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越南战场上的伏击战和反伏击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4:44:51
本文在《特种兵》上连载

以下是正文:

越南战争是二战后东西方两大阵营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里的一次旷日持久的较量。交战双方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和敌我双方的特点和局限性,都在不断寻求反制对方的战法。

越南得到了东方阵营的大量援助,这是其得以在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中坚持下去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尤其是背靠中国这个地理优势,使得越南在长达二十余年的抗法和抗美战争中不仅援援不断地得到中国无私的物质援助,同时中国军队承担起培训越军基层指战员的重任,无私地将自己的战争经验传授给越军。其中,伏击战术是我军以弱胜强的传统的战法。

南越山区丛林密布,平原到处是水网稻田地和橡胶林,地形条件有利于交战双方组织实施伏击战斗。越军认为,伏击战术可以以少胜多,速决全歼敌人,是积极歼敌的基本战术手段,因而在越南南方战场上,伏击是越军基本战术手段之一。

一、 越军的伏击战术

越军伏击战斗的指导思想是秘密突然,创造战机,掌握时机,及时出击,坚决进攻,全歼敌人。要达成成功的伏击战,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只有掌握敌人的行军规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制订出切合实际的伏击计划。因此,越军要求各级的侦察力量和地方侦察力量紧密结合,运用一切侦察手段,查明敌人兵力编成,行军的出发时间和行军路线。在此基础上,指挥员到现地侦察地形,预定多种作战方案,有条件时还组织分队到现地演练。

2、越军认为,巧妙地选择伏击地区,隐蔽部队是达成战术上突然性,实现以少胜多的首要条件。在选择伏击地区时要在敌必经之路上选择那些既然便于自己秘密出击,又能迫敌处于不利地位的地方。同时在伏击前必须采取有效的伪装及保密措施,在当地游击队的密切配合下,严密封锁消息,并加强了警戒和侦察

3、越军要求指挥员在战斗中深入第一线,克服各种困难,必须在敌进入伏击地区后,掌握时机,突然打响。时机未到时,则应耐心等待,积极创造战机,迫敌按自己的作战意图行动。并冷静、及时地处置复杂情况。伏击战斗中,敌行军队形长,而己方又分成许多分队,伏击地区分散,组织和协同复杂,加之情况发展变化快。因此各参战分队必须彼此主动配合,密切协同。

4、战斗打响后,必须首先消灭敌指挥员、坦克、装甲车并对敌机进行射击,才能使敌失去指挥联络,协同支援困难,队形更加混乱,战斗意志更加瓦解。所以伏击时必须组织力量迅速歼灭上述目标。

5、伏击战斗必须快打,猛攻、迫战、包围分割,各个歼敌,才能速战速决,限制敌人长处。战斗打响后,各种火器要突然向敌队形猛烈射击,攻击分队乘敌混乱之际,多路,多方向向敌猛冲,进行近战,包围分割敌人,各个歼灭。

根据以上原则,越军在伏击战斗中将兵力区分为:主攻分队、拦头分队、截尾分队、对面分队、火力分队、预备队和指挥分队。必要时,可能组织阻援、疑兵、牵制分队。

主攻分队的任务是与拦头、截尾、对面等分队协同,迅速围歼敌人。通常部署在敌必经之路之一侧。

拦头分队的任务是堵击敌先头部队,配合主力歼灭敌人:配置在公路一侧地形隐蔽和便于迅速机动的位置,以便及时堵住敌人的去路。

截尾分队的任务是断敌退路,并从敌后尾实施突击,配合主力围歼敌人。战斗打响前通常部署在远离公路、便于隐蔽的位置上。当敌进入伏击地区时,迅速前出攻击敌人。

对面分队的任务是与主要部分协同,包围消灭敌人,不让敌占领有利地形或逃窜。有时先打响吸引敌人,为主要部分出击创造有利条件。部署在主要部分对面的有利地形上。如对面地形难于机动,则只派轻、重机枪占领阵地,以火力消灭敌人。如地形受阻,也可不组织对面部分。

火力分队由建制和加强的主要火器组成。任务是以火力消灭敌指挥、通讯机构,摧毁敌坦克、装甲车和其他车辆,射击敌机,支援其他部分战斗。部署在隐蔽和便于射击、便于机动的位置上。

预备队的任务是随时准备加强主要部分和拦头、截尾等部分,对付各种意外情况。部署在主要部分和指挥部分的后面便于机动的位置上。

指挥分队的任务是直接组织和指挥战斗。通常配置在主要部分附近,能对各部分实施指挥的中心位置上。

在具体的战斗实施上,越军在伏击战中特别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 打响时机
越军认为在伏击战斗确定打响时机是取得战斗胜利的重要因素。通常在敌进入了伏击阵地,已方各分队已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才开始打响。

2、 火力压制
当敌进入伏击地区时,越军先以火力消灭敌指挥、通讯机构,杀伤敌有生力量,破坏敌运输工具,打乱敌队形,为冲击创造条件。
火车压制时,82迫击炮集中射击敌指挥和通讯机构;反坦克火器摧毁敌坦克、装甲车和火器;轻、重机枪、高射机枪打敌步兵;主要部分、拦头截尾部分、对面部分以火力分割敌队形,不让敌逃跑或龟缩。

3、 攻击时机的掌握
当敌部分兵力遭到杀伤,运输工具遭到破坏,队形被分割并陷于混乱之际,攻击分队实施有重点的多路围攻,力求迅速歼灭敌人。

4、 控制战场和撤出战斗
越军认为控制战场主要是继续搜索、肃清残敌;运送伤亡人员和缴获武器装备;收集敌军资料;组织对空、对地面掩护,保障安全打扫战场。部队完成伏击任务后,迅速撤出战斗,以防敌反扑,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总体而言,越军的伏击战术带有浓厚的我军印记,是我军抗日战争经验的现代版。与装备极差、弹药奇缺的八路军不同的是,越南虽然并无现代工业基础,但由于得到了东方阵营,尤其是中国的大力援助,所以越军实际上从来没为武器弹药的供应发过愁。虽然这些武器弹药相对于美军来说并不算先进,但极充足的供应量使得越军在伏击战中有条件采取八路军前辈所无法实施的火力压制,并有能力对付现代化的装甲力量和空中力量。即使是在战斗中遭受巨大消耗,越军仍能依靠源源不断的外援而迅速恢复力量。

