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SpaceX惹的祸?NASA大幅度削减火星着陆技术研发经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42:21


还是老规矩,图文精排带视频的新闻还是放在我的公众号里,喜欢的可以关注下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式决定大幅度削减火星着陆技术演示项目(Mars landing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roject)2016财年的经费,从原有2000万美元削减至仅有300万美元,削减幅度高达85%。

现阶段火星表面探测最困难的一步,在于如何进入火星大气并平稳的着陆在火星表面上,也就是常说的进入、减速、着陆(Entry, Descent, and Landing,简称EDL),这一过程通常仅仅持续数分钟,但是首先由于长达几十分钟的信号延迟,地面对整个着陆过程无法施加任何干预和修正;另一方面火星大气的组成成分和分层结构与地球均不相同,加之火星大气的音速比地球高层大气低35%,导致其气动特性难以在地球进行精确的模拟实验;最后火星表面的各种地貌和尘暴也会影响着陆过程。这种种困难使得不少火星探测器在经历了漫长深空飞行后止步于火星茫茫大气中。而预计于2020年登陆火星的中国火星车也将面临这一巨大的挑战!






让我再借用一次JPL的视频解释一下EDL的过程

而说起NASA的火星着陆技术演示项目,主要用于探索一系列新的火星表面着陆技术,现阶段主要是低密度超音速减速项目(Low Density Supersonic Decelerator,简称LDSD,贯穿全文,请牢记),项目主要包括更大尺寸的超音速减速伞和充气式热防护盾两个部分,以应对未来更大规模的火星表面探索活动,包括更大质量的无人火星载荷投送甚至载人登火。之前人类投送至火星表面的最大质量物体就是好奇号火星车,重约一吨。但是面对未来的载人登火任务,NASA认为只有一次性能向火星表面投送10吨甚至更多的载荷才能满足要求。



NASA的新式大尺寸超音速减速伞和两种充气式热防护盾,用来代替从“海盗”号时代沿用至今的盘—缝—带结构伞

无辜躺枪的SpaceX

但是有人肯定要问,这项目经费被大砍一刀跟SpaceX有一毛钱关系?客观别着急,这就要从前一阵SpaceX正式宣布的2018年红龙火星着陆测试飞船任务说起。此次任务中红龙飞船要采用侧壁的八台SuperDraco发动机采用全程反推的方式实现火星着陆

根据SpaceX公司之前为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制定的技术方案中可以看出,红龙在火星着陆过程(EDL)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高超音速进入,飞船从进入火星大气后依靠飞船的气动外形和防热大底从高超音速减速至超音速。第二阶段是超音速反推,当飞船气动减速至约两马赫且距地面9到12公里时,飞船将自动启动8台超级天龙座发动机进行反推,迅速降低飞船速度。由于红龙具有100米的避障能力,最后的着陆阶段飞船将继续降低速度并调整落点,直至以三米每秒左右的速度着陆火星表面。

(想详细了解此次任务的可以点击文末查看原文回看本号过往文章《SpaceX真的要去火星了!——正式联合NASA发射“红龙”火星着陆测试飞船》)



国外网友制作的红龙EDL过程图,整个过程除了气动减速就是火箭反推,相较以往的着陆方案可谓创新

细心的人可以看出,红龙的着陆方案相对于NASA正在进行的LDSD着陆方案堪称是一种颠覆和挑战!既没有使用充气式热防护盾,也没有采用更大尺寸的超音速减速伞,但同样可以完成大质量载荷的火星表面投送,甚至在未来可以进行超音速减速伞无法完成的超大质量载荷投送(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级别,好吧,我是在说MCT)。




红龙在火星大气中反推减速的想象图

但是俗话说的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两种方案孰优孰劣,还是要拿事实说话,而问题就出在这里。

一方面是LDSD项目在2014年和2015年开展的两次高空试验中,大尺寸超音速减速伞实验均遭失败(下面详细说),而大尺寸减速伞作为轻质大型柔性体,难以进行精确的计算机仿真,通常只能依靠大量实验收集经验数据来进行拟合验证,但是现阶段即使是NASA也没有如此巨大的风洞来进行地面试验。这一切都为该项技术的未来应用蒙上了阴影。

