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漫谈游击与反游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2:04:40
  
[center]漫谈游击与反游击[/center]
[center]超大:JC-renfeng[/center]
 
 
  谨以此文献给反美志士拉登、有志于献身恐怖主义事业以及从事于反恐事业的各国政府与组织。
  
  游击战等低强度战争自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以来,从50年代又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就是越南战争和阿富汗十年游击战争……而近年来,恐怖主义也成为国际社会新的课题……本文就是对游击战与反游击涉及的一些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展开讨论……
  
  
    游击战的胜利的标准
  
  什么是游击战胜利的标准,是我们首先要讨论的问题……我们知道,之所以要进行游击战,就是因为敌人过于强大,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不能或者难以和敌人进行正面作战……只好避开敌人主力,挑选敌人薄弱之处下手,不断打击敌人……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但凭借游击战的力量,想取得正规作战的胜利显然是不现实的……个人认为,游击战更多的是信仰,意识形态和意志的较量……游击战的首要目标应该是生存,然后才是打击敌人,生存比打击敌人更为重要……纵观20世纪,单纯的或者缺乏正面战场配合的游击战争,重要的是如何在敌占区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之所以要不断的打击敌人,则是提示有这样一只不断反抗的武装力量的存在,唤醒民众的意识,等到形势发生变化时,可以转化为正规武装力量,甚至直接接管政权……比如,我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就是转化成为正规的武装力量……而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则是接管政权……也就是说,单纯的游击战的胜利标准与正规军事斗争的胜利标准不同,不是歼灭了多少敌人,摧毁了多少装备,占领了某某地域……而是生存下来,保持斗争,等形势变化时转化为正规武装力量和接管政权是游击战的胜利标准……换句简单点的话来说,单纯的游击战坚持就是胜利……
  
  而对于配合正面战场的敌后游击战来说,他的作战目的应该是为正面战场的友军提供情报,并配合正面战场进行作战行动,诸如破坏敌人后勤补给线,暗杀,对兵站,通讯枢纽,指挥部等进行袭击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关键在于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行动……当正面战场的友军并没有行动时,除了提供情报等辅助性工作以外,应尽量减少军事行动,保持实力……
  
    游击战是如何运作的
  
  往往的我们提到游击战,总是关注于某月某日在何地进行了袭击,造成了多少伤亡……我们更重视游击战的军事斗争……可是,游击战的军事斗争并不是游击战的全部……组织进行游击战是一场相当复杂的……他几乎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外交,谍报等等……游击战的军事斗争,就是好比树上开的绚烂的花朵,但是这些绚烂的花朵确是需要深入地下的根茎吸收养分,绿叶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树干枝条进行结构支撑,运输养分养料等……只有有了这些东西,才会有绚烂的花朵……仅仅重视游击战的军事斗争,那是完全不懂得游击战的运作方式……敌后游击作战恐怕是所有军事行动中涉及范围最广的作战行动……因为它需要游击队自己控制群众,建立起信仰,来获取更广泛的群众支持,必要时还要辅以经济改革,这样才可从群众之中获取补给,资金,人员等游击队持续作战所必需的……游击队需要自己建立获取资金物资的渠道,需要自己对的军事力量进行后勤补给,支持作战行动,甚至要自己生产武器装备……在作战行动结束后,如果有牺牲还要进行补偿,伤员需要治疗。。。为了与敌人进行斗争,需要掌握确切的情报,建立自己情报系统……与敌人斗争时还需要接触各种势力,团结更多的抵抗力量,这时候外交也是重要的……游击战涉及的范围往往很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外交谍报,无所不包,几乎是一个组织健全的以军事抵抗为主要目的小社会……军事行动虽然最引人注目,但是他不过游击战组织的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已,水下的部分才更是惊人。
  
  由于游击作战几乎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所以经过长时期斗争而坚持下来的组织往往十分坚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游击战争为组织储备了大量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种领域的人才,这些人才往往是具有坚定的意志,在各方面的经验丰富,这为游击队接管政权建立正规化军队作了人才储备。这也是为什么在占领军撤退之后,游击队组织往往能够比较顺利的接管政权,迅速的建立起正规化军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控制住混乱局势的原因(当然这会打上相当强烈的意识形态烙印)。游击战涉及的领域极为广阔,所以往往为以后接管政权,建立军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抗日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都是如此。
  
    展开游击战所需要的必要因素
  
  到底需要的什么因素才能展开游击战呢?个人认为要想展开游击战至少需要5点客观和主观因素:那就是具有坚定信仰的骨干力量,民众的支持,敌人统治力量的薄弱,有力的地理环境和外部势力的支援。其中又以前两点更为重要。而且这些因素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作用的。
  
    具有坚定信仰的骨干力量

  游击战组织中最活跃,最坚定的,最具有战斗力的核心力量。这种力量首先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武装起来,这个信念应该在本国民众中获得最广泛的支持,民众可为此信念服务,献出自己的财产,亲人,乃至于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组织往往是外来者或者是群众中少数佼佼者组成。比如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核心力量是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万里长征锤炼出来的精英红军。而越南战争中,则是源源不断地从胡志明小道进入南越的经过我国训练的,经过抗法战争考验的北越的正规军战士。而阿富汗战争中也有经过某些超级大国支持的国外伊斯兰武装和当地佼佼者组成。就是车臣抵抗力量也少不了许多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外国雇佣。这样的骨干力量除了坚定的信念以外,还要具有许多专业技能。
  
  诸如:
  政工人员:  拥有最坚定的信念。信念的传播者。不断传播并发展更多的人加入游击队组织,或者成为游击队的同情者支持者。负责为游击队建立谍报系统,在控制区内或者控制群众之间建立基层政权。
  军事指挥官:  或者被称为游击队队长。这样的人才具有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对游击队的军事行动负责,领导游击队的军事行动。
  狙击手,爆破手,全能战士等专业士兵:  这些人将是游击队的骨干力量,除了在作战行动中发挥核心作用以外,还需要学会训练游击队从当地群众中招募的新战士。这些战士将是游击队与当地群众联系的桥梁,成为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的保证。
  军械员,武器专家:  游击队往往难以获得充足的武器装备,所以必须从多种渠道获取,拥有一定的武器维护能力,甚至拥有一些武器生产能力是必需的。
  
    民众的支持

  民众的支持是游击队存在的前提。之所以游击队能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自由的袭击敌人薄弱之处,关键在于游击队拥有民众的支持。民众的支持是游击队存在的基础,只有游击队和民众之间象水中的鱼一样,游击队才能够生存下去。脱离了群众的游击队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
  游击队可从群众中获取粮食,衣物,物资,资金等补给,还可从民众中获得兵员的补充。这些都是游击队保持长期作战所必需的。群众可为游击队提供掩护,情报,为游击队安置伤员,甚至参加一些辅助性的军事行动,比如说运输弹药,担架队等等。所以说,游击队是离不开群众的。如果离开了群众,游击队就像离开了水的鱼一样,干涸而死。
  
  所以说,游击队必须根植于群众。如何与群众联系的更紧密,是游击队必须考虑的课题。由于骨干力量往往不一定是当地自发产生的。所以如何容于当地群众之中是必要的。通过招收当地兵员进入游击队,通过建立基层组织,通过宣传信念来争取更多的同情者支持者,通过恐怖行动来威吓不坚定分子,坚决打击与敌人合作的敌对分子。通过这些手段,来争强游击队骨干力量与群众的联系,清除与占领军的合作者。宗教当然也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像阿富汗战争和现在的伊拉克局势不稳,都和宗教的关系密不可分。我们可以发现凡是进行的比较成功的游击战争,往往的总有其一个能够团结最具战斗力一部分人的信仰存在。共产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都20 世纪游击战争中支持其战斗的信仰。而如果仅仅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或者模糊的理念往往不能团结大多数群众,而游击战也往往进行的并不顺利,缺乏信仰的游击队,并不可怕,只能成为流寇或者犯罪集团。除了上述手段,必要的时候,还应该通过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来完成目的,比如进行土地改革等等。信念宗教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是如果还同时能够获取实实在在的利益的话,相信效果会更好。实行社会改革是信仰信念进行的实践。而在许多地方,对于许多人来说,实际的利益比虚无缥缈的信仰更能拨动的人的心弦。
  
  但是有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游击队往往不能同时获得所有人的支持,尤其是进行社会改革的话,往往或损害某些人的利益,从而使其站在对立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首先,游击战必须团结尽可能多的阶级和力量,至少也应使其保持中立。如果必须损害某些人的利益的话,那么就需要在这两个阶层之间选择一个最有力量的。而个人认为,在一个社会中最具有战斗力,最具革命性的将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群众,谁完全掌握了这个阶层的力量,将具有颠覆整个社会的力量。而这个阶层由于处在最底层,生活困苦,所以最具有变革的愿望,而由于生活的困苦,使其吃苦耐劳,意志更加坚定,在遭受重大挫折和形式不利的情况下的情况下能够坚持战斗(因为本来也没什么),不怕牺牲。简单点说,就是越穷越革命。而这个阶层也更纯朴,这个阶层也更容易被打动。所以,这个阶层是游击队必须掌握的力量。与其他阶层相比,这个阶层的力量虽然强大,但是却是隐藏着的,因为它没有诸如军队,警察,法院等暴力组织来维持自己的利益,这个阶层需要组织起来,武装起来,才可发挥的这个阶层的力量。如何激发这个阶层的热情和战斗力,如何把这个阶层为己所用,如何把这个阶层武装起来则是游击队需要考虑的问题。
  
