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水利教授驳“三峡包管一切”:防洪能力没那么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0:56:59



http:/  /inews.ifeng.com/48998007/news.shtml

原标题:防大汛④|学者周建军:三峡不能包管一切,应避免拦中小洪水
三峡水库蓄水13年,迄今尚未经历过设计大洪水的考验,它真能“包管一切”吗?
今年很可能发生“98+”大洪水的背景下,这座1998年洪灾之后建成的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备受关注。
就三峡水库防洪相关问题,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了长期研究三峡工程与长江防洪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周建军。
周建军所在的清华大学水利系河流研究所是国内著名的河流研究基地之一,他本人参与和承担了三峡工程泥沙、防洪、生态环境、调度运行与长江防洪等科研课题,在泥沙数学模型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取得成绩,并在三峡等工程中予以应用。
周建军师从中国已故著名水利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秉南,林曾长期担任三峡论证和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三峡工程泥沙课题专家组组长。
专访中,周建军发言犀利,称有一种观点认为“三峡可包管一切,有三峡后万事大吉”,但实际上三峡防洪能力没那么强,它主要保荆江安全,“这在三峡防洪能力论证结论中已经是明确的”。荆江是长江自湖北省枝城市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全长约360公里。
他还说,现在大家期望越来越高,觉得三峡不仅要保荆江安全,还要保城陵矶安全,近年甚至还冒出一个三峡要拦中小洪水的任务,理由是不能让老百姓每年上堤去防洪。

周建军认为,这是很危险的想法,因为这样会占据三峡大量库容,明显增加了荆江的风险,不符合三峡主要用于防大洪水的原则。
“三峡防洪能力没那么强”
澎湃新闻:三峡的首要任务是防洪,您认为防洪任务完成得怎么样?
周建军:三峡蓄水13年,具有一定的防洪能力,但是迄今还没经历过设计大洪水的考验。
长江中下游防洪目标是防御1954年那样的大洪水,而三峡只拦大洪水,主要保荆江安全。即再出现1870年那样的特大洪水,荆江也不会出现毁灭灾害。1870年洪水时,枝城流量110000立方米/秒,宜昌30天洪量1650亿立方米。由于荆江大堤远高出荆北平原,防毁灭性灾害就是保荆江大堤不溃。
过去尽管已经拦过很多次洪水,但都不是真正需要三峡做的。长期以来把拦洪标准降低了。按道理说,这些洪水不需要三峡去拦,三峡真的需要一次大的洪水检验。
其实,三峡的防洪能力没那么强,它主要保荆江安全,这在三峡防洪能力论证结论中已经是明确的。只是,现在很多机构和专家都不说,不愿意把这话讲出来。最后,给大家的印象是三峡可包管一切,有三峡后万事大吉。
澎湃新闻:您认为三峡防洪能力“没那么强”,如何解释?
周建军:一,三峡为河道型水库,实际防洪库容应该按照动态库容来计算;二,拦洪多了,水库回水线会超过库区移民线;三,城陵矶水位现在抬高很多,荆江和洞庭湖仍沿用以前的水位进行防洪规划,实际风险提高了。
设计按照静态库容来算,三峡水库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但三峡是一个河道形的水库,汛期防洪期间,实际上水库里水流流速很快,水面坡降比较陡,因此按照动态库容来算更符合实际。这样一来,三峡就只有180亿立方米左右的防洪库容,相差40来亿。
或者说,尽管水位维持在一个数值,但这只是坝前水位,离坝较远地方水位早已经高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没有拦洪的时候,就已经有一大部分空间被占领了。
另一方面,按照动库容推算,三峡坝前水位还没有到175米,可能170米左右时,库区在涪陵附近回水线就开始超过移民线了。水位一旦到175米,就有可能翻过防护堤导致涪陵进水。所以,考虑回水线可能超过移民线这一限制因素,水库实际的有效防洪库容还要再减掉一截。
此外,城陵矶水位是三峡防洪规划的一个重要基准,依据是1954年洪水时的洪水位。但是,经历了60多年的变化,河道淤积等已经使水位比那时高出1.7米到1.8米。不能小看这个幅度,它既抬高了洞庭湖水位,也抬高了荆江水位,因此就降低了三峡实际的防洪作用。特别是下游水位顶托使荆江水位抬高,三峡调节的效果更差。

