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与民生在1960-1970年代的中国哪一个需求更迫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22:32:38


作者:马前卒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27908/answer/35035155
老有人说什么毛时代吃不饱饭,多么多么饥饿,凭票供应三两油半斤肉的幸福生活啥的
那就借知乎的一个短文来解释这个问题
为什么毛时代吃不饱饭?
为什么人民公社时代吃不饱饭?
为什么一改革开放立马就能吃饱了?
为什么饭都吃不饱,还要大搞战备?

------因为,在工业时代,大炮和黄油是一码事儿

==================================


从技术(不是战略)角度看,国产现代武器和充足的粮食是一回事,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中国扎根的表现。几十年来的增产和重视农业无关,和积极性也无关,是化肥农药水利良种普及的必然结果。这里我就不重新叙述讲过许多次的观点,直接贴《大目标》书稿了,看过的朋友不要说我烦,毕竟同样的问题对应的是同样的答案:

在印度靠美国贷款和美国化肥、农药进行“绿色革命”的时候,一场“靠自己的绿色革命”也在中国悄无声息地发生了。1958 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了 2 亿吨,就算是1958 年有“放卫星”的嫌疑,之前几年中国的粮食产量也已经达到了 1.9 亿吨,但是直到中国爆发本土绿色革齤命之前,1969 年产量仍然只有 2.1 亿吨。

即便那时候在农业上奉行的是“以粮为纲”的政策,把所有非必需的农副产品全都停掉,节约土地和人力来保障粮食生产,但是仅仅靠人的双手,从土里刨不出多少产量来。

现在中国每亩化肥施用量近 30 公斤(纯养分),如果换算成养分相同的粪肥,至少需要 1 吨,那时候中国人均耕地 2 亩多,一个人一生产生的排泄物积成肥料也只有七八吨,每年平摊到每亩土地上不过相当于一捧化肥。

所以,无论怎么努力,粮食产量必然会卡在这个水平,这不是经济学,只是生物学。 但是从 1970 年起,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开始以平均每年 2000 万吨的速度增加。1962 年我们的粮食总产量是 1.6 亿吨,到 1978 年实行农村承包制改革之前,粮食总产量已经突破3 亿吨,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超过 320 公斤。


这个变化是在 1978 年以前发生的,显然不是靠积极性,也不可能是由于中国忽然找到了很多大粪。真正的原因是中国完全掌握了化肥、农药制造技术,开始大规模建设化肥厂。

这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和过往的王朝兴衰相比,这一次中国的粮食产量开始稳定地超过人口增长,中国人从此永远告别饥饿,也将永远告别“一将成名万骨枯”的王朝周期率。

现代化肥工业最重要的部分叫合成氨工业,合成氨工业生产氨,氨则是制造几乎所有氮肥、磷肥的基础原料。中国解放前留下两座合成氨工厂,20 世纪 50 年代又建了 4 座,20世纪 60 年代建了 20 多座,到 1970 年总产量也只有 200 万吨,不到现在化肥用量的 1/20。

那时候中国人还在饿肚子,为什么不能多建点呢?不是我们不想建,那时候我们实在是没那个技术,想建也建不起来。欧洲人 19 世纪中期就发现了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但是真正建造出能够工业化生产的合成氨装置是 20 世纪。

合成氨的原理是我们高中化学课本上的内容,到现在我只记得一个“高温高压”,高温是三四百度,高压是几十到几百个大气压,介于 19 世纪末的战列舰上用的高压汽轮机与 20 世纪的潜艇壳体之间。设备管路需要承受的压力更高,大约是炮管的 1/10,所用的原材料也是和炮管差不多的合金钢无缝管。

所以 19 世纪末西方列强造了几十年巨舰大炮,到 20 世纪初就能造合成氨设备了。现在,哪些国家能独立设计建造下潜深度几百米的潜艇,哪些国家也就能建造年产几十万吨的大型合成氨设备,能得到吃不完的粮食。大炮和黄油在工业时代根本就是一回事。

合成氨工业最初并不是用来做化肥的,而是做炸药,巨舰大炮就意味着一发炮弹几吨重,两条战列舰对打一个小时要消耗几百上千吨弹药,旧中国全部的合成氨产量也不够一场大海战消耗,列强们对炸药的巨大胃口为合成氨工业提供了一个必须出现的理由。中国在巨舰大炮时代是旁观者,自然也就错过了巨舰大炮时代的技术积累和产业积累。

