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伏击战和奇袭龙城,那个意义更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41:29


卫青奔袭千里,奇袭匈奴圣地龙城,斩首七百余,首次主动出击匈奴,深入腹地,并颇有斩获,坚定了汉武帝主动出击匈奴的信心。八路军115师初进山西,隐伏于日军后方补给线,伏歼1000余人,战损比基本持平,相比以往,这次主动出击对方,全歼敌人,伤亡未吃亏。一举打破了在抗战开始的这数月间,中国军队未有有效歼灭战的记录,同时给处于消极状态下的华北抗战局面打下了一剂强心剂
那么相比之下,这两次战斗,对于当时的形势,那个意义更加重大

卫青奔袭千里,奇袭匈奴圣地龙城,斩首七百余,首次主动出击匈奴,深入腹地,并颇有斩获,坚定了汉武帝主动出击匈奴的信心。八路军115师初进山西,隐伏于日军后方补给线,伏歼1000余人,战损比基本持平,相比以往,这次主动出击对方,全歼敌人,伤亡未吃亏。一举打破了在抗战开始的这数月间,中国军队未有有效歼灭战的记录,同时给处于消极状态下的华北抗战局面打下了一剂强心剂
那么相比之下,这两次战斗,对于当时的形势,那个意义更加重大
一个是开疆扩土,一个是保家抗日
论规模,还是突袭龙城大点。不过,都奠定了今后的打法


当然前者,打匈奴。要是烧了鬼子皇宫,或者哪怕将鬼子在华北的司令部打烂也行,可以说比前者意义大

当然前者,打匈奴。要是烧了鬼子皇宫,或者哪怕将鬼子在华北的司令部打烂也行,可以说比前者意义大
平型关更重要,平型关那是士气与信心的扭转!
龙城是国家实力到一定程度后必然的,没有龙城,也有xx城,当然,卫大将军由此拉开战略进攻的序幕是彪炳千秋的!
当时国军作战很积极,包括阎锡山,用不着土工打强心剂。影响全国的如淞沪战场的罗店争夺战,给日本沉重打击,当然国军有保密制度,不准部队私自向报馆透露战况,因此许多英勇事迹未能及时报道。平型关战斗是战地指挥官临机决定的,毛泽东叠电命令部队不要集中作战,而要分散依傍山地游击搞根据地,林彪有违抗君令之嫌,因此在二十年后的庐山会议上,林彪就推卸说平型关一战是任弼时让打的。
当时国军作战很积极,包括阎锡山,用不着土工打强心剂。影响全国的如淞沪战场的罗店争夺战,给日本沉重打击 ...
信心是在淞沪之后被打没的
信心是在淞沪之后被打没的

林彪打平型关时淞沪激战正酣,中国信心很足。
唐鸢 发表于 2016-5-24 09:31
当然前者,打匈奴。要是烧了鬼子皇宫,或者哪怕将鬼子在华北的司令部打烂也行,可以说比前者意义大
附议。当然是奇袭龙城意义更大。
不能简单对比!一个是主动出击,一个是伏击,不一样的。效果都是提升士气!
周宣知 发表于 2016-5-24 09:56
林彪打平型关时淞沪激战正酣,中国信心很足。
你自己去看看历史吧,平型关伏击已经是9月25日了,淞沪战场国军已经溃败了!
当时国军作战很积极,包括阎锡山,用不着土工打强心剂。影响全国的如淞沪战场的罗店争夺战,给日本沉重打击 ...
两个字:呵呵。
你自己去看看历史吧,平型关伏击已经是9月25日了,淞沪战场国军已经溃败了!
你的确该好好学学历史了,日军新锐登陆金山卫是10月20日,这才引起中国部队撤退,林彪打平型关时淞沪战场激战正酣。
周宣知 发表于 2016-5-24 10:34
你的确该好好学学历史了,日军新锐登陆金山卫是10月20日,这才引起中国部队撤退,林彪打平型关时淞沪战场 ...
正酣什么啊?主力已经被人家消灭过几次了。心理已经开始崩溃了,全面变动防御了。政治上已经出现悲观消极言论了。
正酣什么啊?主力已经被人家消灭过几次了。心理已经开始崩溃了,全面变动防御了。政治上已经出现悲观消极 ...
可以想象,如果换了你,在敌人优势火力下打肉搏战,早崩溃的体无完肤了,可佩的是国军并没崩溃,仍在拼死作战,感动了上海和全国人民。
楼上这是新晋果吹么?
你就瞎扯吧,东拉西扯,
你就瞎扯吧,东拉西扯,
是说我么?
关公战秦琼
哪个更强?
关公战秦琼
哪个更强?