然而另一方面SpaceX在猎鹰9火箭回收中的出色表现,尤其是近日完成的这次极限回收测试,使得其积累了堪称这个星球上最丰富的超音速反推经验和实验数据;另一方面采用“蜻蜓”(DragonFly)测试机进行的悬停实验和大量的SuperDraco试车;再加上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早早的就参与到了其研发过程,还有后续将在载人龙飞船任务中顺带开展的反推减速测试,使得红龙方案似乎是后来者居上。




猎鹰9一级在返回过程中其实就涉及了超音速反推过程,论起工况,其实比火星还要糟糕






年初进行的悬停实验

所以火星着陆技术演示项目经费的突遭削减,不免让人和SpaceX全程反推着陆方案的推出关联在一起,虽然没有任何明文证据显示NASA是因为红龙任务才砍了这一刀,但SpaceX肯定是脱不开干系的,正所谓——无论躺枪与否,都是你的错!




都是你的错你的错你的错!!!

两次失败的试验:

在之前美国实施火星探索项目中,超音速减速伞一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探测器气动减速至2-4马赫左右时,大都是采用超音速减速伞来完成向亚音速的过渡过程。比如“好奇”号的减速伞是这辆火星车降落过程中所受到大气阻力的主要来源。这个减速伞直径64.7英尺(约合19.7米),是一个盘缝带伞,由一个发射器打开。制动伞的主盘是一个圆顶形伞盖,顶部有一个洞,用于缓解空气压力。主盘下方有一个裂缝,充当通气口,防止伞盖破裂。裂缝下方是一条织物带,在设计上通过控制进气方向,提高横向稳定性。




好奇号的超音速减速伞

在地球上测试减速伞这样的“好奇”号重要组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火星大气的厚度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引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在地球上模拟这些环境虽然能够做到,但费用极高。在“好奇”号研发初期,任何高空超音速测试的费用都会达到令人望而却步的程度。当时,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工程师将减速伞的研究工作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独立进行测试,测试对象包括发射器打开、伞盖充气,充气后强度,超音速性能以及亚音速性能。幸运的是,从上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海盗号1、2号的技术),宇航局就掌握了高空超音速降落伞的数据,所针对的探测器与“好奇”号体积相当。




美国各代火星表面探测器的减速伞数据,好奇号不在里面,但其直径最大,将近20米

而面对未来火星登陆,NASA需要更大更强的超音速减速伞和充气式热防护盾组合起来完成任务,而不是继续沿用60多年前“海盗号”的古老方式。




两年两次实验中采用的不同结构减速伞




NASA进行的地面测试




旋转测试前的减速装置

试验方案是采用气球将低密度超音速可膨胀可充气可展开减速伞(简称LDSD)装置升至地球高层大气,然后LDSD后端的火箭发动机点火,将LDSD加速至3.5马赫(3.5倍音速),随后LDSD展开充气式热防护盾进行减速测试,减速测试完成后打开超音速降落伞,将LDSD装置减速至亚音速,最终落海完成试验。




完整实验过程示意图

然而在2014、15年展开的两次试验中,充气式热防护盾都按照预期设计圆满完成了试验项目,但第二部分的超音速减速伞试验却均惨遭失败。第一次是因为超音速减速伞没有完全打开,第二次是因为减速伞刚一打开,顶部就被迅速撕裂






当时测试的新闻报道,录像末尾清晰可见展开失败的减速伞

基本出局的超音速减速伞

超音速减速伞的连续失败使得这种减速方式在竞争中雪上加霜。而就在第二次LDSD试验开伞失败前,NASA的HAT小组(Human Architecture Team)召开了一个超音速降落伞研讨会,会议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超音速降落伞不适用于在火星上着陆载人级载荷(>10吨)。这使得超音速减速伞在载人火星登陆任务中基本出局,而充气式热防护盾和超音速反推成为了未来火星任务的宠儿。这也正是2018红龙任务中NASA需要SpaceX的超音速反推数据来进行交换的原因之一。