甲午战争的时候,中国最大的一条国产军舰是 2700 多吨的“平远”号,很多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材料还是进口的。当时日本最大的国产战舰是 4000 吨,关键零部件同样是进口的,那时候中日之间并没有多大差距。

不过,甲午战争我们打败了,赔掉了 2 亿多两银子,曾经在战场上重创日军旗舰,自己中弹数百发,无一处被击穿的“平远”舰成了中国近代工业史的绝唱。日本打赢了甲午战争,拿着我们赔的银子去建造新军舰、新大炮,开始积富积强。我们把银子赔光,再也造不起战舰。从此我们所失去的技术积累、产业积累就此成了日本人的发展空间。

20 世纪 50 年代,我们从苏联得到了 156 个工业成套项目,其中就有制作炸药、大炮、潜艇的工厂,但是苏联人并没有告诉我们怎么用这些技术造一座化肥厂,我们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

经过十几年艰难的探索,到 1970 年代,我们的“济南”号驱逐舰和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这两条主战舰艇都使用高性能汽轮机动力,与此同时,我们也掌握了合成氨成套设备的建造技术,随后一口气建了几百套合成氨装置和上千个化肥厂。

有了工厂就有化肥,从 1970 年之后,平均每年化肥产量增长 100 万吨, 1975 年之后每年增加 200 万吨,相当于 1970 年的化肥总产量。而在这之前,由于没有突破关键技术,我们建化肥厂还必须进口关键设备,20 世纪 60 年代我们的化肥产量平均每年只能增长 20 来万吨,对应的粮食产量起起伏伏,10 年只增长了 3000 万吨(按 1958 年算),印度同期靠买化肥,买设备造化肥,粮食产量也增长了 3000 万吨。

数字是繁琐的,但把这些数字堆在一起,又一次无可争辩地表现出了一个指数增长态势。农业化社会并没有什么指数增长,所以用农业社会的思维做出的政策很难考虑到自己会被别人的工业化指数增长甩掉。

农业社会只有一种指数增长 王朝更替的时候,流民的增加是指数式的,这个指数增长总是创造一些历史奇迹。所以我们在被逼无奈的时候,没有放弃努力,而是干脆懵懵懂懂地决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结果奇迹就降临在我们身上。

印度几千年都没出过陈胜吴广,不知道啥叫指数增长,不知道啥叫滚雪球,自然就错过了和我们一起打开物质财富指数增长的阀门的机会。

工业都是相通的,我们的农药工业、农机工业也按照和化肥工业差不多的路数发展起来。以指数式增长生产出化肥、农药、水泵、农业机械、地膜和塑料水管,保证了中国粮食亩产增长保持在平均每年 10 公斤以上,远远高于人口增长率。与此同时,印度的粮食亩产量平均每年增长不到 2 公斤,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产量增长速度逐渐开始低于人口增长速度,到了印度的 90 后长大成人的时候,他们就算把裤腰带勒断,也不可能再勒出余粮用来出口了。这些数字说明,当我们开始积富积强的时候,印度开始积弱积贫。现在中国的粮食可以吃一半,另一半喂猪、喂牛、喂鸡,自己吃肉。每年吃的肉比印度人多 10 倍,奥运会金牌多得多。


以上文字出自《大目标 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政治协商》 这段文字的原稿是王巍同学的手笔。

补充资料:世界粮食产量排名前10的国家
国家 耕地面积(亿公顷) 耕地面积所占全球份额(%) 粮食产量(亿吨)
 中 国 1.21 ---8.06% ---5.01
 美 国 1.97 ---13.15% ---3.63
 印 度 1.70 ---11.32% ---2.16
 巴 西 0.86 ---5.76% ---1.33
 阿根廷 0.27 ---1.80% ---0.85
 俄罗斯 1.26 ---8.39% ---0.81
 法 国 0.18 ---1.22% ---0.59
 加拿大 0.68 ---4.52% ---0.51
 越 南 0.10 ---0.66% ---0.40
 德 国 0.12 ---0.80% ---0.40

看到这里,您应该发现,“要大炮还是要黄油(或许中国人应该换成红烧肉)”在60-70年代的中国根本就是个伪问题。中国只有努力消化苏联援助工业,同时向西方寻求技术升级,让这个农业国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期水平迅速跃进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期水平,人均土地只有几亩的中国人才可能吃饱肚子,才能有可靠的国防。如果放弃工业带动农业的路线,不全力发展工业,而是把剩余资源都用来翻地,鼓励所谓的农民积极性,中国人的日子会每年都像49年以前那样惨(或者说62年的1.5倍那么惨)



作者:马前卒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27908/answer/35035155
老有人说什么毛时代吃不饱饭,多么多么饥饿,凭票供应三两油半斤肉的幸福生活啥的
那就借知乎的一个短文来解释这个问题
为什么毛时代吃不饱饭?
为什么人民公社时代吃不饱饭?
为什么一改革开放立马就能吃饱了?
为什么饭都吃不饱,还要大搞战备?