  而对于占领军来说,往往更倾向于单纯的使用军力力量来消灭游击队,在这方面占领军就处于劣势了。或者由于意识形态的关系,占领军往往和掌握一些掌握实权的阶层合作。或者占领军更希望与一些处于较弱的群体进行合作。因为这样的群体由于在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往往具有更迫切的借用占领军力量的愿望,从而可在控制住局势之后,占领军可获得更多的利益。比如越南战争中,美国扶植起来的阮文绍政府就相当的软弱。所以,占领军在这方面往往处于劣势。这是游击队的最强点,也是游击队的命门。是否获得群众支持将是决定游击队能否长期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
  
    敌人统治力量的薄弱
  
  敌人统治力量的薄弱将使得游击队更好的生存下去,这个统治力量的强与弱是相对而言的。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地形的影响。如果地形过于复杂,那么就需要增加更多的兵力,如果地形较为单一,那么较少的兵力就能完全控制。如果对游击队支持或者同情的群众较多,也就是群众基础较好,那么敌人就需要增加更多的力量。如果群众基础不好,或者游击队与群众联系并不紧密,那么较少的兵力同样可以控制局势。比如,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牵制等诸多原因,日本军在控制区内兵力有限,不能做到完全控制,仅仅能对某些城市,县城,交通要道,交通线做到有效控制。在各个控制要点之间往往留有过多的空隙。使得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可在各个空隙之中活动自如。
  
  除了占领军本身的兵力以外,与占领军合作的阶层,建立的政权同样是属于敌人的统治力量。对于游击队来说这个政权的强大甚至比占领军的强大威胁更大,这个政权强大的标志在于这个政权是否获得民心。而游击队与敌人周旋的本钱就是民心。如果社会繁荣,民心安定,那么游击队和抵抗力量也没有戏可唱了。比如,建国以后,各地土匪和国民党支持的各种反动势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基本平定。清军入关以后,由于执行了较为正确的政策,所以天地会,白莲教等抵抗力量,虽然保持着存在,但是也难以掀起风浪。
  
  所以说,游击队要想生存下去,还需要冀望于敌人所选定合作的对象难以获得民心,统治力量薄弱。或者挑选统治力量薄弱的地区发展。
  
    地理环境
  
  在以往的游击战中,地理环境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在以往的战争中,占领军往往更加重视人口聚集的城镇,在这些地方,统治力量更为强大……游击队往往被挤到人烟稀少,或者发展水平有限的地区发展……而有利的地理环境更便于游击队的存在……在这样的环境中,游击队应该可以获得食物,饮水或者其他简单的必需品,可以在少量的补给下在野外生活达几个月之久。熟悉环境的当地人可在这种环境中行动自如,而限制了拥有大量先进重型武器敌人。环境应该是我们的朋友,而是占领军的敌人。
  但是当环境保持中立,或者成为敌人的朋友的时候,就可怕了。比如东北抗联的失败,就是在缺乏给养的冬季被拥有充足后勤补给的敌人不断打击下被摧毁的。而且环境的复杂程度是和占领军的兵力多少有很大关系。如果环境过于复杂,那么占领军就需要更多的兵力。而对于比较适合兵力机动,视野开阔的地域来说,技术水平较高,重装备较多在军事上处于优势地位占领军只需要较少的兵力即可控制。而要想控制复杂地形,则需要更多的兵力。而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侦察技术与机动能力的提高,也大大增强了现代军队控制复杂地形的能力。比如,美军在阿富汗就是以极少的兵力控制了广大的地域,完全压制了塔利班武装力量与恐怖分子。在今天,也许除了在热带雨林等极为复杂的地形可以阻碍拥有技术优势的占领军。也就是说,地形优势被技术大大的削弱了。
  
    外部势力的支援
  
  虽然游击队可以从民众中获取资金物资等补给,可以从民众中获得兵员,拥有长期作战的能力。但是,外部势力的支援也是重要的,有些东西,往往被占领军严格控制。比如武器,医药,资金,粮食等等。而由于民众的局限性,在战争初期往往缺乏拥有足够作战经验的骨干力量,而某些技术性的装备游击队也不能自给自足。所以,外部势力的支持往往十分重要。历数历次战争,几乎每一场轰轰烈烈的游击战中都有背后力量或明或暗的介入。
  比如我党领导抗日队伍往往得到国民党政府、美国的援助;越南战争中,不断派遣正规军通过胡志明小道进入南越的北越则受到我国和苏联的支持;阿富汗游击队则是受到伊斯兰世界和美国的支持;就是并不成气候的车臣反政府武装也不能排除外部势力的介入。而缺乏足够外部力量支援的游击队,往往缺乏足够的活力与生命力。缺乏足够的外部力量支持,是东北抗日联军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反游击
  
  就现在来看,各国政府在反游击的指导方向上往往存在着战略错误,那就是政府往往想单单凭借军事力量解决问题,所以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比如,苏联在阿富汗就是想单凭藉占据优势的军队来平定阿富汗游击队,美国人不断派遣军事力量来对付南越的游击队等等,效果都是有限的。前面分析过,军事武装力量仅仅是游击队浮出水面的的冰山一角而已。而仅仅是摧毁浮冰的水上部分是不行的,那样浮冰还会继续浮上来。对付游击队应该从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多管齐下,就像国家之间的总体战一样,同时在军事政治经济宗教方面施加压力。不断压缩游击队的生存空间才是最佳的办法。也就是说对付游击队不仅仅是军队的事情,紧紧依靠军队是对付不了游击队的。而单单是这样还不够。同样的,占领军还需要加强与当地势力的结合,融入到当地社会去。清军之所以凭借为数不多的军队就控制了中原,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大量与清军合作的汉人。最重要的是占领军应该采取适当的经济政治策略,照顾大部分人的利益,安抚中下层民众的不满情绪,因为民众的不满情绪才是游击队生存的土壤。
  
  实行切实有效的政策,稳定占领区大多数民众,尤其安抚是处于下层的民众是首先要考虑的内容。一个正确的政策,以煽动人心的口号,也许比一个师的兵力更为有用。经济封锁也是必需的,通过经济封锁,控制武器,药品,粮食,资金,物资流入游击区,可以极大的削弱游击队实力。并且要与当地人搞好关系,不能触犯当地群众的禁忌。比如,进入伊斯兰地区就要遵守当地风俗。要知道印度大起义就是因为英国军官胁迫当地士兵用嘴撕咬涂有猪油牛油的子弹包装纸而引起的。如果当地人把占领军当成了自己人,那么游击队在强大也不是占领军的对手。但是占领军往往与当地人存在隔阂,所以利用当地人来完善自己的统治也是必需的,通过寻找代理人来作为占领军与当地人联系的桥梁,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周密的控制体系,将控制力度深入到基层。谍报系统是重要的,拥有情报优势,可以更完善的从各个角度打击游击队。
  
  当然军事手段也是必需的,现在看来,军事手段对付游击队,最有效的手段应该是将游击队和他的支持者同情者分开。比如,日军自我国东北就是通过合村并屯,建立“人圈”,将民众强制的集中起来,加强管理,使其难以和抗联进行接触。美国人在南越建立大量的“战略村”也是这个目的。显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日本人建立的“人圈”,将抗联与民众分离开来,而难以获得物资兵员的补给,只好躲避在荒郊野外,而东北的冬天又成了抗联的敌人,而且抗联没有外部力量的支持,在严酷的气候环境下,在敌人不断的打击下逐渐瓦解的。实际上美国人在南越所进行的战略村也是很有成效的,并且发展了许多实用战术,比如说“磁石战术”,在地域内便于出击的地点分布机动性好的直升机,战斗机,装甲部队,然后以小分队在野外不断巡逻,遭遇敌军之后,如果是零散的敌人则消灭或者俘获,而遇到强大的敌人,则是缠住他,然后这个战场就像磁铁吸引附近的钢铁一样,机动性好的战斗机,直升机不断以火力支援,而直升机部队,装甲部队则是从各个地点,各个方向上冲向战场,将敌人层层叠叠包围起来加以歼灭。还有就是日本人常适用的扫荡策略,就是建立封锁线,将某一区域控制起来,然后部队从几个方向上对游击队控制区域进行向心攻击,分进合击。这里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拥有足够的兵力。使用军事手段对付游击战,前提就是拥有足够的兵力。
  
  当然,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这些手段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互相配合的,只有结合起来才可以达到完美的效果。
  
  实际上,在越南战场上美国人但就军事战术层面来讲,非常具有成效。但就伤亡比就可看出端隙。美国人的失误是在战略方面。
  在就是视角多种手段排除外国势力的干扰。美国人的越南战场的失利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点:
  