目前NASA尚未决定是否进行第三次试验,而预算削减又进一步增加了该项目前景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更大直径的超音速减速伞。人类未来的火星登陆任务中,大家应该很难看到迎风展开的巨大降落伞了。

而对于全程反推的红龙方案,SpaceX已经正式开始了全方位的实验和设计,虽然论及超音速反推技术,我想这个星球上已经没有比SpaceX更有经验的公司了。

但是未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甚至是和超音速减速伞一样的挫折,都是未可知的。或许这就是登陆火星的正途,也可能只是另一条弯路。但无论如何,人类终究会踏上这颗红色星球,因为地球不能永远是人类的摇篮。


PS:第一次写有关EDL的文章,有问题欢迎指出,但是砖请轻拍。

NASA-LDSD-879x485.jpg (88.48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5-12 16:52 上传

还是老规矩,图文精排带视频的新闻还是放在我的公众号里,喜欢的可以关注下: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4#wechat_redirect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式决定大幅度削减火星着陆技术演示项目(Mars landing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roject)2016财年的经费,从原有2000万美元削减至仅有300万美元,削减幅度高达85%。

现阶段火星表面探测最困难的一步,在于如何进入火星大气并平稳的着陆在火星表面上,也就是常说的进入、减速、着陆(Entry, Descent, and Landing,简称EDL),这一过程通常仅仅持续数分钟,但是首先由于长达几十分钟的信号延迟,地面对整个着陆过程无法施加任何干预和修正;另一方面火星大气的组成成分和分层结构与地球均不相同,加之火星大气的音速比地球高层大气低35%,导致其气动特性难以在地球进行精确的模拟实验;最后火星表面的各种地貌和尘暴也会影响着陆过程。这种种困难使得不少火星探测器在经历了漫长深空飞行后止步于火星茫茫大气中。而预计于2020年登陆火星的中国火星车也将面临这一巨大的挑战!






让我再借用一次JPL的视频解释一下EDL的过程

而说起NASA的火星着陆技术演示项目,主要用于探索一系列新的火星表面着陆技术,现阶段主要是低密度超音速减速项目(Low Density Supersonic Decelerator,简称LDSD,贯穿全文,请牢记),项目主要包括更大尺寸的超音速减速伞和充气式热防护盾两个部分,以应对未来更大规模的火星表面探索活动,包括更大质量的无人火星载荷投送甚至载人登火。之前人类投送至火星表面的最大质量物体就是好奇号火星车,重约一吨。但是面对未来的载人登火任务,NASA认为只有一次性能向火星表面投送10吨甚至更多的载荷才能满足要求。



NASA的新式大尺寸超音速减速伞和两种充气式热防护盾,用来代替从“海盗”号时代沿用至今的盘—缝—带结构伞

无辜躺枪的SpaceX

但是有人肯定要问,这项目经费被大砍一刀跟SpaceX有一毛钱关系?客观别着急,这就要从前一阵SpaceX正式宣布的2018年红龙火星着陆测试飞船任务说起。此次任务中红龙飞船要采用侧壁的八台SuperDraco发动机采用全程反推的方式实现火星着陆

根据SpaceX公司之前为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制定的技术方案中可以看出,红龙在火星着陆过程(EDL)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高超音速进入,飞船从进入火星大气后依靠飞船的气动外形和防热大底从高超音速减速至超音速。第二阶段是超音速反推,当飞船气动减速至约两马赫且距地面9到12公里时,飞船将自动启动8台超级天龙座发动机进行反推,迅速降低飞船速度。由于红龙具有100米的避障能力,最后的着陆阶段飞船将继续降低速度并调整落点,直至以三米每秒左右的速度着陆火星表面。

(想详细了解此次任务的可以点击文末查看原文回看本号过往文章《SpaceX真的要去火星了!——正式联合NASA发射“红龙”火星着陆测试飞船》)