------因为,在工业时代,大炮和黄油是一码事儿

==================================


从技术(不是战略)角度看,国产现代武器和充足的粮食是一回事,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中国扎根的表现。几十年来的增产和重视农业无关,和积极性也无关,是化肥农药水利良种普及的必然结果。这里我就不重新叙述讲过许多次的观点,直接贴《大目标》书稿了,看过的朋友不要说我烦,毕竟同样的问题对应的是同样的答案:

在印度靠美国贷款和美国化肥、农药进行“绿色革命”的时候,一场“靠自己的绿色革命”也在中国悄无声息地发生了。1958 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了 2 亿吨,就算是1958 年有“放卫星”的嫌疑,之前几年中国的粮食产量也已经达到了 1.9 亿吨,但是直到中国爆发本土绿色革齤命之前,1969 年产量仍然只有 2.1 亿吨。

即便那时候在农业上奉行的是“以粮为纲”的政策,把所有非必需的农副产品全都停掉,节约土地和人力来保障粮食生产,但是仅仅靠人的双手,从土里刨不出多少产量来。

现在中国每亩化肥施用量近 30 公斤(纯养分),如果换算成养分相同的粪肥,至少需要 1 吨,那时候中国人均耕地 2 亩多,一个人一生产生的排泄物积成肥料也只有七八吨,每年平摊到每亩土地上不过相当于一捧化肥。

所以,无论怎么努力,粮食产量必然会卡在这个水平,这不是经济学,只是生物学。 但是从 1970 年起,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开始以平均每年 2000 万吨的速度增加。1962 年我们的粮食总产量是 1.6 亿吨,到 1978 年实行农村承包制改革之前,粮食总产量已经突破3 亿吨,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超过 320 公斤。


这个变化是在 1978 年以前发生的,显然不是靠积极性,也不可能是由于中国忽然找到了很多大粪。真正的原因是中国完全掌握了化肥、农药制造技术,开始大规模建设化肥厂。

这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和过往的王朝兴衰相比,这一次中国的粮食产量开始稳定地超过人口增长,中国人从此永远告别饥饿,也将永远告别“一将成名万骨枯”的王朝周期率。

现代化肥工业最重要的部分叫合成氨工业,合成氨工业生产氨,氨则是制造几乎所有氮肥、磷肥的基础原料。中国解放前留下两座合成氨工厂,20 世纪 50 年代又建了 4 座,20世纪 60 年代建了 20 多座,到 1970 年总产量也只有 200 万吨,不到现在化肥用量的 1/20。

那时候中国人还在饿肚子,为什么不能多建点呢?不是我们不想建,那时候我们实在是没那个技术,想建也建不起来。欧洲人 19 世纪中期就发现了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但是真正建造出能够工业化生产的合成氨装置是 20 世纪。

合成氨的原理是我们高中化学课本上的内容,到现在我只记得一个“高温高压”,高温是三四百度,高压是几十到几百个大气压,介于 19 世纪末的战列舰上用的高压汽轮机与 20 世纪的潜艇壳体之间。设备管路需要承受的压力更高,大约是炮管的 1/10,所用的原材料也是和炮管差不多的合金钢无缝管。

所以 19 世纪末西方列强造了几十年巨舰大炮,到 20 世纪初就能造合成氨设备了。现在,哪些国家能独立设计建造下潜深度几百米的潜艇,哪些国家也就能建造年产几十万吨的大型合成氨设备,能得到吃不完的粮食。大炮和黄油在工业时代根本就是一回事。

合成氨工业最初并不是用来做化肥的,而是做炸药,巨舰大炮就意味着一发炮弹几吨重,两条战列舰对打一个小时要消耗几百上千吨弹药,旧中国全部的合成氨产量也不够一场大海战消耗,列强们对炸药的巨大胃口为合成氨工业提供了一个必须出现的理由。中国在巨舰大炮时代是旁观者,自然也就错过了巨舰大炮时代的技术积累和产业积累。

