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军事理论和技战术的可笑之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30:29


宋朝军事理论和技战术的可笑之处
1、几年前,笔者曾发数文:《古代中国步骑对抗模型(二)、(四上)》,《兵家论史之宋之衰亡》,《驳曾瑞龙的经略幽燕》,阐述了宋朝君臣和文人乱造军事理论和实践的可笑之处,揭露了他们在《武经总要》里根本就看不懂唐朝及之前兵家“有效射程内火力齐射、饱和攻击、继而迅猛反冲锋”的战术组合,愚蠢地吹嘘:自己的弩阵就好了,五尺之外尚能发射。
其实,因为军队是高度组织的团体,战争是系统科学,所以战场的战术运用,主要目的不在于杀伤多少敌人,坚持多久,而在于更快和更有效地打垮敌方的战斗组织系统,最好是连敌方的指挥体系也一同打掉。所以汉唐乃至之前的兵家都是遵循这一法则,利用紧凑的战术节奏,强调火力齐射与迅猛冲锋结合,迅猛地击败敌人。关于这一战术,先秦齐国兵家兵书《六韬》的后三韬里就反复提到,同属齐国兵家体系的《孙子兵法》也强调“势险节短”、全胜、兵贵胜不贵久等理念。
唐太宗李世民喜欢亲率玄甲精骑突阵,反复冲杀,攻击敌方首脑,就是这一战术的运用。他本人也精于射箭,以尉迟敬德和秦琼等人持长槊大枪相伴。
2、其实不仅宋朝君臣文人编的《武经总要》是在抄古书过程中夹带自己臆想的垃圾,就算是经历过军旅的文人,写出来的东西也是可笑之处颇多。就以被宋史研究者当专业书的华岳的《翠微北征录》为例:
(1)弩手甲制里说:“马军、枪牌等手例欲身材长大,独弩手不嫌矮短,故军中类选不及等仗者为之。”
    但是,这是与唐及之前兵家的理论实践相反的,资料如下:
战国时期《吴子·治兵第三》吴子曰:“教战之令,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
后来直到北朝、隋朝、唐朝的军演中仍然采用使用这种模式,唐朝杜佑的《通典·军礼》等节都有记载。
秦汉时,选拔士兵就是三大类:材官、骑士、水军。材官又以能开强弩的大力士为崇尚标准。
所以,战国汉唐以来,弓弩手的选拔从来都不是不怕矮短,而是要求能开强弩的高大力士。战国的吴起还推崇高大的弓弩手在后,持矛戟的矮个子在前的阵型,可以在行进中发动齐射和冲锋,不需要前排长矛兵跪下,或者弓弩手在前发射然后退回到后。
汉朝军阵,笔者曾举过西汉李陵阵、东汉段熲阵、东汉麹义阵为例,说明那时是戟盾手或长矛兵在前跪伏,强弩手在后和左右齐射,然后发动迅猛反冲锋。
杜佑《通典·兵典》里唐朝李靖兵法也是弩手在敌近30米时弃弩,拿起陌刀棒,与战锋等队齐入奋击。
(2)是不是宋朝军事选拔和战术进步了?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问题的症结很简单,就是战斗能量的合理分配而已。
    高大强壮的步兵选手首先使用强弩进行远程射击,比起让矮短少力的南宋弩手用弱弩,杀伤和停止作用好,是很明显的。而从组合上分析,把最有体能的长大战士一开始放在前面无所事事,只等着肉搏,而让矮短士兵弩射的华岳型军阵,其运用战斗能量的不合理浪费也是明显的。而战国汉唐的弩手并非不能肉搏,他们有矛戟协助,有时间拿起兵器参与肉搏,所以能让强者的战斗能量发挥充足,弱者的战斗能量协助发挥,是明显合理的分配。
宋朝技战术的可笑愚昧,不如汉唐,是很明显的。
如果有人非要争,矮个子里也能挑选出不弱于高个子的大力士,我只能评价:你吃饱了撑的!