  1 不能排除中国和俄国的支持,不敢地面进攻北越,造成了北越在中国和俄国的支持下不断派遣正规军士兵和大量物资通过胡志明小道进入南越。由于朝鲜战争的阴影,美国人害怕战争扩大化,而导致战争升级,从而引起中国俄国派遣兵力进入北越,与两个核大国产生战争,所以美国人一直不敢派遣地面部队进攻北越,摧毁北越政权。只能派遣海空力量打击北越,希望其让步。但是越南本身生产力低下,根本缺乏足够价值的的打击目标,而在我国和俄国防空兵支援下和北越部署在我国境内机场的歼击机打击下,挫败了美军的企图。
  
  2 不能切断胡志明小道,美国人提出了许多计划,投送了大量的火力在胡志明小道上,但是因为胡志明小道是一个隐藏在热带雨林下的道路体系网络,所以,美国人企图又失败了。
  
  3 美国人打着代理人战争的算盘。初期希望通过美国顾问训练南越军队,但是形势发展表明由于选择的合作者过于软弱,南越的军队不能控制局势。于是随着南越形势的不断恶化,不断的增加兵力。而这种做法等于是“添油法”,就好像是北越军队的陪练一样,不断的训练北越军队,使得美国人总是感到兵力不足。如果美国人初期就投入足够的兵力,控制局势,表明决心,也许情况就大大改观。
  
  不能制止北越不断派遣正规军进入南越打游击,不能切断胡志明小道,而美国人兵力不足使得美国人看不到获取战争胜利的希望,而战争的长期化,不断的伤亡(实际上,从损失比例来看美国人的战术是具有相当优势的)使得美国国内反战情绪不断高涨,最后美国人不得不灰溜溜的滚出越南。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没有排除外部势力的干扰,是美国人越战失败的主要原因。美国人越战失败并不是军事机器的不强大,也不是军队的无能。而是从整体战略来讲存在着巨大的失误。
  
  
    现代和未来游击战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水平、理论理念的不断提高。游击战现在也出现了多种变化,首先就是往往存在于野外的游击队,现在也进了城。在以往,由于兵力有限,城市往往是占领军实力强大。所以,游击队往往躲在农村或者不发达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建立政权,这就是根据地。但是,随着科学及水平的提高,躲避在遥远的山区也往往不能躲避拥有优势高科技武器的政府军的打击。远程导弹,战斗机可以迅速的出击,而空降兵,直升机,装甲部队可迅速的投送大量的部队进行围剿。而偏远山区经济状况有限,往往不能承载支持足够数量的游击队。而有限的生产力又不能为游击队提供足够质量与数量的武器装备。所以说,在今天躲在偏远的山区并不见得合适。
  
  而今天由于小型化职业化军队的流行,各国往往仅保持一只较小规模的军队。而随着高科技武器的大量使用,使得这样的小型化军队控制野外战场的能力及为强大,往往少数人就可控制一大片地域。但是,在城市里就不一样了,今天的城市地形复杂程度更甚于荒郊野外,而今天的城市拥有大量的人口,各种公共设施,使得某些发达国家的小型军队根本力不从心。而且,军队也缺乏管理城市的经验。比如说,对于一个拥有1000万人口的城市而言,一两万外来军队根本是无法管理的。尤其是对于刚刚占领城市,而当地基层政权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即使建立起来的基层政权,也可能被游击队所渗透,成为双面政权。而最近美军在伊拉克频频遭袭,也很说明问题。
  
  而在城市中,游击队可以隐藏在滚滚人流中,在大量人群的掩护下,游击队可以从城市中获得他想获得的一切东西。这是相对于偏远农村所不能比拟的。所以说,游击队城市化,应该是游击战新的变化。
  
  游击队也应该高科技化,许多民用技术的发展在今天很容易应用于军事,尤其是在城市中。比如网络就是一个好东西,分散在城市的游击队可以通过网络互相联络,会议。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宣传,信息发布,招兵。而诸如黑客等技术人才则是在民间大量存在的。
  
  现代的游击队除了城市化,应用高科技技术以外,还应该考虑诸多的敛财手段。只有有了充足的资金,游击队才会发展壮大。迅速的敛财手段,无非是诸如毒品,印制假钞等等。但是毒品这东西虽然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硬通货。但是会损害游击队的形象,甚至有可能和游击队的信仰相冲突,除非游击队并没有远大的理想存在。所以个人更倾向于印制假钞等手段,不但可以扰乱金融市场,打击占领军的威信,同时游击队可通过印制假钞获得大量的资金。而要想把假钞变成硬通货,则需要大量的可靠的下线,将假钞分发出去,大量的游击队的支持者和同情者使这个问题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存在于城市的游击队,组织必须严密,否则只要稍有不慎,就会被人家一锅端。
[此贴子已经被新侨联委员于2005-12-6 18:48:57编辑过]

[center]漫谈游击与反游击[/center]
[center]超大:JC-renfeng[/center]
 
 
  谨以此文献给反美志士拉登、有志于献身恐怖主义事业以及从事于反恐事业的各国政府与组织。
  
  游击战等低强度战争自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以来,从50年代又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就是越南战争和阿富汗十年游击战争……而近年来,恐怖主义也成为国际社会新的课题……本文就是对游击战与反游击涉及的一些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展开讨论……
  
  
    游击战的胜利的标准
  
  什么是游击战胜利的标准,是我们首先要讨论的问题……我们知道,之所以要进行游击战,就是因为敌人过于强大,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不能或者难以和敌人进行正面作战……只好避开敌人主力,挑选敌人薄弱之处下手,不断打击敌人……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但凭借游击战的力量,想取得正规作战的胜利显然是不现实的……个人认为,游击战更多的是信仰,意识形态和意志的较量……游击战的首要目标应该是生存,然后才是打击敌人,生存比打击敌人更为重要……纵观20世纪,单纯的或者缺乏正面战场配合的游击战争,重要的是如何在敌占区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之所以要不断的打击敌人,则是提示有这样一只不断反抗的武装力量的存在,唤醒民众的意识,等到形势发生变化时,可以转化为正规武装力量,甚至直接接管政权……比如,我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就是转化成为正规的武装力量……而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则是接管政权……也就是说,单纯的游击战的胜利标准与正规军事斗争的胜利标准不同,不是歼灭了多少敌人,摧毁了多少装备,占领了某某地域……而是生存下来,保持斗争,等形势变化时转化为正规武装力量和接管政权是游击战的胜利标准……换句简单点的话来说,单纯的游击战坚持就是胜利……
  
  而对于配合正面战场的敌后游击战来说,他的作战目的应该是为正面战场的友军提供情报,并配合正面战场进行作战行动,诸如破坏敌人后勤补给线,暗杀,对兵站,通讯枢纽,指挥部等进行袭击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关键在于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行动……当正面战场的友军并没有行动时,除了提供情报等辅助性工作以外,应尽量减少军事行动,保持实力……
  
    游击战是如何运作的
  
  往往的我们提到游击战,总是关注于某月某日在何地进行了袭击,造成了多少伤亡……我们更重视游击战的军事斗争……可是,游击战的军事斗争并不是游击战的全部……组织进行游击战是一场相当复杂的……他几乎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外交,谍报等等……游击战的军事斗争,就是好比树上开的绚烂的花朵,但是这些绚烂的花朵确是需要深入地下的根茎吸收养分,绿叶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树干枝条进行结构支撑,运输养分养料等……只有有了这些东西,才会有绚烂的花朵……仅仅重视游击战的军事斗争,那是完全不懂得游击战的运作方式……敌后游击作战恐怕是所有军事行动中涉及范围最广的作战行动……因为它需要游击队自己控制群众,建立起信仰,来获取更广泛的群众支持,必要时还要辅以经济改革,这样才可从群众之中获取补给,资金,人员等游击队持续作战所必需的……游击队需要自己建立获取资金物资的渠道,需要自己对的军事力量进行后勤补给,支持作战行动,甚至要自己生产武器装备……在作战行动结束后,如果有牺牲还要进行补偿,伤员需要治疗。。。为了与敌人进行斗争,需要掌握确切的情报,建立自己情报系统……与敌人斗争时还需要接触各种势力,团结更多的抵抗力量,这时候外交也是重要的……游击战涉及的范围往往很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外交谍报,无所不包,几乎是一个组织健全的以军事抵抗为主要目的小社会……军事行动虽然最引人注目,但是他不过游击战组织的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已,水下的部分才更是惊人。
  
  由于游击作战几乎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所以经过长时期斗争而坚持下来的组织往往十分坚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游击战争为组织储备了大量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种领域的人才,这些人才往往是具有坚定的意志,在各方面的经验丰富,这为游击队接管政权建立正规化军队作了人才储备。这也是为什么在占领军撤退之后,游击队组织往往能够比较顺利的接管政权,迅速的建立起正规化军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控制住混乱局势的原因(当然这会打上相当强烈的意识形态烙印)。游击战涉及的领域极为广阔,所以往往为以后接管政权,建立军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抗日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都是如此。
  
    展开游击战所需要的必要因素
  
  到底需要的什么因素才能展开游击战呢?个人认为要想展开游击战至少需要5点客观和主观因素:那就是具有坚定信仰的骨干力量,民众的支持,敌人统治力量的薄弱,有力的地理环境和外部势力的支援。其中又以前两点更为重要。而且这些因素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作用的。
  