甲午战争的时候,中国最大的一条国产军舰是 2700 多吨的“平远”号,很多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材料还是进口的。当时日本最大的国产战舰是 4000 吨,关键零部件同样是进口的,那时候中日之间并没有多大差距。

不过,甲午战争我们打败了,赔掉了 2 亿多两银子,曾经在战场上重创日军旗舰,自己中弹数百发,无一处被击穿的“平远”舰成了中国近代工业史的绝唱。日本打赢了甲午战争,拿着我们赔的银子去建造新军舰、新大炮,开始积富积强。我们把银子赔光,再也造不起战舰。从此我们所失去的技术积累、产业积累就此成了日本人的发展空间。

20 世纪 50 年代,我们从苏联得到了 156 个工业成套项目,其中就有制作炸药、大炮、潜艇的工厂,但是苏联人并没有告诉我们怎么用这些技术造一座化肥厂,我们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

经过十几年艰难的探索,到 1970 年代,我们的“济南”号驱逐舰和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这两条主战舰艇都使用高性能汽轮机动力,与此同时,我们也掌握了合成氨成套设备的建造技术,随后一口气建了几百套合成氨装置和上千个化肥厂。

有了工厂就有化肥,从 1970 年之后,平均每年化肥产量增长 100 万吨, 1975 年之后每年增加 200 万吨,相当于 1970 年的化肥总产量。而在这之前,由于没有突破关键技术,我们建化肥厂还必须进口关键设备,20 世纪 60 年代我们的化肥产量平均每年只能增长 20 来万吨,对应的粮食产量起起伏伏,10 年只增长了 3000 万吨(按 1958 年算),印度同期靠买化肥,买设备造化肥,粮食产量也增长了 3000 万吨。

数字是繁琐的,但把这些数字堆在一起,又一次无可争辩地表现出了一个指数增长态势。农业化社会并没有什么指数增长,所以用农业社会的思维做出的政策很难考虑到自己会被别人的工业化指数增长甩掉。

农业社会只有一种指数增长 王朝更替的时候,流民的增加是指数式的,这个指数增长总是创造一些历史奇迹。所以我们在被逼无奈的时候,没有放弃努力,而是干脆懵懵懂懂地决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结果奇迹就降临在我们身上。

印度几千年都没出过陈胜吴广,不知道啥叫指数增长,不知道啥叫滚雪球,自然就错过了和我们一起打开物质财富指数增长的阀门的机会。

工业都是相通的,我们的农药工业、农机工业也按照和化肥工业差不多的路数发展起来。以指数式增长生产出化肥、农药、水泵、农业机械、地膜和塑料水管,保证了中国粮食亩产增长保持在平均每年 10 公斤以上,远远高于人口增长率。与此同时,印度的粮食亩产量平均每年增长不到 2 公斤,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产量增长速度逐渐开始低于人口增长速度,到了印度的 90 后长大成人的时候,他们就算把裤腰带勒断,也不可能再勒出余粮用来出口了。这些数字说明,当我们开始积富积强的时候,印度开始积弱积贫。现在中国的粮食可以吃一半,另一半喂猪、喂牛、喂鸡,自己吃肉。每年吃的肉比印度人多 10 倍,奥运会金牌多得多。


以上文字出自《大目标 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政治协商》 这段文字的原稿是王巍同学的手笔。

补充资料:世界粮食产量排名前10的国家
国家 耕地面积(亿公顷) 耕地面积所占全球份额(%) 粮食产量(亿吨)
 中 国 1.21 ---8.06% ---5.01
 美 国 1.97 ---13.15% ---3.63
 印 度 1.70 ---11.32% ---2.16
 巴 西 0.86 ---5.76% ---1.33
 阿根廷 0.27 ---1.80% ---0.85
 俄罗斯 1.26 ---8.39% ---0.81
 法 国 0.18 ---1.22% ---0.59
 加拿大 0.68 ---4.52% ---0.51
 越 南 0.10 ---0.66% ---0.40
 德 国 0.12 ---0.80% ---0.40

看到这里,您应该发现,“要大炮还是要黄油(或许中国人应该换成红烧肉)”在60-70年代的中国根本就是个伪问题。中国只有努力消化苏联援助工业,同时向西方寻求技术升级,让这个农业国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期水平迅速跃进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期水平,人均土地只有几亩的中国人才可能吃饱肚子,才能有可靠的国防。如果放弃工业带动农业的路线,不全力发展工业,而是把剩余资源都用来翻地,鼓励所谓的农民积极性,中国人的日子会每年都像49年以前那样惨(或者说62年的1.5倍那么惨)

