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媒体热捧的真空管道高速列车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33:55
作为一个普通能源化工工程师,借此地聊聊媒体热捧的真空管道高速列车问题。
1. 奇怪,国内早就提出了这个概念,早就有了装置和试验,为何媒体对国内的如此淡漠,而美国人一提就如此热捧?!说夸张点,还是媒体甚至是受众的深处的洋奴心态使然!这个问题挺普遍!
例如:
1)早年中国工程师就提出6冲程内燃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一点涟漪都木有,一点泡都木有;几年后美国一位工程师申请美国的6冲程内燃机专利,国内某技术、科普类媒体一通吹捧,其实两专利是一样的内容。
2)中国早就有砒霜(某价砷氧化物,我忘记了,也懒得查书)治疗包括白血病之类的疾病的临床试验的记载(有人说中医是不科学的,是维心的,我想说扯JB蛋!某种配方的一定量的多要素搭配加临床试验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手段,当年(同时期的中世纪),欧洲是一样的,只是中国未能顺利进行工业化革命,科学的进程被社会环境所抑制而已),后来是中国药科的科学工作者从现代药理学和病理学的角度分析和初步证实了砒霜对白血病的疗效,主要技术研发人将论文发给美国的世界权威性医学杂志,该杂志扣住不发表而组织美国研究机构进行验证后抢先发表,结果国内某些媒体盛赞美国人而认定中国的药学科技工作者不妥,反而还以此为据说中医不科学,中医维心等等。
2. 技术上,管道抽真空降低空气密度,减少空气阻力;磁悬浮驱动;都没有任何理论上的问题。
3. 问题在工程应用乃至商业应用方面。
1)真空管道的问题,理论上真空没有问题,工程和实际应用上,多少真空度合适?真空度小了,减阻效果有限;真空度大了,抽真空和维持真空的压缩机动力消耗增加,维持负压条件的俄长距离管线的投资大大增加;而且管道直径越大,投资越大,不是直线性的,而是上扬曲线的。实际应用的线路,起码得保证车厢界面不小于支线航班的2+2座舱的界面尺寸吧?算算吧,这个承受外压的真空管道的截面积得多大?
2)疲劳工况的问题:何为疲劳工况,就是频繁变温或者频繁变压的工况。稳定的正压或者稳定的负压都不是问题,问题是频繁变压的交替变化的工况就形成了疲劳工况,那么结构设计和材料就不是稳定工况的问题了,我所从事的能源化工行业中就有这样的疲劳工况压力容器,这类容器的设计师比一般的压力容器设计师有更严苛的要求。设计费单价都要翻倍的。而疲劳工况压力容器的制造费用也明显高于普通的压力容器。那么这根长输管道的疲劳工况就需要考虑了,起码上下客的车站和技术停车的车站段和前后一定距离的延伸段是疲劳工况的。另外车厢和飞机机舱一样也是疲劳工况的。
3)管道投资的问题。媒体吹捧说,这种技术投资只是现在高铁的几分之一……纯属科盲瞎扯淡!不要说这个分母的这个“几”具体是多少了,就算是1我都不相信!说白了这种技术的单位公路投资绝对超过目前高铁,而且超过大气环境下的常规磁悬浮。就因为那节管道,前面两条的论述就能简单轻松超过常规线路。
4)车站要上下客,那么就必然要破坏真空环境。所以车站段管道的上下游要设闸门进行切断,把停车段隔离出来,管道以安全的速度卸压后方能开车门上下客,上下客完毕后,要先均压(还不能快了,均压幅度是有速度限制的,否则会破坏结构),压力平衡了再抽真空。因此车站要配压缩机给车站段管道抽真空。而且即便站与站之间,由于是打直径管道,还有各种接口,不可避免漏气,所以每隔一定距离要设压缩机维持管道真空,这些不消耗能量吗?!