    具有坚定信仰的骨干力量

  游击战组织中最活跃,最坚定的,最具有战斗力的核心力量。这种力量首先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武装起来,这个信念应该在本国民众中获得最广泛的支持,民众可为此信念服务,献出自己的财产,亲人,乃至于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组织往往是外来者或者是群众中少数佼佼者组成。比如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核心力量是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万里长征锤炼出来的精英红军。而越南战争中,则是源源不断地从胡志明小道进入南越的经过我国训练的,经过抗法战争考验的北越的正规军战士。而阿富汗战争中也有经过某些超级大国支持的国外伊斯兰武装和当地佼佼者组成。就是车臣抵抗力量也少不了许多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外国雇佣。这样的骨干力量除了坚定的信念以外,还要具有许多专业技能。
  
  诸如:
  政工人员:  拥有最坚定的信念。信念的传播者。不断传播并发展更多的人加入游击队组织,或者成为游击队的同情者支持者。负责为游击队建立谍报系统,在控制区内或者控制群众之间建立基层政权。
  军事指挥官:  或者被称为游击队队长。这样的人才具有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对游击队的军事行动负责,领导游击队的军事行动。
  狙击手,爆破手,全能战士等专业士兵:  这些人将是游击队的骨干力量,除了在作战行动中发挥核心作用以外,还需要学会训练游击队从当地群众中招募的新战士。这些战士将是游击队与当地群众联系的桥梁,成为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的保证。
  军械员,武器专家:  游击队往往难以获得充足的武器装备,所以必须从多种渠道获取,拥有一定的武器维护能力,甚至拥有一些武器生产能力是必需的。
  
    民众的支持

  民众的支持是游击队存在的前提。之所以游击队能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自由的袭击敌人薄弱之处,关键在于游击队拥有民众的支持。民众的支持是游击队存在的基础,只有游击队和民众之间象水中的鱼一样,游击队才能够生存下去。脱离了群众的游击队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
  游击队可从群众中获取粮食,衣物,物资,资金等补给,还可从民众中获得兵员的补充。这些都是游击队保持长期作战所必需的。群众可为游击队提供掩护,情报,为游击队安置伤员,甚至参加一些辅助性的军事行动,比如说运输弹药,担架队等等。所以说,游击队是离不开群众的。如果离开了群众,游击队就像离开了水的鱼一样,干涸而死。
  
  所以说,游击队必须根植于群众。如何与群众联系的更紧密,是游击队必须考虑的课题。由于骨干力量往往不一定是当地自发产生的。所以如何容于当地群众之中是必要的。通过招收当地兵员进入游击队,通过建立基层组织,通过宣传信念来争取更多的同情者支持者,通过恐怖行动来威吓不坚定分子,坚决打击与敌人合作的敌对分子。通过这些手段,来争强游击队骨干力量与群众的联系,清除与占领军的合作者。宗教当然也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像阿富汗战争和现在的伊拉克局势不稳,都和宗教的关系密不可分。我们可以发现凡是进行的比较成功的游击战争,往往的总有其一个能够团结最具战斗力一部分人的信仰存在。共产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都20 世纪游击战争中支持其战斗的信仰。而如果仅仅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或者模糊的理念往往不能团结大多数群众,而游击战也往往进行的并不顺利,缺乏信仰的游击队,并不可怕,只能成为流寇或者犯罪集团。除了上述手段,必要的时候,还应该通过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来完成目的,比如进行土地改革等等。信念宗教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是如果还同时能够获取实实在在的利益的话,相信效果会更好。实行社会改革是信仰信念进行的实践。而在许多地方,对于许多人来说,实际的利益比虚无缥缈的信仰更能拨动的人的心弦。
  
  但是有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游击队往往不能同时获得所有人的支持,尤其是进行社会改革的话,往往或损害某些人的利益,从而使其站在对立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首先,游击战必须团结尽可能多的阶级和力量,至少也应使其保持中立。如果必须损害某些人的利益的话,那么就需要在这两个阶层之间选择一个最有力量的。而个人认为,在一个社会中最具有战斗力,最具革命性的将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群众,谁完全掌握了这个阶层的力量,将具有颠覆整个社会的力量。而这个阶层由于处在最底层,生活困苦,所以最具有变革的愿望,而由于生活的困苦,使其吃苦耐劳,意志更加坚定,在遭受重大挫折和形式不利的情况下的情况下能够坚持战斗(因为本来也没什么),不怕牺牲。简单点说,就是越穷越革命。而这个阶层也更纯朴,这个阶层也更容易被打动。所以,这个阶层是游击队必须掌握的力量。与其他阶层相比,这个阶层的力量虽然强大,但是却是隐藏着的,因为它没有诸如军队,警察,法院等暴力组织来维持自己的利益,这个阶层需要组织起来,武装起来,才可发挥的这个阶层的力量。如何激发这个阶层的热情和战斗力,如何把这个阶层为己所用,如何把这个阶层武装起来则是游击队需要考虑的问题。
  
  而对于占领军来说,往往更倾向于单纯的使用军力力量来消灭游击队,在这方面占领军就处于劣势了。或者由于意识形态的关系,占领军往往和掌握一些掌握实权的阶层合作。或者占领军更希望与一些处于较弱的群体进行合作。因为这样的群体由于在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往往具有更迫切的借用占领军力量的愿望,从而可在控制住局势之后,占领军可获得更多的利益。比如越南战争中,美国扶植起来的阮文绍政府就相当的软弱。所以,占领军在这方面往往处于劣势。这是游击队的最强点,也是游击队的命门。是否获得群众支持将是决定游击队能否长期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
  
    敌人统治力量的薄弱
  
  敌人统治力量的薄弱将使得游击队更好的生存下去,这个统治力量的强与弱是相对而言的。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地形的影响。如果地形过于复杂,那么就需要增加更多的兵力,如果地形较为单一,那么较少的兵力就能完全控制。如果对游击队支持或者同情的群众较多,也就是群众基础较好,那么敌人就需要增加更多的力量。如果群众基础不好,或者游击队与群众联系并不紧密,那么较少的兵力同样可以控制局势。比如,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牵制等诸多原因,日本军在控制区内兵力有限,不能做到完全控制,仅仅能对某些城市,县城,交通要道,交通线做到有效控制。在各个控制要点之间往往留有过多的空隙。使得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可在各个空隙之中活动自如。
  
  除了占领军本身的兵力以外,与占领军合作的阶层,建立的政权同样是属于敌人的统治力量。对于游击队来说这个政权的强大甚至比占领军的强大威胁更大,这个政权强大的标志在于这个政权是否获得民心。而游击队与敌人周旋的本钱就是民心。如果社会繁荣,民心安定,那么游击队和抵抗力量也没有戏可唱了。比如,建国以后,各地土匪和国民党支持的各种反动势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基本平定。清军入关以后,由于执行了较为正确的政策,所以天地会,白莲教等抵抗力量,虽然保持着存在,但是也难以掀起风浪。
  
  所以说,游击队要想生存下去,还需要冀望于敌人所选定合作的对象难以获得民心,统治力量薄弱。或者挑选统治力量薄弱的地区发展。
  
    地理环境
  
  在以往的游击战中,地理环境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在以往的战争中,占领军往往更加重视人口聚集的城镇,在这些地方,统治力量更为强大……游击队往往被挤到人烟稀少,或者发展水平有限的地区发展……而有利的地理环境更便于游击队的存在……在这样的环境中,游击队应该可以获得食物,饮水或者其他简单的必需品,可以在少量的补给下在野外生活达几个月之久。熟悉环境的当地人可在这种环境中行动自如,而限制了拥有大量先进重型武器敌人。环境应该是我们的朋友,而是占领军的敌人。
  但是当环境保持中立,或者成为敌人的朋友的时候,就可怕了。比如东北抗联的失败,就是在缺乏给养的冬季被拥有充足后勤补给的敌人不断打击下被摧毁的。而且环境的复杂程度是和占领军的兵力多少有很大关系。如果环境过于复杂,那么占领军就需要更多的兵力。而对于比较适合兵力机动,视野开阔的地域来说,技术水平较高,重装备较多在军事上处于优势地位占领军只需要较少的兵力即可控制。而要想控制复杂地形,则需要更多的兵力。而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侦察技术与机动能力的提高,也大大增强了现代军队控制复杂地形的能力。比如,美军在阿富汗就是以极少的兵力控制了广大的地域,完全压制了塔利班武装力量与恐怖分子。在今天,也许除了在热带雨林等极为复杂的地形可以阻碍拥有技术优势的占领军。也就是说,地形优势被技术大大的削弱了。
  
    外部势力的支援
  
  虽然游击队可以从民众中获取资金物资等补给,可以从民众中获得兵员,拥有长期作战的能力。但是,外部势力的支援也是重要的,有些东西,往往被占领军严格控制。比如武器,医药,资金,粮食等等。而由于民众的局限性,在战争初期往往缺乏拥有足够作战经验的骨干力量,而某些技术性的装备游击队也不能自给自足。所以,外部势力的支持往往十分重要。历数历次战争,几乎每一场轰轰烈烈的游击战中都有背后力量或明或暗的介入。
  比如我党领导抗日队伍往往得到国民党政府、美国的援助;越南战争中,不断派遣正规军通过胡志明小道进入南越的北越则受到我国和苏联的支持;阿富汗游击队则是受到伊斯兰世界和美国的支持;就是并不成气候的车臣反政府武装也不能排除外部势力的介入。而缺乏足够外部力量支援的游击队,往往缺乏足够的活力与生命力。缺乏足够的外部力量支持,是东北抗日联军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反游击
  
