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米高分辨率X波段雷达系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3:02:00
0.5米高分辨率X波段雷达系统飞行试验完成,雷达分辨率首次突破1米,已接近光学成像系统,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具有全天侯信息获取能力的优势,将在资源环境调查、测绘制图、灾害监测、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作为航空遥感系统主要传感器之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进行广泛的运行技术服务。
•863项目“双天线干涉雷达系统”在遥感飞机上首次试验成功,获取到中国第一幅三维立体地形雷达图像,标志着合成孔径雷达信息获取技术从二维迈向三维。这项由科学院自主研发的高技术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左图为机载干涉雷达系统,机翼以下可见雷达天线罩,下图为干涉雷达立体图像)0.5米高分辨率X波段雷达系统飞行试验完成,雷达分辨率首次突破1米,已接近光学成像系统,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具有全天侯信息获取能力的优势,将在资源环境调查、测绘制图、灾害监测、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作为航空遥感系统主要传感器之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进行广泛的运行技术服务。
•863项目“双天线干涉雷达系统”在遥感飞机上首次试验成功,获取到中国第一幅三维立体地形雷达图像,标志着合成孔径雷达信息获取技术从二维迈向三维。这项由科学院自主研发的高技术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左图为机载干涉雷达系统,机翼以下可见雷达天线罩,下图为干涉雷达立体图像)
<a href="http://cbsf.ihep.ac.cn/feiji-IRSA/feiji-2004.htm" target="_blank" >http://cbsf.ihep.ac.cn/feiji-IRSA/feiji-2004.htm</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1 12:34:06编辑过]
复制代码
<NOSCRIPT><a href="http://ad.cn.doubleclick.net/jump/minisite.sina.com.cn/world;sz=1x1;num=36604558794360744?"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ad.cn.doubleclick.net/ad/minisite.sina.com.cn/world;sz=1x1;num=36604558794360744?" border=0></A></NOSCRIPT></TD></TR></TABLE>
<P>  系统地开展合成孔径雷达的研究 </P>
<P>  ◆1978年——单脉冲雷达相参应答机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P>
<P>  ◆1979年——机载合成孔径侧视雷达原理样机首次试飞成功,获得我国第一批高分辨率雷达图像 </P>
<P>  ◆1980年——合成孔径侧视雷达(SAR)原理试验样机和地面光学成像设备获中科院二等奖 </P>
<P>  ◆1986年——单通道单极化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系统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P>
<P>  ◆1988年——机载多条带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实用样机项目通过国家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1989年参加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获得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1990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P>
<P>  ◆1989年——合成孔径侧视雷达被评为中科院1988年十大成果之一 </P>
<P>  ◆1990年——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实时数据传输系统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P>
<P>  ◆1993年——高空机载遥感实用系统获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P>
<P>  ◆1994年——863项目机载SAR实时数字成像处理器参加了美国航天飞机SAR同步实验飞行,首战告捷,获得了我国第一批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实时数字处理雷达图像 </P>
<P>  ◆1994年——星载SAR成像处理和运动补偿系统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P>
<P>  ◆1995年——高空机载遥感实用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P>
<P>  ◆1995年——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实时数字成像处理器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P>