三峡水库一角。

长江中下游一定要常过安全洪水
澎湃新闻:如果遇到大洪水,三峡如何调蓄防洪?
周建军:三峡有枝城和城陵矶两个调度方案。枝城方案就是用三峡调度控制荆江洪水流量,使沙市水位不超过44.5-45米;城陵矶方案则要求三峡先把最低的145-155米之间的防洪库容先用于保证洞庭湖口的城陵矶水位不超过34.4米,之后的防洪库容只用于保荆江,也就是再转入枝城方案。
由于城陵矶附近超额洪水很大,上述控制只对小洪水有用,且这样会占据三峡大量库容,明显增加了荆江的风险。这不符合三峡主要用于防大洪水原则。
现在大家期望越来越高,觉得三峡不仅要保荆江安全,还要保城陵矶安全。而且,近年还冒出一个拦中小洪水任务,理由是不能让老百姓每年上堤去防洪,太辛苦,社会成本太高。
所以,近年都把枝城本该下泄56700立方米/秒到60000立方米/秒流量的洪水,非要控制在40000立方米/秒左右。我做过估算,1998年洪水,如果控制流量下调到45000立方米/秒,需要三峡拦洪360亿立方米!
问题在于,有中小洪水在三峡里垫了底以后,后面大洪水要真来了,三峡防洪库容就更小了,且常年拦中小洪水还会使下游河道泄洪能力萎缩。
现在尽管中游河道冲刷下降,但洪水水位是上升的。长江中下游河道一定要常过一些安全洪水,安全洪水就是接近设计流量的洪水,这样泄洪能力才能保持。
平常,荆江的行洪流量不能够减小得太多,要让堤防经受些考验才便于发现隐患并即时修补。即使出的问题较大,在三峡保护之下也翻不了天。大不了让三峡拦一下,把流量降下来,赶紧修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洪水的时候,堤防不出现大问题。
澎湃新闻:一旦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是启动城陵矶方案还是枝城方案?
周建军:按现在做法,要谨防手忙脚乱。因为洪水来之前只能看到眼前的事,后边的事情未知。洪水初期会按照城陵矶方案调度,等到后面如果不行了再保荆江。但是,由于前期已经占用了很大部分防洪库容,三峡又受很多约束,泄放腾空库容又要解决一些难题。如果这种局面出现,保荆江也有可能面临一定的挑战。
要想真正做好,一定要把住原则,就是调度按枝城方案保荆江,城陵矶附近超额洪水靠蓄滞洪区消化。而且,由于三峡防洪库容太小,还应该努力通过调度增加防洪库容。三峡既然防洪第一,洪水来之前为什么不能提前预泄、让下游河道提前多泄洪水呢?
三峡水库长600多公里,洪水传递时间长,入库洪水到坝前需要一天多时间,而且重庆以上入库洪水比较准的预报时间是三天。所以完全可以提前预泄,把三峡水位先降下来。我和老师林秉南先生当初就建议,最大可降低10米、坝前水位到135米。这样三峡防洪后劲就会更足。同时,还可减少水库泥沙淤积。
长江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清水冲刷
澎湃新闻:包括三峡在内的水库建成以后,清水下泄造成荆江河道冲刷严重。除了崩岸,还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周建军:崩岸不是太大的问题,是在河道冲刷过程中必然的适应过程。但是崩岸的一个后果是危及堤防,要密切注意。河床横向需要维持一定的坡度才稳定,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冲刷下切20多米深,横向坡度一下就变陡了,在一定情况下必然出现周边坡岸滑落,就是崩岸。
因河流地基沉降、变形幅度很大,基础非常复杂和薄弱,钢筋混凝土堤防破坏更快、危险更大,因此只能采取可以适应大幅度变形的土堤。
但土做的江河堤防不能够受水流直接冲击,堤前滩地是保护堤防安全的屏障。滩地可以降低堤前流速,使主流离开堤防,堤防就安全。如果出现崩岸,几百米甚至上公里幅度垮塌,就有可能把原在河滩后面的堤防直接暴露到主流冲击下。一旦崩岸大了就会把主流引到堤边。在大洪水期间这种垮塌发展很快,是来不及抢险的,所以极其危险。
除了崩岸,最大的问题是河道大幅度下切,改变了荆江与洞庭湖的关系(江湖关系),这对长江中游防洪很不利。因为荆江河段冲刷,上面来同样洪水走荆江的流量更大,从“三口”(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分出的洪水少了。加上城陵矶水位抬高严重,也从下游顶托,使荆江洪水位抬高。现在监利同流量洪水位比过去高了许多,加上走荆江的流量更大,综合水位更高。如果前期不珍惜三峡防洪库容,万一控制不住就可能翻堤。
长江中游在过去十多年里,冲刷掉了15亿立方米泥沙。荆江从枝城到城陵矶这段约300多公里,主河槽平均降低了2.11米,几乎降低了一个姚明。河道冲刷下切会改变荆江和洞庭湖的相对高程。本来是平行、并联的河湖系统,现在河道降低,相对来说湖就升高了,同等情况下洞庭湖分洪量越来越小,还有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今后河道清水冲刷还会更厉害,洞庭湖这种不利情况还会加剧,值得重视。
长江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清水冲刷,长江中下游是冲积河流,天然河槽靠泥沙冲淤维持平衡。水库大量拦截泥沙后,下游河道沙量极度不平衡,必然冲刷河槽。
避免或者缓解这一问题有三个办法:一是把水库库尾淤积的粗沙通过疏浚转移到下游、抑制冲刷,二是增加引清水入洞庭湖(特别是中等流量洪水)降低荆江的冲刷能量,三是必须避免三峡拦中小洪水。
澎湃新闻:那如何去改善这种“江湖关系”?
周建军:改善“江湖关系”就是要增加生产用水、改善生态环境和保证江湖防洪安全。全面实现这些目标的根本是不要让荆江出现严重冲刷,维持正常但安全的河道水位,同时要尽量增加进入湖区的水量。
为了改善江湖关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抑制荆江冲刷和更多向洞庭湖分安全流量。我和老师林秉南先生曾经建议,扩大松滋口"引清水入洞庭湖",同时建闸门控制分洪、形成调节机制。
如果每年分入洞庭湖水量恢复到1200-1500亿立方米,洞庭湖的生态环境面貌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而且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荆江在未来几百年的清水冲刷中河型转变和长江中游格局突变。这是“釜底抽薪”减少荆江冲刷和改善湖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即改善江湖关系)的综合措施。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和认真研究一下。