国外网友制作的红龙EDL过程图,整个过程除了气动减速就是火箭反推,相较以往的着陆方案可谓创新

细心的人可以看出,红龙的着陆方案相对于NASA正在进行的LDSD着陆方案堪称是一种颠覆和挑战!既没有使用充气式热防护盾,也没有采用更大尺寸的超音速减速伞,但同样可以完成大质量载荷的火星表面投送,甚至在未来可以进行超音速减速伞无法完成的超大质量载荷投送(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级别,好吧,我是在说MCT)。




红龙在火星大气中反推减速的想象图

但是俗话说的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两种方案孰优孰劣,还是要拿事实说话,而问题就出在这里。

一方面是LDSD项目在2014年和2015年开展的两次高空试验中,大尺寸超音速减速伞实验均遭失败(下面详细说),而大尺寸减速伞作为轻质大型柔性体,难以进行精确的计算机仿真,通常只能依靠大量实验收集经验数据来进行拟合验证,但是现阶段即使是NASA也没有如此巨大的风洞来进行地面试验。这一切都为该项技术的未来应用蒙上了阴影。

然而另一方面SpaceX在猎鹰9火箭回收中的出色表现,尤其是近日完成的这次极限回收测试,使得其积累了堪称这个星球上最丰富的超音速反推经验和实验数据;另一方面采用“蜻蜓”(DragonFly)测试机进行的悬停实验和大量的SuperDraco试车;再加上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早早的就参与到了其研发过程,还有后续将在载人龙飞船任务中顺带开展的反推减速测试,使得红龙方案似乎是后来者居上。




猎鹰9一级在返回过程中其实就涉及了超音速反推过程,论起工况,其实比火星还要糟糕






年初进行的悬停实验

所以火星着陆技术演示项目经费的突遭削减,不免让人和SpaceX全程反推着陆方案的推出关联在一起,虽然没有任何明文证据显示NASA是因为红龙任务才砍了这一刀,但SpaceX肯定是脱不开干系的,正所谓——无论躺枪与否,都是你的错!




都是你的错你的错你的错!!!

两次失败的试验:

在之前美国实施火星探索项目中,超音速减速伞一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探测器气动减速至2-4马赫左右时,大都是采用超音速减速伞来完成向亚音速的过渡过程。比如“好奇”号的减速伞是这辆火星车降落过程中所受到大气阻力的主要来源。这个减速伞直径64.7英尺(约合19.7米),是一个盘缝带伞,由一个发射器打开。制动伞的主盘是一个圆顶形伞盖,顶部有一个洞,用于缓解空气压力。主盘下方有一个裂缝,充当通气口,防止伞盖破裂。裂缝下方是一条织物带,在设计上通过控制进气方向,提高横向稳定性。




好奇号的超音速减速伞

在地球上测试减速伞这样的“好奇”号重要组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火星大气的厚度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引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在地球上模拟这些环境虽然能够做到,但费用极高。在“好奇”号研发初期,任何高空超音速测试的费用都会达到令人望而却步的程度。当时,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工程师将减速伞的研究工作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独立进行测试,测试对象包括发射器打开、伞盖充气,充气后强度,超音速性能以及亚音速性能。幸运的是,从上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海盗号1、2号的技术),宇航局就掌握了高空超音速降落伞的数据,所针对的探测器与“好奇”号体积相当。




美国各代火星表面探测器的减速伞数据,好奇号不在里面,但其直径最大,将近20米

而面对未来火星登陆,NASA需要更大更强的超音速减速伞和充气式热防护盾组合起来完成任务,而不是继续沿用60多年前“海盗号”的古老方式。




两年两次实验中采用的不同结构减速伞




NASA进行的地面测试




旋转测试前的减速装置

试验方案是采用气球将低密度超音速可膨胀可充气可展开减速伞(简称LDSD)装置升至地球高层大气,然后LDSD后端的火箭发动机点火,将LDSD加速至3.5马赫(3.5倍音速),随后LDSD展开充气式热防护盾进行减速测试,减速测试完成后打开超音速降落伞,将LDSD装置减速至亚音速,最终落海完成试验。