(3)弓箭制里,华岳又扯箭簇和箭不能太重,否则射得不远,不到百步,不透甲,箭重过10钱,弓力当用一硕。(沈括梦溪笔谈说一石是九十二斤半宋斤,换算也就是接近60千克)
问题在于,在这里,华岳又是胡说。唐朝杜甫都知道“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唐太宗更是以使用大重箭出名。更好笑的是,《周礼·三十二》里司弓矢时竟然提到了六弓四弩八矢之法,其中实战用的就是箭速不疾的大梢弓、重杀矢,唐朝杜佑的《通典》就把这话又抄了一遍。
实战中,本来就强调破甲、停止作用,明朝戚继光就是强调过北虏、倭寇都用重箭,抵近射击,中者难挡,多死。所以至少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军事领域就一直知道要尽量使用重箭强弓弩,连儒家摘抄书《周礼》里竟然也有记载,并且明确说了适合射甲革的王弓、弧弓就是“往体寡,来体多,箭速不疾”的大梢弓,用重的杀矢近射,就是明清时的大梢弓重箭。《史记》里飞将军李广也是喜欢近距离射击,强调一发倒地。唐朝杜佑《通典·兵典》里李靖兵法中,弓手也是在敌近六十步(90米弱)开始发箭,并非百步远程射击。
所以,华岳的《翠微北征录》前不能对得上战国《周礼》的记载,汉唐的各种记载,后不能对上明朝戚继光的实证记录。纯粹放屁一样!
不知道那些把小梢弓当汉族弓代表,大梢弓当蛮夷鞑子货的家伙,怎么解释你们的轻浮无知?!
3、宋史界和宋吹们喜欢吹捧宋朝文化多么昌盛,包括军事书有多少继承和创造。其实,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学术和文化造假的第二次,第一次是儒家当政时的西汉后期直到魏晋。
宋朝官方编的《武经七书》里,除了先秦的孙子、吴子、六韬、魏缭、司马法外,另两本可疑,尤其是《李卫公问对》!明明有唐朝杜佑《通典·兵典》里摘录的李靖兵法操典不用,非要拖出一个垃圾!
《李卫公问对》里胡说李靖六花阵是外方内圆,沈括的《梦溪笔谈·补笔谈三》里更是发挥联想说:八阵九军是方阵法,少阴包老阳;六花阵七军是圆法,老阴包少阳。
其实李靖的六花七军阵的编制和行军、扎营、布阵,唐朝杜佑《通典·兵典》里记载得很清楚:
(1)就是在老配置方法中军、前后左右四军的基础上,加右虞侯军作为前锋开路,加左虞侯军后备,退回时,则左虞侯做前锋开路。
(2)在空旷平地扎成四面营时,右虞侯军在前军的右边并排,中军的前之右,左虞侯军在中军后之左,“状如丑未”,就是按照十二地支子丑寅卯等的排列,在1——3点方向和7——9点方向。整个营地外观呈正面宽的近似长方形的多边形。
(3)李靖兵法布阵,强调的是五种兵进行二线配置为主,和宋朝文人吹的黄帝阵法风后握机完全不搭。
(4)其实李靖兵法里扎营,只是说了“圆三径一,计算需要的外边总长,然后除以三”。要搞清这里的道理,起码得知道古代中国的数学史:古代计算圆周率,由不精确实测和内接正六边形得出圆三径一,后来有外切正六边形算法,魏晋时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里提出正多边形的割圆术,算到正3072边形,3.1415——3.1416,后来祖冲之又进一步发挥,算到了小数点后7位。
(5)所以,李靖兵法扎营里的算法,是利用内接多边形周长和圆周长相近的道理,进行的不够精确、但是够用的一种军事数学而已。同《李卫公问对》《梦溪笔谈》里托古扯淡的什么方法圆法根本就是两回事。宋朝君臣文人的轻浮、虚妄、无耻、恶心古人,由此可见。