二、 美军步兵分队在越南反伏击战术

美军及其扶植的南越伪军在南越战场上陷入了人民战争的wang洋大海,部队疲于奔命,顾此失彼。为了使部队适应战斗的要求,美军吸取了屡遭伏击的经验教训,大力加强步兵分队的伏击与反伏击训练,要求官兵充分熟悉伏击与反伏击战术。早在1966年美军大举增兵越南战场时,美军第25步兵师就曾成立学校,对本师官兵进行伏击与反伏击战术的专门训练。

美军认为,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有效地对付越军伏击或遭到伏击时将已方分队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的重要前提。一旦遭到伏击,美军要求全体人员积极果敢地采取进攻行动,摆脱不利处境,从敌突然袭击中恢复过来,以火力和机动相结合的方式接近并歼灭越军。

1、 行军的组织

夜间徒步行军时,排以下分员(人员)之间的距离应缩小,但以不影响各班组迅速展开为宜;昼间行军时各班组(人员)之间的距离可拉大一些,但应保证各班组(人员)能对其前方的班组(人员)迅速提供火力支援。分队指挥官的位置应适当靠前,以不影响临战指挥为宜。

无论徒步行军或乘车行军,都应建立前后方警戒和侧方警戒。排以下分队徒步行军时,向前方100米处派出警戒。前方警戒小组与尖兵应携带足够的无线电通信或烟火信号器材。小组的人数应能保证小组坚持到本队展开、抗击敌军伏击为止。侧方警戒小组沿行军路线附近的地形行进(如地形条件许可,可交替前进),也可沿与分队行军路线平行的道路前进。如有可能,上级还可派飞机在行军队形的上方担任警戒。美军第1步兵师连一级分队在有敌情的情况下,曾普遍采取“三叶草”式行军队形。其具体做法是:向前方100至200米处派出尖兵班,各排则派出直接警戒(由班、组担任),连的后方警戒由一个火力组或班担任。尖兵班采取交替掩护的方法运动。尖兵班和各排的直接警戒在两侧50至100米范围内实施游动警戒。后方警戒在本队后方适当距离上跟进。据美军称,采用这种行军队形,可以及早发现敌伏击企图,防止已方主力遭到伏击。




美军三叶草行军队形

2、搜索与组织协调

分队在行军中,为了有效地实施反伏击战斗,通常要求携带必要的工兵工具、探雷器、爆破装置等专用器材。通信器材尤其要充足,其中包括为飞机指示目标用的信号布板和发烟器材。

行军搜索时,用眼睛搜索接近路、桥梁、渡口、壕沟、田埂、植物丛生的小径路面上有无新土痕迹、修理道路的痕迹、木棍、泥土、牲口粪便、枯萎变色的植物和因雨水冲刷而露出的覆盖物等。注意有无敌遗弃的东西。

为了提前发现敌情,美军行军分队广泛利用警犬报警,效果较好。此外,美军还采用火力侦察的方法迫使设伏之敌提前开火,过早暴露伏击企图。

美军要求指挥官充分利用一切现有通信手段建立不间断的通讯联络,以保证指挥控制,并利用行军目的地和调整线协调分队行动。遭至伏击后,指挥官应尽快报告上级司令部,以便上级及时通报附近的友军分队或派出支援部队支援。

3、由上级建立必要的快反部队

上级司令部应建立一支随时待发的快速反应部队。一旦已方分队遭到伏击,快反部队即迅速步行或搭乘直升机前往增援。快反部队应事先研究和了解各行军分队的行军计划,以便据以制订增援计划,提高增援速度。快反部队前往增援时,遭到伏击的分队指挥官应借助检查点、事先规定的直升机着陆场、地形地物、烟火、信号布板或其他手段指示自己的位置。如情况允许,应派人前往事先规定的地点引导增援部队进入反伏击阵地。

4、 遭遇伏击时的战斗实施

越军可能采取远距离伏击或近距离伏击方式实施伏击。近距离伏击系指越军预设的“歼敌地域”在越军手榴弹投掷距离(50米)以内的伏击。在这种情况下,遭到伏击的分队往往没有多少时间和余地实施机动,寻求隐蔽,因此应立即以火力还击,积极进攻,以突入和占领越军伏击阵地,打乱越军伏击部署。未陷入“歼敌地域”的人员应迅速实施机动,由翼侧接近并攻击越军伏击阵地,或以火力压制敌人,支援陷入“歼敌地域”内的人员摆脱被动局面,必要时应以拦阻火力阻止越军实施机动。

美军遭到越军远距离伏击时,通常有一定的机动余地,容易利用某些地形进行隐蔽。因此,应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展开兵力,建立火力队。未遭伏击的人员应在现场职务最高的人员指挥下实施机动,由翼侧进攻越军伏击阵地。若整个分队均遭伏击,则全体人员立即进行火力还击,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尔后,一部分人员建立火力队,其余人员向敌薄弱部位实施机动,并在火力队支援下发起冲击。分队遭敌远距离伏击时,如遭伏击地点距已方炮兵阵地或上级部队较近,则应迅速召唤炮兵火力和其他支援火力进行支援。

分队两翼同时遭敌伏击时,指挥官应立即指挥部属伏击敌较薄弱的一侧阵地,并力求迅速攻占之。攻占敌一侧阵地后,指挥官要冷静分析敌情,查明敌部署,决定下一步行动。



美军遭到近距离伏击时行动方案

尖兵分队或后卫分队遭到伏击时,应立即高声呼喊“左边有埋伏”或“右边有埋伏”,通报越军伏击阵地的大概位置,以便未遭伏击的人员迅速脱离行军道路,向越军伏击阵地的侧方机动,对越军展开火力攻击或实施冲击。



美军尖兵或后卫分队遭到伏击时其余分队行动方案


在越军火力下运动时,应以两人一组,利用地形,运动路线不得脱离班的运动轴线,在有利的地形可资利用,通常在有良好的遮蔽、能见度不良或植被茂密的条件下,宜采用高姿快速前进的方法:当运动路线上的遮蔽物不足一英尺高、能见度良好时,宜低姿葡匐前进;在开阔地条件下,宜采取跃进动作;在长有高草的地形上运动时,因草动暴露目标,一般也应采取跃进的方法。跃进以短促跃进为主,每次不赶过三至五秒钟,因而必须由个隐蔽点进入另一个隐蔽点,这样可以防止越军自动武器跟踪射击。跃进时还应注意不得直接从原来的位置出发,而应滚向或爬向左边或右边,然后突然跃进前进。两名士兵应以口令或信号进行联络,相互掩护前进。

