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政府是否应该出手干预瓶装气的价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53:19
别把他们的承诺当回事



news.dayoo.com   2006年01月03日 13:14   来源: 信息时报

  李龙
  为确保瓶装气价稳定,广州的物价部门介入协调,制订了元旦春节期间瓶装气不超过95元的“呼吁价”。与此同时,广州市四大主要燃气公司也作出了承诺,保证在两节期间将气价控制在95元以内。可是记者走访广州瓶装气市场发现的事实,宣告了“呼吁价”的不攻自破,燃气公司的承诺也脆弱得像个虚幻的泡沫。
  气价的节节攀高,固然有国际市场进口气价上升的原因,但是在短期内上升幅度如此之大,可以说已是不正常现象。在物价部门介入协调后,上游的批发商以“只对合同用户供气”威胁零售商,下游的零售商则提高送气费,或者干脆突破95元的“呼吁价”,在他们的眼中,政府的指导价完全形同虚设。如此一来,气价疯涨最终受伤的只能是百姓。
  其实,在气价涨得稍微有点离谱之际,广东省物价局就紧急出手干预,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出厂液化气实行提价备案制度。可是从市场来看,“提价报批制”似乎根本没有起到控制液化气批发价上涨的作用,反而有燃气经营商在民用气提价未得到批准后,发出了“从即日起只对合同用户供气”的霸王规定威胁。这招好像大有威逼物价部门批准其民用气提价申请的用意。难道在市场经济中,真的只相信市场,政府的调节性指导价完全没有“市场”?
  燃气公司敢于无视物价部门的协调和呼吁,当然有它们的资本,因为全广州市只有它们经营,批发、零售都是它们说了算。但是市场经济同时也是个公平有序的市场,当少数燃气公司打着成本上涨的理由,肆意提高批发价,政府绝不应坐视不管。假如批复“工业用气批发价上调”的申请还情有可原的话,在民用气上一定要把好关,既要做好以工业用气价格执行民用气的监管,又要防止以“限量供货”等借口哄抬气价的不法行为。
  当然眼下最重要的是要管理好零售商的变相提价行为。四大主要燃气公司作出两节期间瓶装气不超95元的承诺,相信应该是预留了一定的利润空间,但刚过元旦就翻脸不认账,真就到了倒挂亏损经营的地步?广州市煤气公司仍在坚持“95元呼吁价”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气价放任市场没错,但是一个只知道无限追求利润的垄断市场,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接受高气价还是请政府干预,民众仍需权衡 

 2006-01-03 10:26:57   

 
   