完整实验过程示意图

然而在2014、15年展开的两次试验中,充气式热防护盾都按照预期设计圆满完成了试验项目,但第二部分的超音速减速伞试验却均惨遭失败。第一次是因为超音速减速伞没有完全打开,第二次是因为减速伞刚一打开,顶部就被迅速撕裂






当时测试的新闻报道,录像末尾清晰可见展开失败的减速伞

基本出局的超音速减速伞

超音速减速伞的连续失败使得这种减速方式在竞争中雪上加霜。而就在第二次LDSD试验开伞失败前,NASA的HAT小组(Human Architecture Team)召开了一个超音速降落伞研讨会,会议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超音速降落伞不适用于在火星上着陆载人级载荷(>10吨)。这使得超音速减速伞在载人火星登陆任务中基本出局,而充气式热防护盾和超音速反推成为了未来火星任务的宠儿。这也正是2018红龙任务中NASA需要SpaceX的超音速反推数据来进行交换的原因之一。

目前NASA尚未决定是否进行第三次试验,而预算削减又进一步增加了该项目前景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更大直径的超音速减速伞。人类未来的火星登陆任务中,大家应该很难看到迎风展开的巨大降落伞了。

而对于全程反推的红龙方案,SpaceX已经正式开始了全方位的实验和设计,虽然论及超音速反推技术,我想这个星球上已经没有比SpaceX更有经验的公司了。

但是未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甚至是和超音速减速伞一样的挫折,都是未可知的。或许这就是登陆火星的正途,也可能只是另一条弯路。但无论如何,人类终究会踏上这颗红色星球,因为地球不能永远是人类的摇篮。


PS:第一次写有关EDL的文章,有问题欢迎指出,但是砖请轻拍。
原始链接呢,图片都破了看不了

hillsboro1 发表于 2016-5-12 16:32
原始链接呢,图片都破了看不了


原始链接在最上面,图片破了一个,我补一个,视频的话点进去原文链接里看吧,腾讯视频的不太好贴。
hillsboro1 发表于 2016-5-12 16:32
原始链接呢,图片都破了看不了


原始链接在最上面,图片破了一个,我补一个,视频的话点进去原文链接里看吧,腾讯视频的不太好贴。
去火星果然还是得看天朝的
去火星果然还是得看天朝的
能比好奇号重就很不容易了

估计采取的还是伞降火星表面方式

能比好奇号重就很不容易了

估计采取的还是伞降火星表面方式
想太多,轨道上还要绕呢

绕~落~巡

估计巡只能意思意思了
想太多,轨道上还要绕呢

绕~落~巡

肯定轨道要留个卫星做数据中继啊

指望落地的火星车直接跟地球通信有点难

oldwatch 发表于 2016-5-12 17:02
去火星果然还是得看天朝的
你这种话也太能YY了吧   红龙飞船18年就要去火星
肯定轨道要留个卫星做数据中继啊

指望落地的火星车直接跟地球通信有点难
说的就是任务太多怕载荷不够么

尤其巡又要一个单独平台伺候
红龙负责绕和落,NASA或其他客户负责巡,显然比每个探测器从头设计一遍绕落巡高效。
oldwatch 发表于 2016-5-12 17:02
去火星果然还是得看天朝的
呃,我朝貌似按照进度比这个慢一些,而且很可能用的就是传统的方案。。。
伞+反推是能降大件的,LDSD+反推也能降大件,当然都还得继续攻关,但载人登火还得靠他们之一。
全反推是简单,但消耗重量太多,越大越坑,末端增大一点,地球这边起飞级不知道要增大N倍。载人那一套组件,一个重型火箭是不够的,分批降落就得绕,不绕就降落不到一起,把绕的环节算进去,全反推对运力的浪费就更突出了,人类的运力还没达到可以登火时候这样挥霍的地步。马一龙那红龙计划,自己玩得高兴就好。
LDSD和反推不冲突,认为必须选择其一,要么是思维僵化,要么是为没技术找借口

话说美国私人航天已经把星座忽悠死了,还帮毛子赚了5年的飞船票
以后接着把NASA真正火星研究忽悠死,自己继续拿不出东西,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伞+反推是能降大件的,LDSD+反推也能降大件,当然都还得继续攻关,但载人登火还得靠他们之一。
全反推是简 ...
因为前者MASA使用过成功了

