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速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服务国计民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51:16
我国加速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服务国计民生




来源:新华社作者:余晓洁 田颖责任编辑:乔梦
2016-05-06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记者余晓洁 田颖)全球卫星及应用产业快速增长,21世纪以来年均增长率10%以上。发展和完善自主的空间基础设施日益成为国家和地区抢占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发展新兴产业和维护安全利益的战略选择。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6日在北京航天城举办第五届CAST空间技术论坛,聚焦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国内空间领域相关单位领导、20多位两院院士和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热点、难点深入研讨。

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它是指利用空间资源为广大用户提供遥感、通信广播、导航定位以及其他产品与服务的天地一体化工程设施,由功能配套、持续稳定运行的空间系统、地面系统及其关联系统组成。

专家普遍认为,我国空间基础设施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技术能力从追赶世界先进技术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服务模式从试验应用型为主向业务服务型为主转变;行业应用从主要依靠国外数据和手段向主要依靠自主数据转变,发展机制从政府投资为主向多元化、商业化发展转变。把握转型发展机遇,加快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是适应发展需要、促进转型升级、培育高端产业的重大战略举措。

中国航天技术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王礼恒院士表示,2015年国务院批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是我国航天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标志着我国航天全面进入产业化发展新时代。

“规划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战略,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举措。”王礼恒说。它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服务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眼于科技引领,推动产业发展,助力经济增长质量和内生动力。

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在上月举行的“中国航天日”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中国将在2025年前后全面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立比较完备的导航、通信、遥感三大系统,为诸多领域需求服务,为人类造福,为民生增福祉。

据了解,我国空间基础设施项目的论证、规划之路饱含诸多院士专家的心血智慧。早在2001年,王希季、闵桂荣、庄逢甘、张履谦等四位院士就提出了建设我国空间技术设施建议报告。

如今,加快构建以多模遥感、宽带移动通信、全球北斗导航卫星为核心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形成服务于全球通信、减灾防灾、资源调查监管、城市管理、气象与环境监测、位置服务等领域系统性技术支撑和产业化应用能力,加速北斗、遥感卫星商业化应用已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第一次月球探测嫦娥一号的诞生地。CAST空间技术论坛始创于2005年,是我国空间技术领域常设性高层论坛。







http://www.81.cn/gnxw/2016-05/06/content_7039541.htm我国加速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服务国计民生




来源:新华社作者:余晓洁 田颖责任编辑:乔梦
2016-05-06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记者余晓洁 田颖)全球卫星及应用产业快速增长,21世纪以来年均增长率10%以上。发展和完善自主的空间基础设施日益成为国家和地区抢占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发展新兴产业和维护安全利益的战略选择。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6日在北京航天城举办第五届CAST空间技术论坛,聚焦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国内空间领域相关单位领导、20多位两院院士和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热点、难点深入研讨。

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它是指利用空间资源为广大用户提供遥感、通信广播、导航定位以及其他产品与服务的天地一体化工程设施,由功能配套、持续稳定运行的空间系统、地面系统及其关联系统组成。

专家普遍认为,我国空间基础设施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技术能力从追赶世界先进技术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服务模式从试验应用型为主向业务服务型为主转变;行业应用从主要依靠国外数据和手段向主要依靠自主数据转变,发展机制从政府投资为主向多元化、商业化发展转变。把握转型发展机遇,加快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是适应发展需要、促进转型升级、培育高端产业的重大战略举措。

中国航天技术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王礼恒院士表示,2015年国务院批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是我国航天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标志着我国航天全面进入产业化发展新时代。

“规划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战略,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举措。”王礼恒说。它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服务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眼于科技引领,推动产业发展,助力经济增长质量和内生动力。

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在上月举行的“中国航天日”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中国将在2025年前后全面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立比较完备的导航、通信、遥感三大系统,为诸多领域需求服务,为人类造福,为民生增福祉。

据了解,我国空间基础设施项目的论证、规划之路饱含诸多院士专家的心血智慧。早在2001年,王希季、闵桂荣、庄逢甘、张履谦等四位院士就提出了建设我国空间技术设施建议报告。

如今,加快构建以多模遥感、宽带移动通信、全球北斗导航卫星为核心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形成服务于全球通信、减灾防灾、资源调查监管、城市管理、气象与环境监测、位置服务等领域系统性技术支撑和产业化应用能力,加速北斗、遥感卫星商业化应用已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第一次月球探测嫦娥一号的诞生地。CAST空间技术论坛始创于2005年,是我国空间技术领域常设性高层论坛。







http://www.81.cn/gnxw/2016-05/06/content_7039541.htm
中国航天全面进入产业化发展时代 航天创新能力将提升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2016年05月07日


[导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王礼恒院士6日表示,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
中国航天将全面进入产业化发展时代

科技日报北京5月6日电 (记者付毅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王礼恒院士6日表示,《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以下简称《规划》)的实施,是我国航天发展的新起点,标志着我国航天全面进入产业化发展时代。

王礼恒在当日举行的CAST空间技术论坛上表示,《规划》系统提出到2025年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的总体框架和发展路线,具有顶层性、全局性和权威性,是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和重大政策的体现,必将推动我国航天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是指利用空间资源,主要为广大用户提供遥感、通信广播、导航定位以及其他产品与服务的天地一体化工程设施,由功能配套、持续稳定运行的空间系统,地面系统及其关联系统组成。经过多年研究论证,我国于2015年10月正式发布《规划》。

王礼恒表示,规划实施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空间先进适用技术,加大对空间重大基础研究和战略新技术攻关力度,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同时,空间基础设施应注重军民融合,需尽快着手研究制定空间基础设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在当前全球卫星产业链中,大致是卫星制造、发射占10%,地面设备及应用占90%。而王礼恒指出,我国在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要加大应用技术开发投入力度,完善卫星应用创新链和产业链,培育空间经济。此外他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以空间基础设施的存量为基础,加上区域合作项目,构建空间信息走廊,为高铁、航空、海运等提供服务,相互支持共同“走出去”。

CAST空间技术论坛由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办,国内空间领域有关单位领导、两院院士及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实施的主要问题。





http://www.wokeji.com/kbjh/zxbd_ ... 60507_24978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