在夜间遇到地面照明时,单兵应立即脱离照明区,尔后判明方位,继续运动。在班组队形内遇到地面照明,应分散脱离照明区后再会合。遇到当空照明时,如事先听到发射音响,应迅速隐蔽,如突然遇到照明,应迅速卧倒,并应睁一眼闭一眼,以保证夜间观察能力。受到照明并同时受到火力射击时,应尽量采用昼间的火力与机动相结合的方法行动,跃进或低姿葡匐前进,并进行火力掩护。

三、 美军的伏击战术

美军认为,在南越战场上伏击是一种非常适用的战法,小径、道路弯曲处、桥梁、隘口、渡口等便于已方军队隐蔽而不便越军运动的地形上实施伏击最易获得成功1969年第一季度,仅美军第9步兵师就实施了6500余次规模不等的伏击战。

伏击根据准备程度可分为预有准备的伏击和仓卒伏击。预有准备的伏击有较充裕的时间制订计划、熟悉情况、进行演练和组织分队向伏击地区运动。仓卒伏击则在已方部队突然发现越军但未被越军发现的情况下临时组织实施。

1、 预有准备的伏击战斗

能否成功地实施预有准备的伏击战斗,主要取决于实施伏击战斗的方法、时间和地点,取决于有无周密的计划和严格的纪律。组织实施这种伏击战斗,必须控制全部通往“歼敌地域”的接近路和敌军可能使用的后撤路线。

(1)准备工作

组织伏击战斗的准备时间往往有限,必须抓紧进行。要事先规定各种有关信号,如敌人接近,伏击分队开始射击、停止射击、搜索“歼敌地域”、撤离“歼敌地域”、撤离伏击地区以及放弃伏击阵地等信号,并使所有参加伏击的人员熟悉这些信号。制订计划后,指挥官应在营地向所有参加伏击战斗的官兵介绍情况。介绍情况应尽可能具体而详细。这样,在最后下达命令时可少占时间。介绍情况应尽量提前,以便伏击分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和演练。

演练不得在伏击地区现地进行,而应在其他地区选择类似地形进行。演练过程中应设置各种情况,模拟敌军可能采取的各种行动。夜间伏击演练的最后阶段也应在夜间进行。使用照明器材的方法也应同时演练。

伏击战斗使用的武器弹药和其他器材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如果时间允许,应对武器弹药作检查。

(2)伏击分队的编组和任务

伏击分队通常区分为警戒组、堵截组和歼灭组。警戒组配置在“歼敌地域”的翼侧、敌可能的接近路附近。其任务是:预报敌情;警戒伏击地区的翼侧和后方;战斗打响后以火力封锁通往“歼敌地域”的接近路。堵截组配置在越军可能的逃跑路线附近,建立辅助伏击阵地,消灭逃跑之敌。歼灭组配置在主要伏击阵地,负责歼灭越军主力和打扫战场,捕捉俘虏。

(3)伏击阵地的设置

伏击阵地的设置通常依伏击地区的地形、隐蔽条件以及敌接近路等情况而定。在南越战场,美军主要采取三种方式设置伏击阵地:沿道路一侧设置伏击阵地;沿道路设置“L”形伏击阵地和在交叉路口设置“车轮”式伏击阵地。“L”形伏击阵地的兵力配置方法是:伏击分队主力沿“歼敌地域”一侧配置,从一侧射击进入“歼敌地域”之敌;其余兵力配置在“歼敌地域”前端,协同主力歼灭越军。这种伏击阵地的优点在于能够形成交叉火力,给敌以巨大杀伤。但是,设置这种伏击阵地必须预先确切掌握越军接近方向,应在越军进至“歼敌地域”前端再开火。“车轮”式伏击阵地要求在交叉路口每条道路的一侧配置一部分兵力。这种伏击阵地的优点是便于各伏击组相互支援。采取这种方式事先必须周密计划,周密组织协同。



美军L型伏击阵地

[img][/img]

美军车轮式伏击阵地

为了取得更大的伏击效果,美军强调充分利用天然和人工障碍物。美军常常选择越军接近路一侧有河川、悬崖绝壁或陡峭山丘的地形设伏;这些地形通常不利于越军机动和隐蔽。人工障碍物主要是使用反步兵地雷、定向地雷、陷阱、尖桩、深壕、铁丝网等,一般设置在敌军逃跑路线上、火力难以控制的死角区以及越军主力可能停留的地点。



美军沿道路一侧设置的伏击阵地

(4)占领伏击阵地的行动

指挥官应到现地具体选定伏击地区和“歼敌地域”,规定各组射向。越军行军时前后距离一般较大,“歼敌地域”长度在60米至100米为宜。阵地一经选定,即应设置警戒,防止敌预先偷偷渗入已方阵地。尔后,指定伏击分队进入阵地前的集结点,宣布后勤支援计划。

伏击队到集结点听取指挥官的最后训令,尔后进入疏开点,再按战斗编组经选择的路线进入各自的位置。歼灭组由伏击分队指挥官亲自指挥,在“歼敌地域”附近占领阵。其他组分别在各自组长的指挥下进入指定位置。各组配置就绪后,由配置在警戒线上的人员负责进行联络。

配置兵力时,要求伏击分队切实做到:彻底进行隐蔽;尽量减少伏击地区的活动;所有人员均应从后方进入各自位置;清除和掩盖进入阵地时留下的全部痕迹,尤其不要破坏天然环境的原状,指挥官应位于便于观察和实施指挥的位置。

如伏击分队在伏击地区待机时间过长,超过12小时,应事先安排好伏击人员轮流休息和用饭间隔。要事先选择休息和用饭的地点,地点与伏击阵地应保持一定距离。要保证饮水的供应、伏击分队如果人员较多,可分三班轮流休息;人数较少时,应在阵地留下足够的人员进行警戒,其他人员撤离阵地休息。休息时要派出警戒。

(5)战斗实施中应注意的事项

指挥官应尽可能让敌军全部进入“歼敌地域”再下令开火。一旦打响,为便于瞄准,必要时可采取立姿射击。歼灭组的各种自动武器应充分发扬火力,力求在最短时间内以高度密集的火力杀伤进入“歼敌地域”之敌。停止射击后,歼灭组一部分人员应及时跃出阵地,冲入“歼敌地域”肃清残敌,打扫战场;另一部分人仍在原阵地上以火力进行掩护。堵截组和警戒组应及时发现和消灭残存的小股逃跑之敌,不使其漏网。歼灭组打扫完战场后,整个伏击分队根据指挥官信号迅速清点人数,撤离伏击地区,前往事先规定的集结点。

