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通货膨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40:22
通货膨胀一般来说其实有两个定义方法,一种是从货币供给的角度来说,就是货币供给(增加量)超过货币需求(增加量)而导致货币的贬值。还有一种就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直接把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作为通货膨胀。而我眼中的通货膨胀的衡量跟这两种看法都有联系,也都有不同。在讲出我自己的定义之前,我需要把几个前提说明。第一,根据经典经济学理论,在要素投入恒定,而科技没有突破的情况下,经济体的最大产出是恒定的。在以下所有讨论里我都排除掉了经济周期(假设经济体一直运行于同等状态),要素投入(人口,土地和资源保持恒定),科技和经济体运行效率这几个因素。第二,我认为货币不等于财富,而相当于财富的股份。简单来说,你拥有的货币除于市场流通的货币总量再乘以市场内商品和服务的总量等于你拥有的财富。由第二条可以推出相对富裕比绝对富裕的指标更重要,这就跟早期重商主义的一个概念相似,那就是你拥有多少黄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比别的国家“多”拥有多少黄金。



通过上面两个前提,很多人可能已经意识到我是倾向于把货币超发量定义为通货膨胀的,但是我对货币的贬值有别的看法。通常意义上来讲我们把物价的上涨和货币的贬值当作是一个东西。这已经是比较狭隘了,如果把CPI的上涨作为货币贬值的度量,那就更加不靠谱。尤其是现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传统里度量货币贬值的办法都是把货币和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做对比。而忘记了一个更大的饼干,那就是虚拟资产和虚拟化的其他资产价格(比如房地产,黄金),而当今世界虚拟经济体的规模早已远远超过实体经济,它完全彻底的改变了这个社会的财富分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沪深市值大约等于90%的中国全国GDP,这只是股市,还有规模更大而且无法准确预测的债市和房市。美国等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就更为夸张,它的股市是GDP的几倍,而债市和金融衍生产品规模又是股市的几倍。股市里的财富是不是财富?是,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转化为现实中的商品和服务的财富,那么如果这股财富流通到实体经济中,真正的都去购买商品和服务,那么,那时候通货膨胀将达到多少?当然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但仅仅因为不会所有人都同时把钱从虚拟财富中提取出来,进入到实体经济去换取商品和服务,不代表你的财富不会因为虚拟经济的增加而被稀释。虚拟资产的增值只会部分传导到实体经济,这部分的传导又被打了个七八折才体现在CPI上面,统计局在这个CPI上面再打个七八折,才是你看到的CPI。所以我说,真正的财富稀释大于你的感觉,而你的感觉又大于统计数字。如果你没有钱在股市或者债市或者社保基金里,就觉得资产价格的涨跌与你无关是非常错误的看法。



这让我想起以前高中考试,那时候因为有附加题,有时是150分满分的,结果当然是很多人都拿到100分以上。现在我们经济的情况就是,附加题的分值超过了正卷。在一个满分200分的试卷里头,你仅仅去纠结自己在正卷100分里拿到了多少,比别人少多少,多多少,意义是有限的。但是你打算做附加题时却发现他们不仅大部分艰涩难懂,而且有些还是用只有少数人懂的语言写成的,而且还有很多分值很大的题目规定只有某些人才能做。更离谱的是,你发现出题的人居然跟你在一个考室里竞争。100分里考了90分,已算不错,但是算上200分总分的话,连及格都还勉强。这就是我眼中通货膨胀的真相。它所代表的并非是物价的上涨(CPI),也并非是你手持货币的缩水(货币超发),而是你的财富占社会总财富比例的缩水,虚拟资产/经济在其中所扮演的,并非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也非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而是一种全新的分配和财富转移的方法。真正的剥削不是发生在被称作减羊毛的衰退期,而是似乎所有人都受益的繁荣期。这个游戏一般是这样玩的,开始你100,我50,繁荣期来了,你300,我100,皆大欢喜没人意识到问题,衰退来了,大家财富缩水50%,变成你150,我50,看上去你损失比我还多,我也不好说什么。其实不知不觉间,你我之间的财富差距就在一次次泡沫与泡沫破裂的周期循环之中越拉越大。



扯的有点远了,我要表达的意思就是,通货膨胀真正应该代表的是我们财富的稀释程度,而在今天的世界,这个程度光用实体经济中的物价上涨是无法准确估测的。我们应该把虚拟资产的增加加上一个合适的权重之后也考虑进来。至于如何把货币超发的比例,物价上涨的比例和虚拟资产和虚拟化投资实物增值的比例全部统筹在一起来构成最终的财富稀释比例,那就远远的超过了我的能力了,但是我相信那个数字是远大于目前我们用来充作通胀数据的CPI和PPI的。



