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扇10的确定型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8:12:04
 
开创发动机事业新局面

--------------------------------------------------------------------------------

http://www.avic1.com.cn  2005/12/16
“十五”期间,是中国一航面对新世纪的历史机遇,迎接挑战,超常奋战,走向振兴的五年,也是航空发动机行业调整、整合、前进,收获甚丰的五年。五年来,航空发动机行业稳步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成果显著,取得历史性的突破,燃气轮机和转包生产取得重大进展,各项基础性建设大力推进,经济规模与效益快步增长。“十五”期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33.3亿元,实现利润7.8亿元;2004年,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全年完成销售收入71.7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利润2.17亿元,同比增长11%。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 “心脏”,是高难度,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为了使中国制造的飞机能有一个健康、强劲的“心脏”,几代航空人奋力拼搏,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逐步走向自主研制的道路,满足了各个历史时期国防建设的需要。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关系发动机行业发展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航空发动机的研制生产未能满足中国制造飞机的需求。“航空要发展,动力需先行”。1999年中国一航成立后,这种理念越来越多地为业内外人士所认同。集团成立之初,即采取组织措施,强化了发动机行业管理;2003年在实施“整合、凝聚、创新、卓越”大集团战略过程中,对发动机研制、生产厂所进行整合,成立了集团发动机事业部。针对过去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问题,将航空发动机管理部门、研究单位、生产厂家聚合成一个团队,统筹调配资源,增强内部合力,为形成专业化强势,提高整个发动机行业的生存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搭建了平台。
“十五”期间,军用航空发动机取得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实现了三个跨越,在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上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
2002年5月20日,“昆仑”发动机通过国家设计定型审查。这是我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也是我国第一型完全按照国家军用标准和发动机型号规范研制的航空发动机。历经18年的奋斗,“昆仑”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进入了自主发展的新阶段,翻开了我国航空发动机以及航空工业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使我国成为美、英、俄、法之后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
2003年7月,“秦岭”发动机通过国产化工程技术鉴定。这是我国生产的第一台国产化中等推力的双转子涡轮风扇混合加力式发动机。中国一航成立后,“秦岭”发动机研制被列入重点项目,在引进生产专利和"八五"已完成部分国产化的基础上,继续完成整台发动机国产化,基本形成国产材料和成件生产该型发动机的能力。“秦岭”发动机研制成功是继“昆仑”发动机后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自主生产涡轮风扇加力型发动机的空白。
在自主研制新型航空发动机的同时,对涡喷系列发动机不断进行改进改型,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发动机部件,提高发动机总体性能。2002年某新型涡喷发动机完成了长期试车,2003年,配装改进型涡喷发动机的新型高级教练机试飞成功。“十五”以来,该系列发动机成为我国空、海军主战机种的动力装置,满足了我国现役主战飞机的需求。
[B]2005年,某重点型号发动机通过初始寿命试车考核,标志着该发动机顺利完成设计定型的全部考核试验。这型发动机研制历时18年,凝结着两代航空人的心血。特别是中国一航成立后,该重点型号发动机被列入重点工程,各参研单位激情进取,受挫不馁,超常拼搏,突破重重难关,终于实现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能力质的突破。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继“昆仑”、“秦岭”发动机之后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B]
“十五”期间,各型发动机的生产修理业务不断提升,满足了国内外客户的需求,并实现了从涡喷向涡扇发动机生产能力的跨越。工艺稳定性、批产质量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了均衡生产。
燃气轮机和转包生产取得重大进展。“十五”期间,按照中国一航“三个大体相当”和军民结合的要求,坚持“突出航空主业,相关多元发展”,积极扩展产业链和价值链,突出发展燃气轮机和转包生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燃气轮机开发势头强劲。燃气轮机是由航空发动机衍生发展的高科技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具备独立研制、持续发展燃气轮机的能力。中国一航成立以来,集团公司党组对发展燃气轮机事业高度重视,在发动机行业组织开发了多种型号燃气轮机,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燃气轮机已经迅速成为发动机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2000年和2002年,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改QD128和QD70燃气轮机研制成功,先后亮相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目前,这两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先后并网发电;2003年航改QC185燃气轮机点火成功;某燃气轮机燃气发生器和动力涡轮完成了试制和试验考核;2004年11月又一燃机正式立项,填补了我国船用燃机动力的空白;首台QD100低热值燃料燃机销售成功;重型燃气轮机R0110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一期验收,全面进入研制阶段。
转包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转包生产的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加,已经由最初的几种低压涡轮盘发展到现在包括发动机各种盘、环、封严圈和隔圈在内的几十种零件,与美国GE公司、普惠公司、英国罗罗公司、加拿大普惠公司、法国斯奈克玛公司、德国MTU公司等国际上知名的航空发动机企业及10多个国家的客商建立了稳固的加工贸易关系,转包生产创汇额逐年上升,2004年已突破1亿美元,2005年将达1.2亿美元。
预先研制与技术验证取得了重大进展,基础条件建设力度空前。航空推进技术验证计划成效显著,初步形成我国航空发动机设计体系;发动机电调数控系统研究工作进展顺利;WS500发动机原始型亮相珠海航展,并完成了地面台架试验。同时,通过国家对航空发动机基础条件建设、研制保障条件建设和生产线技术改造的大量资金投入,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试验、测试、加工能力大大提高。
发动机行业各项管理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调整与改革稳步推进;“精化主业,分离辅业”工作继续深化,基础管理不断完善;质量文化和一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2005年一航黎明一次通过集团公司银牌检查验收,成为行业内唯一一家获得“一流环境”建设银牌单位;2003年一航贵州集团红林和新艺机械厂获得一流环境建设铜牌,使发动机行业成为集团内获此殊荣最多的行业,有力地提升了企业形象。六西格玛培训成绩突出,五年来,通过六西格玛培训,发动机行业已有240余人取得了集团“绿带”资格、40余人获得“黑带”资格,一航黎明、一航西航通过自己培训已有600余人取得“绿带”资格,使发动机行业成为集团公司内绿带和黑带人数最多的企业。
中国一航发动机行业“十五”期间发扬“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的精神,自强奋进,在多个领域实现跨越,为完成“十一五”更加艰巨的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发动机行业全体员工将在继续高举“航空报国”的旗帜,团结一致,攻坚去难,为实现中国航空工业走向世界,奉献一颗强劲的“心”。