宋朝军事理论和技战术的可笑之处
1、几年前,笔者曾发数文:《古代中国步骑对抗模型(二)、(四上)》,《兵家论史之宋之衰亡》,《驳曾瑞龙的经略幽燕》,阐述了宋朝君臣和文人乱造军事理论和实践的可笑之处,揭露了他们在《武经总要》里根本就看不懂唐朝及之前兵家“有效射程内火力齐射、饱和攻击、继而迅猛反冲锋”的战术组合,愚蠢地吹嘘:自己的弩阵就好了,五尺之外尚能发射。
其实,因为军队是高度组织的团体,战争是系统科学,所以战场的战术运用,主要目的不在于杀伤多少敌人,坚持多久,而在于更快和更有效地打垮敌方的战斗组织系统,最好是连敌方的指挥体系也一同打掉。所以汉唐乃至之前的兵家都是遵循这一法则,利用紧凑的战术节奏,强调火力齐射与迅猛冲锋结合,迅猛地击败敌人。关于这一战术,先秦齐国兵家兵书《六韬》的后三韬里就反复提到,同属齐国兵家体系的《孙子兵法》也强调“势险节短”、全胜、兵贵胜不贵久等理念。
唐太宗李世民喜欢亲率玄甲精骑突阵,反复冲杀,攻击敌方首脑,就是这一战术的运用。他本人也精于射箭,以尉迟敬德和秦琼等人持长槊大枪相伴。
2、其实不仅宋朝君臣文人编的《武经总要》是在抄古书过程中夹带自己臆想的垃圾,就算是经历过军旅的文人,写出来的东西也是可笑之处颇多。就以被宋史研究者当专业书的华岳的《翠微北征录》为例:
(1)弩手甲制里说:“马军、枪牌等手例欲身材长大,独弩手不嫌矮短,故军中类选不及等仗者为之。”
    但是,这是与唐及之前兵家的理论实践相反的,资料如下:
战国时期《吴子·治兵第三》吴子曰:“教战之令,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
后来直到北朝、隋朝、唐朝的军演中仍然采用使用这种模式,唐朝杜佑的《通典·军礼》等节都有记载。
秦汉时,选拔士兵就是三大类:材官、骑士、水军。材官又以能开强弩的大力士为崇尚标准。
所以,战国汉唐以来,弓弩手的选拔从来都不是不怕矮短,而是要求能开强弩的高大力士。战国的吴起还推崇高大的弓弩手在后,持矛戟的矮个子在前的阵型,可以在行进中发动齐射和冲锋,不需要前排长矛兵跪下,或者弓弩手在前发射然后退回到后。
汉朝军阵,笔者曾举过西汉李陵阵、东汉段熲阵、东汉麹义阵为例,说明那时是戟盾手或长矛兵在前跪伏,强弩手在后和左右齐射,然后发动迅猛反冲锋。
杜佑《通典·兵典》里唐朝李靖兵法也是弩手在敌近30米时弃弩,拿起陌刀棒,与战锋等队齐入奋击。
(2)是不是宋朝军事选拔和战术进步了?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问题的症结很简单,就是战斗能量的合理分配而已。
    高大强壮的步兵选手首先使用强弩进行远程射击,比起让矮短少力的南宋弩手用弱弩,杀伤和停止作用好,是很明显的。而从组合上分析,把最有体能的长大战士一开始放在前面无所事事,只等着肉搏,而让矮短士兵弩射的华岳型军阵,其运用战斗能量的不合理浪费也是明显的。而战国汉唐的弩手并非不能肉搏,他们有矛戟协助,有时间拿起兵器参与肉搏,所以能让强者的战斗能量发挥充足,弱者的战斗能量协助发挥,是明显合理的分配。
宋朝技战术的可笑愚昧,不如汉唐,是很明显的。
如果有人非要争,矮个子里也能挑选出不弱于高个子的大力士,我只能评价:你吃饱了撑的!
(3)弓箭制里,华岳又扯箭簇和箭不能太重,否则射得不远,不到百步,不透甲,箭重过10钱,弓力当用一硕。(沈括梦溪笔谈说一石是九十二斤半宋斤,换算也就是接近60千克)
