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困局的另一面,其实还是人的因素居多。。。。。。。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9:49:47
东北经济 困局的另一面
05-07 02:20 证券时报 /查看原文
乔祖

猴年春节后一则有关东北农村的“假新闻”一度传遍大江南北,引发国人对东北地区经济、人口及社会困局的关注与热议。时至今日,你只要在网上搜索一下“东北、经济、人口”等关键词,仍可发现大量有关的文章帖子。

如果找一个熟识的东北朋友询问,对方可能出于隐私或面子等考虑,不会把“实情”全盘端出。碰巧的是,前几日我外出采访,结束后独自在一家餐馆吃晚饭,听到隔壁桌3个人正在谈话,大概其中两位是东北或华北的朋友,另一位是南方的朋友,他们聊得正欢,话题就是各自老家的风俗故事。

俗话说,要知心中话,且听人后言。自称河北唐山的一位哥们说,他早年离开家乡去北京工作,后来出洋留学数年,最近又被挖到上海,也算是见过世面。不过,每次回老家,同学朋友都对他的选择不以为然,说什么“读书太累又没啥用”,后来又说“到老家来,凭这学历,轻松赚钱的工作随便找”云云。

唐山哥们说,他原来的社会关系中,大富大贵者不少,出门开豪车,出手阔绰,其中有不少是靠挖矿发财的,有事没事都会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逛逛,出国旅游也是家常便饭。

“拉一桌人来吃饭,无外乎政府、法院、公安等几个方面的人,大家一顿海喝胡吹。等拿到审批就可以炸山,然后挖出矿来直接拉到首钢,又近,企业根本不需要什么经营管理人才。”或许是喝多了兴奋,唐山这位口无遮拦,究竟是道听途说还是亲身经历不得而知,也不知道他这番话里面有多少水分……

另一位可能是唐山附近某城市的,听口音与本山大叔颇为接近。据他说,在上海读大学,毕业后征询过父母的意见,到底是在东部沿海发展还是回家?结果父母没有明确表态,但也未表示出“必须回老家”的意愿。一方面,他的女朋友已经在上海工作,再说父母早年也提出过去南方生活的想法,海南的房子早已买好,只等儿子稳定下来就可能动身离开。

“东北老家不少亲戚已经出去了,后代可能也不会再回去居住。这几年房子空出来的越来越多。”这位东北老兄说。接着不知道是哪位又补充道,主要还是合适的职业机会少,金融行业无疑还是京沪深这样的地方更有前途。再说,除了东部沿海外,内陆地区多数人的思维方式总觉得是保守落后的,有些自己认为很正常的事情,对方会看得不合常理;而自己认为很滑稽的做法,对方却会固执地认为就该那样。

“东部地区人们总体有一种契约精神,高学历人群聚集得多或许也是原因之一。这一点,老家不仅没有,而且很多时候会把不遵守规矩作为是荣耀,并到处宣扬。”听口音像是安徽、湖北或是湖南某地的这位年轻人说道。他这种奇怪的口音,或许表明他有过这些地区的生活经历,也有可能表明他的父母家人来自五湖四海;他所说这番话,或许表明他在老家承受过某些不公,以及对当前的生活较为认同和满意。

这时,我想起百家讲坛易中天在去年写的一篇文章,标题是《上海人和非上海人》。大致内容是说,上海人和非上海人,几乎是一眼就可以区分开来的。上海人可以不靠长相,也主要不靠口音,而能够卓然超群区别于外地人。易中天认为,上海人的特征,主要在于文化特征上,这包括了经济理性、个体意识、卫生习惯等。在文中他尤其提到了若干年前自己在上海城隍庙丢失私人物件,但一个星期后摊主原物奉还的经历,以及对文艺界绯闻最少的上海小囡囡孙俪,表达了自己的好感。

易中天是湖南人,对上海的评价属于第三方观点;我是南方人,对东北的看法也是局限于他人转述。我现在工作中接触到的东北人,或许由于总体属于证券金融业内人士以及比较熟稔等缘故,他们从未给我留下什么坏印象。这里,要排除掉一个例外——前些年我陪同孩子在上海锦江乐园排队时,因为礼貌规劝前面的男士不要吸烟,而遭到其所属群体无缘无故歇斯底里的辱骂,因而对东北人有些小小的责怪与不理解。

从今天隔壁饭桌几位的谈话来判断,来自华北或东北的这两位朋友,在与另一位南方友人闲聊时,都不约而同指明了老家相对落后现状背后的几个原因:体制僵化、产业结构陈旧以及自然气候条件制约等。

与我老家所在某中部城市相似的一点是,我国内陆地区的经济部门及行业结构基本固化、日益开放的互联网舆论及技术环境与仍旧落后的政府决策机制形成矛盾、居民文明素质难以明显改善等。而这些软因素又对吸引人才以及留住人才形成了严重制约。与前面“矿山企业”的故事类似,我国某些内陆城市的企业部门,迄今或许还没有吸引优秀人才的内生动力,更不要遑论主动去营造相应的软硬环境了。

就在今年4月底,国务院再次出台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目标是到2020年转变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结构性改革。可见中央对东北振兴仍不遗余力,这无疑是值得期盼的。
东北经济 困局的另一面
05-07 02:20 证券时报 /查看原文
乔祖