  社论
  
  近一个多月来,广州市瓶装气的价格不断创下新高,现在已经突破百元大关(多数地方含送气费)。由于瓶装气的用户大多是中低收入者,对价格比较敏感,有关部门已经进行了干预,呼吁企业将瓶装气价格控制在95元以内。但事实证明这一“呼吁价”并无太大约束力,因此市民希望政府采取更加有力的调控措施。
  首先要明确一点:瓶装液化石油气是完全市场竞争的产品,在这个市场上有上百万买家,也有很多供应企业,不会存在垄断问题。因此大体上可以断定,在这个市场上,价格基本上是由供需决定,是交易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讨价还价确定的。
  这样的价格肯定不会是稳定的。在供应紧张的时候,价格会上涨。面对这种局面,消费者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承认市场所形成的价格,不要求政府干预,这样价格可能确实会继续上涨,但只要企业觉得依然能够获得利润,仍会积极组织货源,而这反过来又会抑制价格的上涨。在国际市场液化石油气价格回落之后,由于供应企业之间的竞争,零售价格自然也会趋向回落。
  当然,此时政府也不是无事可做。政府可以及时地向公众公布相关的供应与价格信息,以增强消费者与供应企业的谈判能力。政府也可以强化对市场的监管,比如打击囤积行为。企业可以涨价,但不得中止供应;政府也可以严格查处价格合谋行为。
  目前的状况可能让人们联想到去年夏季的“油荒”,但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与成品汽油、柴油市场的格局完全不同。后者是高度垄断的,企业可以轻易地合谋进行囤积行为,而前一个市场则是高度竞争的,企业本身难以进行囤积或价格合谋。因此尽管现在价格在上涨,但供应不是问题。
  不过,如果处置不当确有可能出现“气荒”。消费者如果不愿意承受目前的价格,可以通过舆论要求政府出面干预市场,控制零售价格。事实上,现在民众普遍地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有关部门也似乎迈出了价格干预的第一步,但接下来的事情很可能出乎民众的意料。
  政府确实可以将零售价格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批发价格在上涨,供应企业考虑到无利可图,很可能不愿意积极组织进货,因而极有可能出现有价无市的现象。当然,政府也已经考虑到这一点,并将价格控制向批发环节延伸。广东省物价局自去年12月23日起对液化石油气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包括控制源头产品批发价格,实行提价申报制度。据此,物价部门已经驳回了两家进口企业提价的申请。
  但政府的价格控制链条最多也只能延伸到此。广东省大多数液化石油气是进口的,因而政府无法控制源头的生产厂家的价格。假如这一价格继续上涨,而政府抑制进口、批发、零售环节的价格,这些企业无利可图,依然无法避免有价无市现象。
  到了这时,政府仍然可以运用其强制性权力,迫使企业保证供应,但为此也要付出一项代价:向相关企业提供补贴,就像中央政府因为原油与成品油价格倒挂而向中石化补贴了100亿元一样。这一巨额补贴之所以遭到普遍质疑,是因为中石化本身是国有垄断企业,且其产业链条从最上游的原油开采延伸到成品油的冶炼与零售,因而企业内部是应当有能力调剂利润的。但瓶装石油液化气行业则不存在这样的垄断企业,因而政府要控制零售、批发价格,就似乎需要对遭受价格干预的每个环节的企业提供补贴。价格干预的财政成本,最终要由民众自己来承担。因此面对较高价格,民众需要仔细权衡:政府进行补贴与接受现在的价格,究竟哪一种做法更合乎自己的利益,尤其是合乎自己的长远利益?
  在进行这种权衡的时候,人们需要考虑,政府的价格干预措施是否会长期化,从而损害市场运行的效率?正是依赖市场竞争和价格杠杆,人们才享受到了越来越廉价而丰富的商品与服务。可以说,健全的市场机制向来是消费者最好的朋友,价格机制则是市场的核心。而要享受市场的好处,需要有一种比较长远的眼光,也就是说,人们有时不得不暂时忍受一下市场的不便,比如一种产品的价格突然上涨。轻率地要求政府干预价格,确实可以获得某些眼前好处,但很可能损失未来通过健全的市场可以获得的更大福利。
  当然,假如价格上涨幅度很大,令低收入者承受不起,政府可以采取干预措施,但这种干预应以不损害市场机制为原则。也就是说,政府并不干预市场价格,而是直接向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性补贴。这种补贴需要通过严格的公共财政程序予以确定,并应切实防止其永久化。别把他们的承诺当回事



news.dayoo.com   2006年01月03日 13:14   来源: 信息时报

  李龙
  为确保瓶装气价稳定,广州的物价部门介入协调,制订了元旦春节期间瓶装气不超过95元的“呼吁价”。与此同时,广州市四大主要燃气公司也作出了承诺,保证在两节期间将气价控制在95元以内。可是记者走访广州瓶装气市场发现的事实,宣告了“呼吁价”的不攻自破,燃气公司的承诺也脆弱得像个虚幻的泡沫。
  气价的节节攀高,固然有国际市场进口气价上升的原因,但是在短期内上升幅度如此之大,可以说已是不正常现象。在物价部门介入协调后,上游的批发商以“只对合同用户供气”威胁零售商,下游的零售商则提高送气费,或者干脆突破95元的“呼吁价”,在他们的眼中,政府的指导价完全形同虚设。如此一来,气价疯涨最终受伤的只能是百姓。
  其实,在气价涨得稍微有点离谱之际,广东省物价局就紧急出手干预,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出厂液化气实行提价备案制度。可是从市场来看,“提价报批制”似乎根本没有起到控制液化气批发价上涨的作用,反而有燃气经营商在民用气提价未得到批准后,发出了“从即日起只对合同用户供气”的霸王规定威胁。这招好像大有威逼物价部门批准其民用气提价申请的用意。难道在市场经济中,真的只相信市场,政府的调节性指导价完全没有“市场”?
  燃气公司敢于无视物价部门的协调和呼吁,当然有它们的资本,因为全广州市只有它们经营,批发、零售都是它们说了算。但是市场经济同时也是个公平有序的市场,当少数燃气公司打着成本上涨的理由,肆意提高批发价,政府绝不应坐视不管。假如批复“工业用气批发价上调”的申请还情有可原的话,在民用气上一定要把好关,既要做好以工业用气价格执行民用气的监管,又要防止以“限量供货”等借口哄抬气价的不法行为。
  当然眼下最重要的是要管理好零售商的变相提价行为。四大主要燃气公司作出两节期间瓶装气不超95元的承诺,相信应该是预留了一定的利润空间,但刚过元旦就翻脸不认账,真就到了倒挂亏损经营的地步?广州市煤气公司仍在坚持“95元呼吁价”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气价放任市场没错,但是一个只知道无限追求利润的垄断市场,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接受高气价还是请政府干预,民众仍需权衡 