(6)夜间伏击注意事项

夜间伏击的有利条件是便于隐蔽,不利条件是射击不准确。夜间伏击时应注意以下事项:正确配置武器,以有效控制“歼敌地域”;主要使用掷弹筒和自动武器;所有沿道路走向射击的武器尤其是机枪一定要标定左右射界,以免误伤已方人员;伏击分队一旦进入阵地,应严禁走动;射击指挥措施、命令、集结点、信号都要十分清楚具体;人员间隔小于昼间;夜间占领阵地较困难,最好提前在昼间进入阵地。

夜间伏击时,尽量使用红外或其他种类的夜视夜瞄器材。但除了晴朗无云的月夜,美军均要求使用人工照明。照明应尽量接近地面进行,以便已方伏击分队观察和射击越军。必要时可采取先开火后照明的方法。美军使用的照明器材有:照明手榴弹、绊索式照明弹,照明枪榴弹、火炮发射或飞机投放的降落伞式照明弹以及人工点燃的照明器材等。

美军一些伏击战遭到失败的要原因是:拨弄枪支发出音响而暴露自己的位置;进入阵地时留下脚印被敌发现;敌接近时,已方个别人的活动暴露了企图;射击指挥的措施不严格及过早开火;指挥官位置不适当;没有建立环形警戒;武器走火,等等。另外,相当一部分伏击战斗失败的原因还在于越军采取了计划周密的反伏击措施。因此,美军要求,伏击分队在实施伏击战斗的同时,还要采取必要的对付越军反伏击的方案。

2、 仓卒伏击战斗



美军的仓促伏击

美军认为,要有效地实施仓卒伏击战斗,关健在于平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熟练掌握有关的行动方法和动作要领,实施仓卒伏击战斗的主要方法如下:

在分队先头行进的尖兵发现敌军时,应及时发出信号(可规定以手捂嘴作为信号),并迅速指出已方员应占领的伏击位置。尔后,尖兵沿与道路成四十五度角的方向向左前方或右前方的有利地形(灌木丛等)跃进,占领伏击阵地,并向“歼敌地域”瞄准,准备开火。

在尖兵后方跟进的分队接到信号后,以同样的方式离开道路,占领良好的隐蔽阵地(面向敌行军路线,同尖兵的位置基本一线),以各种武器瞄准“歼敌地域”。所有人员要严格遵守音响管制纪律,准备在分队指挥官统一指挥下进行战斗。

越军进入“歼敌地域”后,分队指挥官鸣枪为号,指挥所有人员以猛烈的火力射击敌人,直到将敌消灭。指挥官视情况发出停止射击、结束战斗的信号后,分队应稍等片刻,切忌匆忙进入“歼敌地域”,以确保安全和防止敌军有诈。尖兵面向越军接近方向斜走上道路,进行警戒。负责后方警戒的人员重新在原行军队形的后方进行警戒,防止敌人从后方实施突然袭击。建立前后方警戒后,指挥官即派出一个搜索组进入“歼敌地域”,清点战果,搜索残敌。分队在现场停留时间不宜过久,因已方位置已暴露

四、越军的反伏击战术

越军认为,良好的战场信息及态势的掌握是避免陷入美军伏击圈的必要保证。为此,越军充分发挥本乡本土作战的优势,在民众中建立起隐蔽的基层组织及范围广泛的情报系统。虽然没有多少高精尖的侦察设备可用,但是人心向背的人文优势使得越军在情报组织方面非常出色。由于美军作为外来侵略者在越南国土上犯下的滔天罪行使得其根本得不到民众的拥护,而且由于过于依赖高科技装备,这使得美军伏击分队出发前的征候非常明显。越军往往能根据各种征候提前判断出美军的战术意图,加之对战场的熟悉和了解,综合各种情报则不难判断出美军有可能设伏的危险地域。

由于装备上和美军有明显差距,况且双方的战略战术截然不同,因此在南越战场上,越军一般不倾向于和美军面对面硬拼。对于美军预有准备的设伏,因其有强大的支援力量和机动能力,一旦与之纠缠则很容易陷入合围或者陷入空地联合火力打击的火海,因此越军尽力避免与伏击美军纠缠。在能预先查明美军伏击意图时,越军尽量绕开美军伏击圈,或者避实击虚,趁机奔袭其他美伪军兵力薄弱地区。

在行军中,越军通常事先指定若干预定集结点,特别强调拉开队形长度,行军中加强前方和翼侧搜索,当发现美军伏击征候时迅速用各种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各分队,各分队化整为零,利用南越复杂的地形以及越军本乡本土的优势,各自从不同路径脱离战场,以减少目标,尔后各化整为零的分队再到预定集结点再行集结。

战争不仅是武器装备的较量,更是双方意志与智慧,综合实力和民心向背的较量。虽然美军有着越军无法比拟的装备优势,虽然美军在越南战场上投入巨大,虽然美军是一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军队,但最终也无法挽回战争失败的命运。本文在《特种兵》上连载

以下是正文:

越南战争是二战后东西方两大阵营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里的一次旷日持久的较量。交战双方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和敌我双方的特点和局限性,都在不断寻求反制对方的战法。

越南得到了东方阵营的大量援助,这是其得以在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中坚持下去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尤其是背靠中国这个地理优势,使得越南在长达二十余年的抗法和抗美战争中不仅援援不断地得到中国无私的物质援助,同时中国军队承担起培训越军基层指战员的重任,无私地将自己的战争经验传授给越军。其中,伏击战术是我军以弱胜强的传统的战法。

南越山区丛林密布,平原到处是水网稻田地和橡胶林,地形条件有利于交战双方组织实施伏击战斗。越军认为,伏击战术可以以少胜多,速决全歼敌人,是积极歼敌的基本战术手段,因而在越南南方战场上,伏击是越军基本战术手段之一。

一、 越军的伏击战术

越军伏击战斗的指导思想是秘密突然,创造战机,掌握时机,及时出击,坚决进攻,全歼敌人。要达成成功的伏击战,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只有掌握敌人的行军规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制订出切合实际的伏击计划。因此,越军要求各级的侦察力量和地方侦察力量紧密结合,运用一切侦察手段,查明敌人兵力编成,行军的出发时间和行军路线。在此基础上,指挥员到现地侦察地形,预定多种作战方案,有条件时还组织分队到现地演练。