http:/   /3g.renren.com/share.do?id=2833481344&suid=229497850


2003年6月1日,新快报转载新华社稿件,题为《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2007年5月8日,东方网《文汇报》转载新华社稿件,题为《三峡大坝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
2008年10月21日,新华网发稿,题为《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2010年7月20日,央视网发稿,题为《三峡蓄洪能力有限》,该文称“勿把希望全寄托在大坝上”。
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副总工程师赵云
“万年一遇洪水”:大坝不会垮
赵云发表示,三峡大坝的防洪标准从来就没有变过。大坝的“设计标准”是“可防千年一遇的洪水”,大坝的“校核标准”是“可防万年一遇的洪水,再加固10%”。
“千年一遇洪水”:大坝运行正常
当千年一遇的洪水来临之际,大坝的各种运行指标都不会受到影响。”
“百年一遇洪水”:保障下游安全


http:/  /inews.ifeng.com/48998007/news.shtml

原标题:防大汛④|学者周建军:三峡不能包管一切,应避免拦中小洪水
三峡水库蓄水13年,迄今尚未经历过设计大洪水的考验,它真能“包管一切”吗?
今年很可能发生“98+”大洪水的背景下,这座1998年洪灾之后建成的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备受关注。
就三峡水库防洪相关问题,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了长期研究三峡工程与长江防洪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周建军。
周建军所在的清华大学水利系河流研究所是国内著名的河流研究基地之一,他本人参与和承担了三峡工程泥沙、防洪、生态环境、调度运行与长江防洪等科研课题,在泥沙数学模型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取得成绩,并在三峡等工程中予以应用。
周建军师从中国已故著名水利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秉南,林曾长期担任三峡论证和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三峡工程泥沙课题专家组组长。
专访中,周建军发言犀利,称有一种观点认为“三峡可包管一切,有三峡后万事大吉”,但实际上三峡防洪能力没那么强,它主要保荆江安全,“这在三峡防洪能力论证结论中已经是明确的”。荆江是长江自湖北省枝城市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全长约360公里。
他还说,现在大家期望越来越高,觉得三峡不仅要保荆江安全,还要保城陵矶安全,近年甚至还冒出一个三峡要拦中小洪水的任务,理由是不能让老百姓每年上堤去防洪。