以上为午睡前突发之想,头脑不清无调查无研究无责任,扯淡完毕。通货膨胀一般来说其实有两个定义方法,一种是从货币供给的角度来说,就是货币供给(增加量)超过货币需求(增加量)而导致货币的贬值。还有一种就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直接把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作为通货膨胀。而我眼中的通货膨胀的衡量跟这两种看法都有联系,也都有不同。在讲出我自己的定义之前,我需要把几个前提说明。第一,根据经典经济学理论,在要素投入恒定,而科技没有突破的情况下,经济体的最大产出是恒定的。在以下所有讨论里我都排除掉了经济周期(假设经济体一直运行于同等状态),要素投入(人口,土地和资源保持恒定),科技和经济体运行效率这几个因素。第二,我认为货币不等于财富,而相当于财富的股份。简单来说,你拥有的货币除于市场流通的货币总量再乘以市场内商品和服务的总量等于你拥有的财富。由第二条可以推出相对富裕比绝对富裕的指标更重要,这就跟早期重商主义的一个概念相似,那就是你拥有多少黄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比别的国家“多”拥有多少黄金。



通过上面两个前提,很多人可能已经意识到我是倾向于把货币超发量定义为通货膨胀的,但是我对货币的贬值有别的看法。通常意义上来讲我们把物价的上涨和货币的贬值当作是一个东西。这已经是比较狭隘了,如果把CPI的上涨作为货币贬值的度量,那就更加不靠谱。尤其是现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传统里度量货币贬值的办法都是把货币和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做对比。而忘记了一个更大的饼干,那就是虚拟资产和虚拟化的其他资产价格(比如房地产,黄金),而当今世界虚拟经济体的规模早已远远超过实体经济,它完全彻底的改变了这个社会的财富分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沪深市值大约等于90%的中国全国GDP,这只是股市,还有规模更大而且无法准确预测的债市和房市。美国等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就更为夸张,它的股市是GDP的几倍,而债市和金融衍生产品规模又是股市的几倍。股市里的财富是不是财富?是,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转化为现实中的商品和服务的财富,那么如果这股财富流通到实体经济中,真正的都去购买商品和服务,那么,那时候通货膨胀将达到多少?当然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但仅仅因为不会所有人都同时把钱从虚拟财富中提取出来,进入到实体经济去换取商品和服务,不代表你的财富不会因为虚拟经济的增加而被稀释。虚拟资产的增值只会部分传导到实体经济,这部分的传导又被打了个七八折才体现在CPI上面,统计局在这个CPI上面再打个七八折,才是你看到的CPI。所以我说,真正的财富稀释大于你的感觉,而你的感觉又大于统计数字。如果你没有钱在股市或者债市或者社保基金里,就觉得资产价格的涨跌与你无关是非常错误的看法。



这让我想起以前高中考试,那时候因为有附加题,有时是150分满分的,结果当然是很多人都拿到100分以上。现在我们经济的情况就是,附加题的分值超过了正卷。在一个满分200分的试卷里头,你仅仅去纠结自己在正卷100分里拿到了多少,比别人少多少,多多少,意义是有限的。但是你打算做附加题时却发现他们不仅大部分艰涩难懂,而且有些还是用只有少数人懂的语言写成的,而且还有很多分值很大的题目规定只有某些人才能做。更离谱的是,你发现出题的人居然跟你在一个考室里竞争。100分里考了90分,已算不错,但是算上200分总分的话,连及格都还勉强。这就是我眼中通货膨胀的真相。它所代表的并非是物价的上涨(CPI),也并非是你手持货币的缩水(货币超发),而是你的财富占社会总财富比例的缩水,虚拟资产/经济在其中所扮演的,并非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也非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而是一种全新的分配和财富转移的方法。真正的剥削不是发生在被称作减羊毛的衰退期,而是似乎所有人都受益的繁荣期。这个游戏一般是这样玩的,开始你100,我50,繁荣期来了,你300,我100,皆大欢喜没人意识到问题,衰退来了,大家财富缩水50%,变成你150,我50,看上去你损失比我还多,我也不好说什么。其实不知不觉间,你我之间的财富差距就在一次次泡沫与泡沫破裂的周期循环之中越拉越大。



扯的有点远了,我要表达的意思就是,通货膨胀真正应该代表的是我们财富的稀释程度,而在今天的世界,这个程度光用实体经济中的物价上涨是无法准确估测的。我们应该把虚拟资产的增加加上一个合适的权重之后也考虑进来。至于如何把货币超发的比例,物价上涨的比例和虚拟资产和虚拟化投资实物增值的比例全部统筹在一起来构成最终的财富稀释比例,那就远远的超过了我的能力了,但是我相信那个数字是远大于目前我们用来充作通胀数据的CPI和PPI的。



以上为午睡前突发之想,头脑不清无调查无研究无责任,扯淡完毕。
就是康师傅的水,减了50ml,贵了5毛
很简单啊,投了四W亿下去,一点负面作用都没有,绝无可能.出来混,都会还的
但凡长点而又文采不佳的文章,通常都有人不看文章就评论。
楼主写的很有道理
这一点我也意识到了 但是楼主很透彻的写了出来
房市也是同理 我与某些同学的差距就是这么拉大的
哎,前段时间工资涨了点以为日子好过点,要买房发现一切都是浮云。。。
浮云啊。。。。。。
{:3_83:}路过围观。。
写得不错!所以目前持有资产远比持有现金更有价值。