5)虽然车厢可以如飞机机舱一样维持压力,但是车厢内供氧呢?飞机是通过飞机发动机的压气机获得能够克服压差进入客舱的空气,那么车厢内就得单独设压缩机抽空气压进车厢。由于管道是封闭真空空间,那么抽气和空气组分平衡的难度必然大于飞机。这些都要在驱动能耗之外额外消耗能耗的,媒体吹的沿管道设太阳能电池板就足以供电,这只有纯文科和纯理科的学生想得出来的。
6)其它不用想,就看看现在一个车站的配置,还有枢纽站的配置,把这些都覆盖管道进行隔离,设想一下,投资会比普通的高铁更低?!扯JB蛋!
结论:
1. 如果这是创新,那么仅仅这个话题上,中国人比美国人早了一步;
2. 理论没有问题,工程难度大,商用难度更大。
3. 我一直也在用另一一种视角看这个问题,在什么情况和条件下下,这种技术能替代普通轮轨和普通磁悬浮?!还没想好!慢慢想!
作为一个普通能源化工工程师,借此地聊聊媒体热捧的真空管道高速列车问题。
1. 奇怪,国内早就提出了这个概念,早就有了装置和试验,为何媒体对国内的如此淡漠,而美国人一提就如此热捧?!说夸张点,还是媒体甚至是受众的深处的洋奴心态使然!这个问题挺普遍!
例如:
1)早年中国工程师就提出6冲程内燃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一点涟漪都木有,一点泡都木有;几年后美国一位工程师申请美国的6冲程内燃机专利,国内某技术、科普类媒体一通吹捧,其实两专利是一样的内容。
2)中国早就有砒霜(某价砷氧化物,我忘记了,也懒得查书)治疗包括白血病之类的疾病的临床试验的记载(有人说中医是不科学的,是维心的,我想说扯JB蛋!某种配方的一定量的多要素搭配加临床试验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手段,当年(同时期的中世纪),欧洲是一样的,只是中国未能顺利进行工业化革命,科学的进程被社会环境所抑制而已),后来是中国药科的科学工作者从现代药理学和病理学的角度分析和初步证实了砒霜对白血病的疗效,主要技术研发人将论文发给美国的世界权威性医学杂志,该杂志扣住不发表而组织美国研究机构进行验证后抢先发表,结果国内某些媒体盛赞美国人而认定中国的药学科技工作者不妥,反而还以此为据说中医不科学,中医维心等等。
2. 技术上,管道抽真空降低空气密度,减少空气阻力;磁悬浮驱动;都没有任何理论上的问题。
3. 问题在工程应用乃至商业应用方面。
1)真空管道的问题,理论上真空没有问题,工程和实际应用上,多少真空度合适?真空度小了,减阻效果有限;真空度大了,抽真空和维持真空的压缩机动力消耗增加,维持负压条件的俄长距离管线的投资大大增加;而且管道直径越大,投资越大,不是直线性的,而是上扬曲线的。实际应用的线路,起码得保证车厢界面不小于支线航班的2+2座舱的界面尺寸吧?算算吧,这个承受外压的真空管道的截面积得多大?
2)疲劳工况的问题:何为疲劳工况,就是频繁变温或者频繁变压的工况。稳定的正压或者稳定的负压都不是问题,问题是频繁变压的交替变化的工况就形成了疲劳工况,那么结构设计和材料就不是稳定工况的问题了,我所从事的能源化工行业中就有这样的疲劳工况压力容器,这类容器的设计师比一般的压力容器设计师有更严苛的要求。设计费单价都要翻倍的。而疲劳工况压力容器的制造费用也明显高于普通的压力容器。那么这根长输管道的疲劳工况就需要考虑了,起码上下客的车站和技术停车的车站段和前后一定距离的延伸段是疲劳工况的。另外车厢和飞机机舱一样也是疲劳工况的。
3)管道投资的问题。媒体吹捧说,这种技术投资只是现在高铁的几分之一……纯属科盲瞎扯淡!不要说这个分母的这个“几”具体是多少了,就算是1我都不相信!说白了这种技术的单位公路投资绝对超过目前高铁,而且超过大气环境下的常规磁悬浮。就因为那节管道,前面两条的论述就能简单轻松超过常规线路。
4)车站要上下客,那么就必然要破坏真空环境。所以车站段管道的上下游要设闸门进行切断,把停车段隔离出来,管道以安全的速度卸压后方能开车门上下客,上下客完毕后,要先均压(还不能快了,均压幅度是有速度限制的,否则会破坏结构),压力平衡了再抽真空。因此车站要配压缩机给车站段管道抽真空。而且即便站与站之间,由于是打直径管道,还有各种接口,不可避免漏气,所以每隔一定距离要设压缩机维持管道真空,这些不消耗能量吗?!