问题在于,在这里,华岳又是胡说。唐朝杜甫都知道“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唐太宗更是以使用大重箭出名。更好笑的是,《周礼·三十二》里司弓矢时竟然提到了六弓四弩八矢之法,其中实战用的就是箭速不疾的大梢弓、重杀矢,唐朝杜佑的《通典》就把这话又抄了一遍。
实战中,本来就强调破甲、停止作用,明朝戚继光就是强调过北虏、倭寇都用重箭,抵近射击,中者难挡,多死。所以至少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军事领域就一直知道要尽量使用重箭强弓弩,连儒家摘抄书《周礼》里竟然也有记载,并且明确说了适合射甲革的王弓、弧弓就是“往体寡,来体多,箭速不疾”的大梢弓,用重的杀矢近射,就是明清时的大梢弓重箭。《史记》里飞将军李广也是喜欢近距离射击,强调一发倒地。唐朝杜佑《通典·兵典》里李靖兵法中,弓手也是在敌近六十步(90米弱)开始发箭,并非百步远程射击。
所以,华岳的《翠微北征录》前不能对得上战国《周礼》的记载,汉唐的各种记载,后不能对上明朝戚继光的实证记录。纯粹放屁一样!
不知道那些把小梢弓当汉族弓代表,大梢弓当蛮夷鞑子货的家伙,怎么解释你们的轻浮无知?!
3、宋史界和宋吹们喜欢吹捧宋朝文化多么昌盛,包括军事书有多少继承和创造。其实,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学术和文化造假的第二次,第一次是儒家当政时的西汉后期直到魏晋。
宋朝官方编的《武经七书》里,除了先秦的孙子、吴子、六韬、魏缭、司马法外,另两本可疑,尤其是《李卫公问对》!明明有唐朝杜佑《通典·兵典》里摘录的李靖兵法操典不用,非要拖出一个垃圾!
《李卫公问对》里胡说李靖六花阵是外方内圆,沈括的《梦溪笔谈·补笔谈三》里更是发挥联想说:八阵九军是方阵法,少阴包老阳;六花阵七军是圆法,老阴包少阳。
其实李靖的六花七军阵的编制和行军、扎营、布阵,唐朝杜佑《通典·兵典》里记载得很清楚:
(1)就是在老配置方法中军、前后左右四军的基础上,加右虞侯军作为前锋开路,加左虞侯军后备,退回时,则左虞侯做前锋开路。
(2)在空旷平地扎成四面营时,右虞侯军在前军的右边并排,中军的前之右,左虞侯军在中军后之左,“状如丑未”,就是按照十二地支子丑寅卯等的排列,在1——3点方向和7——9点方向。整个营地外观呈正面宽的近似长方形的多边形。
(3)李靖兵法布阵,强调的是五种兵进行二线配置为主,和宋朝文人吹的黄帝阵法风后握机完全不搭。
(4)其实李靖兵法里扎营,只是说了“圆三径一,计算需要的外边总长,然后除以三”。要搞清这里的道理,起码得知道古代中国的数学史:古代计算圆周率,由不精确实测和内接正六边形得出圆三径一,后来有外切正六边形算法,魏晋时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里提出正多边形的割圆术,算到正3072边形,3.1415——3.1416,后来祖冲之又进一步发挥,算到了小数点后7位。
(5)所以,李靖兵法扎营里的算法,是利用内接多边形周长和圆周长相近的道理,进行的不够精确、但是够用的一种军事数学而已。同《李卫公问对》《梦溪笔谈》里托古扯淡的什么方法圆法根本就是两回事。宋朝君臣文人的轻浮、虚妄、无耻、恶心古人,由此可见。
没看懂呀!   
宋朝吹牛造假第一是肯定的,宋朝不可能富裕,也许官吏很富