  就现在来看,各国政府在反游击的指导方向上往往存在着战略错误,那就是政府往往想单单凭借军事力量解决问题,所以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比如,苏联在阿富汗就是想单凭藉占据优势的军队来平定阿富汗游击队,美国人不断派遣军事力量来对付南越的游击队等等,效果都是有限的。前面分析过,军事武装力量仅仅是游击队浮出水面的的冰山一角而已。而仅仅是摧毁浮冰的水上部分是不行的,那样浮冰还会继续浮上来。对付游击队应该从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多管齐下,就像国家之间的总体战一样,同时在军事政治经济宗教方面施加压力。不断压缩游击队的生存空间才是最佳的办法。也就是说对付游击队不仅仅是军队的事情,紧紧依靠军队是对付不了游击队的。而单单是这样还不够。同样的,占领军还需要加强与当地势力的结合,融入到当地社会去。清军之所以凭借为数不多的军队就控制了中原,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大量与清军合作的汉人。最重要的是占领军应该采取适当的经济政治策略,照顾大部分人的利益,安抚中下层民众的不满情绪,因为民众的不满情绪才是游击队生存的土壤。
  
  实行切实有效的政策,稳定占领区大多数民众,尤其安抚是处于下层的民众是首先要考虑的内容。一个正确的政策,以煽动人心的口号,也许比一个师的兵力更为有用。经济封锁也是必需的,通过经济封锁,控制武器,药品,粮食,资金,物资流入游击区,可以极大的削弱游击队实力。并且要与当地人搞好关系,不能触犯当地群众的禁忌。比如,进入伊斯兰地区就要遵守当地风俗。要知道印度大起义就是因为英国军官胁迫当地士兵用嘴撕咬涂有猪油牛油的子弹包装纸而引起的。如果当地人把占领军当成了自己人,那么游击队在强大也不是占领军的对手。但是占领军往往与当地人存在隔阂,所以利用当地人来完善自己的统治也是必需的,通过寻找代理人来作为占领军与当地人联系的桥梁,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周密的控制体系,将控制力度深入到基层。谍报系统是重要的,拥有情报优势,可以更完善的从各个角度打击游击队。
  
  当然军事手段也是必需的,现在看来,军事手段对付游击队,最有效的手段应该是将游击队和他的支持者同情者分开。比如,日军自我国东北就是通过合村并屯,建立“人圈”,将民众强制的集中起来,加强管理,使其难以和抗联进行接触。美国人在南越建立大量的“战略村”也是这个目的。显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日本人建立的“人圈”,将抗联与民众分离开来,而难以获得物资兵员的补给,只好躲避在荒郊野外,而东北的冬天又成了抗联的敌人,而且抗联没有外部力量的支持,在严酷的气候环境下,在敌人不断的打击下逐渐瓦解的。实际上美国人在南越所进行的战略村也是很有成效的,并且发展了许多实用战术,比如说“磁石战术”,在地域内便于出击的地点分布机动性好的直升机,战斗机,装甲部队,然后以小分队在野外不断巡逻,遭遇敌军之后,如果是零散的敌人则消灭或者俘获,而遇到强大的敌人,则是缠住他,然后这个战场就像磁铁吸引附近的钢铁一样,机动性好的战斗机,直升机不断以火力支援,而直升机部队,装甲部队则是从各个地点,各个方向上冲向战场,将敌人层层叠叠包围起来加以歼灭。还有就是日本人常适用的扫荡策略,就是建立封锁线,将某一区域控制起来,然后部队从几个方向上对游击队控制区域进行向心攻击,分进合击。这里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拥有足够的兵力。使用军事手段对付游击战,前提就是拥有足够的兵力。
  
  当然,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这些手段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互相配合的,只有结合起来才可以达到完美的效果。
  
  实际上,在越南战场上美国人但就军事战术层面来讲,非常具有成效。但就伤亡比就可看出端隙。美国人的失误是在战略方面。
  在就是视角多种手段排除外国势力的干扰。美国人的越南战场的失利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点:
  
  1 不能排除中国和俄国的支持,不敢地面进攻北越,造成了北越在中国和俄国的支持下不断派遣正规军士兵和大量物资通过胡志明小道进入南越。由于朝鲜战争的阴影,美国人害怕战争扩大化,而导致战争升级,从而引起中国俄国派遣兵力进入北越,与两个核大国产生战争,所以美国人一直不敢派遣地面部队进攻北越,摧毁北越政权。只能派遣海空力量打击北越,希望其让步。但是越南本身生产力低下,根本缺乏足够价值的的打击目标,而在我国和俄国防空兵支援下和北越部署在我国境内机场的歼击机打击下,挫败了美军的企图。
  
  2 不能切断胡志明小道,美国人提出了许多计划,投送了大量的火力在胡志明小道上,但是因为胡志明小道是一个隐藏在热带雨林下的道路体系网络,所以,美国人企图又失败了。
  
  3 美国人打着代理人战争的算盘。初期希望通过美国顾问训练南越军队,但是形势发展表明由于选择的合作者过于软弱,南越的军队不能控制局势。于是随着南越形势的不断恶化,不断的增加兵力。而这种做法等于是“添油法”,就好像是北越军队的陪练一样,不断的训练北越军队,使得美国人总是感到兵力不足。如果美国人初期就投入足够的兵力,控制局势,表明决心,也许情况就大大改观。
  
  不能制止北越不断派遣正规军进入南越打游击,不能切断胡志明小道,而美国人兵力不足使得美国人看不到获取战争胜利的希望,而战争的长期化,不断的伤亡(实际上,从损失比例来看美国人的战术是具有相当优势的)使得美国国内反战情绪不断高涨,最后美国人不得不灰溜溜的滚出越南。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没有排除外部势力的干扰,是美国人越战失败的主要原因。美国人越战失败并不是军事机器的不强大,也不是军队的无能。而是从整体战略来讲存在着巨大的失误。
  
  
    现代和未来游击战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水平、理论理念的不断提高。游击战现在也出现了多种变化,首先就是往往存在于野外的游击队,现在也进了城。在以往,由于兵力有限,城市往往是占领军实力强大。所以,游击队往往躲在农村或者不发达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建立政权,这就是根据地。但是,随着科学及水平的提高,躲避在遥远的山区也往往不能躲避拥有优势高科技武器的政府军的打击。远程导弹,战斗机可以迅速的出击,而空降兵,直升机,装甲部队可迅速的投送大量的部队进行围剿。而偏远山区经济状况有限,往往不能承载支持足够数量的游击队。而有限的生产力又不能为游击队提供足够质量与数量的武器装备。所以说,在今天躲在偏远的山区并不见得合适。
  
  而今天由于小型化职业化军队的流行,各国往往仅保持一只较小规模的军队。而随着高科技武器的大量使用,使得这样的小型化军队控制野外战场的能力及为强大,往往少数人就可控制一大片地域。但是,在城市里就不一样了,今天的城市地形复杂程度更甚于荒郊野外,而今天的城市拥有大量的人口,各种公共设施,使得某些发达国家的小型军队根本力不从心。而且,军队也缺乏管理城市的经验。比如说,对于一个拥有1000万人口的城市而言,一两万外来军队根本是无法管理的。尤其是对于刚刚占领城市,而当地基层政权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即使建立起来的基层政权,也可能被游击队所渗透,成为双面政权。而最近美军在伊拉克频频遭袭,也很说明问题。
  
  而在城市中,游击队可以隐藏在滚滚人流中,在大量人群的掩护下,游击队可以从城市中获得他想获得的一切东西。这是相对于偏远农村所不能比拟的。所以说,游击队城市化,应该是游击战新的变化。
  
  游击队也应该高科技化,许多民用技术的发展在今天很容易应用于军事,尤其是在城市中。比如网络就是一个好东西,分散在城市的游击队可以通过网络互相联络,会议。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宣传,信息发布,招兵。而诸如黑客等技术人才则是在民间大量存在的。
  