<P>  ◆1996年——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实时数字成像处理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P>
<P>  ◆1996年——合成孔径雷达多极化同时成像和定标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 </P>
<P>  ◆2001年——遥感信息传输及其成像机理研究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P>
<P>  相关资料:合成孔径雷达与微波成像 </P>
<P>  微波成像属于遥感技术的一种,利用雷达等对地面目标进行扫描,通过计算回波特性来得到地面目标的物理特性,能够实现这种功能的雷达叫做合成孔径雷达(SAR)。合成孔径雷达在军事上的最大作用就是可以全天候监控地面目标,可用于侦查、导航、精确打击等多种任务。目前先进的飞机雷达均有合成孔径能力,很多作战飞机也装备了SAR吊舱,从而具备精确打击能力。近年来还发展出了专门的SAR飞机,例如美国空军的E-8“联合星”空中指挥机,就拥有强大的合成孔径能力,可指挥作战飞机对预定地面目标进行打击。 </P>
<P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 size=4><B><FONT face=黑体 color=#000000>高分辨率CCD航空相机</FONT></B></FONT></P>
<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size=4><FONT size=2>在飞行高度1200米时,可获取地面分辨率<BR> 为24cm的图象</FONT><BR></FONT></P>
<STRONG><FONT face=黑体 color=#ffffcc size=4>机载SAR实时数字成像处理器</FONT></STRONG>
<BLOCKQUOTE>
<P><FONT size=2>● 具有机上实时成像处理、实时显示和实时记录功能</FONT></P>
<P><FONT size=2>● 实时成像能力达每小时2.5万平方公里</FONT></P>
<P><FONT size=2>● 使我国在该领域跻身国际先进行列</FONT></P>
<P><FONT size=2>● 成果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95年被评为全国电子行业十大科技新闻之一</FONT></P></BLOCKQUOTE>
<STRONG><FONT face=黑体 color=#000000 size=4>面阵CCD数字相机</FONT></STRONG>
<BLOCKQUOTE>
<P><FONT size=2>  大比例、高精度测图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军事和环境等多个领域起着重要作用,是国家制定经济发展规划,进行资源详查、道路工程设计、城市交通、区域规划、军事战备等必不可少的科学资料。使用CCD取代胶片,占领航测领域阵地,已成为世界各国积极谋取寻求发展的新趋势。高分辨率CCD面阵数字航测系统是我国第一台具有实用价值的高精度大比例尺数字航测系统,对我国数字航测与遥感技术的发展可以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BR>  高分辨率CCD面阵数字航测相机系统的核心是一只具有<STRONG><EM><U>4096×4096</U></EM></STRONG>像元数的全数字式面阵CCD探测器,配以专门研制的大视场、大相对口径、高分辨率、低畸变光学系统组成航测相机主体,并与专门研制的三轴陀螺稳定平台、高速大容量数据存储系统和GPS定位接收系统等共同集成为一套全数字、高分辨率、具有良好适应性的航测相机系统。<BR>  相机系统中CCD探测器的动态范围大、线性度良好,配合大相对孔径的精密光学系统使得系统对拍摄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航摄作业过程中,操作手还可以通过高分辨率显示器及进观察拍摄图像的初步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更大视场的电视取景器进行人工方式取景拍摄。<BR>  该数字航测系统可直接获取图像数据,彻底抛开了常规航测作业中对照相底片冲洗等十分繁冗的工作,省去了相片事后纠正等专用设备及相应工序。可将图像数据直接在计算机中进行自动后处理,使航测作业从测量到最终成图的全部过程数字化,从而大大提高效率,缩短成图周期,并可以满足国家城市规划建设部门所提出的,每五年对全国数百个城市的城市地图、城市规划图更新一次的高精度、大比例尺城市成图需求。</FONT><BR></P></BLOCKQUOTE>
<P>节选:</P>
<P><FONT size=2>2.6 航空遥感的优势<BR>  从以下比较可以看出,与卫星遥感相比航空遥感仍具有自己的特色和相当的优势,对它的发展理应给以关注并大力发展。<BR>  1)卫星受固定轨道和天气的限制,缺乏机动性,有效数据获取能力较低;航空遥感则具有灵活的适应天气条件的能力,在一个好天气周期中可进行大面积的飞行,获取大范围的数据。<BR>  2)卫星在提高空间分辨率后却损失了对地面宽空间覆盖的优势,一般只有几公里到十几公里,垂直观测重访周期太长(一般要超过100天以上)难于获得大面积或较大区域的数据;航空遥感要获得与卫星相同的分辨率的数据其技术难得要小得多,而在高空飞行的情况下要获得十公里以上的地面覆盖也并非难事。因此,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相比,航空遥感可能具备更大的优势。<BR>  3)遥感数据的成本上进行比较,在同样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前提下,航空遥感可能比航天遥感还要低。例如,每平方公里IKONOS(1米分辨率)和QUICKBIRD(0.61米分辨率)卫星数据价格大约是280元(34美元),而航空遥感数据的价格则估计不超过100元。航空遥感获取的数据更有利于作为“商业产品”,提供到民用遥感的技术应用中。高分辨率卫星数据价格昂贵,这对于购买小范围数据(数十到300平方公里以下)较为有利。面对我国大面积数据的需求高分辨率卫星遥感不仅数据获取困难,而且价格难以承受。与此相反,航空遥感有利于获取较大面积的地面影像。以武汉市为例,如果用1米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来编制大比例尺图的话,需要50景IKONOS卫星影像。以目前的市场报价美景3200美元计,需17万美元。<U>而要覆盖我国台湾省,仅购买数据一项,其费用就足以研制和发射一颗小卫星。这将大大高于同等分辨率的航空遥感数据的获取经费;</U></FONT><BR></P>