非常感谢楼主的《古代中国步骑对抗模型》,我在《回到唐朝当女皇》这部小说里无耻地剽窃了您的理论,真是非常抱歉同时也很感谢。

非常感谢楼主的《古代中国步骑对抗模型》,我在《回到唐朝当女皇》这部小说里无耻地剽窃了您的理论,真是非常抱歉同时也很感谢。
宋朝军事理念出现严重问题,打仗像诸葛丞相一样: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苏轼写的词来看,宋高级将领们认为仗就是这么打的,不是武将们冲锋陷阵来的。
文人治国的典型
宋朝就一个能吹的优点,不是说我们北方人能吹麻?
宋朝吹牛造假第一是肯定的,宋朝不可能富裕,也许官吏很富
以全国之力供养汴京一地造就的畸形繁荣。

都说宋朝富,可宋朝农民暴动是最多的
以全国之力供养汴京一地造就的畸形繁荣。

都说宋朝富,可宋朝农民暴动是最多的
说富应该指的是南宋~
说富应该指的是南宋~
南宋更甚,玩弱枝强干盘剥全国供养中央,北宋时期民众自发的反击一直都还能给金国造成不小的麻烦,到了南宋蒙古推过来就剩下一起跳海了。
南宋更甚,玩弱枝强干盘剥全国供养中央,北宋时期民众自发的反击一直都还能给金国造成不小的麻烦,到了南 ...
不都说南宋的财政收入主要靠商业贸易吗?不应该穷吧?
大唐刀客 发表于 2016-6-6 16:19
不都说南宋的财政收入主要靠商业贸易吗?不应该穷吧?
商贸的利润是有限的,而且不创造物质,战争对物质的消耗是天文量级的,南宋一直面对灭国威胁,类似于伊拉克叙利亚怎么会富
商贸的利润是有限的,而且不创造物质,战争对物质的消耗是天文量级的,南宋一直面对灭国威胁,类似于伊拉 ...
不是说宋朝铁的生产是世界第一?富不富看朝廷的财政收入,大河有水小河满~像明朝末年那样皇帝没钱天下大乱是必然的~
大送就是文官治国的开始,结果大家也看到了,从上到下都是除了会勾心斗角外加祸国殃民其他干啥都不行废物,和现在的某派是何其相像啊
明朝武备志里面一样假大空的东西占绝大部分篇幅,里面甚至有这么占卜的,还非常详细,繁琐。。。
文人为主的时代大都如此。中国宋以后士人分文武以后,问题太大了!文人好空想谋略,以为战争是靠耍小聪明,小计谋就能取胜。武人又以目不识丁为荣,以为打仗靠个人武勇,开几石硬弓,使几斤大刀成为军事要务。。。
所以内战不胜,外战更不胜。。。
楼主说得好。               


宋是不行,可是明改变了吗?民国改变了吗?说白了不就是民族不行了,废了嘛。经济重心由北到南了,人也迂腐慵懒了嘛。说白了不就是强国源自寒冷地区。我知道又有人扯爱斯基摩人,你也不看看爱斯基摩人的人口够不够凑成一个国家。
举个例子,西方资本主义改革起源于荷兰,光大于英国,葡萄牙西班牙都被荷兰英国打败。我知道又有人说加拿大,可你也不看看加拿大多少领土在北极圈了,凡事有个度,过分抬杠那叫诡辩。我倒是不支持超大上那位世界强国出自寒冷地区那位神棍,但是环境影响民族性格是毋庸置疑的。