周建军认为,这是很危险的想法,因为这样会占据三峡大量库容,明显增加了荆江的风险,不符合三峡主要用于防大洪水的原则。
“三峡防洪能力没那么强”
澎湃新闻:三峡的首要任务是防洪,您认为防洪任务完成得怎么样?
周建军:三峡蓄水13年,具有一定的防洪能力,但是迄今还没经历过设计大洪水的考验。
长江中下游防洪目标是防御1954年那样的大洪水,而三峡只拦大洪水,主要保荆江安全。即再出现1870年那样的特大洪水,荆江也不会出现毁灭灾害。1870年洪水时,枝城流量110000立方米/秒,宜昌30天洪量1650亿立方米。由于荆江大堤远高出荆北平原,防毁灭性灾害就是保荆江大堤不溃。
过去尽管已经拦过很多次洪水,但都不是真正需要三峡做的。长期以来把拦洪标准降低了。按道理说,这些洪水不需要三峡去拦,三峡真的需要一次大的洪水检验。
其实,三峡的防洪能力没那么强,它主要保荆江安全,这在三峡防洪能力论证结论中已经是明确的。只是,现在很多机构和专家都不说,不愿意把这话讲出来。最后,给大家的印象是三峡可包管一切,有三峡后万事大吉。
澎湃新闻:您认为三峡防洪能力“没那么强”,如何解释?
周建军:一,三峡为河道型水库,实际防洪库容应该按照动态库容来计算;二,拦洪多了,水库回水线会超过库区移民线;三,城陵矶水位现在抬高很多,荆江和洞庭湖仍沿用以前的水位进行防洪规划,实际风险提高了。
设计按照静态库容来算,三峡水库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但三峡是一个河道形的水库,汛期防洪期间,实际上水库里水流流速很快,水面坡降比较陡,因此按照动态库容来算更符合实际。这样一来,三峡就只有180亿立方米左右的防洪库容,相差40来亿。
或者说,尽管水位维持在一个数值,但这只是坝前水位,离坝较远地方水位早已经高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没有拦洪的时候,就已经有一大部分空间被占领了。
另一方面,按照动库容推算,三峡坝前水位还没有到175米,可能170米左右时,库区在涪陵附近回水线就开始超过移民线了。水位一旦到175米,就有可能翻过防护堤导致涪陵进水。所以,考虑回水线可能超过移民线这一限制因素,水库实际的有效防洪库容还要再减掉一截。
此外,城陵矶水位是三峡防洪规划的一个重要基准,依据是1954年洪水时的洪水位。但是,经历了60多年的变化,河道淤积等已经使水位比那时高出1.7米到1.8米。不能小看这个幅度,它既抬高了洞庭湖水位,也抬高了荆江水位,因此就降低了三峡实际的防洪作用。特别是下游水位顶托使荆江水位抬高,三峡调节的效果更差。