就是因为这类文章,马督工被“少年中国YCA”捧为上宾,以为他是个主席粉,结果没想到他是个缓则,想想那群极左是什么表情就想笑
口条 发表于 2016-4-7 18:38
就是因为这类文章,马督工被“少年中国YCA”捧为上宾,以为他是个主席粉,结果没想到他是个缓则,想想那群 ...
看你的ID我也想笑,还有清真毛肚没?
就是因为这类文章,马督工被“少年中国YCA”捧为上宾,以为他是个主席粉,结果没想到他是个缓则,想想那群 ...
督工是标准工业党吧?对他来说,谁想,谁有能力在当时中国搞工业化,他就会支持谁,与左右无关
剩余的劳动力用来翻地,我也是醉了。
彻底忘了深耕深翻的梗了?
生土能种出万斤粮,怕毛。
大炮和黄油是一回事,也就是说邓时代也可以只要大炮不要黄油,可是邓就是敢判定今后几十年无大战,高下立判。
回回 发表于 2016-4-7 18:57
剩余的劳动力用来翻地,我也是醉了。
彻底忘了深耕深翻的梗了?
生土能种出万斤粮,怕毛。
狗肉汤灌山药亩产120万斤,怕毛,粮食大大的有
回回 发表于 2016-4-7 18:58
大炮和黄油是一回事,也就是说邓时代也可以只要大炮不要黄油,可是邓就是敢判定今后几十年无大战,高下立判 ...
看懂了文章没?在工业时代,大炮和黄油是一回事,想要黄油就得要大炮,想要大炮也能有黄油。没有大炮还想要黄油,做梦

至于邓“敢判定今后几十年无大战”,呵呵,海湾战争空地一体战一来直接吓傻 ----- 连应对的措施都没有
我们的潜力挖掘得最多,那未来怎么办?看数据,越南平均亩产也很高呀,买的化肥?
长城山寨 发表于 2016-4-7 19:13
看懂了文章没?在工业时代,大炮和黄油是一回事,想要黄油就得要大炮,想要大炮也能有黄油。没有大炮还想 ...
中国啥时被
海湾战争空地一体战一来直接吓傻
?海湾战争只不过是对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启迪,中国在90年代军费一直为大幅上涨,差距最大的是80年代,那时都没吓傻,你就想在 逐步追赶中的90年代让中国吓傻?
没有能力保卫自己的领土说什么经济?苏联美国还是敌人,中国要搞经济分分钟死
gxnnjy 发表于 2016-4-7 19:58
中国啥时被?海湾战争只不过是对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启迪,中国在90年代军费一直为大幅上涨,差距最大的是8 ...
当时中国还抱着自二战和朝鲜越南战场得来的经验作为训练指针,基本上就是先轰炸然后坦克突击步炮协同,但事实却是战争已经从地面战场单纯的火力输出的二维战场变成了太空+空+陆+电磁的现代化战争模式。二维空间和四维空间,差距基本上是一个时代。海湾战争在观念上完全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战术思维方式,让我们被迫投入现代战争和军事的思维中去,为此一大批传统守旧的指挥官被撤换,一大批年轻有文化、有知识的指挥官被提拔,并且开始了军队内部的大改革。
有没有人注意到,苏联化肥产量长期世界第一,但在苏联体制下粮食一直不能自给,直到变成俄罗斯。这说明什么原因?
回回 发表于 2016-4-7 18:58
大炮和黄油是一回事,也就是说邓时代也可以只要大炮不要黄油,可是邓就是敢判定今后几十年无大战,高下立判 ...

邓时代中国已经初步实现工业化,如果把邓放在同时代的印度、黑非洲,或者1949年的中国,他还有本领搞同样的改革开放,那才是高下立判。
邓时代中国已经初步实现工业化,如果把邓放在同时代的印度、黑非洲,或者1949年的中国,他还有本领搞同 ...
说些不可能的东西,还高下立判?如果有什么用。

长城山寨 发表于 2016-4-7 20:30
当时中国还抱着自二战和朝鲜越南战场得来的经验作为训练指针,基本上就是先轰炸然后坦克突击步炮协同,但 ...


也没必要过分夸大海湾战争的意义。
海湾战争尤其严重的特殊性,比如沙漠地形,阿拉伯国家的渣渣战力,世界各国一边倒地孤立等等,所以不能轻易照搬其经验教训。

这可以对比10多年前的越南战争,假如1991年把伊拉克的全套武器搬到越南,全部换成越南人来打仗,同时中国和苏联等国也同样大力支援越南,你认为战争结局与真正越南战争会有很大的差异吗?
长城山寨 发表于 2016-4-7 20:30
当时中国还抱着自二战和朝鲜越南战场得来的经验作为训练指针,基本上就是先轰炸然后坦克突击步炮协同,但 ...