你就认为是可靠的

后者NASA还没实验

你就认为可靠性低

其实还得看NASA的实地使用结果
LDSD和反推不冲突,认为必须选择其一,要么是思维僵化,要么是为没技术找借口

话说美国私人航天已经把星 ...
别什么都怪SpaceX啊
星座计画确定被干掉可是在2010年


当时老马才刚要发射第一枚猎鹰九
SPX还是个小角色
CRS和COTS那点钱
基本只有星座的零头
waynentu 发表于 2016-5-13 09:05
别什么都怪SpaceX啊
星座计画确定被干掉可是在2010年

杀死星座的Augustine报告里,理由之一就是私人航天能大幅降低成本,NASA没必要继续参与近地载人航天
iewgnem 发表于 2016-5-13 10:39
杀死星座的Augustine报告里,理由之一就是私人航天能大幅降低成本,NASA没必要继续参与近地载人航天
现在就看SPX了。


杀死星座的Augustine报告里,理由之一就是私人航天能大幅降低成本,NASA没必要继续参与近地载人航天
星座计画搞那些载具 本来就是瞄准深空探索的
(月球算是深空了

被砍是因奥黑想省钱且不想延续前任的政策
杀死星座的Augustine报告里,理由之一就是私人航天能大幅降低成本,NASA没必要继续参与近地载人航天
战神5被干掉确实令人费解,但是战神1这种鸡肋被干掉是应该的,而且猎户座和近地任务冲突很大么?再说猎户座也一直在开发嘛!那开发经费像长江一样流淌,而CRS这些不过是小河罢了。
杀死星座的Augustine报告里,理由之一就是私人航天能大幅降低成本,NASA没必要继续参与近地载人航天
猎户座研发的迟缓,你觉得会是什么原因?经费不足?用昂贵的深空飞船跑近地很合算?
而且这一轮扶持新企业,SPX跑出来了,以后NASA可以获得一个较廉价的服务提供商,甚至在火星探测任务上SPX都会是一个不错的合作对象,老牌企业都是那种你不给钱我就什么也不做的做派。
阿宅发发 发表于 2016-5-14 00:35
猎户座研发的迟缓,你觉得会是什么原因?经费不足?用昂贵的深空飞船跑近地很合算?
而且这一轮扶持新企 ...

猎户座项目至今花了67亿,2015年花了12亿
CCDev至今已经给了80亿,波音拿了41亿SpaceX拿了31亿
三个飞船加起来147亿,其中猎户座能完成其他两个的所有任务

猎户座和CCDev延缓都是因为费不足,可经费不足是因为什么呢?

iewgnem 发表于 2016-5-14 04:42
猎户座项目至今花了67亿,2015年花了12亿
CCDev至今已经给了80亿,波音拿了41亿SpaceX拿了31亿
三个 ...


尴尬的美帝航天,尴尬的NASA,号称全球老大,目前却连独立将人送往太空的飞船(正常运作的载人飞船)都没有。


iewgnem 发表于 2016-5-14 04:42
猎户座项目至今花了67亿,2015年花了12亿
CCDev至今已经给了80亿,波音拿了41亿SpaceX拿了31亿
三个 ...


尴尬的美帝航天,尴尬的NASA,号称全球老大,目前却连独立将人送往太空的飞船(正常运作的载人飞船)都没有。

尴尬的美帝航天,尴尬的NASA,号称全球老大,目前却连独立将人送往太空的飞船(正常运作的载人飞船)都 ...
突然之间

spacex不是NASA的三产了

我喜欢打枪 发表于 2016-5-14 11:03
突然之间

spacex不是NASA的三产了
三产不给氢氧上面级,我看就算是三产也是个不受待见的三产
尴尬的美帝航天,尴尬的NASA,号称全球老大,目前却连独立将人送往太空的飞船(正常运作的载人飞船)都 ...
NASA断档不正常吗,阿波罗和航天飞机之间的断档不比这次短,这才哪到哪,这才6年
三产不给氢氧上面级,我看就算是三产也是个不受待见的三产