<P><FONT size=2>节选:</FONT></P>
<P><FONT size=2>2.6 航空遥感的优势<BR>  从以下比较可以看出,与卫星遥感相比航空遥感仍具有自己的特色和相当的优势,对它的发展理应给以关注并大力发展。<BR>  1)卫星受固定轨道和天气的限制,缺乏机动性,有效数据获取能力较低;航空遥感则具有灵活的适应天气条件的能力,在一个好天气周期中可进行大面积的飞行,获取大范围的数据。<BR>  2)卫星在提高空间分辨率后却损失了对地面宽空间覆盖的优势,一般只有几公里到十几公里,垂直观测重访周期太长(一般要超过100天以上)难于获得大面积或较大区域的数据;航空遥感要获得与卫星相同的分辨率的数据其技术难得要小得多,而在高空飞行的情况下要获得十公里以上的地面覆盖也并非难事。因此,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相比,航空遥感可能具备更大的优势。<BR>  3)遥感数据的成本上进行比较,在同样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前提下,航空遥感可能比航天遥感还要低。例如,每平方公里IKONOS(1米分辨率)和QUICKBIRD(0.61米分辨率)卫星数据价格大约是280元(34美元),而航空遥感数据的价格则估计不超过100元。航空遥感获取的数据更有利于作为“商业产品”,提供到民用遥感的技术应用中。高分辨率卫星数据价格昂贵,这对于购买小范围数据(数十到300平方公里以下)较为有利。面对我国大面积数据的需求高分辨率卫星遥感不仅数据获取困难,而且价格难以承受。与此相反,航空遥感有利于获取较大面积的地面影像。以武汉市为例,如果用1米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来编制大比例尺图的话,需要50景IKONOS卫星影像。以目前的市场报价美景3200美元计,需17万美元。而要覆盖我国台湾省,仅购买数据一项,其费用就足以研制和发射一颗小卫星。这将大大高于同等分辨率的航空遥感数据的获取经费;</FONT><BR></P>
<P><STRONG>我校航天国防特色之新体制雷达</STRONG> </P>
<P><a href="http://news.hit.edu.cn/54/2002/540923203455/" target="_blank" >http://news.hit.edu.cn/54/2002/540923203455/</A></P>
<P>中国的雷达不错嘛,这是一篇2002年的文章</P>
<P><STRONG>近年来,我校承担的微小卫星、新体制雷达、载人飞船大型真空试验容器等重大标志性项目为学校赢得了荣誉。<BR>    </STRONG>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教授是我国<STRONG>新体制雷达</STRONG>研究领域的<STRONG>创始人之一</STRONG>,研制<STRONG>第一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体制雷达</STRONG>。1979年刘永坦院士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访问学者到英国伯明翰大学从事学术访问,在那里他完成了具有<STRONG>国际水平的高频脉冲多卜勒雷达</STRONG>信号多路实时处理机和用信号处理方法提高高频雷达角鉴别方式的研究。他从理论和工程上解决了在强杂波环境下检测弱信号问题,并带领课题组完成了新体制雷达11项关键技术的攻关工作。成功地完成了海上超视距目标的探测实验,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现任哈工大研究生院院长、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电子与信息学科组招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宇航学会理事、IEEE高级会员等职。<BR>    刘永坦教授长期致力于电子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特别是对新体制雷达系统,新体制航天雷达研究:新体制超视距雷达,微波SAR;强干扰背景下极弱信号的获取、检测和处理技术;信号处理算法和并行信号处理器硬件技术;制导与信号处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BR>    他于1982年至1985年期间主持航天部预研项目“新体制雷达关键技术及方案论证”,其关键技术突破为我国新体制雷达研制成功打下了基础。<BR>    1986年至1990年,刘永坦同志主持了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应用与基础研究项目“新体制雷达研究”。他综合关键技术成果,研制成完整的雷达系统,并于1990年建成了<STRONG>我国第一个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站</STRONG>,成功地探测和跟踪了超视距舰船和飞机目标,其技术指标达到了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于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在,<STRONG>海军已决定将新体制雷达列入部队装备</STRONG>。