2、越军认为,巧妙地选择伏击地区,隐蔽部队是达成战术上突然性,实现以少胜多的首要条件。在选择伏击地区时要在敌必经之路上选择那些既然便于自己秘密出击,又能迫敌处于不利地位的地方。同时在伏击前必须采取有效的伪装及保密措施,在当地游击队的密切配合下,严密封锁消息,并加强了警戒和侦察

3、越军要求指挥员在战斗中深入第一线,克服各种困难,必须在敌进入伏击地区后,掌握时机,突然打响。时机未到时,则应耐心等待,积极创造战机,迫敌按自己的作战意图行动。并冷静、及时地处置复杂情况。伏击战斗中,敌行军队形长,而己方又分成许多分队,伏击地区分散,组织和协同复杂,加之情况发展变化快。因此各参战分队必须彼此主动配合,密切协同。

4、战斗打响后,必须首先消灭敌指挥员、坦克、装甲车并对敌机进行射击,才能使敌失去指挥联络,协同支援困难,队形更加混乱,战斗意志更加瓦解。所以伏击时必须组织力量迅速歼灭上述目标。

5、伏击战斗必须快打,猛攻、迫战、包围分割,各个歼敌,才能速战速决,限制敌人长处。战斗打响后,各种火器要突然向敌队形猛烈射击,攻击分队乘敌混乱之际,多路,多方向向敌猛冲,进行近战,包围分割敌人,各个歼灭。

根据以上原则,越军在伏击战斗中将兵力区分为:主攻分队、拦头分队、截尾分队、对面分队、火力分队、预备队和指挥分队。必要时,可能组织阻援、疑兵、牵制分队。

主攻分队的任务是与拦头、截尾、对面等分队协同,迅速围歼敌人。通常部署在敌必经之路之一侧。

拦头分队的任务是堵击敌先头部队,配合主力歼灭敌人:配置在公路一侧地形隐蔽和便于迅速机动的位置,以便及时堵住敌人的去路。

截尾分队的任务是断敌退路,并从敌后尾实施突击,配合主力围歼敌人。战斗打响前通常部署在远离公路、便于隐蔽的位置上。当敌进入伏击地区时,迅速前出攻击敌人。

对面分队的任务是与主要部分协同,包围消灭敌人,不让敌占领有利地形或逃窜。有时先打响吸引敌人,为主要部分出击创造有利条件。部署在主要部分对面的有利地形上。如对面地形难于机动,则只派轻、重机枪占领阵地,以火力消灭敌人。如地形受阻,也可不组织对面部分。

火力分队由建制和加强的主要火器组成。任务是以火力消灭敌指挥、通讯机构,摧毁敌坦克、装甲车和其他车辆,射击敌机,支援其他部分战斗。部署在隐蔽和便于射击、便于机动的位置上。

预备队的任务是随时准备加强主要部分和拦头、截尾等部分,对付各种意外情况。部署在主要部分和指挥部分的后面便于机动的位置上。

指挥分队的任务是直接组织和指挥战斗。通常配置在主要部分附近,能对各部分实施指挥的中心位置上。

在具体的战斗实施上,越军在伏击战中特别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 打响时机
越军认为在伏击战斗确定打响时机是取得战斗胜利的重要因素。通常在敌进入了伏击阵地,已方各分队已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才开始打响。

2、 火力压制
当敌进入伏击地区时,越军先以火力消灭敌指挥、通讯机构,杀伤敌有生力量,破坏敌运输工具,打乱敌队形,为冲击创造条件。
火车压制时,82迫击炮集中射击敌指挥和通讯机构;反坦克火器摧毁敌坦克、装甲车和火器;轻、重机枪、高射机枪打敌步兵;主要部分、拦头截尾部分、对面部分以火力分割敌队形,不让敌逃跑或龟缩。

3、 攻击时机的掌握
当敌部分兵力遭到杀伤,运输工具遭到破坏,队形被分割并陷于混乱之际,攻击分队实施有重点的多路围攻,力求迅速歼灭敌人。

4、 控制战场和撤出战斗
越军认为控制战场主要是继续搜索、肃清残敌;运送伤亡人员和缴获武器装备;收集敌军资料;组织对空、对地面掩护,保障安全打扫战场。部队完成伏击任务后,迅速撤出战斗,以防敌反扑,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总体而言,越军的伏击战术带有浓厚的我军印记,是我军抗日战争经验的现代版。与装备极差、弹药奇缺的八路军不同的是,越南虽然并无现代工业基础,但由于得到了东方阵营,尤其是中国的大力援助,所以越军实际上从来没为武器弹药的供应发过愁。虽然这些武器弹药相对于美军来说并不算先进,但极充足的供应量使得越军在伏击战中有条件采取八路军前辈所无法实施的火力压制,并有能力对付现代化的装甲力量和空中力量。即使是在战斗中遭受巨大消耗,越军仍能依靠源源不断的外援而迅速恢复力量。

二、 美军步兵分队在越南反伏击战术

美军及其扶植的南越伪军在南越战场上陷入了人民战争的wang洋大海,部队疲于奔命,顾此失彼。为了使部队适应战斗的要求,美军吸取了屡遭伏击的经验教训,大力加强步兵分队的伏击与反伏击训练,要求官兵充分熟悉伏击与反伏击战术。早在1966年美军大举增兵越南战场时,美军第25步兵师就曾成立学校,对本师官兵进行伏击与反伏击战术的专门训练。

美军认为,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有效地对付越军伏击或遭到伏击时将已方分队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的重要前提。一旦遭到伏击,美军要求全体人员积极果敢地采取进攻行动,摆脱不利处境,从敌突然袭击中恢复过来,以火力和机动相结合的方式接近并歼灭越军。

1、 行军的组织

夜间徒步行军时,排以下分员(人员)之间的距离应缩小,但以不影响各班组迅速展开为宜;昼间行军时各班组(人员)之间的距离可拉大一些,但应保证各班组(人员)能对其前方的班组(人员)迅速提供火力支援。分队指挥官的位置应适当靠前,以不影响临战指挥为宜。