也没必要过分夸大海湾战争的意义。
海湾战争尤其严重的特殊性,比如沙漠地形,阿拉伯国家的渣渣战力,世界各国一边倒地孤立等等,所以不能轻易照搬其经验教训。

这可以对比10多年前的越南战争,假如1991年把伊拉克的全套武器搬到越南,全部换成越南人来打仗,同时中国和苏联等国也同样大力支援越南,你认为战争结局与真正越南战争会有很大的差异吗?
火锅店 发表于 2016-4-7 20:46
也没必要过分夸大海湾战争的意义。

这可以对比10多年前的越南战争,假如1991年把伊拉克的全套武器搬 ...
天时,地利,人和

地缘政治三要素
长城山寨 发表于 2016-4-7 20:47
天时,地利,人和

地缘政治三要素
没错,我上面补充了:
海湾战争有其严重的特殊性,比如沙漠地形,伊拉克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的渣渣战力,伊拉克遭到世界各国一边倒地孤立等等,所以不能轻易照搬其经验教训。

火锅店 发表于 2016-4-7 20:50
没错,我上面补充了:
海湾战争有其严重的特殊性,比如沙漠地形,伊拉克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的渣渣战力, ...
复杂地形,经济实力,工业实力,社会动员,组织,后勤。。。。。那是在武器不存在代差的情况下才有用的

一旦武器存在代差,这些都不顶事

而在海湾战争时,中国的武器装备硬件上甚至不如伊拉克,已经存在代差了
长城山寨 发表于 2016-4-7 20:53
复杂地形,经济实力,工业实力,社会动员,组织,后勤。。。。。那是在武器不存在代差的情况下才有用的
...
仅仅从技术方面来讲,越南战争期间越军与美军的技术差距,应该大于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与美军差距吧?

参见帖子:

为什么20世纪60-70年代苏联对越南和阿拉伯国家的防空武器援助明显亲疏有别?
http://lt.cjdby.net/thread-1983389-1-1.html
中国啥时被?海湾战争只不过是对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启迪,中国在90年代军费一直为大幅上涨,差距最大的是8 ...
八十年代和米帝是在合伙坑毛子呢,又哪知道怕,银河号,台海危机,炸馆……最后,中堂大人还要去花生屯给人家消气
长城山寨 发表于 2016-4-7 20:53
复杂地形,经济实力,工业实力,社会动员,组织,后勤。。。。。那是在武器不存在代差的情况下才有用的
...

仅仅从防空导弹来看,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的装备先不说。

越战期间越军一直使用的是苏制萨姆-2,其状况参见我以前在本论坛的回帖:

萨姆-2是1957年定型,但是60-70年代交付给越军的导弹,基本没有做大的改进,都是其老式型号,甚至过了保质期的。有大量记录表明,越军使用的相当一部分导弹是过期老化的装备,甚至发射后就掉落下来,发生误伤己方军民的事故。上世纪90年代有本记录中国抗美援越的书籍《秘密出兵亚热带丛林》,里面有不少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考虑到苏联担心泄密给中国等情况,甚至不排除这些老式装备还进一步被动手脚的可能。

相反,美军的F4、F105、B52是XX年定型,但这仅仅是平台而已,这期间随着美国航空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其机载设备和武器一直不断得到更新。像1972年参加空袭北越的B-52,与50年代试飞的B-52,性能差十万八千里吧?以美国人的行事方式,你认为他们会长期使用定型时技术水平的装备吗?
而且就算是在战争期间,美军凭借其先进强大的科技,还不断根据战场反馈情况,而不断改进自身的装备。对越军来说,那就全凭苏联是否愿意恩赐了!

火锅店 发表于 2016-4-7 20:59
仅仅从技术方面来讲,越南战争期间越军与美军的技术差距,应该大于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与美军差距吧?