三峡水库一角。

长江中下游一定要常过安全洪水
澎湃新闻:如果遇到大洪水,三峡如何调蓄防洪?
周建军:三峡有枝城和城陵矶两个调度方案。枝城方案就是用三峡调度控制荆江洪水流量,使沙市水位不超过44.5-45米;城陵矶方案则要求三峡先把最低的145-155米之间的防洪库容先用于保证洞庭湖口的城陵矶水位不超过34.4米,之后的防洪库容只用于保荆江,也就是再转入枝城方案。
由于城陵矶附近超额洪水很大,上述控制只对小洪水有用,且这样会占据三峡大量库容,明显增加了荆江的风险。这不符合三峡主要用于防大洪水原则。
现在大家期望越来越高,觉得三峡不仅要保荆江安全,还要保城陵矶安全。而且,近年还冒出一个拦中小洪水任务,理由是不能让老百姓每年上堤去防洪,太辛苦,社会成本太高。
所以,近年都把枝城本该下泄56700立方米/秒到60000立方米/秒流量的洪水,非要控制在40000立方米/秒左右。我做过估算,1998年洪水,如果控制流量下调到45000立方米/秒,需要三峡拦洪360亿立方米!
问题在于,有中小洪水在三峡里垫了底以后,后面大洪水要真来了,三峡防洪库容就更小了,且常年拦中小洪水还会使下游河道泄洪能力萎缩。
现在尽管中游河道冲刷下降,但洪水水位是上升的。长江中下游河道一定要常过一些安全洪水,安全洪水就是接近设计流量的洪水,这样泄洪能力才能保持。
平常,荆江的行洪流量不能够减小得太多,要让堤防经受些考验才便于发现隐患并即时修补。即使出的问题较大,在三峡保护之下也翻不了天。大不了让三峡拦一下,把流量降下来,赶紧修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洪水的时候,堤防不出现大问题。
澎湃新闻:一旦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是启动城陵矶方案还是枝城方案?
周建军:按现在做法,要谨防手忙脚乱。因为洪水来之前只能看到眼前的事,后边的事情未知。洪水初期会按照城陵矶方案调度,等到后面如果不行了再保荆江。但是,由于前期已经占用了很大部分防洪库容,三峡又受很多约束,泄放腾空库容又要解决一些难题。如果这种局面出现,保荆江也有可能面临一定的挑战。
要想真正做好,一定要把住原则,就是调度按枝城方案保荆江,城陵矶附近超额洪水靠蓄滞洪区消化。而且,由于三峡防洪库容太小,还应该努力通过调度增加防洪库容。三峡既然防洪第一,洪水来之前为什么不能提前预泄、让下游河道提前多泄洪水呢?
三峡水库长600多公里,洪水传递时间长,入库洪水到坝前需要一天多时间,而且重庆以上入库洪水比较准的预报时间是三天。所以完全可以提前预泄,把三峡水位先降下来。我和老师林秉南先生当初就建议,最大可降低10米、坝前水位到135米。这样三峡防洪后劲就会更足。同时,还可减少水库泥沙淤积。
长江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清水冲刷
澎湃新闻:包括三峡在内的水库建成以后,清水下泄造成荆江河道冲刷严重。除了崩岸,还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周建军:崩岸不是太大的问题,是在河道冲刷过程中必然的适应过程。但是崩岸的一个后果是危及堤防,要密切注意。河床横向需要维持一定的坡度才稳定,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冲刷下切20多米深,横向坡度一下就变陡了,在一定情况下必然出现周边坡岸滑落,就是崩岸。
因河流地基沉降、变形幅度很大,基础非常复杂和薄弱,钢筋混凝土堤防破坏更快、危险更大,因此只能采取可以适应大幅度变形的土堤。
但土做的江河堤防不能够受水流直接冲击,堤前滩地是保护堤防安全的屏障。滩地可以降低堤前流速,使主流离开堤防,堤防就安全。如果出现崩岸,几百米甚至上公里幅度垮塌,就有可能把原在河滩后面的堤防直接暴露到主流冲击下。一旦崩岸大了就会把主流引到堤边。在大洪水期间这种垮塌发展很快,是来不及抢险的,所以极其危险。
除了崩岸,最大的问题是河道大幅度下切,改变了荆江与洞庭湖的关系(江湖关系),这对长江中游防洪很不利。因为荆江河段冲刷,上面来同样洪水走荆江的流量更大,从“三口”(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分出的洪水少了。加上城陵矶水位抬高严重,也从下游顶托,使荆江洪水位抬高。现在监利同流量洪水位比过去高了许多,加上走荆江的流量更大,综合水位更高。如果前期不珍惜三峡防洪库容,万一控制不住就可能翻堤。
长江中游在过去十多年里,冲刷掉了15亿立方米泥沙。荆江从枝城到城陵矶这段约300多公里,主河槽平均降低了2.11米,几乎降低了一个姚明。河道冲刷下切会改变荆江和洞庭湖的相对高程。本来是平行、并联的河湖系统,现在河道降低,相对来说湖就升高了,同等情况下洞庭湖分洪量越来越小,还有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今后河道清水冲刷还会更厉害,洞庭湖这种不利情况还会加剧,值得重视。
长江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清水冲刷,长江中下游是冲积河流,天然河槽靠泥沙冲淤维持平衡。水库大量拦截泥沙后,下游河道沙量极度不平衡,必然冲刷河槽。
避免或者缓解这一问题有三个办法:一是把水库库尾淤积的粗沙通过疏浚转移到下游、抑制冲刷,二是增加引清水入洞庭湖(特别是中等流量洪水)降低荆江的冲刷能量,三是必须避免三峡拦中小洪水。
澎湃新闻:那如何去改善这种“江湖关系”?
周建军:改善“江湖关系”就是要增加生产用水、改善生态环境和保证江湖防洪安全。全面实现这些目标的根本是不要让荆江出现严重冲刷,维持正常但安全的河道水位,同时要尽量增加进入湖区的水量。
为了改善江湖关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抑制荆江冲刷和更多向洞庭湖分安全流量。我和老师林秉南先生曾经建议,扩大松滋口"引清水入洞庭湖",同时建闸门控制分洪、形成调节机制。
如果每年分入洞庭湖水量恢复到1200-1500亿立方米,洞庭湖的生态环境面貌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而且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荆江在未来几百年的清水冲刷中河型转变和长江中游格局突变。这是“釜底抽薪”减少荆江冲刷和改善湖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即改善江湖关系)的综合措施。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和认真研究一下。