无论徒步行军或乘车行军,都应建立前后方警戒和侧方警戒。排以下分队徒步行军时,向前方100米处派出警戒。前方警戒小组与尖兵应携带足够的无线电通信或烟火信号器材。小组的人数应能保证小组坚持到本队展开、抗击敌军伏击为止。侧方警戒小组沿行军路线附近的地形行进(如地形条件许可,可交替前进),也可沿与分队行军路线平行的道路前进。如有可能,上级还可派飞机在行军队形的上方担任警戒。美军第1步兵师连一级分队在有敌情的情况下,曾普遍采取“三叶草”式行军队形。其具体做法是:向前方100至200米处派出尖兵班,各排则派出直接警戒(由班、组担任),连的后方警戒由一个火力组或班担任。尖兵班采取交替掩护的方法运动。尖兵班和各排的直接警戒在两侧50至100米范围内实施游动警戒。后方警戒在本队后方适当距离上跟进。据美军称,采用这种行军队形,可以及早发现敌伏击企图,防止已方主力遭到伏击。




美军三叶草行军队形

2、搜索与组织协调

分队在行军中,为了有效地实施反伏击战斗,通常要求携带必要的工兵工具、探雷器、爆破装置等专用器材。通信器材尤其要充足,其中包括为飞机指示目标用的信号布板和发烟器材。

行军搜索时,用眼睛搜索接近路、桥梁、渡口、壕沟、田埂、植物丛生的小径路面上有无新土痕迹、修理道路的痕迹、木棍、泥土、牲口粪便、枯萎变色的植物和因雨水冲刷而露出的覆盖物等。注意有无敌遗弃的东西。

为了提前发现敌情,美军行军分队广泛利用警犬报警,效果较好。此外,美军还采用火力侦察的方法迫使设伏之敌提前开火,过早暴露伏击企图。

美军要求指挥官充分利用一切现有通信手段建立不间断的通讯联络,以保证指挥控制,并利用行军目的地和调整线协调分队行动。遭至伏击后,指挥官应尽快报告上级司令部,以便上级及时通报附近的友军分队或派出支援部队支援。

3、由上级建立必要的快反部队

上级司令部应建立一支随时待发的快速反应部队。一旦已方分队遭到伏击,快反部队即迅速步行或搭乘直升机前往增援。快反部队应事先研究和了解各行军分队的行军计划,以便据以制订增援计划,提高增援速度。快反部队前往增援时,遭到伏击的分队指挥官应借助检查点、事先规定的直升机着陆场、地形地物、烟火、信号布板或其他手段指示自己的位置。如情况允许,应派人前往事先规定的地点引导增援部队进入反伏击阵地。

4、 遭遇伏击时的战斗实施

越军可能采取远距离伏击或近距离伏击方式实施伏击。近距离伏击系指越军预设的“歼敌地域”在越军手榴弹投掷距离(50米)以内的伏击。在这种情况下,遭到伏击的分队往往没有多少时间和余地实施机动,寻求隐蔽,因此应立即以火力还击,积极进攻,以突入和占领越军伏击阵地,打乱越军伏击部署。未陷入“歼敌地域”的人员应迅速实施机动,由翼侧接近并攻击越军伏击阵地,或以火力压制敌人,支援陷入“歼敌地域”内的人员摆脱被动局面,必要时应以拦阻火力阻止越军实施机动。

美军遭到越军远距离伏击时,通常有一定的机动余地,容易利用某些地形进行隐蔽。因此,应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展开兵力,建立火力队。未遭伏击的人员应在现场职务最高的人员指挥下实施机动,由翼侧进攻越军伏击阵地。若整个分队均遭伏击,则全体人员立即进行火力还击,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尔后,一部分人员建立火力队,其余人员向敌薄弱部位实施机动,并在火力队支援下发起冲击。分队遭敌远距离伏击时,如遭伏击地点距已方炮兵阵地或上级部队较近,则应迅速召唤炮兵火力和其他支援火力进行支援。

分队两翼同时遭敌伏击时,指挥官应立即指挥部属伏击敌较薄弱的一侧阵地,并力求迅速攻占之。攻占敌一侧阵地后,指挥官要冷静分析敌情,查明敌部署,决定下一步行动。



美军遭到近距离伏击时行动方案

尖兵分队或后卫分队遭到伏击时,应立即高声呼喊“左边有埋伏”或“右边有埋伏”,通报越军伏击阵地的大概位置,以便未遭伏击的人员迅速脱离行军道路,向越军伏击阵地的侧方机动,对越军展开火力攻击或实施冲击。



美军尖兵或后卫分队遭到伏击时其余分队行动方案


在越军火力下运动时,应以两人一组,利用地形,运动路线不得脱离班的运动轴线,在有利的地形可资利用,通常在有良好的遮蔽、能见度不良或植被茂密的条件下,宜采用高姿快速前进的方法:当运动路线上的遮蔽物不足一英尺高、能见度良好时,宜低姿葡匐前进;在开阔地条件下,宜采取跃进动作;在长有高草的地形上运动时,因草动暴露目标,一般也应采取跃进的方法。跃进以短促跃进为主,每次不赶过三至五秒钟,因而必须由个隐蔽点进入另一个隐蔽点,这样可以防止越军自动武器跟踪射击。跃进时还应注意不得直接从原来的位置出发,而应滚向或爬向左边或右边,然后突然跃进前进。两名士兵应以口令或信号进行联络,相互掩护前进。

在夜间遇到地面照明时,单兵应立即脱离照明区,尔后判明方位,继续运动。在班组队形内遇到地面照明,应分散脱离照明区后再会合。遇到当空照明时,如事先听到发射音响,应迅速隐蔽,如突然遇到照明,应迅速卧倒,并应睁一眼闭一眼,以保证夜间观察能力。受到照明并同时受到火力射击时,应尽量采用昼间的火力与机动相结合的方法行动,跃进或低姿葡匐前进,并进行火力掩护。

三、 美军的伏击战术

美军认为,在南越战场上伏击是一种非常适用的战法,小径、道路弯曲处、桥梁、隘口、渡口等便于已方军队隐蔽而不便越军运动的地形上实施伏击最易获得成功1969年第一季度,仅美军第9步兵师就实施了6500余次规模不等的伏击战。

伏击根据准备程度可分为预有准备的伏击和仓卒伏击。预有准备的伏击有较充裕的时间制订计划、熟悉情况、进行演练和组织分队向伏击地区运动。仓卒伏击则在已方部队突然发现越军但未被越军发现的情况下临时组织实施。

1、 预有准备的伏击战斗

能否成功地实施预有准备的伏击战斗,主要取决于实施伏击战斗的方法、时间和地点,取决于有无周密的计划和严格的纪律。组织实施这种伏击战斗,必须控制全部通往“歼敌地域”的接近路和敌军可能使用的后撤路线。