<BR>    1987至1995年他主持全国12家863计划中“逆合成孔径实验雷达”(即ISAR)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他领导的课题组和航天工业总公司的有关研究所合作,历经五年攻关,研制成我国<STRONG>第一台实验“逆合成孔径实验雷达”</STRONG>(即ISAR),通过进行大量外场实验,录取了大量珍贵的数据,为我国ISA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成功的<STRONG>完成对飞机目标的雷达成像</STRONG>,达到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于其出色的成绩,于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双院士之一。<BR>    随着新体制雷达在海军列入装备提上日程,刘永坦院士在哈尔滨、威海、上海、北京等地奔波,越来越忙。在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雷达已在他的生命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刘永坦与雷达结下了不解之缘。</P>
<P>    [相关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贲德校友,1938年出生,1957年考入哈工大电机系,1958年调入新建立的无线电系学习, 196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电子部南京14所,我国雷达系统工程的著名专家。<BR>    “20世纪60年代,所领导责成我研究、设计巨型预警相控阵雷达,担任总设计师。当时,这种雷达只有美、苏两国拥有,经过多年的拼搏,终于设计、制造出了<STRONG>相控阵雷达</STRONG>,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了部的科技进步特等奖。”<BR>  “80年代,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所领导让我研究、设计<STRONG>机载雷达</STRONG>。这种新体制雷达装备在战斗机上,要克服空间狭小、震动大、速度温度变化大、地杂波干扰厉害等多种复杂因素,是高新技术密集的先进产品,当时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拥有。我担任该雷达的总设计师,当时,个别发达国家制裁我们国家,即使是每台以一千万美元的价格也不卖。但是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终于自己研制成功了这一雷达,于80年代末通过了鉴定,为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江泽民总书记高兴地称它为‘争气雷达’。这个项目后来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光华基金特等奖。”</P>
<P>    [背景资料]:视力越来越好的"千里眼" ——新体制雷达:雷达从一诞生起就显示出巨大的军事价值,它与导弹、原子弹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大新武器。二十世纪先后发展了动目标显示雷达、三坐标雷达、频率捷变雷达、相控阵雷达、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机载合成孔径雷达、超视距雷达等多种新体制雷达。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展,未来雷达将朝着小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增强对目标识别的能力,提高反侦察、反干扰、反隐身和对付反辐射武器的能力,并发展多基地雷达、成像雷达、低截获率雷达等新体制的雷达。<BR>    超视距雷达利用电磁波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的反射或电磁波在地球表面的绕射,可以对地平线以下的隐形飞机实施超视距探测和跟踪。相控阵 雷达不用转动天线就可以在所要观察的范围内实现波束的电扫描,利用功率合成技术和大压缩比脉冲压缩技术,来增大发射功率,提高雷达作用距离。激光雷达充分发挥神奇之光--激光的优长,波长短,光束质量高,定向性强,分辨力佳,对隐形飞机具有识别、姿态显示和轨道记录等功能。多频信号雷达能产生多种不同频率的信号,用不同频率的多个连续信号同时照射隐形飞机,而每个频率的反射信号由独立的通道进行接收和处理,使隐形飞机顾此失彼,应接不暇。谐波雷达根据人造金属受到雷达波照射时会产生谐波的原理,利用这微量的谐波,见微知著,来发现隐形飞机。而米波雷达和毫米波雷达也不甘落后。由于现役隐形飞机采用的吸波涂料和隐形结构主要是针对厘米波 的,对米波、毫米波等,效果大大下降。因此他很难躲过毫米波雷达特别是米波雷达的"巨眼"。</P>
<P>晕,我怎么发表不了?</P>
<P><a href="http://news.hit.edu.cn/54/2002/540923203455/" target="_blank" >http://news.hit.edu.cn/54/2002/540923203455/</A></P>
好消息。。我也来顶顶
醒神,有新的消息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1 16:59:47编辑过]
[em02][em02][em02]猛啊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