不是涡扇10是什么!之所以现在还没有正式公布,肯定是因为还没有通过国家鉴定!青之六、F22的消息就是准。
 
开创发动机事业新局面

--------------------------------------------------------------------------------

http://www.avic1.com.cn  2005/12/16
“十五”期间,是中国一航面对新世纪的历史机遇,迎接挑战,超常奋战,走向振兴的五年,也是航空发动机行业调整、整合、前进,收获甚丰的五年。五年来,航空发动机行业稳步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成果显著,取得历史性的突破,燃气轮机和转包生产取得重大进展,各项基础性建设大力推进,经济规模与效益快步增长。“十五”期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33.3亿元,实现利润7.8亿元;2004年,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全年完成销售收入71.7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利润2.17亿元,同比增长11%。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 “心脏”,是高难度,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为了使中国制造的飞机能有一个健康、强劲的“心脏”,几代航空人奋力拼搏,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逐步走向自主研制的道路,满足了各个历史时期国防建设的需要。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关系发动机行业发展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航空发动机的研制生产未能满足中国制造飞机的需求。“航空要发展,动力需先行”。1999年中国一航成立后,这种理念越来越多地为业内外人士所认同。集团成立之初,即采取组织措施,强化了发动机行业管理;2003年在实施“整合、凝聚、创新、卓越”大集团战略过程中,对发动机研制、生产厂所进行整合,成立了集团发动机事业部。针对过去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问题,将航空发动机管理部门、研究单位、生产厂家聚合成一个团队,统筹调配资源,增强内部合力,为形成专业化强势,提高整个发动机行业的生存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搭建了平台。
“十五”期间,军用航空发动机取得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实现了三个跨越,在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上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
2002年5月20日,“昆仑”发动机通过国家设计定型审查。这是我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也是我国第一型完全按照国家军用标准和发动机型号规范研制的航空发动机。历经18年的奋斗,“昆仑”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进入了自主发展的新阶段,翻开了我国航空发动机以及航空工业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使我国成为美、英、俄、法之后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
2003年7月,“秦岭”发动机通过国产化工程技术鉴定。这是我国生产的第一台国产化中等推力的双转子涡轮风扇混合加力式发动机。中国一航成立后,“秦岭”发动机研制被列入重点项目,在引进生产专利和"八五"已完成部分国产化的基础上,继续完成整台发动机国产化,基本形成国产材料和成件生产该型发动机的能力。“秦岭”发动机研制成功是继“昆仑”发动机后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自主生产涡轮风扇加力型发动机的空白。
在自主研制新型航空发动机的同时,对涡喷系列发动机不断进行改进改型,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发动机部件,提高发动机总体性能。2002年某新型涡喷发动机完成了长期试车,2003年,配装改进型涡喷发动机的新型高级教练机试飞成功。“十五”以来,该系列发动机成为我国空、海军主战机种的动力装置,满足了我国现役主战飞机的需求。