  现代的游击队除了城市化,应用高科技技术以外,还应该考虑诸多的敛财手段。只有有了充足的资金,游击队才会发展壮大。迅速的敛财手段,无非是诸如毒品,印制假钞等等。但是毒品这东西虽然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硬通货。但是会损害游击队的形象,甚至有可能和游击队的信仰相冲突,除非游击队并没有远大的理想存在。所以个人更倾向于印制假钞等手段,不但可以扰乱金融市场,打击占领军的威信,同时游击队可通过印制假钞获得大量的资金。而要想把假钞变成硬通货,则需要大量的可靠的下线,将假钞分发出去,大量的游击队的支持者和同情者使这个问题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存在于城市的游击队,组织必须严密,否则只要稍有不慎,就会被人家一锅端。
[此贴子已经被新侨联委员于2005-12-6 18:48:57编辑过]
<P>游戏战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否则不叫游戏战,叫土匪</P>
&gt;&gt;&gt;&gt;&gt;&gt;&gt;&gt;&gt;&gt;.是的。。。
&gt;&gt;&gt;&gt;&gt;&gt;&gt;&gt;&gt;看的人是不是太少了。。。
回帖的人就更少了,呵呵~~
<P>游击就是半场战争.</P>
  贴主排版太差,我来帮助排版。
<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jianghu</FONT></STRONG></P>
<P>回帖的人就更少了,呵呵~~</P>
<P>&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是啊,看起来是这样,哈哈。。。</P>
<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新侨联委员</FONT></STRONG></P>
<P>贴主排版太差,我来帮助排版。</P>
<P>&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多谢多谢。。。下次请你喝酒。。。</P>
有兴趣的话直接去看《论持久战》和《毛泽东选集》中关于游击战的论述好了,既详细又系统,分析透彻。LZ写的很多东西感觉底下都是空荡荡的, 没有理论支持,内容上没有连贯性,整体上缺乏系统性,更像一些信手拈来的东西,像随笔……  不是打击原创哈!只是实话实说。要写东西,特别是这种已经涉及专业性话题的文章,最好还是多看点书再写。
<P>游击战的军事方针其实很简单,毛主席的16字方针足够了</P>
<P>游击战与反游击战关键在政治。</P>
<P>JC-renfeng:</P>
<P>  第一、我强烈抗议你片面解读拉登是“反美志士”,不要忘记了:拉登也是“反华志士”。他杀害了我不少侦察员、无辜群众。血海深仇不能忘记。</P>
<P>  第二、我把兄弟的老父亲是游击队员,我爷爷的把兄弟的亲家公也打过游击战。他们都是堂堂的中华男儿。我反对你将游击队和恐怖分子混为一谈。</P>
<P>  第三、我欣赏你对游击战的战术思想阐述。</P>
文章不错,游击队和恐怖分子有区别的,一般要看谁来说,往往是管对立方叫恐怖分子.另外向为我们民族利益参加过游击战的前辈致敬!!!!
<P>越南和阿富汗是很好的游击教材,不过阿富汗人不会像越南人那样,发动像"春节攻势"这样等同于自杀的攻击,但他们不断地打击苏联的补给线.</P>
<P>感觉阿富汗更加艰苦,美国的行动会因为总统轮换,民众意向而转变,但当时的苏联不会.</P>
<P>如果从纯军事角度来说,我觉得快速有效的火力支援和部队投送是对付游击战的有效手段</P>
<P>我认为只有一支有崇高信仰和追求的队伍,能够提出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政治理念,才有可能在残酷的游击战中坚持下去,才能够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P>
<P>另外,如果没有强大的,源源不断的外援(包括经费、武器弹药、通讯器材、军事教官、行动指导、情报支援等),游击队要在敌后长期生存恐怕是有困难的。因为反游击的一方肯定有压倒性的资源优势,控制着绝大多数社会行政、人力、教育、经济、军事、科技、工业、能源、社会服务、媒体和互联网等资源和舆论控制权。</P>
<P>游击队如果最终不能转变为正规军,则必将走向灭亡。</P>
<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nazci</FONT></STRONG></P>
<P>有兴趣的话直接去看《论持久战》和《毛泽东选集》中关于游击战的论述好了,既详细又系统,分析透彻。LZ写的很多东西感觉底下都是空荡荡的, 没有理论支持,内容上没有连贯性,整体上缺乏系统性,更像一些信手拈来的东西,像随笔……  不是打击原创哈!只是实话实说。要写东西,特别是这种已经涉及专业性话题的文章,最好还是多看点书再写。</P>
<P>&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我想如果你仔细看过《论持久战》和《毛泽东选集》恐怕就不会这么说了。。。游击战这东西。。。实际上,现在所存在的东西几乎都是不连贯,不系统的,也都是缺乏理论支持的。。。都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而不是通过某个理论推导出来的。。。</P>
<P>所以呢,游击战这东西虽然听起来很专业,但是只能实践中总结经验。。。包括毛泽东选集里面的游击战论述也是如此。。。甚至毫不夸张的说,也许我的文章理论性更强一些。。。比如,现有的游击战文献中就很少有提到外部势力介入与支援的,再比如论述游击战大都集中于军事,而忽略了如何维持运作游击战。。。而游击战的目的也是模糊不清等等。。。这里我不是说自己的文章写得多么好,而是说我的文章本身就是基于原来的游击战理论而写出的。。。其中就包括毛泽东选集里面的关于游击战的论述。。。而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是说我的想法有多么高明,而是希望抛砖引玉,引出更多的有价值的想法。。。</P>
<P>所以,还是希望讨论多一点,评论少一点。。。</P>
<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新侨联委员</FONT></STRONG></P>
<P>JC-renfeng:</P>
<P>  第一、我强烈抗议你片面解读拉登是“反美志士”,不要忘记了:拉登也是“反华志士”。他杀害了我不少侦察员、无辜群众。血海深仇不能忘记。</P>
<P>  第二、我把兄弟的老父亲是游击队员,我爷爷的把兄弟的亲家公也打过游击战。他们都是堂堂的中华男儿。我反对你将游击队和恐怖分子混为一谈。</P>
<P>  第三、我欣赏你对游击战的战术思想阐述。</P>
<P>&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呵呵,我说“谨以此文献给反美志士拉登、有志于献身恐怖主义事业以及从事于反恐事业的各国政府与组织。”这里面调侃的成分更多一些。。。不代表着我就支持拉登所代表的一部分人,毕竟我国也是属于反恐事业中的一员。。。但是最近看了拉登被追得东藏西跑,伊拉克反美武装打得惨不忍睹,于是乎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双方游击战水平能够以搞一个档次。。。对我国也算是有点利吧。。。</P>
<P>&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至于游击队员我是崇敬的。。。这里向你长辈表示敬意。。。无论是游击队员还是恐怖分子,他们都是拥有自己理想的并且实施的男子汉,如果得民心我就赞同,如果失民心我就唾弃。。。</P>
<P>&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谢谢你的支持。。。</P>
<P>保罗·冯·莱托-福尔贝克</P>
<P>全名:保罗·埃米尔·冯·莱托-福尔贝克(Paul Emilvon Lettow-Vorbeck) <BR>  生卒年:1870年3月20日-1964年3月9日 <BR>  国籍:德国 <BR>  最高军衔:陆军少将 <BR>  主要战争: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1901);镇压霍屯督人和赫雷罗人起义(1904-1908);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BR>  主要战役:东非战役(1914-1918);坦噶之战(1914);马希瓦之战(1917) </P>