(1)准备工作

组织伏击战斗的准备时间往往有限,必须抓紧进行。要事先规定各种有关信号,如敌人接近,伏击分队开始射击、停止射击、搜索“歼敌地域”、撤离“歼敌地域”、撤离伏击地区以及放弃伏击阵地等信号,并使所有参加伏击的人员熟悉这些信号。制订计划后,指挥官应在营地向所有参加伏击战斗的官兵介绍情况。介绍情况应尽可能具体而详细。这样,在最后下达命令时可少占时间。介绍情况应尽量提前,以便伏击分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和演练。

演练不得在伏击地区现地进行,而应在其他地区选择类似地形进行。演练过程中应设置各种情况,模拟敌军可能采取的各种行动。夜间伏击演练的最后阶段也应在夜间进行。使用照明器材的方法也应同时演练。

伏击战斗使用的武器弹药和其他器材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如果时间允许,应对武器弹药作检查。

(2)伏击分队的编组和任务

伏击分队通常区分为警戒组、堵截组和歼灭组。警戒组配置在“歼敌地域”的翼侧、敌可能的接近路附近。其任务是:预报敌情;警戒伏击地区的翼侧和后方;战斗打响后以火力封锁通往“歼敌地域”的接近路。堵截组配置在越军可能的逃跑路线附近,建立辅助伏击阵地,消灭逃跑之敌。歼灭组配置在主要伏击阵地,负责歼灭越军主力和打扫战场,捕捉俘虏。

(3)伏击阵地的设置

伏击阵地的设置通常依伏击地区的地形、隐蔽条件以及敌接近路等情况而定。在南越战场,美军主要采取三种方式设置伏击阵地:沿道路一侧设置伏击阵地;沿道路设置“L”形伏击阵地和在交叉路口设置“车轮”式伏击阵地。“L”形伏击阵地的兵力配置方法是:伏击分队主力沿“歼敌地域”一侧配置,从一侧射击进入“歼敌地域”之敌;其余兵力配置在“歼敌地域”前端,协同主力歼灭越军。这种伏击阵地的优点在于能够形成交叉火力,给敌以巨大杀伤。但是,设置这种伏击阵地必须预先确切掌握越军接近方向,应在越军进至“歼敌地域”前端再开火。“车轮”式伏击阵地要求在交叉路口每条道路的一侧配置一部分兵力。这种伏击阵地的优点是便于各伏击组相互支援。采取这种方式事先必须周密计划,周密组织协同。



美军L型伏击阵地

[img][/img]

美军车轮式伏击阵地

为了取得更大的伏击效果,美军强调充分利用天然和人工障碍物。美军常常选择越军接近路一侧有河川、悬崖绝壁或陡峭山丘的地形设伏;这些地形通常不利于越军机动和隐蔽。人工障碍物主要是使用反步兵地雷、定向地雷、陷阱、尖桩、深壕、铁丝网等,一般设置在敌军逃跑路线上、火力难以控制的死角区以及越军主力可能停留的地点。



美军沿道路一侧设置的伏击阵地

(4)占领伏击阵地的行动

指挥官应到现地具体选定伏击地区和“歼敌地域”,规定各组射向。越军行军时前后距离一般较大,“歼敌地域”长度在60米至100米为宜。阵地一经选定,即应设置警戒,防止敌预先偷偷渗入已方阵地。尔后,指定伏击分队进入阵地前的集结点,宣布后勤支援计划。

伏击队到集结点听取指挥官的最后训令,尔后进入疏开点,再按战斗编组经选择的路线进入各自的位置。歼灭组由伏击分队指挥官亲自指挥,在“歼敌地域”附近占领阵。其他组分别在各自组长的指挥下进入指定位置。各组配置就绪后,由配置在警戒线上的人员负责进行联络。

配置兵力时,要求伏击分队切实做到:彻底进行隐蔽;尽量减少伏击地区的活动;所有人员均应从后方进入各自位置;清除和掩盖进入阵地时留下的全部痕迹,尤其不要破坏天然环境的原状,指挥官应位于便于观察和实施指挥的位置。

如伏击分队在伏击地区待机时间过长,超过12小时,应事先安排好伏击人员轮流休息和用饭间隔。要事先选择休息和用饭的地点,地点与伏击阵地应保持一定距离。要保证饮水的供应、伏击分队如果人员较多,可分三班轮流休息;人数较少时,应在阵地留下足够的人员进行警戒,其他人员撤离阵地休息。休息时要派出警戒。

(5)战斗实施中应注意的事项

指挥官应尽可能让敌军全部进入“歼敌地域”再下令开火。一旦打响,为便于瞄准,必要时可采取立姿射击。歼灭组的各种自动武器应充分发扬火力,力求在最短时间内以高度密集的火力杀伤进入“歼敌地域”之敌。停止射击后,歼灭组一部分人员应及时跃出阵地,冲入“歼敌地域”肃清残敌,打扫战场;另一部分人仍在原阵地上以火力进行掩护。堵截组和警戒组应及时发现和消灭残存的小股逃跑之敌,不使其漏网。歼灭组打扫完战场后,整个伏击分队根据指挥官信号迅速清点人数,撤离伏击地区,前往事先规定的集结点。

(6)夜间伏击注意事项

夜间伏击的有利条件是便于隐蔽,不利条件是射击不准确。夜间伏击时应注意以下事项:正确配置武器,以有效控制“歼敌地域”;主要使用掷弹筒和自动武器;所有沿道路走向射击的武器尤其是机枪一定要标定左右射界,以免误伤已方人员;伏击分队一旦进入阵地,应严禁走动;射击指挥措施、命令、集结点、信号都要十分清楚具体;人员间隔小于昼间;夜间占领阵地较困难,最好提前在昼间进入阵地。

夜间伏击时,尽量使用红外或其他种类的夜视夜瞄器材。但除了晴朗无云的月夜,美军均要求使用人工照明。照明应尽量接近地面进行,以便已方伏击分队观察和射击越军。必要时可采取先开火后照明的方法。美军使用的照明器材有:照明手榴弹、绊索式照明弹,照明枪榴弹、火炮发射或飞机投放的降落伞式照明弹以及人工点燃的照明器材等。

美军一些伏击战遭到失败的要原因是:拨弄枪支发出音响而暴露自己的位置;进入阵地时留下脚印被敌发现;敌接近时,已方个别人的活动暴露了企图;射击指挥的措施不严格及过早开火;指挥官位置不适当;没有建立环形警戒;武器走火,等等。另外,相当一部分伏击战斗失败的原因还在于越军采取了计划周密的反伏击措施。因此,美军要求,伏击分队在实施伏击战斗的同时,还要采取必要的对付越军反伏击的方案。