[B]2005年,某重点型号发动机通过初始寿命试车考核,标志着该发动机顺利完成设计定型的全部考核试验。这型发动机研制历时18年,凝结着两代航空人的心血。特别是中国一航成立后,该重点型号发动机被列入重点工程,各参研单位激情进取,受挫不馁,超常拼搏,突破重重难关,终于实现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能力质的突破。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继“昆仑”、“秦岭”发动机之后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B]
“十五”期间,各型发动机的生产修理业务不断提升,满足了国内外客户的需求,并实现了从涡喷向涡扇发动机生产能力的跨越。工艺稳定性、批产质量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了均衡生产。
燃气轮机和转包生产取得重大进展。“十五”期间,按照中国一航“三个大体相当”和军民结合的要求,坚持“突出航空主业,相关多元发展”,积极扩展产业链和价值链,突出发展燃气轮机和转包生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燃气轮机开发势头强劲。燃气轮机是由航空发动机衍生发展的高科技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具备独立研制、持续发展燃气轮机的能力。中国一航成立以来,集团公司党组对发展燃气轮机事业高度重视,在发动机行业组织开发了多种型号燃气轮机,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燃气轮机已经迅速成为发动机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2000年和2002年,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改QD128和QD70燃气轮机研制成功,先后亮相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目前,这两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先后并网发电;2003年航改QC185燃气轮机点火成功;某燃气轮机燃气发生器和动力涡轮完成了试制和试验考核;2004年11月又一燃机正式立项,填补了我国船用燃机动力的空白;首台QD100低热值燃料燃机销售成功;重型燃气轮机R0110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一期验收,全面进入研制阶段。
转包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转包生产的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加,已经由最初的几种低压涡轮盘发展到现在包括发动机各种盘、环、封严圈和隔圈在内的几十种零件,与美国GE公司、普惠公司、英国罗罗公司、加拿大普惠公司、法国斯奈克玛公司、德国MTU公司等国际上知名的航空发动机企业及10多个国家的客商建立了稳固的加工贸易关系,转包生产创汇额逐年上升,2004年已突破1亿美元,2005年将达1.2亿美元。
预先研制与技术验证取得了重大进展,基础条件建设力度空前。航空推进技术验证计划成效显著,初步形成我国航空发动机设计体系;发动机电调数控系统研究工作进展顺利;WS500发动机原始型亮相珠海航展,并完成了地面台架试验。同时,通过国家对航空发动机基础条件建设、研制保障条件建设和生产线技术改造的大量资金投入,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试验、测试、加工能力大大提高。
发动机行业各项管理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调整与改革稳步推进;“精化主业,分离辅业”工作继续深化,基础管理不断完善;质量文化和一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2005年一航黎明一次通过集团公司银牌检查验收,成为行业内唯一一家获得“一流环境”建设银牌单位;2003年一航贵州集团红林和新艺机械厂获得一流环境建设铜牌,使发动机行业成为集团内获此殊荣最多的行业,有力地提升了企业形象。六西格玛培训成绩突出,五年来,通过六西格玛培训,发动机行业已有240余人取得了集团“绿带”资格、40余人获得“黑带”资格,一航黎明、一航西航通过自己培训已有600余人取得“绿带”资格,使发动机行业成为集团公司内绿带和黑带人数最多的企业。
中国一航发动机行业“十五”期间发扬“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的精神,自强奋进,在多个领域实现跨越,为完成“十一五”更加艰巨的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发动机行业全体员工将在继续高举“航空报国”的旗帜,团结一致,攻坚去难,为实现中国航空工业走向世界,奉献一颗强劲的“心”。