其实Kistle倒是算NASA三产,穆勒老爷子从NASA三天两头褥资金褥政策……K-1总体设计发包给ATK,那才给了几毛钱啊,说穆勒没拿自己身份压人鬼都不信……
最后OSC顶缸也顶的一脸郁闷啊……
“NASA决定了,你来替代Kistle。我说我一个捡破烂造固体火箭的怎么能去搞货运飞船呢?然后我就念了两句诗……”
iewgnem 发表于 2016-5-13 10:39
杀死星座的Augustine报告里,理由之一就是私人航天能大幅降低成本,NASA没必要继续参与近地载人航天
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后,随后小布什就要求NASA退出近地轨道专攻深空了,然后才有重返月球的星座计划和COTS扶植商业航天
这个怎么也怪不得SpaceX,除非你能证明航天飞机事故是SpaceX做的手脚
再说,星座计划进行的再好,猎户座也只是商业载人飞船的备份
homeworld2008 发表于 2016-5-12 20:52
呃,我朝貌似按照进度比这个慢一些,而且很可能用的就是传统的方案。。。
我们的方案,现在看就是用Viking的技术着陆一个MER

lsquirrel 发表于 2016-5-14 13:23
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后,随后小布什就要求NASA退出近地轨道专攻深空了,然后才有重返月球的星座 ...


当年忽悠商业的不只SpaceX一家,没必要对SpaceX这么敏感
但星座之死和商业忽悠绝对脱离不了关系
如果没有忽悠,星座就算死也会变成别的有实质意义的项目,而不是现在力不从心,眼高手低,一会儿弄ARM一会儿用猎户座YY载人登火的尴尬局面
lsquirrel 发表于 2016-5-14 13:23
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后,随后小布什就要求NASA退出近地轨道专攻深空了,然后才有重返月球的星座 ...


当年忽悠商业的不只SpaceX一家,没必要对SpaceX这么敏感
但星座之死和商业忽悠绝对脱离不了关系
如果没有忽悠,星座就算死也会变成别的有实质意义的项目,而不是现在力不从心,眼高手低,一会儿弄ARM一会儿用猎户座YY载人登火的尴尬局面

iewgnem 发表于 2016-5-14 13:46
当年忽悠商业的不只SpaceX一家,没必要对SpaceX这么敏感
但星座之死和商业忽悠绝对脱离不了关系
如果 ...


星座计划本来就很蠢,重返月球花费的资金不比登陆火星少多少,而意义有多大呢?
其实商业航天计划也是有问题的,问题就在于太多公司进来分钱,重复投资严重,那个什么鬼的小航天飞机居然也接了运货任务,让人感到无语。
其实只要有一两家公司就完全足够了。
iewgnem 发表于 2016-5-14 13:46
当年忽悠商业的不只SpaceX一家,没必要对SpaceX这么敏感
但星座之死和商业忽悠绝对脱离不了关系
如果 ...


星座计划本来就很蠢,重返月球花费的资金不比登陆火星少多少,而意义有多大呢?
其实商业航天计划也是有问题的,问题就在于太多公司进来分钱,重复投资严重,那个什么鬼的小航天飞机居然也接了运货任务,让人感到无语。
其实只要有一两家公司就完全足够了。
星座计划本来就很蠢,重返月球花费的资金不比登陆火星少多少,而意义有多大呢?
其实商业航天计划也是 ...
星座计划纯属被中国战略忽悠的结果
月球之下归私营,之上归NASA,感觉这没问题啊

阿宅发发 发表于 2016-5-14 13:59
星座计划本来就很蠢,重返月球花费的资金不比登陆火星少多少,而意义有多大呢?
其实商业航天计划也是 ...