2、 仓卒伏击战斗



美军的仓促伏击

美军认为,要有效地实施仓卒伏击战斗,关健在于平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熟练掌握有关的行动方法和动作要领,实施仓卒伏击战斗的主要方法如下:

在分队先头行进的尖兵发现敌军时,应及时发出信号(可规定以手捂嘴作为信号),并迅速指出已方员应占领的伏击位置。尔后,尖兵沿与道路成四十五度角的方向向左前方或右前方的有利地形(灌木丛等)跃进,占领伏击阵地,并向“歼敌地域”瞄准,准备开火。

在尖兵后方跟进的分队接到信号后,以同样的方式离开道路,占领良好的隐蔽阵地(面向敌行军路线,同尖兵的位置基本一线),以各种武器瞄准“歼敌地域”。所有人员要严格遵守音响管制纪律,准备在分队指挥官统一指挥下进行战斗。

越军进入“歼敌地域”后,分队指挥官鸣枪为号,指挥所有人员以猛烈的火力射击敌人,直到将敌消灭。指挥官视情况发出停止射击、结束战斗的信号后,分队应稍等片刻,切忌匆忙进入“歼敌地域”,以确保安全和防止敌军有诈。尖兵面向越军接近方向斜走上道路,进行警戒。负责后方警戒的人员重新在原行军队形的后方进行警戒,防止敌人从后方实施突然袭击。建立前后方警戒后,指挥官即派出一个搜索组进入“歼敌地域”,清点战果,搜索残敌。分队在现场停留时间不宜过久,因已方位置已暴露

四、越军的反伏击战术

越军认为,良好的战场信息及态势的掌握是避免陷入美军伏击圈的必要保证。为此,越军充分发挥本乡本土作战的优势,在民众中建立起隐蔽的基层组织及范围广泛的情报系统。虽然没有多少高精尖的侦察设备可用,但是人心向背的人文优势使得越军在情报组织方面非常出色。由于美军作为外来侵略者在越南国土上犯下的滔天罪行使得其根本得不到民众的拥护,而且由于过于依赖高科技装备,这使得美军伏击分队出发前的征候非常明显。越军往往能根据各种征候提前判断出美军的战术意图,加之对战场的熟悉和了解,综合各种情报则不难判断出美军有可能设伏的危险地域。

由于装备上和美军有明显差距,况且双方的战略战术截然不同,因此在南越战场上,越军一般不倾向于和美军面对面硬拼。对于美军预有准备的设伏,因其有强大的支援力量和机动能力,一旦与之纠缠则很容易陷入合围或者陷入空地联合火力打击的火海,因此越军尽力避免与伏击美军纠缠。在能预先查明美军伏击意图时,越军尽量绕开美军伏击圈,或者避实击虚,趁机奔袭其他美伪军兵力薄弱地区。

在行军中,越军通常事先指定若干预定集结点,特别强调拉开队形长度,行军中加强前方和翼侧搜索,当发现美军伏击征候时迅速用各种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各分队,各分队化整为零,利用南越复杂的地形以及越军本乡本土的优势,各自从不同路径脱离战场,以减少目标,尔后各化整为零的分队再到预定集结点再行集结。

战争不仅是武器装备的较量,更是双方意志与智慧,综合实力和民心向背的较量。虽然美军有着越军无法比拟的装备优势,虽然美军在越南战场上投入巨大,虽然美军是一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军队,但最终也无法挽回战争失败的命运。
好帖留名!友爱的插一下……
总是说越军以为,感觉有点别扭
非常喜欢这张配图,想到了过去快乐少年的时光,楼主自己画的吧?

好东西,学习拉
学习资料帖子,好长,mark下有时间看~
一看越军就是师从我军伏击战术。。。

比如我军伏击战术讲究利用民众向背优势获取战场情报,指挥员亲临战场精心选择伏击地域,伏击中拦头截尾击腰,指挥员控制重火器,战斗讲究等敌全部或大部进入后,在指挥员指挥下,全部火力突然开火,以最猛烈的火力倾泻,极为依靠手榴弹。。。在火力倾泻后,除了重火器,全部发动冲锋,歼敌于刺刀战中,尽可能的全歼敌军,缴获敌武器以补充自己。。。除此之外,还往往排出分队在敌可能来袭方向进行警戒或阻击作战。。。战斗后,由于熟悉地形,民众基础好,携带缴获武器,化整为零,在指定地点集合。。。

而越军也相差不多,但有些因为条件不同也有所差异,比如,由于美军有装甲车坦克,所以越军在主攻部队中掺杂反装甲分队。。。比如越军由于中苏的大力支持,在武器弹药上并不缺乏,所以冲锋进行刺刀战,全歼敌人,以缴获敌人装备的欲望就不是非常强烈。。。但求最大程度给予敌人以杀伤,比如,在主攻部队对面,往往只设置对面分队,而我军往往是选择两山架一谷地形,双面均设置大量部队,火力倾泻后,全部发动冲击,以求全歼,缴获敌人装备以自用。。。

至于美军在这方面就逊色更多了,比如伏击时不讲究全歼,对近战刺刀战感到畏惧抵触,即使是伏击也是以求发扬火力,以火力给敌人以杀伤,而不求全歼。。。比如L型伏击阵地,朝战也用过的老战术。。。
小丹尼 发表于 2010-11-13 17:41

是我自己手绘的
好东西,图文并茂,收藏了
嗯,中国打越南的时候,貌似以火炮为主,这种伏击战用的较少吧
美军的军事行动在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一样

都是为了达成某个政治目的而去打酱油的[:a12:]
忘情兄不去照顾小静啦。。??
学习下
楼主别忘了美军的直升机运输设伏兵力关键要素。
我才是忘情 发表于 2010-11-13 13:08

141120102691.jpg
冷凝云 发表于 2010-11-14 12:07

给小静赚点营养费
好贴要顶啊!
ladon 发表于 2010-11-14 10:29


    打酱油也说得太轻松了吧
感觉伏击战术都是大同小异的,不知西方国家伏击战术是怎么运用的
无敌三条 发表于 2010-11-15 20:11
的确是打酱油……

你看花旗国到底死了多少人

其敌对方又死了多少人[:a12:]
配图的真是好啊。
真心崇拜作者,分析的太专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