猴年春节后一则有关东北农村的“假新闻”一度传遍大江南北,引发国人对东北地区经济、人口及社会困局的关注与热议。时至今日,你只要在网上搜索一下“东北、经济、人口”等关键词,仍可发现大量有关的文章帖子。

如果找一个熟识的东北朋友询问,对方可能出于隐私或面子等考虑,不会把“实情”全盘端出。碰巧的是,前几日我外出采访,结束后独自在一家餐馆吃晚饭,听到隔壁桌3个人正在谈话,大概其中两位是东北或华北的朋友,另一位是南方的朋友,他们聊得正欢,话题就是各自老家的风俗故事。

俗话说,要知心中话,且听人后言。自称河北唐山的一位哥们说,他早年离开家乡去北京工作,后来出洋留学数年,最近又被挖到上海,也算是见过世面。不过,每次回老家,同学朋友都对他的选择不以为然,说什么“读书太累又没啥用”,后来又说“到老家来,凭这学历,轻松赚钱的工作随便找”云云。

唐山哥们说,他原来的社会关系中,大富大贵者不少,出门开豪车,出手阔绰,其中有不少是靠挖矿发财的,有事没事都会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逛逛,出国旅游也是家常便饭。

“拉一桌人来吃饭,无外乎政府、法院、公安等几个方面的人,大家一顿海喝胡吹。等拿到审批就可以炸山,然后挖出矿来直接拉到首钢,又近,企业根本不需要什么经营管理人才。”或许是喝多了兴奋,唐山这位口无遮拦,究竟是道听途说还是亲身经历不得而知,也不知道他这番话里面有多少水分……

另一位可能是唐山附近某城市的,听口音与本山大叔颇为接近。据他说,在上海读大学,毕业后征询过父母的意见,到底是在东部沿海发展还是回家?结果父母没有明确表态,但也未表示出“必须回老家”的意愿。一方面,他的女朋友已经在上海工作,再说父母早年也提出过去南方生活的想法,海南的房子早已买好,只等儿子稳定下来就可能动身离开。

“东北老家不少亲戚已经出去了,后代可能也不会再回去居住。这几年房子空出来的越来越多。”这位东北老兄说。接着不知道是哪位又补充道,主要还是合适的职业机会少,金融行业无疑还是京沪深这样的地方更有前途。再说,除了东部沿海外,内陆地区多数人的思维方式总觉得是保守落后的,有些自己认为很正常的事情,对方会看得不合常理;而自己认为很滑稽的做法,对方却会固执地认为就该那样。

“东部地区人们总体有一种契约精神,高学历人群聚集得多或许也是原因之一。这一点,老家不仅没有,而且很多时候会把不遵守规矩作为是荣耀,并到处宣扬。”听口音像是安徽、湖北或是湖南某地的这位年轻人说道。他这种奇怪的口音,或许表明他有过这些地区的生活经历,也有可能表明他的父母家人来自五湖四海;他所说这番话,或许表明他在老家承受过某些不公,以及对当前的生活较为认同和满意。

这时,我想起百家讲坛易中天在去年写的一篇文章,标题是《上海人和非上海人》。大致内容是说,上海人和非上海人,几乎是一眼就可以区分开来的。上海人可以不靠长相,也主要不靠口音,而能够卓然超群区别于外地人。易中天认为,上海人的特征,主要在于文化特征上,这包括了经济理性、个体意识、卫生习惯等。在文中他尤其提到了若干年前自己在上海城隍庙丢失私人物件,但一个星期后摊主原物奉还的经历,以及对文艺界绯闻最少的上海小囡囡孙俪,表达了自己的好感。

易中天是湖南人,对上海的评价属于第三方观点;我是南方人,对东北的看法也是局限于他人转述。我现在工作中接触到的东北人,或许由于总体属于证券金融业内人士以及比较熟稔等缘故,他们从未给我留下什么坏印象。这里,要排除掉一个例外——前些年我陪同孩子在上海锦江乐园排队时,因为礼貌规劝前面的男士不要吸烟,而遭到其所属群体无缘无故歇斯底里的辱骂,因而对东北人有些小小的责怪与不理解。

从今天隔壁饭桌几位的谈话来判断,来自华北或东北的这两位朋友,在与另一位南方友人闲聊时,都不约而同指明了老家相对落后现状背后的几个原因:体制僵化、产业结构陈旧以及自然气候条件制约等。

与我老家所在某中部城市相似的一点是,我国内陆地区的经济部门及行业结构基本固化、日益开放的互联网舆论及技术环境与仍旧落后的政府决策机制形成矛盾、居民文明素质难以明显改善等。而这些软因素又对吸引人才以及留住人才形成了严重制约。与前面“矿山企业”的故事类似,我国某些内陆城市的企业部门,迄今或许还没有吸引优秀人才的内生动力,更不要遑论主动去营造相应的软硬环境了。

就在今年4月底,国务院再次出台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目标是到2020年转变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结构性改革。可见中央对东北振兴仍不遗余力,这无疑是值得期盼的。
其实就是个商业化的问题。
真要论契约精神什么的,香港人比上海人强多了。
无他,资本主义商业化更透彻而已。
越是落后地区

越是要靠关系来维持

县城里面基本就是几个家族通婚来把持政府部门

这地方读书出来的回去有啥意思