...
我觉得是小于
越南战场的制电磁权刚刚起步,很粗糙,所以基本还是 空+地 争夺,不存在武器的代差,
伊拉克战场上制电磁权已经成熟,再加上卫星,已经是太空+空+地+电磁

美军基本上相当于降维打击了
76年生活水平不如57年,看来76年化肥比57年少了。
长城山寨 发表于 2016-4-7 21:04
我觉得是小于
越南战场的制电磁权刚刚起步,很粗糙,所以基本还是 空+地 争夺,不存在武器的代差,
伊 ...
参见我22楼回复,萨姆-2是战后第一代防空导弹,并且越军手中的一直就没有怎么改进;而美军F-4是战后第几代战斗机?并且一直在不断技术改进,其技术始终保持世界最先进水平,还没有代差?

越战期间的空战,越军米格-17、米格-21与美军F-4,又有没有代差?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严格来说,越战期间越军的萨姆-2应该说还算不上防空的主力,所取得的战果其实也并不算多。
当时越军防空的主力武器主要还是各种100/85/57/37毫米高炮和14.5/12.7毫米高射机枪,基本上都是苏联50年代初甚至二战期间技术。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严格来说,越战期间越军的萨姆-2应该说还算不上防空的主力,所取得的战果其实也并不算多。
当时越军防空的主力武器主要还是各种100/85/57/37毫米高炮和14.5/12.7毫米高射机枪,基本上都是苏联50年代初甚至二战期间技术。
Kuroko_S 发表于 2016-4-7 21:06
76年生活水平不如57年,看来76年化肥比57年少了。
57年人口6.5亿,人均寿命57岁,
76年人口9亿,人均寿命65岁

76年生活水平不如57年,反而人越来越多,活的越来越长,你觉得可能不?
也没必要过分夸大海湾战争的意义。
海湾战争尤其严重的特殊性,比如沙漠地形,阿拉伯国家的渣渣战力, ...
可以类比1999北约轰炸南联盟,那时候的北约比1990年更厉害,然而南军基本没掉血
火锅店 发表于 2016-4-7 21:07
参见我22楼回复,萨姆-2是战后第一代防空导弹,并且越军手中的一直就没有怎么改进;而美军F-4是战后第几 ...
不光是武器的代差,更是科技的代差

说白了,哪怕越军有F-4 ,美军啥飞机都没有只有卫星+导弹+制电磁权,一样能灭越军

就和大刀长矛去打三八大盖一样,有代差
但是三八大盖和加兰德就没有代差,都是热兵器
冠军小子 发表于 2016-4-7 21:20
可以类比1999北约轰炸南联盟,那时候的北约比1990年更厉害,然而南军基本没掉血
客观来说,当时南联盟军队的防空作战,除了伪装隐蔽效果还不错外,对空作战基本是一面倒,除了一架F-117和F-16的战果可以证实外,对北约飞机造成的损失微乎其微,与越南战争期间完全不能相比。

当然,当时南联盟除了本身国家小外,也是被多年制裁孤立,即使部分先进装备,战斗力也严重削弱。记得有传言,这期间俄罗斯想以人道主义救援的名义,给南联盟运送一些先进装备,但是因为陆地通道要通过匈牙利等国,所以也悲剧了
长城山寨 发表于 2016-4-7 21:18
57年人口6.5亿,人均寿命57岁,
76年人口9亿,人均寿命65岁
活的长是医疗卫生的发展,和生活水平关系不大。

到了76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居然还不如57年。若就实际消费量而言,全国平均每人每年消费的主要消费品,1978年与1957年相比,除猪肉与食糖略有增加外,粮食由203.06公斤降到195.46公斤,食用植物油由2.42公斤降到1.60公斤,牛羊肉由1.11公斤降到0.75公斤,家禽由0.50公斤降到0.44公斤,水产品由4.34公斤降到3.42公斤。

居住条件恶化。1978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仅为3.6平方米,低于1952年的4.5平方米。农村居民平均每人使用房屋面积,1978年为10.17平方米,比1957年少1.13平方米。在生活服务条件上,每万人拥有的零售商业、饮食、服务网点及其从业人员,1957年分别为41.81个,117.17人,到1978年则减少到13.04个,63.14人。


长城山寨 发表于 2016-4-7 21:22
不光是武器的代差,更是科技的代差

说白了,哪怕越军有F-4 ,美军啥飞机都没有只有卫星+导弹+制电磁权 ...


你前面的回复,多少还能让人看懂!
但你这个回帖这理论是在高深莫测,我实在没有看懂啊!!!
   
    哪怕越军有F-4 ,美军啥飞机都没有只有卫星+导弹+制电磁权,一样能灭越军
                        ----这是什么意思?什么烂七八糟的?现实中的越南战争是美军既拥有F-4,也拥有卫星+导弹+制电磁权,但是也没能做到灭越军啊!!!