宋是不行,可是明改变了吗?民国改变了吗?说白了不就是民族不行了,废了嘛。经济重心由北到南了,人也迂腐慵懒了嘛。说白了不就是强国源自寒冷地区。我知道又有人扯爱斯基摩人,你也不看看爱斯基摩人的人口够不够凑成一个国家。
举个例子,西方资本主义改革起源于荷兰,光大于英国,葡萄牙西班牙都被荷兰英国打败。我知道又有人说加拿大,可你也不看看加拿大多少领土在北极圈了,凡事有个度,过分抬杠那叫诡辩。我倒是不支持超大上那位世界强国出自寒冷地区那位神棍,但是环境影响民族性格是毋庸置疑的。
所有古代搞什么方圆结合乃至花式阵法的都是扯淡, 那远远超过了古代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技术能力,是根本不可能实现,也毫无用处的
宋朝又是一个要被 键盘侠 批判的朝代。
唉,汉jian 何其多也。
本来不喜欢给人扣帽子的,实在是一些niao人谁便那本厕所里面的书出来就来数落 先人
mmxx 发表于 2016-6-6 13:27
南宋更甚,玩弱枝强干盘剥全国供养中央,北宋时期民众自发的反击一直都还能给金国造成不小的麻烦,到了南 ...
蒙宋那会南宋军权基本都在地方文武手里了
宋朝又是一个要被 键盘侠 批判的朝代。
唉,汉jian 何其多也。
本来不喜欢给人扣帽子的,实在是一些niao ...
来,听听你的高见
宋朝又是一个要被 键盘侠 批判的朝代。
唉,汉jian 何其多也。
本来不喜欢给人扣帽子的,实在是一些niao ...
毕竟这是军事论坛,讨论武器装备为主,认真研究历史的人很少。国外专家光一个军机处或者敦煌壁画就可以研究几十年,楼主也不错,说的是宋朝军事不行,接着就吊出一大堆宋朝这样不行那样不行信口开河的了,颇有铁血特色
誓死保卫金正恩 发表于 2016-6-6 12:01
非常感谢楼主的《古代中国步骑对抗模型》,我在《回到唐朝当女皇》这部小说里无耻地剽窃了您的理论,真是非 ...
差不多6年前了。我发出来就是将兵家真理公之于众,也是小说的理论准备
喜羊羊和大灰狼 发表于 2016-6-6 18:17
宋朝又是一个要被 键盘侠 批判的朝代。
唉,汉jian 何其多也。
本来不喜欢给人扣帽子的,实在是一些niao ...
我觉得最好笑的是,赵宋这么一个沙陀味十足的外来统治集团,怎么就代表汉人了?!
陈寅恪那个满清鞑子走狗后代,憋着劲地要证明李唐是胡人政权,却不看看自己吹捧的赵宋出身可疑,开国亲友姻亲多有沙陀杂种。
你说除了赵宋造假的破书之外,我文中列的哪个不是大汉堂堂正正的书?!哪个是厕所里来的?!你哪来的狗胆污蔑?!
水无常形,打仗不能格式化
唐朝外重内轻,宋朝内重外轻 .
扫荡东瀛 发表于 2016-6-6 18:54
毕竟这是军事论坛,讨论武器装备为主,认真研究历史的人很少。国外专家光一个军机处或者敦煌壁画就可以研 ...
我觉得可笑的是,到了科学发达的今天,人类已经研究到遗传基因上了,还有一群不知死活的所谓史学死学货,标榜自己有独立专业性?
笑死人了!没有现代科学体系验证,过去的一切史都不过是和天桥说书的一个水平。
我觉得可笑的是,到了科学发达的今天,人类已经研究到遗传基因上了,还有一群不知死活的所谓史学死学货, ...
宋朝军事制度本来就不是用来进攻,如果以防守军事制度还是可圈可点,至于宋朝弓箭手人员使用矮短之人,宋朝依赖远程武器是神臂弓这样不适合单人操作武器,对于单人操作弓弩宋朝并不依赖
宋朝虽然又烂又吹,但是他们是历朝历代玩弓弩的顶峰。现在一小白菜连弓弩的使用原理都没搞清,就来玩我比古人聪明系列。
宋代主要对抗的外族都是骑兵强大,你用慢速箭矢去射跑马上的骑兵?知道不知道箭速越慢,提前量越难估计?
宋代马镫普及,骑兵冲击能量极大。两宋为了能挡住骑兵冲击,费尽心机,他们的一切都是围绕挡住敌军骑兵冲击进行的。现在你拿矮弱去挡一线?拐子马一冲即溃的。
宋代不比前朝,兵种专业分工非常明确,讲究精准的弓弩兵和讲究技巧的近战兵按不同方式训练,以增强效能,现在你又想玩一锅粥?