前几天有朋友问我,加息了,该买房还是该把钱存进银行?我回答:100万存进银行,一年利息不过3万多一点;而100万买套房,租金一年也有2万多,如果你利用银行杠杆,100万首付买个大房子,租金一年起码5万,加上房子本身每年还在不断增值,就算每年增值5%,连同租金收入,你说该选择哪个?
有道理啊
kpi 发表于 2011-5-4 15:01


    道理是这样,但是正如我文中所说:
但是你打算做附加题时却发现他们不仅大部分艰涩难懂,而且有些还是用只有少数人懂的语言写成的,而且还有很多分值很大的题目规定只有某些人才能做。更离谱的是,你发现出题的人居然跟你在一个考室里竞争。
回复 11# hehaozhi
转型社会的世间百态,请参阅马克思同学在《资本论》中的精彩论述 ,你我都不过是这个大时代中的小人物而已。所以努力去学习考卷上的语言, 并且削尖脑袋成为有资格答题的那一小撮人,最好是成为出题者——这是赤裸裸的生存问题,不要拿矫情的道德来评判是非。
kpi 发表于 2011-5-4 15:01


    乃这个理论看似有理,但一切只因为我们身处在这个神奇的国度内。
优布.特留尼希特 发表于 2011-5-5 10:00


    在这个地球上,你给我找个不是“神奇"的国度吧?美国吗?太平洋没加盖,你可以游过去
szy1183 发表于 2011-5-5 10:40


    我只同意你前半句。我改一下我前面的话,应该是这个神奇的世界
优布.特留尼希特 发表于 2011-5-5 11:42


    我文中没有一句话指向中国特色。

事实上,这些把戏,西方,尤其是盎格鲁撒克逊和犹太人玩的更精通一些。

这个世界变得文明了,剥削不再是赤裸裸的苛捐徭役,高利贷或者初夜权。

这是幸运。
楼主其实说出了大多人的想法,在这个时代怎么捍卫自己的资产的问题。
人涨价了才好,否则无意义
kpi 发表于 2011-5-4 15:01
貌似没算为了那从2万到5万,一年多出来的3万租金,需要多给银行付多少利息。。
由于最近在考虑出租房子的问题,所以就这个话题多说几句。
好像很多人觉得出租等升值是一本万利,但是我却有不同看法,我感觉租房和买房是2个完全不同的市场,现在的房子动辄百万,但是一年能收多少租金?我是武汉人,100平的房子,一年只能收到2W的租金。还必须装修(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维护、装修完了就不是次新房是二手房,还要考虑折旧。
要不是有升值的预期,比拿买房的钱存银行吃利息差远了。而现在的房市,基本是一个有价无市的市场,房源一堆一堆的。万一出现房价下跌,再加二手房折旧、装修打水漂,损失将很大。
AMX004 发表于 2011-5-5 15:48
嘿嘿,你这就是典型的弄不清楚主卷和附加题哪个分值更高
kpi 发表于 2011-5-5 16:09
这么一句话没什么依据啊,到底哪个分值高,好歹给点数据吧。
不然我帮你算算?
100万的房子,拿2万租金,那么要5万租金,需要多少钱买的房子?简单算是250万,多出来的150万需要贷款。按照20年计算,折算利息一年要5万元。


100万的房子,利用银行杠杆,只需要动用自有资金40万;
房子入手后放租,假设年租金2万,投资回报率就是2/40=5%
事实上,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100万的房子年租金可以在5万以上,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13%。
贷款利息支出6%抵扣当前CPI5%,实际贷款成本不过1%左右
所以,不算房屋增值,仅仅计算租金收益就可以达到12%,已经明显高于存银行了。
如果再把房产增值部分考虑进去,那收益就更可观了。假设房产每年增值5%,那么每年总投资回报率就是12+5=17%——试问,你不需要动脑筋,不需要像办企业那样到处求爷爷告奶奶,不需要为员工发工资发愁,银行还很乐意把钱借给你,每年坐等17%的纯利润,这样的好事世界上到哪里找?不要说纯利,中国有几家民企的毛利有17%?

100万的房子,利用银行杠杆,只需要动用自有资金40万;
房子入手后放租,假设年租金2万,投资回报率就是2/40=5%
事实上,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100万的房子年租金可以在5万以上,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13%。
贷款利息支出6%抵扣当前CPI5%,实际贷款成本不过1%左右
所以,不算房屋增值,仅仅计算租金收益就可以达到12%,已经明显高于存银行了。
如果再把房产增值部分考虑进去,那收益就更可观了。假设房产每年增值5%,那么每年总投资回报率就是12+5=17%——试问,你不需要动脑筋,不需要像办企业那样到处求爷爷告奶奶,不需要为员工发工资发愁,银行还很乐意把钱借给你,每年坐等17%的纯利润,这样的好事世界上到哪里找?不要说纯利,中国有几家民企的毛利有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