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功名人士免税估算及明朝税收讨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52:54


本次估算主要估计明朝有功名的人大概有多少土地可以免税
查资料得到的大概是进士可以有2000亩免税,举人为400亩,秀才为80亩。
明朝科举3年一次,每次录取大约300人。平均来说,每年录取100人,如果中进士后还能活25年,那明朝一般情况下全国会有2500名进士(这个大概也是七品以上官员的数量了)
举人情况稍微复杂一些。大一些的省如南直隶,每科录取120-130,小一些的省,比如说江西省每年录取90人。明朝有13个省,每科大概有1300左右的举人。再多算一些平均下来每年大概有500举人吧。如果中举之后平均活30年的话,那明朝通常会有15000举人。
秀才人数不好估算。但通常每次乡试都有2000人,考虑到一部分人没资格参与乡试,那平均下来一个省应该有5000人。13个省再算上其它地方大约会有70000人。
那么
进士免税的田地为2500*2000=500万亩
举人免税15000*400=600万亩
秀才免税7万*80=560万亩。
总计500万+600万+560万=1660万亩。
明朝大概有9亿亩的耕地,士绅们占其中有1660万亩,占所有耕地的54份之一强。如果士绅们没有刻意偷税的话,这点田地其实不会对明朝政府构成冲击。

从明朝的农业税来看,从宣德时期时明朝的农业税大概是2700万石,万历六年时的农业税大致是2670万石,跟明初差不多。
现在的问题是万历六年时期的农业税是怎么征收的?对没功名的人有多大程度上增加本上由有功名的人所缴纳的粮税?



本次估算主要估计明朝有功名的人大概有多少土地可以免税
查资料得到的大概是进士可以有2000亩免税,举人为400亩,秀才为80亩。
明朝科举3年一次,每次录取大约300人。平均来说,每年录取100人,如果中进士后还能活25年,那明朝一般情况下全国会有2500名进士(这个大概也是七品以上官员的数量了)
举人情况稍微复杂一些。大一些的省如南直隶,每科录取120-130,小一些的省,比如说江西省每年录取90人。明朝有13个省,每科大概有1300左右的举人。再多算一些平均下来每年大概有500举人吧。如果中举之后平均活30年的话,那明朝通常会有15000举人。
秀才人数不好估算。但通常每次乡试都有2000人,考虑到一部分人没资格参与乡试,那平均下来一个省应该有5000人。13个省再算上其它地方大约会有70000人。
那么
进士免税的田地为2500*2000=500万亩
举人免税15000*400=600万亩
秀才免税7万*80=560万亩。
总计500万+600万+560万=1660万亩。
明朝大概有9亿亩的耕地,士绅们占其中有1660万亩,占所有耕地的54份之一强。如果士绅们没有刻意偷税的话,这点田地其实不会对明朝政府构成冲击。

从明朝的农业税来看,从宣德时期时明朝的农业税大概是2700万石,万历六年时的农业税大致是2670万石,跟明初差不多。
现在的问题是万历六年时期的农业税是怎么征收的?对没功名的人有多大程度上增加本上由有功名的人所缴纳的粮税?

古代一直有酸秀才之说,也就是说,古代秀才不一定很有钱。
再考虑到明朝平均一亩地大概不到征1升的粮食,算他每亩地收税0.06两银子好了。如果秀才有80亩免税的话,一年算两季,那每年应该有9两银子。如果很多人投献的话,比如说在240亩的样子,那秀才单单是偷税就有27两银子,再算上自家肯定也有些田地,那秀才一年下来几十两银子没问题,这个虽然称不上富裕,但也不至于穷酸。
由此可见,秀才就算有免税,应该也不会有很多人来投献。
明朝税收的最大问题是收不上来商税。相比要看天时地利的农税,商税是非常稳定和庞大的税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商税在理论上讲只会越收越多。
一个小小的海商郑芝龙,凭借半商半匪的家族式利益集团就能垄断海贸,逼海商缴纳保护费,可以说是日进斗金。如果明朝能建立起一支有效的海上力量,有比较完善的商业税体制,光海上贸易这一块每年的税收就能倍于农税。也不至于到后期不断从土地上加税,弄成恶性循环。

如果明朝士绅免税是有限额的,那么应该不会导致国家财政危机,现在有些说法是明朝士绅根本不交税,农税全由平民出,导致平民破产,最后国家也破产。但是一直想不通明朝为什么会制定这么脑残的税收政策,所以应该还是有免税限制的,看来问题是出在偷税漏税上了,古代政府不下乡,收税都有地方乡绅办理,那么乡绅自己逃税就不可避免了。