http:/   /3g.renren.com/share.do?id=2833481344&suid=229497850


2003年6月1日,新快报转载新华社稿件,题为《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2007年5月8日,东方网《文汇报》转载新华社稿件,题为《三峡大坝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
2008年10月21日,新华网发稿,题为《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2010年7月20日,央视网发稿,题为《三峡蓄洪能力有限》,该文称“勿把希望全寄托在大坝上”。
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副总工程师赵云
“万年一遇洪水”:大坝不会垮
赵云发表示,三峡大坝的防洪标准从来就没有变过。大坝的“设计标准”是“可防千年一遇的洪水”,大坝的“校核标准”是“可防万年一遇的洪水,再加固10%”。
“千年一遇洪水”:大坝运行正常
当千年一遇的洪水来临之际,大坝的各种运行指标都不会受到影响。”
“百年一遇洪水”:保障下游安全
建的时候什么工程都是可以抵御几百年一遇。。。。。。真正遇到点小风小浪就先卸锅、


遇到解决不了的,先把责任推了再说

水库的调节作用,应该在于雨季蓄水,旱季泄流;夏季蓄水,冬季泄流。

可是为了发电,倒过来了、
长江现在有过98年那样的险情吗?不看嘴皮,看实效。
嘴皮太多,我比专家强。
长江现在有过98年那样的险情吗?不看嘴皮,看实效。
那你看看  有过98年那样水文天气么
他说的没错啊,三峡不能防特大特大特大特大特大的洪水,所以三峡没用?
嘴皮太多,我比专家强。
专家,必须是纯专业专家且不受外界干扰,实事求是
那你看看  有过98年那样水文天气么
怎么没有?四川就有。
他说的没错啊,三峡不能防特大特大特大特大特大的洪水,所以三峡没用?
因为三峡,水少的蓄水,导致下游河流湖泊变化,
怎么没有?四川就有。
是类似98年那样的全流域水文天气,不是单独地区

超级领袖 发表于 2016-6-14 13:18
是类似98年那样的全流域水文天气,不是单独地区


江河最怕就是短时间内集中下特大暴雨,这样会产生特大洪峰。全国大范围下暴雨还不是最可怕的,因为太平均,各个地方都能泄洪,危险还不是最大。
超级领袖 发表于 2016-6-14 13:18
是类似98年那样的全流域水文天气,不是单独地区


江河最怕就是短时间内集中下特大暴雨,这样会产生特大洪峰。全国大范围下暴雨还不是最可怕的,因为太平均,各个地方都能泄洪,危险还不是最大。
因为三峡,水少的蓄水,导致下游河流湖泊变化,

三峡都是汛期末蓄水,枯期从来不蓄水,也没有水。不要听骗子编瞎话。
主要是清水冲刷的问题。
三峡都是汛期末蓄水,枯期从来不蓄水,也没有水。不要听骗子编瞎话。
高级啊,枯水期不蓄水呵呵
是类似98年那样的全流域水文天气,不是单独地区
98年看似全流域,范围大面积大,但恰恰是这样才形成不了特大洪水。历史上比98年大的洪水多了去了,1981年洪水就比1998年大。1870年洪水也只是四川下暴雨,可是那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洪水。
高级啊,枯水期不蓄水呵呵
长江水文网上都有实时数据,你不看的?
超级领袖 发表于 2016-6-14 13:09
建的时候什么工程都是可以抵御几百年一遇。。。。。。真正遇到点小风小浪就先卸锅、
李家的电,没办法
高级啊,枯水期不蓄水呵呵
你连三峡什么时候开始蓄水都不知道,就别在这里造谣了吧?

超级领袖 发表于 2016-6-14 13:09
建的时候什么工程都是可以抵御几百年一遇。。。。。。真正遇到点小风小浪就先卸锅、




2010年,2012年的洪峰就比1998年大,1998年的六连峰,没一个有2010,2012年的大,可是2010,2012年就没几个人上堤坝检查防洪,1998年每一次洪峰都紧张的要命,湖北长江全线戒严。
超级领袖 发表于 2016-6-14 13:09
建的时候什么工程都是可以抵御几百年一遇。。。。。。真正遇到点小风小浪就先卸锅、




2010年,2012年的洪峰就比1998年大,1998年的六连峰,没一个有2010,2012年的大,可是2010,2012年就没几个人上堤坝检查防洪,1998年每一次洪峰都紧张的要命,湖北长江全线戒严。
二十世纪最大的长江洪水是1981年洪水,真正的百年一遇洪水,1954年和1998年都不算大,15年一遇而已。
1870年洪水是长江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大的洪水,四千年一遇。
专业学者讲了一大堆事情,等着瞧吧,有人就只找其中的几句断章取义,到处宣扬。
专业学者讲了一大堆事情,等着瞧吧,有人就只找其中的几句断章取义,到处宣扬。
两点论,重点论,矛盾的主次方面,,,主要意思
2010年,2012年的洪峰就比1998年大,1998年的六连峰,没一个有2010,2012年的大,可是2010,2012年就没 ...
98年后,长江中下游防洪措施大幅改进,有了98年经验,后续当然大幅改进和预防,没有三峡,也是一样的,
2016-6-14 15:24 上传