<P><BR>   1914年8月,一战爆发。由于德国遥远的殖民地实际上被强大的英国海军同本土隔离开来,仅仅由相当少的德国卫戍部队防御。英国人预期德国孤立的殖民地将会被英国人轻易的握在手中,以最低成本合并到他们的殖民帝国中。但是就象大多数战前的设想一样,这个设想也被证明是错误的。一些德国的非洲殖民地还有南太平洋殖民地迅速被占领,但是德属东非的战役最后被证明是英帝国一场完全的灾难。这应当要归功于德属东非的指挥官保罗·冯·莱托-福尔贝克的才华和英雄品质。 <BR>  莱托-福尔贝克1870年3月20日出生于萨尔路易。他来自一个著名而古老的普鲁士军事世家,他的祖先在七年战争和反抗拿破仑的战争中就参加了普鲁士军队,有着高贵的表现。其父是普鲁士陆军军官,后成为上将。 <BR>   1899年莱托-福尔贝克毕业于军事学院,成为炮兵军官。1899-1900年在总参谋部任职。1900-1901年间前往中国,参与镇压义和团的战斗。1904-1908年,镇压霍屯督人和赫雷罗人起义期间在德属西南非(今纳米比亚)任职,了解了在丛林进行战争的困难性和当地部队的作战能力。1906年在一次伏击中受伤,被送往南非治疗,在那里呆了几个月之后返回德国。 <BR>   1914年2月作为中校被任命为德属东非(今坦桑尼亚)的殖民部队司令官。该部辖12个营,约4000人,大部分装备都是陈旧的枪支。这支部队中包括几百个德国军官和预备军官,以及少数欧洲志愿者。但是大多数他的部队是由在德军中服役的非洲土著组成的“阿斯卡里”部队(Askari即土著民兵的意思)。和对德国士兵一样,莱托-福尔贝克对这些土著民兵依照同样的普鲁士标准进行训练,也在战争中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欣慰地看到,这些土著民兵在战斗中证明自己和他们的欧洲同伴一样拥有战斗力。而且,在冯·莱托-福尔贝克的指挥中也看不出对于黑人和白人有着任何的区别对待。莱托-福尔贝克在他的回忆录中怀着极大的骄傲写道,这些民兵的自信随着每次对英军的成功作战而不断增长。 <BR>  大战爆发后,莱托-福尔贝克没有因为兵力弱小采取消极态度,而是在8月主动攻击了英国在肯尼亚的铁路,从而开始了他自己的战争。9月他发动进攻试图夺取蒙巴萨。尽管有“柯尼斯堡”号巡洋舰的火力支援,他还是没有成功。 <BR>   1914年11月3日,一支大型的英国和印度入侵部队为了占领德属东非在坦噶登陆,这支协约军对德军占有8:1的优势。但就是从此刻起,莱托-福尔贝克向世人展示了他伟大的战术计划。莱托-福尔贝克将自己的部队后撤了一段距离,但这并不是撤退,而是将敌军引入内陆的交叉火力网,并对其施以了灾难性打击,迫使这支部队返回坦噶湾,撤回到登陆船上。当他们撤离海湾的时候,英国船只成了德军的机枪和火炮的靶子,这使得英国登陆舰队遭到了重创。英军有2000人战死和2000多人受伤,而德军的损失仅仅只有15名德国人和45名民兵。此外,莱托-福尔贝克还从这场胜利中缴获大量的武器和弹药。这是整场战争中最为一边倒的一场胜利。英国政府掩盖了这场羞辱,直到整场战争结束之后。 <BR>  在随后的18个月里,英军奉基钦纳之命令采取守势。但是莱托-福尔贝克并不想让英国人平安度日。福尔贝克对临近的英国殖民地肯尼亚和罗得西亚(现津巴布韦)发动突袭,摧毁了当地的沿着铁路及运输线而建的要塞。他的军队还摧毁了20辆火车,以及一长段英国的铁路。当英国海军在鲁菲吉河迫使“柯尼斯堡”号自沉之后,莱托-福尔贝克将其人员编入自己的部队。他还设法打捞起上面的大部分火炮,并为它们制造马车底座以便于能够在陆地上使用以编入他的战地炮兵部队。 <BR>   1916年3月,扬·克里斯蒂安·斯姆茨带领着一支45,000人的军队从南非出发,对莱托-福尔贝克发动大规模攻击。由于不能和占据10:1这样绝对优势的英国部队正面交锋,莱托-福尔贝克率部缓慢的向南撤退。当英军穿越复杂的地形时,莱托-福尔贝克就转头向英国人发动诡计多端的袭击。斯姆茨行动迟缓,完全被莱托-福尔贝克牵着鼻子走。加上恶劣的气候、地形以及热带病。莱托-福尔贝克的每一次袭击都迫使英军被迫停顿数个星期乃至数月以恢复、整顿和补给。斯姆茨最后不得不放弃这次进攻,好在这并没有伤害到斯姆茨今后的政治生涯。虽然遭到挫败,斯姆茨却因为福尔贝克的勇气、荣誉和正直对他表示钦佩和尊敬。 <BR>   1917年,协约军加大了对莱托-福尔贝克的攻击力度,他开始面对压倒性的敌军。英国人从肯尼亚和罗得西亚,比利时人从刚果,葡萄牙人从莫桑比克分别发动进攻。由于弹药、食物、和衣服等给养严重不足,福尔贝克决定放弃伤员和俘虏以便于展开完全的游击战。“阿斯卡里”指导这支部队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如何制作衣服、药品,和如何获得足够的食物。10月15日-18日在马希瓦他率部猛烈阻击拥有4倍于他兵力的英国将军P·S·比维斯所部,使英军伤亡1500人,自己仅伤亡100人。 <BR>  尽管如此,弹药、步枪和炮火的匮乏依然给莱托-福尔贝克的作战带来了极大困难。到1917年12月,他几乎要被英军逐出德属东非。这时莱托-福尔贝克了解到葡萄牙人在莫桑比克边界处的要塞群拥有充足的这些给养。于是他发动了一系列令人惊讶的攻击,没有损失一个人就占领了这些要塞。成功的夺取了他的4000人部队所需要的所有军需品,莱托-福尔贝克计划转入反攻。他随后率部于1918年7月1日挺进到沿海的克利马内,并于9月末返回德属东非。接着他侵入罗德里亚要塞群,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逐个的攻陷了它们。11月13日,他夺取了卡萨马(今赞比亚)。 <BR>  莱托-福尔贝克计划接下来对英军指挥中心发动一个大规模的攻势。这时他从一个英国战俘那里得知停战协议已于1918年11月11日生效。冯·莱托-福尔贝克现在不得不仔细考虑他的选择。他拥有至少维持对英继续作战2-3年的物资,手下还有3000名士兵,而且敌军难以对他发起有效的攻击。但是他觉得有义务对停战协议表示尊重。11月23日,他在阿伯康(今赞比亚的姆巴拉)正式向英军投降。投降后他仍然留在非洲,安排德军士兵和战俘的遣返工作。1919年1月他返回德国,抵达德国后得知自己已经被提升为少将并成为民族英雄。 <BR>  普鲁士战术和纪律的结合,加上土著民兵关于非洲灌木丛的知识,这些让莱托-福尔贝克的部队成为<STRONG>军事史上最出色的游击队之一</STRONG>。虽然他有时冷淡而不易接近,但是他手下的部队对他绝对忠诚。战后多年他访问非洲,他的数百名“阿斯卡里”老战士集合列队欢迎他。 <BR>  在这场战争中,莱托-福尔贝克从来没有指挥超过12,000人的兵力。但是他成功的击败了总计30万人的英国军队和130名将军,造成了对方60,000名人员伤亡,其中包括20,000人的战死者。按今天的物价标准,这场战役花费了英国150亿英镑,但是英国人从来没有能够在战斗中抓住或者击败冯·莱托-福尔贝克。 <BR>  返回德国后,莱托-福尔贝克成为坚定的保守派。他一回到德国就加入了右翼的自由军团,成功的率领一个旅击溃了在汉堡的斯巴达克同盟的部队。他的战争回忆录《我的东非回忆录》很快以英文版的形式出版。1929年5月-1930年7月期间,他担任国会议员。在任期内他试图组织保守派反对纳粹,未能成功。这次打击使得他对政治不满和丧失信心,并不久后决定退出政治生活。 <BR>  二战后,莱托-福尔贝克象大多数德国人一样生活窘迫。当他以前的对手斯姆茨听说福尔贝克生活窘困后,联络了以前的南非和英国军官为其提供了一些养老金,以示他们对这位先生的尊敬。这份养老金一直支付到35年后福尔贝克以94岁高龄在汉堡去世,那时是1964年3月9日。 <BR>  莱托-福尔贝克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或者可能在任何时期都是极具天赋的<STRONG>游击战</STRONG>指导者之一。他是一位纯粹的职业军官,极为灵活和机智,经常使正规而保守的英军对手惊慌失措。他长期对抗20倍左右的敌军,却仅仅因为战争正式结束而投降。他从未在战场上被征服过。他还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和压倒性的优势敌人作战,获得了他的战士——无论黑人和白人——的一致热爱,而且还赢得了他的敌人的尊敬和钦佩。</P>
请教一个问题:游击队是否应该穿着军装作战以区别于平民,以避免反游击的一方误杀/滥杀无辜?
<P>  游击队罕见穿军装的吧?</P>
<P>  我也来说说我把兄弟的老父亲的故事。说得不好,具体情节也说得不清楚,恳请指正。我把兄弟的老父亲姓李。我在下面的叙述中称呼他为李伯伯。</P>
<P>  李伯是河北人。父亲被鬼子杀害了。李伯就带了几个铁杆朋友,在田地里面埋伏,杀了给鬼子带路的汉奸。这是他第一次杀人。他的回忆是……血喷溅起来真高!</P>
<P>  从此,李伯走上了反抗日本侵略的道路。鬼子点名要抓他。一次还在他回家时候,把他堵截在院子里面。李伯对外面打了几枪。飞身窜上屋顶,跑了。以后回来再看……怪,这么高的房顶,当时就怎么能够翻上去呢?</P>
<P>  鬼子抓不到他人。让汉奸想办法。汉奸放风说:我抓你老娘!李伯托人捎话说:你也有老娘!于是都回到游戏规则:兵对兵。</P>
<P>  李伯打游击可没有电视上好看。当时装备差,训练差。曾经伏击过鬼子,结果伤亡还比鬼子大。还让鬼子追着跑,一天逃过三个县。都是在县的边沿跑,中国古代有不越县剿匪的传统,当地县的汉奸武装都不卖力。跑路的时候吃不上饭是很正常的。吃上饭才奇怪。一般就是晚上偷偷溜进村,找关系户随便吃一点,也顺便睡觉。进村要特别小心。不要惊动别人。到了关系户(有些是保长)家。翻墙进入院子。在他睡觉的炕头位置,用拳头在墙上大力锤几下。关系户就懂得开门,备饭,让出热炕头。睡觉都只是睡一小会儿。没有在一个地方睡觉过夜的习惯……既是为了自己不被关系户出卖,也是为了关系户的安全。</P>
<P>  李伯虽然是没有特别大的战绩,可却是当地鬼子汉奸的大麻烦。游击,游击,游而击之。只要李伯活着,这本身就让鬼子汉奸头痛了。双方都处在对方的威胁之下不得安宁。</P>
<P>  李伯解放以后当了沿海两个县的县委书记,这回可是轮到他对付国民党的游击队了。具体情况,当时我没有问清楚,李伯已经去世,回忆录刚刚开头……</P>
<P>  文革时候,造反派红卫兵抢劫组织部档案。危急关头,时任某市组织部长的李伯带着档案逃入当地驻军军营。出入都搭乘军车,在当地驻军保护之下。既保护了档案,也保护了自己。所以当地组织部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这是李伯最后一次游击战了。</P>
<P>  说说我爷爷的把兄弟的亲家公的故事。以下称呼姥爷。</P>
<P>  姥爷是山东人。</P>
<P>  1944年,姥爷报名参军,部队发现他瞒报年龄,只有14岁,送回。</P>
<P>  1947年,17岁。姥爷报名区中队,因为机灵,很快被东海大队看上,抽调进入便衣队。便衣队有制服,都是清一色的蓝衣。武器是一长一短,长枪38式,短枪驳壳枪。成立便衣队后打垮了国民党的便衣连,并且积极骚扰国民党正规军。国民党积极报复。在一次伏击国民党部队时候,应该进入埋伏圈的国民党军没有等来,便衣队被反包围。五百多人包围了六圈,八十多人的共产党便衣队从凌晨打到黄昏,总算是冲出包围圈。剩下四十多人。上级夸奖突围成功,狠批连长骄傲,在距离敌人驻地只有五里地的地方,居然没有设立警戒哨?便衣队后来成为骨干安排到31军中的一个团。这个团是国民党部队的底子,所以安排骨干进入。姥爷给连长当了通讯兵。</P>
<P>  1948年9月,参加济南战役。姥爷所在这个连,伤亡惨重。只剩下通讯兵姥爷和二排四班长不负伤。姥爷的左眉毛和下巴被子弹击飞的碎石划伤。这在战场上不算伤。连长被击中咽喉当场牺牲。到天亮,连队已经伤亡殆尽。幸好友邻部队已经攻打过来。姥爷看到有带白天识别的红色袖章的部队,把夜间识别的白色袖章一翻,变成红色,跳出来高喊同志,汇合了。见了营长只会哭,被送去休息。一睡觉到下午,狠吃了两个大号馒头,被编入五连,准备继续打。结果战斗结束了。</P>