还有,都是热兵器就不存在代差了?那为什么战后各国主战坦克、战斗机、防空导弹、空空导弹都被分为XX代呢?
长城山寨 发表于 2016-4-7 21:22
不光是武器的代差,更是科技的代差

说白了,哪怕越军有F-4 ,美军啥飞机都没有只有卫星+导弹+制电磁权 ...


你前面的回复,多少还能让人看懂!
但你这个回帖这理论是在高深莫测,我实在没有看懂啊!!!
   
    哪怕越军有F-4 ,美军啥飞机都没有只有卫星+导弹+制电磁权,一样能灭越军
                        ----这是什么意思?什么烂七八糟的?现实中的越南战争是美军既拥有F-4,也拥有卫星+导弹+制电磁权,但是也没能做到灭越军啊!!!

还有,都是热兵器就不存在代差了?那为什么战后各国主战坦克、战斗机、防空导弹、空空导弹都被分为XX代呢?
有没有人注意到,苏联化肥产量长期世界第一,但在苏联体制下粮食一直不能自给,直到变成俄罗斯。这说明什么 ...
给数据,谢谢。别张口就来。苏联的化肥产量,我对这个数据也不晓得,正好你主张了那就举个证吧。
1925年,嗯,据说苏联粮食大丰收,据说那年苏联的粮食产量0.75亿吨,据说那年苏联的人口1.4亿,据说那年苏联人均是500公斤,据说平均400公斤那就妥了基本只有撑死没饿死了。
嗯,你还想听什么据说?
虽然我就拿出来一年,但是对于抽那句话“在苏联体制下粮食一直不能自给”,足够了。
当然,你可以改口的,改成大部分时间都不能自给。
Kuroko_S 发表于 2016-4-7 21:28
活的长是医疗卫生的发展,和生活水平关系不大。

到了76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居然还不如57年。若就实际 ...
医疗的发展算不算社会的发展?

治不好血吸虫,结核病、乙型肝炎,多吃二斤猪肉还是要挂
呵呵某些人 发表于 2016-4-7 21:35
给数据,谢谢。别张口就来。苏联的化肥产量,我对这个数据也不晓得,正好你主张了那就举个证吧。
1925年 ...

1925年,新经济政策时期,你拿这个来做标准?你怎么不拿1921年、1932年、1947年来作为标准呢?你觉得有几个只有撑死没饿死的?

我还就不改口。苏联体制粮食一直不能自给,你能怎么的?
活的长是医疗卫生的发展,和生活水平关系不大。

到了76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居然还不如57年。若就实际 ...
把你扔到索马里,各种常备药给你备足了,满足了你的那句“活得长是医疗卫生的发展”,按理论来讲你能活七十多岁。
不过按照谁主张谁举证,你要不去索马里活一个七十多岁给我们大伙看看?就为了证明你说的话不是无的放矢信口开河的。
当然,你可以不证明。
太祖时代根本就不是所谓为了工业搞剪刀差,纯属杀鸡取卵。剪刀差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自然经济解体而形成的农村市场,以及农业剩余的产生和积累。太祖时代农村大搞统购统销,强行征粮后老百姓手里的粮食连糊口都不够,怎么进行商品交换?全国粮食商品率平均连10%都没有,直接从刚有苗头的商品经济退回小农经济。
客观来说,当时南联盟军队的防空作战,除了伪装隐蔽效果还不错外,对空作战基本是一面倒,除了一架F-117 ...
南联盟那种情况,空军最好的选择就是避免升空,飞龙骑脸怎么赢?
俄军抢占了普利什蒂纳机场,不过还是怂了

yzykopa 发表于 2016-4-7 20:40
说些不可能的东西,还高下立判?如果有什么用。



说的是,邓的改革开放是基于初级工业化的,没有这个基础,改什么?
yzykopa 发表于 2016-4-7 20:40
说些不可能的东西,还高下立判?如果有什么用。



说的是,邓的改革开放是基于初级工业化的,没有这个基础,改什么?
1925年,新经济政策时期,你拿这个来做标准?你怎么不拿1921年、1932年、1947年来作为标准呢?你觉得有 ...
不能怎么滴啊?
抽你几下,你就挨着呗。
反正我就揪着这一点往死里抽了,你当然也可以死鸭子嘴硬就生扛呗。
我呢,就是过个嘴瘾,你呢,就忍着呗。
网上也就是个嘴炮罢了,过过瘾。
不然还能咋地?信砍啊还!你乐意我还不乐意呢。
都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