還有皇族,貴戚和宦官呢?光姓朱的就有二十幾萬。還有士紳的地也沒有這麼少,著名的徐謙一個人就有40幾萬畝地。

還有皇族,貴戚和宦官呢?光姓朱的就有二十幾萬。還有士紳的地也沒有這麼少,著名的徐謙一個人就有40幾萬畝地。
禁止通行 发表于 2016-8-4 23:07
如果明朝士绅免税是有限额的,那么应该不会导致国家财政危机,现在有些说法是明朝士绅根本不交税,农税全由 ...
不是不交稅,是把稅收轉嫁到農民身上。農民除了地租外還要教人頭稅和服勞役。壓力山大的不造反才怪呢。
Manx 发表于 2016-8-5 10:31
不是不交稅,是把稅收轉嫁到農民身上。農民除了地租外還要教人頭稅和服勞役。壓力山大的不造反才怪呢。
如何转嫁到农民身上?地是你家的,让我替你缴税,农民也不是傻子,不会告官吗?
秀才不算士,

禁止通行 发表于 2016-8-5 11:31
如何转嫁到农民身上?地是你家的,让我替你缴税,农民也不是傻子,不会告官吗?


很简单,与官府勾结,采取飞转田赋的办法将赋税转嫁给农民身上。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指定普通农户当大户粮长。按照规定,大户粮长无法收齐田赋,只能自己承担,并自己掏钱送往南京和北京。至于告官,官官相护,怎么告?由于明朝官员收入较低,土豪地主往往可以通过收买官员免除自己的赋税,毕竟明朝像海瑞这样的清官是很少的。还有明朝有一个黄册制度,将各地人口、田地和资源情况统一登记、造册,作为缴纳赋税的凭据。但是土豪地主与官员勾结后,官员在这上面造假,用劣质纸张制造黄册,使得黄册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纸张损坏而无端消失。另外官员们干脆在黄册登记之初造假,把土豪地主登记为贫民,而把贫民登记为地主,结果赋税责任都落到贫民身上,造成大量贫民逃亡。贫民逃亡后,官员们干脆把去年的黄册再原样抄一遍,送上去凑数,结果几十年下来,内容居然一模一样,竟然出现全县内人口皆百岁老人这样的咄咄怪事。之所以官员敢这么干,主要是朱元璋死后,没有一个皇帝认真核查黄册内容的真实性,也没有派人认真调查各地人口、田地、资源的实际情况,给不法官员和地主钻了空子。还有就是有功名的人免税的情况,本来明朝法律明确规定,有功名之人不用交杂税,但皇粮国税是要交的。但是很多官员和土豪地主钻空子,利用皇帝没有派人认真调查的漏洞,连一切税负都给免掉了。
禁止通行 发表于 2016-8-5 11:31
如何转嫁到农民身上?地是你家的,让我替你缴税,农民也不是傻子,不会告官吗?


很简单,与官府勾结,采取飞转田赋的办法将赋税转嫁给农民身上。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指定普通农户当大户粮长。按照规定,大户粮长无法收齐田赋,只能自己承担,并自己掏钱送往南京和北京。至于告官,官官相护,怎么告?由于明朝官员收入较低,土豪地主往往可以通过收买官员免除自己的赋税,毕竟明朝像海瑞这样的清官是很少的。还有明朝有一个黄册制度,将各地人口、田地和资源情况统一登记、造册,作为缴纳赋税的凭据。但是土豪地主与官员勾结后,官员在这上面造假,用劣质纸张制造黄册,使得黄册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纸张损坏而无端消失。另外官员们干脆在黄册登记之初造假,把土豪地主登记为贫民,而把贫民登记为地主,结果赋税责任都落到贫民身上,造成大量贫民逃亡。贫民逃亡后,官员们干脆把去年的黄册再原样抄一遍,送上去凑数,结果几十年下来,内容居然一模一样,竟然出现全县内人口皆百岁老人这样的咄咄怪事。之所以官员敢这么干,主要是朱元璋死后,没有一个皇帝认真核查黄册内容的真实性,也没有派人认真调查各地人口、田地、资源的实际情况,给不法官员和地主钻了空子。还有就是有功名的人免税的情况,本来明朝法律明确规定,有功名之人不用交杂税,但皇粮国税是要交的。但是很多官员和土豪地主钻空子,利用皇帝没有派人认真调查的漏洞,连一切税负都给免掉了。
只是理论而已 实际上 免税的田产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