<P>  1948年11月,参加曹八集战斗。当机枪班长。</P>
<P>  1948年11月23日至12月15日,参加双堆集战斗,负责攻打一个制高点。姥爷说炮火相当猛烈,耳朵边都是炮弹爆炸声,机枪声都被掩盖。一个班两挺加拿大机枪,阵地距离对方暗堡只有三十多米。附近两个班还没有冲锋就被对方火炮消灭。最后连长亲自爆破。部队伤亡惨烈,一百五十多人只剩下三十多人。升排长。</P>
<P>  过长江以后,就没有打硬仗。一路疯狂追击。进入福建多山地,后勤补给困难,一个人发八双鞋子行军,携带弹药基数加一倍,连师长都要背手榴弹,苦不堪言。</P>
<P>  1949年9月18日冲进福建漳州市。国民党军放火焚烧九龙江上的新桥(桥梁名称,当时是重要通道)。结果一排枪打过去,打死一个或者两个,其余逃散。该连队立刻灭火,灭火以后投入追赶。在几十公里外的海边石码镇抓住国民党散兵一百多人。</P>
<P>  攻打厦门时候,连队从厦门高崎机场附近冲击。抢夺到一辆卡车,全排上车,由一个淮海战役解放兵开车冲击码头。接近码头时候,机枪射击,运兵船紧急丢下跳板逃跑,跳板落水,结果很多没有及时上船都被俘虏。</P>
<P>  姥爷没有参加过对金门战役,但是参加过对金门外围的侦察。也在福建南安县一带清剿海匪,防范国民党游击队反攻大陆。这也算是他最后的反游击战了</P>
<P>  后在地方上当工商局长。离休。健在。</P>
<P><FONT size=2>(ZT)</FONT></P>
<P><FONT size=2>1-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过,游击战在苏联这样的国家只是战术问题(即配合正规战),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则是战略问题(即发展和壮大抗战力量),“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游击战最终要向运动战发展,组建野战兵团、地方兵团、民兵武装相互配合。单靠游击战是不能驱逐日本出中国的。这表明,八路军、新四军、华南纵队的游击战,只是敌后弱小抗战力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必经阶段,后面才有“三千越甲可吞吴”。大反攻阶段,共产党迅速组建华北、西北、中原、山东几大野战集群,并抢先进入东北,当然是坚持敌后抗战的结果。</FONT></P>
<P><FONT size=2>2-为什么十年内战中国共产党处处被打,而解放战争却迅速转败为胜?<BR>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受苏联-共产国际“遥控”,既反对地主、资本家、帝国主义,又反对富农、民族资本家,四面树敌,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中间力量逼向蒋介石一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矛头直“四大家族”为代表的亲美南京国民政府,极力联合中间力量。而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民族情绪高涨,中国共产党高举“反帝反封建反四大家族”三面红旗,获得爱国人士、普通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甚至仅仅对南京国民政府“劫收”、“腐败”不满者的支持。国民党墙倒众人推,只好败退台湾了。蒋介石在台湾痛定思痛,也认为在大陆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忽视了农民问题,才有后来的“二七五减租”。<BR>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从5万军队(八路军4万,新四军1万)发展为百万大军,原因何在?1943年林彪告诉蒋介石,你以为大批农民、青年学生投奔共产党,是因为他们信仰共产主义吗?不是!广大农民投奔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政府没有苛捐杂税、没有腐败,广大青年投奔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坚持抗战。林彪随之说,如果国民党政府不进行政治改革、不积极抗战,你觉得共产党是消灭得了的吗?<BR>想想共产党“发动群众”的种种有效措施吧,爱国歌曲、战地救援、军营联欢(对东北军“打回老家去”,对29军从“打倒卖国贼宋哲元”、“反对不抗日的29军”到“拥护爱国将领宋哲元”、“欢迎29军保卫华北”)、文艺表演、控诉大会、军队帮老百姓挑水打柴修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别看做起来其实很简单,但相对于“攘外必先安内”、抓壮丁,谁更能抓住普通老百姓的心?</FONT></P>
<P><FONT size=2></FONT><BR> </P>
<P>好!象这样的原创,坚决顶!各位都要讲政治,人民群众的东西就是好嘛!</P>
<P>建议提拔<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JC-renfeng同志到中央军委作战研究室任职,暂到参谋部挂职锻炼X年。</FONT></STRONG></P>
&gt;&gt;&gt;&gt;&gt;&gt;&gt;&gt;&gt;&gt;&gt;&gt;.谢谢大家的支持。。。
&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gt;4月到河南呆了一个月,回来之后又是一阵忙,等有空闲了,在继续发原创。。。
<p>要顶啊~~~~~~~~~~~~~</p>
<p>游击战和反游击战的基本诀窍都是:依托群众</p><p>能作到的游击队实在不多...</p>
<p>拉登是反美志士没错.同时也是个反华混帐。</p>
没有群众基础是无法成功的,伊拉克的基地分子是不会明白这一点的。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60" border="0"><tbody><tr><th class="f24"><font color="#05006c">伊拉克战争新战略:美军要“拥抱”反美武装</font></th></tr><tr><td><hr size="1" bgcolor="#d9d9d9"/></td></tr><tr><td align="center" height="20">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 09:41 <font color="#a20010">中国国防报</font></td></tr><tr><td height="15"></td></tr><tr><td class="l17"><font class="f14" id="zoom"><center><font class="f12"></font></center><center><font class="f12"></font></center><center><font class="f12"></font></center><center><font class="f12"></font></center><p>  刘路</p><p>  美军在一本即将出版的《战地参考手册》中提出一项伊战新战略,其中强调优待反美武装和避免滥用武力。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称之为“拥抱反美武装人员”。 </p><p>  这本《战地参考手册》警告说,“越多使用武力,越不起作用”,“最好的武器就是不开枪”。手册还指出,对于反美武装的挑衅,“有时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好的回应”。 </p><p>  手册中列举了美军在伊拉克的一系列失败举措,其中包括“以杀死和抓获敌人为首要任务,而不与群众搞好关系”。手册中还提出,“赦免和为之平反”是赢得反美武装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p><p>  一名参与编写手册的军官说:“我们的想法是,每天结束时,你的敌人应当比这一天开始时少。” </p><p>  《星期日泰晤士报》7月16日报道说,这本《战地参考手册》提出一个观点,即确保道德合法性和民众支持远比杀死反美武装人员和赢得战斗重要。 </p><p>  这本长达241页的手册中警告说:“失去道义,就会输掉战争。”这本手册由美军将军戴维·彼得雷乌斯起草。彼得雷乌斯是美军中较为注重文化的指挥官之一。他曾指挥派驻<span class="yqlink">
                                                                <form class="yqin" action="http://www.iask.com/n" method="post"><input type="hidden" name="k"/></form><a class="akey" title="伊拉克" href="http://www.iask.com/n?k=%D2%C1%C0%AD%BF%CB" target="_blank">伊拉克</a></span>的美军第101空降师,并负责训练伊拉克新军。彼得雷乌斯2005年返回美国,担任位于堪萨斯州莱文沃思堡的陆军参谋学院负责人。 </p><p>  目前,这本手册的定稿已经呈送美国陆军参谋长彼得·斯库梅克审批,计划于今年9月出版。一个情报搜集网站率先披露了手册内容。 </p><p>  据悉,彼得雷乌斯的观点受到英军旅长奈杰尔·艾尔温·福斯特影响。福斯特指出,美军军官在伊拉克表现出一种近似于“制度性种族歧视”的“文化麻木”。 </p><p>  陆军参谋学院近期开设了“汲取教训”课程,借以反思。其中一次讲座中说:“我们忘掉了越南战争中的所有教训,因为那是一场我们不愿记起的战争。” </p><p></p></font></td></tr></tbody></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