道称人民币将在外部压力下升值,引起全球外汇市场波动

  在2005年5月17日的《财富》论坛上,周小川表示,“一个比较好的汇率机制,还有这方面的一些改革有助于国内和国际投资者信心的增强,如果我们对这方面调整的话,对于资本市场是件好事。”

  这般轻描淡写的回答背后,是争论激烈的关于人民币是否升值的论战。2005年5月11日,一篇称人民币将在当周升值的文章在全球外汇市场掀起滔天巨浪。据外电报道,美元汇率受此影响大幅下挫,几分钟内就出现了约20亿美元的交易额。

  这已经不是周小川就这个问题首次表态了。就在此前一周,他对外界称人民币将在5月18日调整汇率的传闻作出否认。周小川一直强调时机的选择。他终于等来了合适的时机,那就是2005年7月21日。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当天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至此,困扰我国多年的汇率改革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如是牵涉世界经济格局的大事,作出反复澄清毫不奇怪。出其不意当是决策的根本。

  最积极的澄清:吴晓灵

  否认曾称人民币会一直持续升值

  缘由:将吴晓灵"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将会是一个长期趋势"的看法曲解成"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是大趋势"

  2005年7月21日仅仅是“人民币升值”故事的开端而已。从那天开始,关于人民币是否会继续升值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看法,既有海内的也不乏海外的,人民币依然面临着升值压力。

  央行办公厅新闻处针对副行长吴晓灵的澄清就是其中的一个插曲。2005年10月25日,吴晓灵出席中国银行业三大公约的签署仪式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有媒体据此报道,称“吴晓灵表示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是大趋势”,而这一言论有歪曲吴晓灵讲话嫌疑。

  翌日,央行办公厅新闻处发表声明,澄清这一误解。声明称,吴晓灵的核心意思是,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因此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但并不是说人民币会一直持续升值。

  如此快捷的应对,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我国政治体制的日臻完善,同时也说明了有关方面对于舆情的高度重视。

  最官方的澄清:央行、外管局

  人民币不因布什访华而升降

  缘由:11月布什访华之际,有报道称人民币将再次升值,有关方面召开了相关紧急会议

  美国总统布什2005年11月19日开始访问中国。此前,关于人民币再次升值的说法甚嚣尘上。甚至在11月17日,汇市再次出现有关人民币汇率的传言,并称中国有关方面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召开紧急会议。据说传言来自于美国颇具影响力的分析师SmickMedley一份即将发布的报告。Medley以高价向订户定期发送政治和经济消息快报。

  稍后,中国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对此传言作出了澄清,表示对召集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紧急会议毫不知情。此后若干天,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表现正常。2005年已过,不知新的升值传言会出现在何时。

  布什访华,市场对之猜测和想象不足为奇。让他们遗憾的是,央行和外管局让他们的这一“合理”想象成为泡影。

  最标准的澄清:刘明康

  驳斥银行"贱卖论"

  缘由:有评论说,国有银行出售给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份定价偏低,是"贱卖"

  2005年12月5日,对于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来说,并不轻松。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刘明康正面表态,“从目前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银行的价位来看,都高于账面净值,所以银监会认为并不存在贱卖的情况。”他以刚在香港上市的建行为例,表明了他的态度。

  2005年10月27日在香港证交所上市的建行,每股发行价格是2.35港元,相当于该行2005年财务重组以后较好状况之下市净率的1.96倍。在IPO上市后的30天到60天里,股价稳健,在此期间稳定上升到2.55港元,提升了8.5%。

  刘明康出面澄清“贱卖论”,适值风起云涌的国有银行“贱卖论”热潮,由于国有银行出售给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价格明显低于公开发行价,而引发了这场讨论。而此时,刘明康的澄清显然具有重建标准的意味。

  2005年4月,境内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工行获得注资完成财务重组,建行成功在香港上市,内地商业银行吸纳战略投资者的步伐日益加快,截至2005年10月末,已有22家境外投资者入股17家中资银行,外资投资金额已超过165亿美元,占境内银行总资本的15%左右。

  对于境内银行业来说,200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最及时的澄清:李金华

  否认审查银行"贱卖论"

  缘由:将李金华"未审计国有银行,不好评价'贱卖论'"曲解为"将审计国有银行是否贱卖"

  就在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正面表态的3天前,曾在国内掀起“审计风暴”的铁面人物———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回答有关“贱卖论”的提问时表示,“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我们还没有介入审计,因此,目前我不好评价‘国有银行贱卖’问题。”

  但李金华的上述发言被有关媒体炒作成《审计署将审计国有银行是否贱卖》的报道。次日审计署即通过媒体澄清,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报道有些说法不准确。审计署并未表示对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进行审计,因此,也不好评价国有银行被贱卖。

  根据审计署的记录,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回答学生有关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问题时表示,审计署对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没有进行过审计,不好评价这个说法,但对此正加以关注和研究。

  最值得玩味的澄清:奚国华

  否认分拆联通

  缘由:联通将被分拆,电信业将会重组

  沸沸扬扬炒了一年的联通分拆传言2005年底被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彻底打垮。在刚刚结束的中国联通年终工作会议上,奚国华公开表示,“联通不会被拆分。”

  2004年年底,在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更换高层后,关于电信业将重组的传言就不胫而走。关于联通将被拆分的消息流传最广,有人猜测:联通可能将GSM网卖给中国电信,然后在网通与联通集团之上架设控股公司,CDMA网一并纳入;联通原有的固网及长话网络,北方部分并入中国电信,南方部分并入中国网通。