时代不同,军事技术大相径庭,直接导致战术天差地别,你拿隔了上千年的古文去说一个明显发达进步得多的军事体系?
古人的做法都是有道理的,你只看了极少的书,谦虚一点不是坏事。
没有成熟火器的宋朝军事上很吃亏。
对方的冷兵器并不弱于宋,还有战马的优势。在汉人工程师的帮助下,敌人的攻城能力也突飞猛进。后期甚至玩起了水军
yzhang00 发表于 2016-6-7 02:17
宋朝虽然又烂又吹,但是他们是历朝历代玩弓弩的顶峰。现在一小白菜连弓弩的使用原理都没搞清,就来玩我比古 ...
古代中国军队的远射操典要点
这两天,本兵家发了《宋朝军事理论和技战术的可笑之处一、二》,又有自大的对我喷多读书,还扯东扯西地说宋朝弓弩射击的提前量什么的。我就是单纯觉得好笑,对着韩信以来最杰出的兵家,谁有资格谈读书多少的问题?还不谈读不读得懂。
为了迁就自大又无知者的阅读水平,我就以接近现代白话的明朝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做开头。如果连明朝白话也看不懂,其实也就没必要谈读书的问题了,先去小学认字,明白?
《练兵实纪》第二、校远射:北方之习,最重于射,但射不在图中。能扯弓射重箭,又去得平,又去得远,又多中,中必深入,此超等射手,不可以寻常待也。射得不远而平,开硬弓发重箭,能中者二等也。射得远而不平,箭轻弓软多中者,三等也。倭人之箭,射皆不远,盖箭重故也。箭重故中人不可当。
《纪效新书十八卷本·十三·射法篇》或《纪效新书十四卷本·卷三·手足篇》:凡对敌射箭,只是个胆大、力定、势险、节短,则无不中人,无人能避矣。此状形容不出大端:将弓扯起,且勿尽满,且勿轻发,只是四平架手立定,则势自险矣。必待将近数十步,约我一发必能中敌,必能杀人至死。或患将切身,或为贼先锋一中而收利十倍,则节自短矣。马上之贼,只当看大的射,不可射人。谚云:射人先射马,擒贼必擒头是也。
(3)《纪效新书十八卷本·卷八·操练营阵旗鼓篇》:又近贼五十步(80米)外放起火一枝,各射手兵放箭、放弩、放火箭毕,吹天鹅声喇叭擂鼓,各兵奋勇径奔贼锋
(4)《纪效新书十四卷本·卷三·授器解》:凡枪手以枪为短,兼习弓矢为长
(5)《练兵实纪·操马兵》:又吹天鹅声一次,第四层、五层俱出,将杀器放在地,与队总俱射箭
2、戚继光说得很明白,射箭也要遵守《孙子兵法》里提倡的“势险节短”,要求近距离射击,强弓重箭,致死率高、停止作用大。
也就因为这些要求,戚继光对射箭的要求是平射为主,在每一个十二人的鸳鸯阵的小队里,队长和四名长枪手或和枪棍手用弓箭做远程射击,南方正面宽度一丈五尺(4.8米左右),北方为了抵抗骑兵,正面缩小为一丈(3.2米),则南方射箭密度是0.96米一支,北方密度是0.64米一支。
所以,结论很明了,戚继光并不是不喜欢射得中、射得远的超级射手,但是为了杀伤力、停止作用,只有采用射程近的强弓重箭,用团体的高密度平射来解决命中率的问题,达到火力覆盖。
戚继光是明朝的,我再举点古老的例子:
(1)《史记·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我不知道自大者吹嘘的射击技术和吹嘘的宋朝,比飞将军李广怎么样,也不知道他能把现代步兵的射击理论用多少到古代的弓箭弩箭上,我确定的是,看了这段记录,吹不了牛了吧!
《后汉书·卷五十八·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虞诩》: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伤杀。
这段记录算是较早的“饱和攻击”记录了。虞诩命令二十张强弩同时射击一个敌人,比戚继光要狠多了,舍得下本,效果也强。
由此看来,宋吹们谈宋朝的所谓弓弩高技术,真是一件可笑的事,懂行的,知道他们在吹牛,不知道的,还以为宋朝弓弩可以媲美现代步枪和狙击枪了!