这个学者讲话,前后矛盾,一边说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前)经历多年淤积,河道抬高,水位比1954年抬高了1.7米,是弊端。一边又说三峡大坝建成后,清水下泄,冲刷河道,降低了2.2米,也不行。
今年有可能会再试试防洪效果。上半年江苏这边水太少。不过南京这里江边防洪提建设的很好。90年代我家老人单位年年防洪,燕子矶,水都进家门了。
专家自己讲了,三峡大坝建成至今,荆江河道冲刷了2.2米,冲走了15亿立方米的泥沙,其实无形间,荆江河道的防洪容量比过去是增加了15亿立方米(两岸堤坝高度不变的情况下)。

专家还担心冲刷后,使得洞庭湖湖面相对变高,分洪会减少,其实这也没什么,大家知道鄱阳湖其实就是比长江河道高,每年汛期照样分洪。
超级领袖 发表于 2016-6-14 15:25
98年后,长江中下游防洪措施大幅改进,有了98年经验,后续当然大幅改进和预防,没有三峡,也是一样的,
怎么可能会一样?你是说三峡一点作用都没有?

超级领袖 发表于 2016-6-14 15:25
98年后,长江中下游防洪措施大幅改进,有了98年经验,后续当然大幅改进和预防,没有三峡,也是一样的,


堤坝的加高加固建设又不是98年后才有的,解放前和解放后都有建设,但对于大洪水来说起不了决定作用。长江防洪是个体系,体系的核心是三峡工程,这在长江防洪的规划里面说得很清楚的。

你这种“有了其他工程则三峡的作用就是零”的思维是相当可笑的。人家专家的说法才是正确的,各有各的作用,三峡的作用是核心,三峡不是万能,但三峡的设计目标是防千年一遇洪水,千年一遇以上的洪水才需要其他工程设施配合。

象1981年的百年一遇洪水,三峡能轻松应对。1954年和1998年那样的15-20年一遇的洪水对于三峡来说小菜一碟,1870年那样四千年一遇的洪水才会对三峡带来真正的考验,三峡的设计目标也正是为了防类似1870年洪水。对于万年一遇洪水,有历史记录以来还没出现过,那也不是三峡的设计目标,三峡只能尽力而为。当然也许永远碰不到。
超级领袖 发表于 2016-6-14 15:25
98年后,长江中下游防洪措施大幅改进,有了98年经验,后续当然大幅改进和预防,没有三峡,也是一样的,


堤坝的加高加固建设又不是98年后才有的,解放前和解放后都有建设,但对于大洪水来说起不了决定作用。长江防洪是个体系,体系的核心是三峡工程,这在长江防洪的规划里面说得很清楚的。

你这种“有了其他工程则三峡的作用就是零”的思维是相当可笑的。人家专家的说法才是正确的,各有各的作用,三峡的作用是核心,三峡不是万能,但三峡的设计目标是防千年一遇洪水,千年一遇以上的洪水才需要其他工程设施配合。

象1981年的百年一遇洪水,三峡能轻松应对。1954年和1998年那样的15-20年一遇的洪水对于三峡来说小菜一碟,1870年那样四千年一遇的洪水才会对三峡带来真正的考验,三峡的设计目标也正是为了防类似1870年洪水。对于万年一遇洪水,有历史记录以来还没出现过,那也不是三峡的设计目标,三峡只能尽力而为。当然也许永远碰不到。
作为湖北人,对反三峡人士表示嗤之以鼻
自从三峡建成之后,年年都是百年一遇的洪水啊。
很多人对长江的特点根本就不清楚,以为下游的堤坝加高加固了就万事大吉,三峡也可以不要了,这真是嘴皮一动赛过专家。
长江最脆弱最危险的一段是荆江,已经很高了,历史上人们一直在加高,相当高,是悬河,跟黄河一样。还要不断加高那是相当愚蠢的行为。荆江的最大行洪能力是56700立方米/秒,别的地方加高不会改善荆江的行洪能力,比如九江堤坝的加高加固,只对九江有作用,对荆江没有作用。荆江已经是极限了,要保护荆江,有两种办法:1。扩大分洪区,特大洪水炸堤泄洪,淹没分洪区,老百姓迁移。2.在三峡建水库,将洪水拦在高山峡谷,减少下游分洪区的压力和损失。
当初建的时候不是这么说的啊。。。那宣传的,好像就是三峡一建好,长江就再无洪灾了。。。