不是涡扇10是什么!之所以现在还没有正式公布,肯定是因为还没有通过国家鉴定!青之六、F22的消息就是准。
好事,大好事!!
<P>哈,终于有了中国自己飞机的心了。</P>
[em01][em01][em01]
好消息,大好消息,大大的好消息![em01]
好消息,大好消息,大大的好消息
不知什么时候能批量应用在10、11上啊?
好!好!好!
<P>设计定型是一回事,批量生产又是一回事!</P>
<P>革命尚未成功,吾辈仍需努力!!</P>
<P>希望明年有一天,新闻联播里播出“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涡轮风扇发动机……”</P>
<P>期盼中……</P>[em02]
好事。。。
据说生产的工艺跟不上,产量无法提高啊。
就是,关键是什么时候应用到飞机上才是最重要的
真好,真好,真真好!!!
<P>没有量产,有啥可好的.</P>
离大批量质量稳定的生产还是有一个过程滴,即使现在昆仑也不 一定达到了这一阶段,所以现在老毛要是识相,就快点把AL31又快又好的卖给咱们,过了这村可没那店了,以后就是跪在我们面前磕头求咱们,咱们也肯定不买!不过咱估计老毛子航空口也没几个懂中文的,就是有也不定看咱们的航空报。
定型的是10还是10A?
[B]以下是引用[I]刘大磊[/I]在2005-12-20 10:19:00的发言:[/B][BR]离大批量质量稳定的生产还是有一个过程滴,即使现在昆仑也不 一定达到了这一阶段,所以现在老毛要是识相,就快点把AL31又快又好的卖给咱们,过了这村可没那店了,以后就是跪在我们面前磕头求咱们,咱们也肯定不买![B]不过咱估计老毛子航空口也没几个懂中文的,就是有也不定看咱们的航空报[/B]。

各国的科研院所、工厂、管理部门,都有相应的“技术情报搜集室”。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翻译各国同行业内相关公开技术、科研信息,来评估 客户/对手 的技术发展水平,吸收学习他国技术经验。
中国航空界对于俄罗斯同行而言,是主要的客户及竞争对手。
而中国的《航空报》是中国航空业界的第一信权威息发布平台。
俄罗斯人不是傻瓜,俄罗斯航空口的汉语翻译能力更不是白痴!
<P>好 !!!顶!!</P>
[em05]
<P>不知道该不该信?</P>
<P>WS10既然定型了,还买那么多俄罗斯AL-31发动机干吗?</P>
[B]以下是引用[I]第六类情感[/I]在2005-12-20 11:33:00的发言:[/B][BR]
<P>不知道该不该信?</P><P>WS10既然定型了,还买那么多俄罗斯AL-31发动机干吗?</P>

中國花五億美元買俄發動機裝備蘇愷27改良型
中央社

     中國與俄羅斯簽訂一筆新的軍火採購合同,金額高達五億美元,中國將向莫斯科一家軍火工廠,購買一百五十台戰機用的發動機,這批發動機將用來裝備在中國生產的改良型蘇愷-27戰鬥機上。

     美國之音報導,中國決定向俄羅斯採購的這批發動機,是AL-31F型,由俄羅斯「禮炮」 (salut)廠製造。今年以來,「禮炮」已獲得中國十億美元的訂單。


     報導說,這些飛機發動機計劃裝備在瀋陽飛機製造廠將生產的改良型蘇愷-27戰機上。

     報導指出,一九九六年,中國與俄羅斯簽訂了生產兩百架蘇愷-27戰鬥機的許可證合同,總金額二十五億美元,合同期限十五年。

     但是,瀋陽飛機製造廠組裝完成一百零五架蘇愷-27戰機後,中國方面決定立即停止生產這種戰鬥機。中國認為這批蘇愷-27戰鬥機,在技術性能上已經老化過時。

     為了能繼續與中國做生意,俄羅斯蘇霍伊(sukhoi)航空設計局,特別為蘇愷-27研發了新的改良型。

     報導就此指出,中國這次採購一百五十台飛機發動機,表明在俄羅斯的幫助下,中國將繼續大批量在瀋陽組裝生產改良型蘇愷-27戰鬥機。

     報導還引述俄羅斯商人日報指出,這次所簽訂的發動機合同,已經是今年以來「禮炮」機械製造廠收到的第三份來自中國的訂單。

     前兩份分別是今年六月底中國訂購的一百台AL-31型飛機發動機,金額是三億五千萬美元。這批飛機發動機主要裝備在中國自己研製的殲-10(J-10)戰鬥機上。預計中國未來還可能會再花六億美元,為殲-10戰鬥機再採購一百五十台這種發動機。