这种吹嘘是真存在的,宋吹们吹嘘的神臂弓就是典型,有人调侃道:大宋歼星弩!
还有一个更早例子,但不是汉朝的,是匈奴冒顿单于:冒顿乃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行猎鸟兽,有不射鸣镝所射者,辄斩之。已而冒顿以鸣镝自射其善马,左右或不敢射者,冒顿立斩不射善马者。居顷之,复以鸣镝自射其爱妻,左右或颇恐,不敢射,冒顿又复斩之。居顷之,冒顿出猎,以鸣镝射单于善马,左右皆射之。於是冒顿知其左右皆可用。从其父单于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杀单于头曼,遂尽诛其後母与弟及大臣不听从者。冒顿自立为单于。
    内行看门道,冒顿的鸣镝之法,在战术上就是密集射击、饱和攻击的典范。加强部队纪律、提高自身权威,是只懂军事皮毛者的粗浅认识。

哦对了,你说马蹬宋朝普及,不知道看的哪本地摊文学?晋及以后后具装铁骑大兴,南北朝,隋唐,原来都是骑兵不发达时代?!
读书多少不论,你的是不是该回幼儿园了
兵家剑客 发表于 2016-6-7 16:26
古代中国军队的远射操典要点
这两天,本兵家发了《宋朝军事理论和技战术的可笑之处一、二》,又有自大的 ...
你对射击的提前量完全没概念,就敢自比韩信?倭寇对的是步兵,还是排成阵的步兵,南方哪有成规模的骑兵?张冠李戴,不外如此。你连最最重要,也是最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还敢大谈弓弩,无知者无畏啊。

宋代是外族普及马镫,不是汉族。所有外族重骑兵冲击战术的描述全部出于宋朝,最著名的拐子马,最早的骑兵横编队冲击战术。无知者无畏啊。
yzhang00 发表于 2016-6-7 21:05
你对射击的提前量完全没概念,就敢自比韩信?倭寇对的是步兵,还是排成阵的步兵,南方哪有成规模的骑兵? ...
我看笑了,你怎么每句胡话都在批自己而不自知?!
我都说了戚继光北方对付蒙古的《练兵实纪》了,你还在扯我说的只是倭寇?你哪个地方有问题?
至于中国最早的马蹬,这么大路的资料我都懒得再复制,自己去看现在最早的几个出土物,是在鲜卑人活动区还是汉地。至于铁骑,更奇怪了,我都说过一次了,晋后,南北朝,从慕容鲜卑开始,大规模几千几万的具装铁甲骑兵,是史书、出土文物证明多得多的。到你这就只有宋朝了。感情刘裕北伐打得是无甲骑兵,南北朝、东西魏之间,那都是无甲骑兵?!
你得多无知才敢说这种话?!
低级,真低级,我都要吐了!
兵家剑客 发表于 2016-6-7 21:19
我看笑了,你怎么每句胡话都在批自己而不自知?!
我都说了戚继光北方对付蒙古的《练兵实纪》了,你还在 ...
人家说重箭,白纸黑字写的是倭人!倭人是蒙古人吗!外族骑兵用冲击战术的,你把古文描述找出来看看!很多人用马镫,但是明确开发出冲击战术的只有欧洲和宋朝起的外族骑兵。再说一遍,你只看了很少的书,谦虚一点不是坏事。


蛤蛤,宋是文官治国开始,文官治国不好

看来还是九品中正好,还是你唐那根正苗红的关陇门阀吼啊

蛤蛤,宋是文官治国开始,文官治国不好

看来还是九品中正好,还是你唐那根正苗红的关陇门阀吼啊
yzhang00 发表于 2016-6-7 21:26
人家说重箭,白纸黑字写的是倭人!倭人是蒙古人吗!外族骑兵用冲击战术的,你把古文描述找出来看看!很多 ...
你开始撒泼打滚了,连戚继光练兵实纪是为对付北方蒙古,在蓟镇写的都不知道!戚继光早年是打的是倭寇,不举倭寇的例子举什么,举你吗?
《练兵实纪.禁贪利》法云:射人先射马,马仆贼自败
1568年,戚继光奉命北上总理蓟州等四镇总兵,防备蒙古

戚继光晚年在南方整理的《纪效新书十四卷本》卷三:弓矢解,大端倭、虏矢皆重,弓皆劲,发不远,不轻发,发必中人,中者必毙,故人畏之
yzhang00  2016-6-7 21:26
дó ...


κ档
С
yzhang00  2016-6-7 21:26
дó ...


κ档
С
兵家剑客 发表于 2016-6-7 21:49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人家白纸黑字写的倭虏。倭是什么意思,你无法理解是吧?慢箭难以估算提前量,你无法理解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