载人登火费用比登月大多了,砍星座的Augustine报告里直接对比过,登月需要1发战神5+一发战神1,登火需要9发战神5+1发战神1,首批6发战神5还要提前两年发射,结论是,登月太贵,登火根本不现实

Mars as the First Destination (“Mars First”):
Mars is not a viable first destination beyond low-Earth orbit at this time.  With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even a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budget, the attainment of even sym-bolic missions would demand decades of investment and carry considerable safety risk to humans.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better technology and gain more experience in both free space and surface exploration prior to committing to a specific plan for human exploration of the surface
of Mars.
https://www.nasa.gov/pdf/396093main_HSF_Cmte_FinalReport.pdf

也许有去无回的载人登火和登月有一定可比性,否则两者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任务
这年头忽悠登火的人很多,他们要么是为了做秀,要么是根本没算过,现实是不先登月就登火,完全是做梦

星座计划蠢的地方是,反正登月登火都没钱,忽悠登月还不如忽悠登火
阿宅发发 发表于 2016-5-14 13:59
星座计划本来就很蠢,重返月球花费的资金不比登陆火星少多少,而意义有多大呢?
其实商业航天计划也是 ...


载人登火费用比登月大多了,砍星座的Augustine报告里直接对比过,登月需要1发战神5+一发战神1,登火需要9发战神5+1发战神1,首批6发战神5还要提前两年发射,结论是,登月太贵,登火根本不现实

Mars as the First Destination (“Mars First”):
Mars is not a viable first destination beyond low-Earth orbit at this time.  With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even a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budget, the attainment of even sym-bolic missions would demand decades of investment and carry considerable safety risk to humans.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better technology and gain more experience in both free space and surface exploration prior to committing to a specific plan for human exploration of the surface
of Mars.
https://www.nasa.gov/pdf/396093main_HSF_Cmte_FinalReport.pdf

也许有去无回的载人登火和登月有一定可比性,否则两者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任务
这年头忽悠登火的人很多,他们要么是为了做秀,要么是根本没算过,现实是不先登月就登火,完全是做梦

星座计划蠢的地方是,反正登月登火都没钱,忽悠登月还不如忽悠登火
载人登火费用比登月大多了,砍星座的Augustine报告里直接对比过,登月需要1发战神5+一发战神1,登 ...
登火最大的问题在于超级火箭太昂贵,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觉得不一定。F9H近地五十多吨,加个好上面级不复用的话火星运力也能上去,但是价格才多少?和当年一发一个航母的土星是一回事?
图都挂了,2018年的登陆火星?拭目以待吧,希望不会是一场笑话
是否一见穿心 发表于 2016-5-14 19:09
图都挂了,2018年的登陆火星?拭目以待吧,希望不会是一场笑话
图没有挂,这里看不到的图都是视频,腾讯的视频,贴过来特别费劲,要看就点进公众号原文看就好了。
阿宅发发 发表于 2016-5-14 18:07
登火最大的问题在于超级火箭太昂贵,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觉得不一定。F9H近地五十多吨,加个好上面 ...
除非是信祖布林玩火星直击

否则这点运力只能是玩单程票
除非是信祖布林玩火星直击

否则这点运力只能是玩单程票

本来就不可能用来运人,只是说可以以较低代价向火星运输物资设备,如果现在大火箭都是土星那种价格,那登火的代价是绝望的,然而大运力火箭的价格已经大幅度降低了,登火需要付出的代价不会比当年登月代价大很多。

阿宅发发 发表于 2016-5-15 14:35
本来就不可能用来运人,只是说可以以较低代价向火星运输物资设备,如果现在大火箭都是土星那种价格,那 ...


去火星从来不是问题的核心

核心问题是怎么把人运过去并且运回来

无非就是路上时间要花多少了
阿宅发发 发表于 2016-5-15 14:35
本来就不可能用来运人,只是说可以以较低代价向火星运输物资设备,如果现在大火箭都是土星那种价格,那 ...


去火星从来不是问题的核心

核心问题是怎么把人运过去并且运回来

无非就是路上时间要花多少了
去火星从来不是问题的核心

核心问题是怎么把人运过去并且运回来

如果运费够低,可以直接往火星运燃料。氧气倒是可以在火星制取。
关键还是钱,如果有阿波罗级别的资金投入,登火是可行的。当年一艘航母的价钱买一颗土星五,现在一艘航母的价钱可以买几十颗F9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