 2006-01-03 10:26:57   

 
   
  社论
  
  近一个多月来,广州市瓶装气的价格不断创下新高,现在已经突破百元大关(多数地方含送气费)。由于瓶装气的用户大多是中低收入者,对价格比较敏感,有关部门已经进行了干预,呼吁企业将瓶装气价格控制在95元以内。但事实证明这一“呼吁价”并无太大约束力,因此市民希望政府采取更加有力的调控措施。
  首先要明确一点:瓶装液化石油气是完全市场竞争的产品,在这个市场上有上百万买家,也有很多供应企业,不会存在垄断问题。因此大体上可以断定,在这个市场上,价格基本上是由供需决定,是交易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讨价还价确定的。
  这样的价格肯定不会是稳定的。在供应紧张的时候,价格会上涨。面对这种局面,消费者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承认市场所形成的价格,不要求政府干预,这样价格可能确实会继续上涨,但只要企业觉得依然能够获得利润,仍会积极组织货源,而这反过来又会抑制价格的上涨。在国际市场液化石油气价格回落之后,由于供应企业之间的竞争,零售价格自然也会趋向回落。
  当然,此时政府也不是无事可做。政府可以及时地向公众公布相关的供应与价格信息,以增强消费者与供应企业的谈判能力。政府也可以强化对市场的监管,比如打击囤积行为。企业可以涨价,但不得中止供应;政府也可以严格查处价格合谋行为。
  目前的状况可能让人们联想到去年夏季的“油荒”,但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与成品汽油、柴油市场的格局完全不同。后者是高度垄断的,企业可以轻易地合谋进行囤积行为,而前一个市场则是高度竞争的,企业本身难以进行囤积或价格合谋。因此尽管现在价格在上涨,但供应不是问题。
  不过,如果处置不当确有可能出现“气荒”。消费者如果不愿意承受目前的价格,可以通过舆论要求政府出面干预市场,控制零售价格。事实上,现在民众普遍地表达了这样的愿望,有关部门也似乎迈出了价格干预的第一步,但接下来的事情很可能出乎民众的意料。
  政府确实可以将零售价格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批发价格在上涨,供应企业考虑到无利可图,很可能不愿意积极组织进货,因而极有可能出现有价无市的现象。当然,政府也已经考虑到这一点,并将价格控制向批发环节延伸。广东省物价局自去年12月23日起对液化石油气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包括控制源头产品批发价格,实行提价申报制度。据此,物价部门已经驳回了两家进口企业提价的申请。
  但政府的价格控制链条最多也只能延伸到此。广东省大多数液化石油气是进口的,因而政府无法控制源头的生产厂家的价格。假如这一价格继续上涨,而政府抑制进口、批发、零售环节的价格,这些企业无利可图,依然无法避免有价无市现象。
  到了这时,政府仍然可以运用其强制性权力,迫使企业保证供应,但为此也要付出一项代价:向相关企业提供补贴,就像中央政府因为原油与成品油价格倒挂而向中石化补贴了100亿元一样。这一巨额补贴之所以遭到普遍质疑,是因为中石化本身是国有垄断企业,且其产业链条从最上游的原油开采延伸到成品油的冶炼与零售,因而企业内部是应当有能力调剂利润的。但瓶装石油液化气行业则不存在这样的垄断企业,因而政府要控制零售、批发价格,就似乎需要对遭受价格干预的每个环节的企业提供补贴。价格干预的财政成本,最终要由民众自己来承担。因此面对较高价格,民众需要仔细权衡:政府进行补贴与接受现在的价格,究竟哪一种做法更合乎自己的利益,尤其是合乎自己的长远利益?
  在进行这种权衡的时候,人们需要考虑,政府的价格干预措施是否会长期化,从而损害市场运行的效率?正是依赖市场竞争和价格杠杆,人们才享受到了越来越廉价而丰富的商品与服务。可以说,健全的市场机制向来是消费者最好的朋友,价格机制则是市场的核心。而要享受市场的好处,需要有一种比较长远的眼光,也就是说,人们有时不得不暂时忍受一下市场的不便,比如一种产品的价格突然上涨。轻率地要求政府干预价格,确实可以获得某些眼前好处,但很可能损失未来通过健全的市场可以获得的更大福利。
  当然,假如价格上涨幅度很大,令低收入者承受不起,政府可以采取干预措施,但这种干预应以不损害市场机制为原则。也就是说,政府并不干预市场价格,而是直接向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性补贴。这种补贴需要通过严格的公共财政程序予以确定,并应切实防止其永久化。
<P>呵呵</P>
<P>不光是广州的贵啊</P>
<P>我们这也是一样的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