     另一筆訂單是今年五月份,中國採購了一億美元飛機發動機的零組件。這批零組件將主要用在中國稍早前裝配和採購的蘇愷-27和蘇愷-30戰鬥機的發動機上。

     「禮炮」機械製造廠總經理耶里謝耶夫透露,該廠現在與中方交往聯繫越來越頻繁密切,中國的代表經常到訪,「互相交換新的研究成果」。

     此外,報導指出,中國繼續大量從俄羅斯採購軍火和相關科技,中國對俄羅斯的依賴也越來越深。俄羅斯獨立電視臺曾經表示,中國企圖自己生產飛機發動機,以取代俄羅斯的發動機,但並沒有成功。

     瀋陽飛機製造廠曾嘗試過按部就班完全仿製俄羅斯的戰機發動機,但結果不理想,仿製出來的發動機,不但推力小,而且還要多出數百公斤的重量。

     耶里謝耶夫認為,至少三到五年的時間裏,在戰機發動機的領域,「我們仍然能保持領先地位」。

     而俄羅斯媒體則透露,由於俄羅斯知道中國人很會仿製,所以俄羅斯在向中國出售軍火時處處設防。
<P>不知道该不该信?</P>
<P>WS10既然定型了,还买那么多俄罗斯AL-31发动机干吗?</P>

<P>定型了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后面还有许多工作去做!我记得昆仑的总师曾说过一种飞机只用一种(不成熟的发动机)有很大的风险,再说AL31和WS10又不能通用,不进口一些备用怎么行?不过没有忠洋社说的那么夸张,他们那“国军转进万里,歼灭共匪N亿”的文风始终未变。</P>
黎明的东西 没法夸他 我们单位的一台燃机的一级喷嘴让黎明公司做纳米涂层 做出来的涂层手一碰就粘一手这样的涂层有十么屁用阿 后来去荷兰加工修理过的动叶上的涂层简直一个天一个地没法比的。不要对黎明的东西有太大的希望啊
<P>等批量生产过关了再吹吧</P>
<P>现役的27发动机到寿也要替换嘛。</P>
[B]以下是引用[I]刘大磊[/I]在2005-12-20 10:19:00的发言:[/B][BR]离大批量质量稳定的生产还是有一个过程滴,即使现在昆仑也不 一定达到了这一阶段,所以现在老毛要是识相,就快点把AL31又快又好的卖给咱们,过了这村可没那店了,以后就是跪在我们面前磕头求咱们,咱们也肯定不买!不过咱估计老毛子航空口也没几个懂中文的,就是有也不定看咱们的航空报。
[em07]
我们的生产工艺还跟不上,不是太大就是太重
<P>吵吵了很多年,这样的消息发了N多次,实在令人不敢相信。放空炮的太多了。</P>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em01]
<P>吵吵了很多年,这样的消息发了N多次,实在令人不敢相信。放空炮的太多了。</P>

<P>我一直都看航空报,这个消息的确是第一次发。以前此类消息是说接近定型,从没有说已经定型的。</P>
理论上这种消息是不敢放空炮滴.另外我从涡扇10的总师张恩和的一篇科技论文中看到过,此发动机的推比要比AL31高,与F15\F16用的差不多.
[B]以下是引用[I]刘大磊[/I]在2005-12-20 11:57:00的发言:[/B][BR]<P>不知道该不该信?</P><P>WS10既然定型了,还买那么多俄罗斯AL-31发动机干吗?</P><P>定型了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后面还有许多工作去做!我记得昆仑的总师曾说过一种飞机只用一种(不成熟的发动机)有很大的风险,再说AL31和WS10又不能通用,不进口一些备用怎么行?不过没有忠洋社说的那么夸张,他们那“国军转进万里,歼灭共匪N亿”的文风始终未变。</P>

AL31和WS10不能通用,如果歼10、歼11采用WS-10,还得修改设计?
高兴,今儿个真高兴!
每种性新产品出来后,都不是马上就能大批量生产的,都有一个试产,小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的过程。所以新品一般都比较贵。
<P>太不容易了!终于成功了!</P>
<P>航空工业的里程碑!</P>
<P>是肥豹的吧!不要太失望哈</P>[em06]
我来晚了啊!!
[B]以下是引用[I]l1979iao[/I]在2005-12-20 18:43:00的发言:[/B][BR]每种性新产品出来后,都不是马上就能大批量生产的,都有一个试产,小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的过程。所以新品一般都比较贵。
定型前已进入小批生产.
确实是好消息.
别急,好消息会越来越多的。
<P>工艺不行?</P>
<P> 马兄能说说吗?</P>
[em01][em01][em01][em01][em01]
如果需要生产几套零件才能拼一台合格的发动机出来,你认为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