关公战秦琼,就该是卫青和115师谁强这个格式,这是对比两个类似的战斗在他们的那个时代,相比那个意义更大
匈奴没有固定居所,逐水草而居,所以龙城不是真正的城,只是用来祭祀的地方,平时能有多少人?史料所记也不过获首八百,还不知是否有杀良冒功的行为。说意义,象征性远大于实际。
jialiang1949 发表于 2016-5-24 09:54
信心是在淞沪之后被打没的
信心是淞沪会战后才慢慢加强的,淞沪会战也破了鬼子的速胜论,凝聚了民族信心。
信心是淞沪会战后才慢慢加强的,淞沪会战也破了鬼子的速胜论,凝聚了民族信心。
淞沪后期基本是溃败,最后撤退的时候前期的组织能力全丢了
当然是奇袭龙城喽
这。。。。。也能相提并论?
当时国军作战很积极,包括阎锡山,用不着土工打强心剂。影响全国的如淞沪战场的罗店争夺战,给日本沉重打击 ...
那叫国民政府作战还算积极,毕竟日军打到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命脉所在。至于基层的士气嘛,早被打没了,因为只要一打就得输,日军都快成神话了!在平型关之前,谁能大规模围歼日军?
龙城结束后就是一连串横扫,不过在当时确定了进攻的打法,可以说是白登与马邑一系列颓势后的强心剂,一直到卫霍时代结束,但是后代将领也多用此法的。
信心是淞沪会战后才慢慢加强的,淞沪会战也破了鬼子的速胜论,凝聚了民族信心。
破除了三月亡华的神话,但你要想你作为一个基层军官,每打一次就输一次,日军一发动进攻就会换来大量己方士兵的战死,怎么打都是输,你说哪来的信心?基层士兵还能跟你扯那些速胜论持久战?
可以想象,如果换了你,在敌人优势火力下打肉搏战,早崩溃的体无完肤了,可佩的是国军并没崩溃,仍在拼死 ...
这位不是说冥国不种不贩鸦片的穿越人士吗?
以前没听说“奇袭龙城”的说法,我本是来学习抗战中这个经典战例的
应该是龙城奇袭。毕竟,平型关后来长期不被老毛充分肯定,甚至贬多于褒。以至林彪也觉得伤亡大不光彩,推说是任弼时要打的。说起来,彭大将军与林总,两人在内心上是惺惺相惜的,都是坚定的、至死不渝的民族主义军人。

都从内心不太认同那种一味保存实力,以打游击战为主的方式。都想在现有条件上打出相近于正规战的方针,与鬼子一较高低。





可以想象,如果换了你,在敌人优势火力下打肉搏战,早崩溃的体无完肤了,可佩的是国军并没崩溃,仍在拼死 ...
夹带私货的。可惜了那些国军士兵。被害苦了。
那叫国民政府作战还算积极,毕竟日军打到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命脉所在。至于基层的士气嘛,早被打没了,因为 ...
又没围歼成功!
安徽巡抚 发表于 2016-5-24 18:25
应该是龙城奇袭。毕竟,平型关后来长期不被老毛充分肯定,甚至贬多于褒。以至林彪也觉得伤亡大不光彩,推说 ...
找点对的真难啊!
当然是奇袭龙城意义大。
humundead1 发表于 2016-5-24 22:46
找点对的真难啊!

仁者见仁吧

当时国军作战很积极,包括阎锡山,用不着土工打强心剂。影响全国的如淞沪战场的罗店争夺战,给日本沉重打击 ...
从山西的实际情况看,规划的时候,思路和作战欲望都相当不错。部署的时候,开始走样。执行的时候完全不知所云了。给我的感觉平型关完全是共军被国军坑了的结果。
超级感动123 发表于 2016-5-24 10:21
你自己去看看历史吧,平型关伏击已经是9月25日了,淞沪战场国军已经溃败了!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役)是1937年9月中旬,中共八路军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由第115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

1937年9月25日7时许,日军第5师团(板垣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全部进入设伏地域,八路军预伏部队居高临下,迅速向敌发起猛烈攻击,顿时打乱日军的指挥系统,敌军的车辆自相碰撞,人仰马翻,乱成一团。这时,我军战士勇猛地冲向公路,对敌实行分割围歼,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战。经过一天的激战,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

本次战役,中共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八路军首战告捷,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使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为后来日军复仇制造南京大屠杀埋下了伏笔。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但又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超级感动123 发表于 2016-5-24 10:21
你自己去看看历史吧,平型关伏击已经是9月25日了,淞沪战场国军已经溃败了!
别和收钱发帖的辩论。
一个是千里突袭,斩敌首级。

一个连续失败,后的胜利。

作为立志成为操盘手的人,我觉得怎样面对失败更重要。

特别是连续几次操作失败后,灰暗无比,然后一次盈利,往往是自己操盘记录的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