  这已经不是奚国华就此问题第一次发表看法了。早在去年4月奚国华就曾表示,对于网上一些关于分拆联通、联通网通合作的消息,政府没有明确决策,只是一些机构和企业的猜测,并不可信。

  日前,关于3G牌照的发放也传出最新消息。2005年12月19日,奚国华表示,“中国发放3G牌照的时机已到。”这样的表态让很多人感到振奋。奚国华在解释3G牌照的发放问题时,具体提到了涉及发放的四个问题:技术和业务的成熟性、竞争格局优化、知识产权问题、3G中国标准TD-SCD鄄MA的发展。这似乎预示着这次3G来真的了。

  早前,有报道称,社保基金将分别斥资100亿元人民币入股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该方案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准。对此,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予以否认,并强调个人从未说过投资两家银行的金额。

  2005年11月,中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证实,社保基金的确正与中行接触,但还未进入实质谈判。据外电报道,社保基金将斥资7亿到8亿美元,购买工行部分股权。而工行董事长姜建清也曾表示,工行不排除内资机构参股。

  最牵民心的澄清:项怀诚

  否认社保入股中行额度

  缘由:社保基金将分别斥资100亿入股中行、工行

  最早关于社保基金投资国有商业银行的消息,来自于项怀诚10月在北大的演讲,他当时透露,社保基金下一步的股权投资将考虑正在进行股改的国有商业银行,但可能只会在中行、建行和工行中选择两家。

  此前,社保基金已经在交行身上尝到了甜头。2004点6月,社保基金已以每股1.80元的价格,斥资100亿元入股交行,成为交行第三大股东。去年6月,交行香港上市,目前股价稳定在3.35元左右,较2.5元港元的发行价已升值约30%。

  最愤怒的澄清:许小年

  否认发表"楼市推倒论"

  缘由:一篇以许小年名义发布的文章称"中国楼市将步入5年以上大熊市"

  2005年12月26日,本报记者邮箱收到来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一封Email,称受该校教授许小年委托,澄清有人假托其名在网络上散布谣言事宜,并且该谣言成功登上某平面媒体。

  这篇假借许小年名义的文章出自北京某媒体。该报称,许小年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指出,中国楼市不久将步入大熊市,尤其是上海、杭州、南京、北京这些在过去几年里持续狂热的大中城市,房价将从今年和明年起明显向下转折,并步入5年以上的大熊市。随后,不少网站予以转载。

  该报道来自某论坛流传的一篇题为《许小年:中国楼市将向下转折走大熊市》的文章,并称该文章转载自12月18日《华尔街日报》。后经了解,该文既不是出自许小年之笔,《华尔街日报》也从未刊发过此文。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谷,人们对这一市场的猜测也多如牛毛。对于缺乏有效监管的网络而言,出现假借知名学者的言论并不足为奇。但奇怪的是,某媒体竟然敢于不核实即刊载。这也难怪人们会指责媒体公信力下降了。

  最原则的澄清:薄熙来

  要WTO厘清反倾销规则

  缘由:中国屡被欧美等国实施反倾销制裁,备受贸易保护主义之苦

  在2005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支持世贸组织进一步澄清和改进反倾销等规则方面的现有纪律,反对某些发达国家新保护主义的倾向。他说,中国是反倾销措施被滥用的最大受害者。

  薄熙来说,这两年、尤其是2005年,对中国的产品进行反倾销以及运用一些特殊条款限制中国产品特别是纺织品和其他一些产品的出口,这种现象对中国进行正常贸易有很负面的影响。

  这样说,薄熙来可谓是吃尽了苦头后的无奈之举。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人们以为终于迎来了春天。但结果却是无休止的谈判──在纺织品方面,2005年初取消配额以来,欧美就以种种借口限制,西班牙甚至出现焚烧中国鞋的恶性贸易事件。

  为此,在世贸组织中处于弱势的中国,要求澄清相关规则很重要也很必须。

  最无效的澄清:赵勇

  成都单挑郎咸平

  缘由:郎咸平称,四川长虹董事长赵勇与合作方有未披露的关联关系

  赵勇与郎咸平的“恩怨”似乎由来已久。早在2005年8月22日,郎咸平在江西某地做讲座时曾对长虹搞MBO提出指责。

  郎援引的一个依据就是四川长虹董事长赵勇主持了长虹与朝华集团合资组建朝华科技,郎当时称,“朝华第一大股东四川立信的老总是赵勇在清华大学的同班同学。”

  正是这句“同学说”让赵勇“日子很不好过”。2005年12月27日郎咸平赴四川成都演讲,赵勇把这当成一次与郎当面叫板的机会,他专程赶到成都自费买票进入会场。此刻,郎咸平的演讲内容似乎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赵与郎的一段对话。

  先是赵咄咄逼人:“我就是想澄清事实,就是这句话你讲过没有?是同学,而且是清华大学的同班同学。”“是什么时候讲的?”“我不记得是不是在那讲过,你为什么……”

  随后,郎开始反攻:“赵总,我想反问你一句话,你今天来的目的,就是想澄清这个事情吗?”“是。”“那我希望你能澄清一句话,你们长虹从1994年开始就和朝华科技的股东金信系一直有关系,你承认这个事实吗?”

  据说,郎当时从长虹与朝华的合作细节、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素质等方面步步紧逼,赵被迫后退。“有没有同学不重要。我告诉你,长虹里也有我的学生,我才会知道这么多事,公理自在人心!”对赵勇而言,本来是次澄清的机会,可给人的感觉却是越抹越黑,失去了澄清的意义。(记者 许凯 李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6 13:01:5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