5)虽然车厢可以如飞机机舱一样维持压力,但是车厢内供氧呢?飞机是通过飞机发动机的压气机获得能够克服压差进入客舱的空气,那么车厢内就得单独设压缩机抽空气压进车厢。由于管道是封闭真空空间,那么抽气和空气组分平衡的难度必然大于飞机。这些都要在驱动能耗之外额外消耗能耗的,媒体吹的沿管道设太阳能电池板就足以供电,这只有纯文科和纯理科的学生想得出来的。
6)其它不用想,就看看现在一个车站的配置,还有枢纽站的配置,把这些都覆盖管道进行隔离,设想一下,投资会比普通的高铁更低?!扯JB蛋!
结论:
1. 如果这是创新,那么仅仅这个话题上,中国人比美国人早了一步;
2. 理论没有问题,工程难度大,商用难度更大。
3. 我一直也在用另一一种视角看这个问题,在什么情况和条件下下,这种技术能替代普通轮轨和普通磁悬浮?!还没想好!慢慢想!
其实概念容易,小实验也容易,真的到了实际运行就不那么简单了,看看磁悬浮到现在有什么用户?难道磁悬浮技术落后于轮轨?非也,从投资到通用性造成磁悬浮曲高和寡。真空磁悬浮会更加曲高和寡
维持真空管道耗能,但是列车运行的能耗就非常小了,几乎没有阻力,而且速度不是现有的交通工具可比的,理论上可以接近第一宇宙速度,相当于在地面跑的飞船,跨洋旅行效率超高。
在高等级客专上渐进升级、摸索低压管经验、最后升级为管道磁悬浮的路径更靠谱。
低压管道和磁浮的技术线相互独立几无关联

马斯克反正整个高铁技术都是白纸一张
所以索性从磁浮开始,好歹做客运有优势
本身就是一个忽悠项目,博眼球的。当真就输了。
楼主说得好,现在不学无术不懂装懂还屁股歪的媒体才是中国最大的问题
90年代上初中的时候,上海市杨浦区少科站举办初中生未来交通设计大奖赛,本人有幸代表学校参加了,我的方案就是真空磁悬浮列车,为此还做了个模型。
第四点里的乘客通道可以参考太空站和飞船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一定要做成开放式的。最大的气阀是从站台回机务段维护这里
  
这东西拿来参考做月面轨道运输就差不多,玩玩科研票、、、地面? 还是洗洗睡吧。。那工程难度及维持费用绝对会让人把提议的沾沾酱吃了
headbox 发表于 2016-5-15 22:34
其实概念容易,小实验也容易,真的到了实际运行就不那么简单了,看看磁悬浮到现在有什么用户?难道磁悬浮技 ...
轮轨 用户多于磁悬浮 只是基于现有轮轨体系完整庞大,摊薄了研发维持费用。早期的磁悬浮设备也的确价值不菲。
      
但随着技术进步。。磁悬浮设备也开始步入平民时代。。这时候磁悬浮对比轮轨的设备损耗费用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真空磁悬浮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真空管道系统,设备维持损耗费用不减反增。。。它的亮点 超高速运行  对于一般的客运运营又没有多少意义,所以玩玩票就好了。
其实直线电机配合轮轨也不错啊,驱动不用靠摩擦力,车速也能快速提高,轨道也能适当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