thomas1987 发表于 2016-6-14 17:40
当初建的时候不是这么说的啊。。。那宣传的,好像就是三峡一建好,长江就再无洪灾了。。。


当时是怎么说的?拿出证据。
以前15年一遇洪水就折腾得够呛,现在基本没事一样。至于万年一遇,就靠想象了。
thomas1987 发表于 2016-6-14 17:40
当初建的时候不是这么说的啊。。。那宣传的,好像就是三峡一建好,长江就再无洪灾了。。。


当时是怎么说的?拿出证据。
以前15年一遇洪水就折腾得够呛,现在基本没事一样。至于万年一遇,就靠想象了。
thomas1987 发表于 2016-6-14 17:40
当初建的时候不是这么说的啊。。。那宣传的,好像就是三峡一建好,长江就再无洪灾了。。。
绝对没这说法。我家里就有90年代初的出版物,大意是: 遇到1870年的洪水,配合荆江分洪区,可保荆江无恙。
作为湖北人,对反三峡人士表示嗤之以鼻
附议。都是不知道什么是洪水没抗过洪的。
听学者这么认真,估计又要出大事了,又要出除了学者其他人都有责任或者都吃挂落儿的大事了,就像厉以狞,吴敬镰每次卖力表演后老百姓都要倒霉一样
2016-6-14 19:40 上传



1981的洪水寸滩站洪峰流量高达85700立方米每秒,已经超过百年一遇了。20世纪的最大洪水是1981年洪水,很多人不知道,因为当时信息不发达,而且现在的很多人还没出生呢。1998年洪水只是范围大,相对不那么集中,相对集中且短时间内的大暴雨生产的危害更大,历史上的特大洪水基本都属于此类型。如1860年洪水,1870年洪水,1981年洪水。

1981年洪水虽然洪峰流量大,超过百年一遇(83700立方米每秒),但由于有三峡区间的缓冲作用(当时没有三峡工程,但三峡河道还是有一定的缓冲作用),经过三峡的洪峰流量减为70800立方米每秒,而2010年,2012年的洪峰流量都超过70000立方米每秒,2012年为71500立方米每秒,荆江一点事没有。而1981年呢?708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荆江已经决堤了,大量洪水涌入洞庭湖,给洞庭湖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加剧了洞庭湖的於积。

而1998年宜昌最大洪峰流量是63300立方米每秒,不如1954年洪水66800立方米每秒。由于长江中下游的地形特点,15年一遇的洪水都会有危险。荆江大堤是不可能无限加高的。三峡工程的作用就是削峰,百年一遇的洪水可以保证荆江流量不超过56700立方米每秒,7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只让通过40000立方米每秒,可完全保证荆江大堤的安全。

1981的洪水寸滩站洪峰流量高达85700立方米每秒,已经超过百年一遇了。20世纪的最大洪水是1981年洪水,很多人不知道,因为当时信息不发达,而且现在的很多人还没出生呢。1998年洪水只是范围大,相对不那么集中,相对集中且短时间内的大暴雨生产的危害更大,历史上的特大洪水基本都属于此类型。如1860年洪水,1870年洪水,1981年洪水。

1981年洪水虽然洪峰流量大,超过百年一遇(83700立方米每秒),但由于有三峡区间的缓冲作用(当时没有三峡工程,但三峡河道还是有一定的缓冲作用),经过三峡的洪峰流量减为70800立方米每秒,而2010年,2012年的洪峰流量都超过70000立方米每秒,2012年为71500立方米每秒,荆江一点事没有。而1981年呢?708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荆江已经决堤了,大量洪水涌入洞庭湖,给洞庭湖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加剧了洞庭湖的於积。

而1998年宜昌最大洪峰流量是63300立方米每秒,不如1954年洪水66800立方米每秒。由于长江中下游的地形特点,15年一遇的洪水都会有危险。荆江大堤是不可能无限加高的。三峡工程的作用就是削峰,百年一遇的洪水可以保证荆江流量不超过56700立方米每秒,7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只让通过40000立方米每秒,可完全保证荆江大堤的安全。
第一保荆江大堤,第二才是保洞庭湖。有些人就是看不到长远,只看眼前小利益。荆江大堤保不住,洞庭湖也要遭殃。
三峡上游又有四个超大家伙,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肯定是可以分担三峡很大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